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总论》自考复习笔记
2022年10月自考03300《现代媒体总论》真题及答案

全国 2022 年 10 月自学考试现代媒体总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各项中构成传播媒介前提条件的是( A ) 1-32A.技术B.符号C.信息D.物质实体2·世界上最早的移动研制成功的时间是( B )1-29D.20 世纪90 年月A.20 世纪60 年月 B.20 世纪70 年月C.20 世纪80 年月3.最早消灭定期报纸的国家是( B ) 1-21A.意大利B.德国C.英国D.美国4·在我国的报纸中,规格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是( A ) 2-51A.本报评论员文章B.署名社论C.编者按D.短评5.负责对播送节目整体把关以及各个节目和栏目之间的协调和整体运作的部门是( D ) 4-121A.公关部B.听联部C.编辑部D.总编室6·假设以节目的表现形态来划分,播送剧的节目类型属于(B )3-87A.一般型B.综合型C.专题型D.对象型7.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播出的时间是( D )4-109A.1949 年B.1958 年C.1976 年D.1979 年8.电视节目是集体的创作,该集体的负责人是( A )4-122A.制片人B.导演C.编剧D.主持人9.被称为“媒体”或“第四媒体”的是( D )5-135A.报纸B.播送C.电视D.网络10.国内第一家将闻信息公布到国际互联网的日报是( B )5-140A.《杭州日报》B.《中国贸易报》C.《人民日报》D.《中国青年报》11.标志着世界电影进入全数字时代的影片是( C ) 6-173A.《火车到站》B.《定军山》C.《星球大战》D.《爵士歌王》12.有线电视进展的最初阶段是( A )6-177A.共用天线阶段B.同轴电缆阶段C.光纤传播阶段D.卫星有线电视联网阶段13.媒介组织的功能特点是( C ) 7-198A.突出社会效益B.突出经济效益C.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D.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别14.在我国电视产业中最早消灭的经营工程是( B )7-213A.电视购物(直销)B.广告经营C.收费信息节目D.电视节目经营15.提出“把关人”理论的学者是( A )8-229A.卢因B.波兹曼C.麦克卢汉D.李普曼16.我国报纸创办的审批机构是( C ) 8-233A.宣传部B.全国文联C.闻出版总署D.中国作协17.提出“电视人”和“容器人”理论的传播学者来自于( C ) 9-250A.美国B.英国C.日本D.德国18.就现状而言,我国内地拥有最多受众的强势媒介是( B ) 9-261A.报纸B.电视C.播送D.网络19.在传播效果争论中,争论者觉察“攻击抑制型”的人( A )10-277A.易受传播影响B.不易受传播影响C.传播对其没有影响D.传播对其影响变化莫测20.对民意现象用现代思路进展系统争论的学者是( B )10-288A.纽曼B.李普曼C.麦奎尔D.卢因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题2 分,共20 分〕21.从媒介技术演化的角度可将媒体大致分为( ABCD )绪论-7A.书写媒体B.印刷媒体C.电子媒体D.互动媒体E.语言媒体22.互动媒体传播的特点有( ABCDE )1-29A.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加B.多媒体化C.媒体功能融合D.媒体资源丰富化E.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增加23.报纸传播的优势有( ABCE )2-43D.传播范A.强视觉平面媒体 B.赐予读者较强的阅读自由度 C.可保存性强围广 E.长于深度传达信息24.播送的自然音响主要有( ABCDE )3-64B.动物声音C.机器工具音响D.人的动作发出的声响A.自然环境音响E.效果音响25.以下媒体中属于星型传播拓扑构造的有( ABCD )5-144A.报纸B.无线播送C.无线电视D.有线电视E.网络26.杂志的传播特点有( ADE )6-164A.可读性强B.传播范围广C.传播速度快D.传播质量高E.使用价值大27.媒介组织经营的主要内容有( ABCDE )7-208A.广告经营B.发行经营C.印刷经营D.节目经营E.多种经营28.非法出版行为主要有( ABCD )8-234A.未经批准擅自出版报刊B.假冒报刊名称出版C.转让刊号和出版权D.盗印报刊E.擅自更改发行价格29.电视观众的动机主要有〔ABDE 〕9-261A.仆人的心理B.猛烈的参与心理C.选择性心理D.渴求信息和学问的心理E.消遣消遣心理30.受众争论的内容包括〔 ABCDE 〕10-276A.受众的智力水平对说服效果的影响B.群体归属的影响C.对象是否主动参与D.受众共性因素对可说服性的影响E.传播效果的长久性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 小题,每题4 分,共8 分〕31.网络媒体5-136 答:所谓网络媒体就是指第四媒体,它是将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包括可移动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等为终端,传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闻信息的传播工具。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现代媒体总论总复习资料一、单选(20分)二、多选(10*2)三、名词解释(2*4)四、简答(3*6)五、论述(2*11)六、综合应用(1*12)一、名词解释1.媒体总论: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播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介环境: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2.控制革命:为了维持与远距离控制相联系的问题,激发了一系列涉及信息加工、官僚控制和传播方面的“控制革命’.这一革命导致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巨大转变。
3.多媒体:指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4.媒介形态变化:即传播媒介的转换,通常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成的。
5.倒金字塔结构:根据材料的重要性做次序安排的结构方式。
按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新闻,越重要的信息越被放在前面,越次要的信息则越放在后面,形成头重脚轻的形式,就像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一样,因此称之为倒金字塔结构。
