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详细列表
"诸子百家"是指中国古代诸多学派、学说的总称,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墨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道德经、道家学说
墨家:墨子、墨翟、孟虚
阴阳家:黄帝、尧、舜、伏羲、女儿村
大成论:韩非子、李斯
法家:韩非子、李斯、孟子
名家:韩非子、荀况、董仲舒
兵家:孙子、吕不韦、邹忌
狄阁说:李渊、李世民、李唐
名儒说:王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儒说
以上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诸子百家的数量和类型远不止这些。
诸子百家的名词解释
诸子百家的名词解释
诸子百家的名词解释:诸子百家: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
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等。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名词解释
诸子百家的名词解释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流派,是指战国时期经学、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名家、纵横家等众多流派和学派的总称。
以下是对诸子百家的名词解释:1. 经学:古代修订和研究经典文献的学术流派,以注释和解释经典为主要任务,提倡尊崇传统、礼仪秩序和道德规范。
2.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追求自然至真的道,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无为而治的境界。
3. 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思想流派,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仁义道德、礼制教化、人伦关系和君臣父子之道。
4. 法家:以韩非、李斯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法治为国家统治的基础,强调严明的法律制度和权威的国家机构,以实现君主权力的集中和国家的稳定、统一。
5.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以和平为宗旨的社会伦理学,反对战争和杂乱无章的现实社会。
6. 名家:以名家荀子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追求大成的个人修养与政治治理,强调学术和才智的重要性,实现君主的理想统治。
7. 纵横家:以商鞅、鬼谷子等人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权谋和实用主义,强调权力斗争、策略和变通,追求权力和地位的达成。
8. 兵家:以孙子、吴起等人为代表的思想流派,研究战争和军事策略,强调战争胜利的方法和手段,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9. 管子学说:以管仲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以严明的法律和有力的国家机构来管理国家和社会,强调稳定和发展。
10. 公羊学派:以公羊高为代表的思想流派,注重政治和制度的能力和手段,强调政治活动中的智慧和智力。
11. 柳下学派:以柳下惠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追求实际生活和现实利益,关注利益分配和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实现和谐与稳定。
12. 钟子学派:以钟子期为代表的思想流派,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内外兼修、实行实践和英明的政治决策。
诸子百家
兵家: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诸子百家之一。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代表人物:春秋时孙武,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汉初张良、韩信等。
3、列举苏秦与张仪主要思想异同。
苏秦是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农家: 战国 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 代表人物:许行。
纵横家: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鬼谷子,杰出代表人物有:苏代、姚贾,苏秦,张仪,公孙衍。
道家: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杨朱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
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李斯等。
阴阳家: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 齐人邹衍是其代表人物。
(3)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老子提出了两种竞争艺术:一是争众人所不争者,即众人都不要的东西,自己却很看重;众人都想要的东西,自己却不去争。二是采取迂回策略,进行曲线之争,即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不争为争。与居卑不争相联系,老子还提出了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他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柔弱胜刚强。”柔弱之所以能战胜刚强,是因为柔弱不等于软弱无力,而是指柔和、柔韧,在柔弱的外表下实际上内含着一种坚韧之力。道家的这套竞争之道告诉我们,竞争自有其“道”,不守其“道”的竞争往往会适得其反;人不可逞强,过于逞强者往往事与愿违。
春秋战国之诸子百家
创始人
传承人
孟子 荀子
趣味小问题:孔子姓什么?
