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实验步骤
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
三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
小口容易吹灭。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同隔着小瓶吹蜡烛)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二、用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下垂,如果嘴吹气,纸会怎么样?纸的会另一端会飘起来,因为上部分的空气被吹走,形成了瞬时真空,而下部分的压强是大气压,下部压强大于上部,所以纸会飘起来实验三、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入饮料瓶,另一根露在瓶外,能否喝到饮料。
结果:不能。
不能形成气压差。
实验四、(演示)使用温度计。
器材:温度计,热水烧杯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实验五、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温计)、计时器,铁架台过程: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倒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热水中,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实验六:(演示)量筒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
注意事项:(1)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1 “吹蜡烛”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
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2 用吸管吸水实验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方法: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装有水的瓶子里,另一根露在瓶子的外面,看能否吸到水。
实验现象:无法吸到水。
实验3 用感官辨别液体观察材料: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观察步骤:1、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观察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实验4 水温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材料:水温计、烧杯、水操作步骤: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5 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
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6、量筒的使用方法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是一种粗略的计量法,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都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
(1)漩涡实验实验目的:
1.观察漩涡的形成原理。
2.熟练掌握重力漩涡实验的操作方法。
实验准备:
1.宽口瓶一个;
2.热水一杯;
3.毛巾一条;
实验步骤:
1.将宽口瓶倒置,打开瓶口;
2.将热水倒入瓶中,至大约1/3处;
3.用毛巾将瓶口紧紧地包起来;
4.用手摇动瓶子,看看漩涡是如何形成的;
(2)原子模型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原子的结构与特征;
2.熟练运用模型制作原子模型;
实验准备:
1.各种彩色小球;
2.棉签;
3.小钉子;
4.胶水;
实验步骤:
1.熟悉原子模型中原子核、电子层等构成部分;
2.选择合适的小球,代表原子核、电子层;
3.将小球按照原子模型的结构组装起来;
4.用胶水将小球固定,再用棉签和小钉子有规律地穿透组装好的模型;。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及原理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及原理三年级科学小实验及原理实验一:水的沸腾点•实验材料:水、锅、火源•实验步骤:1.将水倒入锅中,注意不要过满。
2.放入火源,用火加热锅底,观察水的变化。
3.当水沸腾时,注意安全,不要靠近火源。
•实验原理:–水的沸腾点是指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点。
–水的沸腾点受气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海平面附近的水沸腾点约为100℃(摄氏度)。
–当我们加热水时,热能会使水分子的动能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水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
–当温度达到水的沸腾点时,水分子的动能足够大,其间的相互作用力无法阻止水分子从液体转变为气体,因此水开始沸腾。
•实验材料:一根针、一张纸、一支铅笔•实验步骤:1.将纸平铺在桌面上。
2.将针平放在纸的中央。
3.将铅笔竖直插入针的上端。
4.轻轻推动纸,观察针的平衡状态。
•实验原理:–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力平衡,没有受到任何干扰时处于稳定状态。
–在这个实验中,针的平衡是由物理的力和力矩平衡来维持的。
–在平衡状态下,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合力矩也为零。
–当针稍微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发生变化,会产生力矩,使针倾斜。
–铅笔的插入改变了物体的重心位置,通过调整力矩平衡,使针能够保持平衡状态。
•实验材料:一杯水、一只铅笔•实验步骤:1.将杯子中的水装满。
2.将铅笔插上杯子。
3.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形状。
4.移动视角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折射。
–入射角是指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折射角是指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的速度发生改变,导致光线方向改变。
–当视角改变时,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的折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这些小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
实验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让我们对水的沸腾点、物体的平衡和光的折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通过这些实验能够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并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科学实验
三年级实验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实验三:观察一杯水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3、用嘴巴尝(无味道)。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四年级实验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1、正确折叠滤纸。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
