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抓好农村中小学生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其中,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关系到农村教育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良好人际交往习惯三个方面,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农村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庭和学校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一个讲究学习的环境。

其次,注重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另外,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计划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安排时间、分配精力。

此外,还要鼓励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如读书笔记、考试技巧等。

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农村小学生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加强生活安全教育。

农村小学生多从事农活,面对很多安全隐患,需要学习正确的安全行为,如如何正确使用农具、如何预防火灾等。

其次,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卫生习惯。

农村环境相对较差,农村小学生要学会个人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此外,还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能力,如学会自己做饭、洗衣服等,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为将来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三、培养良好人际交往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是农村小学生社交能力的体现,也是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格培养的关键。

首先,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礼仪习惯,使他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懂得敬老尊师、友善待人、团结合作。

其次,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沟通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增强农村小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

另外,还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懂得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村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工作措施

农村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工作措施

农村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工作措施1.家庭教育:加强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是提高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

加强家庭教育包括加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培养农村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等。

2.班级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学生班级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和行为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班级活动、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竞争、创新等能力。

3.课余活动:在农村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等。

通过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4.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抵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5.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农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社会实践,让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增长见识。

6.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农村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7.职业规划教育:关注农村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提供相关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

促进农村学生的职业发展,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8.公平教育: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公平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教材、教学设备等。

确保农村学生不因地域和家庭的原因而受到教育的不公平待遇。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工作措施,针对农村学生养成教育。

实际运行中,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具体的设计和规划,确保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同时,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挑战。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第一篇: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是指针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人处事等行为实施的一种具有矫正性、规范性、引领性的教育模式,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而农村学生的家长多数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

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扑克、麻将,粗言秽语,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

作为在农村工作的一线教师,对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教师要以身示范少年儿童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

有研究调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学家成功的秘诀,而学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效仿。

效仿谁呢?在家以家长为对象,在校则以老师为范了。

为师者,必首先垂范于学生。

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示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处处做好表率:要学生讲究卫生,教师得先洁身自爱;要学生立志好学,教师得先爱岗敬业;要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言行一致……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是学校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良好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常常为学生所效仿。

作为一位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为了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应鼓励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撰写抓养成教育的经验论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探索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班主任,给予表彰,促进教师把养成教育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学校和班级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

首先得营造一个感知的氛围,得让学生知道养成教育有助于人生成功。

古今中外因具备良好养成习惯而成功的名人层出不穷,如“日习盆墨”的王献之,多思善思的牛顿……通过让学生感知名人的成功秘诀,逐渐增强认识。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师角度和家长角度两个方面来谈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师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明确规定学生的行为规范,如课堂纪律、礼貌待人等。

要以身作则,做到自己言行一致。

在课堂上,教师要倡导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尊重他人,注重礼仪和公共道德。

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等形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勤劳、诚实、友善等。

家长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家长可以示范如何与他人礼貌交流,如何尊重师长,如何关心生活环境等。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家长还应该给孩子明确的约束和奖惩机制,让孩子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带来奖励,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受到惩罚。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可以加强与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讲座和培训班,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和理念。

社会也可以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监督和评估,推动教育环境的改善和完善。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起到榜样和引导的作用,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注,社会要提供支持和帮助。

只有这样,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才能得到有效的塑造和培养,他们的未来发展才能更加美好。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十分重要。

行为习惯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在农村地区,由于家庭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并不够良好,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谈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农村地区,有些父母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或劳累等原因,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存在疏忽。

家长首先需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要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引导孩子。

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在孩子面前吸烟、骂人等不良行为。

也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定期帮助家务,礼貌用语等。

这样,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就能不知不觉地接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地方。

在农村地区,一些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养成。

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教育方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灌输,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还能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义务劳动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习惯养成能力。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成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

社会也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农村地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也会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影响。

社会也需要加强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和教育。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倡导文明礼仪、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良好价值观念,引导农村小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劳动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农村地区,要想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行为养成;学校要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社会则需要倡导和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引导农村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瓦玉新源小学任万民养成教育是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对农村小学生来说, 养成教育尤其重要。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限制, 家庭对孩子不重视教育或缺乏教育, 学生的养成教育就落在教师的身上。

