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中国特点

合集下载

国内外绿色评价体系

国内外绿色评价体系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特点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现有评价体系包括美国LEED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德国的生态建筑导则LNB 、英国的BREEM 评估体系、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NABERS 、加拿大的GBTool 、挪威的EcoProfile 、法国的ESCALE 及日本的CASBEE 等。

1. 美国LEED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① 机构: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 为满足美国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的评价要求而制定;目的:提高建筑环境质量及经济性;特点: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对设计、建造、使用及消亡阶段进行评估;内容:场地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能源与大气、原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品质五个大项。

2. 英国的BREEM 评估体系②机构: 英国建筑研究组织(TheBuildingResear 比Est 的llishment);目的:减小建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鼓励建筑设计、建造、经营管理及维护中考虑更多的环境因素;特点:环境影响评估(EIA) 与使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对能耗及材料进行分析;内容:能源消耗、污染性气体排放、建筑材料、城市肌理、室内环境与管理。

3. 加拿大的GBTool 评估体系③机构: 加拿大的GBTool 评估体系是由加拿大自然资源部(NaturalResearchCan ada)发起并由数个国家共同制定;目的:建立一套国际间比较通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模式;特点:综合了定性及定量评价方法,实行树状形式分类;在环境性能评价中,包含四个标准分类层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环境性能问题、环境性能问题分类、环境性能标准、及环境性能子标准;内容:资源消耗、环境负荷、建筑在建造、运行及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室内环境、可维护性、经济性及使用管理。

4. 日本的cASBEE 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④①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二版)LEEDTM2.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②嵘〕斯泰里奥斯•普莱尼奥斯编著•可持续建筑设计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P23③同上P24④日本可持续建筑协会编.CASBEE 一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级体系一绿色设计工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机构:日本国土交通省主办,以产、政、学人士组成的日本可持续建筑协会及下属委员会共同进行研究开发;特点:包括规划与方案设计、绿色设计(DFE) 、绿色标签、绿色营运及改造设计 4 个评价工具;目的:指导设计者进行绿色设计,确定建筑资产评估的环境效益标志,对现有建筑的环境效益诊断与改进,方便建筑的行政管理;内容:室内环境、服务质量、室外环境、能源、资源、材料及建筑用地外环境。

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

在国外,绿色建材早已在建筑、装饰施工中广泛应用,在国内它只作为一个概念刚开始为大众所认识。

绿色建材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中国目前已开发的“绿色建材”有纤维强化石膏板、陶瓷、玻璃、管材、复合地板、地毯、涂料、壁纸等。

如"防霉壁纸",经过化学处理,排除了发霉、起泡滋生霉菌的现象。

"环保型内外墙乳胶漆"不仅无味、无污染,还能散发香味,并且可以洗涤、复刷等。

“环保地毯”既能防腐蚀、防虫蛀,又具有防止阴燃的作用。

“复合型地板”,是用天然木材,经进口漆表面处理而制成,具有防蛀、防霉、防腐、防燃、不变形特点。

总而言之,绿色建材是一种无污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装饰材料。

基本特征1、其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

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3、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4、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

5、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目标中国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预选项目中,提出研究开发绿色建材的五大目标①建立我国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开发体系,编制绿色建材近期与长期发展计划,建立绿色建材数据库,开展评价技术的研究。

②开展绿色建材的探索性研究,为21世纪中国土壤改良提供种植型绿色建材和沙土固结材料及植物型混凝土的研究成果。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

中国经贸导刊资源环境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探析文孙海玲刘会晓摘要:我国在2006年6月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本文首先对中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

继而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改进的方向,对推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IEEDGBToolCASBEE一、前序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①。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建筑能耗占到了总能耗的27.5%。

因而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关注,在建筑领域开展绿色建筑的实践有着深刻的意义。

近年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框架,其中第一代是以美国为代表的IEED(LeadershipinEnergyEnviron-mentalDesign),第二代是以加拿大为代表的GBTool(GreenBuildingTool);第三代是以日本为代表的CASBEE(ComprehensiveAssessmentSystemforBuildingEnvironmentalEfficiency)②。

2006年6月,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这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如何借鉴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修正和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文在对中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当改进的方向,对于推进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中国和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一)评价对象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评价指标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公共建筑主要针对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是由政府组织和社会自愿参加的行为。

