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危害防治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d5f0dc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8.png)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一、粉尘污染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岩石尘等粉尘污染非常严重。
这些粉尘进入人体会导
致职业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
因此,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管理,使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对于容易飞扬的物质,如煤尘、矸石等,需采用湿法降尘技术。
3、应按照规定佩戴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二、噪声污染
煤矿作业现场噪声污染严重,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会导致职业性听力损伤和神经病变。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合理设计煤矿作业场所和机器设备,降低引起噪声污染的源头。
2、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知识教育,引导职工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
3、避免在休息区或生活区设置与工作有关的区域,避免工作噪声对生活造成干扰。
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危害之一,例如煤与矸石垮塌、地质构造裂缝等。
这些灾害给井下工作带来巨大的潜在危险,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开采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灾害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对潜在灾害区域的巡查和监测。
3、采取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职工的安全。
四、化学品危害
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化学物质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氮氧化物等。
这些有害气体如直接吸入人体会出现各种疾病或生命危险,因此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对开采工作区域定期检测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及进行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
的设置。
2、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化学品和工艺流程。
3、指导职工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罩等。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3篇)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c6bdb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2.png)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是为了保护煤矿工人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落实:煤矿企业必须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落实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责任。
2. 职业危害防治岗位责任:煤矿企业必须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
3. 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包括防护设备的使用、操作规程等。
4.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煤矿企业必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5. 职业危害防治监督检查: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监督检查机制,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6. 事故处理责任追究:对于因职业危害防治不到位导致的事故,煤矿企业必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7. 职业危害防治奖励和激励机制:煤矿企业可以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荣誉。
煤矿企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上述制度,确保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一、背景和意义煤矿行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但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职业危害防治是关系到煤矿工人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保护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制度的目标和原则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的目标是确保煤矿企业全面贯彻执行国家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建立起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预防的工作机制,使所有从业人员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工作。
制度的原则是依法、科学、公正、公开、透明、高效。
三、责任主体1. 煤矿企业煤矿企业是整个职业危害防治责任体系的最核心主体,其责任主要包括:- 制定和完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流程和制度规范,并及时修订和更新。
- 组织职业危害评价和监测工作,定期开展职业危害检测,对工作岗位进行分级管理,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控措施。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a5334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9.png)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煤矿是煤炭资源的开采和生产基地,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随着煤矿深度开采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矿职业危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煤矿工作环境恶劣,作业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煤矿事故频发。
据统计,煤矿事故是造成劳动者伤亡和身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矿职业危害及其防治对策,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煤矿职业危害的主要类型1. 煤尘危害: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尘,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煤尘环境中容易引发煤尘肺病,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
2. 有毒气体危害:煤矿内部存在着一定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一旦浓度过高,会危及生命安全。
3. 噪音危害: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氢气爆炸产生的气浪声以及工人作业时的喧闹声等,都会对工人的听力造成严重损害。
4. 机械伤害:煤矿内大型机械设备多,工人在操作和维护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5. 人为因素危害:由于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工人在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吸毒等心理问题,从而引发意外伤害。
以上种种危害,都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工人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工人能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具,掌握逃生自救的技能。
2.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配备必备的劳动保护设备。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作业规程》等法律法规,强化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对煤矿生产工艺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3. 加强环境治理,控制职业危害源头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煤矿间歇性喷射和久饥耐饱试验的次数,减少煤尘释放浓度,减少有毒气体的生成。