(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2、一个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观察现象。
3、实验结论:搅拌能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不搅拌杯中的食盐溶解较慢,说明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4、将等量的食盐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都不搅拌,观察现象。
5、实验结论:热水中的食盐溶解的快,冷水中的溶解的慢,说明用热水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实验三:分离食盐和水实验材料:浓盐水、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三角架、火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步骤专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步骤专项实验一:观察水的现象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四种不同现象:流动、凝固、蒸发、溶解。
实验材料水、玻璃杯、、塞子。
实验步骤1. 用玻璃杯装水。
2. 接着观察水的现象,记录下来。
3. 试试把水冻起来会变成什么?4. 将水加热,观察变化。
5. 把玻璃杯倒扣在中,观察结果。
6. 将塞子放在杯口上,观察结果。
实验二:探究水的重量实验目的通过比较气球为空气的重量和气球充满水后的重量来探究水的重量。
实验材料气球、水、秤。
实验步骤1. 称出气球的重量。
2. 把水倒入气球中,再次称重。
3. 比较气球充满水后的重量和充满空气的重量。
4.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水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三:水会沉还是浮?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后会沉还是浮。
实验材料竹片、硬纸片、泡沫板、石头、玻璃球、杂物。
实验步骤1. 制作不同材质物体。
2. 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3. 总结分类,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
实验四:水的颜色实验目的探究在水中添加不同颜色的物质后,水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材料水、食盐、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1. 将水分到两个杯子中。
2. 在第一杯水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
3. 在第二杯水中加入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4. 比较两杯水的颜色是否不同,观察水中颜色改变的原因。
实验五:水会传导电吗?实验目的探究水是否能够传导电。
实验材料水、电线、电池、铜板。
实验步骤1. 准备水、电线、电池、铜板。
2. 将电线和铜板分别插入电池的正负极中。
3. 将铜板两端分别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
4. 观察水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即铜板和电线相接处是否发生了反应。
实验六:制作简易酸雨实验目的制造简单的酸雨,了解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实验材料白醋、水、碱性土壤、过滤纸、。
实验步骤1. 将白醋和水按1:3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2. 在随意选定的位置取一小撮碱性土壤泡在盛有水的中。
3. 用过滤纸过滤酸液,并将过滤后的液体倒在碱性土壤上。
小学科学 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三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比较硬度实验目的:1、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木片、纸片、金属和塑料片各两个操作步骤:1、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尺。
2、再分别用卡纸、铁片和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
3、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表格里。
注意事项: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二、实验名称:谁更柔韧实验目的: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实验步骤及方法:1、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
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2、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事项:1、实验的公平性2、一定要把尺子压住。
三、谁更容易吸水实验目的:1.使学生理解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2.培养学生会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吸水性,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3.发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并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实验材料:大小和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膜、铁片、木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们也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
三年级简单科学小实验过程
三年级做的小实验
一、惯性实验
三年级的小朋友在做实验之前需要准备生鸡蛋一个,熟鸡蛋一个,然后还需要准备一个干净平稳的桌面。
接下来就可以做实验了。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二、浮力实验
三年级的小朋友在做实验之前需要准备一个装满清水的玻璃杯,一袋食盐,还有一颗生鸡蛋。
这个实验是这样做的,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
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
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三、大气压实验
三年级的小朋友在做实验之前需要准备一个瓶口比鸡蛋略小的玻璃瓶,还有一个熟鸡蛋,以及沙子,浸过酒精的棉花,火柴或者打火机等工具。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在做这个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发生,最好有大人陪伴。
科学实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通过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孩子们能在“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学会遵守规则、学会与人合作。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的科学实验。