那么,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小学生实施养成教育, 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以爱心感化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一位好老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用细节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我班有学生叫陈前,学习优秀,性格开朗活泼,但身体素质差,经常生病。

有几天,我发现他作业马虎,眼睛里藏着忧伤,注意力也不。

在课堂上,也不像往日那样发言,下课也呆坐在座位上……当我问他有什么事时,他摇摇头。

但从她那伤心的神情中可以预测出有事。

我轻轻地对她说:“有事别闷在心里,时间长了会生病的,有事别人还可以帮你。

”过了一会儿,他才吞吞吐吐地对我说:“老师,我……我想爸爸妈妈。

前几天我又生病了,爷爷……爷爷骂我装病。

”话刚说完,孩子的眼泪就流了。

我听了这话心里一阵发酸。

我给孩子擦干眼泪,并对他说:“你爷爷那么大年纪了,每天忙里忙外,还干那么多家务活,又要照顾你和你姐姐,你又常生病,你说,爷爷累不累呢?”孩子小声地说:“累。

”我说:“爷爷是太累了才说了那样的气话,你能原谅他吗?”孩子的脸有些红了,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小心眼,我不该生爷爷的气。

”我又劝慰他一阵,他笑了。

的确,每个孩子的眼神都不一样,充满了快乐,充满了悲伤;平静,激动……我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并询问情况,帮助学生打开心结。

二、以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1.注重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学校活动场地有限,课间追打疯玩严重,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是一道难题。

为此,一方面,我班开展了“礼仪之星”评选活动,课间派两名班干部协助老师管理学生,学生之间互相监督,疯打的学生班级规规一次扣操行分1到2分,每周操行分100分,被扣除10分,本周就取消评选“礼仪之星”的资格。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在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小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和谐相处的根本保障。

因此,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一、加强家庭教育农村小学生在家庭环境影响下,动辄听从大人安排,做事缺乏自主性,习惯于依赖他人。

因此,家庭教育是提高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家长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形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礼仪、语言规范等等。

同时,家长要加强对小学生的监督,让孩子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习惯。

二、增强班级集体意识班级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班级中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管理者和老师可以设计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归属感,如团队建设、集体游戏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价值。

三、加强规范化教育在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规范化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教育管理者和班级老师要利用各种自制或者市面上的规范式行为礼仪教材、学习资料进行教育宣传。

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行为礼仪的具体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体验规范行为的好处,同时如果行为不当需要立即纠正并反思,帮助学生理解规范行为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情感管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因此引导小学生进行情感管理也是一种良好的养成教育策略。

教育管理者和老师可以运用各种情感管理技巧,让小学生自我调节情绪,注意人际交往。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提高对学生的情绪辨认和处理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复杂的情感和心态,让他们正确的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问题。

五、评价激励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是一种有效的养成教育策略。

教育管理者和老师要制定适度的表扬机制,及时关注小学生的表现和成长,鼓励他们发挥潜力。

同时,在评价机制中也应当设立惩罚机制,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适度的惩罚,激励其进一步提高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是指针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人处事等行为实施的一种具有矫正性、规范性、引领性的教育模式,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而农村学生的家长多数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

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扑克、麻将,粗言秽语,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

作为在农村工作的一线教师,对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教师要以身示范少年儿童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

有研究调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学家成功的秘诀,而学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效仿。

效仿谁呢?在家以家长为对象,在校则以老师为范了。

为师者,必首先垂范于学生。

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示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处处做好表率:要学生讲究卫生,教师得先洁身自爱;要学生立志好学,教师得先爱岗敬业;要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言行一致……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是学校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良好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常常为学生所效仿。

作为一位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为了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应鼓励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撰写抓养成教育的经验论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探索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班主任,给予表彰,促进教师把养成教育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学校和班级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

首先得营造一个感知的氛围,得让学生知道养成教育有助于人生成功。

古今中外因具备良好养成习惯而成功的名人层出不穷,如“日习盆墨”的王献之,多思善思的牛顿……通过让学生感知名人的成功秘诀,逐渐增强认识。

其次,营造一个相互取长补短、反思的学习氛围。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有限和文化传承的差异,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家庭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父母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强调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要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农村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塑造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环境。

