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教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2课时)
![【教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e2ce3f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0.png)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国柱、国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2.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过程与方法】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包装盒、茶壶等。
学生:三角尺、长方体包装盒、小刀、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课件《题西林壁》诗句(出示课件2)思考:诗中描绘出诗人面对庐山看到的两幅不同的画面,“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道理? 你能用简洁的图形把它们形象的勾勒出来吗?(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从不同方向看教师问1:他们为什么会出现争执?(出示课件5)学生回答:图上两个人从不同方向看到数字不同.教师问2:如图,把茶壶放在桌面上,那么下面五幅图片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得到的?(出示课件6)学生回答:(1)从正面看;(2)从右面看;(3)从左面看;(4)从后面看;(5)从上面看教师问3:下面的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的?(出示课件7)学生回答:1.背面;2.顶部;3.左侧;4.正面;5.右侧教师问4:一辆汽车从小明的面前经过,小明拍摄了一组照片.请按照汽车被摄入镜头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照片编号,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回答:照片先后顺序为:2-1-5-4-3.例1:如图是由若干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我们分别从正面看、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分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尝试画一画.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析: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从左往右有三列,分别有2,1,1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从左往右有两列,分别有2,1个小正方形;从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从左往右有三列,分别有2,1,1个小正方形.画图如下:总结点拨:画出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的方法:首先观察物体,画出视图的外轮廓线,然后将视图补充完整,其中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在画三种视图时,从正面、上面看到的图形要长对正,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要高平齐,从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要宽相等.2.师生互动,探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师问5: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成哪些平面图形?(出示课件14)师生共同解答如下:正方体的展开图:(出示课件15)教师问6:这些正方体展开图可以分为几种?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共有11中情况.教师问7:观察上面的11种正方体的展开图有没有什么规律?哪几号展开图可以分为一类,为什么?师生共同解答如下:按规律分为4中:(1)1-6号归为:一四一(上中下个数);(2)7-9号归为:一三二;(3)10号归为:二二二;(4)11号归为:三三.(出示课件16-18)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9)教师问8:正方体相对两个面在其展开图中的位置什么特点?师生共同解答如下:相对两面不相连,上下隔一行,左右隔一列. 总结点拨:巧记正方体的展开图口诀:正方体盒巧展开,六个面儿七刀裁,十一类图记分明;一四一呈6种,二三一有3种,二二二与三三各1种;对面相隔不相连,识图巧排“凹”和“田”.(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6-30)1.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A.三棱柱 B.三棱锥C.圆柱D.圆锥2.小明从正面观察如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3.右图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是()4.下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三个平面图形,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A.4个B.5个C.6个D.7个5.由5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放置,一面着地,两面靠墙.如果要将露出来的部分涂色,则涂色部分的面积为()A.9 B.11 C.14 D.186.如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使展开图沿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求:a=_____;b=_______;c=________.参考答案:1.A2.C3.B4.B5.B6.-2,-7,1(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1)判断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2)根据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几何体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1)几何体的展开图(2)由展开图判断几何体(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4.1.2)的相关内容。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c72a3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7.png)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具体的模型,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概念,并能够识别.2.通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欣赏世界,体会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3.感受几何的美,形成对学习几何图形的渴望和浓厚兴趣.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教学难点了解从实物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图形,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在下面的图片中,你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欣赏大美重庆的图片)2.你还记得小学学过的一些图形吗?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菱形、梯形、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还有:圆锥、球、线段、点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它们都是几何图形.二、合作探究探究一:那你能将这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分类吗?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常见的还有:点、线段、角、四边形、多边形等.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常见的还有:棱柱、棱锥、圆台等.探究二:1.你能看出这些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几何图形吗?球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六棱柱四棱锥三棱柱六棱柱四棱锥2.这些图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探究三: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请大家看看自己手里的几何图形,摸一摸,说说它们都有什么特征.2.找一找你能在教室里面找出它们相应的实物吗?3.做一做利用自己身边现有的几何图形,拼一拼,看看会出现什么新图形.三、课堂练习出示课本第116页练习:第1题、第2题.3.如图所示,各标志的图案主要由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四、课堂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几何图形:1.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这节课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一些美好设想)五、作业布置见精准作业布置单六、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7f849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0.png)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
2.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 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立体图形模型、图片等教具。