一、水的循环实验水的循环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过程,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材料:水、一个玻璃杯、一个塑料袋、一块黑色布、一个橡皮筋步骤:1. 将玻璃杯倒满水,用塑料袋将杯口紧密封住,并用橡皮筋固定。
2. 在杯子上方放置黑色布,让太阳直射黑色布和封住杯子的塑料袋。
3. 观察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玻璃杯内的水慢慢蒸发,水蒸气会沉积在塑料袋上方的布上,形成水滴。
4. 当水滴达到一定数量时,会滴落回玻璃杯中,形成水的循环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眼见到水的蒸发、凝结和降落的过程,深入理解水的循环原理。
二、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生长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养分需求和生长过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材料:水、小花盆、土壤、种子(如豌豆或绿豆)步骤:1. 准备一个小花盆,填充适量的土壤。
2. 在土壤中埋入一颗种子,并轻轻覆盖一些土壤。
3. 每天给种子浇适量的水,确保土壤湿润。
4. 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根系生长、茎和叶的形成等。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对水、土壤和阳光的需求,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关注能力。
三、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是光线在不同媒介中传播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材料:一支铅笔、一杯水步骤:1. 将一支铅笔放在一杯装满水的桌子上,注意铅笔要斜放。
2. 观察铅笔在水面部分的现象。
你会发现,当光线从空气中经过水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使得铅笔“断裂”的位置出现弯曲。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总结: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提高他们对自然的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
三到六年级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三年级科学探究实验实验一、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
小口容易吹灭。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熄灭蜡烛,并紧固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同隔着小瓶吹蜡烛)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横向圆柱形的宽口端的,并不难被点燃。
如果从圆柱形的宽口端的吹气,蜡烛将很难被点燃。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二、用双手将一张薄纸的一端紧邻下嘴唇,另一端自然弯曲,如果嘴吹气,纸会怎么样?纸的会另一端会飘起来,因为上部分的空气被吹走,形成了瞬时真空,而下部分的压强是大气压,下部压强大于上部,所以纸会飘起来实验三、口含两根液体,一根填入饮料瓶,另一根茜在瓶外,若想喝至饮料。
结果:无法。
无法构成气压高。
实验四、(演示)使用温度计。
器材:温度计,热水烧杯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恰当的方法就是:(1)温度计的玻璃浸必须全部灌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浸灌入被测液体后必须稍候一会儿,等待温度计的示数平衡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浸必须稳步回到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德兴.实验五、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温计)、计时器,铁架台过程: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放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边线,并使温度计的液泡全然灌入热水中,不要碰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
实验六:(模拟)量筒量筒就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
三年级下册科学小实验简单的小制作
三年级下册科学小实验简单的小制作一、简单小实验:会跳舞的盐。
1. 实验材料。
- 一个碗或者盘子。
- 保鲜膜。
- 盐。
- 一个小音箱或者手机(用于播放音乐)。
2. 实验步骤。
- 把碗或盘子放在桌子上,用保鲜膜紧紧地覆盖在碗口或者盘口,确保保鲜膜平整无褶皱。
- 在保鲜膜上撒上少量的盐,盐粒要均匀分布。
- 将手机或者小音箱放在碗或盘子旁边,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3. 实验原理。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并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当音乐响起时,音箱或手机的喇叭振动,这种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
空气的振动传递到保鲜膜上,保鲜膜也跟着振动,从而使撒在上面的盐粒也跟着跳动起来,就好像盐在跳舞一样。
二、简单小制作:自制纸飞机。
1. 制作材料。
- 一张A4纸。
2. 制作步骤。
- 取一张A4纸,将纸张竖着放置(较长的边为上下方向)。
- 把纸张的上边缘向下对折,使纸张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对齐,然后展开,这时纸张中间会有一条折痕。
- 接着将纸张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向中间的折痕对折,形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顶点要刚好碰到中间的折痕。
- 再将纸张沿着中间的折痕对折,使刚刚折好的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
- 然后把纸张的下半部分向上折起一小段,这部分将作为纸飞机的尾翼,折起的长度大约为1 - 2厘米。
- 将纸飞机的机翼稍微整理一下,把机翼的边缘稍微向上折起一点,这样可以让纸飞机飞得更稳。
3. 飞行原理。
- 纸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主要受到重力、升力、阻力和推力的作用。
当我们投掷纸飞机时,给予了它一个初始的推力。
纸飞机的机翼形状使得空气在流经机翼上表面和下表面时速度不同,根据伯努利原理,空气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空气流速慢的地方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使纸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一、实验内容:研究土壤成份所需仪器材料:土壤、烧杯、水、搅拌棒、纸巾、坩埚、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实验过程及步骤:1.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4.用酒精灯点燃加热土壤.5.让学生观察变化.6.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二、实验内容:不同土壤的渗水性所需仪器材料:沙土、黏土、壤土、漏斗、大小相同的杯子、纱布、水、放大镜实验过程及步骤:1.观察土壤样品2.放土: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3.倒水:让水缓慢地流进土壤.4.观察比较5.