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环境微生物学考研笔记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水、土壤、大气等各种环境。
以下是环境微生物学的重点总结。
首先,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了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着非常广泛的分布,可以在各个环境中找到它们的存在,如水、土壤、空气等。
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特征,揭示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了微生物的生态功能。
微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参与到物质的循环过程中,如有机物的降解、氮循环等。
微生物还能够参与到环境的修复和净化中,如土壤的重金属去除、水体的藻华抑制等。
研究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再次,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了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和调控,如温度、湿度、pH值等。
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对环境因素产生影响,如微生物对土壤结构的调节、微生物对大气气候的影响等。
研究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揭示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和生态功能。
最后,环境微生物学还涉及到微生物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资源利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如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等。
环境微生物学的应用研究有助于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起来,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重点包括微生物的分布规律、生态功能、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应用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推动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81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研精品笔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笔记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一、细菌的个体形态、大小与染色(一)细菌的外形与大小常见的三种细菌典型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a.球菌:球形的细菌,大小为0.5~2.0μm球菌有单球菌(脲微球菌)、双球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乳链球菌)、四联球菌(四联微球菌)、八叠球菌(甲烷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b.杆菌:细胞呈杆状或圆柱状,菌体直或稍弯,粗短或细长。
末端钝圆、尖、膨大或平裁状。
直径在0.5~1um×1~5um(宽径×长)。
杆菌有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c.螺旋菌:细胞呈弧形的称为弧菌,其中若菌体多于一个弯曲,其程度超过一圈,又称为螺旋菌。
直径在0.5~5um,长度不等。
自然界中杆菌最常见,球菌次之,而螺旋菌最少。
d.丝状细菌:分布在水生境,潮湿土壤和活性污泥中。
有铁细菌、硫磺细菌、球衣细菌等。
(二)细菌的染色由于细菌的细胞极其微小又十分透明,因此用水浸片或悬滴观察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时,只能看到大体形态和运动情况。
若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和主要构造,一般都要对它们进行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该染色法由丹麦医生C.Gram于1884年创立。
分为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四步。
革兰氏染色的意义:(1)通过这一染色,可把几乎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
因此是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
(2)这两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先通过很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即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二、细菌的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的,所有的细菌都有如下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
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层片等。
(一)、细胞壁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体表最外层的、具有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
它约占菌体的10%-2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0-8章知识点完整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大纲绪论0-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物质的转化分解作用(特别是应用微生物来处理各种污染物质,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研究任务:(1)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物(2)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0-2 微生物的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分布广,种类多 3. 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 胃口大 6. 食谱广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1.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称为原核微生物。
(原核细胞:其细胞核发育不完善,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无明显的核膜,没有特异的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典型的原核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2.具有真核细胞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真核细胞:细胞核发育完善,有定形的细胞核(核仁、染色体等),有明显的核膜,有特异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大多数生物,包括高等生物都是真核的,如酵母菌。
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一)微生物的分类在生物学上,对生物的分类采用按其生物属性和它们的亲缘关系有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
每一种生物,包括微生物,都可在这个系统中找到相应的位置。
其中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必要时,还可以在这些等级之间再增设一些亚等级。
七个等级: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生物界分类:二界学说:动物界、植物界这种分法已有很长的历史,随着人们认识的进步,新的生物类群划分方法不断被提出。
重庆大学856环境微生物(2018)

要考虑的问题。(20 分) 5. 请论述 A2/O 工艺中的固有缺陷,以及提高 A2/O 工艺效率的方法。(30 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庆大学 856 环境微生物(2018)
一、名词解释(8 分/个) 温和噬菌体 氨基酸等电点 新陈代谢 消毒 基因突变 微生物絮凝剂 定向培育 生物膜
二、问答题 1. 请简述水体自净的过程,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水体为什么可以自净?(20
