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论文-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论文-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5ab3f8114431b90d6c85c7af.png)
论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无穷的利益。
但是,网络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不法分子看准了这一点,利用网络频频作案,网络犯罪不断增长。
网络领域的违法犯罪现象也已成为现代社会难以拒绝的“不速之客”。
如今,传播计算机病毒、剽窃资料库机密、网上恐怖活动、网上盗窃、传播色情等日益猖蹶,鉴于计算机网络犯罪已经严重威胁因特网的生存与发展,对网络犯罪的规制、打击和预防已成为现代社会、国家和政府的重大课题。
要有效地防治网络犯罪,在预防方面,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综合防范体系;在社会对策方面,既要加强“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又要加强网络自身的管理和安全;在刑事对策方面,既要加强刑事立法方面的建设,又要加强刑事司法方面的建设。
有鉴于此,本文着力对网络犯罪的概念、特征、现状、危害等方面从刑法规制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进而更好地对网络犯罪进行预防和规制。
关键词:网络犯罪,犯罪预防,刑法规制The Network Crime And Criminal Law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he human race has entered the era of Intern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o human society brings great progress and infinite interest. However, the network technolog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some illegal zeroed in on this point, use a network, the network crime frequently crime increased. Network domain crime has become the modern society is unwelcome.Nowadays, the spread of computer virus, plagiarism databases, online terrorist activities, classified as pornographic web theft, spread Jue cabin, given the growing threat of computer network has serious crime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crime against and prevention of regulation, the modern society, the country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and government.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network crime prevention, must insist on prevention, predominant together with dealing,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system, In the society, to strengthen countermeasures "trinity" of social educa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safety network itself, In criminal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justice.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tries to network crime concepts, features, status, harm CongXing etc laws The Angle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better for network crime prevention and regulation.KEY WORDS: Network crime,Crime prevention,Criminal law目录前言 (1)第1章网络犯罪的概述 (2)1.1 网络犯罪的界定及特征 (2)1.1.1 网络犯罪的界定 (2)1.1.2 网络犯罪的特征 (3)1.2 网络犯罪的种类 (5)1.2.1 以网络为工具的犯罪 (5)1.2.2 以网络为对象的犯罪 (5)第2章网络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危害 (7)2.1 网络犯罪的现状 (7)2.2 网络犯罪的成因 (9)2.2.1 道德观念淡薄 (9)2.2.2 计算机网络因素 (9)2.2.3 网络犯罪侦破、取证困难 (10)2.2.4 网络法律制度不完善 (11)2.3 网络犯罪的危害 (11)第3章网络犯罪的防范及刑法规制 (13)3.1 防范措施 (13)3.1.1 技术上的防范措施 (13)3.1.2 管理上的防范措施 (13)3.1.3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14)3.2 刑法规制 (15)3.2.1 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 (15)3.2.2 依法规范网络经营、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16)3.2.3 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建立全球“法网” (16)结论 (18)谢辞 (19)参考文献 (20)前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堪称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科技进步之一,“网络化”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社会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
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ca73885ae45c3b3567ec8b29.png)
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摘要如今,计算机网络与人们的起居安乐息息相关,它的出现、发展、演进使得人类文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时代亦已烙下了网络的印记。
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不断推动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的进步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时下,黑、毒、盗、毁等网络犯罪日益猖獗,严重破坏了网络秩序的和谐稳定、侵犯国家法律规制的威严,对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遏制网络犯罪,成为了党和政府亟待应对的重大问题。
论文从网络犯罪的内涵、由来、演进、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几大方面切入,结合当前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界关于网络犯罪课题的研究成果,总结提出增加犯罪主体、增设财产型、扩展刑事罪名、加大处罚力度、明确刑事证据规则、制定专门的网络犯罪法共六大完善措施,希望能给国家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切实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犯罪;刑法规制;刑事立法AbstractNowadays,computer network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With itsemergen c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t enables human civilization to achievegreat progress, and have be en marked the imprint of network by times. However,Network is a double-edged sword. while con stantly push social rapid development,it also brings much great threat to the development ofsociety. Currently, cyber crime (hacker, perni cious cultural influence, networktheft, destroying system information etc.) is becoming rampant th at seriouslydestroys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order of internet, infringes on majesty ofnational law regulation, which has had an affect on such fields as the economy, politics , culture of our country , etc. Therefore,how to effectively keep within limits cyber crime hasbecome urgently tackle the really big task by party and government. However,fighting