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叫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高等教育学【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教育场所:专门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祭司学校、神庙学校),博物馆(缪斯翁博物馆,称“亚历山大大学”),图书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①西周大学:国学、乡学②春秋战国: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③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欧洲中世纪大学【①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母大学”)】【②实行专业教育(文、法、医、神);教学方法有读课与辩论学位制度的雏形始于中世纪大学】高等教育近代化【①学制分层②世俗化③国家化】德国的大学改革【威廉·洪堡:教育的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②学术自由;于1810年主持创建柏林大学,4个方面创新:①确立哲学学科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②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③开创研究所教育④实行自由选修】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①私立院校地位的确立:哈佛学院(美国第一所大学),常春藤大学联盟②州立大学的兴起:弗吉尼亚大学(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③“莫利尔法案”与“威斯康星思想”:赠地学院④研究性大学的崛起:霍普金斯大学】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清末高等教育:①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②新式高等学堂(1905废除科举制,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③清末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通儒院,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民国高等教育【①民国高等教育体系:《大学令》《专门学校令》等②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改革】中国当代高等教育【①破旧立新:20世纪50年代,2次院系调整;文革时期“教育革命”的动荡②改革与发展时期: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开启体制改革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持续推进】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①大众化②国际化(留学潮日益高涨,大学教师国际流动与交流广泛,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过程国际化,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日益显著)③信息化④终身化(1965年,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教育理念【①自由教育②通识教育③专业教育④职业教育】学术理念【①学术自由②学术中立③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④学术资本主义】机构理念【①大学自治②教授治校③学生自治④校长职业化⑤管理专业化】高等教育理念主要流派【①理性主义②功利主义③实用主义】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系【①理念源于实践②理念引领实践③理念超越实践】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是高等教育有效运行和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高等教育规则,包括正式的规定和非正式的习俗、惯例等】高等学校教育多样化制度【高等学校类型、功能多样化;高等学校层级多样化】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学习经历,如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等;学历证书主要反映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性荣誉称号,它反映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里达到的学术水平,是评价一个人学术水平的尺度,具有显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制约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政策及展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③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④社会规范意识、公民的契约精神、突发事件或者交易等】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谁来办学/为谁办学/怎么办学】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①类型:欧洲模式(政府与社会双主体办学体制)、美国模式(政府、非营利部门、营利部门)、日本模式(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体制)②特点: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功能多样化、合作博弈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历史沿革【①新中国伊始,一元化②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趋势【①进一步推进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②扩大高等教育对象(马丁·特罗:教育大众化理论: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③完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合作博弈关系】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类型【宏观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性(法国)、地方分权型(美国)、集权与分权结合型(日本)【微观管理制度—高等教育自我管理制度】现代高等学校管理权力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推断(共12题)1, 教化方针的基本构成:教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教化的性质);教化的培育目标(广义的培育目标,即教化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化目的的途径)。

2, 发展教化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化方针予以强调)。

3, 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 硕士, 博士。

4, 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5, 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 宏观高等教化结构:包括层次结构, 科类结构, 形式结构, 能级结构, 地域结构(即布局), 管理体制结构等。

7, 微观高等教化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 课程结构, 教材结构, 队伍结构, 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 高校教学系统组成:老师, 学生, 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 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10, 大学生参及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育的目的;现实参及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育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建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 完善特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说明(共21题)1, 高等教化P5:高等教化是在完全的中等教化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化,是培育各类高级特地人才的社会活动。

2, 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建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宝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运用。

4, 教化方针P29:教化方针是国家在肯定历史时期,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须要和基本国情,通过肯定的立法程序,为教化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化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学考试资料汇总

高等教育学考试资料汇总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2、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3、高等教育是研究高等教育的特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

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理论、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促进专业化发展。

(四点意义)(四点意义)一、一、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1概念: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主要是指全日制的大学教育,主要是指全日制的大学教育,主要是指全日制的大学教育,同时也包括非全日制大专层次以上各种形式的教同时也包括非全日制大专层次以上各种形式的教育2内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的活动3特征: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参照社会专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层次上一般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班)层次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功能逐步向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向扩展,对社会发展形成一定文化影响力,对引领和带动社会先进文化发挥着作用。