6.新闻评论:对报纸来说,评论有着突出的作用,首先,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它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
其次,根据传播学理论,大众传媒的一项社会功能就是作为全社会的“论坛”而存在。
7.报纸发行:报纸流向读者的过程及活动。
8.系统:是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
9.节目: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的最主要的软载体,是广播电台、电视台面向社会和受众,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文化娱乐和服务的基本形式或基本单位,是广播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的基础。
10.节目系统:由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中的一套节目或几套节目按照一定的标准组成的整体,是各个节目互相结合、互相协调、组合优化形成一个节目运行系统。
自考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历年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现代媒体总论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电视体制答:电视体制是一国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式。
它的建立主要取决于电视事业所有权和国家对电视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
电视体制的形成是政治和意识形态,以及自然和社会因素,如人口、文化、语言、地形地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媒介组织答:是指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范围内按照特定的规则程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如报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新闻网站等。
3.网络媒体答:就是指第四媒体,它是将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包括可移动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传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新闻信息的传播工具。
4.交互电视答:是在数字电视技术基础上,以提供服务为目的、允许观众与之进行一定的交互活动的一种功能电视:这种交互进行的方式不仅仅是控制对频道的选择及录像带的处理,还包括从电影资料库中选择电影并观看、参与游戏、投票以及通过电视连线进行其他形式的回馈。
5.意见领袖答:活跃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经常为他们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们施加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6.知识沟假说答: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
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这一假说也称为“知识沟假说,”7.媒介组织答:媒介组织,是指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范围内,按照特定的规则程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如报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新闻网站等。
8.使用与满足理论答:不是大众传播在影响受众,而是受众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在使用大众传播,这类观点称为使用与满足理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3.互动媒体的传播特点是什么?答:(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XXXX年现代媒体总论复习

XXXX年现代媒体总论复习第一节杂志1、杂志的传播特点:可读性强;传播质量高;使用价值大。
2、杂志社内部的组织架构传统上分成四大部分:编辑、广告经营、发行和生产。
在独立经营的情形下,发行人对杂志能不能赢利负最终责任。
杂志的业务流程包括:制定编辑方针,编辑方针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处理稿件;处理图片;形象设计。
其中,杂志选择图片的注意事项包括:图文相符;注意图片的构图和艺术表现力;选用图片要适合特定的用途。
杂志的形象设计有三个要求:一是要和杂志的定位以及内容相符合;二是形象设计还要尽量有特点;三是形象设计要充分考虑为读者着想。
第二节电影3、电影以影片为具体产品形式,通常划分为纪录片、科教片、故事片、美术片四大片种。
电影自1895年12月18日产生后,其进展历程包括:一是无声电影;二是有声电影;三是彩色电影,1935年美国拍照的《名利场》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显现;四是数字电影,70年代末的《星球大战》标志世界电影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方式。
4、电影媒介的传播特点:画面传播,一看即明白;视听兼容,立体感受;形象生动,优美感人。
电影传播的缺点是:不便重复,阻碍逻辑思维,易造成负面成效。
第三节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5、有线电视的定义及传播特点:有线电视,是经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截了当传送给用户接收的一种区域性电视方式。
有线电视的兴起和进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时期:天线有线电视时期、电缆电视时期、光纤双向传播有线电视时期和卫星有线电视联网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的传播特点:节目容量大,便于分众化传播的实现;节目质量高;具有双向传播的可能;可提供多种服务;可成为一般公众上网的工具之一。
6、卫星电视带来的咨询题:1984年,国产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掀开了我国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的序幕。