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例如起立、问候、整齐列队等基本的行为规范。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孩子的互助、友爱和分享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注重社会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社会经验。

社会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小学生参观社会单位、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经历社会,感受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公民意识。

要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农村地区,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的局限,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往往存在一定问题。

在农村小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注重道德教育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教育的全方位支持,才能有效的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养成一直是家长和教师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不仅仅关乎孩子的个人发展,更与社会的未来与稳定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习得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开始,注重纠正孩子的错误。

例如,不捡垃圾、不乱扔、不说脏话等。

同时,家长也应该发挥模范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孩子通过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帮助孩子逐渐养成遵纪守法、习惯劳动、尊敬老师的好习惯。

二、学校教育学校作为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与引导,通过情感教育、行为规范的制定与实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启发孩子的思考与表达,引导孩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尊老爱幼、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面。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书籍、电视、家庭活动、游戏、户外活动等。

通过这些途径,孩子可以了解社会,了解社会规范,进一步增强孩子的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这些途径也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素质。

总之,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起共同塑造的结果。

家长需要一直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要注重德育、爱的教育,培养孩子热爱集体的品质。

社会教育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社会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强化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与互动,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做出正面的贡献。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养成教育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养成教育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养成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各项事务都逐渐得到完善,尤其是教育事业。

然而,农村小学在养成教育方面仍有不少问题,比如学生缺乏自信心、责任感和品德素养低。

因此,需要探讨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养成教育,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培养健全的心理和品格。

一、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农村小学应该构建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走向健康成长。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理科、社会科学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应该有相应的养成教育内容。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提高自信与表达能力,在思想品德课上可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各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多角度、多形式的养成教育。

二、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品德素养是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重点。

养成学生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需要切实落实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推进。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和活动,不断开展相关内容的教育。

例如,开展“做一个学习优秀、纪律良好、诚实守信的好孩子”、“诚信立足、服务社会”的主题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

三、促进自主学习农村小学的养成教育不应也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上,更应该关注体现学生自身的发展,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学生们需要被教导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对自己的课程提高效率,并学会掌握自己学习的方法,如何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并且不断地寻求帮助,克服困难。

四、构建开放、宽容的教育环境农村小学在养成教育方面,应该采用开放、宽容的教育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以及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

学生如果是在错误中学习和体验,就可以为他们开创未来成功的基础。

农村小学应该成为一个可以允许不同背景的学生交流的地方,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并学习如何爱护、尊重他人,建立友谊,以及在社会和谐共处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观。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对于塑造学校良好的风气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要注重养成学生的自律习惯。

在农村小学教育环境中,学生往往需要独立完成大部分任务,如自己管理作业、自觉整理书包、自律地完成作业等。

教师要通过榜样示范、引导和监督来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觉安静、遵守纪律,同时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自律行为,以此来激励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律能力。

要重视对学生的环保、卫生意识的养成。

农村小学生通常生活在相对原始的环境中,因此有必要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还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爱干净、讲卫生等,以预防疾病和维护自身健康。

要培养学生的友爱、诚信习惯。

友爱和诚信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协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尊重和帮助他人。

要引导学生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不抄袭、不作弊,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习惯。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规矩纲常意识。

规矩纲常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道德故事、进行情境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和遵守规则的积极态度。

教师要自身身体力行,以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

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环保意识、友爱和诚信品质、规矩纲常意识等,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常常受到一定的制约。

制定有效的策略,对农村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一、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要想有效地进行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日常生活需要的,可以考虑的目标包括:守时、守纪、爱护公物、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等。

二、注重实践教育农村小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进行实践性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校内外实践活动,如整理教室、环境卫生保洁、做义工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三、注重榜样力量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榜样,这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老师要做学生的良好榜样,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建立行为习惯养成制度学校应该制定行为习惯养成制度,比如每个月评比优良学生,公布榜样学生的事迹,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注重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未来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影响到孩子在学业上的表现,更能够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策略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就是身边的大人。

在农村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中,家长、老师等都应当充当良好的行为榜样。

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尽量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孩子能够从身边的大人身上感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力量。