二、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是怎样兴起的1、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兴起: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兴起:清末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改清末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先后兴起,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开始向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1.什么是教育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基本规律: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二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制约着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优质的、科学的教育可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劣质的、不科学的教育不仅不能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甚至可能危害个体身心的发展;二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也制约着教育,适应并能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不适应个体、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就会走向衰落,直至被淘汰。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是教育与政治发展相互制约;二是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三是教育与文化的发展相互制约。

3. 什么是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其发展经历3个阶段:思想萌芽、学科形成、完善发展。

4. 什么是高等教育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5. 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种类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主要有三种,即: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结业)证书。

6. 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马丁•特罗教授,在1962年提出了“精英”、“大众”、“普及”的教育阶段论,提出了“大众高等教育”概念,1970年提出“普及高等教育”概念,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论,至此产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精英教育阶段:精英教育阶段的学校一般有2000~3000名学生;大众化阶段:学生的人数一般达到三、四万;普及化阶段: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对所有希望入学或有资格入学的人开放,其标准是个人是否愿意进入大学。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1.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到2020 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4.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5.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1. 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2. 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3. 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4. 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1. 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2. 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一、高等教育学的目的参考答案:旨在探究高等教育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找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客观的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参考答案:(1)加深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认识。

系统学习高等教育学,可以帮助自己了解高等教育的缘起、性质、作用、规律等基本常识,了解高等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增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自觉性。

(2)增强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学习高等教育学可以使高等教育工作者更充分的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升高等教育工作的水平。

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觉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来开展工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当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人口的增长;其次是经济发展迅速;再次是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最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学制有一定关系。

(2)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目前,我国已步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轨道。

(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高等教育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依存的程度加深,高等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密切的一种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表现在高等教育观念、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等方面。

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各国政治力量推动和经济全球化驱动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应对社会变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4)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多元化包含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经费来源、层次结构等方面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重点)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

大题:1.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简答:政治对高等教育作用有哪些?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答:(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体现在: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高校是政治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2.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简答: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有哪些?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答:(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客观要求。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变现在高素质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培养上;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3.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有哪些?答: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4.简述高校社会职能有哪些?结合本校特点论述如何处理好各社会职能之间的关系?(简答:为什么说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如何理解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为什么直接社会服务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答:(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中世纪大学即以培养人才为其唯一任务,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之一使命来展开。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全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教育(广义和狭义)答: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项活动。

a. 泛指——教育分为五大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然形态教育、自我教育。

b. 影响——中性词。

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

教育具有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 身心发展——教育对象是人,是有身体及心理两部分构成,身心要全面发展(全面性)。

d. 各项活动——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多样性)。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是有目的,有计划,长期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概念答: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

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三、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答: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四、高等教育的平等的含义答: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其作为一种理想应包括: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五、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答: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制约着高等教育体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培养专门政治和法律人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的结构。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_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_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机构。

(3)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大学开始围绕着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组织其教育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基于知识分化、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2、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2)中心化: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目标、内容、过程、教育方法)的趋势。

(4)国际化: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全球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6)终身化: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提供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整体性。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二、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1、个别研究阶段: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20世纪70年代,有组织的研究在西方的高等教育已开始。

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筹备工作会议。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分为四个时期:萌芽、雏形、成型、完善2)扩张中的高等教育:呈现出规模化、综合化、中心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等特征和趋势。

2、高等教育的研究历程:1)个别研究:个人自发进行,没有专业的研究队伍。

该时期的研究大多是学者们在研究其他学科时附带进行,其结论也多为其他学科研究的副产品,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官方、民间相继成立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组织,高等教育学产生。

3)系统研究:学科体系形成。

高等教育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展开,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其边际学科不断产生、发展。

3、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1)哲学层面的研究方法:最高级最普遍的方法论,思维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

2)一般科学层面的研究方法:(1)方法论意义:系统科学和科学学方法(2)学科群和具体学科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实验、临床、问卷、测验、文献、历史、比较、经验总结、统计分析。

