中考语文 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课堂讲义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 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 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类题衍生 (2013·温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原文见讲义 课时讲解题型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 字体现了柏林寺 __幽__静__(或__幽__深__)__的环境特点。(2分)
解析 首先抓住遥闻钟声、泊舟穿径两组重点词,由此情景进行领悟, 再由“微”“深”二字体会意境特点。
点拨 领略诗句wenku.baidu.com境,应在初步感知诗中景物(微径、深松)的基础上, 加以合理想象,领略其中的意境韵味。
课时讲解题型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 描述。(3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表达能力。根据后两句描写的景物(青山、霁 云、四五峰)及其特点,加以合理想象,这两句话生动地描写了雨后青山被 云雾缭绕的美景。 点拨 本题的答题思路是: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 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分析作 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答案】 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 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
二、把握情感 题型解读 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领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 情。考查的重点是理解诗歌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领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等。 技法分析 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 于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 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 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 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 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 观点”等句式。
名题精析 (2015·丽水)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纳凉 秦观
原文见讲义 课时讲解题型 1.前两句中,“___追_____”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 字写出诗人_(_纳__凉__时__)悠__闲__自__在___的心境。(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词语及思想感情的赏析能力。理解诗句含义是赏析 的关键,“寻觅清凉之地”可自“来追柳外凉”中的“追”字看出。“倚” 字则应联系诗句,加以想象,揣测诗人心境。
点拨 重点词句,往往是诗的“诗眼”,与诗的主旨密切相关,诗的思 想感情往往蕴含其中。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2分)
解析 赏析此诗歌的思想感情时,应结合前文中诗人悠闭自得的生活, 联系“池莲”在中国文化里的内涵(高洁),加以概括。
点拨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应建立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结合 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做到全面、准 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概括理解。
【答案】 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 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 即可)
真题精练 (2015·德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春 寒① 梅尧臣
原文见讲义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4分)
解析 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 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 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 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应在了解全诗感情的基础上欣赏颔联中 “不开心”的妙处。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 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 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 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 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 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 闲适恬淡之情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 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点拨 鉴赏人物形象,一般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思考塑造了什么形 象;二是思考文本中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分析诗句刻画的人物形 象,要抓住诗句中的细节进行分析。
【答案】 “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 “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 开篇“不见李生久”,流露出朋友长久不见的挂念之情。“真可 哀”“独怜才”流露出诗人对李白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怜才”“诗千 首”流露出对李白才情的赞赏之意。从全文的情感看,诗人也抒写了自己与 李白一样没有受到统治者重用的感慨。着意于关键词句的分析,可以把诗歌 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提炼出来。
名题精析 (2014·黄冈)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不见 杜甫
原文见讲义 课时讲解题型 1.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敏捷诗千首”是一个易于把握的 突破点,很容易让人想到李白的万丈才情。至于李白一生的狂放不羁,考生 可以结合平时学习李白诗作时老师对李白生平及性格的介绍,根据“佯狂真 可哀”“飘零酒一杯”即可想到。
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
整合点拨
一、分析意象 题型解读 赏析作品的形象:一是诗歌中主人公或诗人自己的形象;二是饱含诗情 的自然图景,即意境。中考主要是对人物形象和意象的鉴赏。 技法分析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