绿色建筑的标准和实践案例解析

绿色建筑的标准和实践案例解析

绿色建筑的标准和实践案例解析随着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建筑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绿色建筑包括了以生态、节约、环保和人性化为设计原则的建筑策略和综合技术体系,它旨在通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从绿色建筑的标准和实践案例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绿色建筑的标准1. LEED认证制度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的带有世界性影响力的评估制度,旨在鼓励、引导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管理。

该认证制度依据建筑的方案设计、施工和运营效率、对环境的影响、室内环境质量、创新设计等指标,评估整个建筑的绿色性能。

评估标准覆盖了多个领域,如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城市生态等,通过认证的建筑可以获取国际认可的绿色建筑证书,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形象。

2. WELL认证规范WELL(The WELL Building Standard)是一套全新的、基于证据的建筑认证规范,由美国国际健康人居协会(IWBI)发布。

该认证规范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室内空气、水质、饮食、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人体健康因素,创造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WELL认证规范包括了7个主要的领域:空气、水、光、健康与舒适、材料、社区以及创新设计,其中共包含了105项适用于新建筑和现有建筑的标准。

3.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评定体系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评定体系是由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CAGBC)制定的,是一个针对国内绿色建筑评价的区域性标准,范围涵盖建筑的生态环保、节能节水、健康与舒适、地域特色等方面。

评估标准分为三星级和五星级两个等级。

五星级的建筑要遵循更加严格的绿色设计、施工和管理要求,建筑性能更加出色,在能耗、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

绿色建筑的实践案例1. 柏林德国联邦环境局德国联邦环境局大楼是一座位于柏林的新建绿色建筑,其设计概念主要是实现环保、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三方面的目标。

浅析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

浅析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

浅析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然而同时,建筑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为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提出并推广了绿色建筑。

本文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分析了中国绿色建筑的特点及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地促进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能耗;节能;现状;问题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 high-energy, high-polluting industr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is put forward and popularize the green building.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architecture and process of development, which combines with the actual china.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green building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scusses how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building.key words: green buildings;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status;issues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大于能源生产的速度,导致能源日渐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目前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中国十大绿色生态建筑评选

中国十大绿色生态建筑评选

中国十大绿色生态建筑评选1.世博零碳馆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

从外形来看,零碳馆更像是两栋造型新颖的“小别墅”,而不是展览馆。

除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将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衡宇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

在每栋屋子的屋顶,各安装着11 个五颜六色的风帽,屋子朝南的墙壁采纳的是镂空设计以自然采光;而屋子的北面墙壁那么被设计为斜坡状。

在坡顶设置可开启的太阳能光电板和热电板,另外还将种上一种名叫“”的半肉质植物。

“景天”不仅有助于避免冬季室内的热量散失,而且还能使零碳馆从周边各展馆中“脱颖而出”。

世博会终止,零碳馆将永久保留下来,咱们会把它打造成中国首座零碳博物馆。

2.国际新能源市场光热馆可能很多人还不明白这幢建筑,恰恰确实是如此如贝壳般形状的建筑,整体采光率达到90%左右,如此高的采光率除地理位置的因素外,整个建筑具有75%的透明度,内部所有透光面板均铺设采光集热板,屋顶20000多平米放置多达15000块自动化光线跟踪面板,另外配备风电补充系统,以至于实现整个建筑全天候运作实现供热供暖供电的一体化,每一年可节电10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吨左右,将降低整个建筑80左右的能耗。

那个建筑有望在2020年建成并完善投入运营。

3. 台湾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这栋建筑百分之百利用环保建材,由成大建筑、土木及工程科学等系多位教授组成设计团队,花了近3年时刻建构;绿色魔法学校地上三层、地下一层,2020年启用。

利用特殊水泥将减少三成的用量及一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但强度增加四成;采纳水库的污泥烧制成陶粒,作为隔间墙骨材和屋顶花园的土壤,可吸音、保水。

