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解小学数学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选择、填空题解答技巧,招招巧妙
小学二年级数学:选择、填空题解答技巧,招招巧妙!选择题和填空题应该算得上是数学学科的小题。
虽然没有占大头,但是数学成绩的好坏往往就是由这部分分数决定。
小题的解题策略实际上非常重要,一定要充分利用题目中给出的有效信息进行“巧算”。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些解小题的技巧。
选择题答题攻略1、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2、特殊值检验法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3、极端性原则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采用极端性去分析,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4、顺推破解法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结果的方法。
5、逆推验证法将选项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否定错误选项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6、正难则反法从题的正面解决比较难时,可从选项出发逐步逆推找出符合条件的结论,或从反面出发得出结论。
7、数形结合法由题目条件,做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
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8、递推归纳法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9、特征分析法对题设和选择项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10、估值选择法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面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填空题答题攻略数学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型)和概念(性质)判断型的试题,应答时必须按规则进行切实的计算或者合乎逻辑的推演和判断。
小学数学有效的考试答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有效的考试答题技巧大全小升初,不光是学习分数漂亮,答题技巧也是需要的,巧妙的答题技巧可以使考试效率大大的提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有效的考试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数学各类题的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的解法:选择题得分关键是考生能否精确、迅速地解答。
数学选择题的求解有两种思路: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的分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的分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由于答案在四个中找一个,随机分一定要拿到。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尽量不要大做"。
二、填空题的解法:填空题答案有着简短、明确、具体的要求,解题基本原则是小题大做别马虎,特别是解的个数和形式是否满足题意,有没有漏解和不满足题目要求的解要认真区别对待。
数学填空题的分值增加许多,其得分情况对考试成绩大有影响,所以答题时要给予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填空的解法主要有:直接求解法、特例求解法、数形结合法,解题时灵活应用。
三、解答题的解法:解答题得分的关键是考生能否对所答题目的每个问题有所取舍,一般来说在解答题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数学难题(通常在每题的后半部分和最后一、两题中),如果不能判别出什么是自己能做的题,而在不会做的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得分肯定不会高。
解答题解题时要注意:书写规范,各式各样的题型有各自不同的书写要求,答题的形式对了基本分也就得到了。
审题清晰,题读懂了解题才能得到分,要快速在短时间内审清题意,知道题目表达的意思,题目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关键的字词是什么,特殊的情形有没有,不能一知半解,做了一半才发现漏了条件推翻重来,费了精力影响情绪。
附加题一般有2至3问,第一问,其实不难,你要有信心做出来,一般也就是个简单的理论的'应用,不会刁难你,所以,你要作出来。
如果有第三问,那么第二问多半是中继作用,就是利用第一问的结论,然后第三问有要用到它自己。
这一问,比较难一点,但是,如果你时间允许,还是可以做出来的。
小学生数学习题练习巧解百位数的加减法
小学生数学习题练习巧解百位数的加减法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减法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运算之一。
对于加减法,尤其是涉及百位数的加减法题目,许多小学生常常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一些巧妙的解题方法,帮助小学生更加轻松地解答关于百位数的加减法习题。
1. 精确估算对于百位数的加减法题目,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是进行精确估算。
通过对数值的大致了解和运算法则的掌握,我们可以快速估计出结果的范围,从而减少计算的复杂度。
例如,对于两个百位数相加,我们可以先忽略其他位数的影响,仅考虑百位数的相加。
如果两个百位数相加的结果超过200,我们就可以直接判断结果为三位数,并且百位数为2。
这样,我们可以在没有实际计算的情况下,迅速得出答案的一个近似值。
2. 分组计算另一个解决百位数加减法题目的方法是通过分组计算。
将百位、十位和个位数分开计算,然后再进行进位或借位的处理。
以百位数加法为例,我们可以先将两个百位数相加,得到结果的百位数;接着将两个十位数相加,考虑进位的情况,得到最终的十位数;最后再将两个个位数相加,也要考虑进位的情况,得到最终结果的个位数。
这种分组计算的方法可以使复杂的题目变得更加清晰简洁,方便小学生理解和操作。
3. 借位思想对于百位数减法题目,小学生常常遇到借位问题。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运用借位思想。
例如,当个位数相减时,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我们可以通过向十位数借位来解决问题。
同样,当十位数相减时,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我们可以通过向百位数借位来解决问题。
通过借位思想的运用,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顺利地解答百位数减法的题目。
