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

合集下载

南京总体规划

南京总体规划

南京总体规划
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江苏省的首府,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市。

南京市总面积为6587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
900万。

为了保护和发展南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南京制定了
总体规划,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南京的总体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如夫子庙、明孝陵、中山陵等。

总体规划要求对这些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保持其原始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同时,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手段,提供更好的参观和保护方式,提高遗产的价值和知名度。

二、改善交通设施。

南京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但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总体规划要求加大投入,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包括扩建地铁线路、完善公交和停车设施等,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便利性。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南京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用于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

这包括加强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绿地和休闲设施,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南京还将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南京市总体规划要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包括改善住房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加强
社会福利等。

南京还计划加强环境保护,降低空气和水污染,提供更好的环境质量。

总体来说,南京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城市交通设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序的发展,南京将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既保留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又符合现代城市的要求。

2020年南京城市规划

2020年南京城市规划

2020年南京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南京城市规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20年南京城市规划布局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特点是,既重视市区(中心城区)的用地布局,又考虑了区域的城镇布局,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规划前的南京城镇布局:工业城镇如大厂、板桥、龙潭、栖霞、浦镇等,都位于中心城区外围8~17公里处;城市近郊分布着钟山、燕子矶、雨花台、牛首山、栖霞山等风景区。

加上远郊的县城和小城镇,形成“众星拱北辰”的城镇布局形态。

总体规划根据城镇布局的这一基本形态提出城市基本结构形式为“圈层式城镇群体”。

这个群体以南京市区(中心城区)为主体,围绕中心城区由内向外,把郊区和县整个地域分为各具功能、相互联系的“市—郊(绿带)—城(卫星城)—乡(农田、农村)—镇”五个圈层。

第一圈层为中心城区;第二圈层为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基地,近郊主要风景游览区和绿化带;第三圈层为县城和卫星城镇;第四圈层为郊县的农田、山林、村落;第五圈层为远郊集镇。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东北起笆斗山,东至马群,南至雨花台,西抵茶亭,北面是长江。

中心城区最具特色,东有玄武湖、钟山,西有清凉山、莫愁湖、石头城遗址,南有中华门、雨花台,城北紧临长江,城的中部自东至西贯串九华山—北线阁—鼓楼的起伏山岗。

为了保护好山、水、城结合的古都特色,在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岗、绿化等自然条件,将有关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组合起来,并划定影响范围,制订保护措施。

在建设步骤上,采取改造旧区和开发新区相结合的方法。

秦淮河以西地区主要作为居住备用地;恢复夫子庙地区传统特色,新建迈皋桥、山西路等生活服务中心;发展第三产业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以新街口—鼓楼为中心,在原有路网的基础上,打通南北向道路,拓宽东西向道路,形成“经三纬八”的道路骨架。

在中心城区及其周围,建立一条绿带,由五个风景区组成:①包括紫金山、玄武湖在内的钟山风景区。

【城市规划】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城乡总体规划任务书共23页word资料

【城市规划】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城乡总体规划任务书共23页word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城乡总体规划》任务书一、项目背景汤山位于南京市东郊,处于长三角城镇密集区沪宁城镇带上,是南京市通往苏锡常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的重要门户地区;境内有沪宁高速、宁杭公路等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规划南京二环、三环等市内重要交通通道经过汤山,有规划轨道16号线通过,与主城、仙林副城、东山副城、龙潭新城和其他城镇联系便捷。

汤山是南京主城外围重要的城镇组团,也是江宁区“一核三元”的重点发展空间组成部分,是南京市重要的以温泉资源为特色的旅游休闲新城,江宁区东北部地区综合服务中心。

一方面一批优秀重大项目的建成与推进,为汤山片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随着南京城市空间的快速拓展和城市功能结构的优化升级,汤山片区的发展优势也在不断显现。