可不能产生戴奥辛的电线、玉米做的地毯、宝特瓶抽纱制作的窗帘,和不含甲醛与重金属的油漆、抑菌钢板,可吸臭气的墙面。

另外,建筑外的车道,是采纳台大教授柳中明设计的生态工法,“可耐高压,开坦克车都行”,还可吸附二氧化碳。

绿色建筑的隐忧,补贴、伪绿建成疾

绿色建筑的隐忧,补贴、伪绿建成疾

绿⾊建筑的隐忧,补贴、伪绿建成疾 绿⾊建筑的概念始于⼗⼏年前,我国不少⾼端房地产企业试⽔绿⾊建筑领域,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建造了⼀批经典项⽬;在2006年,《绿⾊建筑评价标准》正式颁布,绿⾊建筑开始在部分地区⼤⾯积推⼴;2013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绿⾊建筑⾏动⽅案》,全国性的⼤规模绿⾊建筑⾏动开始;今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把绿⾊建筑⾏动引⼊保障房建设中。

但是,随着绿⾊建筑风⽣⽔起,有专家指出,⽬前国内很多绿⾊建筑空有其名,缺乏内涵,“伪绿⾊”建筑频现。

2012年5⽉,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推动绿⾊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了2012年⾼星级绿⾊建筑的财政奖励标准:其中,⼆星级绿⾊建筑每平⽶建筑⾯积可获财政奖励45元,三星级绿⾊建筑每平⽶奖励80元。

针对财政部2012年绿⾊建筑的节能补贴,当年底住建部已经集中补贴了⼀批项⽬。

⽽在住建部和各地政府⼤⼒政策引导之下,中国房地产企业开始加速向绿⾊节能建筑的转型,在保障房的绿标要求下,绿建补贴成为了⼤众所关注的最为重要问题,在⽇前的第⼗届绿⾊建筑⼤会上,住建设部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透露,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正在就绿⾊建筑补贴专项转移⽀付重新梳理,要防⽌背后腐败问题。

⽽业内专家指出,关键再于绿⾊建筑评价标准评定的问题,⽬前绝⼤部分在设计评价阶段,如果最后结果与现实效果有差距,那么财政部门就应该问责。

时下的保障房建设已经进⼊深⽔期,如何建造符合民⽣的保障性住房也成为了百姓所关注的问题,在补贴、伪绿建成疾的困扰中,如何冲出迷雾,建造更好的保障房,是值得各⽅⾯深思的。

市场化的运作,合理的问责制度也终将成为该类问题的杀⼿锏,通过不断的加⼤监管⼒度和提供合理的补贴及开放市场运营,才能使保障房真的成为民⽣之保障。

为保障绿⾊建筑的顺利开展下去,国家组织了绿⾊建筑⼯程师考试培训政策。

所谓绿⾊建筑⼯程师就是为了规范绿⾊建筑和施⼯单位对于绿⾊建筑的实施中绿⾊建筑的实施措施。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

国内的绿色建筑实例也越来越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几个典型的例子。

1. 北京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北京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是一座典型的绿色建筑。

该建筑采用了多项节能措施,如采光系统、太阳能冷却系统等,使能耗降低了30%以上。

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如竹木材料、再生玻璃等。

此外,该建筑还设置了垃圾分类系统和节水系统,并建有充电桩等设施,为旅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建筑之一,也是一座绿色建筑。

该建筑在节能方面实现了多项创新,如采用了高效隔热材料、空气换热系统等。

同时,在室内设计上,也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绿植,打造出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

此外,该建筑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3. 广州中信广场广州中信广场是一座集商业、办公、酒店于一体的大型建筑。

该建筑在节能方面采用了多项技术,如太阳能发电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使能耗降低了40%以上。

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如节能玻璃、再生石膏板等。

同时,在室内设计上,也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绿植,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舒适度。

4. 北京国家体育场北京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也是一座典型的绿色建筑。

该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了多种环保材料,如竹木材料、再生钢材等。

此外,在能源利用方面,该建筑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使能耗降低了约20%。

同时,该建筑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植物覆盖屋顶,提高了建筑的环保性能。

以上是国内一些典型的绿色建筑实例。

这些建筑不仅在节能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也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相信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国外建筑1.英国伦敦西门子“水晶大厦”这是一座会议中心,也是一座展览馆,更是向公众展示未来城市及基础设施先进理念的一个窗口。