分) 2. 从对分子氧的要求看,微生物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并举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定义与范围1.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极其微小的生物体,它们个体微小,通常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微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微小形态,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和类病毒等。
2. 微生物的范围:(1)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生菌,它们没有细胞核和其他膜结构的细胞器。
(2)真核微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藻类,它们具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3)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它们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
二、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等。
(3)真核微生物的结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1)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等。
(2)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
(3)微生物的代谢调节:酶的诱导与阻遏、反馈抑制等。
3.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物质:DNA、RNA。
(2)遗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等。
(3)基因突变: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4. 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水体、空气、极端环境等。
(2)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等。
5. 微生物的应用:(1)微生物发酵:酿酒、制酱、抗生素生产等。
(2)微生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
(3)微生物环境保护:生物降解、生物修复、废水处理等。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1. 微生物学的启蒙时期(17世纪- 19世纪中期):(1)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2)拉扎罗·斯帕兰扎尼(Lazzaro Spallanzani):证明了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
2. 微生物学的奠基时期(19世纪中期- 20世纪初):(1)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证明微生物是引起发酵和疾病的原因,发明巴氏消毒法。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我们与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它们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间远早于人类。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们在人类的健康、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2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1)体积小、表面积大:微生物的体积很小,但表面积却很大,这使得它们能够更有效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
(2)繁殖速度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些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
(3)适应能力强: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酸碱度等。
(4)遗传变异: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相对简单,容易发生变异,这使得它们能够不断适应环境变化。
1.3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治理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等方面,帮助减轻环境污染。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2.1 如何观测微生物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一般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因此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等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电子显微镜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使研究者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2.2 细菌的结构和性质细菌是微生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粒、核糖体和细胞质等。
细菌具有原核生物的特点,没有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菌可以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3 放线菌、古菌及蓝细菌放线菌是一类具有分枝菌丝体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体中。
古菌是一类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具有原核生物的特点。
蓝细菌又称蓝藻,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
2.4 原生动物及其指示作用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湿润环境中。
04525环境微生物学每章知识点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04525环境微生物学每章知识点整理04525 环境微生物学每章知识点整理绪论 1、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微生物的命名按国际生物命名法命名,即采用林奈(Linnaeus)的双名法。
每一微生物的拉丁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
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用小写。
属名和种名均用斜体表示。
如大肠埃希氏杆菌 Escherichia coli。
(1)当泛指某一属微生物,而不特指该属中某一种(或未定种名)时,可在属名后加 sp. 或 ssp.(分别代表 species 缩写的单数和复数形式)例如: Saccharomyces sp. 表示酵母菌属中的一个种。
(2)菌株名称——在种名后面自行加上数字、地名或符号等,如: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BF=北纺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 丙酮丁醇梭菌 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模式菌种保藏中心(3)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时,后面的可将其属名缩写成 1~3 个字母。
如 Escherichia coli 可缩写成 E.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可缩写成 S. aureus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微米(?m)级的,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
大多数病毒小于 0.2?m,是纳米(nm)级的,在光学显微镜可视1/ 34范围之外,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2)分布广,种类繁多因微生物极小,很轻,附着于尘土随风飞扬,漂洋过海,栖息在世界各处,分布极广。
微生物复习笔记整理(生态、环境专业)

微⽣物复习笔记整理(⽣态、环境专业)绪论1、微⽣物:是对所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个体微⼩、构造简单的低等⽣物的总称。
2、⾮细胞⽣物——病毒(包括分⼦⽣物:类病毒、朊粒等)⽣物原核⽣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细胞⽣物⾼等动植物真核⽣物藻类:低等藻类、⾼等藻类低等⽣物真菌类原⽣动物除了⾼等动植物、⾼等藻类,其它都属微⽣物。
