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态环境的分析

合集下载

上海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和趋势

上海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和趋势

上海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和趋势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国际大都市,因此生态环境发展对于上海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上海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详细描述:现状:1. 空气质量改善: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如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等。

近年来,上海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空气污染指数逐渐下降。

2. 水环境保护:上海市加强了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建设了一系列污水处理厂和雨水收集系统。

水质得到改善,上海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 生态保护区建设:上海市积极推动生态保护区建设,保护了一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如上海滩涂、湿地等。

这些保护区不仅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还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4. 垃圾分类:上海市实施了垃圾分类制度,推动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这项措施有助于减少垃圾量和资源浪费,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

趋势:1. 加强生态保护:上海市将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这将包括保护湿地、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以及采取措施减少生态破坏和物种灭绝。

2. 推动绿色发展:上海市将继续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资和支持。

同时,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 提高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上海市将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

这将包括加强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4. 推广可持续交通方式:上海市将鼓励和推广可持续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出行等,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总体来说,上海市在生态环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上海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环境治理能力,以实现更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萤火虫生存现状与上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萤火虫生存现状与上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萤火虫生存现状与上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摘要】萤火虫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的指示物种,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和生态环境恶化,萤火虫的生存状况面临着严峻挑战。

本文分析了萤火虫的生存环境及影响因素,同时介绍了上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相关保护政策。

结合萤火虫的生存现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萤火虫保护建议,并强调了上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文章旨在呼吁人们关注萤火虫的生存状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共同努力保护萤火虫及其生存环境,以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护。

【关键词】萤火虫、生存现状、上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分析、因素、现状、政策、关系、建议、重要性。

1. 引言1.1 萤火虫生存现状萤火虫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昆虫,具有发光的特点,常常在夜晚闪烁着光芒,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回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萤火虫的生存现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据研究统计,全球范围内萤火虫的数量逐渐减少,很多地区甚至已经看不到它们的身影。

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对萤火虫生存环境的破坏,比如盲目开发和破坏森林、湿地等自然栖息地,以及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的环境污染。

光污染也是影响萤火虫生存的重要因素,夜间灯光过强会干扰萤火虫的交配和觅食行为。

针对萤火虫的生存现状,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一神奇的生物。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才能为萤火虫创造一个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让它们继续在我们周围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1.2 上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上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地区由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空气质量下降,水质受到污染,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包括加强节能减排措施,重点保护生态脆弱地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

上海生态建设的成就

上海生态建设的成就

上海生态建设的成就近年来,上海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生态环保,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生活环境。

上海注重生态保护,推动生态建设。

上海市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进行部署,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上海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开展了一系列水体治理工程,改善了河流湖泊的水质。

同时,上海还加大了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土壤修复工作,保护了土壤生态功能。

此外,上海还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建立了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状况,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上海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

上海市政府鼓励绿色出行,推广公共交通,建设了一批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

上海还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上海市政府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上海致力于打造生态城市,注重城市生态规划。

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城市生态规划,包括绿化规划、水系规划、公园规划等,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指导。

上海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增加了城市的绿地面积,打造了一批公园和绿化带,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上海还注重保护生态红线,严控城市扩张,保护农田和自然生态区,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上海还大力发展城市湿地,修复了一批湿地,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上海注重生态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上海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宣传活动,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向公众传递环保知识,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上海还积极推动环保教育,加强对学校和社区的环保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力强的社会主体。

此外,上海还鼓励企业加强环保管理,推动绿色生产,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上海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上海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上海环境变化调查报告上海环境变化调查报告近年来,上海市的环境变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不仅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的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对上海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的空气质量在过去几年有了明显的改善。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工业排放控制、推行清洁能源等,以减少空气污染。

然而,尽管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上海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和建筑施工等都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因此,上海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以确保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其次,我们调查了上海的水资源状况。

上海位于长江口,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据我们了解,上海的地下水位下降,水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此外,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不完善,导致雨水无法有效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涝问题。

因此,上海需要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改善城市排水系统,以应对未来的水资源挑战。

第三,我们关注了上海的垃圾处理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的垃圾产量不断增加。

我们发现,上海的垃圾处理设施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无法有效处理大量的垃圾。

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上海需要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提高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水平,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我们研究了上海的城市绿化情况。

