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新人教版《6.1质量》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
4.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属性、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以及了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体会质量的概念。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
2.小组合作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和进步。
4.实践性教学: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通过设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关注他们在课后作业和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特性,巩固所学知识。
5.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地描述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质量的概念和特性是学习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汽车超载会影响交通安全?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分组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
2.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质量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物理学科充满兴趣,具备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能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运动员体检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购物时称重,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上册6_1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_1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6.1《质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⑴明白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⑵明白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和天平的使用。

二、能力目标⑴培育观看能力观看天平的构造,调剂天平的平稳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看游码的初始位置,观看游码在标尺上任一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⑵培育实验能力通过实验学会调剂天平,学会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明白利用天平常应注意的问题。

⑶.培育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归纳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⑷.培育思维能力利用实物的对照,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3、情感目标我国远在两千连年前的秦朝,就已有了测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天平的调剂和利用。

难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熟悉。

三、教具天平及砝码、挂图、杆秤等。

四、教学进程(一)引入课题举出几种生活中的实例:木桌与木椅相较,哪个含的木材多?铝勺与铝锅,谁含有的铝多?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引出“物体”与“物质”,明白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分析与说明:一样学生平常没有注意区分“物体”与“物质”,通过以上实例,引导学生熟悉到木桌与木椅是物体,木材是物质;铝勺与铝锅是物体,铝是物质。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去体会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从而熟悉到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进行新课(1)分析上述引入:木桌比木椅含有的木材多;铝锅比铝勺含有的铝多。

由此得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PPT展现)(2)讨论几个问题: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各类形状,它的质量变不变?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把月球上的一块石头带回地球,这块石头的质量变不变?一块冰化成水,它的质量变不变?学生在讨论、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教师归纳: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大体的属性,与物体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的转变无关。

(PPT展现)(3)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数学课中学过的千克、克等单位,指出千克、克确实是质量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4.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过程,加深对质量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质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如质量的单位换算、质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八年级6.1《质量》为依托,课程主要涉及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等内容。质量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实验演示:设计质量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过程,增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4.总结归纳:对质量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关注质量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对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购物称重等生活实例引入质量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质量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3.通过展示质量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的存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新人教版《6.1质量》ppt+flash课件

新人教版《6.1质量》ppt+flash课件
1.观察托盘天平的“称量”和“感量”(最小分度值)
2.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左侧零
位。 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上,这时 横梁平衡。 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托盘里,用镊子向右托盘中加减砝码并调
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这时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就得到物 体的质量,要写明单位。
A
B C D
向右盘中加砝码
将游码向右移 将平衡螺母向左旋 将游码向左移
课后思考:
如果物体与砝码的位置放倒了,应如何读数?
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性质: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
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观察----放----调----测量----读数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这是一个物质世界 轻的 重的 软的 硬的 导电的 带磁的 千万种物质 争奇斗艳 为人们编织七彩光环 这是一个物质世界 期待着,献出你的智慧
2
§6.1 质 量
3
1、谁充的空气多? 2、谁的轮胎橡胶多?
3、一桶水和一江水谁多?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符号m) 2.属性:物体的质量不因它的状态、形状和位置变化而变化。
特别提醒!!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所能称量
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特别提醒!!
• 2、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 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特别提醒!!
•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
盘当中。(Think?
该怎样做才能测量)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质量知识,让学生总结质量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等。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关注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同理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3.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质量知识的兴趣和关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其质量,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存在和重要性。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质量相关的问题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质量”,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质量的定义,即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让学生熟悉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g)、千克(kg)、吨(t)等,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3.让学生了解质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如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4.让学生学会使用天平、秤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并掌握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感受质量的存在,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
2.介绍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g)、千克(kg)、吨(t)等,并讲解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讲解质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如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六章6.1 《质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六章6.1 《质量》教学设计

6.1 《质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

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金属块、金属体等。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自学、讨论,探究、交流。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物品:铁钉、铁夹子、图钉、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等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请说出分类的理由。

