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孝道感悟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感悟
感悟: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一、父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出自《论语》中“学而”一章。
父道,是指父亲所秉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及对子女的教育和关怀方式。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顺父母一直被视为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而“无改于父之道”更是对孝顺的最高境界的赞美。
对父道的理解和实践,不仅是子女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稳定和文明传承的基石。
二、孝道的内涵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其内涵包括对父母的尊敬、关爱、扶养和孝顺。
尊敬父母,是指子女要尊重父母的言行和意见,要虔诚地对待父母,不得有怠慢之情。
关爱父母,是指子女应该用心去关心父母的生活和情感需要,体贴入微地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扶养父母,是指子女要尽力扶助父母,尤其是在他们年老体弱、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用尊重和爱心去对待他们。
而孝顺则包括对父母的顺从和听从,要尊重他们的意志和决定,不得有忤逆之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即是要在这些内涵上持续不变,不松懈不变心的坚守。
三、孝道的实践孝道作为一种美德和道德规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实践和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孝道的实践形式也许有所改变,但其核心价值却是永恒不变的。
孝顺父母可以通过陪伴陪读,定期走访,聆听倾诉,尽孝尽责。
尊敬和理解父母的生活选择和价值观也是孝道的表现。
孝道还可以通过尊重父母的意愿和决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来体现。
在实际中,我们可以通过种种细节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孝道,比如每周陪伴父母散步、给他们做一顿饭、帮他们整理家务等等,这些看似平凡的行为,却是我们对孝道最真挚的表达。
四、个人感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十分重要的品德。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不仅是对父母的孝顺,更是一种思想觉悟和品德追求。
个人认为,孝道是一种内心的感悟和道德层面的实践,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和体会,要用行动去实践和表达。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孝道的形式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但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却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论语孝道的读后感
论语孝道的读后感论语关于孝道的读后感篇【1】:论语关于孝道的读后感《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着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的着作。
今年寒假,郑校特意挑选了这部书给全校教师学习,让我进一步亲近了孔夫子的思想。
细读《论语》,它不时激发着我思考,使我迸发出一丝丝的感悟。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
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为什么在论语里,只看到关于子孝的讨论,却看不到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为什么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不需要提。
尤其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更是爱的深,只是他们很少直白的表达出来而已。
论语没有关于父母之爱的讲述,实属正常,因为实在没有必要去讲。
需要讲的是对孝的提醒,为什么呢因为“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就拿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来说吧,这好像是在说费话,子女怎么会不知道父母的年龄但是,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会给你一个精确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问问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看看有几个能答上来的父母之年实际是代表了子女对父母关心多少的问题。
父母那样的关心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关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吗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吗知道父母内心中的希望吗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我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时候,我已经十四,五岁了。
记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对我的生活处处操心,对我的事情样样提醒,我反而觉应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数的子女一样,甚至对父母有一种反感。
论语孝道读后感
论语孝道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关于孝道的论述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论语》中关于孝道的内容,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对孝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孝道的阐述非常深刻。
他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道是仁爱之本,是人格修养的基础。
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父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仁爱之心。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孝道的信念。
另外,《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孝道的故事和格言,比如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不应该远离父母去追求自己的欢乐。
这些故事和格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孝道的内涵。
通过阅读《论语》,我还意识到孝道不仅仅是行为上的孝敬,更是一种内心的感恩和敬畏。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道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敬畏神明,尊重先人。
这让我明白了孝道是一种内心修养,是一种对于生命和情感的敬畏和感恩。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孝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一种人格修养和社会伦理的基石。