在矿井中采用更加科学的通风系统,降低有毒气体浓度。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c6a8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d.png)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煤矿开采和利用的不断实施,煤矿工人职业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为了保护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环境质量,制定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1.目标制定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的目标是减少职业病发病率,提高工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2.制定步骤(1)调查煤矿情况:了解煤矿的生产情况、工人状况、职业病现状等;(2)评估职业病风险:根据煤矿情况,对各种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估,确定主要风险因素;(3)制定防治目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降低职业病发病率的目标;(4)制定防治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可行的防治措施;(5)制定监测方案:建立职业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煤矿进行职业病检测;(6)培训和宣传:对煤矿工人进行职业病危害和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7)落实措施和评估效果:将制定的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并定期评估效果。
三、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实施方案1.通风系统改善煤矿通风系统是防止粉尘和有害气体积聚的重要手段。
可通过完善通风系统,提高通风效果,确认煤矿内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2.防护设备使用煤矿工人在工作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防止粉尘、有害气体和机械伤害对工人身体的危害。
3.进行职业病体检定期对煤矿工人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和防护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4.加强工人培训对煤矿工人进行职业病危害和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人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治常识、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职业病体检的重要性等。
5.落实法律法规依法落实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方案,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促使煤矿企业落实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各项措施。
6.定期评估和监测对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四、总结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提升工作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86b05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9.png)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煤矿作业场所是一种具有较高职业病风险的工作环境,工人在这里长期接触煤尘、噪音、高温等因素,容易患上煤炭工人职业病,如煤工尘肺、噪音性聋等。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本文就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1.控制煤尘污染煤尘是煤矿作业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为了控制煤尘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湿法喷洒降尘剂,降低煤尘浓度;(2)提高采煤机、输送机等设备的密闭性能,避免煤尘外扬;(3)加强通风系统的改建,确保煤矿作业场所的通风良好;(4)使用矿工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工人的呼吸道不被煤尘侵害。
2.防止噪音污染(1)在源头上减少噪音的产生,选择低噪音设备;(2)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如加装隔音罩、适当间隔设备等;(3)工作人员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降低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3.控制高温、高湿环境(1)改善通风设备,提高空气流通;(2)设置通风降温设备,如风冷机、冷却塔等;(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4)提高工人的防暑水平,加强防暑设备配备,如饮用矿泉水、佩戴隔热服等。
4.健康监测和保健定期进行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此外,还需要进行职业病教育和宣传,提高工人对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和水平。
对于已经患病的工人,应及时进行治疗,并关注其康复情况。
5.加强管理和监督完善煤矿作业场所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建立职业病防治监督机制,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宣传培训,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地实施。
总之,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控制煤尘、噪音等污染物的产生,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的健康。
此外,还需要进行健康监测和保健工作,加强管理和监督,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044ea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b.png)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煤矿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领域,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许多职业危害问题。
煤矿工作环境恶劣、作业条件艰苦,职业危害种类繁多,工人群体健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针对煤矿职业危害问题,本文将探讨其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有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职业危害因素分析煤矿作为重工业生产领域,其职业危害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粉尘、有毒气体、噪声、机械震动和高温等。
1.粉尘危害:在煤矿作业中,煤炭开采、洗选、装车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煤尘不仅对作业场所的环境造成污染,更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长期暴露在煤尘环境下,容易引发职业性尘肺、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
2.有毒气体危害:煤矿工作面常常存在瓦斯、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不仅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还会引发爆炸和窒息事故。
3.噪声危害:煤矿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机械设备噪声很大,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工人听力下降、头晕耳鸣等问题。
4.机械震动危害:在挖掘、运输和装车等过程中,机械设备产生的震动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容易引发筋骨损伤、关节疼痛等疾病。
5.高温危害:部分煤矿作业场所在地下,工作环境温度高,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等问题。
二、职业危害防治对策针对煤矿职业危害问题,必须加强对危害因素的防范和控制,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防治对策的具体建议:1.粉尘控制: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建设和改造,使用湿式喷淋、封闭式循环等措施进行粉尘治理,减少粉尘的扩散和沉积,保护工人呼吸系统健康。
2.有毒气体防范:定期对煤矿进行通风换气,安装瓦斯检测仪、一氧化碳报警器等安全设备,增强对有毒气体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
3.噪声控制:采取降噪措施,例如对机械设备进行隔音处理、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工人在噪声环境下的暴露时间。
