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合集下载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一、发展简述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二、发展历程: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三、发展详述:页脚内容1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

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

“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页脚内容2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第三章应急管理概述

第三章应急管理概述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一)应急管理发展三阶段
第三章 应急管理概述
1.2 前应急管理时期的美国
美国最早的应急管理行为:1803年新罕布什尔城大火 首次立法的意义: 第一,明确了政府有责任帮助遭受大规模灾难的个人与社区; 第二,明确了联邦政府可以对地方灾难实施援助; 第三,明确了联邦的援助只是个案,而不是制度,且是通过法案 授权的形式实施的,而不是通常的行政行为实现的。 此后一直到1950年的《灾难救济法》(Disaster Relief Act),在一个多世纪里,美国国会就遭受飓风、地震、洪水和 其它自然灾害的地区的援助问题,先后通过了128个法案,这些 法案都是循1803年法案的先例,具有相同的特点。
第三章 应急管理概述
从危机管理研究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它并不 完全从属于某一个学科领域,而是学者们从不同的 学科视角出发对其进行研究的。每个领域的研究也 并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融合的;而且
所使用的研究手段也是多元化,包括诸如公共治理
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组织理论、行为分析、案例
研究等。概括起来,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迄今为止主要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一 应急管理的定义及特征
第三章 应急管理概述
1、应急管理的内涵
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开始建立 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
将应急管理上升为法定行为。
因此,应急管理是我国政府管理的一
项基本职能和基本维度。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第三章 应急管理概述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一)应急管理发展三阶段
第三章 应急管理概述
2.1 应急管理规范期的特点
各个国家的政府开始在制度上介入灾害管理,并通过设立 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确立应急管理原则、完善应急管理法律 与工作制度来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

中国应急管理的兴起

中国应急管理的兴起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中国应急管理的兴起)))理论与实践的进展陈振明摘要:2003年/非典0爆发之后,应急管理(或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兴起,成为现阶段我国政府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大领域。

本文在说明我国处于突发事件发生的高发期这一背景之后,对我国应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做出简要评述。

作者认为,当前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心是要继续在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上下大功夫,构建起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大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监测预警网络;同时,要注重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推动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在繁荣中规范与发展。

关键词:突发性事件;应急管理;危机管理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10)01-0041-07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2001年的/9#110事件、2004年的印度洋地震海啸、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的孟买连环恐怖袭击、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等。

当代全球已进入风险社会,应急管理或危机管理成为全球治理以及政府治理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并且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这正是群体性事件以及公共危机高发的时期,如2009年的成都公交火灾、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乌鲁木齐/7#50事件等是典型突发性事件。

应急管理或危机管理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一、我国处于突发性事件发生的高发期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各种社会问题及突发事件的高发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规范需要调整或重建,社会不太安定、突发性事件频发。

应急资源管理发展历程

应急资源管理发展历程

应急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应急管理是一项涉及多因素、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其中,应急资源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

广义的应急资源包括防灾、救灾、恢复等环节所需要的各种应急保障。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应急保障分为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狭义的应急资源仅指灾害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保障。

应急资源管理是一种特殊的资源管理。

应急资源管理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其发展促进着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同时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也体现着应急资源管理的进步。

一、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及应急资源的发展历史美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全球来说处于领先阶段,尤其在9.11事件爆发之后,随着各类灾害发生的频次、后果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这个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目前还在不断的演变与发展之中。

美国的应急资源管理随着应急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重大的发展阶段(一)20世纪30-40年代:系统化应急管理与民防管理并存1933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处理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并救助自然灾害中的灾民。

国家应急管理委员会于1939年更名为应急管理办公室,与新成立的民防办公室联合办公。

二战后期,这个办公室被解散,但在1949年又作为民防办公室的一部分重新建立。

二战后,联邦政府陆续成立一些部门用以应对各类灾害,这些新机构各自独立运行,并按民防的理念和管理结构建立了新的应急管理模式。

同时,随着冷战加深,美国更倾向于关注民防问题,而新出现的整合式应急管理理念则逐渐淡化,直到1979年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成立时,才得到官方认可。