高等教育具体研究方法:多学科、文献、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4、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应用性学科。

高等教育学的任务: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问题,丰富和发展教育基础理论。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1)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

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认识问题;2)价值问题;3)方法问题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1、几种有关教育本质的观点:1)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1)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2)人的本性中蕴涵人的内在价值(3)人性朝着愈来愈完美的方向发展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性的观点:(1)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详细完整版).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详细完整版).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仁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2. 高等教育大众化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跨入大众阶段后,不断培养大批普通民众直至普及阶段来临之前的发展过程.3、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从整体出发,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4、通才教育是相对传统〃专才"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该教育模式注重人才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除了具有专业特长外,还要培养人的社会能九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6、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7、教学: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系统内通过媒介进行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8、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学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

它既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又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

狭义的教学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检测,并评定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9、教学方法: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

10、威斯康星思想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11、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12、隐性课程也叫广义课程,指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何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14、莫里尔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的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15、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咼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索引:一.名词解释 1.等教育 2.等教育学 3.高等教育结构 4.高等教育目的 5.教育方针 6.教育目的 7.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8.微观管理体制 9.高等学校学制 10.学位制度11.教师专业化 12.专业 13.专业特色 14.课程 15.课程体系 16.教材 17.高等学校教学18.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19.教学大纲 20.教学原则 21.威斯康星思想 22.通才教育 23.专才教育 24.教育资源 25.师生间教育关系 26.师生间人格关系 27.高教能级结构 28.高校教师29.个人本位价值观 30.社会本位价值观 31.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32.高等教育的功能 33.教育改革 34.教育发展。

二.辨析题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应反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思想2.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是课堂教3.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

4.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二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三、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高等教育的功能、表现 3.高校三大社会职能、相互之间的关系 4.如何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5.十六大提出教育方针的内容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贡献的内涵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是什么8.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9.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修养 10.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11.高校教师劳动特殊性 12.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素 13.高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4.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5.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 16.社会实践教学有哪些特征 17.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 1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 19.如何认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20.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 2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科研原则中的某项原则的理解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高等教育的概念定义: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准确理解高等教育的概念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层次教育。

二是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是按照社会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但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而是经过了完全的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

三是从高等教育的特征看,高等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素养、学术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还应包括学术教育,是兼有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育。

高等教育具有如下内涵:(一)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

(二)高等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

既包括综合性大学、多科性院校和高职高专,又可以划分为研究性、教学研究性、研究教学型大学和教学型院校等。

(三)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的功能突出地体现在社会需要上,实行以学科为参照,按照社会分工或行业分类设置专业,学生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研修学业,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一)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即参照社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门类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三)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起初,高等教育只行使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职能,在当代高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对社会服务也越来越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一)教育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1.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中世纪的大学是近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它是在仿造行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

中世纪时,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 来指代。

中世纪的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设有文、神、法、医四科。

文科是基础课学习七艺;神、法、医是高级学科。

资产阶级革命后,特别是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起来,这样,大学教育开始基于中等教育基础上,并且不断地制度化、正规化。

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活动有了新的变化。

高等教育的层次多样化:在大学、学院之下,派生出了专科学校、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中世纪大学: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中世纪(12世纪)著名的大学:意大利萨莱诺、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

(1)高度自治(2)深刻的宗教性(3)国际性(4)随意性,近代德国洪堡(高等教育之父)创办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

基本原则(1)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三者统一(2)教学与研究统一(3)科学统一。

2、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高等教育的定义: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4、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十八世纪以前培养人才的职能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拉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根本目的是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律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

(2)十九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1810年德国建立柏林大学,由洪堡和费希特等创建并领导。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书院:(导P11+P28):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2.大众化(导P26+P62):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3.民主化(导P27+P63-64):高等教育民主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个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另一层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4.社会本位(导P36+P83):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

5.个人本位(导P36+P83):个人本位则与社会本位相对立,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6.高等教育结构(导P43+P100):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指高等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7.院校研究(导P57+P139-140):院校研究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院校研究协会于1964年成立,院校研究协会确定了院校研究的五个领域,包括学生事务、教学事务、教师事务、资源事务、计划政策与管理等。