自2019年以来,先后组织了《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新城概念规划》《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新城总体规划》(2009-2030)、《南京汤山新城启动区(SEc032)控制性详细规划》、《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汤山风景区北部地区概念规划》、《南京汤山新城南片区概念策划和城市设计》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对地区发展、空间塑造、产业布局、生态保护都提出了规划思路与目标。

2019年汤山旅游风景区升级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19年3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南京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明确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了配合南京市总体规划的发展战略目标,就汤山片区开展街道域总体规划方案征集,以期在该地区规划形成一个形象鲜明、结构清晰、空间连续、生态环境优美的典型示范区,并与周边地区相互呼应和协调,有效指导建设实施。

二、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1月实施)(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9)(3)《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2019年版)(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9年版)(5)《江苏省城乡统筹规划编制要点》(6)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7)《南京市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试行)》(8)《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9)《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9-2030)(10)《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新城总体规划》(2009-2030)(11)《南京汤山新城温泉片区(SEc032)控制性详细规划》(12)《南京市汤山地区汤水西路以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3)《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规划》(14)《南京汤山新城南片区概念策划和城市设计》(15)《南京市青龙山—大连山生态廊道保护与利用规划》(16)《阳山碑材&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保护规划》(17)《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上峰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18)汤山志(19)其他相关规划、规范三、规划设计范围(见附图)规划范围:汤山街道行政区域总体规划(即街道域规划)范围,面积约172平方公里。

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 PPT

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 PPT

规划范围及指标
市域——即南京市行政辖区范围,总 面积6582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 江北三个副城组成,总面积约为834 平方千米。城镇人口规模670万左右。
至2015年——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
45%,绿地率达到42%,人均公园绿地
面积达到1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
26%。
至2020年——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
江北副城绿地系统结构 “两轴三带六廊七园”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
规划目标:规划建设防灾绿 地5处、新增固定防灾公园4 处;原有一般防灾公园及广 场7处,新增12处。 规划布局:固定防灾公园9处, 用于灾害发生后的避难、救 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 一般防灾公园及广场49处, 保证每个城市组团均有一处 防灾避险绿地。
50%,绿地率达到45%,人均公园绿地
面积达到16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
28%。
2012年,绿化覆盖率44.6%,绿
地率为40.09%;人均公园绿地面
积14.2平方米。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理念 突出生态性——借鉴景观生 态学理论建立市域生态绿地网 架; 彰显特色性——融入文化景 观休闲网络彰显市域绿地特色山水、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体育 健身等要素的梳理,总结出南京“山、水、城、林、文” 的城市特色,融合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形成“文化引领、 特色彰显、功能复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特色,并发展演 绎至绿地系统的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 2、以多项专题研究作为规划的支撑 以《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区域植物与引种育种 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专题研究为支撑。其 中《区域植物引种育种规划》是此次《规划》中的一大 亮点,将历史文化融入植物配置。充分注重特色风貌的 彰显与传承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摘要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摘要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摘要第1条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第2条城市主要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第3条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到2020年前后,基本实现现代化。

远景跻身世界发达城市行列。

第4条城镇化战略坚持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并重的方针,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主城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向副城和新城集聚,加快新市镇集聚发展,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5条人口规模1、全市总人口1060万左右,城镇人口91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6%。

2、都市区总人口950万左右,城镇人口84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8%。

3、中心城区人口690万左右。

第6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全市新市镇以上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50平方千米左右,其中,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683平方千米。

第7条城镇建设用地标准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其中主城人均建设用地70平方米左右,副城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新城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左右;新市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30平方米以内。

第8条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市域内构建“两带一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两带”是指拥江发展的江南城镇发展带和江北城镇发展带;“一轴”是指沿宁连、宁高综合交通走廊形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