(二)20世纪50-60年代:返回民防为主。

朝鲜战争、1949年前苏联成功测试核武器等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民防系统的再度复苏,并迫使美国迅速通过了《1950年民防法》,这是美国第一个总体的、非专项的用以应对灾害的联邦法规。

该法首次提出民防准备系统建设平战结合的重要性。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发展简述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发展历程:三、发展详述: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 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 公共事件。

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 不协调、不可 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

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提高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5 年, 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 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 年, 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阶段: 2004----预案建设第二阶段: 2005----体制建设第三阶段: 2006----机制建设第四阶段: 2007----法制建设在2003年以前, 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提出一案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简述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历史演变

简述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历史演变

简述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历史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应急管理在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的应急管理建国初期的中国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问题,应急管理意识逐渐崛起。

1951年,中国成立了国家地震局,开始对地震灾害进行监测和研究。

此后,中国相继建立了气象局、水利部等部门,逐步形成了初步的应急管理体系。

第二阶段:应急管理体系的初步建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灾害和安全挑战,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为了加强应急管理,中国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察局等机构,加强了对生产安全和事故应急的监管和管理。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应急管理部门,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

第三阶段:应急管理体系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003年,中国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

同时,各地也纷纷成立了地方应急管理办公室,加强了地方应急管理能力。

此外,中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明确了应急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提高了应急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第四阶段:应急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为现代化、信息化的体系。

中国加强了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推动了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应急信息的全程监测和共享。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应急管理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应急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总结起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应急意识崛起阶段、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现代化建设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还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稳定。

中国应急管理系统的演变

中国应急管理系统的演变

2010·8用一个系统性的视角来看中国应急管理系统的演变,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我国应急管理系统的历史进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中国应急管理系统是一个由政府和其他各类社会组织构成的一个应对突发事件的整合网络。

它包括法律法规、体制机构(包括公共和私人的部门)、机制与规则、能力与技术、环境与文化。

所有这些都是一个系统的因素,而这样的一个系统也是可以实行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

可以说,应急管理系统的活动和演变决定了一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二、历史演变及其分期从1949年开始、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可以把应急管理系统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代应急管理系统和第二代应急管理系统。

1.第一代应急管理系统的特点(建国后至2003年非典事件)第一代的应急管理系统,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03年这样的一个阶段。

这一代应急管理系中国应急管理系统的演变□薛澜中国应急管理ZHONGGUOYINGJIGUANLI2010·8统经历了逐渐积累的过程,其特点可以总结为:——从体制与机构来说,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治理体系,其中关键是政治动员,而且在部门之间有很细的分工。

——从机制与规则来说,如何应对不同的事件?危机管理与日常管理之间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对立,前者是后者在危机状态下的延伸。

危机事件发生后经常会成立一个应急管理指挥部,就是这样的一个模式。

——从能力和技术看,与当时时代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从环境与文化看,有很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是简朴稳定,纪律性强,而且大家都认为公共利益是压倒一切。

在那个年代,中国也经历了非常重大的一些突发事件。

比如说洪水。

这里有一个数字,60%的中国GDP,40%的中国人口,35%的耕地和600多座城市,还有主要的基础设施,都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

比如说公共事件,高中课本的课文“为了61个阶级弟兄”写的就是60年代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描写了整个社会如何团结起来统一行动来提供一种特殊的药物帮助救活中毒的工人,很有典型性。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上)-王宏伟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上)-王宏伟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部门职责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安全生产职能

农业部的草原火灾防范职能


国家林业局的森林火灾防范职能
门 公安部的消防职能
水利部的防汛抗旱职能
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范职能

国家地震局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助 职
民政部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协调机构