4.机械震动防范:对振动设备实施定期检查和维护,使用减振装置,采用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避免机械震动对工人身体造成伤害。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实施方案(二篇)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实施方案(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cd312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8.png)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实施方案一、成立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监管___、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的《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安监总煤调〔___〕121__文件,我公司已成立了以班子成员为核心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委员会,并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对职业危害防治的有关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
二、加强制度管理为规范和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效控制各生产岗位的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要求,我公司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并严格进行实施。
具体制度有:.《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员工个体防护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为配备了入井工作服、工作鞋、矿帽、防尘口罩等劳动保护用品,保障了员工对粉尘的有效防治。
并制定了《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办法》,对劳保用品的计划、采购、发放等均按国家有关规定作了具体要求。
四、现场监测1、加强监测监控设施的完善。
为了控制作业环境中的粉尘、一氧化碳和瓦斯气体等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引进了监控系统、束管监测系统,并进行了合理布置,对井下各区域进行连续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由监测队对设备仪器进行定期调校,达到了监控有效、准确;由通防工区认真进行现场检查。
每旬对各扬尘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下达整改通知书。
3、每月进行一次职业危害专项安全大检查,并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按日进行复查,确保隐患及时消除。
第九章-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
![第九章-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5b2ebf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0.png)
第九章-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前言煤矿是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但是,长期以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职工所接触到的尘、毒、噪声等职业危害物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不仅威胁着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生产的安全、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煤矿生产中,必须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一、煤矿职业病的危害特点1.潜伏期长:煤尘、石英尘等职业病危害物的潜伏期可达多年,因此对职业健康造成的危害往往是逐渐加剧的。
2.毒性强:煤尘、石英尘等职业病危害物对人体的毒性较强,不仅会影响呼吸器官,也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
3.普遍性大:煤炭生产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可能会产生职业危害物,因此煤矿职业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职业病。
二、煤矿职业病的种类1.矽肺:由于煤与煤矸石中含有石英等成分,因此煤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石英尘,如果长时间接触,就会引起矽肺。
2.煤工尘肺:煤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煤尘,如果长时间接触会引起煤工尘肺。
3.职业性听力损失:煤矿生产过程中噪声较大,长时间接触会引起职业性听力损失。
4.金属毒物中毒:煤矿生产过程中,很多作业场所需要使用金属物质,如铅、镉、锑等,长时间接触会引起金属毒物中毒。
三、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措施1.排除职业病危害源头:在职工接触死亡工具或造成工伤的危害物和环境污染的源头,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排除。
2.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对于不可能完全排除职业病危害源头的情况,要采取控制措施,如加强通风、使用防护装备等。
3.监测职业病危害源头:要对煤炭生产全过程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和程度。
4.做好职业病防护:针对煤矿职工的各种职业病,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使用口罩、戴防护手套等。
四、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方式1.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加强领导,在企业内部深化职业病防治工作,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得到掌控。
2.加强技术保障,落实技术责任:加强技术保障,持续改进和创新技术手段和方法,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职业病防治体系。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2b8b100844769eae009ed7d.png)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煤矿工作场所主要是井下,职业危害的因素是受工作环境所致,即:温度、湿度、空气、噪声、粉尘所致,特别是采掘工作面粉尘对人造成的职业危害最为严重,也极为普遍,为此,特编制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一、一般职业危害防治1、对每次招收入矿的新职工,都要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接尘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必须拍照胸大片。
2、每新招的员工入矿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且必须经矿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组织培训,无职业病史并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3、完善通风设备设施,加强对通风设备设施检查,并保持正常使用,确保井下工作场所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新鲜空气,减少避免风寒、风湿和精神疾病发生。
4、井下所使用的局扇、风钻必须安设有消声设施和使用低噪声设备,避免噪声对人体造成伤害。
5、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管理,做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井下作业场所必须定期搞好文明生产,避免井下杂物腐烂发臭对人体的伤害。
6、严格使用井下安全标志的设备和物资,特别是采掘工作面必须使用合格的矿用炸药。
7、保证井下用水的质量,严禁向井下提供恶化变质的水源。
二、粉尘职业危害的防治1、对主要尘源(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必须加强管理和落实。
2、加强通风排尘,特别是保证放炮后有足够的风量将炮烟吹散。
3、打抽放孔、排放孔、炮眼时,必须采用湿式打眼,减少粉尘飞扬。
4、在各转载点安设喷雾设施和在回风流中安设净化水幕装置,并保证正常使用。
5、打眼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和工具,(手套、衣服、防尘口罩)。
6、定期清扫巷道粉尘,避免粉尘飞扬。
7、严格执行炮后炮烟吹散,方能进入工作面。
8、定期对巷道进行洒水冲尘,保持巷道干净卫生。
9、炮眼充填必须使用水炮泥和黄泥按要求充填。
10、经常对井下防尘管路和打钻水管路的检查、维护,保证井下用水管路的正常使用。
11、井下用水必须干净,严禁使用腐蚀变质水。
三、防治职业危害落实1、落实责任制人,执行健康监护,特别是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督促工作人员使用好防护用品。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ecbdad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6.png)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煤矿开采作业的特殊性,劳动者在工作中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煤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对策。