4. 巧妙运算在解决百位数加减法题目时,还可以运用一些巧妙的运算方法。
例如,对于连加连减的情况,我们可以考虑将数字进行合理的重新排列,从而使得运算变得更加简便。
此外,对于乘法和除法的运算也可以通过变形和逆运算来简化百位数的加减法问题。
通过灵活巧妙的运算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百位数的加减法。
小学生数学练习题巧解乘法口诀
小学生数学练习题巧解乘法口诀数学是每个小学生必修的科目,其中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掌握乘法口诀,小学生可以快速计算乘法,并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巧解乘法口诀的方法。
一、分解因子法分解因子法是一种利用乘法交换律和加法分配律的方法。
例如,我们要计算 6 × 8:首先,我们可以将 6 分解为 2 × 3;然后,利用乘法交换律,将式子调整为 8 × 2 × 3;接着,利用加法分配律,将式子继续调整为 (8 × 2) + (8 × 3);最后,计算得出结果为 16 + 24 = 40。
通过分解因子法,我们可以将一个乘法口诀拆解为几个更简单的乘法运算,从而更容易计算和理解。
二、倍数法倍数法是一种运用倍数关系的解题方法。
例如,我们要计算 5 × 7:首先,我们可以找到一个较为熟悉的乘法口诀,例如 5 × 10 = 50;然后,我们将 7 拆解为 10 - 3;接着,利用乘法交换律和加法分配律,将式子调整为 (5 × 10) - (5 ×3);最后,计算得出结果为 50 - 15 = 35。
通过倍数法,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乘法口诀和对数的计算规律,快速求解出所需的乘法口诀。
三、加减法加减法是一种将乘法问题转化为加法或减法问题的方法。
例如,我们要计算 9 × 6:首先,我们可以找到一个较为熟悉的乘法口诀,例如 10 × 6 = 60;然后,我们将 9 拆解为 10 - 1;接着,利用加法分配律,将式子调整为 (10 × 6) - (1 × 6);最后,计算得出结果为 60 - 6 = 54。
通过利用乘法与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较为简单的加法或减法口诀,得到所需的乘法口诀。
综上所述,分解因子法、倍数法和加减法都是解决乘法口诀的巧妙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解题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解题技巧:一、加减法1.凑整法:例如计算 37+13,可以先把 37 凑成 40,40+13=53,再减去 3 得到 50。
2.拆数法:如 56+27,可以把 56 拆成 53+3,先计算 53+27=80,再加上 3 得 83。
二、乘法1.乘法口诀要牢记,利用乘法口诀快速得出结果。
2.对于一些可以转化的题目,如 3×8+3,可以转化为 3×(8+1)=27。
三、除法1.想乘法做除法,例如计算 30÷5,想 5×6=30,所以 30÷5=6。
四、应用题1.画图法:对于一些涉及到图形或位置关系的应用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和解题。
2.列表法:当需要列举多种情况时,列表可以使思路更清晰。
3.找关键信息:仔细阅读题目,找出关键数据和条件。
五、图形类1.观察图形的特点和规律,比如对称、边长关系等。
2.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时,要准确记住公式。
六、巧算类1.利用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25×4×7=(25×4)×7=100×7=700。
七.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首先,要认真读题。
逐字逐句地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找出关键信息,比如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可以边读边标记,避免遗漏重要细节。
其次,学会画图辅助理解。
对于一些涉及到位置关系、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通过简单地画图,可以让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更易于找到解题思路。
再者,要善于分析数量关系。
明确题目中各个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是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的关系。
例如,求一共多少通常用加法,求剩余多少用减法,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等。
然后,运用所学的公式和概念。
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公式,如长方形周长公式等,要熟练掌握并能正确运用。
小学生数学题巧妙解决概率与统计难题
小学生数学题巧妙解决概率与统计难题近年来,数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数学学科中,概率与统计一直被认为是相对较难的内容。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解决概率与统计难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巧妙的方法和技巧。
一、辅助图表法在解决概率与统计难题时,辅助图表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通过绘制图表或表格,可以将题目中的信息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当遇到某个问题要求计算可能性时,可以绘制一个分子和分母都是正整数的分数轴,用分子表示有利结果的个数,用分母表示总共可能的情况数。
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可以轻松计算出概率。
二、概率与统计问题的模型归纳对于一类特定的概率与统计问题,可以通过归纳总结不同类型的模型,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计算步骤。
这种方法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减少计算错误的可能性。
例如,当遇到问题需要计算排列组合时,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一道从不同位置选取不同符号或元素的问题。
通过掌握一些常见的模型和计算公式,小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这类难题。
三、实践与游戏结合在教学中,将概率与统计问题与日常生活、游戏等实际场景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竞技,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抽奖游戏,要求学生计算中奖概率。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体验到概率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概率与统计问题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隐含的规律和共性。