在当今社会,孝道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我们应该从孝道中汲取力量,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让孝道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孝道的精神代代相传。
总之,通过阅读《论语》,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孝道的信念。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美德。
我相信,只有孝道的精神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
让我们从孝道中汲取力量,让孝道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论语论孝心得体会(优质8篇)
论语论孝心得体会(优质8篇)论语论孝心得体会篇一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
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
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
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对待事业:“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不是语言的力量。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
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心得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在论语中,有一则关于孝道的对话引人深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不在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表达了对孝道的一种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孝道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孝道仍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来探讨孝道的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一、父母唯其疾之忧1. 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始终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
孟子曾说:“父母之年,不可废也;朋友之义,不可废也。
”可见,孝道在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的重要地位。
父母是养育子女的恩人,孝顺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在这句话中,“父母唯其疾之忧”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就是希望子女不要给他们添麻烦,尤其是在他们生病的时候,更需要子女的关爱和孝顺。
2. 父母之疾乃子女之忧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不在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也可以引申到父母健康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旅游和远行。
然而,在这句话中,“不在远游,游必有方”提醒了子女们,无论他们外出多么愉快,也不要忘记关心父母的健康。
父母的健康问题也是子女们应当关注和重视的,因为父母的身体健康与子女们的内心忧虑息息相关。
二、孝道的现代意义1. 孝道与家庭和谐在现代社会,孝道对于维护家庭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孟武伯问孝子的这句话中,强调了孝道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孝顺父母不仅是子女应尽的责任,更是维系家庭和睦关系的关键。
只有子女们孝敬父母,才能使家庭更加美满和睦,也能带来更多的家庭温暖和幸福。
2. 孝道与社会稳定孝道不仅对于家庭和谐重要,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乐观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历来强调家庭伦理,认为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的基础。
孝道对于传统社会的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道德的榜样,也是对社会稳定的一种保障。
三、如何实践孝道1. 尊敬父母要实践好孝道,首先要尊敬父母。
论语孝道读后感300字
论语孝道读后感300字论语孝道读后感300字(精选篇1)《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言论,它就像一座宝藏等着我们挖掘,怀着敬畏之心我打开了这本伟大的著作。
品味《论语》的墨香,细细咀嚼圣人之意,我不禁陷入沉思……孔子推崇“仁者爱人”的思想,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不正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吗?文质彬彬、学思结合、学而不厌、以德报怨、以直报怨等等这些教诲不正是我的老师常常教育我们的吗?读完论语,我忽然觉得孔子就像一个慈祥的长辈,时常在我们耳边言辞恳切地教诲。
读着《论语》,我感觉触摸到了圣人。
读《论语》不仅可以聆听圣贤的声音,还可以跟着孔子学做人。
学做一个快乐的人。
孔子有三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快乐是什么?孔子告诉我们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与高人结交学习他们的学识品德,乐观面对生活、面对小人。
学做一个有敬畏感的人。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在国家是国运,在个人则是命运。
畏大人,是要我们尊敬长辈,敬畏是“敬而近之”而不是敬而远之。
畏圣人之言,是要我们遵守准则,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么不听圣人言,吃亏在后面。
学做一个反躬自省的人。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多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有错。
学做一个有温情的人。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孔子不仅对学生有爱心对朋友更是有情义。
学做一个好学的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学问,圣贤都如此谦虚向学何况是我们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更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子曰益终生。
聆听圣贤,跟着圣贤学做人。
论语孝道读后感300字(精选篇2)本期,我教高一语文,使用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
关于论语中孝的思想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行事的著作, 它涵盖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下面着重阐述以下对论语中“孝”这一思想看法和感悟。
孔子的孝道表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施行“仁”道德基础,从国家建设来说明孝的重要性。
一.孝不违礼
孔子认为,孝顺父母是“无违”,也就是说不论父母是在世或是已经往生,都要用礼的要求来对待他们。
我们要做到“晨昏定省”,才能称之为孝。
孝顺父母不仅是父母在世时要孝顺父母,还要谨遵父母的遗志,不改变父亲传下来的的正道,这才是真正的尽孝!
二.孝是让父母少忧
孔子认为,孝就是不让父母为我们身体之外的事担心,否则就是大不孝。
父母年事已高,无法再承担我们远离他们的担忧与顾虑。
所以,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
若远游,必有去向。
因此我们要时刻铭记“儿行千里母担忧!”