实验总结根据测量结果,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实验结果: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三、实验内容:制作肥料袋所需仪器材料:塑料袋、土壤、水果皮、菜叶、蚯蚓实验过程及步骤:1.放土2.放入蚯蚓3.加水4.翻动5.持续观察6.交流实验结果: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增加土壤肥力,其中蚯蚓对改变土壤松软程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四、实验内容: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所需仪器材料:出芽豆、浸泡过的植物种子、放大镜、镊子实验过程及步骤:剥开浸泡过的种子及出芽豆,观察它的结构.实验结果:种子都有胚根、胚芽五、实验内容:种子萌发的条件所需仪器材料:4只一样大小、带盖的透明瓶子、纸巾、一些同种植物的种子、水实验过程及步骤:将4只一样大小、带盖的透明瓶子分别编号,在2号中装满水,3号中铺上湿润的吸水纸,然后在4个瓶子中放同种植物的种,将1、2、3号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4号放在冰箱中冷藏.实验结果: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六、实验内容:区分直根和须根所需仪器材料:各种植物的根实验过程及步骤:1.出示菠菜和葱的根,观察比较.2.介绍直根和须根.3.学生把带来的根分类.实验结果:直根:只有一根粗粗的主根.须根:有很多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根.七、实验内容:茎的作用所需仪器材料: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烧瓶、红墨水、小刀实验过程及步骤:将一段芹菜插入红墨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芹菜,再切开芹菜的茎观察实验结果: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八、实验内容:花的构造所需仪器材料:花朵、镊子、放大镜、白纸实验过程及步骤:用镊子从外到内解剖花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植物的花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九、实验内容:认识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所需仪器材料: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图实验过程及步骤:1.出示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图.2.从下到上介绍各个部分的名称.实验结果: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种子.十、实验内容:研究固体性质所需仪器材料:石块、螺帽、玻璃、橡皮、放大镜、铁锤实验过程及步骤:1.用肉眼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形状.2.用放大镜观察固体的组成.3.用铁锤敲打,试软硬.实验结果:固体有一定的形状、颜色和硬度.十一、实验内容: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所需仪器材料: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砝码、量筒实验过程及步骤:1.出示材料、工具介绍.2.指导天平的正确使用.3.将三种物品分别装入量筒中,并用天平分别测量出它们的质量.4.将它们倒入量筒中混合,用天平称出总重量.5.比较混合前、后重量的变化.6.分别用量杯量出100ml的黄豆、玉米粉、绿豆.7.将他们一起倒入量筒中,轻轻的摇晃,注意不要洒落在外面,读出读数.8.比较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实验结果: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十二、实验内容: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所需仪器材料:在水中会沉或浮的固体若干、不易判断沉浮的固体若干实验过程及步骤:1.指导学生预测,带来的固体放入水中可能出现什么现象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2.在水槽中放入半盆清水.3.将带来的各种固体依次放入水槽中观察,注意提醒学生边实验边记录.4.交流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固体在水中或沉或浮.十三、实验内容:认识固体的溶解与分离所需仪器材料:适量面粉、盐、水、搅拌棒实验过程及步骤:一调制饱和盐水1、在烧杯里倒上小半杯热水.2、在烧杯中加入食盐,不停搅拌,直加到盐不能继续溶解为止.二制作结晶树1、在热水里放入少许面粉,搅拌均匀.2、将盐水倒入小碟子中,再放入事前选好的小树枝,小树枝最好浸入盐水中,让盐水慢慢蒸发.实验结果:树枝上会有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十四、实验内容:认识液体的性质所需仪器材料:油、水、蜂蜜、牛奶、天平、表面光滑的板子、滴管实验过程及步骤:一.认识液体性质观察四种液体,重在发现虽然每种液体从颜色、透明度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有很多液体的共同特性.二. 比较同体积的不同液体的质量和流速1、在烧杯里倒上同样50ml的蜂蜜、水、牛奶和油,放到已校准的天平上比较.2、在表面光滑的板子滴上几滴牛奶、蜂蜜、水和油,注意四种液体的量要差不多,然后慢慢将演示板提起,一定要让液体“自己”流下来,不能借助外力,观察、比较哪个流速快.实验结果:液体有很多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流速测试:水>牛奶>食用油>蜂蜜十五、实验内容: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所需仪器材料:食用油、水、蜂蜜、烧杯实验过程:1、出示三个装有不同液体水、食用油、蜂蜜的杯子,预测将蜂蜜和食用油分别倒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2、演示实验:将蜂蜜倒入装着水的杯子里,将食用油倒入装着水的杯子里.3、学生观察实验.4、交流观察的实验现象.程及步骤:实验结果: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面.十六、实验内容:研究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所需仪器材料:水、酒精、量筒或量杯、天平、砝码实验过程及步骤:一.测量质量的变化:1、用天平量取各50g的水、酒精.2、让学生预测水、酒精、混合后的总质量.3、将水、酒精充分混合在一起.4、用天平测量出总质量.二测量体积的变化:1、用量筒量出各50ml水、酒精.2、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3、将酒精倒入水中,观察混合后的溶液总体积.实验结果:液体混合后,总质量没有变化;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十七、实验内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所需仪器材料:橡皮泥、铝箔、硬币、木筷、吸管、泡沫塑料、潜水艇模型、盐、水、鸡蛋实验过程及步骤:1、将橡皮泥、铝箔、硬币、木筷、吸管、泡沫塑料、潜水艇模型、鸡蛋放入水中,观察记录.2、改变橡皮泥形状,增大或减小体积,观察记录.3、将鸡蛋放入水中,加入盐,直到鸡蛋浮起来.实验结果:增大物体的体积,物体就会浮起来;反之亦然.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后,物体也会浮起来.十八、实验内容:测量气温所需仪器材料:温度计、百叶箱1、实验过程及步骤: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室内、阳光下、背阴处的温度.2、把装有温度计的百叶箱放在阳光下测量气温.实验结果:气温一般是指在阳光下百叶箱中的温度.十九、实验内容:自制雨量器所需仪器材料: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实验过程及步骤:1、把塑料瓶剪开,去上部,成直筒形.2、侧面贴上标尺.3、将自制的雨量器放在地面,用喷壶喷水.