引导学生回答:铁钉、铁夹子、图钉一类,由铁组成;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是由塑料组成。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总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课(一)巧设问题,引入质量的概念.课件显示汽车、自行车图片,比一比:1.汽车轮胎用的橡胶与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谁的多?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汽车轮胎用的橡胶多课件显示木尺、木桌子图片,比一比:2.木尺与桌子那个用的木材多一些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桌子用的木材多由以上你能得出什么呢?(师生)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的。

2013年八年级新人教版《6.1质量》ppt课件

2013年八年级新人教版《6.1质量》ppt课件
C、一块被加热至发红了的铁块 D、不断长高的一颗树
6.一同学称量一木块的质量,其步骤如,请你将正确 的顺序写出: A D B C E 。 A:把天平放在一平稳的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 使横梁平衡; C:把木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中; D: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 E;向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然后移动游码,直至天平 恢复平衡。
结论: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形状 、 状态 、 位置 和 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属性.
你们知道哪些工具可以测量质量呢? 三、测量质量的工具 日常生活: 秤 杆秤
案秤
磅 秤
电子秤
三、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 天平
托盘天平
物理天平
电子天平
超微量天平
四:天平的使用 探究与反思二: 天平的使用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 量
铁钉、铁锤、玻璃杯,以及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 物体 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 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且在空间占有一定位置的实 物叫物体
铁 玻璃 铁钉、铁锤都是由 ———— 制成,玻璃杯由 ———— 制成, 木材 桌子、椅子由 ————制成。 铁、玻璃、木材等我们都把它们叫做 物质 。
一、质量
底面直径和柱高均为39m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的铂铱合金圆柱体,它的质量 2.物理量符号:m 是1kg的标准 3.单位: 现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常用单位:吨(t)、克(g)、 毫克(mg) (3)单位换算: 1 t =1 000 kg 1 kg=1 000 g 1 g=1 000 mg
B:一只羊的质量约25 kg ; C:一个硬币的质量约3.5×10-3 kg 。
4、一满杯水结冰后,冰将杯子胀破了,这是因为在水 结冰时( A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如“探讨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或“设计一个简易的质量测量装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讨论任务。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质量的概念、特性和测量方法。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实例引入质量概念,如购物时称重、烹饪时的食材称量等,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得到提高。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的特性,能够正确描述质量的本质。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最后,通过典型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会将质量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同一物体在地球和月球上的质量不同?”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特性。

6.1质量(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1质量(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节质量素养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够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理解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重点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景导入)我这里有一个铁钉和一个铁锁,它们都由同一种物质铁组成,它们所含的铁这种物质一样多吗?你还能举出哪些由同种物质组成但所含物质多少不同的例子??课堂探究探究点一、质量问题1:什么是质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物体含有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问题2:质量有那些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单位有吨、克和毫克,符号分别是t、g和mg。

换算关系是:1 t=103 kg,1 kg=103 g,1 g=103 mg。

在实际生活中,质量单位还有公斤、斤、两。

1 kg=1公斤=2斤,1斤=500 g,1斤=10两,1两=50 g。

问题3: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哪一个含有的物质多?二者质量相等,含有的物质一样多。

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探究点二、质量的测量问题1: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台秤等;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

问题2:托盘天平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作用是什么?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底座、两个托盘,另外每台天平都配有一套标准的砝码。

(1)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2)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3)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 6.1 质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6.1 质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一、内容概述本章内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介绍质量和密度。

质量的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课程标准,本章主要是知道质量的含义,对质量的概念要求很浅。

本章贯穿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使用,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对物质有了进一步的定量认识。

学习了密度概念后,然后学习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体积或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最后通过ρ=m/V计算物质的密度。

密度作为物质的重要性质,有着许多重要的应用。

“在密度与社会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通过学习,学会用密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学会用密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3.会查密度表。

