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框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做框架》教学设计

《做框架》教学设计

《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并能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等。

学生: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橡皮筋、筷子。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出示图片(建筑工地图),仔细观察这些正在建造的建筑物和工地上的机械——塔吊、井字架是怎样的?再来看几张图片(鸟巢结构、过街通道、铁塔、海洋钻井平台),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有哪些相同点?(空心的、不密封、中间可透风、像骨架一样)2、像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在建筑学上叫框架结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框架,研究框架结构。

师板书课题二、做三角形和长方形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1、我们从最简单的框架做起!它们分别是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

2、做三角形框架应该没有问题,做长方形框架时,橡皮筋的缠绕方法有点讲究,老师给大家做一下示范。

(教师示范缠绕橡皮筋,一边解说:先把橡皮筋绕成两圈,再拿两根筷子,交叉成直角,一根上面一根下面,把橡皮筋套在下面的筷子,绕过上面一根筷子,再套到下面一根筷子。

)3、在做好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后,把手放在框架的顶端,用手按一按,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提问:在受力比较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用适当大小的力,不要用力过大,两次用力差不多大。

)4、每个小组合作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再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一样?5、汇报:大家已经把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做完了,它们在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三角形不容易变形,比较稳固;长方形框架不稳固,容易变形)6、为什么用3根筷子扎成的三角形框架比较稳固呢?三角形框架受到力的作用时是怎样的?(当力作用在三角形上,三角形的两边向外扩张,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拉力的作用,达到平衡。

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明明白白我的心——九下作文《如何布局谋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写文章时布局谋篇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养成在写作前列写作提纲的意识和习惯3.学会点题的方法和作用,掌握谋篇布局的关键教学过程一、情境运用布局谋篇在教学开始之际,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小游戏,现在你想参加学校文学社,需要画一幅自己的简笔画,小组讨论要如何布局,要突出哪个部位?并讨论哪个部位更重要,是眼睛,鼻子,还是嘴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看人的时候往往会先盯着对方的眼睛,作文的题目也是如此,好的题目可以使人眼前一亮,有继续阅读的欲望。

如果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鼻子代表文章的中心,鼻子是整张面部最突出的部位,一个精准,鲜明的中心就相当于小巧又秀丽的鼻子,可以夺取观众的目光。

耳朵象征着文章使用时的案例,有了充分的案例,文章才能充实起来。

而眉毛则是锦上添花的优美语言,有了眉毛,整篇文章才能看起来有“精气神”,不显得“垂头丧气”。

要达到“漂亮”这个目的,有了端正的五官还不够,还要拥有五官搭配的合理度和协调程度。

一篇优秀的作文也是如此,除了上面的内容,还应做好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的整体谋划等,也就是说写作文过程中,也要让别人领悟到你最想表达的东西,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我的心”。

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布局谋篇。

二、心中有法手中布局1.什么是布局谋篇:布局谋篇,是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等作整体谋划,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也包括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整体规划。

布局谋篇能力,表现在写作者能够根据中心思想、材料特点和文体特征的要求整体规划篇章结构,写作能够一气呵成。

2.布局谋篇的方法:中考常考的作文主要有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四种,其布局谋篇的方法大同小异,均分为“审”,“拟”,“选”,“细”四步。

因中考作文常写的文体多为记叙,因此以下的讲述将围绕这个文体进行。

第一步“审”:即审题立意,“文以意为主,意尤帅也”。

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容,正确审题立意,防止跑题,是布局谋篇重要一步。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框架》教学设计

《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准备: 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

2.教师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正方体框架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首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同学们见过这些建筑物吗?有哪位同学认识这些建筑物吗?(埃菲尔铁塔,广播电视塔,电线塔)同学们的见识真广泛,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它由哪些形状的框架构成的?(三角形)3.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我们称之为框架结构。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框架的特点。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环节。