上海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城市,但城市绿化水平相对较低。

尽管上海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建设公园和绿地,但城市绿化仍然面临着挑战。

城市绿地的不足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导致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

因此,上海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上海市海洋生态破坏严重需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

上海市海洋生态破坏严重需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

上海市海洋生态破坏严重需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海市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生态资源,上海市亟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问题原因和解决对策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一、现状分析上海市位于东海沿岸,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然而,多年来的过度捕捞、工业排污以及旅游开发等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海洋生物种类逐渐减少,生态链断裂现象频繁出现,海洋水质下降,沿海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问题原因分析1. 过度捕捞:长期以来,渔业资源开发过度,不合理的渔捞方式使得海洋生物种群无法得到合理休养生息,捕捞量大大超过了可持续开发的范围,导致了许多海洋生物濒临灭绝。

2. 工业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废气和废水被排到海洋中,导致海水污染严重。

污染物的累积和富集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损害。

3. 旅游开发:上海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滨旅游资源,但不合理的旅游开发方式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乱扔垃圾、破坏珊瑚礁等不文明行为危害了海洋生态,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解决对策为了加强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海洋保护和修复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2. 推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的渔业管理制度,限制渔获量,推广渔具改良和现代化养殖技术,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监控,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3. 强化工业污染治理:严格监督工业企业的排污情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企业引进先进的污染治理设备,减少排污量,降低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4.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倡导环境友好行为,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上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分析与评价

上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分析与评价
伪 l斜 21年 第3卷 第6 不毛 o 1 0 期
S nh ninea See h ga Evo nJ cn s a i r m t ic
上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分析与评价
An An lss a d E au t n o h o r ia in o e eo me t o ay i n v la i ’ f t e C od n t fr D v lp n f o o U b ns t n a d E oo ia E vr n n i S a g a ra i i n c o
卢虹虹 王德 耀 ( 复旦 大学环境科 学与工程 系, 上海 2 0 3 ) 0 4 3
L og og uH n h n WagDe a (co l f n i n na Sin e n n ier g F dnUnvri , n yo S h o vr metl ce c dE gn ei , u a iesy oE o a n t S ag a203) h n h i04 3
摘要 以上海市为例, 通过在市区尺度上建立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评价体系,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 分析等方法, 对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00 20 年上海市城市化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呈波动变化, 20 — 09 总体属 均衡发展. 但呈日 趋缓慢的 态势, 主要受到经济社会发展、 环境治理建设水平和环境突发事件等因 素的共同影响; 在整体良好的 发展态势下, 偶有出现的 协调度下降情况不容忽视。 关键词:城市化 城市生态环境 协调度 上海
Ab ta t T a e Sh n h i sac s . hou hl ee t bih n fac o dn t ne au t ns s e f r sr c o t k a g a a e t r g h s a l me t o r ia i v la i y t m o a s o o o d v lp e eo men v l fU b ns to d e oo ia n i n n swela yt e u e o r cp o p en tl eso a ia inan c lgc I vr me ta e r e o l sb h s fp i iaI m on t n c a ay i a d r g e sona ay i eh d 。 h o r n t nd gr ewa u n i t ey a ay e . Th e ut n lss n e r s i n lssm t o s t e c o dia i e e sq a t a i l n ls d o t v ers l s h v h wnt a h o r iai e r eo r a ia inan c lg c l n i n a es o h l ec o dn t d g e fu b ns t d e oo ia vr men nSh n h int ep r d t on o e o li a g a h e i i o fO 2 0 … 2 0 r s ne lcu n h n e i t h e el me t si ne ul r m tt e e a u r m 0 0t 0 9p e e tdf t a t a g swhl ed v op n u c st wa a q ib i sa ei g n r I l n i u n b l n e 0grd al lw o u eC - f en e f e e a co ss c ss co e o o cd v lp n . e d d l a u l so d wnd ef l O i l c so v r a t r u ha o i. c n mi e eo me t y 0h nu s J f e vr n n a eh itt e es en i n e t l me g ce . n t .Un er u h a v r lg o tt f n i me t l abla i Iv l, vr m na o r i on o e r en is a de c d c no e aI o dsa e o s te d v op n .h c a in l c u r gd cieo ec o dn t n d g e oud n l en ge t d. h e el me t t eo c so al o c ri e l f h o r iai e r ec l 0 e lce y n n I o b Ke d : Ur a ia in Ur a c o c I vr n ywors b ns t o b n e olgia en i men Co r ia ind gre Sh n h i o l odn t e e o a g a