知道水的密度。

4.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密度的测定方法。

5.灵活应用密度公式。

难点:1.对密度概念的正确理解。

2.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3.密度及密度公式的应用。

三、学法指导1.观察法:“观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

利用观察和生活体验来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如物质的组成、质量的概念等。

2.控制变量法:在研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我们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利用同种物质,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体积相同时,可以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

3.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能利用密度的概念来解释生活现象,应用密度公式计算、解决问题。

本章特别重视对测量等实验技能的培养,要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

四、教学建议1.在引入质量、密度等概念时,教师应重视实例,重视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为了加强学生对千克和克的感性认识,可让学生了解“小资料”中列举的物质的质量的大小,并练习用天平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身边物质的质量,从而学会了天平的正确使用,又学会了估测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 质量》教学课件 (2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 质量》教学课件 (2篇)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质量的单位? 【总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比千克小的单位 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 【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吗? 教师讲述单位进率关系:1 t=103 kg=106 g=109 mg。 2.质量的测量 【教师提问】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哪些? 【总结】实验室里,通常使用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测量质量,生 活中常用电子秤、杆秤测量质量。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认识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的主要 结构。
一袋米的质量约为10kg=____mg =____ t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大象,一头大象的质量是 6 t=____kg =____g
二、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杆秤
台秤
案秤
二、质量的测量
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里常用天平称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三、天平的使用
天平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2)使用天秤应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②向盘中加减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提问】天平应水平放置,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讲解】天平应放在水平台面上,学生天平还应调节底座螺钉, 使底座水平。 【提问】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如何调节呢? 【总结】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线 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或左 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分度盘、标尺、游码、平衡
螺母