(一)制作三角形和四方形1.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手中的两个框架(出示三角形和四方形框架),同学们想做吗?(想)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三角形和四方形。

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做的三角形和四方形哪个更牢固?(三角形)5.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这个正方形加固呢?请同学动手做一做?6.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加一根木条,变为两个三角形),这个小组的办法真不错。

还有哪个小组有什么补充或者有不一样做法吗?7.我们加这根木条有什么作用呢?(更加稳定)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这种特点来加固其它的框架结构。

(二)制作正方体框架1.下面请同学们再欣赏一组图片,看一看这些图片有些什么形状呢?(长方体,圆柱体,立体三角形屋顶)2.同学们有没有兴趣也来做一做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呢?(有)3.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要求。

《制作网页》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制作网页》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制作网页》教学设计(精选5篇)《制作网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超级链接的含义及链接源和链接目标的含义,掌握同一站点内以及不同站点间网页超级链接的创建方法。

(2)掌握网页内书签的作用及创建书签链接方法,掌握交互式按钮、框架网页内超级链接的设置方法。

(3)理解热区链接的含义及创建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建网页超级链接的操作,使学生了解网页中创建超级链接的基本方法,破除对网页链接的神秘感。

(2)通过对不同对象设置超级链接的操作,使学生总结出操作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操作的能力。

(3)通过网页不同的超级链接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创建多种形式的网页链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链接我国主要自然保护区网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激情。

(2)完成超级链接,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超级链接的含义及链接源和链接目标的含义。

(2)超链接的制作方法——给文字、图片制作超链接,制作书签链接,给交互式按钮制作超链接,框架页面内的超链接,图片区域制作超链接等。

2、教学难点(1)书签链接中名称及对应链接位置的设定。

(2)在框架页面中制作超链接时,目标对象所选择的显示窗口形式。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任务驱动法、讨论探究法、讲解与演示法、类比知识迁移法。

教学准备:"动物——人类的朋友"站点,包括未链接的网页,如欢迎页、表格页、框架页,表单页等。

教学过程:1、引入展示两个主页,一个已经创建了链接,一个没有创建链接,让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区别,引出本课课题——超级链接。

提出:我们在先前的学习中,哪个软件中的相关操作与它类似?什么是超级链接?找一个例子,分析链接源和链接目标分别是什么?学生展开交流,通过对比找出不同点,并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操作、交流,再辅以知识迁移,明确本节课教学内容。

2、新授(1)站内超级链接引导学生回顾PowerPoint中超链接的制作方法(教师提示:右击链接源,利用快捷菜单制作超链接),辅以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自行探究并完成以下操作:任务1同一站点内不同页面之间的链接1制作首页(欢迎页)到表格页的超链接。

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1.1,简单机械1.2,可以固定物品铁钉没有螺纹螺丝有螺纹1.3,注意安全和选择合适的工具2.1D 2,2A B3选择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钳子也可以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1 错 1.2错 1.3对2.1C 2.2B3分析原因:刀根离支点近刀尖离支点远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研究1.1 D 1.2C2 方案1 加重秤砣的质量方案2移动提绳的位置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1 省力轮到支点的距离比轴到支点距离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1.1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2.1对 2.2对3.3对3. 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1 错 1.2错2.1D 2.2B第六课:滑轮组1.1塔式吊机里面有很多的动滑轮,它们和动滑轮构成滑轮组1.2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时动滑轮也一起被提起(动滑轮有重量),而钩码增加了还是一个动滑轮,所以比较明显。