2. 平面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等学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和作用。
2. 新课:介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讲解各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制作立体图形模型,观察和交流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应用。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一个立体图形和一个平面图形,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2. 找一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拍照片或绘制图片,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生动地展示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鼓励了学生提问和分享,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
九、课后辅导1. 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他们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教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
![【教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47600f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0.png)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各种图片等。
学生:三角尺、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实物及欣赏图片:(出示课件2-5)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图形的概念教师问1:什么是图形?在小学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请同学们想一想,举几个例子学生回答:三角形、正方形、圆……教师问2:(出示长方体模型)这是什么图形?(出示课件7)学生回答:长方体.教师问3:观察这个纸盒,从中可以看出哪些你熟悉的图形?学生回答: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形;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看棱得到的是线段;看顶点得到的是点.(出示课件8)教师问4:(将画有正方体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正方体.(师板书:正方体)(师依次出示圆柱、圆锥、球的模型,教学过程同上)总结点拨:(出示课件9)类似地观察罐头,足球或篮球的外形,可以得到圆柱、球、圆等.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形、圆、线段、点等,以及小学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它们都是几何图形.教师问5:(出示课件11三棱柱模型)这是什么图形?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这个图形叫棱柱.教师问6:(将画有三棱柱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棱柱.(师板书:棱柱)教师问7:(出示六棱柱模型)这又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个图形也是棱柱.教师问8:(将画有六棱柱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棱柱.(师板书:棱柱)教师问9:(三棱柱、六棱柱的棱垂直桌面放置)这两个图形都是棱柱,但它们的形状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如下:(演示三棱柱)这个棱柱相对的这两个面都是三角形,(演示六棱柱)这个棱柱相对的这两个面都是六边形,所以我们把这个棱柱叫做三棱柱,(板书:三)把这个棱柱叫做六棱柱.(板书:六)教师问10:三棱柱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什么东西?(三棱柱的棱平行桌面放置)学生回答:三棱柱像是一个帐篷……. (多让几位学生表达)教师问11:(六棱柱的棱垂直桌面放置)六棱柱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学生回答:……(多让几位同学说)六棱柱挺像是一个茶叶盒.(也可说其它东西)(以下教师依次出示四棱锥、圆锥,教学过程与棱柱教学基本相同)教师问12:(指模型)刚才我们看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0)这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教师问13:(指板书)这些立体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常见的,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15页,(稍停)上面一排印了一些实物,这些实物是什么东西?学生回答:地球仪、魔方、现代汉语词典、沙堆、铅笔、建筑物.教师问14:这些实物是什么立体图形呢?请大家把实物与下面一排的图形用线连起来.学生连线,给出答案.教师问15:(指板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都是立体图形. 观察小茗的房间,说说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出示课件12)学生回答:……(多让几位同学发表看法)教师问16:(出示两个模型的组合图形,譬如将正方体与圆锥组合在一起)这个图形是立体图形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是立体图形.教师问17:(出示三个模型的组合图形)这个图形是立体图形吗?学生回答:是立体图形.教师问18:(出示四个模型的组合图形)这个图形是立体图形吗?学生回答:是立体图形.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立体图形,将一些立体图形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实际上,只要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也就是说图形不是平平的,这样的图形都是立体图形.一棵树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一朵花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一只藏羚羊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雄伟的布达拉宫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甚至整座城市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立体图形.教师问19:棱锥与棱柱的区别是什么?(出示课件14)学生讨论后回答:棱柱的两个底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棱锥只有一个底面,所有侧棱交于一点.棱柱的侧面时长方形,棱锥的侧面是三角形.教师问20:圆锥与圆柱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且相等,圆锥只有一个底面是圆和一个顶点.教师问21: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我们能否把它们进行分类?你的标准是什么?(出示课件15)学生回答:合理即可。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c3c5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f.png)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熟练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入手,逐步过渡到立体图形,并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及其联系和区别。
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3.运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如魔方、篮球、书桌、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呈现(10分钟)介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以长方体和正方形为例,讲解它们的性质和判定。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
每组选取一个立体图形和一个平面图形,观察它们的特征,并互相交流讨论。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f81b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c.png)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它们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模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图片,提问学生:“这些图形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它们有什么不同?”1.新课学习(1)立体图形的概念及性质展示几个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立体图形的性质。
(2)平面图形的概念及性质展示几个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等)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平面图形的性质。
(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对比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1.巩固练习(1)让学生识别课件中展示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例。
(3)让学生尝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或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