01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1949年—1978
单灾种应对时期

1950
国家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

(二)单灾种应对不适应时期
1978年—2003 单灾种应对不适应时期 年 国家成立多个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
1989年 2000年
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 (现国家减灾委员会)
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2003年 成立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非常规突发事件
非常规突发事件使得既有的职责、职能 设定被完全打乱,危机现场的情境是高 度动荡和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 领导靠前指挥。
应急办或成“僵尸部门” 05
应急管理的首要职责:防范化解重大安 全风险。 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高效应对非常规 突发事件。
三、组建应急管理部的“9+4”模式
(一)“9+4”模式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的安全体制也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中央层面成立了中央国家 安全委员会。中国应对巨灾的模式也在悄 然地发生变化。
雅安的芦山地震
云南的鲁甸地震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巨灾应 对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巨灾应对模式变成以地方应对为主,中 央提供支持。

建设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组织、制度、行为、资源等相关应急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总和。

建立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实现预防、预测、预警、指挥、协调、处置、救援、评估、恢复等应急管理各环节中各方面快速高效、有序反应.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影响的重要保障。

一、建设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紧迫性现代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高度复合化的趋势.应对复合型突发事件.必须以组织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态.集中各方面的资源.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等各个领域予以加强.才能奏效。

以往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应急管理.“零打碎敲”的应对方式.无法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突发事件。

现代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高度叠加化的趋势.往往是一系列突发事件累积后一起爆发.因此表现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越来越多的现象。

这就需要有应对包括“巨灾”在内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特殊手段。

如果没有比较完整的应急管体系.则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的广、深和方面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

现代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高非常规化的趋势。

一些历史上未曾发生过的.或几十一遇、几百一遇的事件.出现的频越来越高.如非典疫情、“9·11恐怖事件、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其确定性和危害性大大超过常规的突发事件。

应急管在决策、处置、善后等各个环节面临着巨大的新挑战.惟有建起全方位的防控和应对网络.建起比较完备的应急管体系.才有可能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发挥应急管的作用。

二、我国应急管体系建设的历程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悠久历史的古国.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灾害和灾难.历朝历代积比较丰富的应急管经验。

新中国建以来.我国在应急管工作方面奠定一定的基础.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是.作为一个完整巨大的现代社会系统工程.我国应急管体系建设的时间并长。

从建国开始到现在.我国的应急管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代。

中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发展历程

中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发展历程

中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发展历程2008-11-26 13:44 heyun770等2人|分类:社会民生|浏览1222次2008-11-30 16:54网友采纳miaozy1212|四级我们刚考了,答案交了,记得不太清楚....不过提供一下参考吧,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历程经历了三个里程碑。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我们不能再像面对非典那样仓促应战,而要沉着应对,有章可循。

章从何来?这就是应急预案。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就开始编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

