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单元检测试卷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324d6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7.png)
高一语文月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20分)1. 选择题: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荡漾(yàng)羸弱(léi)吮吸(shǔn)B. 嗔怪(chēn)坎坷(kǎn)蓦然(mò)C. 厄运(è)诅咒(zǔ)倔强(jiàng)D. 笑靥(yè)翘首(qiáo)恪守(k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我国各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经过多次演练,地震发生时,全校师生疏散迅速有序。
D. 他详细解说了这个问题的所有细节及其与其他问题的关系。
3. 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她从不骄傲自满,总是待人接物诚惶诚恐。
B. 他不顾自己重病,依旧投身于工作,这种精神真是废寝忘食。
C. 在比赛中,他破釜沉舟,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D. 这场比赛的胜利,是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的结果。
4. 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6分)1. 《红楼梦》作者是_________,小说主要讲述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
2. 《史记》是由_________(人名)撰写的,采用的体例是_________。
3. 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中,收入了多篇感怀母亲的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 默写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5分)1. 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3. 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
5.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 《幸福的真谛》>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同。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40df9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d.png)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一上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4.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写的景象是()A.月初升时B.月高悬时C.月西斜时D.月落时卷II(非选择题)二、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5.(5分) 名篇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剌秦王》一文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A.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B.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C.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D.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3)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由此可知韩非出身侯门,后来泛指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
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09a92a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2.png)
辽宁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生动反映出粮食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更关乎国家政权的危亡。
毛泽东深知粮食的重要性,曾发表诸多关于粮食问题的指示和号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在多部著作中论述农业问题。
坚持粮食生产是农业劳动的基础。
列宁强调“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
他形象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权中的各项工作比作建造大厦,他说“以前我们往往一边在奠立大厦的基础,一边又在做圆屋顶和各种装饰”,“我们今后一定要更多地把自己的力量用在主要方面,用在奠定基础上,用在最难解决但我们还能解决的最普通的任务上”。
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他认为发展农业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巩固新生政权。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从古至今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
在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代表着国家经济,农业发展决定着国家命运。
中华优秀传统农业发展思想中的“食为政首”“以农为本”思想理念为毛泽东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尚书·洪范》中讲到治国理政的八项要务,其中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是第一要务。
《管子》认为,保障粮食生产是维持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础,粮食储存丰富的国家才能治理天下。
即“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
毛泽东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
”并要求全民参与粮食生产,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食为政首”思想的汲取。
汉景帝站在农民立场上重视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
他认为,“雕文刻楼,伤农事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月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65f9e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6.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月考测试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第Ⅰ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
百舸(gě)寂寥(liào)彷徨惆怅(chàng)B。
方遒(qiú)颓圮(pǐ)瓦菲(fēi)青荇(xìng)C。
浪遏(è)浮藻(zǎo)火钵(bō)漫溯(shuó)D。
彳亍(chù)忸怩(ní)深邃(suì)团箕(qí)改写:以下哪一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A。
百舸(gě)寂寥(liào)彷徨惆怅(ch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竞渡凄婉哀曲大堰河B。
冷寞荡漾长篙沁园春C。
太息笙箫飘泊鸿门晏D。
寥廓斑斓凌侮目炫改写:以下哪一组词语没有错别字?A。
竞渡凄婉哀曲大堰河3.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B。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C。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D。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改写:以下哪一句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A。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4.下列句子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沁园春·长沙》的开篇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
B。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向独特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这种风格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诗篇中表现的更是炉火纯青。
C。
反腐倡廉的活动一开展,全市上下激浊扬清,社会正气得到了强有力的弘扬。
D。
我们的数学老师,虽已年过半百,但是风华正茂,才情锐气不减当年。
改写:以下哪一句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A。
反腐倡廉的活动一开展,全市上下激浊扬清,社会正气得到了强有力的弘扬。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0d0b1b55270722192ef710.png)
高一语文模块测试题特别提示:1.若发现抄袭者、雷同卷,全卷判0分。
2.全卷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6分)一、选择题(8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 混.(hùn)合蓓.(péi)蕾撺.(cuān)掇B. 祈.(qí)祷榫.(zhǔn)头胆怯.(qiè)C. 火钵.(bō) 颓圮.(pǐ) 剜.(wā)肉补疮D. 比较.(jiào) 弄.(lòng)堂绯.(fēi)闻轶事2.下列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2分)A.江畔稍纵既逝訇然茕茕孑立B.厮守山居秋暝寥落九州攸同C.恶耗卓有成效缧绁汀上白沙D.祗台金樽绮筵修葺做客他乡3、下列成语试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从做球员到当教练,郎平的业绩之辉煌、资历之深厚、经历之丰富,是目前国内一线教练们无法比拟的,她此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可谓深孚众望....。
B.禽流感事件发生以来,禽类养殖业首当其冲....,.全国肉鸡和鸡蛋市场需求骤然减少,雏鸡和活鸡销售严重受阻,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C.光盘行动,是民间组织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就餐打包,“光盘”离开,如此上行下效....,逐步形成了节俭的好风气。