• 在夏商周三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姓比较 大,氏要小一些。因为当时的姓很少,一门大姓下 边,会有很多的氏。孔、华、墨、宋等等很多现在 的姓氏,都是原来「子」姓下边的氏。在夏商周三 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 氏用来区别贵贱,贵族有氏,贫民有名无氏。 • 姓用来区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
士人不但想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我问题,而且能 。原因有三:特殊身份、历史使命、精英意识。
特殊身份:贵族中一员
历史使命:“士不可以不弘道,任重而道远”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精英意识:孟子“天生此民”是为了“使先知觉后知 ,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如欲 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 后世知识分子:更多只是采用解释、注等方式 去沿袭、发展或补充,即使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多数也是以诸子百家的论述作为佐证。
• 在诸子百家之后,中国文化的方向、发展方式 定型了,在两千多年的时间内被延续着,形成超 稳定结构,被巩固,延至现今。
孔子
孟子 荀子
儒家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法家
三 孔子与儒家
• 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 十三经:《诗经》 《尚书》 《周礼》《仪礼 》《礼记》《周易》《左传》《春秋公羊传》《 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和《孟子》
关于孝的故事
• 楚国有一人举报自己的父亲偷东西,反而 被官员杀了,原因是不孝。孔子对此事大 加赞扬。
• 鲁国一士兵打仗总当逃兵,问他原因,他 说家里有老父。国君与孔子尽然赞扬他, 孔子还推荐做官!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简介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九、农家,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十、小说家,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诸子百家简述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入西方国家).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充满思想争议和学术繁荣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被统称为诸子百家。
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见解和理论为世人所熟知。
本文将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以便读者能够对这一时期的思想风貌有所了解。
1. 孔子学派:孔子(551-479BC)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
主张“仁”、“义”、“礼”、“智”以及“忠诚”等美德,提倡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并推崇“天命”和“中庸”的思想。
2. 孟子学派:孟子(372-289BC)是孔子学派的重要继承人,他的学说主张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实践来加以培养和充实。
强调在个人修养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益、亲民政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 墨子学派:墨子(470-391BC)提出了墨子学派,该学派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子学派注重实用主义,强调推崇工程技术和实用科学,主张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4. 道家学派:老子(约570-约471BC)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然和谐,摒弃人为的欲望和规范。
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提倡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5. 法家学派:韩非子(约280-约233BC)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主张通过严厉的法律和强力的统治来实现社会秩序和国家统治。
法家注重政治实用主义和制度建设,并强调权谋和权力运作。
6. 兵家学派:孙武(约544-约496BC)是兵家学派的奠基人,他的学说强调军事战略和领导能力,主张“以战养战”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家学派注重谋略和战斗力的培训,对日后的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7. 名家学派:名家学派是一个集合了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的综合性学派。
名家学派注重讲究言辞和辩论技巧,主张在社会和政治舞台上通过言辞来获得名声和权力。
8. 阴阳家学派:阴阳家学派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哲学学派,主张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等自然现象来预测和控制人事变化。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简介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
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中国先民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儒家:儒家,注重“人道大伦”,希望推衍“爱与敬”。
儒家中道思想注重以人为本,以人性为主体,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为历代儒客推崇,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道家:"道"随顺万物,尊重世间万物的种种差异,并辅助各种差异的充分展开。
所以"道"没有统一的形态,趋近"道"也没有统一的方式。
法家:法家,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墨家:墨家,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其与“名家”、“数术家”等并列为先秦诸子百家中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派。
阴阳家:诸子百家之一,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诸子百家
史 渊 源
诸 子 百 家
1.儒家 3.墨家 5.名家
2.道家 4.法家 6.阴阳家
7.纵横家 8.杂家 9.农家 10.小说家
11.兵家 12.医家
儒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 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 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 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 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 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 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 “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 “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 “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 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 《孟子》、《荀子》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目前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 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 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传统上关于百家的划分,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 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 「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 《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 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 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 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 「九流」。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 「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 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 二家也。」
诸子百家简表
诸子百家简表“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学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由翟墨创立。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诸子百家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秦、张仪 创始人:鬼谷子 纵横即合纵连横,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 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 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他们的出现主 要是因为当时割据分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 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危逼、 利诱或辅之以兵之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 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 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 诸子:以前为称呼指孔子、老子、庄子、 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
• 百家:是“百家姓”的简称。 • 诸子百家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 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儒家:
•
•
•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杨朱、宋尹、田骈 代表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 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 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 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 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 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 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名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阴阳家 纵横家
国学中的诸子百家是指这几家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作品:《韩非子》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农家,小说家,1、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2、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3、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