如它的形状“水晶”一样,未来城市的多面将在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除了惊人的结构设计,水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环保的建筑之一“水晶”本身也为未来城市提供了样本——它占地逾6300平方米,却是高能效的典范。

与同类办公楼相比,它可节电5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供热与制冷的需求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

该建筑使用自然光线,白天自然光的利用完全。

它还利用智能照明技术,在电力主要由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建筑被一个集成LED和荧光灯开关根据白天的大部分。

晶体的另一个有趣的特性是所谓的集雨和黑色水回收。

建筑的屋顶作为收集器的雨水,污水处理,然后再生水纯化和转化为饮用水。

2.墨尔本:像素建筑澳大利亚人再一次证明了它们预示着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像素大楼位于墨尔本市重要地段,是一个耀眼的项目。

达到105项环保要求,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碳中性办公楼。

楼宇的供水供能均自足,大楼五彩斑斓的外表皮让人过不不忘,这是一个固定的遮阳百叶系统,背后是双层玻璃窗户。

此外,大楼里面配置了太阳能电池板,他们和谐的组合在外表皮上,赋予建筑活力及独特感。

像素建筑展示了澳大利亚的能力。

首次构建实现了完美的绿星评分,它为可持续的崛起铺平了道路基础设施在整个澳大利亚。

同时,大楼取得了美国LEED 标准下的102个要求,是迄今为止全球LEED最高得分。

3.巴林麦纳麦巴林世贸中心巴林,是一个邻近波斯湾西岸的岛国,气候属热带沙漠气候。

巴林世贸中心,耗资3500万巴币(约合9千多万美元),是全球第一座利用风能作为电力来源的摩天大楼。

大厦由两座传统阿拉伯式“风塔”高楼组合而成,上尖下宽,如一对比翼的海帆,巴林世界贸易中心是一座高240米、双子塔结构的建筑物。

主体平面为椭圆形,在两座大厦之间设置了水平支持的3座直径29米的风力涡轮。

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市场规模与前景预测报告

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市场规模与前景预测报告

挑战分析:政策调整、市 场需求变化、技术更新换 代等风险因素,需要企业 加强风险控制和应对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绿色建筑市场的总结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绿色建筑技术不断创新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对绿色建筑市场发展的建议
政策支持:政府 应加大对绿色建 筑产业的扶持力 度,制定更加优 惠的政策,鼓励 企业积极参与绿
色建筑建设。
技术创新:加强 绿色建筑技术研 发,提高绿色建 筑的技术含量和 附加值,推动绿 色建筑产业向更
高层次发展。
人才培养:加强 绿色建筑领域的 人才培养和引进, 提高从业人员的 专业素质和技能 水平,为绿色建 筑市场发展提供 强有力的人才保
障。
宣传推广:加大 对绿色建筑的宣 传力度,提高公 众对绿色建筑的 认知度和接受度, 营造良好的社会 氛围和市场环境。
添加 标题
绿色建筑的特点:绿色建筑具有节能、环保、可持续等优点,能够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和环境污染,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添加 标题
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提高,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全球建筑 行业的发展趋势。在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
• 政策对绿色建筑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二是促进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三是推动了绿色建 筑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 政策对市场发展的影响 随着政策的不断加强和完善,绿色建筑市场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政策将继续推动绿色建筑 市场的发展,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前景展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对绿色建筑市场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 议

茅草房_精品文档

茅草房_精品文档

茅草房茅草房,是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农村地区最常见的建筑形式之一。

茅草房由茅草搭建而成,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生态环保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茅草房的起源、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方面。

茅草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在中国古代,茅草房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并成为农民的居住选择。

茅草房是用茅草覆盖的土墙砌成,顶部则是用茅草盖成。

这种简单的建筑方式在农村地区被广泛采用,一方面是由于茅草的丰富和便宜,另一方面也因为农民缺乏建筑技术和经济条件。

茅草房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它的建筑结构上。

茅草房大多是由木材和土墙构成的,建筑风格简洁朴素。

茅草覆盖的屋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渗透,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

茅草是一种自然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可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对人体健康有利。

此外,茅草房的建筑方式也使其具备很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减轻建筑物的损坏程度。