2005年初,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而成,这是第二个里程碑。

” 2006年,政府开始编制并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该规划的发布和实施,是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三个里程碑加上法案的实施07年,基本上就差不多了,正确答案也是按年份给出的.相关链接-: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第四节应急管理生命周期一、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内涵二、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相关链接-:FEMA应急管理的四阶段第五节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一、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二、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第一节应急管理体制一、应急管理体制的内涵二、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相关链接-:美国的应急管理体制第二节应急管理机制概述一、应急管理机制内涵二、我国主要的应急管理机制第三节应急决策机制一、应急决策机制内涵二、应急决策的阶段划分三、应急决策机制构建第四节协调联动机制一、我国城市应急协调联动系统的模式二、我国协调联动机制的发展状况三、我国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的完善相关链接-:国外协调联动机制要览第三章应急管理法制第一节我国的应急管理法制一、应急管理法制的内涵与特征二、我国应急法制的构成第二节《突发事件应对法》解析一、《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背景相关链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缘由二、《突发事件应对法》总体思路三、《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性质与内容解析第三节我国应急管理的法制问题分析一、应急法制的内容缺失二、应急法制的内容冲突三、应急法制的实效性不足第四节我国应急管理法制的完善一、制定《紧急状态法》与重要单行法二、增强应急法制的协调性三、提高应急法制的可操作性与适应性相关链接-:甘肃省现有应急管理法规第四章应急预案第一节应急预案的内涵一、应急预案的概念及编制目的二、应急预案的分类第二节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一、应急预案的文件层次二、应急预案的结构与内容第三节应急预案的编制一、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二、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三、应急预案编制中的关键问题四、基层应急预案的编制相关链接-:XXX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大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四节应急预案的演练一、应急演练目的二、应急演练的原则三、应急演练分类四、应急演练的基本内容相关链接-甘肃省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推演脚本(节选)第五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解析一、编制总体预案的历程及其意义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第五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一节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一、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二、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三、风险评估在应急预案中的应用第二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一、基础设施抗灾能力的内涵二、我国关键基础设施的防灾标准相关链接-: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三、基础设施抗灾标准的实施第三节应急避难所建设一、应急避难所的类型二、应急避难所的规划相关链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第四节应急物资资源准备一、应急物资资源准备的内涵二、我国应急物资准备体系三、应急物资资源的配置相关链接-:应急物资分类及产品目录第五节应急人力资源准备一、应急人力资源准备的组建二、应急人力资源的管理三、应急人力资源的培训演练第六节应急信息资源准备一、应急信息资源准备的内涵二、应急信息需求三、应急信息管理流程第七节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一、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的主要内容二、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的主要方式三、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的策略相关链接-:美国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构成第六章监测与预警第一节突发事件信息监测一、突发事件信息采集二、突发事件信息研判三、突发事件信息编报第二节突发事件预测一、突发事件预测的特殊性二、突发事件预测的专业机构三、突发事件预测案例举要第三节突发事件预警一、突发事件预警概述二、自然灾害预警管理三、事故灾害预警管理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管理五、社会安全事件预警管理第七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一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一、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原则二、应急处置的环节三、应急处置的措施案例- 特大地震灾害中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主要措施四、应急救援系统第二节应急处置中的资源调度一、应急物资的筹措二、应急物资调度三、应急物资的运输案例- 省际协调在年河南省雪灾应对中的作用第三节应急处置中多元主体的协调一、突发事件社会动员机制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构成三、多元主体的协调四、我国重大灾害应急管理接受国际救援的模式构想第四节应急处置中的信息公开与媒体沟通一、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二、应急处置中的媒体沟通第五节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心理救助一、心理救援的基本观念和原则二、心理救助的对象三、突发事件心理救助的实施相关链接-:参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人员必读第八章恢复与重建第一节灾情调查与评估一、灾情调查二、灾后损失评估第二节恢复重建规划及其编制一、规划体系及主要内容二、规划的编制及组织实施第三节短期恢复与长期重建一、恢复重建的主要内容二、短期恢复三、长期重建四、重建中的几个问题与策略第四节恢复重建的监管一、跟踪评估与实时监管相关链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二、外部监督与审计第九章应急管理平台第一节应急管理平台的内涵一、应急平台的含义二、应急平台的地位三、应急平台的功能第二节应急管理平台的框架体系一、中国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结构二、应急平台架构及其技术体系第三节应急管理的典型应用系统一、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二、紧急疏散决策支持系统三、车载移动指挥系统四、应急通讯及呼叫中心系统相关链接-:典型的应急管理平台相关链接-:国外典型的应急管理系统第十章应急管理能力与评估第一节应急管理能力的概述一、应急管理能力的内涵二、应急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相关链接-:提高国家综合减灾能力的八项任务第二节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一、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内涵二、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相关链接-:典型发达国家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概览第三节基层政府与社区的应急能力建设一、基层政府的应急能力建设相关链接-: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步骤及技能相关链接-: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思路二、社区的应急能力建设相关链接-:FEMA的应急能力考试相关链接-:危机发言人的任务、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附录一中国部分应急管理网站一览附录二国际组织及部分国家应急管理网站附录三你准备好了吗?参考文献[显示全部信息]TOP书摘第一章应急管理引论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如何进行最优决策、如何减少或避免其发生的研究。