实验结果: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器具.二十、实验内容: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所需仪器材料:木条、小珠子2个、木片或硬木板、大头针、泡沫塑料板和小球、量角器、长线1、实验过程及步骤:按书中方法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2、把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放在室外,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三年级科学题 比较呼出和吸入气体的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主题:比较呼出和吸入气体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成分,观察人体在新鲜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了解人体与环境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1.1 实验室试管1.2 水1.3 吸管1.4 碱性洗涤瓶1.5 实验室台秤2. 实验前准备2.1 将试管中装满水,倒置于水中,保持试管口与水平面齐平。
2.2 准备吸管,并连接到碱性洗涤瓶中,以便于收集呼出气体。
2.3 一组学生用吸管吸入新鲜空气,一组学生吸入新鲜空气后,对着试管吹气,收集呼出气体。
3. 进行实验3.1 学生先吸入新鲜空气,用吸管将呼出气体收集到试管中。
3.2 注意:碱性洗涤瓶中的碱液会吸收二氧化碳,保持实验室内的空气清洁。
3.3 学生上呼出气体后,马上封闭试管口,防止二氧化碳逸出。
3.4 记录收集到的呼出气体的体积。
3.5 将收集到的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试管相比较,观察两者的不同。
4. 实验结束4.1 清洗实验器材4.2 归还实验器材4.3 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心得。
实验要点:1. 实验中应该小心操作,在进行呼出气体收集时要及时封闭试管口,防止二氧化碳逸出,影响实验结果。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并归还实验器材。
3. 实验结果应该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应该理解并体会到人体与环境的气体交换过程。
4. 实验室内应该保持空气清洁,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器材损坏。
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气体的实验,学生可以对人体与环境的气体交换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这样的实验设计既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实验原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气体的实验来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呼吸过程中的变化。
呼吸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通过呼吸,人体吸收氧气氧化有机物质产生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人体与环境之间气体的交换过程。
3. 进行实验在实验进行前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比如实验室试管、水、吸管、碱性洗涤瓶以及实验室台秤。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上册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上册全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并研究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温度计- 水- 冰块- 热水实验步骤1. 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
3. 将温度计放入冰块中,观察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并记录热水的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的温度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物体的温度是不同的。
室内温度较为温暖,水的温度较低,冰块的温度更低,热水的温度较高。
实验结论温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实验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并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水- 热水- 冰块实验步骤1. 将一杯水放在室温下,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2. 将一杯水加热至热水,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3.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在室温下,水处于液态。
加热水后,水变为蒸汽,呈现气态。
冷冻水后,水变成冰块,呈现固态。
实验结论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三态变化,即液态、气态和固态。
温度升高时,水会从液态变为气态;温度降低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
实验三:观察物体的浮沉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了解浮力的作用。
实验材料- 不同物体(例如木块、铁块、纸片)- 水实验步骤1. 将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木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2. 将铁块放入水中,观察铁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3. 将纸片放入水中,观察纸片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纸片也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较大的物体会沉在水底,密度较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浮力是使物体浮起的力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继续记录后续实验的内容)。
三年级科学实验
三年级科学实验
本文将介绍三年级学生可以进行的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
实验一:洒水研究
材料:桶、勺子、水桶、勺子、水
步骤:
1. 取一桶水,放在室外平坦的地面上。
2. 拿起一个勺子,从桶里舀起一勺水。
3. 将水从勺子里倒出,让它慢慢落到地上。
观察水的运动轨迹、形状和声音。
4. 试着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倒水,再次观察水的运动轨迹、形状和声音。
结论:
1. 水的运动轨迹、形状和声音因倾斜角度、高度和速度而异。
2. 高度越高,水的流速越快,落地后也会发出更响的声音。
实验二:气球发光
材料:透明气球、一小盒荧光粉、漏斗。
透明气球、一小盒荧光粉、漏斗。
步骤:
1. 将荧光粉倒入透明气球中。
2. 用漏斗向气球中加入少量水,然后在气球口处吹气,将气球打结。
3. 在黑暗的房间中,将气球放在紫外线灯下,观察气球内的荧光变化。
结论:
当荧光粉暴露在紫外线光下时,它会发出亮光。
气球就像一个荧光灯泡一样在黑暗中发光。
实验三:彩色花
材料:白色花、食用色素、瓶子、水白色花、食用色素、瓶子、水
步骤:
1. 拿一些白色的花,例如郁金香或百合花。
2. 切断花的茎,将它们吸水后放在瓶子里。
3. 在每个瓶子里加入不同的颜色食用色素。
4. 观察花的变化。