against the crim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is to create an o ffensiveand defensive the punishment regulation. Combing with implementation of theexisting penal law of cyber crimes and findings of the cyber crimes by academicscholars, the essay is to sum marize main six improvement measures includingadding crime subject, adding property crimes, ex tending the criminal charges,increase penalties,clear the criminal proof rules and enact special law ofcyber crime from connotation, origin, evoluti on,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tendency of cyber crime etc. Thus, hope to put forward some pr actical advice tonational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the judicial practice.Keywords cyber crime criminal law rulesand regulations penal legislation引言网络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断带给我们的生活、社会以及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计算机网络对人类进步的不可或缺性。
论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
![论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2bf07801de80d4d8d15a4fa1.png)
目录一、网络犯罪概述 (2)(一)什么是网络犯罪 (2)(二)网络犯罪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3)(三)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不断上升的原因 (4)二、网络问题的刑法规制对象 (4)(一)网络色情 (4)(二)网络暴力 (5)(三)网络木马病毒犯罪 (6)(四)利用网络贩卖、销售违禁物品 (7)(五)盗窃、诈骗等传统型犯罪在网络上换妆蔓延 (7)三、我国现行网络立法现状 (7)(一)我国网络立法力度不够、层次低 (8)(二)我国网络立法具有很强的滞后性 (8)(三)我国网络立法可操作性差,效力低 (8)(四)我国网络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 (9)四、治理网络犯罪的对策建议 (9)(一)明确立法参与主体 (9)(二)制定一部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法 (10)(三)建立网络媒体分级规章制度 (10)(四)进一步加大对网络色情的打击力度 (11)(五)加强网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意识 (12)(六)加强执法办案人员网络司法水平 (12)(七)加强国际合作 (12)结束语 (13)参考资料 (13)论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内容摘要]随着科技创新步伐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介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网络在给社会带来曙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个人信息泄露、银行、游戏账号被窃、企业资料丢失,甚至色情、恐怖、暴力、诈骗集体性事件等问题层出不穷。
采取积极有效监管措施、完善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犯罪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立法现状;对策建议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网络带来的便捷令世人惊叹,然而通过计算机实施的盗窃银行、游戏账号等违法犯罪行为也成为现代社会难以拒绝的“不速之客”甚至是一个“毒瘤”,令人们苦不堪言。
因此,加强对网络犯罪问题的法律研究势在必行。
一、网络犯罪概述如今,随便在任何一个网站键入“网络犯罪”的字样,都能搜索到几百甚至上千条相关新闻事件。
在网络色情、网络诽谤、网络恐吓、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一系列网络犯罪中,强奸、抢劫、绑架甚至杀人等传统犯罪传统领域犯罪逐步向互联网渗透,已经成为网络虚拟空间中的致命毒瘤。
浅析网络诽谤犯罪的法律规制
![浅析网络诽谤犯罪的法律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5d299e2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3.png)
浅析网络诽谤犯罪的法律规制网络诽谤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上故意发布虚假言论,严重影响了被诽谤人的名誉、名誉权等合法权益。
这种行为不仅有可能导致被诽谤人的精神损失和社会声誉受损,还会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网络诽谤犯罪必需受到法律制裁和惩罚,以维护公正正义。
国家将网络诽谤犯罪视为一种刑事犯罪,依据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制。
具体而言,针对网络诽谤犯罪,一般有以下三种法律途径:1. 刑法规制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规定,对于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对被害人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将受到刑法的惩罚。
此外,我国《刑法》还规定了对恶意编造诽谤信息进行传播或者使其他人传播的处罚情况。
依照《刑法》相关规定,网络诽谤犯罪一旦被定罪,其处罚范围一般包括有期徒刑、拘留、罚款等。
民法意义上的名誉权被普遍认为是被诽谤人维护个人尊严的一种法定权利。
对于网络诽谤所造成的名誉权侵害问题,可以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进行维权。
我国《民法典》第103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等个人权益。
”。
网络诽谤所造成的名誉权侵害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进行维权,一般诉讼请求包括删帖、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等。
因涉及到恶意虚假信息发布等问题,网络诽谤也受到了行政法规制的约束。
我国网信办站点有关规定中明确规定,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平台、网站等互联网机构,以及发布违法信息、诽谤内容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可以进行行政处罚。
一般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关闭网站等,对于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机构和个人可以予以吊销营业执照、吊销相关技术资质等。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网络诽谤犯罪采用了法律规制的方式进行治理。
在实践过程中,司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以及相关涉诉方都需要全面合作,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等法律途径,加大对网络诽谤犯罪的打击力度,从根本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网络交流的安全、健康和有序。
网络犯罪行为及相关法律法规解析
![网络犯罪行为及相关法律法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0719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e.png)
网络犯罪行为及相关法律法规解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行为日益猖獗,对个人隐私、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
本文将从网络犯罪行为的定义、类型和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解析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网络犯罪行为的定义和类型网络犯罪行为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通过非法手段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篡改、删除、破坏数据或者非法获取他人财产、信息的行为。
网络犯罪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传销等。
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获取、篡改、破坏数据的行为。
黑客攻击手段多种多样,包括网络钓鱼、木马病毒、DDoS攻击等。
2.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欺诈活动,通过虚假宣传、虚假交易等手段非法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
网络诈骗形式繁多,如假冒网站、虚假投资、网络兼职骗局等。