下面将对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详细探讨。
一、煤尘危害1. 煤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煤尘中的微小颗粒物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长期吸入会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导致咳嗽、痰多、气急等症状。
严重时可引发职业性尘肺、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
2. 煤尘对眼睛的危害:煤尘会使眼睛发炎、刺痛,并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职业病。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煤尘控制,提高煤粉捕集效率,建设尘毒害岗位隔离区域;员工应佩戴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体防护装备,定期体检,减少煤尘对身体的危害。
二、瓦斯危害1. 瓦斯爆炸危害:瓦斯是煤矿中最主要的危险气体,一旦积聚、泄漏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严重伤亡。
2. 瓦斯中毒危害:长期暴露在含有大量瓦斯的环境中,瓦斯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身体疲劳、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时间接触瓦斯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瓦斯检测与排风系统建设,提高瓦斯监测仪器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与报警机制;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学会正确使用瓦斯检测仪器,保证瓦斯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三、物理因素危害1. 噪声危害:煤矿作业中,机械设备、爆破声等会产生高强度噪音,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引发噪声聋、心血管疾病等病症。
2. 振动危害:煤矿机械设备的振动会对人体的神经、血管和关节造成损伤,导致手指僵硬、手臂麻木、腰痛等职业疾病。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噪声与振动监测,采用隔离、吸音、降噪等技术手段控制噪声与振动;员工应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煤矿作业存在着诸多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及措施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c86c3c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7.png)
明确职业危害防治的负责部门和责 任人,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确保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推进。
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 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 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实施定期检测
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 ,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 确保作业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点。
03
及时调整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及措施,确保其有
效性。
针对问题采取措施
制定方案
针对监测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和措施。
培训员工
加强员工职业危害防治意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危 害防治的认知和能力。
增加投入
加大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确 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03
煤矿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改善生产环境
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稳定,减少井下粉尘和有害气体的 浓度。
采取降尘措施,控制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
优化巷道布置,避免高噪声设备和场所的相邻。
建立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体系,及时掌握作业环 境的有害因素。
提供防护用品
1
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如 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
加强与完善管理体系
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相关制度和规定,确保各项工作 的规范和有序开展。
强化责任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的责任 ,加强责任落实和考核。
持续改进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提高 煤矿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水平。
06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案例分析
某煤矿的职业危害防治经验
THANK YOU.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范文(三篇)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cfcf6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f.png)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范文一、总则煤矿作为一种高风险行业,职业病防治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政策,确保矿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本煤矿特制定《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以下称制度),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增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职责分工1. 矿长:负责全面领导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关的职业病防治措施;负责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完善,以及配合主管部门的相关检查工作。
2.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案、制定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不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估和处理。
3. 职业卫生部门:负责协助安全生产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估和处理,协助制定职业病防治相关操作规程及管理办法,进行职业病检查和诊断,提供相关专业指导和培训。
4. 监察部门:负责对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病例,提出整改要求,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三、企业内部管理1. 岗位责任制:煤矿各岗位负责人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相关要求,制定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确保岗位安全。
2. 培训工作:煤矿应当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培训,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等内容,并对培训情况进行记录。
3. 职工信息管理:煤矿应当建立完善的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职工的个人职业病健康档案、职业病防护培训记录等,以便于进行跟踪管理。
四、职业危害因素管理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煤矿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数据的保存和归档。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煤矿应当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工作,衡量职业病危害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煤矿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的结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并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矿井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三篇)