结论:
1. 茎中的细胞能吸取水和食用色素。
2. 花的颜色会随着吸收的食用色素的颜色而变化。
以上是三年级可以进行的简单科学实验,在开展实验时,需注意实验安全,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简单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简单在标题"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简单"下,我将为您提供一篇1500字的文章,以帮助您完成任务。
以下是文章内容:科学小实验是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三年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们通过亲手实践,探索科学的奥秘。
以下是三个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简单科学小实验:实验一:水的浸透性材料:一个玻璃杯、一些纸巾、蓝色水果汁步骤:1. 将玻璃杯里倒满蓝色水果汁,代表蓝色液体。
2. 将一张纸巾折叠成小方块,然后轻轻放在蓝色液体上方,让它悬浮在液体表面。
3. 观察几分钟后,纸巾是否变色,是否有蓝色液体渗入纸巾中。
4. 再将一张纸巾展开,将其完全浸入蓝色液体中。
5. 观察纸巾变色的速度和程度有何不同。
实验二:气体的膨胀与收缩材料:一个透明的塑料瓶、苏打水、气球、小塑料蓋子步骤:1. 将小塑料蓋子粘在塑料瓶的开口处,确保密封。
2. 在瓶子中倒入一些苏打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4。
3. 待苏打水平静后,将气球套在塑料蓋子上方。
4. 慢慢旋转瓶子倒立,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三:食物染色材料:一些白色的食物,比如饼干、橡皮糖等,食用色素(可以选择红色、黄色或蓝色)步骤:1. 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2. 将白色食物放在盘子上,确保每种食物的数量一样。
3. 在每种食物上滴上少量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确保色素均匀分布。
4. 观察食物的变化,特别是颜色的变化。
通过以上三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水的浸透性、气体的膨胀与收缩以及食物染色等基本科学知识。
这些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愉悦的学习体验。
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解释。
例如,在实验一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纸巾悬浮在液体表面时是否发生颜色变化,以及完全浸入液体后颜色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他们可以通过这些观察,提出问题,并尝试给出合理的解释。
小学科学:3-6年级重点科学实验汇总(精选)
三年级科学上册部分实验参考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材料: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
步骤:实验一:1.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2.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
(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方握住瓶子,将水挤出)实验二:1.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玻璃杯子的杯底;2.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3.观察纸巾是否会被水浸湿。
(注意在杯子倒扣水中时不要倾斜,纸巾要塞放杯底,并放牢。
)结论:空气会占据空间,也就是说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材料:2支注射器、纯净水步骤:1.用一支注射器抽进20ml的空气;2.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3.用同样大小的力拉活塞;4.用另一支注射器,抽进与空气同样多(20ml)的水;5.用手堵住管口,用与前试验时同样大小的力压、拉塞。
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或扩张到一个较大的空间,而液体一般情况下能保持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不变。
实验名称:空气的重量材料:1根长细木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2个气球、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实验一:1.在一根细木条上用尺子确定一个中心点,系上一根细绳。
2.再在细木条两端固定点上拴上细线;3.在木条的两端分别系上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4.调整木条,使木条达到平衡。
(可以在木条的两端加橡皮筋泥调整平衡,或调整木条中心的细线。
)5.将木条一端的气球充气后再系回细线,另一端的气球不充气;6.观察现象。
结论:空气里有一定的重量。
1.称量未充气的皮球的重量;2.称量充气后的皮球的重量;3.比较皮球充气前后的重量差;(注:称量时注意托盘天平的“左物右码”的原则。
)结论:空气的重量很轻。
三年级科学下册部分实验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材料: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烫水)、4支温度计(-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中)。
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2023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全集
2023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全集实验1:测量水的沸点
目标
通过测量水的沸点,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变化规律。
材料
- 水
- 温度计
- 烧杯
- 火源
步骤
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并确保温度计的底部完全浸入水中。
3. 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水直到发生沸腾。
4. 记录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
结论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实验2:观察种子发芽过程
目标
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材料
- 稻米或其他种子
- 湿纸巾
- 透明塑料袋
步骤
1. 将湿纸巾折叠成适合放入塑料袋的大小。
2. 在湿纸巾上均匀撒上一些种子。
3. 将湿纸巾和种子放入塑料袋中,并封好口。
4. 将塑料袋放置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结论
经过几天的观察,种子将开始发芽,长出幼苗。
实验3:探究物体的浮力
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
材料
- 一个装满水的容器
-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木块、塑料球、纸张等)
步骤
1. 将容器装满水。
2. 将不同形状的物体一个个放入水中,并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3. 记录每个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结论
较大体积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较小体积的物体会沉入水中。
...