1992年起,我国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对外电视节目。
卫星电视节目带来的咨询题要紧有:最直截了当、最明显的咨询题是本国传播业如何与外来电视相适应;卫星电视的跨国传播咨询题;卫星电视的显现使得信息单向传播咨询题更趋严峻和明显;卫星电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阻碍同样不可忽视。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现代媒体总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现代媒体总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提出“电视人”和“容器人”理论的传播学者来自于()。
A.美国B.英国C.日本D.德国2.【多选题】节目系统构建的步骤有()A.定位B.策划C.整合协调D.选择形象代言人E.节目推广3.【单选题】就现状而言,我国内地拥有最多受众的强势媒介是()。
A.报纸B.电视C.广播D.网络4.【单选题】我国报纸的创办实施的是()A.报备制B.审批制C.复核制D.登记制5.【多选题】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有()A.实体性B.中介性C.负载性D.还原性E.扩散性6.【单选题】我国第一个有线电视广播系统建立的时间是()A.1949 年B.1958 年C.1976 年D.1979 年7.【单选题】在我国的报纸中,规格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是()。
A.本报评论员文章B.署名社论C.编者按D.短评8.9.【多选题】新闻职业道德的原则主要有()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坚持新闻自由C.坚持真理,实事求是D.增强媒体的经济效益E.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10.【单选题】在我国报纸中最重要的评论是()A.评论员文章B.短评C.编者按D.社论11.【单选题】提出著名的传播5W理论的学者是()A.拉斯维尔B.克拉帕C.马歇尔.麦克卢汉D.拉扎斯菲尔德12.【单选题】网络媒介传播的逻辑拓扑结构是()A.树型结构B.环型结构C.线型结构D.星型结构13.【多选题】在报纸的内容生产中,基本业务包括()A.采访B.写作C.编辑D.评论E.印刷14.【单选题】世界上第一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报纸是()A.《圣何塞信使报》B.《莱比锡新闻》C.《太阳报》D.《宾夕法尾亚晚邮报》15.【多选题】“网络媒体”又称为()A.第九艺术B.第四媒体C.伴侣性媒介D.新媒体E.数字媒体16.【单选题】被称为“新媒体”或“第四媒体”的是()。
A.报纸B.广播C.电视D.网络17.【多选题】报纸编辑的职能主要体现在()A.统筹决策B.广告发行C.整体把关D.报纸推介E.产品“再创作”18.【单选题】广播电视传播内容最主要的软载体是()A.节目B.版面C.广告D.品牌19.【多选题】媒介组织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A.对外宣传报道B.确定新闻媒介的基本目标C.明确内部组织和领导机制D.合理设置工作机构E.制定科学的决策程序、编辑方针和其他必要的规章制度20.【单选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的创办时间是()A.1921 年B.1925 年C.1956 年D.1978 年第2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有线电视发展的最初阶段是()。
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

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第一次传播革命――近代报纸的出现第二次传播革命――电子媒介的问世第三次传播革命――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传播媒介: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介: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
广义的媒介指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
互动媒体: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性,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时反馈的新型媒体。
特点:高度综合、充分交互。
媒介环境:指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国际互联网:是一种全球信息资源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同时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一种全球性、开放性的信息资源网。
网络媒体:就是指第四媒体,它是将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视为终端,传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新闻信息的传播工具。
摩尔定律:英特尔公司的奠基人高登。
摩尔认为,计算机处理器(CPU)的运营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倍。
其他媒介:是依赖电脑、多媒体、数字技术等所形成的新型媒体形态。
模拟技术:是将信息在制作、传递、存储以及接收各环节,以电信号的形式出现,表现为对声波、光波等物理信号的模拟和传输。
数字电视: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
网络广播:也叫网上广播或在线广播,主要是指国际互联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图文电视:是指利用电视信号场消隐期间的时域空隙,附加播送代表文字、图形的数码,观众用接收附加器解码后可在屏幕上收看的一种技术。
最早出现于英国。
媒介组织:是由专业人士组合、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
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
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引言:
现代媒体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媒体已经成为连接世界各个角落的桥梁,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娱乐。