三.敬是真孝
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养活父母,让父母不为衣食担忧,而是能够敬顺,否则与饲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色难”,意为能够保持敬爱和悦的态度最难,孝不是谦让,不是效劳,而是长期的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否则,就算能让父母衣食无忧,父母也不会真正觉得开心。
四.善谏父母为孝
孝不是一味的去听从,如果父母犯错,我们要做的是对父母的过错稍加规劝,如果自己的规
劝没有被听从,仍然要恭顺,依旧担忧父母而不是怨恨。
“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孝顺父母,而不是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就太迟了。
孝顺父母要讲究方法,而不是愚孝,我们应认真研读孔子关于孝的思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对父母尽孝!。
论语读后感孝道600字5篇
论语读后感孝道600字5篇《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读后感孝道600字,希望大家喜欢!论语读后感孝道600字1论语,创编它的意义就是在于教人们如何做人。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就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对照这些,尊重长辈这一点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经常是长辈给我建议后仍我行我素。
比如家长让我别玩了,可是我还偏玩。
我应该听从长辈的要求,按长辈的要求去做。
论语里还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每时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内容不光有这些,也可以有其他内容。
比如反省自己虚度光阴了吗?做坏事了吗?长辈要让自己办的事做到了吗?我就有一个亲身经历:有一次,妈妈出去办事,让我完成作业。
我在做作业时写一会儿就干干别的,浪费了自己许多时间,就没有做到珍惜时间这一点。
我应当认识到我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在人生中我就虚度了这些时间。
读完《论语》,我发现我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论语里讲的,我一定要化为行动,以论语的内容为目标,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论语读后感孝道600字2不知道哪天开始,班级里同学们开始满口的之乎者也,一会儿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会儿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我一头雾水。
好不易知道了这都是同学们从《论语》中引用来的,我怀着满腹的好奇找来了这本书,薄的一本,寥寥几千字。
可就是本书,去让我从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从论语中 关于孝谈谈对它的启示 作文
从论语中关于孝谈谈对它的启示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论语中的孝道启示】你们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孝道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尊敬父母、孝顺长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可是你们真的了解什么是孝吗?孝不只是单纯地听父母的话,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那么简单。
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教诲,孝的内涵可是很丰富很深刻的!大家都读过《论语》这本书吧?这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论汇编。
书中有很多关于孝的经典名句,给了我很多启发和体会。
接下来我就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
首先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说,父母还在世的时候,儿女不应该长期外出远游,如果一定要外出,也要按照规矩请假,并定下归期。
我觉得这句话告诉我们做儿女的首先要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不能不问自己的父母就随意到处乱跑。
还要定期回家看望父母,问候他们的安康,不能一走了之。
再比如"父母有疾,官有所终"。
意思是说,如果父母生了重病,即使做官的人也要辞去官职,专心侍奉父母。
我觉得这句话可有深意了!现在有些人为了钱财名利,连自己最亲的父母都不在乎了。
其实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孝心,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亲。
有了父母我们才有今天,现在报答他们也是应该的。
钱财名利都是靠不住的东西,父母的恩情却是永远也还不完的。
"父母在,不可骄,骄则惩"。
孔子告诉我们,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作为儿女绝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成就就骄傲自满,或是对父母不尊重。
只有时时刻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尽心尽力孝顺父母,才是一个好儿女该有的做派。
每个人的成就都是父母养育有方的结果,所以我们更应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最后我想说的一句是"父母愿已,子顺而已"。
意思就是说,做儿女的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父母的愿望和要求合理,儿女就应当百分之百去完成。
即使有时候觉得很难也要硬着头皮上,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天职。
论语中关于孝的读后感5篇
论语中关于孝的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语中关于孝的读后感5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读后感不仅仅是简单地概括书中的情节,更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论语中关于孝的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论语孝道读后感1500字
论语孝道读后感1500字篇一:论语读后感 1500字论语后感论语后感《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与其他的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有关修身(内圣)、治国(外王)的思想流连于语录的字里行间。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就我看来,人的一生中秉怀着许多有关生活的触动,只是很多时候,这些触动没有点燃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而使我们困窘地活着。
于丹的《论语》心得中,虽然从其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解读《论语》。
但毕竟是一种颇能为大众认可的个人独特的对于《论语》的感悟。
每个人要是想要在《论语》中找到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还需自己到论语中慢慢寻觅。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如今人们对父母的付出视之为必然,孝道在逐渐褪色。
对现在的人们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事父母能竭其力;”为人子女,做让父母为你担心的事情,也不算是孝道。
如今人们认为只要提供父母良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孝,而对父母们的感情需求漠然不管,不听从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
但父母们真正需要的就是这些。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在孔子的《论语》中,有一则关于孝道的对话:“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不敢。
”这是孔子对于孝道的深刻思考和教导,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启示。
今天,我将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探究这一主题,带你一起深入理解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
一、孝道的内涵和意义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其中蕴含着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