诸子百家百科
[zhūzǐbǎi jiā]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目录1出处解释2流派谱系3历史渊源4百家简介▪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纵横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兵家▪ 医家▪ 方技家5详细介绍▪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纵横家▪ 名家▪ 阴阳家▪ 杂家▪ 农家▪ 十一、小说家▪ 十二、医家1出处解释编辑名称: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拼音:zhū zǐ bǎi jiā解释:诸子:以前为称呼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百家:各个学派。
诸子百家有法家、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各种学术流派。
例子:王西彦《古屋》第五部:“我们决不拘泥统属,我们只以会全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的--不管它是三教九流,~。
”2流派谱系编辑诸子百家谱系【先秦】文武道{顺天应人}微周公王道{礼法}小、姜子牙{霸道}兵法}大【春秋】管子老子、孔子、晏子、孙子、范蠡【战国】扁鹊尹文、列子、庄子、田骈黄老、杨子邓析、公孙龙子、惠子、鬼谷子、张仪、苏秦、孙膑、庞涓孟子、墨子、告子{商鞅、申不害、慎子}许行、邹衍荀子、韩非子、吕不韦、【汉】司马迁、淮南子、董仲舒。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充满了变革和思想的较量。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也被称为“诸子百家”。
本文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主张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
他的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社会秩序,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被后世奉为行为准则。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90年)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反对兵器的使用和战争,主张以兼爱、无私、无欲为原则,追求社会和平与公正。
墨子的学说对于当时的社会影响深远,尤其在军事思想和工程技术方面有很大的创新。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荀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强调人性的恶和善的培养。
他认为人性本恶,讲究法治和道德修养,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
他注重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提出了“功利主义”和“行优劣”的观点,对于后世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和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反对功利主义和道德伦理的束缚。
庄子通过寓言和故事来表达他的思想,他提出了“庄生晓梦”的观点,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并主张通过“无为而治”来解决社会问题。
韩非子(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通过严明的法律和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以达到社会秩序和稳定。
韩非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无论是儒家、墨家、荀子学派、道家还是法家,这些诸子百家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着丰富而重要的思想贡献。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搜狗百科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搜狗百科儒家儒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
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由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其主要内容如下: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
“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
“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分,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
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
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
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
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分,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孔子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王守仁。
代表人物介绍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
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
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诸子百家的意思_诸子百家的成语解释
诸子百家
成语解释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后用来对我国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成语繁体諸子百家
成语简拼ZZBJ
成语注音ㄓㄨㄗˇㄅㄞˇㄐ一ㄚ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诸子百家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各种学术流派。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百家诸子
成语例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我国学术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
英语翻译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日语翻译諸子百家(しょしひゃっか)。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的含义: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史家论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教材安排在上节课圣贤孔子之后,集中呈现了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代表作《道德经》、主张: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兵家代表人物孙子、代表作《孙子兵法》和选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买椟还珠》。教学过程中按照重点选点、各有侧重的指导思想,即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其自主分析重点问题,得出⒈老子平凡生活中蕴藏智慧;⒉韩非子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理的方法;⒊诸子思想流芳百世为我们生活做贡献。在学习过程中,针对他们感兴趣的重点问题,采用层层剥茧的方法,引导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分析得出答案,将学习的过程变为自主感悟,生生、师生共同分析的过程。
1、知道“诸子百家”的含义,并初步了解诸子百家出现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家、兵家,及其代表人物老子、孙子的著作和主张,知道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智慧的道理;了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说理方法;
3、知道诸子百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他们的思想流芳百巨,在今天对我们乃至全世界都还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人类的生活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
⑴教学方式:《诸子百家》一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为以问题为驱动,教师讲授式为线索、多媒体演示、小组分析自主发现、师生讨论等。
⑵教学手段:
课堂上以视频介绍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件的分析、思考,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诸子的主张,同时总结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活d_XMTAwNDQxOTY4.html
小结:看来孙子兵法至今还为我们的生活做着贡献呢!
6、课件: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追问:这说明什么?
生分析:从古至今中国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
活动四、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1、谈话:《道德经》的广博;《孙子兵法》的精妙,影响之深远;足以令世人叹为观止,其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圣贤们又何止千人,那诸子百家中那么多杰出的人物,一节课我们没法一一去了解,哎!你发现了吗?今天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呢?
过渡:看来《道德经》和“朴素地辩证法”还真难懂呢?别急,让我们来看一段你可能很熟悉的小故事e4rCWyA6N.html
4、追问:福和祸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生自由阐述
3、追问:哎!孩子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其实塞翁是什么人呀?
1、提问:让我们走进年代尺找一找,算一算春秋战国时期在哪儿?距现在到底有多久呢?
课件:年代尺
2、追问: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000多年了,那春秋战国时期又是一个怎样的年代,诞生了这么多杰出的人物呢d_XMTE3MjU2NTYw.html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教材内容离学生也比较远,如何上好这样的课呢?
一、适合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新的教学方式也逐渐被我们所接受,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却很少见,更有人认为讲授式和自主学习是水火不融的。但诸子百家一课的教学,让我对讲授法和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意愿(包括希望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4、分析:那个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社会动荡不安,很多有思想的人纷纷著书立说,四处游说,希望国君能了解、采纳自己的主张,我们称他们为诸子百家。(板书:诸子百家)
活动三、走近诸子,体悟智慧
一、身边事、大道理——智慧老子
1、生自学书中有关老子的介绍。(板书:道家、老子)
2、追问:我们课前分小组进行了调查,那老子组,你们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朴素地辩证法?
4、分析:塞翁—:智慧)
5、提问:那你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心情怎么样?当时要知道这个道理你会怎么劝自己。
追问:这样的智慧其实藏在哪儿呀?(板书:平凡生活)
小结:老子告诉我们人生要有智慧,一切顺其自然。朴素的辨证法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从不同的方面看问题。让我们心胸豁然开朗然开朗。
3、分析说明:看,没想到,一个小故事还能告诉我们这么多知识和道理,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诸子百家中最会讲故事的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板贴:法家韩非子)讲给我们的小故事。那你还知道这样的小故事吗?