(继续编写其他实验)。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步骤详解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步骤详解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如何做一个有趣又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只要跟着这些步骤走,你们会发现科学其实特别有趣,就像一场探险一样!那咱们就开始吧!1. 准备材料1.1 材料清单首先,你得准备好实验的材料。
这些材料一般都是你在家里就能找到的。
比如说,白醋、小苏打、一个小碗、一个大碗、还有一勺子。
简单吧?这些东西准备好,就能开始实验啦!1.2 准备实验环境然后,找个干净的地方做实验。
别在厨房做,因为搞得一团糟的话,妈妈可不高兴啦。
找个桌子,把材料都摆好,确保没有其他东西会被弄坏就行了。
2. 进行实验2.1 步骤一:倒入白醋首先,你要把小碗里的白醋倒进大碗里。
记住,动作要稳,别一不小心把醋撒了一地,那可就麻烦了。
2.2 步骤二:加入小苏打接下来,拿起那一勺小苏打,慢慢地放到大碗里。
小苏打放进去后,醋会马上开始冒泡泡。
哇哦!这就像魔法一样,是不是很神奇?这些泡泡是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结果,科学真的是太有趣了!3. 观察和记录3.1 观察现象看看泡泡是怎么从大碗里冒出来的,听听是不是有点嘶嘶的声音。
你可以把这整个过程告诉你的朋友或爸爸妈妈,他们肯定也会觉得很神奇。
3.2 记录结果最好能用笔和纸把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记下来。
比如说,“泡泡出来了”,或者“声音很大”。
这样,你可以留下一份科学探险的记录,也能在下次实验的时候比较一下。
4. 讨论和总结4.1 讨论实验结果跟家人聊聊这个实验,问问他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
比如,为什么小苏打和醋会产生泡泡?这种互动能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科学。
4.2 总结经验最后,总结一下你的实验。
记住,实验不一定每次都能完美,有时候也会出现意外。
没关系,科学就是通过试错来不断学习的过程。
5. 其他小建议5.1 保持好奇心做实验的时候,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别怕出错。
科学就是探寻未知的过程,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收获。
5.2 安全第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
虽然这个实验很简单,但还是要注意,别把白醋弄到眼睛里,搞得自己不好受哦!好了,今天的科学小实验就到这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氏度℃2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第7课水温的变化)实验目的: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
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实验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降到一定温度(室内温度)不再下降。
注意事项: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链接:水温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与温差有关。
给凉水加热时,热源是不变的,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热源释放的能量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凉水的温度是应该均衡上升的。
但由于水在加温的过程中与外界出现了温差,而且温差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因此水的蒸发和热传递加快,热水对外散失的热量呈直线上升状态,温度越高(低于沸点),单位时间内散失的热量越多。
所以,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水升温的规律就是先快后慢。
热水降温时,起初温差较大,单位时间内热水向散失的热量较多,降温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逐渐变小,单位时间内热水向外界散失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降温的速度也随之减缓下来。
3、实验名称:会使用量筒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第8课哪杯水多)实验目的:学会使用量筒。
实验材料:量筒、水、滴管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必须选用合适规格的量筒。
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
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实验结论:量筒能准确测量水的体积。
注意事项:1、不能加热,量筒上一般标有20℃字样,这就要求所量液体的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若相差太多,一是量取的体积有误,二是容易损坏量筒。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若仰视,造成读数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偏大,俯视反之)。
仪器使用方法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
2、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橡胶滴头在上,不要平放和倒置。
3、滴液时,把它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
4、用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4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第11课有趣的浮沉现象)实验目的:认识水的浮力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实验步骤: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
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注意事项:实验中,注意提橡皮筋的手要保持稳定,不要让橡皮筋颤动,以免产生误差。