3. 网络盗窃:网络盗窃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非法获取他人财产、信息的行为。
网络盗窃手段包括非法获取他人账号密码、窃取银行卡信息、网络盗版等。
4. 网络传销:网络传销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销活动,通过虚假宣传、虚假招聘等手段非法牟利的行为。
网络传销具有隐藏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伤害。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解析为了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法律法规:1. 《刑法》:《刑法》是我国刑事犯罪行为的基本法律,对于网络犯罪行为也有明确规定。
例如,第二百六十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黑客攻击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
2. 《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该法明确规定了网络犯罪行为的种类和处罚,对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
3. 《电信法》:《电信法》是我国电信行业的基本法律,对网络犯罪行为也有相关规定。
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
![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0dd927d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b.png)
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网络谣言犯罪是指在互联网和其他网络平台上散布虚假信息、编造、传播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为。
虽然网络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渠道,但同时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散布谣言、损害社会利益的渠道。
为了规范网络行为,保护公共利益,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对网络谣言犯罪进行刑法规制。
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明确规定:“编造虚假的恐怖信息、疫情信息、灾害信息、警情信息等,扰乱公共秩序或者引起公共恐慌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这一规定对于编造、散布虚假信息犯罪进行了明确界定,为打击网络谣言提供了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规定:“利用互联网、通信工具散布谣言,造成恶劣影响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这一规定放宽了构成犯罪的条件,不仅对散布谣言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进行了罪名规定,还包括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况。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散布虚假恐怖信息、导致不良后果的,或者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这一规定则对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
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对于打击谣言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打击网络谣言犯罪的难度也在增加。
对于网络谣言的查证、定性和量刑,需要依赖于技术手段和证据的确凿性,这对于执法机关来说是一个挑战。
对于网络谣言犯罪的罚则是否过重也值得关注。
虽然网络谣言犯罪对社会造成了危害,但对于一些无恶意传播谣言、并未造成实际后果的行为,是否过于严厉地追究刑事责任需要进行评估。
加强网络监管和舆论引导也是防止网络谣言犯罪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网络素质教育等方式,可以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和影响。
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的必要手段。
纯正网络犯罪刑法规制比较
![纯正网络犯罪刑法规制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457c0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7.png)
纯正网络犯罪的种类
纯正网络犯罪主要包 括以下几类:网络入 侵、网络诈骗、网络 赌博、网络淫秽色情 等。
网络入侵类犯罪包括 非法侵入国家事务、 国防建设、尖端科学 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 息系统,或者采用技 术手段对计算机信息 系统实施破坏等行为 。
加大刑罚力度
对于纯正网络犯罪的刑罚力度需 要加大,以更好地震慑犯罪分子 ,同时也可以提高公众对网络安 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5
结论
研究结论
纯正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存在差异
01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纯正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存在差异,包括罪
名设定、刑罚力度、法定刑等。
立法趋势逐渐趋同
02
随着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的加络安全和公民隐私。
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03
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纯正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仍面临一些
问题和挑战,如技术发展快速、跨国犯罪等。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有限
本研究选取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作为研究样本,可能无 法涵盖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纯正网络犯罪刑法规制情况。
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
尽管各国在纯正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 上仍存在滞后性,未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关注新兴技术发展对纯正网络犯罪刑法规制 的影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等方面。
THANKS
感谢观看
明确犯罪构成
明确犯罪行为
对于纯正网络犯罪,需要明确其犯罪 行为的具体内容,以便于认定和打击 。
设定合理的定罪标准
在明确犯罪行为的基础上,需要设定 合理的定罪标准,以确定哪些行为构 成纯正网络犯罪。
我国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
![我国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b101b91a90c69ec3d5bb75de.png)
2012.478试论我国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谯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摘要: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也随之迅速蔓延,本文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定义及表现形式,指出了目前我国对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网络犯罪;单位犯罪;刑法;规制0 前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犯罪行为又对人们的财产权、隐私权等相关权利造成了损害,使人们对网络产生忧虑和恐慌,因此,网络犯罪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
网络犯罪,是指以网络作为犯罪对象即侵害目标或者以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即利用网络而实施的严重危害网络安全或网络正常秩序的犯罪行为。
网络犯罪叫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将网络作为犯罪对象,是指针对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如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二类是将网络作为犯罪工具,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如利用计算机实施的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等犯罪。
网络犯罪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刑法学概念,而是与青少年犯罪、暴力犯罪等类似,是在犯罪学领域内对网络犯罪的界定。
而刑法学意义上的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软件指令、产品加密技术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或利用其居于网络提供者的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网络上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以致违反特定刑法的行为。