通过训练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规律和举一反三的思维,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当遇到某个问题要求计算可能性时,学生可以先尝试寻找题目中的规律或重复出现的模式。
通过总结这些规律,可以更快地得到答案,同时也能够应用到其他类似性质的问题中。
总之,概率与统计是小学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相对较难的部分。
通过采用辅助图表法、模型归纳、实践与游戏结合以及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小学生巧妙地解决概率与统计难题。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逆向思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帮助我们跳出常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逆向思维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孩子们巧解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
本文将探讨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应用方法,并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和老师们更好地指导孩子们应对数学问题。
1. 从结果出发逆向思维的第一步是从结果出发,即首先确定问题的结果,然后逆向思考如何得到这个结果。
在一道问题中给出了两个数的和,让孩子们求出这两个数,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孩子们先假设其中一个数是已知的,然后通过计算来求出另一个数,从而得到结果。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找到更简单、更快捷的解决方法。
2. 反向推理逆向思维还可以通过反向推理来解决问题。
当孩子们遇到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尝试采用反向推理的方法,即从问题的终点开始逆向思考,看看问题的求解过程是否可以反过来进行。
在一道问题中给出一个结束的条件,让孩子们逆向思考如何通过逐步推理得出这个结束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 负向假设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的小学数学应用题例子来说明逆向思维的应用方法。
例题1:小明有一枚硬币,他将这枚硬币放入一个盒子里,然后在盲目的情况下将盒子摇匀,随机取出一枚硬币,问小明取出的是正面朝上的硬币的概率是多少?解析:传统思维下,在这道题中我们可能会首先考虑摇匀之后正反面朝上的硬币的概率,然后通过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但是如果我们采用逆向思维,即从结果出发,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求取盒子中的硬币中有多少是正面朝上的。
这样,我们可以逆向思考,在盲目摇匀之后无论如何取出的硬币都是随机的,所以盒子中正面朝上的硬币的概率就是硬币的正面的面积与硬币的总面积之比,即1/2。
小红手里有一根长度为12厘米的绳子,她想要将绳子剪成两段,使得其中一段的长度是另一段的三倍,问她应该怎么剪?这两段的长度各是多少?传统思维下,在这道题中我们可能会直接设一段绳子的长度为x,然后通过数学方程求解得到另一段的长度。
小学数学的巧妙技巧简化解题步骤的方法
小学数学的巧妙技巧简化解题步骤的方法小学数学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解题步骤可能会显得复杂而抽象,导致他们对数学产生了抵触情绪。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技巧和简化解题步骤的方法,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巧妙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效率。
一、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在解决小学数学问题时,首先要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解题的方向,并缩小问题的范围。
在阅读题目时,可以划出重要的条件和关键词,然后思考如何运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
有了关键信息作为指导,学生就能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避免陷入无谓的思考。
二、利用图形和图表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图形和图表是非常有帮助的工具。
通过画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更容易理解和解决。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通过画图形将问题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计算。
对于一些数量关系问题,可以绘制表格或图表来整理数据,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规律和趋势。
三、运用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必不可少的技巧。
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学生可以更快地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解题思路。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尝试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例如,在解决代数方程时,可以通过代入法或逆推法来逐步确定未知数的值。
逻辑推理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地运用已知条件,准确地解答问题。
四、寻找规律和模式在小学数学中,很多问题都存在一定的规律和模式。
学生可以尝试观察并寻找这些规律,从而简化解题步骤。
通过寻找规律,可以快速推断出未知数的值或者推导出一般解法。
例如,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数值变化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值,从而简化解题过程。
寻找规律和模式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归纳能力的有效方法。