第9条城镇等级结构在“两带一轴”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的市域城镇等级体系。

(见附表2)1、中心城: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副城组成;2、新城(8个):龙潭、汤山、禄口、板桥、滨江、桥林、永阳、淳溪;3、新市镇(34个):竹镇、马集、冶山、程桥、葛塘、八百桥、横梁、马鞍、龙袍;汤泉、永宁、星甸、石桥、乌江;江心洲;八卦洲;谷里、横溪、湖熟、淳化、秣陵;柘塘、和凤、石湫、洪蓝、白马、东屏、晶桥;漆桥、阳江、砖墙、固城、东坝、桠溪。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附件1《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 1310022班 131002217 唐劼南京是我国具有优秀规划传统的城市,六朝古都建康城、明代都城均有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制。

近代,南京曾普编制过七轮总体规划。

建国至07版总规南京编制过七轮规划,尤其是80年版、90年版总体规划,01年总体规划调整,对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科学的引领作用。

一、规划期限、范围及总目标规划期限据《城乡规划法》要求,本着与国家层面规划和省里有关规划要求相衔接的原则,本次规划修编的期限近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对2030年和远景进行规划展望。

规划区范围南京市行政区作为南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规划层次市域: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都市区:包括六城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和六合区大部,及溧水柘塘地区,总面积约4388平方千米,是南京高度城市化地区、高层次产业承载区,也是南京城乡空间一体化高品质地区。

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共同组成,建设用地规模约693平方千米。

二、总体发展目标总目标迈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新都会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城市发展规模三、市域布局现状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发展现状1.城乡总体发展速度加快,但城乡之间仍存较大差距全市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但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较大差距。

2.国家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城乡均等化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南京已进入了城乡发展新阶段07年南京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76.8%,南京未来城市化重点将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城市发展由“以城为重点”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型。

南京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南京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2
南京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 《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2003-2010) 《江苏省沿江地区”十一五”产业空间布局规划》(2006-2010) 《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02-2020)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10) 《江苏省长江干流桥梁(隧道)建设规划》(2011) 《南京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003-2010) 《南京市长江段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 《南京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2020) 《南京港总体规划》(2006-2020) 《长江南京段岸线开发利用研究与整治规划报告》(2006-2020) 《南京主城滨江南北两岸概念性城市设计》(2008) 《南京市船舶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2010-2015)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
与此同时,规划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长江 12.5 米深 水航道向上延伸工程的实施,将使 5 万吨级海轮直达南京,为南京长江国际航运 中心的建设发展带来重大契机;新一轮江苏省长江干流桥梁(隧道)建设规划对 南京市过江通道布局方案作了新的调整;长江岸线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 其开发利用规划必须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因此现有的十年规划年限偏短;深水 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理顺。基于此,现 行部分规划方案在指导岸线开发利用中逐步显示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为此,需要 重新审视长江岸线规划。基于以上背景,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 展新形势,修订编制《南京长江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2010-2030)》。
6.1 岸线功能分类及控制标准.........................................................................31 6.2 各类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布局 .............................................................33 6.3 各段岸线的规划布局.................................................................................42 6.4 重点岸线规划方案的优化建议 ..................................................................56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20•【字号】宁政办发〔2021〕62号•【施行日期】2021.1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其他规定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20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面临形势第二章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四节指标体系第三章规划引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第一节加强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第二节构建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第三节强化近期战略空间引领第四章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第一节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体系第二节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机制第三节探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第五章加强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修复第一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第二节构建国土空间保护修复新格局第三节推进矿产资源保护治理第六章全面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第一节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第二节优化土地资源供给管理第三节完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机制第四节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转型第七章加快推进高品质宜居城市建设第一节强化基础设施规划资源保障第二节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第三节塑造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第四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第五节探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第六节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第八章大力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第一节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制度第二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第三节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第九章夯实规划资源治理基础支撑体系第一节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第二节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第三节构建科技信息支撑体系第四节构建法治和标准化体系第五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第六节加强规划资源执法监督第十章推进实施规划资源领域重大工程第一节实施保护与修复类重大工程第二节实施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类重大工程第三节实施基础支撑类重大工程第四节实施规划管理类重大工程第五节实施综合管理类重大工程第十一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第二节完善实施机制第三节加强人才保障第四节开展评估监督第五节推动广泛参与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南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首个五年,是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关键时期。