1 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 1.1 网络对象犯罪(1) 网上盗密。
网上盗密是指利用网络窃取相关部门或组织的科技、军事和商业情报或机密信息网络犯罪行为,该类犯罪是网络犯罪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类。
(2) 制作并转播网络病毒。
网络病毒是网络对象犯罪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是指犯罪行为人通过编写木马等病毒程序,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干扰、破坏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 行秩序。
犯罪行为人通常借助计算机病毒程序破坏计算机运 行系统,致使大范围的计算机用户的网络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处 于瘫痪状态。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2e1a3e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b.png)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应对
深化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理论研究
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理论研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应对网络犯罪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换代的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手段不断升级,需要加强对新技术手段的研究和防范。
强化跨国网络犯罪刑法规制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维护全球网络安全。
通过刑法规制,引导企业 和个人加强网络安全保护 ,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氛 围。
本PPT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结构
本PPT将首先介绍网络犯罪的定义与现状,然后分析刑法规制在网络犯罪中的重 要性,接着探讨我国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现状与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网络犯 罪刑法规制的建议。
主要内容
包括网络犯罪的定义、现状、刑法规制的重要性、我国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现状 与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国内外研究现状
网络犯罪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了严重影响, 刑法规制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学者在网络犯罪刑法规制方面进行 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研 究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现状、问题及完善 策略。
探讨了网络犯罪的概念、类型、特点,分 析了我国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策略。
下的新型犯罪行为,对刑法规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些案例反映了当前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现状和问题,亟待加强国际合 作和技术更新,以更有效地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
04
CATALOGUE
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改进建议
完善网络犯罪的刑法条款
增设网络犯罪专章
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
![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76aa6cb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3.png)
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谣言的数量和影响力逐渐增大,给社会治安和公共秩
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我国制定了相关的刑法规制来打击
网络谣言犯罪,具体内容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八条,虚假诽谤罪,重罚网络谣言带来的
恶劣影响
1.如果人员散布虚假的、未经证实的消息或者提供虚假的证据,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或者其他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较轻的,可以处五
日以下拘留或者罚款。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五十条,网络用户有义务对自己发布的信
息负责任,不得散布虚假信息并引发社会恐慌
1. 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
止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2. 网络运营者发现用户发布的虚假信息时,应当及时删除或者屏蔽,并保存有关记录,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协助查处违法犯罪活动。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处警告、罚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七十九条,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
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的网络谣言犯罪,将受到相关刑法规定的惩罚
综上所述,网络谣言犯罪已得到一定的法律惩罚和社会谴责,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
更新和发展,网络谣言犯罪威胁的严重性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法
律的规制力度,以实现网络治理的长期稳定和公正性。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3106b6f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7.png)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全球性威胁。
网络犯罪的种类繁多,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给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
针对网络犯罪的威胁和危害,我国逐步完善网络犯罪方面的刑法规定。
目前,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网络犯罪包括多种类型,如利用计算机破坏信息系统罪、网络侵入罪、网络诈骗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罪等。
这些罪名罚则渐趋完善,更加具有实践意义。
对于网络犯罪行为的处罚,主要是采用刑事手段予以打击。
针对网络犯罪,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
在不断进步的网络技术面前,我们对于网络犯罪的危害认识还远不够充分。
为了防止自己遭受网络犯罪的侵害,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泄露密码等重要信息,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其次,要加强监管。
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应当不断完善网络监管机制,遏制网络犯罪的发生。
比如加强对于网络交易的监管、打击非法网络贷款、对于儿童色情进行严格打击等。
最后,要加强法律的规制。
制定严格的网络犯罪法律,给犯罪分子通报清晰的警示信息,并给予他们应有的惩罚。
同时,也要在实际操作中加大力度,对于网络犯罪行为展开全面、深入的打击。
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我国放弃了许多传统的刑事打击方式,例如限制自由、间谍罪等,而采取了更多的技术手段,例如网络追踪、协同作战、加密解密技术等。
这不仅能够加强技术支持,提高打击效率,同时也为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民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网络犯罪已成为了全球性威胁,应当引起全社会广泛的重视。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高法律的规制、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率,保障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
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的规制研究
![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的规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3bc5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f.png)