了解现代媒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提供现代媒体总论的复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一、现代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1.1 媒体的定义
媒体是指将信息传递给大众的工具和渠道。
它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和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
1.2 现代媒体的特征
现代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互动性:与传统媒体不同,现代媒体允许用户参与创作和传
播内容。
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和Twitter,为用户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空间。
(2) 即时性:现代媒体可以实时更新和传播信息,使人们可以迅
速获取最新的新闻和事件。
(3) 多样性:现代媒体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用户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4) 全球化:由于互联网的存在,现代媒体已经实现了跨国界的
传播,使得信息可以迅速流动到世界各地。
二、现代媒体的发展历程
2.1 传统媒体时代
在现代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这些媒体通过纸张或电波向公众传递信息。
2.2 互联网时代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代媒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互联网
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
自考《现代媒体总论》必考考点汇总

《现代媒体总论》必考考点汇总绪论一、人类文明的进步始终伴随着媒介使用的进步。
媒介的进程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核心。
媒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二、关于媒介、媒体媒介的基本功能:传播媒介:就是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传播媒介的基本流程: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三者相互关系、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媒介环境: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第一章 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人类之意识交流须经一定的中介方能进行,中介的效率会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结构。
一、口语产生前的传播媒介,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是法国、西班牙和东南非发现的洞穴壁画。
二、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3、手抄新闻媒体的出现:罗马——《罗马公报》BC59;中国——邸报(唐代开元年间)4、造纸术的西传、印刷术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媒介出现。
5、现代报纸最早出现在德国,现代杂志最早出现在英国。
6、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中,杂志是最具多元化特点的媒介。
7、电影的发明、录音设备的发明、从电报到广播、收音机的发明,到电视的发明,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的出现。
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简言之,就是将两个或更多种的传播形式集合在一起的媒体。
四、关于媒介演进的规律媒介形态变化:即传播媒介的转换,通常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成的。
媒介演进的模型:(英)温斯顿——媒介创新及扩散型: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和影响媒介的进化,不同的阶段,两者的影响力也不同。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内容:1、媒介就是人的延伸: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
2、媒介即信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信息。
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

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第一次传播革命――近代报纸的出现第二次传播革命――电子媒介的问世第三次传播革命――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传播媒介: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介: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
广义的媒介指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
互动媒体: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性,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时反馈的新型媒体。
特点:高度综合、充分交互。
媒介环境:指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国际互联网:是一种全球信息资源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同时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一种全球性、开放性的信息资源网。
网络媒体:就是指第四媒体,它是将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视为终端,传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新闻信息的传播工具。
摩尔定律:英特尔公司的奠基人高登。
摩尔认为,计算机处理器(CPU)的运营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倍。
其他媒介:是依赖电脑、多媒体、数字技术等所形成的新型媒体形态。