4、微⽣物的应⽤:微⽣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类的进步,在医药卫⽣、⼯业、农业、环保、⽣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重⼤贡献。
5、微⽣物的五⼤共性①体积⼩,⽐表⾯积⼤②吸收多,转化快③⽣长旺,繁殖快④适应性强,易变异⑤分布⼴,种类多6、微⽣物学是在细胞、分⼦或群体⽔平上研究微⽣物的形态构造、⽣理代谢、遗传变异、⽣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于⼯业发酵、医药卫⽣、⽣物⼯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第⼀章原核微⽣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原核(微)⽣物:即⼴义的细菌, 指⼀⼤类细胞核⽆核膜包裹, 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物, 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两⼤类, 其中除少数属古细菌外,多数属真细菌。
2、细菌⼜称真细菌,包括普通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原体、⽴克次⽒体和⾐原体等。
3、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经过培养形成⾁眼可见的,有⼀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细胞集团。
菌台:⼤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接种,长出的⼤量菌落相互连接成⽚。
4、原核微⽣物的形态构造图(以细菌为例),见书15页。
【重点】5、细菌⼀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内含物、原核。
特殊构造:糖被、鞭⽑、菌⽑、性⽑、芽孢、伴孢晶体。
【重点,具体了解下即可,见笔记4-6】6、由于细菌细胞微⼩⼜透明,⼀般先要经过染⾊才能作显微观察,其中⾰兰⽒染⾊法最重要。
7、⾰兰⽒染⾊法:C. Gram(⾰兰)于1884年发明⼀种鉴别不同类型细菌的染⾊⽅法,通过⾰兰⽒染⾊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分为⾰兰⽒阳性(G+)和⾰兰⽒阴性(G-)。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学、进化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的生态功能以及环境微生物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
一、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微生物在各种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生物体内等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其多样性极为丰富。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多种类型,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
微生物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种类上,还体现在基因组的多样性上。
微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环境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三、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微生物在环境中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
首先,微生物参与了物质的循环过程,如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其次,微生物参与了环境的修复和净化过程,如土壤的去污、水体的净化等。
此外,微生物还参与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对于维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环境微生物的应用环境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还有很多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其次,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对于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环境修复工作的实施。
此外,环境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农业、食品工业、能源开发等领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绪论微生物是所有形态微小的单细胞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界、门、纲、目、科、属、种、变种、型、株命名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生态特征、血清化反应、细胞成分、红外吸收光谱、GC含量、DNA杂交、DNA-RNA杂交、16S RNA碱基顺序分析等二名法:1、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姓)+现定人姓+定名年分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hrocter) Migula 1920铜绿假单细胞2、学名=属名+种名+菌株(用字母、符号等字形表示)Bacillus subtilis AS 1.398枯草杆菌中能产生蛋白酶的一株菌株3、学名=属名+sp.(or spp)微生物特征:1.个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结构简单2.代谢活跃,类型多样3.防止迅速,容易变异4.抗逆性强,休眠期长5.种类繁多,数量巨大6.分布广泛,分类界级宽微生物的重要性:1.环境、能源降解、转化、清除污染物2.医药3.农业、食品4.生物工程5.科学研究1.2 微生物的发展史一、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段)8000年前---1676年细菌冶金、制曲酿酒二、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段)1676---1861 列文虎克(Leeu wenhoek)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小生物三、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期)1861---1897 帕斯特、可科赫Pasteur\koch特点:建立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须的独特方法借助了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科赫法则:1.在患病动物中存在可疑病有机体,而健康动物没有。
2.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3.纯培养中可疑有机体细胞能引起健康动物发病4.可疑有机体再次分离,并且和最初分离有机体一样四、发展期(生化时期)1897---1953 Buchner特点:进入微生物生化研究水平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五、分子生物发展阶段(成熟期)1953---今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微生物间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的学科,尤其着重与研究微生物活动对人类环境所产生的有意与有害影响,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巴斯德的贡献:1、最后推翻了自然发生说,是将微生物学正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的独特方法。
考研-811《微生物学》简答题知识点总结手写版-环境工程考研适用

第一章1影响病毒在环境中存活的理化因素主要有哪些?在一般的污水随处理厂得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病毒的去除效果如何?p232-07L1影响细菌存活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主要是抗生素)三种。
其中物理因素主要有温度、光和其他辐射、干燥等;化学因素有各种对病毒有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如:酚类、醛类、醚类等,生物因素主要有链霉菌,青霉菌和藻类分泌的一些抗生物质。
这些因素能导致病毒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以致使病毒失活。
污水处理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是物理过程,以筛选、除渣、初级沉淀为主,其中去除病毒的效果很差,越去除30%。
二级处理是生物处理方法,是生物吸附、生物降解和絮凝沉淀过程,以去除有机物、脱氮和去除磷为目的,同时对污水中病毒的去除率较高,去除病毒率在90%~99%。