茅草房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其应用的价值。

茅草房的生态环保特点符合现代人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需求。

茅草房不仅能够节约能源和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和建筑师已经开始关注茅草房的再利用和推广,希望通过改良和创新来使茅草房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茅草房的推广和应用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茅草房的防火性能相对较差,容易引发火灾。

因此,在推广茅草房时需要加强对防火措施的研究和应用。

其次,茅草房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这对农村地区缺乏专业人才的情况来说可能是一个难题。

此外,茅草房的建筑寿命相对较短,需要定期维修和保养。

总之,茅草房作为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生态环保的特点。

茅草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而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重视,茅草房的再利用和推广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也需要解决茅草房在防火性能、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绿色建筑——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
地热能、 沼气 等 可 再生 能源 , 有 可 能达 到 “ 零 能 耗” 和“ 零排放” 加热 ,这样每年的采暖费用据称只有 2 5 0英镑 。所有的油漆
的建筑。改变 以往建筑综合能耗仍居高不下 ,建筑在现如今 和其他处理材料都使用无 毒有机材料 。
的社会里节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
3 . 2 国外绿 色建 筑 的 启示
性循环 的建筑技术。 它是一种适应 自然生态 而又不破坏地方生 3 . 1国外绿 色建 筑实例
态的高效率 、 环境好、 智能型、 可调节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了解和认识绿色建筑 的特 点最好 的一种办法就是参看实 2 绿色建筑的特点 例 ,每个实例都会讲解这个绿色建筑为达到绿色的 目的是如 绿色建筑不同于 以往传统的建筑 ,它从刚开始规划 设计 何从各方面努力的。当然 , 由于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 , 绿色 建 时就全盘考虑建筑与环境生态的和谐关 系了。不仅在设计过 筑会做得越来越完善,在 此举 的实例是 当时的条件的绿色设 程之 中,还有建筑的施工各种 资源和材料 的管理和污染的防 计尝试与努力。随着 技术和观念 的日臻成熟 ,绿色建筑会在 治, 以及绿色建筑在运行中的能源 资源效率和室 内外环境质 个全面的方面完善。例如英 国的 H o mi ma n博物馆的环境研
是 以最小的 自然资源和生态为代价 , 获取广泛 的最 大的利益 。 油漆作为密封材料, 并且还使用 了可透气 的墙体密封措施 。 它 ( 2 ) 绿 色 建筑 能够 广 泛 的利 用 可再 生 能源 而 极 大地 减 少 了 采用 了绿色屋顶,建筑 里面的水可 以通过一套池塘系统来回 能耗, 甚至 自身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太阳能、 风能、 利用 。它还采用了被动通风系统 ,冬天空气在楼层先进行 预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发布的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证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绿色建筑的整体评价指标:包括节能、节水、环境质量、建筑资源利用和创新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2. 节能评价:评估建筑的热工性能、采光性能、空调制冷系统效能等方面的能耗情况,推广使用节能建材和节能设备等。

3. 节水评价:评估建筑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等方面的用水情况,提倡采用节水设施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

4. 环境质量评价:评估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照明质量、噪音等方面的要求,促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5. 建筑资源利用评价:评估建筑的材料利用率、建筑设计的可拆卸性和可再利用性等方面,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和资源循环利用。

6. 创新评价:评估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的创新性,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旨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
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绿色建筑专题研究报告

绿色建筑专题研究报告
Page 2
—— 美国 LEED 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美国 美国LEED LEED认证
“市场转型 ”策略 ——通过媒体宣传或的公众的认可,并进一步通过公众 LEED LEED“ 市场转型” 策略——
的支持使研究机构、产品供应商、企业和政府具有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动力。
技术革新 购买力 产品或服务市场 产品和工艺的革新,商标广告,营 销推广,交易许可证 研研研研究究究究机机机机构构构构 媒媒媒媒体体体体 公公公公众众众众
LEED3.0(2009) 40-49 50-59 60-79 80-110
Page 7
—— 美国 LEED 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美国 美国LEED LEED认证 认证在中国 ——在目前 LEED 官方网站的已获认证的 37 个和已注册的 LEED LEED认证在中国 认证在中国—— 在目前LEED LEED官方网站的已获认证的 官方网站的已获认证的37 37个和已注册的
—— 美国 LEED 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美国 美国LEED LEED认证 认证在深圳 ——在目前 LEED 官方网站的已获认证的 37 个和已注册的 LEED LEED认证在深圳 认证在深圳—— 在目前LEED LEED官方网站的已获认证的 官方网站的已获认证的37 37个和已注册的
—— 绿色建筑定义 绿色建筑认证 绿色建筑认证—— ——绿色建筑定义 什么是绿色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标准的定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对绿色建筑定义如下: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 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现代中国大环境下的绿色建筑