五、灵活运用算术计算技巧在小学数学中,运算技巧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对于一些常见的运算问题,学生可以运用巧妙的技巧简化解题步骤。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逆向思维是指通过反向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数学中,逆向思维常常能帮助我们巧解应用题,尤其对小学生来说,逆向思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逆向思维的概念逆向思维是指把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通过反向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按照问题的提法去寻找解决方法,而逆向思维则是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再找到问题的提法。
逆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一些隐藏在问题背后的规律,从而巧妙地解决问题。
1. 逆向推理法逆向推理法是指通过反向的推理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先假设题目中的条件不成立,然后通过反向推理找到题目的解决方法。
有这样一道题目:“班上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2:3,那么班上有多少名男生?”我们可以先假设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不是2:3,而是其他的比例,然后通过逆向推理来得到正确的答案。
逆向追溯法是指通过追溯问题的根源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先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通过逆向追溯来找到解决方法。
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明有一些钱,他花去三分之一后剩下180元,他又花去剩下的一半后还剩下多少元?”我们可以通过逆向追溯来找到小明最初有多少钱。
逆向验证法是指通过反向验证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先验证题目的反面条件,然后通过逆向验证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块布料长8米,可以做成2条长5米的裤子和1条长3米的裙子,还可以做成多少米的围巾?”我们可以通过逆向验证来计算出布料可以做成多少米的围巾。
小学数学巧解答案及技巧分享
小学数学巧解答案及技巧分享小学数学作业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何更好地解答正确并掌握一些小技巧,能够快速减少孩子的压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巧解答案及技巧。
一、加减法技巧1.整十整百相加在求解整十数相加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技巧:先将两个数末位的数字相加,再将这个和累加上去。
例如,72+38=(70+30)+(2+8)=110+10=120。
同样的,在求解整百数相加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技巧。
例如,500+400=(500+400)+0=900。
2.减法转换成加法减法除了需要注意进位退位,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将减法转换成加法。
如:34-8=34+(-8)=26。
二、乘除法技巧1.口算乘法小技巧a)对于一个数乘以9,只需将这个数乘以10,然后再减去这个数。
例如,9×6=54,因为6×10=60,所以54=60-6。
b)对于一个数乘以11,只要将这个数的各位数字加在一起,并在它们之间插入原数的个位数字。
例如,11×24=264,因为2+4=6,所以264。
c)对于一个数乘以5,只需将这个数乘以10,然后将得到的结果除以2。
例如,5×6=30÷2=15。
2.移项除法在等式中,如果我们想求某个量的值,可以使用移项法。
例如,2x+3=7,则2x=4,因此,x=2。
三、数学综合技巧1.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很多时候,我们在解题时需要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来进行计算。
例如,若题干为“小明乘车时,每小时行驶的里程数为50公里”,则我们需要根据这个信息来进行计算。
2.多种计算方法有时,同一题目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例如,在解决分数的计算时,可以使用通分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化简分数的方法,两种方法都存在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多维度思考问题有时,我们的思路会被问题的表面迷惑住,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
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核心所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练习题加减法巧解技巧
小学数学练习题加减法巧解技巧数学是小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其中加减法是数学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加减法的巧解技巧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还能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加减法练习题的巧解技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一学习内容。
一、进位加法的巧解技巧进位加法是小学生加法计算中的基本内容。
通过掌握巧解技巧,小学生可以更快地进行进位加法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1、逐位相加法逐位相加法是处理进位加法运算的一种简便方法。
当进行进位加法时,我们可以从最低位开始逐位相加,并将结果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如果相加的两个数的和大于或等于10,则需要向高位进位。
例如,计算53+68,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3+8=11(个位上的数),将1写在个位上,而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上;5+6+1=12(十位上的数),将2写在十位上;所以,53+68=121。
2、张码法将进位的数通过加号下的“10”标记在计算框上。
例如,计算37+49,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在个位的加法框中,将7和9相加,得到个位的和6,然后在十位的加法框上标记“10”;在十位的加法框中,将3、4和标记的“10”相加,得到十位的和1;所以,37+49=86。
二、退位减法的巧解技巧退位减法是小学生减法计算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巧解技巧,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退位减法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1、借位法借位法是处理退位减法运算的一种简便方法。