1.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操作活动,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2.布置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题。
(2)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行观察和思考。
3.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模型、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同时,我也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操作活动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空间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帮助。
4.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优秀教案
![4.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18475a69eae009581bec37.png)
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
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 ③⑤;D. ③④⑤⑥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圆柱由 3 个面围成,这 3 个面都是平面;
②圆锥由 2 个面围成,这 2 个面中,1 个是平面,1 个是曲面;
③球仅由 1 个面围成,这个面是平面;
④正方体由 6 个面围成,这 6 个面都是平面.
学生活动:欣赏并观察图片,进行小组合作统计图片里有哪些熟悉的图形. 师生合作探究: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上面的图片里有这些图形吗? 教师总结: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点、线段、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 平形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椎、圆柱、球等. 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等)、大小(如长度、面积、 体积等)和位置(如相交、垂直、平行等),而它们的着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 注的. 问题 3:如下面的方形纸盒,你能说出它包含了哪些图形吗?罐头、乒乓球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
(1)几何图形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它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3)懂得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会正确判断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物形象;
(4)知道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
五、作业
教科书第 121 页习题 4.1 第 1 题
问题 4:如图: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完成
教师总结:
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解、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 是平面图形. 问题 5:下面各图形中包含哪些简单平面图形?请再举例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初一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案
![初一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aa97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9.png)
初一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让学生明确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
2. 难点。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区别。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或图片,以便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 学生准备。
学生需要准备好笔、纸和尺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作业。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 讲解概念。
教师向学生介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点,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3. 练习与讨论。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其中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总结归纳。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巩固和强化。
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时,也需要更加灵活和巧妙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9e062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5.png)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能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会判断一个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简单几何体.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2.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3.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体会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4.通过展开与折叠,了解棱柱、棱锥、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或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过程性目标体会把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重点难点】重点: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同一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PPT出示图片: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步入了一个新的学习起点!我们将一起走进丰富的图形世界,你会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有图形的身影.你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喜的东西.你还会感到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本领.想想,试试,说说,议议,相信你一定能学好.现在,就让我们携手一起走进神奇的图形世界吧!二、探究归纳探究点1: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拿出实物水杯、粉笔盒、漏斗、球、魔方,想象它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得到:圆柱、长方体、圆锥、球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我们一起来发现:(1)生活中你发现什么物体和长方体类似呢?有和圆锥类似的物体吗?(2)你还能为我们举例说明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吗? 2.展示出圆形剪纸、三角尺、一幅画、一根线,想象它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得到:圆、三角形、长方形、线等平面图形.我们一起来发现:(1)在我们身边还有什么图形像圆形呢?还有没有像正方形的呢?(2)你能为我们举例说明还有什么平面图形吗?3.几何图形的分类: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我们能否把它们进行分类?你的标准是什么?要点归纳◇立体图形:像上面这些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个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些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常见立体图形的分类探究点2: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合作探究:画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四棱锥、三棱柱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探究点3: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棱适当剪开,观察它的展开图是怎样的,然后画出示意图.利用实物展示给学生,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着重关注学生能否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炼出图形)要点归纳:1.巧记正方体的展开图口诀:正方体盒巧展开,六个面儿七刀裁,十一类图记分明;一四一有6种,二三一有3种,二二二与三三各1种;对面相隔不相连,识图巧排“凹”和“田”.2.一个多面体的展开图中,在同一直线上的相邻的三个线框中,首尾两个线框是立体图形中相对的两个面.【典例评析】例1:下列几种图形:a长方形、b.圆、c.三角形、d.圆柱、e.正方体、f.圆锥,属于立体图形的是________,属于平面图形的是________.例2:下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三、检测反馈1.