生自由汇报。
4、生结合课前搜集讲一讲,并进行独立分析。
5、追问:同样是说道理,为什么大家不但能懂而且爱听呢?
6、总结:其实古代的先贤经常用这样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道理,也正是一个个小故事道出了他们思想主张。(板书:生动、有趣说道理)
4、学习典型事例剖析的学习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本课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内容选自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老的民族》主题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一课。本单元属于历史常识,从源远流长的历史、青铜时代的辉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古老的汉字和中医四个方面,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初步了解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和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了解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作出的巨大贡献,从中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无穷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老子,挺聪明的,很有智慧,他提出了朴素辩证法,我还记得塞翁失马的故事,福祸相依……”“韩非子,有大智慧,很会讲故事,很善于观察。”……这是我在教学诸子百家一课两周后一次随机问卷后得到的答案。我很欣慰,知识、情感和技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我也得出了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本课即为讲授式),才是最好的。其实在此之前我自己在对教学方式的认识上还有很大的问题,比如自己总认为,大量的学生活动几乎成为自主学习的标志,可本节课之后我清楚的认识到: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高效的参与(指思想和行为双重的),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恰是自己在课堂上,没有盲目的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一味的让学生活动,而是在课前对学生口头了解和两次书面问卷的基础上,针对学习内容即教材中呈现的知识和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意愿,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即以典型事例剖析法为突破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一来使学生自主有指向,学习有方向。把讲的重点着力放在引导学生进行典型事例的分析上,并及时帮助孩子梳理总结出本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即先在同类或同种事物、现象中选取典型,再针对其不同特点进行各有侧重的分析。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形成特有的学科技能,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
3、典型战TQwMzYzMzUy.html
5、追问:看来《孙子兵法》真不愧是兵家第一奇书,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过有人说商场如战场,有没有哪个小组搜集到应用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的例子?
生自由举例。
二、小故事、巧说理——爱讲故事的韩非子
过渡:《道德经》很玄,那是不是诸子百家的说理方法都这么深奥难懂MHfQKrPTb.html
追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生自主分析并独立阐述。
补充:不过在学习本单元“手工艺异彩纷呈”一课时,我们知道战国时楚国的漆器工业最为发达,而这个楚国的珠宝商人正是用楚国精美无比的漆盒来装珠宝,郑国人觉得漆盒的价值远远超出珠宝的价值,所以才会买椟还珠。
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用图表示如下:
【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道“诸子百家”的含义,并初步了解诸子百家出现的时代背景;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家、兵家,及其代表人物老子、孙子的著作和主张,知道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智慧的道理;了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说理方法;初步培养正确评价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PPT让学生对当时形势有深刻的比较认识。推荐搜集资料的途径:书籍《上下五千年》、《少年小百科》等;电视:少儿频道《动画说诸子》CCTV《百家讲坛》;网络:百科知识——诸子百家等、百家讲坛等。
二、延伸思维的触角,小课堂为大人生奠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的生成,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一方面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另一方面关注新生成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实例分析、原文考证等方法相互解答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意愿适当提供典型且生动直观的视频资料,帮助他们理解诸子百家深奥的主张。同时注意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努力做到知识与生活,情感与技能不脱节,延伸孩子们思维的触角,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点虽小,也要着眼于大社会,力争为孩子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品德与社会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利用书籍《上下五千年》、《少年小百科》等;电视:少儿频道《知识。
二、教学课题
2、生试着分析方法:以点带面,选择三家重点学习。
3、总结学习方法:我们从诸子百家中先选择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三家进行重点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又个有侧重,如老子我们就重点分析了他朴素地辩证法,韩非子我们了解了他说理叙述地方法;而孙子我重点分析了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4、布置进一步学习任务:孩子们诸子百家中你还对哪一家感兴趣呢?咱们课下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我们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研究,好吗?
2、谈话:孩子们,2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思想、文化领域空前繁荣的时期,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圣贤孔子,今天老师想邀请大家再次走进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板题),去感受古人的智慧。
3、课件出示诸子百家人物。
活动二、百家初识,感悟历史:
[设计意图]抛出孩子们在课前搜集资料过程中产生的典型问题,并引导他们在自己搜集和教师的视频资料补充的基础上,自主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与诸子倍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之间的关系。
7、你们觉得韩非子怎么样呀?
生自由表达。
过渡:了解了老子的智慧,韩非子的说理方法,我们最后走进一位课前大家最感兴趣,人们称他为兵圣,他就是?(板书: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