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

合集下载

最新《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最新《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1【原文】2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①,梁父即楚将项3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4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5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6又不肯竟学③。

项梁尝有栎阳逮④,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⑤,以故事得7已⑥。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⑦。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8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⑨,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9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⑩,族矣(11)!”梁10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12),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3)。

11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

“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②去:放弃,丢下。

③12竟学:学到底。

“竟”,终于,完毕。

④逮:及,指有罪相连及。

⑤请:求,要。

书:信。

13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

⑥以故:因此。

已:止,了结。

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14都不如项梁。

⑧繇:同“徭”。

⑨阴:暗中。

部勒:部署,组织。

宾客:“指客居吴中依15附项梁的人。

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

⑩妄言:胡乱说。

(11)族:灭族,满门抄斩。

(12) 16扛:两手对举。

(13)虽:即使。

惮:害怕。

17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18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19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20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21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22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23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项羽本纪是一篇经典的史记文章,描述了项羽的一生,又赞美也有批评,下面是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作品介绍】本文是司马迁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写的赞语,附在该纪之末,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项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本文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原文】项羽本纪赞①出处:《史记》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④。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⑤。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⑥。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⑦。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⑧!【注释】①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正如本文所说,“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赞:文章最后的论赞部分。

这里是作者在叙事之后,以作者的口气写的议论、总结及补充的文字。

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②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周生:汉时的儒生,姓周,事迹不详。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欢迎参考!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
听劝谏的一面。
虞姬
忠贞不渝、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宠 姬形象;她对项羽的爱情忠贞不
渝,最终为爱情献身。
范增
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谋士形象; 他尽心尽力辅佐项羽,但最终因
项羽的猜忌而离开。
06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
项羽故事在文学、戏剧、电影等领域的改编与呈现
1
文学改编
项羽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广泛流传 ,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小 说、诗歌、散文等。这些作品通过丰富 的想象和艺术加工,使项羽的形象更加 生动鲜明。
《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 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 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文章概述
文章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 述项羽的家世和早年经历,第二部分是写项 羽在灭秦过程中的功绩,第三部分是写项羽 的失败及悲剧结局。
文章在表现手法上善于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 和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如“破釜沉舟”、 “鸿门宴”等故事,充分展示了项羽勇猛善 战、有胆有识的性格特点。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 +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
材)
目录
• 引言 • 原文呈现 • 翻译对照 • 内容分析 • 作文素材挖掘 •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项羽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 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 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人物形象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解读与探讨
心理学解读
项羽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在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心理学家通过分析 项羽的决策过程、情绪变化等方面,探讨了他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学探讨
项羽作为历史人物,他的社会地位、家族背景、文化背景等都与当时的社会环 境密切相关。社会学家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角度出发,对项羽的形象进行 了深入解读。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②,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③涉间不降楚,自烧杀④。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史记·项羽本纪》注:①卿子冠军:楚军上将军,被项羽斩杀。

②甑: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③涉间:秦末将军。

④自烧杀:自焚而死。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名闻诸侯有仙则名B.以示士卒必死以中有足乐者C.绝其甬道哀转久绝D.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上使外将兵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18.这个故事可用成语概括,请写出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2分)参考答案:16.B(2分)17.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

(2分)18.破釜沉舟启发示例:任何的事情只要下决心就一定要做到底。

(2分)翻译: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巨鹿。

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篇一: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原文及翻译 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 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 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 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 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 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 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 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 固决死, 原为诸君快战, 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 斩将, 刈旗, 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 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

是时, 赤泉侯为骑将, 追项王,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 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 “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 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 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 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有关《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有关《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有关《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有关《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e#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

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

趣义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

臧荼之国,因逐韩广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无终,并王其地。

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谴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

田都走楚。

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

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

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

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陈馀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

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

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馀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捍蔽。

”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

陈馀悉发三县兵,与齐并力击常山,大破之。

张耳走归汉。

陈馀迎故赵王歇于代,反之赵。

赵王因立陈馀为代王。

是时,汉还定三秦,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

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

令萧公角等击彭越。

彭越败萧公角等。

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羽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

”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

”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征兵九江王布。

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

项王由怨也。

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

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

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

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齐人相聚而叛之。

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

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项王乃西萧,晨击汉军项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项羽本纪赞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

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

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

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

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注释】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项羽本纪主要内容