2可以设计用动滑轮第七课:斜面的作用1.1A 1.2C2斜面越平坦越省力但费距离斜面越陡越费力但省距离: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1A 1.2B2 车轮链盘方向盘刹车杆脚踏板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1 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材料1.2 一个2.1B 2.2D3 四方形或者圆形柱子有立着有横着增加抗弯曲能力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1B 1.2B2抗弯曲能力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不会变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1B 1.2 D2略第四课:找拱形1.1 B 1.2 C2 它们都很强的抗弯曲能力第五课:做框架1.1少一根横拉的绳子,承受拉力2.1 三角形最稳定梯形次四边形最不稳定第六课:建高塔1.1 轻重小大1.2 重稳定性1.3 差塑料瓶没有镂空框架结构是镂空的1.4加水瓶口朝上2 两个在下面一个在上面并且下面瓶子装水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1 B,D 1.2A,B,C 1.3 A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1.1 A,B 1.2B.C,D第三单元能量第一课:电和磁1.1磁场1.2稍稍偏转大幅度偏转2 做电磁铁第二课:电磁铁1.1D 1.2 B2.不同点是电磁铁可以有磁可以无磁,可以改变南北极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1.1缠绕圈数缠绕圈数越多磁力越强1.2电池数量缠绕圈数电池电量2.1B 2.2A B C3略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1.1A C 1.2 D2、略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1A B 1.2B C2 、与电流方向有关。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小学美术《搭建框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搭建框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上册(湘教版)第4 课教学目标:《搭建框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掌握用牙签、橡皮泥(彩泥)之类的材料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对空间概念学习的兴趣。

3、通过分组学习、共享材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牙签、彩泥(橡皮泥)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彩泥(橡皮泥)、牙签。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进行一场有趣的比赛——搓泥球。

1、宣布比赛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将彩泥(橡皮泥)搓成直径为1 厘米左右的圆球。

(2)数量多的组别为优胜组并介绍经验。

(3)时间为一分钟。

2、请每个组派代表告诉大家“你们组搓了多少个泥球?”。

师:短短的一分钟搓了这么多,老师很惊讶,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来介绍一下经验好吗?对,这就是合作的力量。

人常说,团结起来力量大,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大家一定会合作的更好。

一、欣赏激趣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搭建框架》。

(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框架?对,框架就是由若干梁和柱连接而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平面结构或立体结构。

在上节课我们还利用一次性筷子、塑料管等线材自己设计并动手搭建了漂亮的果篮.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比利时,去看看著名工程师瓦特凯恩的作品——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

数数看,上面有几个球?(9 个)视频导入这座博物馆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典型的利用点、线连接搭建而成的框架建筑物。

这9 个金属球就是框架的固定点,26 根空心骨架就是框架的支架线。

(板书:点、线、固定点、支架线)这节课我们就用刚才比赛所搓的泥球做固定点,用牙签做支架线来搭建属于你自己的框架作品。

有信心挑战自己吗?有信心挑战比利时著名工程师瓦特凯恩吗?二、自主尝试1、小组合作搭建一个简单的三角锥体或立方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泥球(固定点)和牙签(支架线)来尝试在硬纸板或垫板上搭建一个简单的三角锥体或立方体。

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导语】四条线段⾸尾相接,并且最后⼀条的尾端和最初⼀条的⾸端重合,就组成⼀个四边形,如果四个顶点不共⾯,那么这样的四边形叫做空间四边形。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1、建⽴空间观念,能够认识⽣活中的四边形; 2、进⼀步认识长⽅形和正⽅形的特征; 3、通过找⼀找、涂⼀涂、剪⼀剪、画⼀画等活动,培养学⽣的观察⽐较和概括抽象的能⼒; 4、通过情境图和⽣活中的事物进⼊课堂,感受⽣活中的四边形⽆处不在,进⼀步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1、长⽅形的概述。

2、进⼀步认识长⽅形和正⽅形。

三、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学习接下来的平⾏四边形以及周长知识的⼊门基础和铺垫。

四、本节核⼼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对四边形、长⽅形以及正⽅形都有了⼀定的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较深⼊地学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前的提问,让学⽣复习回顾了以往知识,了解到学⽣学⽣学习了空间与图形之后,对长⽅形、正⽅形和三⾓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2、在此基础上,本节将讲授⼀些四边形的简单知识,并进⼀步介绍正⽅形和长⽅形的特征。