应急管理与突发事故处理

应急管理与突发事故处理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制定流程
风险评估与识别
全面评估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类型、发生概 率和潜在影响。
组织架构与职责明确
成立应急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与协调 机制。
预案编制与审批
组织专业人员编制应急预案,经过内部审批 后正式发布。
宣传与培训
对应急预案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员工应急意 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 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 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 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 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加强风险源监测和预警信息发 布,提高社会防范意识。
应急处置机制
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建立现场 指挥体系,确保迅速响应和有
效处置。
救援保障机制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储备 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恢复重建机制
做好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 ,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
03
突发事故分类与特点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故
应急预案内容要点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管理部门、救援队伍 、专家咨询组等组织架构。
监测与预警机制
建立突发事件监测体系,及时 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 。
应急响应程序
根据突发事件等级,明确应急 响应的启动条件、程序和措施 。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一、发展简述➢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得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与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得意见》➢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二、发展历程:➢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三、发展详述: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得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得经验与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得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得突发公共事件。

党与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得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与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得重大命题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得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

“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得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得重大课题,这就就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得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得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得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与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与风险得能力。

理论与实践得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得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得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得执政能力建设得决定》,从加强党得执政能力与政府执行力得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得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得能力。

浅谈我国基层应急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基层应急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基层应急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加上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我国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组建时间还较短,基层应急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须改进和完善, 特别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广度深度不够,现有的社会救援力量专业化水平偏低,广大民众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较弱等,为此笔者从党委、政府、救援队伍、社区和民众五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急管理;基层应急管理;突发事件;防灾减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应急工作的实际成效。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类灾害灾难的应对,基层应急管理取得了持续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挑战和难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尽快补齐短板弱项。

一、我国应急管理发展的历史沿革和重要节点我认为,我国的应急管理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2003年以前。

我国的应急管理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方面,由民政部门牵头,国家层面有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主要围绕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开展救援。

可以说2003年“非典”事件的爆发成为了中国应急管理改革的转折。

国家在汲取“非典”事件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得以逐步建立。

——2003—2012年。

国务院于2005年制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2007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

这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应急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被明确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2020年消防安全应急管理知识考试试题答案大全

2020年消防安全应急管理知识考试试题答案大全

2020年消防安全应急管理知识考试试题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于(C)挂牌成立,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A.2018年1月1日B.2018年1月19日C.2018年4月16日D.2018年3月1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B)起实施。

A.2007年9月18日B.2007年11月1日C.2007年11月9日D.2007年12月12日3.家用燃气发生泄露时应立即(B),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但是动作应轻缓,避免金属碰撞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A.关闭电源B.切断气源C.切断火源D.关闭风机4.燃气报警器不要安装在(C)的地方。

A.室内B.干燥C.潮湿D.有可燃气体5.发生火灾逃生时,绝对不能乘坐电梯,是因为(C)。

A.电梯会停止运行发生困人情况B.电梯发生故障发生坠梯危险C.电梯的烟囱效应,会成为烟火纵向蔓延的主要通道D.电梯门可能会打不开6.火灾发生时,对被困者最大的威胁来自烟雾,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烟雾的危害?(C)A.遮光性B.恐怖性C.麻醉性D.窒息性7.外出游玩如遇山林火灾,应当()逃生,切不可()逃生。

(B)A.顺风,逆风B.逆风,顺风C.顺风,侧风D.逆风,侧风8.发生森林火灾时,救援人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C)。

A.隔绝空气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C.隔离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9.地震震级分为()级,烈度分为()度。