1.注意事项:
(1)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保持天平的干燥、清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比较铁钉和铁锤;大小玻璃杯;课
桌和课椅除了形状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
利用日常生活中已有的“东西有多少”的知识, 可知铁锤比铁钉含的铁多;大的玻璃杯比小的 玻璃杯含的玻璃多,课桌比课椅含的木材多,从 而可知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物理学中把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 的质量,用符号m表示。
讨论: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其状态、
二、质量的单位
同学们在小学数学中学到的吨、千克、克等都
是质量的单位,除了上述质量单位外,常用的质量单位 还有毫克,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 。
学生阅读课本 P114图7—4,了解 国际千克原器及千克单位是怎样规 的的。
图7-4 国际千克原器
(1)质量单位符号: 吨(t) 千克(Kg)
如何读出游码示数
天 平 的 读 数
1 砝码的示数 55 g 2 游码的示数 3.8g 3 将其相加得最终质量 58.8 g
一同学称量一木块的质量,其步骤如,请你 将正确的顺序写出:A D B C E 。
A:把天平放在一平稳的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 使横梁平衡;
C:把木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中;
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1:冰块融化成水,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其质量有变化吗?
结论:冰块融化成水, 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但其质量没有变化 。
图7-1 冰块融化成水
问题2: 泥团被捏成小动物,物体的
形状发生了变化,但其质量有变吗?
结论:泥团被捏成小 动物,物体的形状发 生了变化,但其质量 没有变化。 图7-2 将泥团捏成小动物
问题3: 将质量为200g的苹果从地球
拿到月球上去,苹果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苹果200g 苹果200g 由此可见: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
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1.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3.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A、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
B、一物体从月球被移动到地球上
C、一块被加热至发红了的铁块
D、不断长高的一颗树
1.判断:
(1)一块铁从空气中放入水中时质量变大( ╳ )
(3)物体中含的物质越多,它的质量越大( √ ) (4)一根铁棒拉成细铁丝后质量没变( √ ) (5)把一个苹果带到月球上后质量变小( ╳ )
克(g)
毫克(mg)。 (2)质量单位换算: 1 t = 1000 kg = 103 kg 1 kg = 1000 g = 103 g
1 g = 1000 mg = 103 mg 请你换算:
5×10 5 t =______3 kg
5×104 50 kg =______ g 104 mg 10 g =_____ 0.05 50 mg =______ g
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 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横梁恢 复平衡。
注 意 事 项
(1)不能超过称量,加减砝 码时要轻拿轻放。 (2)不能用手加减砝码。 (3)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不能直接称化学药品。
天 平 的 读 数
物体的质量由砝码和游码两部分的示数组成分别 读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质量再将其相加即可
三、质量的测量:
2.托盘天平的调节(怎么做?如何判断?) (1)天平水平放置: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调节横梁平衡:
A.先将游码归于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B.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
中央。
三、质量的测量:
2.托盘天平的使用(怎么用?如何读数?) (1)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
D: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 E;向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然后移动游
码,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下图是某物体质量的测量 结果,请读数:78.2g
1.读出图中天平所示物体的质量
1.上图天平所示物体的质量是: 5.0g
2.读出图中天平所示物体的质量
2.上图天平所示物体的质量是 14.0 g
3.读出图中天平所示物体的质量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杆秤
台秤 案秤
托 盘 天 平 使 用 规 则 :
使用前的调节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 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 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 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 左端 零刻度处。
2、调节横粱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 盘的中线处,这时横粱平衡。
补充:生活中的质量单位
单位:斤、两 换算:1千克= 1公斤= 2斤
1斤 = 0.5千克= 500克 1斤 =10两 = 500克 1两= 50克
信息窗:
你知道宇宙中物体质量到底有多少吗?下面是科学家目前
观测所及的宇宙中,物体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
图7-6 物体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
三、测量质量的工具: 电子秤
案秤
台秤
用天平称质量 学生天平
三、质量的测量:
1.测量工具
(1)实验室中:ຫໍສະໝຸດ 三、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
分度 盘 指针
横梁标尺
平衡螺母
游码 底座
砝码 镊子
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称量原理
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
当两盘中放置的物体的质量相等 时,横梁就处于水平位置 当横梁处于水平位置时,就表 示两盘中物体的质量相等
一、质 量
学习目标
• 1、知道质量的定义、物理量 符号、单位。 • 2、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 性。 • 3、学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及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
一、质量
问题:什么叫质量?
铁钉、铁锤、玻璃杯,列举教室中的 桌子、椅子等。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 物体 做————。 铁 铁钉、铁锤都是由 ———— 制成, 玻璃 木材 玻璃杯由 ———— 制成,桌子、椅子由 ————制成。 铁、玻璃、木材等我们都把它们 叫做物质,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
4.测量固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
(2)被测物体放左盘,
砝码放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3)记录数据。 如图:m=53.4g。
三、质量的测量:
5.测量液体的质量: (1)调节天平;
(2)测量空烧杯质量m0;
(3)将被测液体倒入烧杯,
测量总质量m总;
(4)被测液体质量m=m总− m0。
三、质量的测量:
(2)砝码放置顺序:先大后小,再移游码;
(3)天平平衡后读数:
m物= m砝+ m游码示数。
三、质量的测量:
3.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遵守哪些原则?)
(1)不要超过量程
(2)保护天平
A.保护天平的刀口:轻拿轻放;
B.保护天平的清洁和干燥: 用镊子夹取砝码,化学药品、液体不能直接 放在天平盘上。
三、质量的测量:
(2)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变短了,质量没变( ╳ )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 kg
(2)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0 g
课堂小结: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m表示
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1 t = 1000 kg = 103 kg 1 kg = 1000 g = 103 g 1 g = 1000 mg = 103 mg
3.上图天平所示物体的质量是 62.2 g
4.读出图中天平所示物体的质量
4.上图天平所示物体的质量是 58.8 g
练习
1、一满杯水结冰后,冰将杯子胀破了,这是因为在水 结冰时( ) A、体积变大了 B、质量增大了
C、体积和质量增大了
D、体积和质量都减小了
2、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质量
构造
两放
放在水平台上 游码放“零”
测量工具:
使用方法
一调:调平衡 左物右码 读数:
m物体=m砝码+m游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