模拟技术:是将信息在制作、传递、存储以及接收各环节,以电信号的形式出现,表现为对声波、光波等物理信号的模拟和传输。
数字电视: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
网络广播:也叫网上广播或在线广播,主要是指国际互联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图文电视:是指利用电视信号场消隐期间的时域空隙,附加播送代表文字、图形的数码,观众用接收附加器解码后可在屏幕上收看的一种技术。
最早出现于英国。
媒介组织:是由专业人士组合、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
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
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
自考现代媒体总论大纲

绪论考核要求:一、媒介、媒体的概念界定1. 识记:媒介与媒体。
二、媒介构成要素。
1.识记:媒介构成要素:物质实体;符号;信息。
2.领会:媒介构成三要素的关系。
三、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散性。
1.识记: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是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散性。
2.领会: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的表现。
四、媒体的基本类别: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互动媒体。
1.识记: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互动媒体。
五、媒介的基本功能:个体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功能。
1.识记:媒介的个体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功能。
2.领会:媒介的基本功能的理解。
六、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流程与媒介环境。
1.识记:媒介环境。
2.领会: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流程内容;媒介环境的关系。
3.应用:如何理解媒介的进程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核心。
第一章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考核要求:一、口语产生前时代使用的媒介;语言产生的三种理论;语言传播带来的好处;语言传播的缺陷;文字的产生;文字传播的优势;手抄新闻媒体的出现。
1.识记:口语产生前时代使用的媒介;文字的产生;手抄新闻媒体的出现。
2.领会:语言产生的三种理论;语言传播带来的好处;语言传播的缺陷;文字传播的优势。
二、书写效率的提高与纸张成本的降低;印刷书籍的特点;现代报纸的产生;现代报纸的特点;杂志的产生;杂志的特点。
电影发明的三个前提;电影的发明过程;电影的特点;录音设备的发明与改进;唱片产生的特点;有线电报与无线电报产生的社会条件;控制革命;广播的发展与管理;电视的发明;有线电视的产生;卫星电视的产生。
1.识记:书写效率的提高与纸张成本的降低;现代报纸的产生;现代报纸的特点;杂志的产生。
电影发明的三个前提;电影的发明过程;录音设备的发明与改进;唱片产生的特点;有线电报与无线电报产生的社会条件;广播的发展与管理;电视的发明;有线电视的产生;卫星电视的产生。
2.领会:印刷书籍的特点;杂志的特点;电影的特点;控制革命。
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

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现代媒体总论知识点第一次传播革命――近代报纸的出现第二次传播革命――电子媒介的问世第三次传播革命――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传播媒介: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介: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
广义的媒介指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
互动媒体: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性,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时反馈的新型媒体。
特点:高度综合、充分交互。
媒介环境:指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国际互联网:是一种全球信息资源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同时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一种全球性、开放性的信息资源网。
网络媒体:就是指第四媒体,它是将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视为终端,传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新闻信息的传播工具。
摩尔定律:英特尔公司的奠基人高登。
摩尔认为,计算机处理器(CPU)的运营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倍。
其他媒介:是依赖电脑、多媒体、数字技术等所形成的新型媒体形态。
模拟技术:是将信息在制作、传递、存储以及接收各环节,以电信号的形式出现,表现为对声波、光波等物理信号的模拟和传输。
数字电视: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
网络广播:也叫网上广播或在线广播,主要是指国际互联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图文电视:是指利用电视信号场消隐期间的时域空隙,附加播送代表文字、图形的数码,观众用接收附加器解码后可在屏幕上收看的一种技术。
最早出现于英国。
媒介组织:是由专业人士组合、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
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
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媒体总论1 绪论1.媒体与媒介传播媒介就是介于传播者与首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媒体与媒介的区别媒体侧重于信息中介体及其所传送的休息,较为具体,甚至有时直接称某个具体的媒介机构;且媒体属于狭义的概念;媒体一词一般在微观上使用较多媒介侧重于信息中介的技术层面,较为抽象而概括;且媒介属于广义的概念;媒体一词一般在宏观上使用较多2.媒介构成要素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