锦文路过江通道及两端接线红线规划

锦文路过江通道及两端接线红线规划

附件一:《铁路上元门通道江北接线通道规划》规划编制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铁路上元门通道江北接线通道规划二、规划目标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和《南京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成果,对铁路上元门通道江北接线进行规划研究,确定规划线位及两侧规划控制范围。

为规划通道的实施、沿线建设项目的规划控制提供准确的管理依据。

三、规划范围起自铁路上元门通道,至宁启铁路葛塘站及京沪铁路永宁站。

四、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2012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2030年。

五、规划依据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报批稿)2、《南京城乡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3、《浦口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六合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4、六线上网成果5、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6、相关国家、行业规范六、规划内容1、铁路上元门通道江北接线及联络线的平面线形、竖曲线设计;2、确定与铁路上元门通道江北接线相交的道路、河道等市政设施规划标高;3、绘制铁路上元门通道江北接线两侧保护线。

七、工作要求1、研究过程如涉及对上位规划的调整,应做专门说明及论证;2、充分重视与周边用地、建筑的协调,规划成果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要求;3、加强与公路、铁路、航道、轨道交通、水利、市政部门协调,确保方案实施性。

必要时,应组织专题论证、评审。

八、成果要求1、规划成果应符合“六线上网”数据格式,并与已有规划成果顺接无误;2、成果材料分规划文本、图纸、说明(基础资料及附件)三部分,格式为纸质和电子格式,数量视要求而定。

九、进度安排2013年4月底前完成资料收集2013年7月底完成规划初稿,报市规划局市政例会审查2013年8月底,通过专家评审2013年9月底,报市规划局规划项目审批会审查。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专题研究报告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报告(送审稿)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8月目录一、公众参与的工作组织 (1)(一)工作原则 (1)(二)工作阶段 (1)1、前期阶段 (1)2、纲要阶段 (2)3、成果阶段 (2)二、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况 (2)(一)前期阶段 (2)1、工作方案 (2)2、意见梳理 (3)3、采纳情况 (4)(二)纲要阶段 (5)1、社区宣传 (5)2、问卷调查 (6)3、社区访谈 (6)4、采纳情况 (8)(三)成果阶段 (8)1、工作组织 (8)2、问卷设计 (9)3、参与对象 (9)(四)区县部门意见 (10)1、基本概况 (10)2、分析采纳 (11)三、成果草案公众意见梳理和采纳情况 (11)(一)总体评价和认识 (11)(二)公众意见和规划采纳情况 (15)1、关于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 (16)2、关于市域城镇发展布局 (17)3、关于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 (19)4、关于产业发展与布局 (20)5、关于城乡交通规划 (22)6、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3)7、关于市政和综合防灾规划 (28)8、关于公共设施规划 (29)9、关于绿地与环境景观规划 (30)10、关于住房规划 (33)11、关于规划实施政策 (34)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期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纲要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果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编制《南京都市圈规划》(以下简称为“本规划”),是为了实施《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提高南京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巩固提升南京在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地位,促进都市圈规划范围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第二条指导思想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应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的全部行政区域,淮安市的盱眙县、金湖县和巢湖市的市区、和县、含山县。

本规划对省内部分提出要求,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对省外部分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协调考虑,提出发展预测和建议。

第四条编制依据(一)主要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2、《关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批复》(建规[2002]39号);3、《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5、《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二)相关依据1、相关城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3、相关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4、《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2002-2020年。