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 ( )A.球B.圆柱C.圆锥D.圆2.下列几何体中属于棱锥的是 ( )A.①⑤B.①C.①⑤⑥D.⑤⑥3.从上向下看该立体图形,应是选项中的 ( )4.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5.下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三个平面图形,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 )A.4个B.5个C.6个D.7个6.如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将展开图沿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求: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7.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圆柱的展开图是________;圆锥的展开图是________; 三棱柱的展开图是________.四、交流反思1.简单几何体的分类:2.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五、布置作业课本P116、P118练习;P121习题4.1T1、2、3、4、6、7、8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探究1: 探究2: 探究2 典例评析……………………………………………………………………………………1. 为了能够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本节课通过应用多种丰富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出生活中的一些美丽的几何图形.通过列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导学生尝试在这些图形中抽象出图形,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棱柱和棱锥.学生通过经历具体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逐步建立出实物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图形概念,体会出数学的抽象思想,在通过进一步的教学活动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它们的本质特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图形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2. 上本节课以前,教师让学生自己制作了长方体、六棱柱、圆柱体、圆锥、四棱锥等立体模型.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的种类:柱体、锥体和球体.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总结出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及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设计5: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设计5: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https://img.taocdn.com/s3/m/262885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d.png)
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对几何形状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
重点
识别简单的几何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让学生给立体图形归类。
5.出示平面图形实物,寻找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
6.出示一个工件立体图形,让我们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形。
7.小组之间利用手中的正方体摆成立体图形,然后画出三视图。
8.展开长方体墨水瓶的包装盒
三、.小结
让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
1.习题4.1第1、2题
教学
难点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1.出示章前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播放多媒体课件)
.找出一些熟悉的几何图形?
2.让同学们观察教师四周,看看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图形?
3.出示12张世界著名的建筑的图片,让同学们欣赏,看后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讲授新课
培养了生参与意识和
合作交流的意识
培养同学们概括.总结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有助学生
理解
以考试形势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出示实物(文具盒,魔方,茶叶罐,足球,漏斗)想象出几何图形
2.再出示(帐篷,螺母,金字塔)
3.让学生找出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几何图形?
各小组交流,合作,畅所欲言,找出熟悉的几何图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3个课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3个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6ea2843770bf78a64295483.png)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⒈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⒉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二、过程与方法⒈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⒉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与难点一、重点: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几何直觉。
二、难点:从实物中抽象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粉笔盒、书、钉子(棱锥与圆锥两种形状的钉)、六角螺母、魔方、易拉罐、排球等物体和图片若干。
★预习要求⒈学生收集蕴含大量几何图形的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观察实物及图片师生共同欣赏P110页的图片,并共同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图片倾注的情感。
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选择一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图片,如校园里的建筑设施等。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⒈立体图形⑴教师出示(或提出)问题①:书上P111思考中的问题,图3.1-2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接起来。
说明: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的认识程度。
⑵教师提出问题②:书上P111思考中的问题,能在生活中找出与图中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教师也可拿出准备好的一些教具)⑶认识棱柱、棱锥引导学生观察书上P112上的图3.1-3,进行比较,找出与物体相类似的图形,教师给出图形的名称,说明棱柱与棱锥也是立体图形。
提出问题:能从身边的环境中找出与棱柱、棱锥相类似的物体吗?(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教师也可拿出准备好的一些教具)⒉平面图形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11c9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6.png)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教学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通过学习和认识各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设计一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教学课程,以提供一个有序、系统的学习框架,并采用适宜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和认识不同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点;2. 能够识别并绘制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3. 分类和整理不同类型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分类:a. 点、线、面、体的概念;b. 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球体、圆柱体、立方体等;c. 学习如何计算不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a. 点、线、面的概念;b. 认识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梯形等;c. 学习如何计算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a. 探究立体图形的投影与平面图形的关系;b. 学习如何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的投影。