![矿井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ad58b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a.png)
矿井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对职业病防治的有关条例规定,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计划。
1、成立本矿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由矿长任组长、安全副矿长任副组长,其他副矿长、安全、通风、生产、劳资、工会、矿办、医疗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本矿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综合防尘措施、粉尘检测制度,并组织实施。
按规定对各类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检查,监督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监定、发放工作。
3、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全矿职工预防职业病基本知识的教育工作,增强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4、按如下规定进行粉尘浓度检查测定:(1)、井下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2次;地面测定1次;(2)粉尘分散度,每半年测定一次;(3)采掘工作面职工个人呼吸粉尘程度,每3个月测定1次。
其它产生粉尘的地点,半年测定一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
定点呼吸性粉尘,每月测定一次。
(4)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一次.5、每次测定结果必须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相对照,发现超标时,应及时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处理对策,实施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6、井下生产各个环节都必须认真落实综合防治措施,按照我矿《综合防治管理制度》和防尘洒水的规定,健全完善综合防尘系统,并保证整个系统管道畅通,阀门合理,水源充足,操作灵便。
7、掘进工作面还必须采用湿式打眼,冲刷煤壁、水炮泥,放炮喷雾,装煤洒水等防尘措施,每部运输机头或转载点都必须安装喷雾洒水等灭尘措施。
8、严格控制粉尘浓度和吸入人体,在采取综合防尘灭尘措施的同时,还必须佩戴个人防尘口罩或面具。
9、后勤供应等部门必须准备充足的综合防尘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职工防尘保护用品。
财务部门负责从矿安全技措专项资金中支付综合防尘材料费用。
安全部门要监督检查综合防尘系统的使用和完好程度,个人防尘用品使用情况该使用的不使用,按“三违”严肃处理。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5篇)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b09b1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9.png)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一、管理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员工依法享有职业卫生健康保护的权利,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管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二、术语、定义1、职业病:是指企业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2、职业危害:是指对职业活动的企业员工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职业禁忌症:是指企业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及个人特殊生理和病理状态。
4、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三、管理职责1、安全科负责全矿职业病预防、统计管理工作。
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定期每年与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对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现场存在的不合格检测项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2、综合办公室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进行体检。
3、劳资科负责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工资待遇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患者入厂,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入厂;对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职业病患者,应当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各基层单位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3篇)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a3f6a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5.png)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一、背景介绍某煤矿作为一个煤炭开采企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煤矿工人经常暴露在煤尘、硅尘和其他有害物质中,面临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
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制定该煤矿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以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在3年内,降低煤矿职工职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职工职业健康水平,改善职工劳动条件。
2. 任务:(1) 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建立健全预防职业病的机制。
(2) 加强对职工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3) 完善职工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工艺装备,改造和提升劳动环境。
(4) 强化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5) 建立和健全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制度。
三、工作措施1. 加强管理:(1) 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制定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
(2)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3) 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实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2. 加强宣传教育:(1) 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2) 制作宣传资料,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3. 完善设施和装备:(1) 购置先进的防护设施和装备,提高职工的劳动保护水平。
(2) 定期维护和检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装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4. 改善劳动环境:(1) 进行劳动环境风险评估,在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
(2) 加大投入,改造和提升劳动环境,建设绿色矿山,降低职业病危害。
5. 加强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1) 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制度,完善职业病防治档案信息系统。
(2) 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治档案审查和整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监督和评估1. 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该规划的监督和评估,定期组织会议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94a82f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2.png)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一、煤尘危害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的破碎、装卸、运输等操作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煤尘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煤矿工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患肺部疾病,如尘肺、职业性支气管炎等。