①高校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是院校研究的现实基础和需要;②高校自主权的扩大为院校研究提供了可能;③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为院校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④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在院校研究中大有用武之地。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叫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高等教育学【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教育场所:专门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祭司学校、神庙学校),博物馆(缪斯翁博物馆,称“亚历山大大学”),图书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①西周大学:国学、乡学②春秋战国: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③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欧洲中世纪大学【①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母大学”)】【②实行专业教育(文、法、医、神);教学方法有读课与辩论学位制度的雏形始于中世纪大学】高等教育近代化【①学制分层②世俗化③国家化】德国的大学改革【威廉·洪堡:教育的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②学术自由;于1810年主持创建柏林大学,4个方面创新:①确立哲学学科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②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③开创研究所教育④实行自由选修】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①私立院校地位的确立:哈佛学院(美国第一所大学),常春藤大学联盟②州立大学的兴起:弗吉尼亚大学(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③“莫利尔法案”与“威斯康星思想”:赠地学院④研究性大学的崛起:霍普金斯大学】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清末高等教育:①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②新式高等学堂(1905废除科举制,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③清末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通儒院,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民国高等教育【①民国高等教育体系:《大学令》《专门学校令》等②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改革】中国当代高等教育【①破旧立新:20世纪50年代,2次院系调整;文革时期“教育革命”的动荡②改革与发展时期: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开启体制改革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持续推进】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①大众化②国际化(留学潮日益高涨,大学教师国际流动与交流广泛,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过程国际化,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日益显著)③信息化④终身化(1965年,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教育理念【①自由教育②通识教育③专业教育④职业教育】学术理念【①学术自由②学术中立③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④学术资本主义】机构理念【①大学自治②教授治校③学生自治④校长职业化⑤管理专业化】高等教育理念主要流派【①理性主义②功利主义③实用主义】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系【①理念源于实践②理念引领实践③理念超越实践】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是高等教育有效运行和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高等教育规则,包括正式的规定和非正式的习俗、惯例等】高等学校教育多样化制度【高等学校类型、功能多样化;高等学校层级多样化】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学习经历,如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等;学历证书主要反映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性荣誉称号,它反映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里达到的学术水平,是评价一个人学术水平的尺度,具有显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制约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政策及展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③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④社会规范意识、公民的契约精神、突发事件或者交易等】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谁来办学/为谁办学/怎么办学】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①类型:欧洲模式(政府与社会双主体办学体制)、美国模式(政府、非营利部门、营利部门)、日本模式(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体制)②特点: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功能多样化、合作博弈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历史沿革【①新中国伊始,一元化②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趋势【①进一步推进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②扩大高等教育对象(马丁·特罗:教育大众化理论: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③完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合作博弈关系】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类型【宏观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性(法国)、地方分权型(美国)、集权与分权结合型(日本)【微观管理制度—高等教育自我管理制度】现代高等学校管理权力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高等教育学考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考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学概述1.广义上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 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的人的活动”。

3. 《辞海》中将高等教育界定为“中等教育阶段以上的专业教育”。

4. 从培养目标来看,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从这一角度而言,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各种层次、形式的专业教育的总称。

5.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高等教育特有的问题域矛盾,探寻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

6.最典型的代表是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也是清代在北京开办的采用班级授课的第一所洋务学校。

7.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8. 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世纪至二战前,英国纽曼1852年的《大学的理想》,赫胥黎1892年《科学与教育》。

第二阶段(初建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生全国性高等教育学术机构和组织,出版专著和刊物。

第三阶段(高等教育研究向科学化迈进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

9.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初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出版,标志着高等教育学科的正式建立。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10.高等教育研究的意义:●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增强职业道德素养●改善学识结构●创新思维与时俱进11.高等教育的作用:(ppt内容)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二、推动社会文化进步三、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思想与理论1、洪堡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P19洪堡,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和政治家。