4. 实例分析与问题解决:a. 分析实际生活中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相关的问题;b.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1. 教学资源:a. 幻灯片:使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b. 教材与作业册:提供相关的教材和作业册,供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c. 模型与实物:使用立体模型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立体图形。
2. 教学方法:a.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主动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特点和规律;b.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堂练习和问题解决,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c.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差异,采用不同难度和深度的教学内容,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d. 教学引导: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5f68f24b35eefdc9d33363.png)
评议一单位:姓名:日期:
(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
三、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
2、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
3、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
4、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七年级教学形式多媒体田家炳实验中学课题名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对学生前面已学过的一些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深化对前面学过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图形知识要相对系统地学习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教案)
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教学形式
多媒体
教师
侯苏莉
单位
田家炳实验中学
课题名称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对学生前面已学过的一些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深化,对前面学过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图形知识要相对系统地学习。通过展示生活中实际物体的图片,让学生体会物体的立体感、平面感在此基础上提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发现实际物体与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对应关系。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0f520c5901020207409cff.png)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简单立体图形,能找到这些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2、培养学生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培养几何直觉.3、通过揭示几何图形与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及实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发展几何直觉.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三、教学过程活动一观看图片,欣赏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请学生看教材110页图)……,都是美丽的图形,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世界里,这个图形世界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
数学只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叫做几何图形。
活动二认识立体图形1、请学生由实物想象以前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2、介绍棱柱、棱锥并举例教师展示这些立体图形的模型,使学生的感知更具体形象.3、总结: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是立体图形.4、演练空间活动三、认识平面图形1、介绍平面图形概念。
小学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学生举例。
点、线段、直线、射线、正方形、长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
2、介绍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平面图形的美、应用的广泛性、重要性3、演练空间活动四、将几何图形分类,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活动五、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活动六、谈谈你的收获课后作业创意设计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418a4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3.png)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第一章:立体图形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2. 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分类及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2. 立体图形的特点;3. 立体图形的分类;4. 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魅力;2. 讲解:介绍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讲解立体图形的分类及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识别和绘制常见立体图形;4. 总结:强调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2. 学生能正确地分类和命名常见立体图形;3. 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点;2. 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分类及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定义;2. 平面图形的特点;3. 平面图形的分类;4. 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魅力;2. 讲解:介绍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平面图形的分类及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识别和绘制常见平面图形;4. 总结:强调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点;2. 学生能正确地分类和命名常见平面图形;3. 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2. 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方法;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方法;3. 常见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对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
4、在生活中,你发现哪种物体类似哪种几何图形?它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
归纳概括水平。
[活动3]认识新的立体图形——棱柱与棱锥
问题:
1、紫色的面有几条边?(六条)。螺帽上有几个这样的六边形?(两个)。这两个六边形形状、大小怎样?(相同)。它们处在什么位置?(相对)。在螺帽上还存在什么图形?(长方形)。有几个?(六个)
3、模具分类
点一名学生从一堆模具中找出棱柱与棱锥。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类的正误。
4、分析棱柱与棱锥的特点:
教师出示五棱柱的模具,提出猜想一。
学生猜想。
教师组织学生验证猜想。
师生行为
对棱柱与棱锥的认识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将学生看不见的东西呈现在他们面前,把声、像、文字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降低了学生想象的难度。
2、教师演示课件:播放从不同角度看金字塔的电影。勾画金字塔的轮廓线,将金字塔看得见的面涂色。
教师提出问题2。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叙述:金字塔是一种方底锥顶的建筑物,与地面接触的面是一个正方形,是金字塔的底;在金字塔上我们还可看见一些三角形,它们都是金字塔的侧面。
教师提出问题3。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叙述:类似金字塔的几何图形叫棱锥。
通过演示多媒体、观察实物模具,使学生经历具体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初步认识棱柱与棱锥;比较棱柱与棱锥、棱柱与圆柱、棱锥与圆锥的异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棱柱与棱锥,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交流,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完善认知结构。
用积木构建组合体、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设计图案,培养动手能力。
问题:
1、下图中的一些物体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立体图形相类似?