上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上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Th e u t n i ae ha h n h ict a e a g o c lgc le vr nme tqu lt e r s ls i d c t d t tS a g a i h v o d e oo ia n io y n aiy,a d CEI r s r m 0 o n o e fo 2 05 t
关 键 词 : 市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评 价 ; 价 指 标 ; 海 城 评 上
中 图分 类 号 : 8 6 X 2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6—2 0 ( 0 1 S 一 0 3— 4 10 0 9 2 1 ) 。 0 5 0
Ec lgc l n io me tl ai ssme t fS a g a i oo ia vr n n a E Qu l y Ase s n h n h i t t o C y
WU E n o T N i , —u ,A G Ln WA G Qn Z N i—ig N i ,HA G J pn n ( h n h i ni n etl n oi et ,h n h i 0 0 0 hn ) S a g a E v o m na i r g C ne S a g a 0 3 ,C ia r Mo t n r 2
系 统 性 、 感 性 和 可 操 作 性 原 则 , 合 城 市 生 态 环 境 特 征 , 出 了 包 含 环 境 质 量 、 源 利 用 、 染 控 制 和 生 态 建 设 等 4个 要 敏 结 提 资 污 素 、6项 评 价 指 标 的城 市 生 态 质 量 综 合 指 数 ( E ) 并 以上 海 市 为 例 开 展 城 市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评 价 。结 果 表 明 : 海 城 市 生 l C I, 上 态 环 境 质 量 较 好 ; 年 污 染 控 制 和 生 态 建 设 工作 效 果 显 现 , 市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改 善 明 显 。 近 城

萤火虫生存现状与上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萤火虫生存现状与上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萤火虫生存现状与上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萤火虫,又称作蚊虫荧光虫,是一种具有发光能力的昆虫。

它们在夜晚会释放出独特的绿色荧光,萤火虫在中国有着很长的历史,成为了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萤火虫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萤火虫的生存现状以及上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其的影响。

让我们了解一下萤火虫的生存现状。

萤火虫主要栖息在森林、田园、河畔等湿润环境中,它们的幼虫会在土壤中孵化并成长,而成虫则在夜间进行交配和取食。

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和化工厂、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很多萤火虫的栖息地面临了严重破坏。

大量的光污染也影响了萤火虫的生存环境,使得它们很难找到适合的繁衍地点。

上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对萤火虫的影响。

作为中国大陆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在环保方面一直在积极推进各项政策。

2014年,上海通过了《上海市生态保护纲要》,其中提出了对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和修复。

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萤火虫的生存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上海市核心地带的开发建设依然在不断扩张,大量的地表光源和化学物质的排放对萤火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

上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尚需进一步加强,以更好地保护萤火虫这一生态环境的重要成员。

如何在上海地区保护萤火虫?应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针对萤火虫的生存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应该坚决执行相关环保政策,严格控制化工厂排放、减少光污染等行为,改善萤火虫的生存环境。

倡导生态保护理念,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推广绿色出行和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萤火虫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

在加强生态环保的也可以通过一些保护措施来增加萤火虫的生存机会。

设置保护区域,保护萤火虫的栖息地,并且减少人为干扰。

进行生态修复工程,重建和改善萤火虫的栖息地,为其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对于光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一定的光污染控制措施,减少城市夜间光线对萤火虫的影响。

上海市环境政策

上海市环境政策

上海市环境政策一、总则1. 为了保护和改善上海市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政策。

2. 本政策坚持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考虑当前利益,又考虑长远利益。

(2)预防为主原则:注重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强环境监管,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3)公众参与原则:尊重公众的环境权益,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信息公开和信息交流。

(4)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明确污染者的责任,强化污染者的法律意识。

二、环境保护目标1. 空气质量目标:到2025年,上海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以上。

2. 水质目标:到2025年,上海市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0%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10%以内。

3. 土壤质量目标:到2025年,上海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4. 生态保护目标:到2025年,上海市自然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的比例达到或超过35%,生态用地占全市陆域面积的比例达到或超过60%。

三、环境保护措施1. 强化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严厉打击,确保环境安全。

2.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量。

3. 实施减排工程: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进重点行业减排工程,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4. 建设生态屏障: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建设城市绿化带和生态廊道,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5. 促进绿色出行: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6.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7. 推行环保教育:加强环保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