病毒被吸附在活性污泥中,只是由液相转为固相,对病毒的灭活率不高。
三级处理是继生物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有生物、化学和物理处理过程。
它包括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的过程,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脱氮和除磷。
三级处理可使病毒的滴度常用对数值下降4~6第二章1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P233-07L2革兰氏染色法,又称鉴别染色法,是用俩种以上的染料染色,将菌体不同结构染成不同的颜色,以便观察的复合染色方法。
其主要染色步骤如下:a)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的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b)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c)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顷去多余溶液;d)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成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成无色。
e)用番红溶液复染1min,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红色。
至此,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被区分开革兰氏染色机制一般认为有俩点:1)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系,已知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为PH2~3,革兰氏阴性菌的等电点为PH4~5,这说明革兰氏阳性菌的负电荷比革兰氏阴性菌多,它与草酸铵结晶紫的结合力大,故与草酸铵结晶紫结合得更牢固,对乙醇脱色的抵抗力更强。
环境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内容归纳

第一章病毒1病毒的基本特点①无细胞结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②无斷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进行独立代谢作用。
③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在宿主体外无生命特征。
2病毒的基本结构蛋白质衣壳——衣壳粒按一泄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保护病毒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核酸内芯——RNA和DNA,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被膜(囊膜)一有些病毒具备3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RNA构成;阮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分子构成;4病毒的繁殖①病毒以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②病毒侵入细胞,病毒核酸的侵染③病毒核酸的复制、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④病毒的装配、成熟与释放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①细胞壁组成:真核微生物由纤维素、几丁质构成;原核微生物由肽聚糖构成②细胞膜:真核微生物不含呼吸链及光合作用成分;原核微生物含有。
2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形态:球菌(0.5-2 um)杆菌长(1*5 um,宽0.5-1 um)(最常见)螺旋菌(长:5-15 um,宽:0.5-5 um)丝状菌细菌的大小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废水生物处理:e.g.活性污泥中的细菌要比河水、湖泊中的大。
测SS时:活性污泥用0.45 um过滤膜;河水等用0.2 um过滤膜。
3细菌的细胞结构:①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间体、细胞质、核质体、内含物(原生质体)②特殊结构:荚膜(粘液层)、芽抱、鞭毛、菌毛。
4细菌菌落的形成及特征:把细菌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表而(或内部),经过生长繁殖而形成菌体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以看见的细菌集合体,称之为“菌落”。
特征描述: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透明度,边缘形状5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原理?步骤:结晶紫初染(染上紫色)一碘染媒染(碘分子与结晶紫形成染色较牢固的复合物)一脱色处理一复染(蕃红复染)一观察(紫色为阳性细菌G+红色为阴性细菌G-)原理: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关系:阳性菌等电点低于阴性菌,阳性菌与草酸彼结晶紫的结合力大。
环境微生物笔记

绪论一、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通常是指那些微小、简单、肉眼难以观察的生物。
二、微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类:四菌(细菌、放线菌、光合型细菌、古细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三、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极其微小形态结构简单2、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3、微生物的生态类型丰富多样4、微生物的繁殖迅速与变异多样性5、微生物的变异多样性6、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四、研究微生物学的基本方法1 、显微技术 2. 无菌技术3、纯种分离技术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对象: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微生物。
研究目的:保护环境并造福人类。
研究任务●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基本状况与活动规律●对化学污染的防治及其他有利影响第二章环境中的微生物第一节微生物类群与生物三域三域:是指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三域。
沃斯等(利用16SrRNA建立分子进化树的美国科学家)认为生物界存在着三个发育不同的的基因系统,即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
并认为这三个基因系统是同时从某一起点各自发育而来。
这一起点即是至今仍不明确的一个原始祖先。
第二节真细菌一.细菌(一)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µm)1、细菌的形态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杆菌:有单个、长链之分。
螺旋菌:有数量、松紧之分。
2、细菌的大小(µm)球菌:菌体的直径表示。
直径0.5-1.0µm。
杆菌、螺旋菌:宽度*长度表示。
直径在0.4-1.0µm.长为宽的数倍(二)细菌细胞的构造与功能基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原核等;特殊构造:荚膜、鞭毛、伞毛、芽孢、孢囊等。
具有特定的功能。
1、细胞壁(cell wall)细胞外被结构,占细胞干重的10%-25%。
生理功能:1使细胞具有固定外形和保护细胞;2细胞壁化学组成的差异使不同菌种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等感染的敏感性;3细胞壁上的微孔可以阻拦大分子物质。
环境工程微生物笔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绪论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的基础知识;讲述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生物处理和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饮用水卫生细菌学;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污染水体治理、污染土壤的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的原理。
(04年真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及()。
2.微生物概述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按细胞结构的有或无分非细胞结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以及细胞结构微生物;按细胞核膜、细胞器及有丝分裂等的有或无,可划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两大类。