二、设立行为规范在农村小学生的教育中,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规范可以包括学校的行为规定和班级的行为规定,也可以涵盖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通过这些规范,孩子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教师和家长也可以根据这些规范来教育和引导孩子,让他们能够在遵守规范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利用奖惩机制在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奖惩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

孩子们天性好动,有时候很难一开始就能做到符合规范的行为。

这时候,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当他们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当他们偏离规范时,也需要适度的惩罚,让他们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

四、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帮助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

这些活动可以涵盖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活动等方面。

比如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故事剧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可以开展“文明校园”、“礼仪之星”等评选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活动中,可以举办主题班会、主题讲座、主题读书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和教育孩子:1. 从小教育孩子要有礼貌,说话要文明,遇到问题要心平气和。

2. 与孩子共同学习、玩耍和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3. 父母要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以此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桥梁,是孩子发展个性、塑造人格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强调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鼓励学生在遵守规则和班级纪律的基础上争取自己的权益。

2. 定期开展课堂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孩子要坚持劳动、勤奋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3. 建立奖惩制度,强化正面激励,及时表扬优秀表现,使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到肯定和快乐;同时,对不良行为要采取适当的惩罚,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需要孩子不断地在生活中实践和培养。

以下是几点重要的建议:1. 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脾气暴躁、情绪失控等问题。

2. 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要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和义务。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让孩子学会自理,自己整理书包、洗漱、整理办公桌、床铺等,锻炼他们的自理和协作能力。

4. 强化孩子的劳动观念。

要让孩子学会勤奋工作、珍惜物资、爱护环境、尊重劳动和劳动者。

总之,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和学校共同体。

只有通过长期的培养和实践,孩子们才能真正树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有益于社会、有责任心的人。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素质提高至关重要。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很多农村小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农村小学生入学前就开始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自觉遵守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礼貌待人等。

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需要注重实践与示范。

在农村地区,很多孩子缺乏活动空间和机会,导致他们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和游戏。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如体育运动、手工制作、社区服务等,引导孩子参与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应该自觉遵守纪律,注重礼仪待人,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

在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条件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很多孩子存在情绪不稳定、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

学校应该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情感状态。

学校可以成立心理辅导小组,定期组织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很多农村小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和学业压力的限制,容易自卑和消极。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校可以设立“行为习惯之星”等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农村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家庭入手。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父母要有文明的言行举止,不说脏话,不打架闹事,不乱扔垃圾等等,要求孩子们积极模仿。

也要注重对孩子们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比如说孩子们遇到问题要学会耐心等待,要学会尊重师长和长辈,要学会团结友爱,要学会勤俭节约等等。

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行和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需要学校的重视和关注。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比如说要求学生按时到校、按时上课、遵守纪律等等。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社会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是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和社会人际交往,这都会影响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

社会教育也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社会可以通过媒体、政府、 NGO 等渠道来普及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传播,引导社会公众一起关注、支持和推动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予以高度重视。

家庭应当做好前期的奠基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和行为习惯;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致力于培养出一支道德高尚、行为规范的农村小学生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中小学生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针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人处事等行为实施的一种具有矫正性、规范性、引领性的教育模式,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而农村学生的家长多数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

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扑克、麻将,粗言秽语,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

作为在农村工作的一线教师,对如何抓好农村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以身示范
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

有研究调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学家成功的秘诀,而学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效仿。

效仿谁呢?在家以家长为对象,在校则以老师为范了。

为师者,必首先垂范于学生。

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示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处处做好表率:要学生讲究卫生,教师得先洁身自爱;要学生立志好学,教师得先爱岗敬业;要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言行一致……
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是学校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良好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常常为学生所效仿。

作为一位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为了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应鼓励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撰写抓养成教育
的经验论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探索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班主任,给予表彰,促进教师把养成教育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
学校和班级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

首先得营造一个感知的氛围,得让学生知道养成教育有助于人生成功。

古今中外因具备良好养成习惯而成功的名人层出不穷,如“日习盆墨”的王献之,多思善思的牛顿……通过让学生感知名人的成功秘诀,逐渐增强认识。

其次,营造一个相互取长补短、反思的学习氛围。

可借助大型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主题养成教育,并把养成教育细化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对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多类型地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与文明握手”、“告别陋习”、“我为母校留什么”、“学校就是我的家”、“做文明学生,养文明习惯”等大型主题教育活动。