现代中国大环境下的绿色建筑

浅谈现代中国大环境下的绿色建筑【摘要】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之一。

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正日益增加。

节能建筑将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经济;节能设计;发展趋势1.绿色建筑的定义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实施绿色建筑的必要性2.1我国建筑能效现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

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楼、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是周而复始的。

有资料反映,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之一。

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正日益增加。

节能建筑将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2.2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低碳经济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LEED认证和绿色建筑认证的比较及造价分析

LEED认证和绿色建筑认证的比较及造价分析

一、美国LEED认证的特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国际上简称LEED,是目前国际最有影响力的建筑评估标准。

2003年LEED进入中国建筑市场,2007年开展评估活动以来,已对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数十个项目进行了评估,分别评出了铂金、金奖等级的绿色建筑。

LEED认证体系分有新建、既有、商用、内部装修、其它等五方面的认证标准,关系如图:LEED评估体系由五大方面,若干指标构成其技术框架,主要从可持续建筑场址、水资源利用、建筑节能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空气质量、创新与设计几个方面对建筑进行综合考察、评判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打分,综合得分结果,将通过评估的建筑分为铂金、金、银和认证级别,以反映建筑的绿色水平。

LEED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打分,LEED2009认证从环境管理、节水、能源与大气、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创新设计、区域性等方面考察建筑物的特性。

总分100分,评分等级为达标:40-49分;银奖:50-59分;金奖:60-79分;白金奖:80分或以上。

二、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的特点我国2006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

对于同一星级的建筑,用分数区别,在标志和证书中予以体现。

绿色建筑评分标准分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两类,其等级内容相同,评分略有差别,在《绿标》第四章住宅建筑和第五章公共建筑中分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项内容。

其中控制项所要求必须全部满足,而一般项、优选项的满足数量又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謦色一一一疆■—————————————————————————————_-——————————————————~—P—————————————————————一绿色建筑的中国特点秦佑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摘要:论文首先综述了绿色建毵的合义和鱼际上罐色建筑的评估标准.指{}I中国鼙色走筑的实施和评估必震考虑中国地区差异大、人口多、费豫紧蛱辱的回情,盛援实事求是、田地制宜,采用适用技术策略,兼顾鸯局利益和局部利益.论文针对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冒绿色建筑实施中特有的一些问意.美t词:绿色建筑}生态建筑1绿色建筑的含义和评信现代建筑对环境问题的响应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太阳能建筑、节能建筑开始的。

随着人们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普遍关注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广泛深入,建筑的响应从能源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周边生态环境和居住者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这是“空间”上的全面性;同时,这种全面性审视还包括“时间”上的全面性,即审视建筑的“全寿命”影响,包括原材料开采、运输与加工、建造、使用、维修、改造和拆除等各个环节。

能够较好地对环境问题作出响应的建筑或是致力于这种响应的建筑被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

讨论这三种名称上的差异,并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其实并不重要,而归纳确定它们的内涵,既是可能的,也是需要的。

尽管对“绿色建筑”的内涵有各式各样的列举,范围有宽有窄,但基本上是围绕三个主题: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和谐。

围绕推广和规范绿色建筑的目标。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

例如,英国BREEM评估体系、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15个国家协商的GBC绿色建筑挑战体系、日本建筑环境效率综合评估体系CASBEE、德国生态建筑导则LNB、澳大利亚建筑环境评价体系NABERS、加拿大的BEPAC、挪威的EcoProfile、法国的ESCALE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HK—BEAM、中国台湾地区的《绿建筑解说与评估》等。

各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关注的一些共同点:(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OA建筑材辩生产和回收再用,从节约化石艏源消耗量);(2)减少(或禁止)可能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的使用;(3)减少资源(尤其是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耗用;(4)材料回收和再利用,垃圾的收集和再生利用,污水处理和回用}(5)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重点在室内空气质量、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建筑隔声。