针对煤尘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通风设备的改造和使用,保证工作场所空气的清新;二是提高煤矿工人的防护意识,配备合格的防尘口罩,减少对煤尘的直接接触;三是加强煤矿工人的健康体检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人员。
二、爆炸和火灾危害煤矿内部常年积聚着大量的可燃气体,一旦受到火花或高温物体的引燃,便会引发爆炸和火灾。
煤矿爆炸和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为了防止煤矿爆炸和火灾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对煤矿内部可燃气体的监测和控制,确保煤矿内部的空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二是加强对煤矿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防止设备的故障引发火灾;三是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矿内部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机械设备危害煤矿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故障或操作不当,便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
煤矿工人在接触机械设备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切实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为了防止机械设备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煤矿机械设备的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二是提高煤矿工人的技能和操作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规范操作行为;三是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工人的身体安全。
四、工业毒物危害煤矿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工业物质也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工业毒物一旦接触到人体,便会引发中毒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防止工业毒物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规范工业毒物的使用和管理,尽量减少其对工人的危害;二是加强煤矿工人的个人防护措施,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三是加强工人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因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症状。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七条规定(4篇)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七条规定(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b9eea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d.png)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七条规定,是指国家对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规范。
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七条规定,以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一、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岗位责任、权力、义务和职责,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煤矿企业要配备专职职业病防治干部,负责协调和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估煤矿企业要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估工作,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估,确保煤矿工作环境的危害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同时,要及时发布监测结果,让工人了解自身的职业病危害情况。
三、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煤矿企业要对所有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确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岗位,要加强监测和保护措施,高风险岗位的工人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建设煤矿企业要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建设和维护制度,确保各类防护设施的正常运行。
对于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工人,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并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五、加强职业病危害宣传教育煤矿企业要加强职业病危害宣传教育,向工人传达职业病危害知识和防护技能。
要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培训,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意识,使其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六、加强职业病诊断治疗服务煤矿企业要建立职业病诊断治疗服务机构,为工人提供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要加强与医疗机构的联络合作,确保工人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七、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监督检查煤矿企业要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要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工作的全面、规范、有效。
以上就是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七条规定的详细内容。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为煤矿工人创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七条规定(2)一、必须在正常生产时监测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严禁提供虚假数据。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d8fa7d4ad51f01dc281f1f2.png)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煤矿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尘肺病是人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过量细微的粉尘而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它是一种严重的矿工职业病,此外职业中毒、噪声性耳聋、滑囊炎等也是煤矿职工的多发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相关权益,煤矿必须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当职工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煤矿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煤矿对不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单位,给予适当岗位津贴;为了加强职业病防治,我矿必须从防治方面着手。
一、预防职业病的措施﹙1﹚完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建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健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授预案。
﹙2﹚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
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
﹙3﹚采取通风、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4﹚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5﹚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确保这些项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可以达国家标准。