当进行退位减法时,我们可以从最高位开始逐位相减,并将结果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如果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则需要向高位借位。
例如,计算78-34,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个位上的数8大于4,所以直接相减,得到个位的差4;十位上的数7小于3,需要向个位借1,变成17-4,得到的差是13;所以,78-34=44。
2、看减数法以通过观察减数的特点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计算79-45,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观察减数45和被减数79的个位数,我们可以发现,个位数相加等于9,刚好是减数的个位数;减数的十位数是4,相加等于被减数的个位数;所以,79-45=34。
小学数学习题巧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习题巧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乘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在小学数学中经常出现各种乘法运算的习题。
然而,乘法不仅仅是个抽象概念,它也有着实际应用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
一、购买水果小明去市场上买了3袋苹果,每袋有7个苹果。
现在要计算他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这是一个典型的乘法问题,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将袋数3乘以每袋的苹果数7,即3 × 7 = 21。
所以小明一共买了21个苹果。
二、计算长方形面积小明家的长方形花园长5米,宽8米。
现在要计算花园的面积。
花园的面积可以用长度乘以宽度来表示。
将长度5米乘以宽度8米,即5 × 8 = 40。
所以花园的面积是40平方米。
三、分配零食小红和小伟一起分享一包糖果,一包糖果里有4颗。
现在要计算如果他们两个人平均分配这包糖果,每个人能得到多少颗糖果。
这又是一个乘法问题。
将糖果数量4乘以两个人的份数2,即4 × 2 = 8。
所以每个人可以得到8颗糖果。
四、烘焙饼干小华要烘焙饼干,食谱上写道每一批饼干可以用3/4杯糖。
现在要计算如果小华烤了2批饼干,需要多少杯糖。
这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将每批饼干所需的糖量3/4乘以烤的批数2,即3/4 × 2 = 6/4 = 1 1/2。
所以小华需要1杯半的糖。
五、计算小时工资小明辅导家教,每小时的工资是10元。
现在要计算他工作了5个小时后的总收入。
将每小时的工资10元乘以工作的小时数5,即10 ×5 = 50。
所以小明工作5个小时后的总收入是50元。
六、按比例缩小模型小玲想将一个模型缩小到原来的1/4。
现在要计算如果模型原来的尺寸是20厘米,缩小后的尺寸是多少。
这也是一个乘法问题。
将原尺寸20厘米乘以缩小的比例1/4,即20 × 1/4 = 5。
所以缩小后的尺寸是5厘米。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乘法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时的普遍应用。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逆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逆向思维也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一、加减法应用题1. 小明有10元钱,他要买苹果,每个苹果2元,他最多能买几个苹果?解法1:直接算10÷2=5,答案为5个苹果。
解法2:逆向思维。
因为每个苹果2元,所以买5个苹果需要10元。
如果小明想花光所有的10元钱,他最多能买几个苹果呢?答案是10÷2=5,也就是说小明最多能买5个苹果。
1. 如果小明每分钟跑100米,他要跑完一公里需要多久?解法2:逆向思维。
因为每分钟跑100米,所以跑一公里需要多长时间呢?答案是1000÷100=10分钟。
2. 如果一箱鸡蛋有30个,小明想买90个鸡蛋,他需要买几箱鸡蛋?解法2:逆向思维。
因为一箱鸡蛋有30个,所以买3箱鸡蛋需要多少个鸡蛋呢?答案是30×3=90个鸡蛋。
三、综合应用题1. 小明和小芳一起买了一盒巧克力,盒子里有24个巧克力,小明吃了3个,小芳吃了4个,他们还剩下多少个巧克力?解法2:逆向思维。
因为小明和小芳一共吃了7个巧克力,所以还剩多少个呢?答案是24-7=17个巧克力。
2. 小明和小红一共有40本书,小明比小红多10本书。
他们分别借给朋友12本书,他们还剩下多少本书?解法2:逆向思维。
因为小明比小红多10本书,所以小明有多少本书呢?答案是(40+10)÷2=25本书。
如果小明和小红一起借出了12本书,他们还剩下多少本书呢?答案是(40-12-12+10)÷2=16本书。
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本质,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答案。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逆向思维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逆向思维,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的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的解题技巧小学数学是学习科目中最难解决的一门学科,孩子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最困难的是要发散思维,找到解题思路。
下面是小学数学的解题技巧,欢迎阅读。
一、形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
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
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
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
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
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
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
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
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
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图示法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
掌握小学数学巧解乘法连线题目
掌握小学数学巧解乘法连线题目小学数学中,乘法连线题目是一个让很多学生头疼的难题。
通过巧妙掌握一些技巧,可以更轻松地解决这类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乘法连线题目的方法,帮助小学生们提高解题效率。