D.在实际生活中拙于交往的人,多精于事业。
他们不善应酬,只想着把工作干好。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潜心钻研,挖井见泉,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无论外界环境和参赛条件都极端恶劣,快乐男生们总能够面带微笑、充满信心地完成所有的比赛项目。
B.昨天,央视国际网站新闻频道首页出现了主持人海霞亮相《新闻联播》的报道,报道还配发了海霞的视频链接。
C.诗人踏上故土,听到年轻的姑娘们还在弹唱古老的“断念歌”,还在跳着古典时期的舞蹈时,感到这些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格格不入。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854a4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d.png)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的社会:一种是法理社会,一种是礼俗社会。
法理社会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按照法律和契约来处理人际关系;礼俗社会是指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按照传统习俗来处理人际关系。
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礼俗社会是靠礼俗来维持秩序的。
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律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维持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d15f5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4.png)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4题,共150分,共5页。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艳(以下简称赵):很多读者对你的认识是从《哦,香雪》开始的,这是一篇意境和文字都非常优美的文章,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中诗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读起来很有青春的诗意和激情,一气呵成,像是从生命中活泼泼地流淌出来的东西,很感性,也很朴实。
你自己如何评价这篇作品在你所有创作中的地位和价值?铁凝(以下简称铁):它在我整个创作中不是以价值高或低,分量轻或重来衡量的,而是它本身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我后来的小说在叙事上更成熟,更像一个自觉作家的写作,但《哦,香雪》焕发出来的对人生、对情感、对生活、对希望那种透明的激情是不可替代的。
一个年轻的作家,如果有本领,写出那样的作品并不难,但是岁月过去了,我们经历了很多,如果还保有那样的爱和希望,还拥有那种透明的心境,那就真是不容易的。
我想,《哦,香雪》对我的意义就在这里。
现在,香雪的时代好像已经过去了,我歌颂的也的确不是封闭的处于蒙昧状态的大山里的人和事。
生活在变,生活里的人也在变,但是我们依然需要香雪。
孙犁说过:“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
”我认为,发掘我们内心的多种原始美德是任何作家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放弃的,哪怕在经历了人生的苦难之后,外在的形式变了,内部那个坚硬的核应该还在。
赵:无论是美还是丑,无论外壳怎样变换,内在的核始终如一地朝向对人类美好的情感、珍贵的品性的追求。
铁:是的。
我的作品中前后的人物和故事都有鲜明的不同,中间还有一些起伏。
文学可以而且应该有多种途径,有时是这个故事触动了你,有时是那个人使你有倾诉的愿望,但最终我将这些人和事融合在一起,通过他们,我想要实现的是文学温暖世界的功能。
汪曾祺说过“人是孤儿”,人真的是很孤独的,所以人需要文学的世界、希望的世界,虽然也许那最美好的境界,我们永远到达不了,但愿望在那儿,我们就会有向前走的勇气,对生活有所期待,这就够了。
陕西省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陕西省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ff5d8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1.png)
陕西省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瞭望恣意翩跹揠苗助长B. 谗言怅惘缱绻偃旗息鼓C. 桎梏缱绻蹉跎谆谆教诲D. 踌躇徜徉蹉跎揠苗助长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应该避免不发生类似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你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对吗?D. 这样做对,还是不对?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C. 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D. 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风一样。
D. 他跑得像闪电一样。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
B. 他很自由。
C. 他像一只小鸟。
D. 他自由得像小鸟。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要自由,我要自由,我要自由!B. 我要自由。
C. 我要自由,我要自由。
D. 我要自由,我要自由。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https://img.taocdn.com/s3/m/9abb403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4.png)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试卷(解析卷)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文学:人生的镜子与灯塔文学,宛如一面神奇的镜子,又似一座明亮的灯塔,它与人生紧密相连,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照亮并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那些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歌中,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文学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映照与抒发。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犹如洪钟大吕,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的豪情壮志透过这寥寥数字喷薄而出,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一群热血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的壮丽画卷,激励着我们在当下的时代浪潮中,亦要胸怀家国,勇立潮头,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又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那对力量的热烈赞颂,对大自然的崇高敬畏,如汹涌的波涛般尽情宣泄着诗人内心炽热的激情。
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进而引发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深邃思考,明白我们虽如沧海一粟,但亦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文学同时也是人生百态的忠实记录者。
第二单元的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轨迹。
鲁迅的《祝福》,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无情压迫和肆意摧残。
透过祥林嫂的遭遇,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旧时代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挣扎,深切体会到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海、与鲨鱼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搏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他那掷地有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已然成为激励无数人勇往直前的不朽座右铭,让我们深刻懂得在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境时,必须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永不言败。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395cd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c.png)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a740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f.png)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我们今天提高审美水平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启示意义。
C. 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D.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对提高审美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
B.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C. 道家和儒家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道家和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价值。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4b157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4.png)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的力量与价值阅读,是一种能够赋予人们知识、智慧和情感的重要活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的力量与价值愈发凸显。
首先,阅读能够拓展人的视野。
书籍如同一个个窗口,带领读者领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生。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代的智者对话,了解历史的变迁;也可以探索未知的领域,接触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