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的规制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
从网络诈骗、网络侵权到网络恶意攻击,各种形式的网络犯罪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规制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法律法规在这个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犯罪的形式与危害网络犯罪行为种类繁多,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权、网络谣言等。
这些行为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比如,网络诈骗让人们陷入经济损失,网络侵权影响创作人的权益,网络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网络攻击导致关键信息泄露等等。
二、我国网络犯罪的现状我国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手段的进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作案的门槛降低,从而使得网络犯罪更容易实施。
二是法律法规滞后。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制网络犯罪,但在新型网络犯罪的应对方面依然滞后。
三是执法力量的不足。
面对庞大的网络空间,警方等执法机构的力量仍然有限,很难对所有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及时打击。
三、我国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的规制为了应对网络犯罪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制网络犯罪行为。
比如《网络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九)》等。
这些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规制,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护。
1. 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犯罪规制的重要法律。
它规定了网络运营者的义务和责任,要求网络运营者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护用户信息。
同时,该法律还明确了网络犯罪的行为和对应的处罚,如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网络攻击等。
2. 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九)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进一步规制。
其中,新增了对侵犯个人信息、网络数据诈骗等行为的惩处。
该修正案进一步强化了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扩大了网络犯罪的范围。
四、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规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 法律法规的完善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新型的网络犯罪行为也不断涌现。
网络犯罪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网络犯罪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https://img.taocdn.com/s3/m/6f5d339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8.png)
网络犯罪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日益猖獗。
从网络诈骗到黑客攻击,从侵犯个人隐私到传播有害信息,网络犯罪的形式多样且危害巨大。
那么,如何准确界定网络犯罪的法律责任,成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关键问题。
要明确网络犯罪的法律责任,首先需要清晰地界定什么是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简单来说,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或通过网络实施的危害社会、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它并非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涵盖了多种具体的犯罪类型,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诽谤、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等。
在界定网络犯罪的法律责任时,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确定犯罪主体。
网络犯罪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
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只要其实施了网络犯罪行为,并且达到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年龄和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而对于单位,如果其组织、策划、实施了网络犯罪活动,同样要为其行为负责。
犯罪的主观方面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网络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故意犯罪通常表现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例如,在网络诈骗中,犯罪分子明知自己的欺骗行为会导致他人财产损失,却仍然积极实施。
而过失犯罪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从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
比如,网站管理员因疏忽未及时更新安全补丁,导致用户信息被泄露。
在确定网络犯罪的客观方面时,需要考虑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网络犯罪行为多种多样,如发送虚假信息、非法获取数据、传播病毒等。
而犯罪结果则包括对个人权益的损害、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等。
例如,黑客攻击导致重要网站瘫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这就是严重的犯罪结果。
对于网络犯罪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法律责任,适用于那些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网络犯罪行为。
浅析网络诽谤犯罪的法律规制
![浅析网络诽谤犯罪的法律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4e90440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3.png)
浅析网络诽谤犯罪的法律规制网络诽谤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不实、恶意的攻击、诋毁、诽谤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对被诽谤的人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还可能波及到被诽谤人的家人、朋友和社会形象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网络诽谤犯罪,我国法律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制。
我国《刑法》对网络诽谤犯罪实行了明确的规定。
《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明知是虚假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较轻的,处或者并处管制、拘留。
该条规定颇具操作性,明确了网络诽谤犯罪的构成要件,即必须是虚假事实,并且行为人需要具备明知虚假事实的故意犯罪心态。
因此,在判断网络诽谤犯罪时,需要对有关网络内容进行严格的分析和审查,以确保定性属实。
另外,该条规定规定了具体的刑罚,对网络诽谤犯罪形成了有力的威慑力。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网络诽谤犯罪的规制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网络诽谤行为亦有明确规制。
该办法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对其提供的信息内容负责,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
如构成违法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该条规定从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角度,明确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
在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过程中,相关的信息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这更加强调了网络诽谤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性,及时地防止网络诽谤行为的发生和持续。