评价上海市生态环境

评价上海市生态环境

评价上海市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符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再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之大,作用之深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古话总说,人定胜天,这种将人放在一个主导者、领导者的地位,不断地开发自然、破坏生态的做法很明显是错误的。

道法自然,和谐生存,共同发展才是我们应该维系和平衡的最佳的生活生态状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世界目前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25年将会有2/3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城市中集中了大量社会物质财富、人类智慧和古今文明;同时也集中了当代人类的各种矛盾,产生了所谓的城市病。

诸如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以及城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被污染、名城特色被破坏等。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作为中国城市化的领军人物—上海,城市问题,城市污染,生态破坏这些顾虑也早已提上日程。

为此生态保护成为法杖中国家的一大课题。

生态保护示范区应运而生。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自1995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注下,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迅速,在推进试点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使生态示范区建设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载体和组织形式。

上海市崇明县成为第二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而根据上海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划分得到8个生态功能区,具体有:河口沙洲生态亚区(二级区)的崇明、长兴岛、横沙岛等3个功能区;沿江沿海滩涂和水域生态亚区的长江口、杭州湾2个功能区;以及陆域河网平原生态亚区的黄浦江上游、中心城区、城郊地区等3个功能区。

上海市生态环境点评文章

上海市生态环境点评文章

上海市生态环境点评文章
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一直是该市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上海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上海市在空气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通过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以及限制机动车排放等措施,上海市的空气质量逐渐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着雾霾天气频发的问题,特别是在冬季,空气污染程度较高。

因此,上海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及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上海市在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污染治理,以及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上海市的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着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

上海市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以及加强水污染治理,保护水环境的健康。

上海市在生态保护和绿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通过加大绿化投入,推动城市绿地建设,以及加强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上海市的绿化程度得到了提高。

然而,仍然存在着城市生态系统脆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

上海市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恢复和修复,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上海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上海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建设生态文明的三个特征及对策分析

上海建设生态文明的三个特征及对策分析

ECO32观察The new er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摘要:该文总结提出了上海建设生态文明的三个特征,对比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要求,归纳了上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提出下一步生态文明建设要推进的四项重点工作。

关键词:生态文明;上海市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始终自觉地把贯彻和落实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常态,作为指导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要求。

上海第十次党代会以后,市委根据上海地域狭小、环境容量有限的特点,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战略位置;按照率先引领和底线思维的要求,突出“三个导向”和“四个底线”,协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减量化、重点区域综合整治、“五违四必”等绿色发展重大举措;持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滚动实施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考核追责机制。

经过5年的工作,上海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城市环境形象日益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同步向好,为在“四个中心”建设中推进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个生态文明特征分析上海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融合、浸润并超越传统城市工商文明而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上海是有2500万人、6400平方公里土地、2.5万亿GDP 总量的特大型城市。

发展和转型贯穿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从曾经的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到新中国工业基地,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再到“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形成了100多年“发展―转型―再发展”城市工商文明发展主线。

生态文明的提出,将以绿色、环保、低碳、循环、自然等文明理念,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效率的生产方式,上海建设生态文明的三个特征及对策分析张勇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ECO33The new eraof ecologicalcivilization观察以自然、和谐、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浸润、融合并超越上海传统的城市工商文明,在“四个中心”和科创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和转型成为中国特有、上海特色的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