阅读让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而是能够放眼全球,洞察世界的多样性。
其次,阅读有助于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各种信息。
这种思维的锻炼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我们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哲学著作则能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阅读具有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的价值。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我们可以在阅读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感动等。
这些情感的体验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人,也能够增强我们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为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总之,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与价值。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
B. 阅读只能带领读者了解历史,不能探索未知领域。
C. 阅读可以提升人的思维能力,培养多种思维方式。
D. 阅读无法丰富人的情感世界,不能给予心灵慰藉。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解全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解全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27e45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6.png)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单元(统编版必修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邯郸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邯郸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0f32c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7.png)
邯郸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锲而不舍风声鹤唳殚精竭虑一愁莫展B. 心旷神怡锲而不舍风声鹤唳一筹莫展C. 心旷神怡锲而不舍风声鹤唳一愁莫展D. 心旷神怡锲而不舍风声鹤唳一筹莫展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 他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真是令人钦佩。
B. 他对待工作总是一板一眼,真是令人钦佩。
C. 他对待工作总是一视同仁,真是令人钦佩。
D. 他对待工作总是一诺千金,真是令人钦佩。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以保持试题的完整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_》。
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其中“落红”指的是_________。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此处省略其他段落)1. 请解释文中“政通人和”的含义。
2. 请简述“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3. 请分析“迁客骚人”在文中的作用。
...(此处省略其他阅读理解题)四、作文(共4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d51ab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0.png)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涣散涣然冰释B. 恣意恣意妄为C. 瞭望瞭望塔D. 蜚声蜚声中外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C.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D.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文章写得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
B.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双关。
C. 他做事总是敷衍了事,让人不放心。
D. 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是不言而喻。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新颖,值得大家学习。
D.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B. 他像一只孤独的狼,在草原上徘徊。
C. 她的笑容如春日的阳光,温暖人心。
D. 他的行为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我的心田。
6-10. [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2.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________。
3. “________,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将进酒》中的名句。
4. “__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
5. “________,天涯若比邻”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6-10. [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1.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5分)2. 文章中提到的“________”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5分)3. 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请列举并简要分析。
(10分)4.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________”,这与前文有何联系?(5分)5.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711f2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2.png)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层面,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阅读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在社会层面,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阅读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1. 下列关于阅读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拓宽个人视野,增长知识。
B. 阅读只能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对社会发展没有作用。
C. 阅读能够培养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2. 下列对“阅读可以拓宽视野”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B. 阅读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C. 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B. 阅读经典著作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C.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D. 阅读只能通过纸质书籍进行,电子阅读没有任何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d00d0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4.png)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睡眠充足吗?你能回想起上一次没有闹钟,睡到自然醒,不需要咖啡因就能保持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那么你并不孤单。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无法获得通常提倡的8小时夜间睡眠。
你可能对这一事实并不感到意外,但它的后果也许会让你惊掉下巴。
每晚的规律睡眠少于6~7个小时会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罹患癌症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
睡眠不足——哪怕只是一个星期的适度减少,也有可能严重影响血糖水平,使你跨入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行列。
缺乏睡眠还会增加冠状动脉堵塞、变薄的风险,使你受到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威胁。
此外,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曾言:“一颗焦躁的心使人难以入眠。
”睡眠障碍会加剧各种主要精神疾病的病症,包括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把以上这些健康后果放到一起,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这个经过证实的关联: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
睡眠剥夺这根橡皮筋在崩断之前,能够承受的拉力是有限的,然而可悲的是,人类实际上是唯一一种会在没有合理益处的情况下故意剥夺自己睡眠的物种。
高一语文(必修2)月考试卷附答题卡和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2)月考试卷附答题卡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62c9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3.png)
高一语文(必修2)月考测试题全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满分42分, 第Ⅱ卷满分108分, 全卷满分150分。