一、理解乘法的本质在解乘法连线题目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乘法的本质。
乘法实际上是将两个或多个相同数量的数相加的过程。
比如,2 × 3 可以理解为 2+ 2 + 2,也就是说将数字 2 重复相加 3 次。
这个概念对于理解乘法连线题目至关重要。
二、利用倍数的概念在解决乘法连线题目时,我们可以利用倍数的概念来简化计算过程。
当我们遇到某个数字是另一个数字的倍数时,可以直接使用倍数来计算,而无需逐个相加。
比如,如果我们要计算 4 × 8,我们可以知道 8是 4 的倍数,所以可以直接将 4 × 4 × 2 的结果相加,而无需一位一位地相乘。
三、借助分配律简化计算我们在解决乘法连线题目时,还可以借助分配律这一数学原理来简化计算过程。
分配律指的是 a × (b + c) = (a × b) + (a × c)。
举例来说,我们要计算 3 × 7 + 3 × 5,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 3 × (7 + 5),然后使用分配律得到 (3 × 7) + (3 × 5),即 21 + 15 = 36。
四、利用乘法的可交换性乘法具有可交换性,也就是说交换乘法计算中的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比如,2 × 3 和 3 × 2 的结果都是 6。
在解决乘法连线题目时,如果我们发现两个数的位置可以交换,可以根据乘法的可交换性来简化计算。
五、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解决乘法连线题目时,我们可以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方法来简化计算。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要计算 3 × 6 + 3 × 4,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 3 个 6 相加再加上 3 个 4,也就是将其抽象成一个模型,可以更直观地进行计算。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摘要】逆向思维是一种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寻找数学问题背后的逻辑关系,从结果倒推推导过程,利用相似问题解决难题,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进行解题,以及应对变化题型的思维转换。
逆向思维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逆向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更轻松地解决复杂的数学应用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应对各种数学难题时能够游刃有余。
逆向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逆向思维,小学数学应用题,逻辑关系,倒推推导,相似问题,实际生活场景,变化题型,解题能力,创造力,独立解决问题1. 引言1.1 介绍逆向思维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关系逆向思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和小学数学应用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学数学应用题往往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而逆向思维正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
通过逆向思维,学生可以从问题的结果出发,反向推导出解题的过程,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和规律。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在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逆向思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到解题的关键点,从而更好地解决难题。
逆向思维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数学应用题,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如何利用逆向思维巧解小学数学应用题吧!2. 正文2.1 寻找数学问题背后的逻辑关系在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时,寻找数学问题背后的逻辑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运用简单化原则 巧解小学数学题
40
·小学教学参考·
★解题技巧
运用简单化原则 巧解小学数学题
○ 江苏阜宁师范学校 黄玉成
简单化原则就是要求解题策略 应有利于 把比较复 杂的问题化 为比 较简单 的问 题 , 使问 题容 易解 决 。 在 小学数学解题中应用简 单化原则 , 常常可以起到“ 四两 拨千斤” 的作用 , 使问题巧妙地得到解决 。 一 、化 有些题目 , 表面上看不易求 解 , 但 若能抓住 题目特 点 , 通过转化 , 化繁为简 , 便能找到解题的途径 。 例 1 下午放学回家 , 小红看到钟面上分针略超过 时针 , 此时她开始 做作 业 , 完成 作业 时 , 发现 分针 和时 针恰好互换了位置 , 请问小红做作业用了多少 分钟 ? 粗略地看 , 本题的已知条件 较为模糊 , 难以 找到解 题途径 。 如果抓住问题的本质 , 则可以把问题转化成 : 甲的速度是乙的 12 倍 , 甲 、乙共走了 60 格 , 甲走了 多少格 ? 这就是典型的“ 和倍问题” , 很容易求解 。 5 60 ÷ ( 1 +12)×12 =60 ÷ 13 ×12 =55 ( 分) 13 5 即小红做作业用了 55 分钟 。 13 二 、分 认识论的原则告诉我们 , 认 识一个数 学问题 , 不能 只停留在表面 , 必 须通 过分解 , 深入 问题 的内 部 , 才能 对问题有一个真正的了解 , 从而把握问题的本 质 。 例 2 甲站有汽车 192 辆 , 乙站有 汽车 48 辆 , 每天 从甲站开往乙站的汽车有 21 辆 , 从乙站 开往甲 站的汽 车有 24 辆 , 几天以后 , 甲站的汽车是乙站的 7 倍 ? 要求几天后甲站 的汽 车是 乙站 的 7 倍 , 需要 知道 当甲站汽车是乙站汽车的 7 倍时 , 乙站有多 少辆汽 车 。 这样原来的题目就可以分解成下面两道简单应用题 : 1.甲 、乙两 站共 有汽车 ( 192 + 48) 辆 , 当 甲站 的汽 车是乙站的 7 倍时 , 乙站有多少辆汽车 ? 显然 , 这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 ( 192 +48)÷ ( 1 +7)=30( 辆) 2.乙站原有汽车 48 辆 , 每天从 乙站开往 甲站的汽 车有 24 辆 , 从甲 站开往乙 站的汽车有 21 辆 , 几 天以后 乙站还有汽车 30 辆 ? 显然 , 这也很容易解决 : 四 、换 有些问题若囿于常规思 维 , 思路 往往受阻 , 若变 换 思路从新的角度入手 , 就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 。 例 4 一项工 程 , 甲独 做 15 天完 成 , 乙独 做 10 天 完成 , 现甲 、乙二人合作 , 中途乙因病 休息了几 天 , 这 样 共用 9 天完成 , 求乙休息了几天 ? 