3、认识长⽅形、正⽅形和四边形的特点及共性,将抽象的⼏何知识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将会是学⽣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标: 1、建⽴空间观念,能够认识⽣活中的四边形; 2、进⼀步认识长⽅形和正⽅形的特征; 3、通过找⼀找、涂⼀涂、画⼀画等活动,培养学⽣的观察⽐较和概括抽象的能⼒; 4、通过情境图和⽣活中的事物进⼊课堂,感受⽣活中的四边形⽆处不在,进⼀步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掌握长⽅形和正⽅形的特征。

《基于课程标准的STEM教学设计》读书心得

《基于课程标准的STEM教学设计》读书心得

《基于课程标准的STEA教学设计》读书心得一、最初看了《基于课程标准的STEA教学设计》这本书时, 我对于STEA课程并没有多少了解, 只知道是几门学科的融合, 详细看了该书后, 我找到了适合我们教学的融合课程, 并不一定要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 我们可以参考他们好的一面, 取有利于我们自身教学与学生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

静心思考, 我结合我们科学谈谈我的自创STEA教学。

二、科学课中的科学与写作结合起来本书在前言中提到: 科学与写作结合起来。

学生在科学实验中要提出观点, 并完成实验, 找出相关数据证明观点是否正确,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相同或不同的观点, 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中, 要不停地实验并记录相并信息, 在实际操作中, 不停地对实验方法或方式进行调整。

三、如何把枯燥的实验转变成有趣的活动,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不断地提问, 以此保持探究欲望, 这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思路, 转变教学模式。

如六年级上册三单元《做框架》教学, 按教学内容来讲就是学生用长短不同的筷子做正方体框架, 做完后在框架上放科学书, 以此来说明斜杆在框架中的作用。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并不大, 有些要规定的时间内并没有完成, 甚至在活动中玩耍或不参与。

四、如果按STEA模式来上, 我就会重新思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第一学生可以按照前面所学的不同形状与结构来搭建框架, 第二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发现筷子长短不同、橡皮筋是否绑得牢固、用了几根斜杆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框架的承重能力。

学生在做完成后会发现框架中搭一个金字塔做底座, 用的筷子最少, 上面承重的科学书也非常多。

学生用短的筷子搭一个小的正方体框架, 再用两根长棍子做中间的斜杆, 承重的书也很多。

课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查相关的资料;如金字塔的建造特点、生活中有特点的建筑框架, 让他们用学到的知识去激发自身的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不断地提问, 并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 说不定, 下一个可能改变世界的创造或发明就在他们当中。

小学科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框架》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框架》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2.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3.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4.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做一个四边形框架,用16根筷子。
2.在规定的筷子和橡皮筋数量当中设计制作,在经过加压试验,承载大的获胜。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1、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概念;2.以科学论证为途径发展学生思维;3、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研究简单框架
利用筷子捆一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制作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在让学生分组制作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之前,要求学生在做好后将手分别按到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的顶端,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出示ppt),并强调注意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框架》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框架》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科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9年
教学内容分析

探大自然之秘:语文二下第六单元任务群框架课例及教学设计

探大自然之秘:语文二下第六单元任务群框架课例及教学设计

探大自然之秘:语文二下第六单元任务群框架课例及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

四篇课文体裁各异,有古诗、短文、儿童诗。

课文通过不同的表达形式展现了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和自然奥秘。

《古诗二首》描写了夏天西湖的美丽风光和浣花溪春天秀丽的春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赏春景愉悦的心情。

《雷雨》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怎样帮助人们辨识方向的自然现象,语言通俗、活泼。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科学小品文,介绍了太空生活中睡觉、活动、喝水、洗澡新奇有趣的现象。

我爱阅读《最大的书》介绍了岩石这本的“书”特点。

语文园地中的写话,让孩子们对奇妙的大自然提出心中的疑问,并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来解决疑问,把提出的问题和答案制作成卡片或者写成小短文、小诗,形成大自然的笔记。