上海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上海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因此采用市场手段通过提高本地人口的生活成本等方式控制人口规模保持上海人口包括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合理的增长率同时提高现有人口的素质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有助于减轻环境的压力从根本上改善上海的环境质量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 )* +,$!",! )"- ’)").!’!"(
. . 收稿日期: $%%& / %# / "0 作者简介: 任品一 ( "121 / ) , 男, 硕士研究生。
$ . 理论分析及模型的建立
$- ". 相关理论 从历史的角度看, 自然环境一直在不断变化和自我演 化。并且,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 对环境的 影响因素程度也不同。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征是人口 数量和社会中产值不断的增长, 技术进步不断的加快, 而 且渗透到各个要素之中。因此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是 多方面的, 既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为因素。对此, 我们引入 康芒纳 “环境压力” 作为环境质量概念, 把它定义为每年 环境排放的污染物数量, 以反映环境质量退化的程度。以 此把环境质量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量化, 以便于 在模型中度量。他把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分为三类: 一是 人口因素, 如总人口规模; 二是经济因素, 如人均产量或人 均消费量; 三是技术因素, 如每单位产品或产值污染物排 放量。我们从康芒纳的观点中得到启发, 以此作为理论基 础, 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 建立一个关于上海生态环境的 影响因素模型。 $- $. 模型的建立 为了对影响上海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需要 对上海市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建立一种 数量关系, 我们把污染物的数量作为因变量, 选取有代表 性的废水排放量代替, 记为 6786 。自变量包括: 人口 (为 上海市常住人口) , 记为 898 , 通过上海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考察人口对上海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经济因素用上海 市的生产总值来表示, 记为 :;8 。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 认为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是一种替代关系, 即经济的发 展必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要想改善环境就必须牺牲经济 利益。本文是想通过对上海经济的发展变化来检验经济 的发展是否必然极大恶化上海的生态环境, 经济在发展过

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一、规划设计1.城区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等要求。

2.城区规划应建立包括绿地系统、水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等在内的完整的规划体系。

3.城区应进行雨水收集和利用,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4.城区应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等全过程管理系统,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二、生态环境1.城区应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二级标准,噪声环境质量应达到功能区要求。

2.城区应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3.城区应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资源利用1.城区应建立资源高效利用体系,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城区应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降低碳排放量。

3.城区应建立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绿色建筑1.城区应推广绿色建筑,提高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2.城区应建立绿色建筑标识制度,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进行标识。

3.城区应加强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确保绿色建筑的实际运行效果。

五、生态服务1.城区应提供生态服务,包括自然保护区、公园、生态廊道等。

2.城区应建立生态服务网络,提高生态服务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3.城区应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六、低碳交通1.城区应建立低碳交通体系,包括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

2.城区应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等。

3.城区应限制高碳排放的交通方式,如燃油汽车等。

4.城区应建设良好的道路绿化,增加绿量,吸收车辆排放的尾气。

上海四害资料

上海四害资料

上海四害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吸引着大量人口的涌入。

然而,作为一个大都市,上海也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被称为“上海四害”的城市公害。

这四害分别是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问题。

噪音污染
上海作为一个繁华的城市,交通密集、建筑工地频繁,因此噪音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汽车、喇叭、施工机器等发出的噪音会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不小的压力。

此外,商业区的夜间噪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空气污染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上海的空气质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雾霾的出现频率增加,PM2.5等有害物质的超标情况时有发生,对市民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应对空气污染,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提倡绿色出行等措施刻不容缓。

水污染
上海紧邻长江和黄浦江,但却面临着水源污染的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船舶排放等对江水的污染较为严重,给周边的水域和水生生物带来危害。

治理水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垃圾问题
上海作为大都市,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

然而,垃圾分类和处理却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垃圾收运体系不完善、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足等原因,导致垃圾处理存在较大的困难。

要彻底解决垃圾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上海面临的四害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仅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更洁净、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上海郊区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

上海郊区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

上海郊区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作者:暂无来源:《上海经济》 2015年第8期文/ 徐丽梅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上海郊区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上升,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加大。

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上海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推进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提出了到2020 年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

从“十二五”开始,上海发展的战略重心已向郊区转移。

上海郊区是中心城市向外延伸拓展的重要都市层,是全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上海已越过了依靠中心城市发展拉动,而步入依靠都市层,即郊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拉动,从而达到人均GDP 5000-10000 美元目标的新阶段。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重心和产业布局向郊区转移,郊区的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和环境建设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郊区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近些年来,上海郊区人口膨胀,对垃圾污染处理设施需求日益增加。

据预测,到2020 年上海市的人口将达到约2800 万,而且人口的快速增长将主要出现在周边区县区域。

这意味着上海需要增加大量的供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等,以满足对环境治理的需求。

2000 年以来,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每年以10-30% 的速度增长。

环境保护投资也是连年增长,2013 年上海环境保护投资达607.9 亿元,环境设施投资达284.2 亿元(图1)。

由于上海的各个区县政府承担了建设环境治理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的责任,他们不得不为此筹措大量资金。

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郊区居民环保意识落后,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不够,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单一,政府财力支持有限。