还可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如国旗下演讲,每周安全专题,每天课外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三分钟”的说法学法等,增强学生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

这样,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进而促进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我任七年级班主任时,我每周在班上组织全班学生评选“三星”——学习星、卫生星、劳动星,并以通报形式公布班上近期的不
良现象(并不指责与批评)。

逐渐让学生形成了竞争意识,积极争先评先,都不甘落后,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在反思中接受,在反思中提高。

第三,学校要建立一个量化监督的良好氛围。

我校实施了值周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卫生日日查、纪律日三查的制度,每周结合量化成绩颁发流动红旗,并于每日的午休时由值周班级进行红领巾校园广播、红事广播,通报优秀学生事迹,学习名人传记等。

同时积极利用课间操、升旗等集队时间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以此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我认为,养成教育得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有错必纠,重在引导原则,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让学生积极反省,持续进步。

只要从整体到局部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养成教育就能大面积获取丰收。

三、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两个月前,我在八年二班上了一堂公共卫生课,这是一个整体风貌不佳的班级,班上学生卫生意识比较薄弱,不爱讲卫生,地上到处是垃圾,有的衣服太脏了也未洗,有的身上隐约可见不少污垢。

按往常的习惯我可能是对学生大吼一通,责令改正,但我没有那样做,那样效果往往只是一时,而学生也只是由于害怕被吼才去改正。

当时我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他们兴趣大增,我先要求同学们抬头挺胸坐直,默思“自己是不是一个讲卫生的学生”,然后,我说要检查他们的个人卫生时,好些同学低下了头。

我又鼓励他们抬头坐正,选择一个小组,采取百分制打分的方法对他们的脸部和头部进行了量化评比
(不低于60分,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然后又选择了一组检查了颈部,依次对衣服、鞋袜等逐一进行了评比。

教室里显得那样安静,检查完后,我没说什么,只道“游戏结束了”便转移话题了。

之后的课堂上,我发觉已不见昔日的容颜,个个着装整洁多了,卫生也大大改观,显然,学生已有些自主意识了。

养成教育虽老生常谈,时刻挂嘴上,但只要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上多下功夫,便会润物细无声,效果也会更持久。

四、多激励
“没有不好教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关键在于你怎么教。

多激励,就是一个策略。

教育学观点认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多地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权威人物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和家长,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

由此可见,多激励、少批评无疑对学生成长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五年级有一个同学上课爱打瞌睡,另一个则总爱把笔头放进口里玩弄,这都是不好的养成习惯。

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讲了那样的不当之处,然后我问学生们是否相信两位同学可以改掉坏毛病,大家摇头表示怀疑。

这时我倒说起其他同学来了:“谁没有点毛病呢?为什么不相信他们呢?他们一定能改掉这坏习惯的,老师都相信他们”,再问时,一部分同学们表示相信了。

这时,我发现那两位同学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不好意思地笑了……之后,那坏毛病真的少见了,再一激励,就全改了。

我深感高兴又转变了两学生。

教育学说:少年儿童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只要用心去激励,去感化,哪有教不转的学生啊。

五、抓好家庭的养成教育。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可以将原因由孩子分析到教师,由家庭分析到学校,关心得无微不至。

可是,孩子存在严重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问题,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却看得无足轻重。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会做人比会读书更重要,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作为父母,言行举止都要规范,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要尽量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这样,孩子就能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孩子的父母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那么学校方面的对策,一是从幼儿班抓起,定期召开家长会,由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搞几堂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和懂得一些相关知识;二是教师坚持不定期家访,对个别行为习惯不良,又难以转变的学生加大教育力度;三是在评选三好学生的同时,可以给三好生的家长颁发家庭教育优秀奖。

总之,培养人的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孩子就像一棵树,其成长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材,在小学阶段务必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其先成人,后成材。

虽然养成教育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做好的事,但只要有恒心、有爱心、有热心,并不断努
力,总会出成果。

农村的小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质的飞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中小学生养成教育
土桥初级中学
孙昭
2013-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