2、你能从下列图片中,发现哪些平面图形?
3、回到活动1的组图中,观察:哪些物体与哪些几何图形类似?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
问题与情境
1、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模具。初步感知“立体图形”。
学生归纳整理学过的立体图体。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画在纸上的直线、角、梯形,对比“立体图形”感知“平面图形”。学生归纳整理学过的平面图形。
观察螺帽、金字塔的结构,为下一节《点线面体》作铺垫。
对四棱柱、三棱柱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难点,长方体、正方体是否属于棱柱?三棱柱应属于棱柱还是棱锥?学生之间会产生意见分歧,本节课特意安排了模具分类。从学生分类的结果出发讨论棱柱与棱锥的特点。
在分析棱柱的特点时,本节课特意选择从五棱柱入手,因为五棱柱与六棱柱很像,受前面所学知识的负面影响,学
课件资料、有关金字塔及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材料。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观察实物、欣赏图片
活动2几何图形的分类——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活动3 认识新的立体图形——棱柱、棱锥
活动4 课堂练习
活动5 课堂小结
活动6 课后实践活动
观察教室里实物、通过多媒体欣赏图片,感知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将学过的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使过去的知识系统化。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观察实物,欣赏图片
1、学生观察教室里面的物体。
2、教师在优美的音乐中演示课件:一组精美的图片。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3、制造悬念:图形世界中蕴含大量的几何图形,什么是几何图形呢?
在活动1中,教师应关注学生:
1、审美意识;
3、教师叙述:我们将以前学过的图形分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板书课题),它们都属于几何图形。
3、教师出示问题1——4,
学生思考回答。
4、师生总结:我们由纸盒想到长方体、正方体,由蛋糕盒想到圆柱,由交通标志想到三角形、圆,这些说明图形世界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我们看到的几何图形,有些是立体图形,有些是平面图形。
2、对学习的热情程度。
从教室里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引出新课,使学生对“图形”有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课件展示一组学生喜欢的、熟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人工之美,觉得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这一过程可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2]几何图形的分类——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金字塔的顶部有什么特点?在金字塔上可看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3、金字塔有几个底?几个侧面?
猜想一:
它的底面是几边形?它的侧面包含有几个长方形?
问题与情境
1、教师演示课件:螺帽旋转,勾画螺帽轮廓线,将螺帽看得见的面填色,其中一底面被涂成紫色。
教师提出问题1。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叙述:螺帽上有两个六边形,它们的形状、大小相同,处在相对的位置上,我们把这两个六边形叫做螺帽的底;螺帽上有6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是螺帽的一个侧面,螺帽有6个侧面;我们把类似螺帽的几何图形叫做棱柱。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徐江英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熟悉的几何图形;
能举出类似于长方体、正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
发展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
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学习棱柱与棱锥。
难点
辨别棱柱与圆柱、棱柱与棱锥、棱锥与圆锥。
课前准备
教具
学具
补充材料
电脑、课件、模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
用学过的立体图形制作的积木(每小组一套)
在活动2中,教师应关注学生:
已有的知识水平;
把具体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能力;
师生行为
教师指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梳理、归类,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设计问题1,可使学生经历具体实物抽象成立体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对立体图形的直觉。
设计问题2,为学生提供一组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图片,在学生寻找熟悉的平面图形的同时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