总的说来媒介或媒体是人的精神信息的载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收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符号是构成传播媒介的第二要素,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是传播媒介的重要因素,因为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唯一使命,信息也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发生关系、形成互动的理由和前提。
总之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三者是构成传播媒介的核心要素,他们相符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说信息是传播过程的思想内容,符号是表达信息的外显形式,那么媒介解释承载符号的物质实体3.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散性等基本性能4.媒体的基本类别: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互动媒体5.媒介的基本功能是指媒介在传播过程的使用中所具有的能力及其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或效能,从国内呢个产生的渠道来讲,他可以分为个体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功能:组织功能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借助媒介来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和参与政治;✧经济功能,传播媒介是经济变革的“扩大器”,可以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更大范围内运作,还可以大大促使国家加快历史的步伐;传播媒介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传播产业是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功能,大众传媒拥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可以从欧冠某方面起到等同于学校的部分作用;✧文化功能:媒体一旦形成,就催生着人类文化新形态的产生;上述媒体功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作为统一整体,三类功能中任何一项功能的发挥,都要依赖其他功能的互动与支持;而某些功能的过量释放,又会导致对其他功能的挤压和侵占。
6.新闻传播媒介的流程是从采制传播内容开始,以播发传播内容产品结束,其中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即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7.波兹曼首先提出媒介生态的概念;8.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9.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2 媒介推进和人类社会2.1 口语产生前的传播媒介与语言传播1.口语产生前的传播媒介:表情、非语言声音符号、图画、结绳、烟火、击鼓等;2.语言的产生:汪汪理论(即模仿说)、呸呸理论(即情感说)和嘿呵理论(劳动说);3.语言产生带来的好处口语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有效率;口语不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外部沟通更加有效,也为人的内部沟通,为人类的内省思考提供更有效的媒介;口语为人类提供了将知识、经验、信仰和文化相互共享,并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4.口语媒介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传递都存在很大的局限:依靠口头传播,传递的速度很慢;口语传播会产生信息失真;5.书面语言的出现,使口头语言和文化获得了高度的稳定性;6.公元前59年罗马凯撒大帝《罗马公报》被认为是报纸的雏形,中国唐开元年的邸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2.2 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1.《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印刷书籍;2.早期书籍媒介的特点:采用活字印刷的技术,各页订在一起,印刷大量副本,大多采用商品形式出售,内容多样,有精英阶层阅读;3.早期报刊的规律:在拥有强大中央政府的社会,受管制的报刊发展缓慢;而在中央权威削弱的地方,报刊在较弱的控制下发展,因而得以迅速成长。
4.最早的现代报刊出现于17世纪小国林立的德国;5.最早的杂志纯粹是法国书商仓库里的存货单;6.电影产生的三个重要因素:放映术的发明;如何使人产生连续动作的幻觉;摄影术的发明;7.唱片的特点:多种录音和传播技术并存;受控制程度低;高度国际化;青年受众成为主体;市场细分化;2.3 互动媒体1.1946年第一台大规模的电子数字计算机产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2.1969年美国军方设计了一个高级研究项目署网(ARPANET)的试验网络,又称阿帕网;3.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在广州开通;4.互动媒介的传播特点: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多媒体化;媒体功能融合;媒体资源丰富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增强,管制程度降低;2.4 媒介演进的规律1.媒介形态变化,即传播媒介的转换,通常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成的;2.媒介新形态变化的6原则:共同演化与共同生存的原则;形态变化原则;增殖原则;生存法则;机遇和需要法则;延时使用;3.大众媒介发展的4各因素:技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人类的某种活动、功能或需要;尤其是形成集团、阶级或势力的人;4.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重要的不是信息内容,而是运载信息的媒介形式;3 报纸3.1 报纸发展简史及其传播特点1.