近期:2002-2005年;远期:2006-2020年。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第六条功能定位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地带的枢纽型都市圈,江苏省核心型都市圈,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型都市圈,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附件1《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三条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64561.4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55147.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28773.1公顷,其他建设用地8781.1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1.0%、35.1%、18.3%、5.6%。
其他土地中,水域50572.1公顷,自然保留地12357.5公顷,分别占其他土地面积的80.4%、19.6%。
第五条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2005年,规划目标年2020年。规划期限2006-2020年,其中规划近期2006-2010年,规划远期2011-2020年。
第二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区域概况
第六条区域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西南部,介于东经118°22′~119°14′、北纬31°14′~32°37′之间,与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及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相邻,是江苏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第八条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类型复杂,丘陵岗地与平原圩区在土地开发强度、农用地内部结构、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丘陵、岗地分布耕地多,中低产田比例较高(中产田占48.1%,低产田占25.6%),耕地质量建设和产能提升任务重。
3、长江横贯市域中部,城镇与产业用地沿江集聚,协调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与长江水体及沿岸环境保护的压力大。
3、区域发展处于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紧迫。局部地区土地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与宜居城市功能提升和现代化生态型城市建设目标差距大。经济发展进入转型的攻坚期,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矛盾冲突仍然明显,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紧迫。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剖析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剖析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

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

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其中城市中心由“新街口—河西—南站地区”共同构成,承载南京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职能。

三个副城的设置,规划形成江北(浦口)、东山和仙林三个城市副中心,江北将“相对独立发展”。

江宁规划的城市中心是在目前的凤凰港一带。

仙林新市区,目前是集中主要精力在发展大学城片区,而预留的城市中心是百水桥一带。

江北新城的城市中心,则不是在珠江镇,而是位于石佛寺一带,这是江北新城的一个滨江城市中心【南京构建城际交通圈,两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交通将构建以“2133、3155”为畅达目标,“2133”是指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通勤交通3刻钟(45分钟)通达;主城内30分钟通达。

“3155”是指城市任意一点驱车15分钟上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规划村(或集中居民点)15分钟内能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地铁车站。

【将建成16条过江通道、16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道路上,南京将规划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同时将规划有16条过江通道,建成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南京规划提升公共服务】[仙林江北江宁都有三级医院][步行8分钟到社区中心][打造30处地区商贸中心][9大片区集中供热] 南京在文化设施上建立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及市级文化设施集聚区、市级文化设施副中心、地区(新城)级文化设施中心、社区(新市镇)级文化设施中心、基层社区(村)级文化设施中心。

教育设施上,将把幼儿园服务半径控制在250米足有,小学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初中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左右。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

京沪铁路
宁合铁路
北沿江铁路
宁芜铁路
宁连城际
宁杭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
宁合城际
宁安城际
宁通城际
宁杭城际
京沪高速铁路
扬马城际
宁常沪城际
京沪铁路
沪宁城际
宁启铁路
南京南站
南京站
紫金山站
林场站
江浦站
综合货场
辅助客站
主要客站
*
国家级大型枢纽型机场、国家航空货物与快件集散中心; 重要的国际定期航班机场、通往东亚地区的门户机场,远程航线衔接国家快速铁路网的枢纽点; 飞行区等级为4F,远期规划两区四跑道,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0万吨。
三、植物资源: 南京市地处长江两岸丘陵地区,属于北亚热带,为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之一。其植被类型以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分类则植物种类以前者为主。植物种类呈现出有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现象。次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常绿枯叶林为主,而人工植被则以农田植被和人工造林为主,其中农田植被面积分布广泛。
依托港口:龙潭、滨江、江北化工 园、桥林七坝物流基地。 依托铁路:永宁、尧化门物流基地。 依托机场:禄口空港、六合空港物 流基地。 依托公路:上坊农副产品、新集农副 产品、雨花、湖熟、永阳、 淳溪物流基地。
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路面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确保30%,力争35%,老城、市级中心区、跨江与重要轴向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60%以上。
高淳
句容
仪征
滁州
和县
马鞍山
溧水
金牛湖
*
市域快线:7条 城区干线:6条 局域线:4条 车站:351座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编制《南京都市圈规划》(以下简称为“本规划”),是为了实施《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提高南京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巩固提升南京在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地位,促进都市圈规划范围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第二条指导思想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应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的全部行政区域,淮安市的盱眙县、金湖县和巢湖市的市区、和县、含山县。