其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1)学术自由;(自由,指大学人的自由,包括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2)大学自治;3)教授治校;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1.基本功能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3.社会服务: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十一、高等教育结构的类型1.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2.高等教育的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学科可以分为不同专业;3.其他结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第二章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一、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中国:齐国的稷下学宫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人们通常把欧洲的中世界大学看作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19世纪之前的大学称为传统大学。

传统大学的诞生与“行会”这一中世纪组织的社会组织密切相关。

欧洲最早的大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蒙彼利埃大学、牛津大学等。

中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体现在:①自主自治的办学观(排斥宗教和封建势力对大学事务的干涉,主张学者自己处理内部事务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活动);②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大学学者有很大的空间去论辩各种学术问题,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不介入实际的政治运动);③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师生平等,学生自己定制度来管理生活,可以投票选举院长、雇佣教师,教师也在教学、考核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

2.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走向世俗化,教学内容强调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蒙昧和物质,推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

3.近代教育的转向自然科学受到重视,科学知识成为大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学功能也转向科学研究;高等教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

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宣告了现代大学的诞生。

1810年教育大臣洪堡和哲学家费希特,确立了“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等现代大学理念。

4.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两个智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

美国1862年,《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奈尔大学,大学开始服务于农业或其他生产劳动。

《康奈尔计划》:大学向所有人开放,所有科目一律平等,大学教育要通过实用知识的教学与研究服务于工农业生产。

威斯康星思想: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夏商时代产生学校,有大学、小学之分。

周天子所设的大学分为五学,“五学之所”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高等教育机构。

齐国的稷下学宫(东方早期大学的代表)作为国家养士机构具有自由论争、学术交流、灵活教学、师生平等的大学教育的特点。

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汉代的“太学”,太学教授成为“博士”。

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洋务运动中创立的“京师同文馆”。

汉代太学的董仲舒主张:以教育化民性,强调君权至尊,主张强化政府对太学的统一监管和控制,以维护封建统治长久不变。

南宋的朱熹对大学教育的重要贡献是振兴了书院,书院具有中国古代的大学性质,要求书院教学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重天理抑人欲。

北大校长蔡元培:主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完全的人格,即知、情、意,德、智、体,群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应该是独立的,不受政党、教派的影响,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反对独尊儒术,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强调学者的社会责任,主张学者既要有爱国之情,又要有报国之能。

第三章高等学校的智能一、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1.培养人才始终保持着育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一开始就存在的功能,只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教学内容方面,与今天的高等教育有所区别而已。

2.科学研究塑造人和培养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强调学术自由,注重科学研究,主张用科学与人文知识的结合来培养人才。

另一方面强调以科学教育强国。

3.社会服务把技术推向社会,使大学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增强社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

二、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专才教育:大学按照学科和社会分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也进行相应的分工,设置不同的专业,使教师和学生在这专门化的领域里工作学习。

通才教育:主张学习“普遍”的知识,即掌握对各种知识门类的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各自价值的综合看法,学会找到事物的相对特性,能够通盘考虑。

三、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马丁▪特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于英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属于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0%以上,属于普及化教育阶段。

四、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两种模式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第四章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一、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群体性的特点。

二、高校教师职业角色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4.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三、高校教师专业知识1.本体性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本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发展史、专业研究方法论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人文地理、文学、美学、时代性命题知识等)2.条件性知识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主要产生于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1.设计教学的能力;2.表达能力;3.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教学交往能力;5.教育教学机智;6.反思评价的能力;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8.创新能力。

五、高校教师专业情意1.专业理想;2.专业情操;3.专业性向;高校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

4.专业自我;六、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1.社会环境;2.学校文化;3.个人经历;4.自我更新。

七、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八、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1.专业学习;2.专家引领;3.同伴互助;4.个人反思。

九、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十、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1.学生是人,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通过学校生活获得各方面的资源,促进自己的发展;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十一、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十二、大学生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显著增强;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3.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较大;4.意识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5.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

十三、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主动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十四、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1.大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学习主体;2.大学生不是教学过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3.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索性的学习者。

十五、高校师生间的关系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十六、高校师生之间的“主体性”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批评第五章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校传输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二、三种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在内容编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

2.学生中心论: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阻止课程,即以学生经验为中心。

3.社会中心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