﹙6﹚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7﹚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8﹚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
﹙9﹚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
﹙10﹚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健康标准,定期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2e089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c.png)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1. 煤矿职业危害概述煤矿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与煤矿开采和利用相关的职业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矿工长期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下,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和有害环境,容易引发一系列职业病和健康问题。
以下是常见的煤矿职业危害:1.1 粉尘危害煤矿开采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矿工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煤尘环境中,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病、慢阻肺等。
1.2 有毒气体危害煤矿中存在着一些有毒气体,如瓦斯、一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会引发中毒和窒息等严重后果。
1.3 机械伤害煤矿作业中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工人受伤。
尤其是在矿井内部狭小的空间中作业,容易发生机械碰撞、坍塌等意外事故。
1.4 噪音危害煤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容易引发听力损害、心理问题等。
此外,噪音还会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 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为了保护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影响,煤矿企业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2.1 粉尘防治煤矿企业应加强粉尘控制工作,采取合适的湿法喷雾、通风、抑尘剂等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
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定期进行矿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2.2 有毒气体防治煤矿企业应加强瓦斯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监测和排放控制。
建立严格的通风系统,及时清理矿井内的有毒气体,并对矿工进行气体监测和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2.3 安全设施的完善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矿井内的通道、架空管道、安全出口等畅通无阻,为工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眼镜等。
2.4 噪音控制煤矿企业应采取噪音控制措施,如修改作业方式、使用隔音设备、佩戴耳塞等,降低噪音对工人的伤害。
同时,定期进行噪音监测和评估,及时改进控制措施。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0151b4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8.png)
煤矿作业场合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煤矿作业场合的安全生产,维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全部煤矿作业场合,包含矿井、矸石堆放区、矿山车间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防备职业危害,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章职业危害防治原则第四条职业危害防治应以科学管理、防备为主,综合整治、综合防控。
第五条职业危害防治应依照防备优先、综合整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管理。
第六条职业危害防治应依据煤矿作业场合实际情况,订立适合的防治措施和掌控标准。
第三章职业危害识别评价第七条煤矿作业场合应进行职业危害识别评价,包含环境监测、生产过程分析、人员接触评估等。
职业危害识别评价的结果应及时通知员工,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依据职业危害识别评价的结果,煤矿作业场合应订立相应的职业危害防控方案。
第四章职业危害防控措施第十条对于不同的职业危害,煤矿作业场合应订立相应的防备措施和防控标准。
第十一条煤矿作业场合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防控设施,包含通风系统、防尘设施、个人防护装备等。
第十二条煤矿作业场合应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三条煤矿作业场合应定期检查职业危害防控设施的使用情况,并及时维护和修理修整。
第五章职业危害监测与评估第十四条煤矿作业场合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定期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第十五条煤矿作业场合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通知员工。
依据职业危害监测结果和评估结果,煤矿作业场合应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并跟踪效果。
第六章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第十七条煤矿作业场合应订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能快速应对。
第十八条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应包含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措施、通信设备等内容。
第十九条煤矿作业场合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本领和救援水平。
第七章责任与惩罚第二十条煤矿作业场合的负责人应负有最终责任,确保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实验)教案登记表注:此表为归档教案首页,后附具体教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课题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课使听课学员了解和掌握在我们的职业活动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能够引起哪些职业病?怎样进行预防和控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讲职业有害因素的主要,种类、危害及引起的职业病类型和粉尘与控制。
教学环节:1、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准备教学。
2、提问考评;职业危害因素会给从业人员带来什么职业病。
3、新课导入:职业危害主要是指因职业有害因素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危害。
有害因素的作用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并持续一定的时间,就会引发职业病。
4、新课讲授教学过程常见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职业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这些职业危害因素给从业人员带来各种职业病。
煤矿个体防护用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三个方面,职业有害因素也产生在相应的过程和环境中。
职业危害主要是指因职业有害因素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危害。
有害因素的作用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并持续一定的时间,就会引发职业病。
一、职业有害因素的主要种类职业有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的不合理(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4)不良工作体位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
(2)车间布局不合理(3)通风(4)照明(5)防尘、防毒、防暑降温(6)安全防护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1、出现职业特征有害因素引起身体的外表改变,称为职业特征2、抗病能力下降表现为患病率增高和病情加重3、引发职业病有害因素的作用如果达到一定程度,持续一定时间,在防护不好的情况下,将造成特定功能和器质性病理改变,引发职业病,并且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的劳动能力。
三、职业病的种类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共19种)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碳黑尘肺、石墨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的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等19种。
