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及职务犯罪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同一个体在扮演不同角色时会有不同的 行为表现
一个人独特 的相对稳定 的行为模式。
性格
评论一个人时 所使用的特征 归纳,包括好 或不好的特性。
人格
气质
人格的先天成 分,包括敏感 性、活动水平、 主要心境、兴 奋性、适应性。
性格结构
对现实 意志 的态度 特征
情绪 理智 特征 特征
四学 院种典型气质类型
• 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 式、政治和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价值 体系、信仰体系、风俗、种族和民族、 家庭、学校、友伴、群众、宗教、职业、 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等。
成长环境中有无欲求不满与压抑、 在学校中的同辈地位、人际关系 的期望值、他人发展状况、现实 当中的压力状态、所在单位的权 力与人际关系、环境中的社会风 气与监督。
展的过程。是大脑 中表现出来的比
反映客观现实的过 较稳定的成分,
程。心理过程包括 认识、情绪与情感、 意志过程。
包括能力、气质 和性格。
什么是心理?
• 内部过程 –知 –情 –意
• 外部过程 – 行动
认知:
•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 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 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 思维和语言等过程。
判断四
几乎每 个人都 对自己 的行为 有合理 化解释
判断五
判断六
资源有限
带来的压 个性上敢
力将每个 为、需要
人置于高 强烈的人
焦虑的旋 更敢于冒
涡中

一、从心理学角度认识人
• 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学问。心理学是 研究人的行为及其精神过程的科学。心 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 质的中间科学。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 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 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 2.资源交换是违法违纪行为的重要特点;
• 3.利益集团对资源的垄断导致竞争的不公平, 这也是中国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 4.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是建构分配公平、机 会公平等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四、职务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 明知行为违法,仍然为之?
(一)行为人特点
• 1.良好的家庭条件与能力资源。 • 2.高宜人性。 • 3.不良行为喜好。 • 4.仕途、事业发展顺利或突变。 • 5.单位缺乏外在有效监督以及管理。 • 6.掌握专门性技能。
人与人是不同的
(一)生物学因素
• 自然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神经系 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 ──大脑,它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 必要的自然前提。生物学基础来自 于两个方面:遗传的和先天的。
气质类型;有无脑损伤等经历; 有无吸毒、酗酒等依赖;有无性 行为偏好;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特 点、身体缺陷……
(二)社会因素
(三)实践活动
• 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是个人生 理上的禀赋与社会环境的充分接触, 进而形成既有相似性,又有个性特 点的个体心理。实践活动也是行为 的强化过程。
• 有无重大挫折经历;家人和朋友的态度 与帮助;岗位性质与个人职权大小;单 位监督的力度及举报途径、廉政考勤; 下级或同级同事关系;有无行业潜规则; 该职位已往违法、违纪情况,检举情况; 与上级的关系;同龄人的发展状况……
粘液质
抑郁质
多血质
安静型
抑制型
胆汁质
活泼型
兴奋型 直率、风 热情、大 趣、求知 胆、冲动、欲强、注 情绪变化 意力易分
冷漠、
稳重、沉 孤 僻 、
默、踏实、 回 忆 深2013.11
反应较迟 钝
刻、悲 伤
剧烈

需要、情绪和习惯:
• 影响每个人采取何种行为的内在 动力。需要和动机相联系,受情 感因素制约,习惯总是和需要的 满足方式相关。
• 认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我们怎么看; 二是我们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
1.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随年龄、环境、角色、 刺激的变化总是处于变化的过程中,如人 生观、世界观等,它的可变性最强; 2.认知作为态度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影响我 们的行为,怎么看往往决定着如何做,改 变认知可以直接调节你的行为; 3. 决策偏好影响对风险判断的乐观与悲观 的。
财富、家庭、地位与权力、人 脉……
成就感:
• 哪些需要的满足令其有较高的自我 效能感。 他人的附庸、社会支持系统广泛、 女性的亲睐、实现政治抱负……
自我实现:
• 追求什么能够令其感到人生圆满、 此生无憾。 资源雄厚、生活无压力、随心所 欲……
三、个体差异的原因
• 在同样的刺激下、诱惑下、情境中, 为什么犯罪的人是少数?
犯罪心理学研究什么
• 1.什么类型的人容易犯罪──原因 • 2.什么环境容易诱发犯罪──原因 • 3.实施犯罪者的规律性特点──特征 • 4.明知犯罪会受惩罚为什么还要去作
──决策 • 5.如何预测与减少犯罪──对策
二、心理内容包括什么?
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特征
• 心理活动发生、发 • 个体在社会活动
注意
• 社会比较容易引发价值观变化 • 能上不能下的信念影响对组织的看法 • 人生目标由为民到为己转换,导致以权
谋私 • 对行为性质模糊不清导致放松警惕 • 将交往视为人情引发资源交换
人格:
个体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
• 同一个体在相同情境下,一般有较为一 致性的行为方式
• 不同个体在同样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 和行为反应
犯罪心理学及职务犯罪心理分析

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什么样的领导干部更容易出现问题
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中你看到什么?
判断一
判断二
红灯是党 纪国法, 但没有警 察值勤 (监督)
有效果
知道行为 不对,但 违法的成 本很小, 成功的概
率很高
判断三
社会风气 如此,我 不过是从 众。守法 者吃亏
1.人的需要总是追求满足,需要出现时 我们处于不平衡状态,产生紧张、焦虑 等情绪。反之则有高兴、放松等情绪; 2.需要一旦出现,我们会产生干某件事 以满足的动力; 3.当使用某种方式总能实现需要的满足 就固定为习惯。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尊重 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安全感:
• 拥有哪些资源和需要的满足能够令 其安全、踏实。
(四)身份与资源
• 资源占有状况是具体个人在现实社会中 已经获得的收益和身份,它影响个体的 认知与人格。
• 看重什么?缺少什么?如何交换?
权力资 源
经济资 源
身体资 源
社会地 位
能力资 源
情感资 源
人际资 源
提示:
• 1.每个人在社会上占有资源的多寡决定了他的 社会地位、生活质量和需要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