“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主题,贯穿在小学各学段,旨在让学生留心观察自然,学习课文表达,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所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任务设计与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的关联“探大自然之秘写大自然笔记”这一任务的落实要依托本单元教学重点“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旨在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主要信息,在了解课文内容中探大自然之秘,试着用多种方式写大自然笔记。

这一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基础上的发展提高。

从找出“明显信息”到“提取主要信息”,从根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到根据信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关注的信息量增大,并且要对信息进行比较、筛选、分析,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本单元的写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是指向生活的语文学习,对大自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心中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解答心中疑问。

用“问答+图画”等方式形成大自然的笔记,同学们在笔记交流中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做框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5课内容。

在前面几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习框架结构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形状结构的窗口。

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做简单框架。

通过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认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进一步研究用加斜杆的方式加固。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引导学生在制作和加固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的技巧。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3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探究方法,但却缺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铁塔等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在游戏中时常会进行橡皮筋扎小棒的操作,但缺乏方法、效率低下;他们在五年级的数学课上就已经学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但当面对“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能清晰地表述……因此完成本课的探究任务对学生来说非常感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挑战。

【整体设计思路】这是一节小学科学课中的“设计制作”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动手动脑学科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历探究,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以图片导入本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框架结构,并切入对做框架的研究,具体围绕2大板块展开:一、研究简单的平面框架。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感受简单框架受力时的情况,在感受和交流的基础上借助教具巧妙地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加固,发现斜杆发挥的“推”和“拉”的作用。

二、研究立方体框架。

在研究简单平面框架的基础上引申到立体图形的研究活动,以“讨论思考、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承重测试——分析优缺点”为主线,不断改进方案,在设计和制作中凸显思维的培养,更显科学味。

小学美术《搭建框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搭建框架》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上册(湘教版)第 4 课《搭建框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用牙签、橡皮泥(彩泥)之类的材料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对空间概念学习的兴趣。

3、通过分组学习、共享材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牙签、彩泥(橡皮泥)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搭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彩泥(橡皮泥)、牙签。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进行一场有趣的比赛——搓泥球。

1、宣布比赛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将彩泥(橡皮泥)搓成直径为 1 厘米左右的圆球。

(2)数量多的组别为优胜组并介绍经验。

(3)时间为一分钟。

2、请每个组派代表告诉大家“你们组搓了多少个泥球?师:短短的一分钟搓了这么多,老师很惊讶,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来介绍一下经验好吗?对,这就是合作的力量。

人常说,团结起来力量大,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大家一定会合作的更好。

一、欣赏激趣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搭建框架》。

(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框架?对,框架就是由若干梁和柱连接而成的,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平面结构或立体结构。

在上节课我们还利用一次性筷子、塑料管等线材自己设计并动手搭建了漂亮的果篮.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比利时,去看看著名工程师瓦特凯恩的作品——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

数数看,上面有几个球?(9 个)视频导入这座博物馆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典型的利用点、线连接搭建而成的框架建筑物。

这9 个金属球就是框架的固定点,26 根空心骨架就是框架的支架线。

(板书:点、线、固定点、支架线)这节课我们就用刚才比赛所搓的泥球做固定点,用牙签做支架线来搭建属于你自己的框架作品。

有信心挑战自己吗?有信心挑战比利时著名工程师瓦特凯恩吗?二、自主尝试1、小组合作搭建一个简单的三角锥体或立方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泥球(固定点)和牙签(支架线)来尝试在硬纸板或垫板上搭建一个简单的三角锥体或立方体。

六年级《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形状与结构》《做框架》教学设计和反思

六年级《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形状与结构》《做框架》教学设计和反思

六年级(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形状与结构)(做框架)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通过动手制作、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觉: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正方体框架。