5改变浮和沉(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3、再把橡皮泥团捏成一团,放入水中时,它又沉入水底;在浮着的小瓶内装上物体,放入水中,小瓶沉入水底;再把鸡蛋放在没有盐的水中,鸡蛋又沉入水底。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有:(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重量;(3)改变水的密度。
6实验名称:水有表面张力(第13课水面的秘密)实验目的:了解水面张力。
实验材料:水、玻璃杯(或硬币)、滴管。
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或往硬币上面滴水)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观察水表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水面鼓起来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注意事项: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
2、向装满水的玻璃杯内滴水时,注意速度要慢,水滴大小要尽量均衡。
3、最后滴入的水滴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方法二:实验材料:硬币、水槽、叉子等。
实验步骤:1、把硬币放在叉子上。
2、小心地将托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3、认真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7探究毛细现象(水往高处走)【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实验8 制作雨量器并用雨量器测降水量(第17课我的雨量器)制作材料: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制作步骤: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处周圈划线。
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可模仿尺子上的刻度画)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也可直接将尺子竖直放入瓶内作为刻度尺)5、将剑侠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
注意事项:1、在纸条上作刻度时,下端要留出空白,以保证从0刻度处开始测量的准确性。
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实验要点:1、雨量器应放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筒口离地面70厘米左右,并保持水平。
2、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3、降水结束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
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相平。
实验9 制作风向仪并用自制风向仪测风向(第18课我的风向仪)制作材料:卡纸一张、剪刀、刀子、胶带、软木杆2根、长钉子一枚、纸条若干、蜡烛一段。
制作步骤:1、在卡纸上画一个箭头,再将箭头剪开,变成风向仪的箭头、箭尾。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
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
3、将箭头、箭尾插入杆中固定。
4、取另一根软木杆作为支架,将钉子从风向杆的中心穿过,再将钉子插入支架一端,旋转几周,保证风向杆在支架上能自由旋转。
5、将装置拿到有风的地方,固定住支架。
试一试,如果风向杆能随风自由旋转,说明制作成功了,风向杆的箭头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注意事项: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可以做几个大小不同的箭头、箭尾,试一试哪一个更好。
3、如果风向仪不能自由旋转,要将风向杆与支架相连接处进行调整、改进。
实验10 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第20课空气在哪里)实验材料:水槽、玻璃杯、几张干燥的纸、一块毛巾实验步骤:1、取一个杯子,将纸团成一团,放入杯子的底部塞紧。
2、将杯子口部向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没过杯底。
3、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将纸从杯中取出,让学生实验。
4、再次将有干燥的纸团的杯子竖直放入水中,在水中漫漫倾斜,直到水进入杯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5、将杯子提出水面,取出纸团实验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注意事项:1、杯子要保持干燥。
2、杯子压入水中时要保证竖直压入,不能倾斜。
11验证空气的成分(第21课空气的成分)【实验名称】分析空气的成分【实验目的】了解空气的成分【实验器材】盛有红水(便于观察)的水槽、去掉底的塑料瓶(集气瓶)、蜡烛、火柴、粘有蜡烛油的玻璃片。
【实验步骤】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入水槽内。
2、在没有点燃蜡烛时,罩上塑料瓶,此时瓶内外水面相平。
3、点燃蜡烛,再把塑料瓶罩上,我们看到蜡烛火焰慢慢熄灭,同时水慢慢涌进瓶内,水面高出瓶外。
这说明燃烧消耗一部分空气,即一部分空气支持燃烧(氧气)。
4、小心拧开瓶盖,划燃火柴,迅速伸入瓶口,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
这又说明燃烧剩余的空气不再支持燃烧。
不足:拧开瓶盖时,外面的空气进入一部分,即使很迅速也会影响到现象,火焰不会立刻熄灭或者是根本不熄灭。
因此,塑料瓶换为集气瓶。
改进:4、一手按住瓶,一手伸进水中托住玻璃片,移出水槽,正立在桌上,迅速移开玻璃片,划燃火柴伸入瓶口,观察到火焰立刻熄灭。
玻璃片的不足:把玻璃片放入水槽中,玻璃片与水槽底紧紧贴在一起,不易取出,用力大了,易划伤手。
改进方法:把玻璃片向下的一面均匀粘上几滴蜡油,使用方便好用。
【实验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支持燃烧的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氮气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