2、职业性皮肤病(共 9种)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皮肤病等9种。
3、职业性眼病(共 3种)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3种。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共 4种)包括: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4种。
5、职业性化学中毒(共60种)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二氧化硫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二硫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工业性氟病,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汽油中毒,三硝基甲苯中毒,甲醇中毒,甲醛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根据《职业性急救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救中毒等60种。
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共 7种)包括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等5种。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共11种)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损伤等11种。
8、职业性传染病(共 5种)9、职业性肿瘤(共11种)包括: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11种。
10、其他职业病(共 3种)四、职业病的诊断职业病的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从业人员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1、诊断依据(1)职业接触史(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3)劳动现场调查2、诊断方法五、煤矿作业场所和职业病防护设施1、什么是煤矿作业场所?是指煤矿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煤矿井下和所属地面工作场所及建设项目施工场所。
所属地面工作场所:是指地面与煤矿生产和安全直接相关的作业场所,具体包括为煤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与安全服务的地面材料加工、原料供应、生产控制、机电维修、运输、煤炭洗选等工作场所。
2、什么是职业病防护设施?指以预防、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设备、装置及建(构)筑物。
六、职业卫生管理档案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资料、图纸、照片、报表、录音带、录相、影片、计算机数据等文件材料。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指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七、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矿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主要有尘肺病(矽肺、煤工尘肺、水泥尘肺、电焊工尘肺)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爆震聋)职业性化学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二氧化硫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二硫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物理因素类(中暑、手臂振动病、冻伤)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放射性肿瘤)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八、职业病防护设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防尘1、综合防尘完善的矿井防尘洒水系统合理的通风系统湿式作业喷雾洒水、挡尘帘2、掘进工作面防尘除尘器目前煤矿使用的高效除尘器有湿式过滤除尘器、干式除尘器高压喷雾降尘系统水泡泥3、采煤工作面防尘回采防尘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种:煤层注水喷雾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应设置粉尘浓度传感器。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毒氮氧化物的控制措施碳氧化物控制措施硫化氢的控制措施甲烷的控制措施有毒物质防护设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噪声巷道掘进噪声的控制采煤工作面噪声的控制振动筛噪声的控制措施鼓风机噪声的控制措施溜槽噪声的控制措施真空泵噪声的控制措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振动控制震动源限制作业时间和控制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高温、高湿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减少热源法降温通风降温 .采用合理的开拓方式降温采用充填采矿法降温采用移动式制冷机组空调降温九、煤矿个体防护用品应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及《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2008)的要求为矿井接尘人员配备防尘口罩;为接噪人员配备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为接触化学有毒有害气体人员配备防毒口罩或面罩;为接触手传振动的人员配备防振手套;为电焊人员配备电焊面罩;为供配电人员配备绝缘手套、绝缘胶鞋;为接触酸碱溶液人员配备化学护目镜等。
煤矿企业应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501)规定,为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和督促其正确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十、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应在主副井井口设置粉尘告知牌;锅炉房设高温及一氧化碳告知卡;生活污水处理站设硫化氢告知卡;有电焊作业的机修车间设锰及其化合物告知卡等。
相关技术要求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当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
煤矿企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
在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防尘”警告标识和“戴防尘口罩”指令标识。
在可能产生职业性灼伤和腐蚀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腐蚀”警告标识和“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穿防护鞋”等指令标识。
在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告标识和“戴护耳器”指令标识。
在高温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高温”警告标识。
在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弧光”警告标识和“戴防护镜”指令标识。
存在放射性同位素和使用放射性装置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警告标识和相应的指令标识。
十一、煤矿职业卫生培训一般要求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
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劳动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因变更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或者岗位调整导致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应当重新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应接受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
煤矿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十二、煤矿职业危害应急救援一般要求建立健全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并定期演练定期维护应急救援设施,并保证其完好井下应设置有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传感器井下应有完备的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井下应有完善的防灭火系统应设置有束管监测系统,对井下气体在线监测地面锅炉房应设置固定式CO报警仪水处理加药间应设置不断水冲淋洗眼器考问学习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课后小结学员了解和掌握了在我们的职业活动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能够引起哪些职业病?怎样进行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