课文内容分为三个局部:一、认识什么是框架结构;二、制作研究简单框架;三、做一个巩固的正方体框架。

学情分析在农村有着丰富的学习科学的资源。

田野里、小河边等一些地方,随处可见做框架的材料,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科学教学中,能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提供直接感知的物体,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内容形成正确的概念,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有很好的援助。

在这过程中,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好科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感情、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课依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

在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看一些框架结构的塔或架子投影图片,找出这些框架结构的塔或架子的共同点:都是用木头或钢铁构建而成,都比拟高大、牢固,从而为探究框架结构的塔或架子为什么这么牢固打下伏笔。

同时通过较形象的比喻较自然引出了什么叫框架结构的概念。

在探究简单框架结构中,通过做——压——究——固顺序将探究逐渐深刻。

在运用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知识根底上,让学生去固定四边形框架,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加固方法:有将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的,有将四边形变成“日〞字形和“田〞字形的,教师让学生猜想根底上,教师进行实物验证,从而得出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结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塔和架子为什么高大而巩固的原因。

最后运用这一知识加固正方体框架,整个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深刻,学生理解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概念目标,到达了“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过程目标,体验到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

建高塔教案设计

建高塔教案设计

建高塔教案设计建高塔教案设计「篇一」建高塔教案设计篇一:《建高塔》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建高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六课。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

物体都有稳定性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铁塔的认识,也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稳定性问题。

本课以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为起点和归宿,中间用塑料瓶做实验和制作“高塔”来探究物体稳定性问题。

探究学习的过程为“推测——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让学生用塑料瓶、沙、水去自主研究教科书提出的三个问题,初步认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第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学生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是对前一个活动研究结论的应用和再检验,是一个继续研究的过程。

这里不是制作框架式高塔,主要考虑是不与上课重复和教学时间的限制。

第三,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将探索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一个策略。

这个活动希望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体会比较、反思的意义。

同时,通过再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框架铁塔不容易倒的道理的认识。

学生通过上节课《做框架》的学习,已经知道框架结构具有结实且不容易变形的特点。

但是,像塔一类物体的稳定性原理的思考是缺乏的,学生对“上小下大”的物体稳定性是具有一定的认识的,潜意识中大部分是知道这么一回事的,但缺乏数据(证据)的支持;还有,关于“上轻下重”的思考,学生的潜意识中大部分认为是越重越不容易倒,就像一个塑料瓶,他们会认为里面装的水越多越稳定,装满水的塑料瓶是最不容易倒的。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框架铁塔的结构特点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而且类似这样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简单的材料,研究物体不容易到的秘密,同时学会整理数据、深入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展开基于证据的研讨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懂得尊重科学事实,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搭建框架》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搭建框架》教学设计与反思
老师也构思了一个,(出示教师作品)进一步讲解教师作品制作方法,设计寓意,启发学生在一会儿的制作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作品。
活动5【作业】做做玩玩评论
现在就请各小组发挥你们的设计才能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个立体雕塑,这个雕塑要体现出你们的创意,并为它命名,相信你们的创意比老师的更精彩。
活动6【活动】教师巡堂指导评论
)搓出的泥球大小一定要一致。
3)先组合平面形。
4)在平面形的基础上朝纵、横两个方向添加搭建。
就选择一个图形赶紧试试看看能不能搭建出来吧:
图示:
学生:学生制作
活动4【练习】尝试练习评论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这种结构的制作方法,今天你们大显身手的机会又来了,最近我们学校要开展一个以“我爱校园”为主题的立体雕塑展,有些同学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创意,你们想不想欣赏下?(大屏幕展示)希望通过这些作品的造型能给你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学生: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搭建框架(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课堂讨论 评论
1. 教师: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是这种框架结构的呢?
学生:衣架、鞋柜、书架、房子、装饰品等。
2、同学们非常的热爱生活,现在我们跟随大屏幕一起进一步欣赏更多的优秀作品。课件展示,大致讲解设计寓意:
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主题思想,像一顶大帽子,用了中国吉祥色红色。
3、激发学生对多向度空间研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热爱生活的情感,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活动1【导入】课题导入评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吗?(多媒体出示鸟巢图片)?
生:鸟巢。
教师:那你们第一次看到鸟巢是什么感觉呢?