项羽本纪主要内容

项羽本纪主要内容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项羽本纪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项羽本纪主要内容1、兴衰过程:文中写项羽由微而盛,由盛而亡的整个过程;以义帝为关照,未弑帝前,由裨将而次将,而上,而西楚霸王,军队由八千而二万,而后六七万,至鸿门则已四十万。

弑帝后则日见其衰败,颇有揭示“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历史教训的意味。

2、人物个性:项羽是全书中最突出的人物,他兴起快速,败亡也快,文中深入写到他的性格。

由文中可看到项羽为人充满矛盾性:他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杀义帝及韩王成、烹说关中者,这些都是粗暴的行为;但鸿门宴放走邦、重用秦将甘邯、司马欣等、听外黄令言而赦当坑者、归回刘邦父母妻子,与刘邦和平共存,这些又是宽仁大度的表现,富理性和感情。

欲和刘邦一决胜负以息天下纷争,及最后无颜见将东父老,又是责任感的表现。

写项羽一生经历及成败关键,成功地刻画项羽叱咤风云的悲剧人物性格。

3、探讨败亡原因:综观项羽败亡的原因在于血气方刚,缺学问道德修养,无识远见,但知以武力经营天下,而不知总体战和持久战,所以在颠覆秦政权后不能建立新秩序,反而倒行逆施,史公欲以项羽为强而不义者之鉴戒也。

史记项羽本纪的故事关于史记项羽本纪的故事,小编就不在这里描述了,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百度下“项羽本纪”,百度百科里的内容还是比较权威的。

但是,在百度百科中史记项羽本纪的原文是详细的,翻译却是截取的。

项羽本纪中的成语破釜沉舟、取而代之、先发制人、拔山扛鼎、四面楚歌、沐猴而冠、作壁上观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翻看《项羽本纪》,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项羽的影投在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

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等只是这乱世的配角。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解析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解析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解析项羽,名籍,字羽。

相传为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

《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史书,其中记载着项羽的事迹。

本文将引用史记中描写项羽的本纪原文,并解析其中的内容含义和历史背景。

【引言】《史记·项羽本纪》是史书中对项羽事迹的专门记载,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们可以了解到项羽在秦末战国时期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与刘邦的斗争和最终的结局。

【正文】项羽本纪原文如下:“项羽者,临江人也。

孰谓无彊者哉!少时事秦所败,降为郡守。

年三十馀,与韩信数十人,居沛中为豪杰。

项王使韩信。

信年少壮,疑为信使,乃收豪杰,三万馀人。

信阳让都尉,以钩陈王出,下千乘冯助洙泗上。

项羽使韩信击奔安国王于广陵,灭其族。

堕堡邑。

〔项羽欲更立信为楚而立之者亡〕〔项羽赋文,立为淮阳王〕项王乃拔徐州,使项羽为徐州牧,将兵五十馀万。

发九江兵,杂而不足以取彭城。

二岁乃举,使项羽将十五万人,往击刘伯卜,取彭城,復发兵西,举荆州,东立刘交为淮南王,使韩信南击胶东王,伐下邳,取之,冬乃报。

立韩信为齐王,益邑,执三假以徇诸将。

暂省略围攻赵王歇段落,解析七国之乱及项羽方面角色【解析】项羽本纪最早的部分主要介绍了项羽在沛(今江苏沛县)的往事。

他少年时曾与韩信一起在沛中崛起,并带领着数万人起义。

成为刘邦的部下,且被任命为都尉。

他在秦末乱世中崭露头角,聚集了众多武力和势力。

文中提到项羽与韩信夺取了彭城、荆州、下邳等地,还立刘交为淮南王,韩信为齐王。

可以看出项羽在这段时间内发展势力、扩大地盘,展示出了其统治者的野心。

而在文字间的删节部分中,提到项羽有意更立韩信为楚王,但最终韩信并未成为楚王。

这段文字反映了项羽对韩信的失望和曲折变化。

【结论】通过社记项羽本纪这一章节的解析,我们可以窥见项羽在秦末战国时期的举足轻重地位及其与刘邦的人物关系。

他在史记中的描写反映了其勇猛的军事本领和雄心勃勃的政治追求。

同时,也展示了项羽权谋过人、善于利用他人的一面。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项羽本纪【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栋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记,了解人物行事,学会从行事去分析人物;②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种手法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用圈点的方法,圈出文章的文言重点字词,并掌握其意思和用法;②用辩证的方法总结分析项羽的性格及其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学会对人物进行客观辨正评价;②感受历史英雄人物的某些有价值的人格魅力,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教学重点】1、梳理文言知识,把握文章内容;2、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学难点】学会辩证地分析项羽性格及其成败【教学设想】《项羽本纪》是《<史记>选读》的第五单元《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的讲读课文。