在古代社会,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而在现代社会,孝道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和深化。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如何理解和践行孝道,都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命题。
二、孝心与孝行“色难”是孔子对孝道的诠释,意味着孝顺和尊敬父母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感悟,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尊敬和表达,更需要通过行动来体现和实践。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用心和行动来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尊敬父母、悉心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到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都是体现孝道的具体实践。
三、孝道与社会责任“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不敢。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子不仅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更需要在社会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名合格的孝子,需要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奋斗,为社会、为家庭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用行动来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也需要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热心公益事业,传播孝道的精神。
四、个人感悟与思考在我看来,“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不敢。
”这句话不仅是对孝道的思考和诠释,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孝道的内涵和实践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创新,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来重新认识和理解孝道。
总结回顾通过对“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不敢。
论语中有关孝道的读书笔记
论语中有关孝道的读书笔记论语中有关孝道的读书笔记6篇《论语》关乎道统、政统、学统,虽然不行能为当今社会供应一整套解决难题整体的现实方案,但它所具有的布满哲理的思想的确可以为人们供应许多重要的才智启迪。
你读过《论语》这本书吗?下面是我细心推举的论语中有关孝道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论语中有关孝道的读书笔记篇1今日,我读了一本书,名叫《论语》,它阐明的道理,使我受益颇深。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共二十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书中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无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多次,替别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同伴侣交往真心对待了吗?老师传授的学问专心温习了吗?由此,我想:自己是否做到一日三省了呢?我在家里做家务活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对待自己的好伴侣是否真心了呢?对待自己的学习是否仔细负责了呢?想到这里,我深感惭愧:自己做家务活的时候不够专心,房间也打扫得不够洁净;对待伴侣不够真心,有时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对待学习也不够仔细,马虎的问题常常消失。
我当以《论语》中:“吾日三省无身”为自己改进的方向,争取做到“一日三省”,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和缺点,让自己拥有更加完善的人生,更让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论语》还胜利地刻画了一些孔子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真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辨,曾皙的潇潇洒俗等,都称得上共性鲜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养、优点、缺点等详细状况,给与不同的教导,表现了一个长着诲人不倦的珍贵精神。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融合了古人才智的《论语》是不行多得的中国传统文化宝藏。
论语中有关孝道的读书笔记篇2一个故事之所以人尽皆知,是由于它包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一段历史之所以千古流传,是由于其蕴含着不朽的精神传奇;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享誉中外,是由于它时时奏响着真与美的旋律。
论语中孝道思想总结
论语中孝道思想总结篇一:关于论语中孝的思想关于论语中孝的思想刘文刚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行事的著作,它涵盖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如学习论、为政之道、道德修养论、孝悌说等等。
本文在此阐述下我对论语中孝的思想的一点看法和感悟。
先看这段: 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尽孝道, 首先得赡养父母, 但这远远不够,还得尊敬他们。
否则就和养狗、养马毫无区别.也就是说孔子眼中的孝在能赡养的前提下要尊敬父母。
此为其一。
其次,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 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就告诉我们要和颜悦色地奉侍父母,把最好的奉献给父母,始终如一,不可因时间、情绪、环境不同而有所改变.再次,子曰: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意思是说,父母在世时, 不出远门游学或者做官; 如果真要出远门, 一定要讲清去处, 安顿好父母。
再次, 尽孝道不可违礼, 态度要谦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也就是说尽孝道不可违背礼制。
孔子在此还从为政的角度叙述孝道原则, 孝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充到行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之人,这是施行德治的根本。
大孝发展到现在即为追求道义,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谋福利.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劳而无怨。
即对于父母的错误要耐心、委婉地劝谏, 讲究方法, 希望他们接受,但又不可违礼。
最后,行孝要继承父志或父道。
子曰:父在, 观其志; 父没, 观其行; 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
曾子曰: 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 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上两句要求人们按古代礼制尽孝道, 不改变父辈生前奉行的准则,继承其事业或完成其遗愿。
这个可以扩展到更久远的祖先, 善终追远, 秉承先辈们的例行方式。
以上主要是孔子的孝道观。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孔子弘扬了华夏先民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并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进行践履、倡导。
大学孝道论语读后感800字
大学孝道论语读后感800字看完论语,你知道怎么写好一篇论语读后感吗?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大学孝道论语读后感800字”,下面作者收集了相干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212054大学孝道论语读后感800字1在日渐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文化犹如滋养人心的甘泉。
而《论语》这一剂儒学文化的圣品,无疑对当代人的修身为人、处世待世有着深厚的指导意义。
在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论语》,虽没能深入领会,却也获益匪浅。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约编撰于公元前四世纪初,流传到汉代,形成了“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