此题直接从问题入手 , 难于求解 , 不妨 变换思考 的 角度 , 即先求乙工作了几天 : 1 3 ×9 = , 乙的 工作 量 15 5 3 2 2 1 为 1 - = , 乙工作的天数为 ÷ =4( 天)。 5 5 5 10 因此乙休息了 9 -4 =5( 天)。 从题意知 , 甲的工作量 为 五 、代 在解题中我们 若对 某一 式子 进行 整体 替代 , 则 可 以绕过繁难的计算 , 寻找简捷 、巧妙的通 道 , 使 得“ 曲 径 通幽处 , 迂回妙法生” 。 1 1 1 1 1 1 + + )×( + + + 2 3 4 2 3 4 1 1 1 1 1 1 1 1 )-( 1 + + + + )×( + + ) 5 2 3 4 5 2 3 4 例 5 计算( 1+ 1 1 1 1 1 1 1 + + + , b= + + 2 3 4 5 2 3 4 代入原式 , 则可得到 : 设 a= ( 1 +b) a -( 1 +a) b =a+ ab -b -ab =a -b = 1 。 5 算式中的两个 数都比 较大 , 不妨先 退到 两个 1 , 两 个 9 相乘的情 况 , 再逐 个 增加 , 列 出算 式 , 看看 结果 有 无规律可循 , 如 : ( 48 -30) ÷( 24 -21)=6( 天) 三 、退 有时一个数学问题的条 件太繁 , 不易看出 结果 , 若 能退到最简情形 , 则问题不难解决 。
小学数学练习题巧用减法解决复杂问题
小学数学练习题巧用减法解决复杂问题减法作为数学运算中一种基本运算,常被用于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然而,在小学数学练习题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减法来解决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学数学练习题,并介绍如何巧用减法解决这些复杂问题。
一、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减法题在小学数学练习题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2个,还剩下几个苹果?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减法来解决。
我们可以用5减去2,得到小明还剩下3个苹果。
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减法题,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和运算能力。
二、巧妙利用减法的性质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减法的性质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计算32 - 17,我们可以将减数17拆分为10和7,即32 - 10 - 7。
这样一来,计算过程就变得简单起来,我们只需要计算32 - 10 = 22,再减去7,即得到减法的结果15。
通过巧妙利用减法的性质,我们可以在计算过程中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减法的运用场景减法不仅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计算问题,还能在一些日常生活场景中得到应用。
例如,小华家里的电视机原价是1800元,现在打折降价了350元,问现在的电视机售价是多少?我们可以通过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1800 - 350 = 1450,所以现在的电视机售价是1450元。
通过减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计算出售价,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消费决策。
四、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供一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减法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明有一些糖果,他分给小红2颗,还剩下8颗,问小明最初有多少颗糖果?这个问题需要学生通过逆向思维运用减法来解决,即8 + 2 = 10,所以小明最初有10颗糖果。
通过培养学生的减法思维,能够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练习题巧妙解决加法难题
小学数学练习题巧妙解决加法难题在数学学习中,加法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运算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好加法运算是他们后续学习数学的基础。
然而,很多小学生在面对一些复杂的加法难题时,常常感到困惑和挫败。
本文将介绍一些巧妙解决小学加法难题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分解法在面对一些较大的数相加时,我们可以利用分解法简化运算过程。
例如,对于计算56 + 27这个难题,我们可以将27分解成20和7,然后分别与56相加。
即:56 + 20 = 76,76 + 7 = 83。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将难题拆解成两个较简单的计算,更容易掌握和计算。
二、进退法对于一些减法转化为加法的难题,我们可以运用进退法进行求解。
例如,计算99 + 46这个难题,我们可以将46拆分成50 - 4,然后将99 + 50 = 149,再减去4,即149 - 4 = 145。
通过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我们使得难题更易于解决。
三、补数法当我们面对一些无法直接计算的难题时,可以利用补数法进行求解。
例如,计算87 + 68的难题,我们可以利用变形的方式进行计算。
可以将68看作是70 - 2,然后将87 + 70 = 157,再减去2,即157 - 2 = 155。
通过转化后的计算,我们能够更快速地得出正确答案。
四、逆向思维在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加法难题时,我们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如,计算46 + 37的难题,我们可以逆向思考,将46拆解成40 + 6,37拆解成30 + 7。
然后将40 + 30 = 70,再加上6和7,即70 + 6 + 7 = 83。
通过逆向思考,我们能够更灵活地解决难题。
五、找规律法在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加法难题中,我们可以通过找规律来解题。
例如,计算1 + 2 + 3 + ... + 100的难题,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数字与101的和都是一个恒定的数,即每个数字与101相加的结果都是101。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得知1 + 2 + 3 + ... + 100的结果为101 × 100 ÷ 2 = 5050。
小学数学练习题巧算减法迅速解题
小学数学练习题巧算减法迅速解题减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掌握减法运算方法对于孩子们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学生在解减法题目时常常遇到困难。