因此研究上海郊区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环境治理的资金瓶颈,并据此提出相关的融资和治理对策,对于改善上海郊区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与上海的环境保护发展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于1973 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是指由于长期受到海水浸泡和盐碱化学物质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度较高的土地。

上海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滩涂盐碱地面积广大,约占整个滩涂面积的一半以上。

这些盐碱地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集中在盐碱地的形成机理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展开了探讨。

他们发现,滩涂盐碱地的形成主要与海水浸泡、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有密切关系,同时盐碱地的存在影响了植被生长、土壤肥力和水质等多个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存在和影响,开展对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有效的改良措施,可以减轻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概况和改良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0字】1.2 研究意义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是上海市重要的生态资源,其改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盐碱地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植被生长和土壤质量,还会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

研究盐碱地的改良方法以及进展,可以有效地解决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盐碱地的改良也可以提高土地的可利用性,增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深入研究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对于促进区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简介上海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

滩涂是指潮汐作用下被海水淹没和暴露的一种特殊地貌,属于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滩涂中的盐碱地则是指受盐碱化影响而无法正常生长农作物的土地。

在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分布广泛,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由于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存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稀疏、土壤结构松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开发利用。

上海河道问题日益严重

上海河道问题日益严重

上海河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上海市的河道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上海市河道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改善上海的河道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道问题的现状上海市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河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河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导致河道水质恶化,使得河水无法满足居民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其次,河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河道周边的湿地、植被等生态资源遭到破坏,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

最后,河道治理和维护不到位。

社会单位和个人在河道的填埋、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加之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维护不到位,导致河道管理混乱,难以有效解决河道问题。

二、河道问题产生的原因上海市河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上海市人口数量庞大,经济发展迅速,这导致了城市用地的扩大和资源的消耗,进而对河道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缺乏规划和管理。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河道的规划和管理不够重视,导致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被破坏,缺乏有效的河道保护机制。

再次,环境意识不强。

一些企业和居民在河道治理方面的环境意识不强,缺乏对河道环境的保护和维护意识,随意排放污水和废弃物,加剧了河道问题的恶化。

三、应对措施和建议为了改善上海市河道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河道治理和维护。

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建立健全河道治理机制,加强对河道的巡查和监管工作,及时处理违法行为,提高河道管理效能。

其次,加强河道生态恢复。

通过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增加河道的自净能力,促进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

再次,提高河道水质治理能力。

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加大对河道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力度,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河道水质达标。

上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上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上海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一、引言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环境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上海市的环境质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气环境质量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是衡量城市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监测,上海市的大气质量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尾气排放量也在增加,这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工业排放也是导致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高污染排放企业的存在,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们建议加强车辆尾气排放的监管,并对高污染排放企业进行整治,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三、水环境质量上海市的水环境质量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上海市的水质总体上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是导致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和居民对废水处理不当,导致水质受到污染。

其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上海市的用水量逐年增加,而水资源有限,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确保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四、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市作为一个繁忙的城市,噪声污染问题一直存在。

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污染源。

我们建议加强对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合理规划交通和工业布局,减少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五、固体废物管理固体废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上海市的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如何妥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建议加强废物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废物的总量。

同时,加强对垃圾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的监管,确保固体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六、绿地覆盖率绿地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上海市的绿地覆盖率较高,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我们建议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增加公园和绿地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上海市环境政策

上海市环境政策

上海市环境政策
上海市是中国一线城市,环境保护一直是该市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

上海市环境政策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大气污染治理:上海市致力于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大气污染治理。

市政府出台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工业排放源和汽车尾气污染治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等。

2. 水污染防治:上海市致力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市政府通过推进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提升,加强水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市区水环境质量的提升。

3. 生态保护:上海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和生态保育工作。

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修复和建设生态保护区等。

4. 垃圾分类:上海市正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旨在减少垃圾产生和提高可回收物利用率。

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包括设立分类垃圾箱、宣传教育、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

5. 绿色交通:上海市鼓励绿色出行,推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拥堵。

市政府通过投资公交、地铁、自行车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并且限制汽车数量、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等措施。

总体来说,上海市环境政策注重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
生态保护、垃圾分类和绿色交通等方面的工作,旨在建设更加宜居、环保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上海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且长期以来延续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带来了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品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越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