(A)A.9,12B.12,9C.10,12D.12,1010.北京地区的地震预报必须经国务院批准,由(C)发布,其余的地震消息皆属谣言。

A.国务院办公厅B. 北京市委办公室C. 北京市人民政府D. 北京市应急办11.地震发生时(B)。

A.要迅速逃生B.不要盲目往外跑C.要赶紧跳楼逃生D.要站在阳台上等待救援12.遭遇地震时如果正处于空旷的室外区域,应当(C)。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一、发展简述””,提出“一案三制?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9 2004年?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二、发展历程:预案建设?第一阶段:2004---- 体制建设?第二阶段:2005---- 2006----?第三阶段:机制建设?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三、发展详述: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2003在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2003年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

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

“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年102003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2003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2004 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2004年9建立健全社会预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应急预案历史回顾

应急预案历史回顾

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预防、应对和恢复措施。

我国应急预案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古代,历经多个时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一、古代应急预案我国古代的应急预案主要集中在灾害预防和应对方面。

如《周礼》中记载的“官师之职,掌九夫之师,各司其职”,明确了官员在灾害发生时的职责分工。

在灾害发生时,如洪水、地震等,古代政府会组织人员进行救灾,如《史记》中记载的“河决而东注,汉水暴至,帝乃发使者分道驰传,令所在郡县发民夫以塞之”。

这些措施为后来的应急预案奠定了基础。

二、近现代应急预案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

以下为几个重要阶段: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建立灾害预防和应对体系。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建立防汛指挥机构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开始。

2.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灾害预防和应对工作进入新阶段。

1989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明确了防洪工作的法律地位和政府责任。

3. 1990年代,我国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

1994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迈上新台阶。

1998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4. 21世纪以来,我国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

2007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法律责任。

2017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修订版,进一步完善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三、现代应急预案1. 强化预案编制。

我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和规律,确保预案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紧急情况。

2.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

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

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应急管理结构的演变过程,并尝试对其背后的理论逻辑进行概括和解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性的增加,应急管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应急管理结构的变革不仅关系到国内稳定和发展,也对全球公共安全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国应急管理结构的历史演变,从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应急管理模式,到逐步引入市场机制、社会参与和科技创新的多元化应急管理体系。

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这些变革背后的理论支撑,包括国家治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公共安全理论等。

接着,文章将结合中国应急管理的实践案例,深入探讨应急管理结构变革的实际效果,包括提升应急响应速度、提高灾害防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

文章也将关注应急管理结构变革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跨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科技创新应用不足等。

文章将提出对未来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发展的展望和建议,包括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跨部门协调机制建设、推动社会参与和科技创新在应急管理中的深度融合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国应急管理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全球公共安全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中国应急管理结构的历史演变中国应急管理结构的演变,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体现了国家对应急管理重视程度的提升和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深入理解。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应急管理结构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中国的应急管理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和管理,尚未形成独立的应急管理结构。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通常由相关政府部门临时组建应急小组,缺乏统高效的协调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突发事件的增多,中国开始逐步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

这些机构在应急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形成了初步的应急管理结构。

例如,中国设立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等机构,负责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一、发展简述➢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二、发展历程:➢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三、发展详述: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

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

“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
一、发展简述
➢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
➢ 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三、发展详述: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

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

“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005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共计106件。

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而成,这是第二个里程碑。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

《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总体预案》的出台使得政府公共事件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2006年3月,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一
次提出“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的要求。

在这个总要求下,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

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

党和国家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明确了应急管理的定位、目标、任务和政策。

该规划的发布和实施,是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三个里程碑。

2006年8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正式提出了我国按照“一案三制”的总体要求建设应急管理体系。

《决定》指出:“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至此,这三次党的全会基本完成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框架的蓝图设计工作。

2006年9月,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并与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

2008年,对中国应急管理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在经历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总结我国应急管理的成就和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方针政策。

10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上。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要认真总结抗震救灾的成功经验,形成综合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又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上。

四、方针原则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是应急管理的指导方针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六项工作原则
“一案三制“为应急管理的工作内容
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

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

“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