本文将介绍一些巧妙的方法,帮助小学生迅速解决减法题。
一、按位相减法按位相减法是一种直观、简便的减法计算方法。
它通过将被减数的每一位与减数相减的方式来得到最终的答案。
例如:374 - 259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个位相减:4减去9,由于被减数小于减数,我们将借位来进行计算。
借位后,个位变成14-9=5。
2. 十位相减:7减去5,结果为2。
3. 百位相减:3减去2,结果为1。
因此,374 - 259 = 115。
利用按位相减法,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减法运算,并且减小了出错的概率。
二、通过补数减法加法补数减法加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减法计算方法。
它通过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来得到结果。
例如:374 - 259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先确定减数的补数:9的补数为10-9=1。
2. 将减数变成它的补数:将259变为241+1。
3. 执行加法运算:374 + 241 = 615。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将减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使孩子们更加容易理解和处理。
三、借位减法借位减法是一种适用于较大数字减法的解题方法。
它通过借位运算来得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7865 - 2394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个位相减:5减去4,结果为1。
2. 十位相减:6减去9,由于被减数小于减数,我们向百位借位。
百位变为16-9=7,十位变为原来的10+6-9=7。
3. 百位相减:8借位给十位后变成17,减去3,结果为14。
4. 千位相减:7减去2,结果为5。
因此,7865 - 2394 = 5471。
通过借位减法,孩子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解决较大数字的减法题目。
结论: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小学生可以在解决减法题目时更加灵活和迅速。
按位相减法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补数减法加法可以将减法问题转化为更容易解决的加法问题,而借位减法则适用于更复杂的减法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巧解小学数学题
概要:各种“变换”是小学数学解题的基本技巧,想要真正做到运用自如,还
需要对数学知识不断积累和运用,更需要教师的刻苦钻研,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谈几种“变换”的方法。
一、变换思路
例1:学校要付360元钱买来8张课桌,6张椅子,每张课桌比每张椅子多付
10元,一套桌椅多少元?
如果按一般思路进行分析,有两种方法:一是要求一套桌椅多少元?就要找出
总价和总套数,可是题中只有总价,桌椅数不配套,难以解答;二是分别求课桌,椅子张多少元?可是课桌和椅子分别的总价没有交代,也无法解答。
若能换另一种想法,把6张椅子改为6张课桌,又在差价上补上,扩大总价,
这样,就可以求出每张课桌多少元,就是(360+10×6)÷(8+6)=30元。
那么,
按题意,椅子每张价钱是:30-10=20元,每套课桌多少元就迎刃而解,即
30+20=50元。
由此可见,变换思路可以改变题中的数量关系,就可以找出解题捷径,大大开
拓了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二、变换数据
例2:一批煤分三天运完,第一天运了总数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运30吨,第三天运了150吨,这批煤有多少吨?
这類题学生会知道用“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局部求整体”的方法解答,可是题中确切的几分之几和数量没有出现,如何求解呢?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变换数据”的方法去解答。
即假设第二天和第一天运同样多煤,那么,第三天只能少运30吨。
这样,问题产生整体效应,得到一个简捷的解法:(150-30)÷(1-■×2)=600吨。
上述的变换,就能按已知部分求整体的算法,给解题带来了方便,也开
发了智力。
三、变换关系
例3:某车间制造一批零件,甲独做每天做240个,乙完成这批零件的时间是
甲的■,乙独做每天做多少个零件?
在解题中,发现甲的工作效率与乙的工作效率没有显示,只有变换它们工作关系,才能求出乙的工作效率。
这样就要从一般的数量关系入手解答:工作总量=工
作效率×工作时间,而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的关系,从而推出“甲工作效率是乙工作效率的■”,经过引导,这道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四、变换条件
例4:六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男学生人数的■相当于女学生人数的■,六
年级有男、女学生各多少人?
此题“男、女人数的标准量”不统一,难以解答,只有变换它的条件,使之成
为一个标准,按比例的基本性质“男学生人数×■=女学生人数×■”得出下列关系:
①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倍,②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这样,可分
别得出下列两道应用题:
(1)六年级有学生136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 倍,六年级男、女
生各多少人?
(2)六年级有学生1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六年级男、女生各多
少人?
男生人数:136÷﹝1+■﹞=72人
女生人数:136÷(1+1■)=64人
上例可见,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除一般分析方法解答外,还可以用“变换”方
法进行表达,较复杂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五、变换角度
例5:计算8+5+8+5+4
若诱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运用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去简便计算,
学生的思路更广,方法更灵活。
例如:(1)8×2+5×2+4
(2)(8+5)×2+4
(3)4×5+5×2
(4)(4+2)×5
(6)(8×2+4)+5×2……
这样,学生思维活动就不只停留在简单的计算上,而是深入到数字特征及数量
关系的分析方面,深入到解题思路的创新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各种“变换”是小学数学解题的基本技巧,想要真正做到运用自如,还
需要对数学知识不断积累和运用,更需要教师的刻苦钻研,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