公元前59年,罗马凯撒大帝创设《每日纪闻》,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一份官方报纸;2.世界近代报纸最早出现在地中海地区,1566年威尼斯出现了“手抄新闻”成为现代报纸的雏形;3.17世纪,不定期的“新闻书”逐步定期化,每周定期报纸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4.最早的定期报纸产生于德国,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美国纽约的《太阳报》,19世纪80年代美国斯克里普斯抱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5.明清两代具有主要影响的报刊——京报,1873年汉口的《昭文新报》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个近代报纸,1925年6月4日中共历史上的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在五卅运动中创办,1941年延安创办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6.世界报业分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报业三种类型,主要趋势是报纸产权的集中化程度不断加深,超级报团不断出现;7.报纸的传播特点:报纸是强视觉平面媒体;非线性媒介给予读者较强的阅读自由度;可保存性强;长于深度传达信息;不足:时效性相对较差;读者范围的局限性较强;感染力相对较弱;3.2 报纸的运行方式1.传统的采编分离模式是分别设立各类新闻的采访部和编辑部,这是一种纯粹的采编分离模式,造成编辑部门被动坐等的消极状态;2.新的编采分离体制,常见的做法是实施则编制,建立“分管总编——责任编辑——记者、编辑”;3.报纸的基本业务内容: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4.写作中西方的异同:西方报纸分为消息和特稿两种;消息的特点是篇幅比较短小,时效性强,通常以简洁的叙述为表现手法,强调信息传播效率,在结构上多为“倒金字塔”形式;特稿的篇幅一般比较长一些,时效性较弱,告知信息外也注重向读者提供阅读的愉悦感(包括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中国一般分消息、通讯和特稿三种;消息与西方相同,通讯则带有较强的“中国特色”,除传播信息外,还担负着宣传任务;5.编辑的职能体现在统筹决策(战略(一般有总编辑承担)和战术决策)、整体把关和产品“再创作”三各方面;6.编辑的主要工作:制定编辑方针;策划报道;组织处理稿件;将稿件落实到版面上;7.表现报纸编排思想的一定大小的纸张所提供的空间被成为版面空间,现代报纸一般分对开和四开两种;第一版一般为要闻版;版面空间的排列序区:上区优于下区,左区优于右区,上左优于上右,下右优于下左。
8.评论的作用: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它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根据传播学理论,大众传媒的一项社会功能就是作为全社会的“论坛”而存在;9.我国报纸的评论分: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署名评论3.3 报纸印刷与发行1.报纸印刷的质量要求:易读性(要求老年读者在正常光源下能够顺畅阅读而不觉得累);真实性(色彩要符合自然的天然色调,防止失真);美观性(色调鲜亮、字迹清晰和标题图文显目突出);2.报纸的发行:发行是报纸的主要业务4 广播1.广义的广播包括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指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或声音和图像符号,向人们播送声音节目或声音和图像节目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2.广播是建立在电子技术基础上的一种现代化新闻传播媒介,他的产生标志着新闻传播进入电子时代;4.1 我国广播的发展与现状1.1922年底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呼号ECO,926年10月1日,刘瀚创办国人自创的广播电台——哈尔冰广播电台;19233月18日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2.广播事业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成熟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就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广播事业发展较慢,电台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广播的影响力较小,发达国家发展较快,专业程度高,经营规模大、广播影响力较强。
3.我国广播与国外广播存在明显的差距:专业化程度不高,各专业频率各自为战,造成各种资源浪费;广播电台开放性不足,缺乏竞合发展意识,难以实现系统化作战、倍增式发展目标;4.2 广播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1.广播是诉诸听觉传播的媒体,主要依靠声音符号传递信息;2.声音符号分为语言、音乐和音响。
其中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播表情达意的最主要手段;音响、音乐是增强真实感,渲染气氛,提高传播效果的辅助手段;3.广播语言主要只有声语言,主要分演播室语言和现场采录语言两类,但都需要遵守“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和“三化”——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4.音响是指广播中除传播主体的语言和音乐之外的其他一切声响,包括新闻广播中的实况音响和文艺广播中的效果音响;5.音响作用:原汁原味的音响能再现现场环境,增强信息传播的真实感;特定个性的音响能表现时间和空间,交待事件发生的背景,帮助听众理解;动态立体的音响增强感染力,烘托现场气氛,传情达意,与听众形成共鸣;细节组合式音响具有蒙太奇式的功能,能够激发听众合理想象;6.音乐是广播节目中的调味剂,是广播中一种高度抽象的情感性符号,它可以渲染情绪,烘托气氛,优势甚至能够深化主体;7.语言、音响、音乐三种声音符号是相互配合出现在广播报道中的,其中余元符号是主体,而现场音响是增强广播报道真实性和感染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音乐则是根据广播报道特定需要设置的,这三种声音符号综合运用在广播报道中,使广播报道更加具有生动性和吸引力;8.声音符号在电传输下的特性:远距离瞬间式传播、单向辐射式传播、稍纵即逝式传播、随即伴随式传播、被动横向比较式收听、虚拟交流式收听;9.广播的传播特点从传播符号上比较——比报纸多了声音,比电视少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