(05年真题)从微生物的细胞核结构来分类,常见的环境微生物通常可归纳为()微生物和()微生物。
3.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叫拟核或似核。
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结构体系,如间体和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
不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微生物有发育良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
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
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极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第一篇第一章非细胞结构超微生物——病毒1.病毒概述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0.2μm以下的超微小微生物。
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功能:保护病毒免受环境因素影响,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
核酸的功能: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
2病毒的溶源性噬菌体有毒(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种类型。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

环境微生物考试重点解答题:重点1:微生物的特点,以及为什么微生物处理在环境处理中应用广泛?答:特点:个体小、比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吸收多、转化快。
应用广泛的原因:(1)微生物在地球水-土-气体系中发挥着物质转化、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作用,维持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利用微生物技术可以改进工艺,采用“清洁生产”或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微生物可为人类开辟新能源和本来不能利用的资源;微生物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2)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速度快、投资少、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运行成本也比较低、二次污染少。
微生物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而许多废水的处理都需要在极端环境下进行。
重点2:细菌物理化特性与水处理的关系?答:(1)细胞质的多相胶体性质决定细菌在曝气池中吸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数量、速度。
(2)细菌表面解离层的S型或R型决定其悬液的稳定性,即决定其在沉淀池中的沉淀效果。
(3)比表面积的大小决定其吸附、吸收污染物的能力及其他微生物的竞争能力。
(4)细菌的带电性与它吸附吸收污水有机污染物的能力,与填料载体的结合力有关,还与絮凝、沉淀性能有关。
(5)密度和质量与其沉淀效果有关。
当处理效果差时,人们通常采用絮凝剂和沉淀剂,适当调整PH,改善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增强处理效果。
重点3:细菌生长曲线有哪几个阶段,及其应用?答:分为六个阶段:停滞期、加速期、对数期、减速期、静止期、衰亡期。
其中加速期和减速期历时很短,所以可将加速期并入停滞期,减速期并入静止期。
应用:(1)常规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的微生物,包括减速期、静止期。
(2)生物吸附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静止期)的微生物。
(3)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上升阶段(对数期)和生长速率下降阶段(减速期)的微生物。
(4)有机物含量低、其BOD5与CODcr的比值小于0.3,可生化性差的污水,则用延时曝气法处理,即利用内源呼吸阶段(衰亡期)的微生物处理重点4: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及优缺点?答:微生物的生长量可以根据微生物体内细胞量微生物体体积或质量直接测定,也可以用某种细胞质的含量或某个代谢活动强度间接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物技术定义:即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称之为环境生物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分为三个层次:1第一层次为现代环境生物技术,是指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污染防治生物技术。
2第二层次是指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及其在新的理论和技术背景下产生出的强化处理技术和工艺,如生物流化床、生物强化工艺等。
3第三层次是指利用天然处理系统进行废物处理的技术,如氧化塘、人工湿地和农业生态工程等
.对酶源的要求1)酶含量丰富2)提取、纯化方便
微生物作为酶的优势
1)微生物种类多,易得到所需的酶类
2)可以控制微生物培养条件,易获得高产菌株
3)生产成本低
4)微生物繁殖快、生长周期短
5)生产易管理
6)提高微生物产酶能力的途径较多
7)微生物易改造,可提高酶产量或改造酶
对酶生产菌的要求
1)不是致病菌,也不产毒素
2)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
3)产酶量高,而且最好产生胞外酶
4)原料廉价,周期短,易培养
对酶进行分离提纯的目的:1为了研究酶的理化性质,对酶进行鉴定,必须用纯酶2作为生化试剂及用作药物的酶,常常也要求有较高的纯度
细胞破碎的方法:1)机械破碎2)物理破碎3)化学破碎4)酶解破碎
酶的提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或溶液中的过程。
提取目标:a. 将目的酶最大限度地溶解出来。
b. 保持生物活性。
提取原则:a. 相似相溶b. 远离等电点的pH值,溶解度增加
提取方法:(一)盐溶液提取常用稀盐(常用NaCl)溶液(盐溶),对酶稳定性好、溶解度大,最常用。
(二)酸、碱溶液提取(三)有机溶剂提取
沉淀分离: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添加某种物质,使酶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与其它溶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在生物大分子制备中最常用的几种沉淀方法:⑴中性盐沉淀(盐析法)⑵有机溶剂沉淀⑶选择性沉淀(热变性和酸碱变性)⑷等电点沉淀⑸有机聚合物沉淀(PEG沉淀法)
影响蛋白质盐析沉淀的因素a.蛋白质的浓度:2.5-3.0%b.介质的pH:接近等电点c.温度:一般在室温,特殊在4度 d.盐类型:单价盐很差
PEG法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a. 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大,沉降好b. 蛋白质浓度: 浓度高,易于沉淀;太高,分段作用减弱c. pH值:接近等电点d. 离子强度:低离子强度影响不大,过高影响分段效果 e. 温度: 0-30度f. PEG聚合度:越高,用量越少;过高操作不便,多用PEG6000
7种氨基酸出现的频率最高
Lys Asp Glu Cys His Tyr Ser
(兰天果拌猪肉丝)
某些功能基团,如(氨基、羧基、巯基、羟基和咪唑基)是酶的必需基团。
赖氨酸的氨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羧基半胱氨酸的巯基组氨酸的咪唑基酪氨酸和丝氨酸的羟基酶分子修饰: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固定化酶:是指固定在一定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基因工程:就是对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进行剪切、组合和拼接,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然后通过载体转入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并使所需要的基因在细胞中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组建成新的生物类型。
基因工程四大要素:供体基因载体工具酶受体细胞
载体的功能1运送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受体细胞2为外源基因提供复制能力或整合能力3为外源基因的扩增或表达提供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