15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总共30分)(一)基础知识题(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脉脉(mò)颤动(zhàn)葳蕤(ruí) 独处(chǔ)的妙处(chù)B. 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 惦着(diàn)渐(jīān)车帷裳忳郁邑(tún) 踱着步(dù)D. 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便(pián)言2.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上的语句, 与上下文语意最连贯的一组是:①有时, 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 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
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的眼前, 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_____________,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 又衔接着一片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a.心晴的时候, 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 晴也是雨。
b.心雨的时候, 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 雨也是晴。
c.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d.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adB.bcC.acD.bd3.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近, 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 广大用户对此弹冠相庆。
专家预测, 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B、四十年来, 您培养的莘莘学子, 或纵横商海, 运筹帷幄, 或潜心学界, 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 总是首当其冲。
C.漫步万盛石林景区, 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 淳朴的苗家风情及浓郁民族风格的歌舞更增添了人文情趣。
D、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 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 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cc97e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c.png)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咄咄逼人(duō)谆谆教导(zhūn)B. 叱咤风云(chì)蹉跎岁月(cuō)C. 恣意妄为(zì)徇私舞弊(xùn)D. 踽踽独行(jǔ)怙恶不悛(hù)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决断力。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
C.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可谓一针见血。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从不顾及他人的意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D.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豪放著称。
D.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悲剧。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时间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
2.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述岳阳楼的景色时写道:“衔远山,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其中“__________,死而后已”一句,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cb43d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1.png)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当代意义》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文学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学经典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和美好的人性,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奈,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巴黎圣母院》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其次,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文学经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经典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价值。
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雨果的作品等,都是世界文学经典,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总之,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阅读和传承,让文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经典只对本民族具有价值,对其他民族没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月考单元检测试卷高一语文月考单元检测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
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
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
除此之外。
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
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
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
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
②嘿:同默。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目:瞪视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称:合适C.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前往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过:拜访5.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成于唐,盛于宋。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用古体诗词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词中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近观,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是展示物象的广度、深度、透明度。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②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描写简要说明。
(5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
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苗向东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配合这个角色。
马云有一个绝活:单手倒立。
他能够一只手撑,倒立数分钟而面不改色。
他不仅自己练倒立,还要求全体干部员工练倒立。
他说: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
马云有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马云儿时的偶像是小鹿纯子。
而纯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难时就倒立,于是马云认为这个倒立一定是一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
所以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学会单手倒立的绝技。
后来他创立了公司,在面临非典的困难时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马云看到一幅画,上面画了许多鱼,但除了一条之外都往一个方向游,只有这条鱼是往相反的方向走,这幅画的题目叫《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
于是马云悟到:淘宝网换一个方向,也许我就是最先到达终点线的人。
于是他想到了通过练倒立,来让大家学会倒立着看世界。
为此马云自2003年以来做了一个特殊规定:每个进入淘宝网工作的人员,无论胖瘦、高矮,都必须在3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
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30秒才算过关,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10秒即可,否则只能卷铺盖走人。
为什么要练习倒立呢?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不用任何器械,训练很方便;二是通过练习倒立,促使大家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够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养成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位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自此,倒立成为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此后马云无时无刻在鼓励这种倒立视角。
2008年8月的一天,马云突然找到秘书,神秘兮兮地说:走,跟我去淘宝!我今天要临时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给我倒立,看看他们会不会。
在淘宝专门的倒立室里,每一个高管轮流在马云面前演示倒立。
果然,有几个高管没能完成。
马云甩下一句话:限期整改,过段时间复查。
几位没有过关的高管人员,通过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