《论语》被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到了今天,则是人们学习、认识、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权威著作。
全书分为若干个部分,有的论教育与学习,有的论仁义,有的论礼乐,有的论道德教养,有的论孝悌,有的论为政……由于全书环绕儒学之核心——“仁义”展开,所以“论仁义”部分也成了我研读的重点。
其中,我最爱好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仁义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别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业发达也要别人事业发达。
读了这句话后,我深有感触,天下莫有比这种人更无私宽大、仁义高尚的人了。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发家致富、功成名就几乎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由于如此,一些道德教养不达标的人,为了到达自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
他们为了让自己立身成功,而不惜暗中破坏比自己能干、优秀的人的名誉和事业;他们为使自己境运通达而陷害显要,以成一己之私。
这些人不仅是社会的负产品,是利欲的囚徒,还是大大违背儒学观点及精神的不仁义之辈。
他们追随名利,却忽视了立人之本。
诚然,这种本末颠倒的现象最后都会遭到命运的惩罚,更不能圆了初衷和野心。
可见,仁义宽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为人的良方。
论语读后感孝
论语读后感孝导读:论语读后感一曾经有人说过:“得论语半篇,则得江山。
”从而可以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它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管是《论语》中的那个理念,仁、德、学、治国之道。
都对我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但在现代社会中,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已经开始渐渐被改变。
许多人把父母的养育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却把养育父母当做了一种累赘。
难道我们忘记了父母那无私、无价、无限的爱了吗?孝乃是《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喜为父母还在世而喜,一惧,因父母年高而惧。
可是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去把一喜一惧给误解了,这是孔子的错呢?还是我们现代人自己的错呢?也有许多人觉的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了,他们都说“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
”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孝道乃是心为先,行为次。
面对父母,今天的儿女应该要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感到自豪,我们怎样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现代歌唱出了许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么,不在乎你给与他们多少。
在乎的仅仅是你对他们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们只要能看见你们,那么他们就会觉的他们是最幸福的老人。
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一点:“事父母,能竭其力。
”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竭尽全力,尽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
心为先,行为次。
当往往我们把这竭尽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对于父母,我们竭尽全力了吗?最后我希望大家记住孔子的两局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和“事父母,能竭其力。
”只要父母还在,那么就是我们这些做儿女最大的幸福,把握现在,不只是只有“天下父母心”。
让我们做到“天下儿女心”至少我们可以在有生之年,不会为此而感到后悔。
论语孔子论孝读后感
论语孔子论孝读后感1.引言1.1 概述《论语》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其中孔子对孝的论述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孔子谈孝之论述包括在《论语·学而》、《论语·为政》等篇章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述了孝的内涵和重要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论语》中孔子论孝的解读和分析,探讨孔子论孝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孔子论孝的内涵十分丰富和深刻。
首先,孔子将孝视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他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之道,表明孝顺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其次,孔子还强调孝敬的方式和方法,他认为要“敬事而后食”,即子女应当以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关心,通过孝心与行动来感恩和报答父母。
此外,孔子还强调孝顺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要注重对父母的言传身教印象,他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提醒人们在孝顺的过程中要更好地传承优秀的家风家训。
总体来说,孔子论孝的内涵丰富多样,体现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和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孝的现代意义是我们思考的焦点。
在当代社会,随着家庭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孝的概念和内涵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解读。
孝不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还应该包括对家庭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子女应该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支持。
同时,孝也应该延伸到社会上的他人,表现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扶助。
通过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总结起来,《论语》中孔子论孝的深刻内涵和现代意义令人深思。
孝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伦理要求。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传承孔子论孝的精神,将之贯彻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构建和谐、健康、有爱的家庭和社会。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发掘孔子论孝的内涵,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含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
论语为孝篇的道理
论语为孝篇的道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论语》为孝篇是儒家经典之一,内容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对孝道的论述和阐释。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和行为之中。
在《论语》为孝篇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孝道的经典论述和教诲,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孝道的重要性,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尊重之情。
我们不仅要体恤父母的辛勤之苦,更要牢记父母的恩情,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认为孝道乃人之本,如不孝,必无这人的立身之本。
孔子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他在《论语》中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孝者”,即很难找到一种优美的道德品质,比得上孝道至高无上。