2024《做框架》说课稿范文

2024《做框架》说课稿范文

2024《做框架》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做框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语文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做框架在学习和写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做框架的作用,掌握构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②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做框架的方法构建自己的文章框架。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整理的习惯,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做框架的作用,掌握构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是:能够独立运用做框架的方法构建自己的文章框架。

二、说教法学法基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的原则,我选择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实物、图片和多媒体教具,以直观展示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首完整的优秀作文,引发学生对文章结构和框架的思考。

我会先让学生读一读这篇作文,然后让他们讨论这篇作文的结构和框架是如何构建的。

通过学生的发言,我引导他们意识到文章框架对于整篇作文的重要性。

环节二、讲授知识点我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做框架的定义、作用以及构建方法和技巧。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点,并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做框架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环节三、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篇作文的框架构建。

我会提供一篇文章的内容大纲,要求学生根据大纲和所学的做框架方法,合作构建出完整的文章框架。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适时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考能力。

环节四、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所构建的文章框架,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并能利用三角形框架能够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能够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能够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等。

学生: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橡皮筋、筷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出示图片(建筑工地图),仔细观察这些正在建造的建筑物和工地上的机械——塔吊、井字架是怎样的?再来看几张图片(鸟巢结构、过街通道、铁塔、海洋钻井平台),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有哪些相同点?(空心的、不密封、中间可透风、像骨架一样)
2、像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在建筑学上叫框架结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框架,研究框架结构。

师板书课题
二、做三角形和长方形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
1、我们从最简单的框架做起!它们分别是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

2、做三角形框架应该没有问题,做长方形框架时,橡皮筋的缠绕方法有点讲究,老师给大家做一下示范。

(教师示范缠绕橡皮筋,一边解说:先把橡皮筋绕成两圈,再拿两根筷子,交叉成直角,一根上面一根下面,把橡皮筋套在下面的筷子,绕过上面一根筷子,再套到下面一根筷子。


3、在做好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后,把手放在框架的顶端,用手按一按,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提问:在受力比较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用适当大小的力,不要用力过大,两次用力差不多大。


4、每个小组合作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再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一样?
5、汇报:大家已经把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做完了,它们在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三角形不容易变形,比较稳固;长方形框架不稳固,容易变形)
6、为什么用3根筷子扎成的三角形框架比较稳固呢?三角形框架受到力的作用时是怎样的?(当力作用在三角形上,三角形的两边向外扩张,下面的水平杆就起到拉力的作用,
达到平衡。

三角形框架的三根小棒相互牵制着,让它们谁也不能动,不像是四边形的框架,往下一压,其他的点全都移动了。

(课件出示、协助学生理解。


7、那容易变形的四边形框架你们能想办法加固吗?(加斜杆的方法)斜杆怎样加呢?请小组讨论,把加斜杆的方法在科学记录单(一)中画下来。

再按照设计的方法检验检验这方法行不行。

8、汇报:已经把长方体框架加固成功的小组举手,我们来展示展示:你们是怎样加的?效果怎样?
看来,两种加斜杆的方法都能使容易变形的长方形变坚固了,那斜杆起了怎样的作用?
9课件播放斜杆“推和拉”的作用的慢动作。

10、让我们再观察一下,加了斜杆后的长方形在结构上有什么变化?(实际是把长方形变成了2个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固性,不容易变形。


11、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观察一下这些大型框架结构的的“小格子”一般是什么形状的?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越多,框架就越稳定。


三、制做正方体框架,加固正方体框架
1、接下来想不想来一个难度高一点的挑战,做一个正方体的框架。

老师已经做了一个正方形的框架,介绍一种做框架比较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