三、相关案例分析网络诽谤罪是一种比较新的罪名,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相关案例。
比如,2012年某网民在网上发布“杭州喜来登酒店女艺人宿舍随意出入,艺人整容酒店保密等信息”,造成了不良影响。
该网民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的刑罚,并处罚金。
此案中,行为人先是在互联网上发布了虚假信息,进而诋毁了酒店和艺人的形象,给他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涉及网络诽谤行为时,行为人的故意及所发布的信息是否属实,是关键的判断点。
论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以网络钓鱼为观察对象
![论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以网络钓鱼为观察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6e40120de87101f69e319515.png)
关键 词 网络犯 罪 网络钓 鱼 中图分 类号 : 9 0 D 2. 5
刑 法规 制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90 9(0 00-6 .2 10-5 22 1)8090 1 《 垃圾 邮件 法》2 0 ) 《 .反 (03 。 反垃 圾 邮件法 》 名 《 制不请 又 控 自来 的色情 和营 销行 为攻 击 的法案 》 该法 并不 直接 针对 网络钓 ,
国这个 网络技术 甚为 发达 的国度 , 其规制 网络犯 罪 的刑事措 施 已 交 参议 院和众 议 院审 议 。虽然 该法 案 因可 能会 赋予 大 公司太 多 经获得 了令 人惊 叹成 果 。 其完 善立 法体 系 的构建 , 巧妙 的技 术安 的权 权 利 以极低 的成 本或 零成 本取 得 域名 而扼 杀整 个 域名 工业 排, 实用 的法律 应对 措施 堪称 一绝 。鉴 于网络 犯罪 形态 的繁 复 , 的发 展 以及 该法 无法有 效打击 跨 国钓 鱼犯 罪行 为而招 致 了抨击 ,
、
美国 网络犯 罪 的刑法 规制 措施
犯罪 与 反犯罪 工作 一直 以来 处于 一种 “ 高一尺 魔 高一 丈” 或 减 弱该计 算机 的安 全保 护 , 把 以上述 以欺诈 手段 收集个 人信 道 。
的诡 异互 动状 态之 中 。 对 犯罪 的反社 会性 , 会必 然采取 诸 多 息 的行 为和 未经授 权 而进 行的访 问和安装 行 为规 定为 犯罪 。 针 社
的针对 性 治理 措施来 予 以应对 。 体现在 立法 上 , 为一 》 2 0 ) (05 是美 国反钓 鱼行
厉的规 制措 施 , 法 也在 随着 网络犯 罪 的发展 而发 展 。 刑 尤其 在美 动 的一个 立法 努力 。该法 于 20 年被 参 议员 Oy pan w 提 07 lm i o S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bd60507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f.png)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的犯罪行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也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网络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等等。
这些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网络犯罪的形式与特点网络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网络诈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
通过虚假宣传或者网上交易欺骗他人,获取非法利益。
网络侵权也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犯罪形式,包括侵犯知识产权、恶意软件传播、网络黑产等行为。
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犯罪行为也层出不穷。
网络犯罪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便捷快速。
网络犯罪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犯罪分子可以轻易地跨越地域界限,进行犯罪活动。
第二,隐蔽性强。
网络犯罪可以匿名进行,难以被发现和抓获。
受害者范围广。
网络犯罪可以一次性对多人实施,造成的危害范围较广。
第四,经济损失大。
网络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十分巨大,给受害者带来沉重的打击。
刑法规制网络犯罪的主要内容面对网络犯罪严峻的形势,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网络犯罪进行规制。
刑法作为惩治犯罪的基本法律,对网络犯罪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行为的刑事责任,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刑事责任,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的刑事责任等等。
这些规定有力地打击了网络犯罪分子的犯罪活动。
我国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进行了全面的规制。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对网络犯罪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规范了网络犯罪行为,并制定了惩治措施。
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措施要惩治和打击网络犯罪,除了法律法规的完善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打击措施。
要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监测和侦查。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59ca00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a.png)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电子设备等现代通信技术手段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犯罪日益增多,其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刑法规制,以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公平。
本文将就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进行浅谈。
网络犯罪的种类和特点网络犯罪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网络盗窃、网络敲诈等。
这些犯罪行为大多以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或进行交易为手段,具有隐蔽性、跨境性、匿名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给司法机关的打击和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且,一些网络犯罪分子常常利用技术手段来规避打击,导致打击难度加大,给处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网络犯罪的危害网络犯罪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网络犯罪直接损害了公民合法权益,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网络犯罪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网络犯罪还破坏了网络空间的健康环境,侵害了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危害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公平,已成为全球各国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刑法规制。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多项打击网络犯罪的相关罪名,包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网络诈骗罪等,对网络犯罪行为予以了严厉惩处。
我国还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对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提出了更加全面和严格的要求,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依据。
除了单纯依靠刑事法律手段惩治网络犯罪,我国还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采取了多种综合手段,包括完善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网络监管、加强国际合作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增强了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公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上,各国也加大了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4221133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b.png)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网络犯罪包括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网络入侵、网络盗窃等多种形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影响和危害、刑法规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非法活动,它不仅涉及到网络技术,还包括法律、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盗窃他人信息、散布虚假信息、制造病毒攻击等。
