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十一、高等教育结构的类型
1.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
2.高等教育的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学科可以分为不同专业;
3.其他结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第二章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一、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
中国:齐国的稷下学宫
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
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1.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
人们通常把欧洲的中世界大学看作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19世纪之前的大学称为传统大学。传统大学的诞生与“行会”这一中世纪组织的社会组织密切相关。
欧洲最早的大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蒙彼利埃大学、牛津大学等。
中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体现在:
①自主自治的办学观(排斥宗教和封建势力对大学事务的干涉,主张学者自己处理内部事务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活动);
②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大学学者有很大的空间去论辩各种学术问题,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不介入实际的政治运动);
③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师生平等,学生自己定制度来管理生活,可以投票选举院长、雇佣教师,教师也在教学、考核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
2.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走向世俗化,教学内容强调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蒙昧和物质,推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
3.近代教育的转向
自然科学受到重视,科学知识成为大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学功能也转向科学研究;高等教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
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宣告了现代大学的诞生。1810年教育大臣洪堡和哲学家费希特,确立了“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等现代大学理念。
4.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
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两个智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
美国1862年,《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奈尔大学,大学开始服务于农业或其他生产劳动。
《康奈尔计划》:大学向所有人开放,所有科目一律平等,大学教育要通过实用知识的教学与研究服务于工农业生产。
威斯康星思想: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夏商时代产生学校,有大学、小学之分。
周天子所设的大学分为五学,“五学之所”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高等教育机构。
齐国的稷下学宫(东方早期大学的代表)作为国家养士机构具有自由论争、学术交流、灵活教学、师生平等的大学教育的特点。
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汉代的“太学”,太学教授成为“博士”。
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洋务运动中创立的“京师同文馆”。
汉代太学的董仲舒主张:以教育化民性,强调君权至尊,主张强化政府对太学的统一监管和控制,以维护封建统治长久不变。
南宋的朱熹对大学教育的重要贡献是振兴了书院,书院具有中国古代的大学性质,要求书院教学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重天理抑人欲。
北大校长蔡元培:主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完全的人格,即知、情、意,德、智、体,群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应该是独立的,不受政党、教派的影响,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反对独尊儒术,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强调学者的社会责任,主张学者既要有爱国之情,又要有报国之能。
第三章高等学校的智能
一、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
1.培养人才
始终保持着育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一开始就存在的功能,只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教学内容方面,与今天的高等教育有所区别而已。
2.科学研究
塑造人和培养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