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传统音乐可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2、中国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主要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五大类。3,民族音乐特点:有口头性和集体性、乡土性、即兴性、流传变异性、人民性和多功能性。4、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包括中国乐系、欧洲乐系和波斯-阿乐伯乐系。
5、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其他各类传统音乐的基础,同时又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和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和曲目浩如烟海)。
2、宫庭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3、民间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具有更加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鲜明浓郁的特点和感人脏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
民间歌曲:汉族民歌体裁分类:号子、山歌、小调
2、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能的民间歌曲。号子音乐的艺术特征: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1、节奏的律动性,2、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3、领、和相结合的歌唱形式。搬运号子(如《哈腰挂》),工程号子(如打硪号子)、农事号子(如《催咚催》、船渔号子(如川江船夫号子)。
3、山歌是人们在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怀、遥相对答、传递情意唱的民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艺术特征: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曲调跳进多、起伏大、音域广、音区较高。多两句体和四句体的乐段结构,乐句变化形式多样。
“花儿”:花儿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花儿在当地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因此又被称作“野曲”,不能在室内或村内唱,当地还有专门聚会对唱花儿的场合——“花儿会”。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是一种曲调,共有上百种。花儿的音域宽,旋律的起伏度大,常有连续的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它的节奏宽广、自由,大多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法。代表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北和宁夏、甘肃东部一带,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为多,旋律高亢奔放、深沉质朴,歌词多即兴创作,上下句结构(七字句)较多,多用比兴手法。代表曲目:《兰花花》、《我的哥哥当了红军》。
“山曲”:流行在陕西西北部、陕北和内蒙西部一带,在内蒙西部地区又叫爬山调。反映旧社会晋西北农民离乡背景到内蒙一带谋生的“走西口”生活和爱情生活中生离死别、相互思念的情感。多为上下句结构。代表曲目:《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走西口》。
4、小调亦称小曲,一般曲调比较流畅,音乐结构比较规整,表现手法细腻、丰富,艺术加工较多,唱词相对固定,流传范围较广。小调分为呤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艺术特征: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曲折、多样的旋法。
时调:是一种除了在日常生活传唱外,还经常用于商业性卖唱的小调。演唱者大多为职业或半职业的民间艺人。在小调类民歌中,时调的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它具有完整规范的结构,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音调,以及细致讲究的润腔方式。一般有器乐伴奏。内容广泛,一个曲调可以填入多种内容的唱词,表现各种情绪和感受。音乐主要来自谣曲,小部分吸取了山歌和其他体裁的音调。流传广、影响大的时调有: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绣荷包调等
少数民族民歌部分:1、内蒙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不仅有较长大的篇幅,而且气息宽广,节奏自由,情感深沉,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在持续的长音上常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和装饰。有的长调还具有史诗般雄浑的气魄和历史沧桑感。牧歌、
赞歌、叙事歌、思乡曲及一部分礼俗歌属于长调范畴。代表曲目:《辽阔的草原》。
内蒙短调民歌: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狩猎歌、短歌、叙事歌及一部分礼俗歌属于短调范畴。代表曲目:《脑门达来》
2、朝鲜族民歌:抒情谣:是朝鲜族民歌中数量最多的民歌体裁,题材广泛,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其中有表现爱情内容,有表现劳动和丰收喜悦的,有表现妇女受苦内容的,有带有知识性内容的,有讽刺类歌曲等。抒情谣大多旋律流畅,节奏、结构均衡规整。代表曲目:《阿里郎》
3、彝族“四大腔”:产生于云南建水、石屏一带彝族的尼苏支系中,并与青年男女传统风俗性社交和爱情活动紧密相联。“四大腔”是《海菜腔》、《山药腔》、《四腔》和《五山腔》的总称,其中《海菜腔》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声腔。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及一领众和等多种演唱方式,歌唱时真假声结合。
4、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有侗族“大歌”、壮族的“双声”、土家族的“哭嫁歌”等。
5、“呼麦”:蒙古族一种特殊的歌唱方法,学者称为“喉音艺术“,是由一个人唱出两个声部,其歌唱原理是,当声带持续发出实音时,通过气息的冲击再发出高声部泛音,以气息的调整使泛音形成旋律,同时强化泛音,弱化实音,使实音成为持续低音。蒙古族的“呼麦”有两类,其一为“乌音根呼麦”,旋律舒缓优美,其二为“哈日黑呼麦”,旋律平直、简单。说唱音乐:1、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唱、(一个演员,自兼伴奏)对口唱、(两人演唱,自兼或专人伴奏)帮唱、(单口或对口,伴奏人员加帮腔)拆唱、(三五名分担一定角色,有戏剧效果,四川扬琴、拆唱八角鼓)群唱、(多人齐唱、轮唱)走唱(演员又1、2到3、5人不等边唱边舞,东北二人转)。2、说唱音乐有叙事和代言相结合的表现方法,音乐与语言结合紧密。3、说唱音乐可分为两大类,即牌子曲类和鼓书类,前者是由唱曲子发展而来,后者是由说书发展而来。
4、岔曲:说唱音乐的一种,一般是以抒情写景为主,它的基本唱腔为六句,如传统岔曲《春至河开》、《秋风阵阵》、《晚霞》等,都是属于这种六句结构的,一般称为小岔曲。后经发展扩大了结构,形成大岔曲,如《松月绕》、《风雨归舟》等,是把小岔曲中的3、
5、6扩大为垛句段落,但其唱词,唱腔还基本上是抒情写景的性质,并无多少叙述故事的特点。
5、“卧牛”:岔曲中的一种旋律处理方法,即第五句的第五个字要唱两遍,第一遍用长拖腔,第二遍用短拖腔,中间用过门隔开。这种处理方法既可以给听众造成一种悬念,也突出了音乐的艺术性。
6、单弦牌子曲的主奏乐器为八角鼓和三弦。
7、京韵大鼓中将“怯”味改为“京味”的三位演唱名家是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近现代对京韵大鼓发展作出贡献的有表演艺术家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其代表曲目有《丑末寅初》、《剑阁闻铃》。
8、京韵大鼓中被称为“鼓王”的是刘宝全,他的成就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在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上,刘宝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运用京音演唱京韵大鼓。刘宝全1900年到北京演唱后,为适应听众的欣赏习惯,将河间府的口音改为北京话,使“怯大鼓”成为“京韵大鼓”。(二)改革演唱发声方法。刘宝全嗓音天赋极好,基本功坚实,加上他善于吸收京剧、梆子腔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的声韵、唱法,丰富了京韵大鼓的演唱发声方法。(三)改变表情动作。刘宝全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形成一套适合于说唱艺术的表演技巧,加进了表情、动作,使大鼓的表演改变了呆板、拘谨的形式。(四)改革唱腔。刘宝全精于音律,善于创制新腔,勇于革新,逐渐形成了“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即是唱,唱即是说”的说唱风格,把京韵大鼓叙事抒情、刻画人物的表现能力推向新的境界。(五)丰富唱段。刘宝全修订了《白帝城》、《徐母骂曹》等大鼓书词,并创作了《大西厢》、《闹江州》等新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