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上海生态环境环境质量绿地空间
引言:上海地处于长江下游,为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7℃,夏季平均气温可以达到27~28. 5℃,冬季平均高气温可达4. 7~6℃。

年降水量到达956~1 263mm,市域面积6 340 km²,经过十多年的考苏发展,城市绿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2001年的14 771hm²增加到2007年的31 795hm²,增加了17 024hm²,增长率达到115%,促进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一、生态评价指标涵义
生态服务用地指数是指各评价城市范围内绿地、湿地、水域和农田面积占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的比例,是城市生态系统宏观构成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人均公共绿地指数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人口平均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

物种丰度指数是指城市规划区内本地乔、灌、草种植的种类数量占全市本地乔、灌、草种类总数的比例。

非工业用地指数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建成区非工业建设用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比例。

水生生境指数是指城市规划区内水域面积占城市规划区面积比例以及满足III类及好于III类水体水域面积占城市规划区内水域总面积比例的综合。

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是指全年空气质量AP I指标≤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按365d计算)的比例。

城市安静度指数指规划区内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例。

交通通畅度指数指城市规划区内城市人口平均拥有交通用地面积。

卫生清扫指数指卫生清扫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例。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指数指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占城市规划区内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

表1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计算公式为:
UEQ = ΣWi ×Qi
式中,UEQ 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Wi 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单因子指数权重; Qi 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单因子指数值。

表2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单因子指数权重赋值表
二、上海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评价
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各单因子状况,分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中,上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限制性因子为水生生境、城市安静度、卫生清扫面积以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成都主要为水生生境、城市安静度、交通通畅度以及卫生清扫面积。

从指数权重分析,城市生态服务用地指数昆明为最高,乌鲁木齐最低,其他依次为青岛、成都、重庆、上海和长春。

从城市分布特征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是决定城市生态服务用地状况的重要因素。

上海城市绿化率较高,城市利用本地植物资源进行城市绿化较高,城市生产布局较合理;城市生态系统物流、能源较顺畅、协调,城市区域环境状况处于良好水平,但存在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限制性因子,需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调控。

三、上海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上海城市绿地和人口具有不均衡分布的特点。

市中心城区占全市1/ 10 面积的地区,人口却达到了全市人口的一半,已经接近1 000 万人。

从上海市人均公共绿地的分布状况来看(见表4) ,2006 年度上海市中心的9 个区的人均公共绿地明显低于市郊的9 个区,市区里除了长宁区和普陀区人均公共绿地超过5㎡,分别达到6. 37㎡和5. 15㎡外,其它7 个区都没超过5㎡,而郊区9 个区人均都超过10㎡,说明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而绿地相对偏少,郊区相对人均绿地要高。

城市绿地在维持碳氧平衡、净化空气与减弱噪声的等服务功能上,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转移性,在城市绿地的建设过程中,无论中心城区还是郊区都有必要系统、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绿化,提高绿化的数量和质量。

表4 2006 年度上海市各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²)(崇明县资料暂缺)
四、总结
根据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利用碳税法、影子成本法、市场价值法,对上海市绿地最重要的几个净化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估算,结果表明,上海市绿地具有巨大的净化经济价值,城市绿地净化服务功能总价值从2001 年的406 600 万元增加到2007 年的835 500 万元,净增加值为428 900 万元,其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5. 06 %。

在城市绿地净化服务功能价值中,固碳释氧功能价值占总价值的95197 % ,而净化空气和减弱噪声功能的价值只占4. 03 %。

从2004 年开始,净化服务功能价值的增长减缓,这和上海市绿地的建设速度趋缓是一致的。

上海城市绿地和人口空间分布高度的不均衡使得上海城市环境压力依旧很大,在城市绿地的环境系统中,无论是市区,还是郊区都需要有必要的系统、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绿化,提高绿化质量和面积。

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区,在高密度的人口和有线的土地的限制因素下,增加道路两侧或者道路中间建设带状和线状绿地。

内环、中环、外环一侧可以形成环状绿地。

随着上海市经济快速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城市化发展快了的时期,人口迁移、土地利用结构改变以及城市功能不健全与环境污染等,城市生态环境将是人类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注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明确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为城市规划的制定、城市的未来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了衡量作用。

参考书目:
【1】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等。

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 (5) : 16~19。

【2】吴琼,王如松,李宏卿等。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生态学报,2005,,25 (8) : 2090~2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