孔子还在《论语》中强调了孝顺父母的方法和途径。
他认为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明辨是非,做到诚信待人。
他认为要做一个好孩子,首先要懂得道理,明智聪慧;其次要有节制积极,不贪心不暴躁;再者要有爱心,简朴谦和;最后还要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做到孝顺父母。
孔子强调,在孝道中,最重要的是孝悌,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悌恭。
他认为孝顺父母是最基本的伦理,而悌恭则是孝顺父母的基础。
所以我们在孝顺父母的时候,也要学会尊敬兄长和敬重姐姐,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团结亲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孔子在《论语》中对孝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弟于长,友于兄”。
他认为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全家人的责任。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要求弟子们彼此相亲相爱,帮助和支持彼此。
他认为在一个家庭中,不仅要有孝敬之心,更要有友爱之意,要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和睦共处。
这样的家庭才能真正做到和谐幸福,才能真正实现孝道的精神。
只有在和睦相处的家庭中,孝道才能得以传承与发扬。
孝道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13篇)
孝道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13篇)孝道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13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孝道心得体会1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道心得体会篇1孔子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在《论语·学而》篇中,孝悌是与谨信、博爱、亲仁并列的优秀品格,而且被列在首位,是为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学文”的重要基础之一。
对自己的父母不懂得感恩,就不可能做到博爱。
情感透支造成生命体验的缺失,即使勉强学习也无法体会先人的情感与思想。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侍奉父母竭尽全力,为君主谋划才能竭尽忠心,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中,人君如同人父,为人孝子,方能为人忠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若将孝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做人能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犯上作乱的人是很少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修养孝悌精神,仁与道都以孝悌为根本,孝悌不但是为人子、为人臣的根本,还是追求仁与道的至高境界的基石。
孔子与学生讨论对待父母的态度时认为,当时的社会普遍把赡养父母当作孝顺,然而赡养父母是犬马也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仅仅赡养父母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尊敬他们,那么人子与犬马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孩子出游在外,要保持身体健康,不让父母牵挂担忧,这也是孝敬父母;父母在世的时候,孩子经常陪伴在左右服侍,不要远游,如果一定要远游也要有一定的方向,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行踪,这也是对于父母牵挂的一种慰藉。
而意气风发的少年常常向往流浪的生活,早年不顾父母苦苦劝阻挽留背井离乡,无论衣锦还乡或浪子回头往往为时已晚,不免酿成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孝道读后感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加上自己对《论语》研读,对于论语有了更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其中所渗透的孝道的感悟也更加深切了。
课堂上,老师经常用一个个通俗易懂却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
还通过观看电影《孔子》,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
这对我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教育教学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根本、最重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个人修身之道。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摆脱三种人的关系,那就是长辈、平辈、晚辈。
而孔子所向往的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即希望自己能做到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这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孝。
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及其发展的前提。
就我们个人而言,孝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体现在君子的品德中,是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而《论语》中的孝义也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道德和意志品质的形成。
《论语》呼吁天下的儿女尊重父母,及时行孝,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下面,让我们走进《论语》,感受其中的孝义。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往往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在父
母去世之后,依然谨记父母的教导,那他就算是孝子。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近年来流行过年出去旅游,对于这种做法,大家的观念也不同。
而我认为,过年就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我们应用更多的时间陪父母在一起,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再取追悔。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通常,父母会把我们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给我们庆祝,让我们每年都过一个开心快乐的生日。
然而又有几个人能记清父母的生日呢又有几个人能在父母生日这天给他们庆祝父母的要求不多,哪怕是一条短信、一个小礼物、一句问候、回家的一杯水、一个小举动,就能让他们非常开心。
当然,对于父母来说,生日是喜忧掺半的,喜的是父母高寿,得享天年,做儿女的现在还有机会孝敬他们;忧的则是父母年事又高了一岁,我们还有多少时间能够陪在父母身边尽孝呢我们还能够有多少心愿真正来得及完成呢也许,现在的我们并不能完全体会这句话,我们可以看现在父母给爷爷奶奶过生日的样子。
他们更多地是担忧,因为我们能做的太少,父母能给的太多。
所以,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至深的悲怆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
等到那一天,不管我们再怎么追悔,一切也来不及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
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今
年来,子女不孝的丑闻也经常搬上新闻,对于生我养我的父母,我们欠父母实在太多,唯有在我们懂事之际、父母有生之年尽足孝道才能报答父母的恩情。
什么是孝在我看来,能让父母天天开心就是孝。
我们尽力做到父母满意,生活里多关心父母,这些并不是难事,但在父母看来,却十分欣慰。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当今社会却有太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孝,忘记了应该尽孝。
〈论语〉让我们在诵读经典中认识孝,感悟孝。
发自内心的尊重父母,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体现我们对父母的孝心。
只要父母还在,就是我们做儿女的福分。
天下儿女心,就是在这个时候,想一想父母之年,以及在有限的岁月中,我们还来得及做什么,那么一切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