2绿色建筑必须考虑中国国情“绿色”概念,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概念本身就强调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作者简介:秦佑目(1943~),男,江苏省t教授,博士生导师9一艨色建筑与建筑物理人口数量巨大,国土与资源有限,按温家宝总理的数学:再小的消耗乘上13亿人就是巨大的量,再大的产量和储量被13亿人除就是很小的量。

所以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制订标准和进行评估必须考虑中国国情。

2.1园地制宜和适宜技术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地区差异又十分巨大。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与社会习俗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是全世界各大国中地区差异最大的国家。

同时,这些年来,社会阶层的分化,造成了对建筑、住区和住宅的不同需求和因此而不同的建筑标准。

这就一方面在生态技术策略上要考虑“因地制宜”,在传统技术策略、中低技术策略、高新技术策略中采用适宜技术策略;另一方面在评估时也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宜作纵向比较,看发展;横向比较要在相同或相近条件下进行。

那种盲目地搬用外国标准、采用外国评估体系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绿色策划”和“绿色评估”,是不可取的,其目的恐怕主要在于广告宣传。

2.2兼顾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绿色建筑既要考虑对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环境影响,如节约耕地、节约水资源、建筑材料生产的能源消耗和c如排放量等等,也要使开发商和使用者受益。

前者对开发商和使用者无直接利益关系,须要通过制定法规来加以控制,同时要有政策上的调节和支持,不能只靠公众的“觉悟”来保证,当然,公民的环境意识和公共道德始终是整个工作的基础。

兼顾使用者和开发商的利益,既是推进绿色建筑的直接动力,也是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当然在开发商与使用者之间也有利益兼顾的问题。

因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购房者尚不成熟,开发商往往喜欢炒“概念”,找“卖点”,做表面文章;而不成熟的购房者也不懂“真货”、“实货”。

但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先期购房者人住的反馈,事情将向“货萁价实”、讲究实效方向转化。

3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一些特有的问题3.1居住模式目前以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城市居民大部分要居住在公寓式集合住宅楼内,而不会像欧美发达国家大部分住在独立式或联排式的小住宅内。

在生态住宅设计时,两者显然不同。

3.2能源结构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大多数城市,能源结构中主要还是燃煤。

这是因为人类尚未开发出可以取代化石能的新能源,在中国的化石能源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不可能满足需要,更不可能依赖于进口。

而中国煤的储量大大超过石油和天然气,舍煤而改用油、气,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可以,一般城市,即使是大城市,也要慎重。

不能像西宁市那样搞“拔烟囱工程”,由环保局组织专门队伍,把市区660个燃煤的供暖锅炉房的烟囱强行拔掉,要求改烧天然气,致使入冬以后,一些居民小区不能供暖。

采暖技术的改进,必须与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技术相匹配。

例如企图利用用电低谷时间低电价的电采暖设备,只有在高热容量和热惰性好的围护结构以及高密闭性的门窗条件下,才能保证在用电高峰期不开电源时室内的温度不下降太多。

现在许多电采暖的商品房,住户普遍反映采暖费用太高。

北京为了在二环以内取消烧煤,甚至在大杂院平房区推行电采暖,居民(大多数是低收入者)承受不了,又烧起了煤饼炉,政府只好采取延长用电低谷时段2小时和给低保户补贴的措施,但仍无济于事。

3.3二次装修新建住宅住户二次装修问题也是一个中国现阶段住房供给体系带来的问题。

刚刚建好的新房子,居民人住时,都要进行装修,拆除、废弃尚未使用过的建筑构件、设备和管线,造成了极大的材料、人工和经济浪费,甚至对房屋安全造成隐患。

3.4绿色建材黏土砖,就地取材,价格低。

但因为烧制黏土砖取土,要毁坏耕地,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保护10篝色建筑与建筑物l一耕地非常重要和迫切,因此要限制和禁止实心黏土砖的使用。

木材,本来是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材,但我国森林资源遭到恶性破坏,只砍不种,多砍少种,滥采滥伐,既使木材生产难以为继,更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以致不得不限制木材的使用。