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我试图借助于学习本课刻画人物的手法,(在必修课程中也涉及一些《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因而学生对《史记》的人物刻画有了一些认识)进而鉴赏《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从而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预习字词,疏通课文,制作PowerPoint课件。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梳理文言知识,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一、导入新课用我们学过的《鸿门宴》中大家对项羽的看法来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正音,并解决学生课前预习中遇到的字词问题。

(二)按段落进行字词总结1、第一、二段中的字词1)活用词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杀死全族)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2)通假字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3)重点实虚词①又不肯竟学。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4)古今异义词以故事得已5)重点句①为秦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倒装句)③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6)有一个成语出自这两段,请找出来。

力能扛鼎(举起)2、第三段中的字词1)活用词:①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②无不膝行而前2)重点实虚词:①九战,绝其甬道② 楚兵冠诸侯③诸侯皆属焉3)古今异义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4)重点句:①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状语后置)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定语后置)5)哪一个成语源自本部分?破釜沉舟3、第四段字词1)活用词①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②项王则夜起(名作状)2)重点实虚词①时不利兮骓不逝②歌数阕③莫能仰视3)重点句①是何楚人之多也②饮于帐中③项王军壁(于)垓下4)本段成语四面楚歌4、第五段字词1)通假字①辟易数里(“辟”通“避”)②骑皆伏曰(“伏”通“服”)2)重点实虚词①汉军乃觉之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③田父绐之曰④期山东为三处⑤左右皆披靡3)古今异义愿为诸君快战4)重点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5、梳理第六段重点词句。

1)古今异义①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②地方千里2)活用词①亦足王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④马童面之3)实虚词①无以渡②项王亦被十余创4)重点句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6、第七、八、九自然段的字词梳理1)通假字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2)活用词①豪杰蜂起②奋其私智而不师古3)古今异义①然羽非有尺寸②欲以力征经营天下4)重点句①乘势起陇亩之中②何兴之暴也5)实虚词①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②乃引“天亡我” ③鲁父兄乃降④何兴之暴也⑤岂不谬哉6)成语自矜功伐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具体研习1到9段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理清课文思路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第六部分:乌江自刎(第6-8自然段)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三、研习一、二段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

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

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2、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明确:两件。

一是少时学情。

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羁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

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提示:刘邦见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豪迈不羁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四、浏览阅读第三、四自然段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明确: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

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有气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范与气概。

2、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侧面烘托。

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3、点拨:巨鹿之战的意义明确: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胜利的基础。

二是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瓦解(章邯投降、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

三是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驱直入函谷关创造了条件。

五、研读第四自然段1、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

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英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2、如何理解“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明确:一方面是受到项羽异常伤痛的感染,他的左右也跟着悲泣;一方面又怀着敬畏之情不敢和他的目光相遇,怕伤了他的自尊。

这样,这才是一个盖世英雄的哭。

六、研读第五段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明确:用了夸张手法。

示项羽威猛如画。

2、“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象他说的这样的吗?试剖析。

明确:非也。

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

项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3、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明确: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本段用了正面描写手法。

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七、研读6——9段思考:司马迁的点评应怎样理解?明确:本段评论了项羽成功失败的原因,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前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后段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灭亡之速。

一赞一叹,想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八、课堂小结九、布置作业:项羽的形象分析第三课时【教学要点】通过讨论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

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项羽本纪》是《史记》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

文中描绘的是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成功塑造了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

二、项羽的形象分析(一)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终点(二)教师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切入点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的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2、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巨鹿之战3、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4、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5、从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入手(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方法分别从项羽“少年言志”、“巨鹿之战”、“鸿门宴”、“霸王别姬”、“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几个情节中重点赏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明确:1、“少年言志”①语言描写: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

②外貌描写: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突出项羽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同时又才气超人,说明说明霸业能成绝非偶然。

2、“巨鹿之战”①正面描写:杀宋义救巨鹿破釜沉舟杀苏角,虏王离②侧面描写:三个“无不”两个“莫敢”3、“霸王别姬”①环境描写: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动作描写:夜起、饮帐中、慷慨悲歌、泣着重分析“泣”一字。

四面楚歌,走投无路时内心无可奈何、回天无力之悲。

③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挽歌,是楚霸王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4、“东城快战”①环境描写: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穷途末路)②语言描写: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