本规划对省内部分提出要求,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对省外部分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协调考虑,提出发展预测和建议。

第四条编制依据(一)主要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2、《关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批复》(建规[2002]39号);3、《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5、《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二)相关依据1、相关城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3、相关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4、《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2002-2020年。

近期:2002-2005年;远期:2006-2020年。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第六条功能定位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地带的枢纽型都市圈,江苏省核心型都市圈,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型都市圈,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大家好
12
地下空间布局结构图
本次新的规划方案中,提 出将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 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发 展,完善城市功能。 地下空间的使用中,坚持
以城市中心地下空间利用 为核心,在市级、市级副 中心及地区(新城)中心 和多条轨道交通线网交汇 地区必须设置地下公共空 间,进行规模化综合化发 展。
主城外结合副城和新城,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装 备制造、精细化工、钢铁、航空 物流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并规 划引导形成十二个先进制造业板 块
大家好
6
大家好
7
都市区规划道路示意图
都市区跨江通道规划图
大家好
远景都市区轨道交通系统 规划图
8
大家好
9
与南京组团布局城市和“山水 城林”地域特色相协调,形成 “一带两廊三环六楔十四射”
大家好
13
火车南站地区地下空间 布局引导图
奥体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布
局引导图
大家好
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布局引 导图
14
大家好
本次规划充分发挥 长江岸线资源优势, 加强港口岸线整合, 优化沿江胜利布局, 提升滨江生活休闲 景观功能;支撑国 家综合交通枢纽和 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的城市职能。这次 规划中利用的岸线 总长307.6公里,其 中城市生活与旅游 景观岸线达52.3公 里。
都市区绿地结构。 一带:由长江及其洲岛、湿 地和两侧带状绿地构成。 两廊:由滁河、秦淮河及其 两侧湿地和带状绿地构成。 三环:由沿明城墙、绕城公
路、公路二环两侧的环形绿地 构成。
六楔:城镇发展轴之间外围
区域绿地向城镇内部楔入的楔 形绿地。
十四射:由沿主城向外辐射 的高速公路两侧绿地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 划规房住 节五第 71.......................................................................................................................... 新更区旧 节三第 61.................................................................................................................. 划规用利地土 节二第 31.................................................................................................................. 导引展发镇城 节一第 81.................................................................................................................. 用利间空下地 节四第
1...................................................................................................................................................... 则 总
4............................................................................................................... 划规系体镇城域市
3............................................................................................................................ 模规市城 节三第 3............................................................................................................................ 标目展发 节二第


2
55.................................................................................................................................. 热供 节五第 45.................................................................................................................................. 气燃 节四第 35.................................................................................................................................. 电供 节三第 25.................................................................................................................................. 水排 节二第 15.................................................................................................................................. 水供 节一第
05............................................................................................................. 划规施设程工政市
05.......................................................................................................................... 通交行慢 节七第 94.................................................................................................................. 纽枢运客合综 节五第
91.................................................................................................................. 造塑色特市城 节六第
02................................................................................................. 制控度强发开地用设建 节七第
章十第
05.......................................................................................................................... 施设车停 节六第 84.......................................................................................................................... 通交共公 节四第 64.............................................................................................................. 通交外对与域区 节二第
章二第
2............................................................................................................................ 质性市城 节一第 章一第
2........................................................................................................... 模规展发与质性市城
92..................................................................................................................... 划规统系地绿
62.......................................................................................................................... 迹古物文 节五第 52.......................................................................................................................... 村古镇古 节四第 42.......................................................................................................................... 段地史历 节三第 22.............................................................................................................. 貌风与局格体整 节二第 02.............................................................................................................. 系体与标目护保 节一第 章四第
31..................................................................................................................... 划规区城心中
8....................................................................................................... 制管间空与护保源资 节四第 6................................................................................................................ 导引划规区市都 节二第 7................................................................................................... 设建村农新与筹统乡城 节三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