而北美和北欧国家把森林当作产业来经营。

已形成木材生产的良性循环,普遍采用木结构住宅。

混凝土,生产时耗能多,污染大,建筑物拆毁时难回收,废弃物难自然降解,不是绿色的建材,但现阶段因为经济和技术因素,还不得不大量使用。

钢材,从建筑材料全寿命周期的观点看,钢材具有性能(代)价比高,使用中无污染,回用和回收率高等绿色建材的特点,但目前国内试点的钢结构住宅。

存在的核心问题是造价高。

仔细分析,并非钢结构主体造价很高引起的,而是高在:大量的连接配件、按现行的消防规范的防火措施,装配化的新型墙体枋辩等。

有一种观念,认为钢结构建筑就应该工厂化、装配化程度离,就应该采用薪型轻质墙体,减少湿作业,这是一条在劳动力价格高的发达国家的技术路线,中国的国情是劳动力多而且便宜,中国推广钢结构是从生态观点出发r而不是节约劳动力。

3.5草坪从大连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刮起了一股“大草坪”风。

现行的从国外引进草种的草地,既不耐踩踏(只船看,不允许进。

失去了可在其上进行户外活动的功能),又消耗大量的浇灌用水(尤其是干旱少雨和水资源紧缺的地区,问题更严重),而且草地的生态效益很小,甚至是负面的。

解决的途径是,一方面要严格限制草地尤其是没有乔、灌木的大草坪,另一方面是通过植物和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合适的草种,开发耐踩踏的草地,同时开发节水的种植技术和灌溉技术。

3.6人工温地中国许多城市对河流进行“硬化”工程,把自然河流改造成混凝土的大水槽,对湖泊水塘也采取人工砌筑的驳岸,居住区内的水景也是“硬化”的水池、喷泉。

所有这些,一方面失去了天然水景观的自然美。

一方面“硬化”会造成水生生物生态平衡的破坏。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湿地,其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净水面。

在住宅区规划和景观设计时,可以营造人工湿地,以取代“硬化”的水景,一方面使住区水景趋于自然,同时可以作为中水和雨水深化处理的措施。

人工湿地技术包括池底和边坡防渗漏、水底和岸畔植物种植层、水生生物选种与培育、水体补给和溢流、水体净化和水质保障等。

3.7住宅分户墙隔声住户间隔声不好,在近年来有相当的普遍性,居民反映强烈。

墙体的隔声性牿遵循“质量定律”。

瑞典规定公寓式住宅分户墙必须采用厚度不小于25cm的混凝土墙,不是结构要求,是隔声要求。

过去多层住宅的分户墙大多为24砖墙,双面抹灰,550kg/m2,计权隔声量约为52dB,住户是满意的。

我国近年来为了保护耕地资源,限制并淘汰实心黏土砖的使用,采用轻质墙体材料和结构。

但这对墙体隔声带来了不利影响。

由单一材料、单层结构做成轻质墙体,计权陌声量普遍低于40dB,不能用作分户墙。

不能为了追求减轻墙体重量而置隔墙的隔声要求于不顾.在住宅设计时,建筑设计应和结构设计协调,使分户墙是承重的厚重墙体。

同时,在墙体施工时应避免施工孔洞。

如果分户墙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轻质填充墙,则需要采用双层墙或复合结构,保证隔声性能满足标准要求。

3.8楼板擅击声隔声楼板撞击声隔绝不好也是住宅中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问题。

但是住房私有化和住户室内装修的发展,为改善楼板撞击声性能带来了机会t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撞击声干扰有所降低;新材料的使用,地毯、木地板有所改善,而石材和瓷砖地面作用不大;最简单的办法是楼上住户铺地毯,但解决的是其对楼下的干扰,受惠的是他人而不是自己。

在欧洲国家的集合住宅中普遍采用“浮筑楼面”的做法。

“浮筑楼面”有很好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能保证楼面撞击声隔声达到一级标准,所增加的投资与中、高档商品住宅的售价相比可以接受,但要增加5~7cm的楼板层高度a在高层复式户型住宅中,把卧室布置在自家的客厅层之下,可以减轻上下两户的干扰。

但住户对“下楼睡觉”的方式可能在观念上难以接受。

1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