现代社会已经日益依赖于互联网的使用,而网络犯罪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比如入侵他人电脑后窃取个人信息,诈骗个人财产,影响个人社会信用等。
同时,网络犯罪还可能会波及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其危害不可小视。
为了规范网络犯罪行为,我国法律已经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制。
首先,我国刑法对涉及网络犯罪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
例如,在《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或者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就规定了非法获取或控制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是非法的。
《刑法》还明确规定了涉及到网络诈骗、虚假广告和计算机污染等犯罪行为。
其次,我国相关部门也加强了网络安全的管理和监控。
比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机关等对网络犯罪进行了打击和惩罚。
同时,也鼓励互联网企业加强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不断优化网络安全体系,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
然而,网络犯罪的追踪和打击仍然存在挑战。
一方面,网络犯罪通常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界限不清晰,难以进行调查和打击;另一方面,网络犯罪的手段多样,针对性强,一旦发生,危害很大。
对此,应当采取综合手段来加以规制,比如制定相关法律、提高网络监管能力、束缚相关罪犯等。
总的来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它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为了遏制网络犯罪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精神支持。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困境和措施研究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困境和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4c3d0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f.png)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困境和措施研究[摘要]现代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普及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一些问题,其中,网络犯罪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活,影响和谐社会稳定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以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现存困境为切入点,并简单分析具体突破措施。
[关键词]网络犯罪;刑法规制;困境近年来,网络犯罪事件频繁发生,与其他犯罪行为相比,网络犯罪不受时空局限,并且具有较强隐蔽性,为侦查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另外,网络犯罪直接影响着我国网络用户的财产安全及个人信息安全,间接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
基于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网络犯罪刑法规制中的问题,全面维护公众安全,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1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困境1.1刑法规制保护范围存在局限性为保障网络安全,我国已于2017年六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但随着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现有相关刑法规制在处理网络犯罪时,逐渐显露出不足之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现有网络犯罪刑法规制保护范围局限性问题[1]。
信息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群众的个人信息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得以储存,一旦网络平台被不法分子攻击,便会导致群众的个人信息泄露,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网络贷款及诈骗等犯罪行为,但我国现有刑法规制中,还未形成完善的数据保护条例。
另外,我国《刑法修正案(九)》第32条,已经规定散播虚假疫情、险情以及灾情等行为,属于网络犯罪行为,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上仍然充斥大量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影响面广泛,产生较强叠加效应[2]。
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虚假疫情信息以及虚假食品信息,都容易误导人民群众,使其产生恐慌情绪,从而威胁国家安全,但现有的网络犯罪刑法规制中并未全面规定虚假信息范围,导致打击网络犯罪缺少时效性。
1.2网络犯罪惩处力度不足以现阶段我国网络刑法条例来看,网络犯罪行为普遍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是处以罚款,而对于窃取国家机密的网络犯罪,也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院本科生2016—2017学年第1学期《刑法分论》课程期中作业专业:信息安全学号:_1511386姓名:张焜成绩:_________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以伪基站犯罪为例摘要:从1946年的ENIAC(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到如今智能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瞬息万变,计算机的诞生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及飞速发展,他们彻底改变的我们的生活,更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
而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导致其相应的违法犯罪行为在阴暗面滋生。
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各种网络犯罪层出不穷,给国家、社会、和个人财产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甚至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遏制网络犯罪刻不容缓。
本文针对网络犯罪问题,站在理工科角度,运用所学的法学知识及前人的发现与理论,分析了我国现行刑法对网络犯罪的规制,以及如何对其完善的一些思考,其中在第二部分重点研究了伪基站犯罪这一行为及其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犯罪;刑法规制;伪基站一、网络犯罪概念、分类及其特点(一)网络犯罪的概念1·网络的概念:在阐述网络犯罪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络?首先我们应明确,此文所研究的“网络”是互联网IT行业有关的网络,而非数学物理等意上的网络。
于此,网络是计算机通过外部设备互相连接用于信息传递形成的集合体。
基础载体是计算机系统,传输途径是网络互联设备,信息的格式是相关协议,任何网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都是以“0”和“1”的数字化存在。
2·网络犯罪一词来源:“网络犯罪”一词是欧盟各国于 2001 年11 月23 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签署的《网络犯罪公约(Convention on Cybercrime)》中确立的。
学者将“Cybercrime”译为“网络犯罪”,从此这个新生的法律术语得以在官方的文件上正式使用。
3·网络犯罪的进化及定义上的分歧网络犯罪,并非一确切不变的概念。
理论界对于网络犯罪的认识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以计算机的信息系统作为犯罪对象本身的"计算机犯罪"到现今的以计算机网络作为犯罪工具的犯罪,再到强调网络向生活平台、社会空间演化的特点的网络犯罪空间概念,这一概念认为我们已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进入了"双层社会",也就是网络社会和现实杜会两个维度[1]。
网络空间概念的出现也是一个全新的犯罪领域概念的出现,它内在的承认了网络犯罪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区别于传统犯罪的。
网络犯罪的概念也发展为: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实施的严重危害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安全的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犯罪手段的犯罪行为。
而在对网络犯罪定义时,主要有以分歧:一是将网络视为某种工具的“网络工具论”,二是针对网络进行犯罪的“网络对象论”,三是将网络作为工具,并以此侵害网络或其他客体进行犯罪的“工具概念折衷论”。
其实,信息技术在以超越我们想象的速度发展着,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的载体不仅仅是计算机或者手机,各种家电甚至于衣服鞋子,都已经称为网络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网络犯罪的范围。
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将网络视为工具还是针对网络犯罪,都应该属于网络犯罪的范畴,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的网络犯罪行为。
并且,一切可以应用网络的载体,均可成为犯罪的工具或者犯罪针对的对象,因此,当下的网络犯罪,应当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实施的严重危害网络及其网络载体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犯罪手段的犯罪行为。
(二)网络犯罪的分类:针对前面提到的关于网络犯罪的不同的定义学说,可将网络犯罪分为不同的类型。
事实上,就像对于“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一样,无论是因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都将均将“计算机犯罪”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行为,另一类是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行为。
类比之下,我们可以将“网络犯罪”大致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在计算机网络上实施的犯罪种类:如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表现形式有:袭击网站;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
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种类:如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罪;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罪;利用计算机实施贪污、挪用公款罪;利用计算机窃取国家秘密罪;利用计算机实施其他犯罪:电子讹诈;网上走私;网上非法交易;电子色情服务、虚假广告;网上洗钱;网上诈骗;电子盗窃;网上毁损商誉;在线侮辱、毁谤;网上侵犯商业秘密;网上组织邪教组织;在线间谍;网上刺探、提供国家)机密的犯罪。
(三)网络犯罪的特点网络犯罪,作为时下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有着很多区别于其他犯罪的特点。
通常而言,网络犯罪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
网络犯罪的的复杂性特点体现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犯罪手段等多个方面。
例如就犯罪主体来说,任何罪犯只要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便可以在电脑的终端与整个网络合成一体,调阅、下载、发布各种信息,实施犯罪行为。
而且由于网络的跨国性,罪犯完全可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国家、地区,网络的“时空压缩性”的特点为犯罪集团或共同犯罪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网络犯罪成本低、风险小,危害广泛。
据调查统计,已被发现的利用计算机或网络犯罪的比例只是总数的5%-10%,而在这些已被发现的案件里因被告发、计算机故障、线下处理业务时被偶尔发现的等偶然因素被察觉比例大,可W说网络犯罪具备隐蔽性强和侦查难度大的特点。
同时除了网络犯罪的发现率极低之外,因现行的网络立法由于与社会发展相比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也是其犯罪成本低、风险小的一个方面。
也就是在运种内外环境的结合下,网络犯罪结合其时空跨度大、效益高特点,充分的发挥了其危害广、破坏性极大的特点。
3、持获利和探秘动机居多计算机犯罪作案动机多种多样,但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计算机犯罪活动集中于获取高额利润和探寻各种秘密。
据统计,金融系统的计算机犯罪占计算机犯罪总数的60%以上。
全世界每年被计算机犯罪直接盗走的资金达20亿美元。
我国当年发现的计算机作案的经济犯罪已达100余件,涉及金额达1700万元,在整个计算机犯罪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4·低龄化趋势网络犯罪主体的低龄化是指网络犯罪的犯罪主体年龄具有趋于小龄化的特点,并且低龄的人占比越来越高,这实际上也符合当前网络主体结构的发展趋势。
5·巨大的社会危害性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计算机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远非一般传统犯罪所能比拟,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
二、伪基站犯罪的分析(一)伪基站的简介及其原理1·什么是伪基站?很多人可能对“伪基站”这一词很陌生,但提起垃圾短信,大部分人都深受其害。
伪基站,就是大量发送垃圾短信的一种手段。
伪基站,顾名思义,“伪”即假,伪基站就是“假基站”,与合法基站的区别在于伪字,伪基站就是一个基于软件无线电理论开发,能够模拟移动通信基站的无线电收发设备。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门21世纪兴起的无线电技术,其理念是利用通用的硬件平台,通过软件定义和无线通信协议,实现任意频率上接受和发送任意的信号。
通过仿冒运营商移动网络发射射频信号对覆盖范围内的手机进行短信群发操作。
这些短信大多是事先设置好的商业业务短信,因此又名“圈地短信群发设备”,“小区短信设备”,“广告机”。
2·伪基站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伪基站工作原理,根本上在于GSM通信机制本身的缺陷。
GSM全称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制定的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采用时多分址的空中接口技术,自9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被100多个国家采用。
GSM中安全相关的机制主要有[2]:第一,通过鉴权认证机制来保护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防止假冒攻击的发生;第二,通过对无线传输进行加密来保证通信信息的安全性,防止窃听者获得通信消息的内容;第三使用SIM卡储存用户信息,其独立于终端设备,所以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第四;通过使用临时身份识别即临时用户识别码来保障用户隐私,防止不法分子在无线信道上对用户进行跟踪。
其中,与伪基站工作密切相关的就是鉴权认证机制。
GSM的鉴权机制是一个单向的认证过程,即网络对用户的认证,它保证了接入用户的合法性,,但是缺少用户对网络的认证,即用户无法识别接入的网络是否合法,伪基站正是利用这种鉴权机制的缺陷来让用户接入伪基站网络,从而开展不法活动。
通俗来说,伪基站,是因为网络系统可对用户进行鉴别而用户对网络系统不可鉴别的不平等的信息交互产生的。
(二)伪基站的危害伪基站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想象。
1.影响巨大:一个伪基站每日可发送短信三万多条,非法获利数额巨大。
2.伪基站隐蔽快速发送短信的特征,可被不法团体和组织利用,作为反动及错误宣传的工具,对社会安定造成影响。
3.不法分子可以通过伪基站非法获取用户信息,即IMSI和IMEI可被记录,从而进一步对用户进行窃听和跟踪,严重侵害用户隐私。
4.电磁辐射污染:伪基站经常安装在人群密集区域,其发射功率大,无法满足GB8702-1998中规定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12V/M的要求,可能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三)·伪基站的治理伪基站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重视,目前针对伪基站的防范工作已经陆续展开,有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总的来说,目前进行的伪基站防治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监管工作。
首先是运营商对伪基站进行了密切的监控,一旦在网络管理系统上发现用户通往率增加,某些基站发生拥塞,就立刻通过信令监控平台统计受影响的终端异常位置更新频次和更新到正常基站的小区号CI,确定大致的区域,然后集中网监人员、带着便携频谱仪到目标区域进行排查,最终追踪到正在运行的伪基站。
其次是相关行政机关加强对伪基站的搜索和查处,对抓捕的不法分子进行询问和调查,摸清伪基站的销售渠道后从源头打击伪基站的制造者,并用法律的手段对其进行惩处。
另一方面是采取技术手段。
一些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手机安全防护软件提供了拦截垃圾信息的功能,声称对伪基站有较高的识别率。
而在相关研究上,有研究人员提出修改小区重选算法的相关参数,让运营商合法网络的C2值高于伪基站网络的C2值。
当然,针对伪基站这一行为,其最直接也最彻底的手段应该是改变GSM鉴权机制,改为双向鉴权。
然而,这些方法,哪怕是更改GSM鉴权机制,也只能是对伪基站这一确切的犯罪活动进行打击。
因此,若想对所有的网络犯罪活动进行规制打击,第三种方法则是终极方法——对网络犯罪进行法律规制。
而下文则将着重分析伪基站及其他网络犯罪活动的法律规制现状。
(四)·有关打击伪基站犯罪的司法解释在意见出台之前只能按照无线电管理条例“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处理,处罚只有查封或者没收设备、没收非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