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一物理作业本答案必修一
高一物理作业本答案必修一
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CD
2.B
3.C
4.云地面船岸
5.BC
6.D
7.A
8.2km-3km0
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
二、时间和位移
1.AC
2.AD
3.A
4.BC
5.BC
6.C
7.ACABOD
8.60m图略
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
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
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CD
2.B
3.C
4.3m/s53m/s2 5m/s
5.0
6.AC
7.CD
8.D
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 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
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C
2.BD
3.B
4.D
5.飞机火车小球
6.9 8m/s2竖直向下
7.D
8.AB
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
点击免费下载>>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新课标版物理必修一(作业本)1.7衡水作业本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4.如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 则在 0~t1 和 t1~t2 时间内( )
A.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 B.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C.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 D.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反
第8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答案 (1)4 m/s2 (2)相同 (3)减速直线运动 解析 (1)物体在第 1 秒内,速度从 0 增加到 4 m/s,故加速 度大小 a1=ΔΔvt=vΔ-tv0=4-1 0 m/s2=4 m/s2. (2)第 2 秒内和第 3 秒内的加速度相同,该过程中物体的加 速度
第30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A.在 0~t3 时间内,三个质点位移相同 B.在 0~t3 时间内,质点 c 的路程比质点 b 的路程大 C.质点 a 在 t2 时刻改变运动方向,质点 c 在 t1 时刻改变运 动方向 D.在 t2~t3 这段时间内,三个质点运动方向相同
第1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答案 ABC 解析 从 x-t 图像可知,0~t3 时间内,三个质点位移大小 与方向均相同,A 项正确;0~t3 时间内,质点 c 的路程比质点 b 的路程大,B 项正确;质点 a 在 t2 时刻向负方向运动,质点 c 在 t1 时刻向正方向运动,C 项正确;在 t2~t3 时间内,质点 b、c 运 动方向相同向正方向运动,质点 a 向负方向运动,故 D 项错误.
第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答案 ACD 解析 研究绕地球飞行时航天飞机的轨道不用考虑航天飞 机的大小、形状,可以将航天飞机看成质点;研究直升机的螺旋 桨的转动情况需考虑螺旋桨叶片的大小及不同部分的转动情况, 此时螺旋桨不能被看做质点;火车长度相对北京离广州的距离可 以忽略不计,计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运行时间时可以将其视为质 点;计算在传送带上输送的工件数量时不用考虑工件的大小、形 状,可以将工件看成质点.故 A、C、D 三项符合题意.
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共9篇)
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共9篇)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一): 高一物理必修1课本答案(书上那些课后练习)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的封面上面有大半个地球下面是一个放大镜急求每课后面的“练习"的答案 30分可以在小熊图书网上早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二): 一道高一物理作业本的题,在线等假设你在某星球上荡秋千,该星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若将人视为质点,秋千质量不计,摆长不变,摆角小于90°,阴力常量为G.1 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等于多少2若千秋经过最低位置时的速度为v0,你能上升的高度最大是多少1 根据GMm/R^2=mg" 得到g"=GM/R^22 秋千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1/2mv0^2=mg"h 得到h=v0^2/2g"=(voR)^2/2GM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三):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物理18页问题与练习第1题答案.向负方向运动v=△x/△t=x2-x1/t2-t1=922km-963km/40分钟≈-17.08m/s【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四): 高一物理必修1课后练习答案(广东教育出版社)内容:第二章第二节课后3.4.5题答案详细过程【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3.用公式得到t =s/(1/2g)=45m/(1/2×10m/s)=9s ∴t=3s用公式Vt=个(T总-T1秒末)=10m/s ×(3s-1s)=20m/s用公式S2秒末=1/2gt =1/2×10m/s ×4=20m用公式S3秒末=1/2gt =1/2×10m/s ×9=45mS3秒末-S2秒末=45m-20m=25m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五): 求答案!(要过程)题目如下.(高一物理必修1)以18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4m/s2(米每二次方秒).求:(1)汽车在刹车后往前冲38.5m时的速度大小(2)汽车在刹车后6s末的速度谢谢了~V0 -Vt =2as,解得Vt=4m/S.当汽车速度减为0时所需的时间为t=V0/a=4.5s,所以6s末的速度为0. 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六): 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习题答案第一节:1.(1)不能击中目标.因为投下的炸弹由于惯性水平方向保持匀速直线运动(2)跳起后,水平方向由于惯性始终与地球的速度相同2.刹车停止时,人下部随车停止,而上部身体由于惯性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致使向前倾倒而易发生事故3.该同学的错误在于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实际上向上抛出的物体是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的,不需要向上的作用力.4.地球是一个惯性系,小车相对于地面向右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小车内的光滑平台上有一个小球相对于地面静止,若选小车为参考系,则小球相对于小车这一非惯性系,是做向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是静止,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即惯性定律是在非惯性系中不成立.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七):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第二章复习题第15题怎么写跳楼机先将人载到离地面60m的高处,然后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降,经2.2s达到最大速度.之后,它又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安全按抵达地面,全程历时6s.求下降过程最大速度和两个加速度.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平均速度是6m/s,故最大速度是12m/s,加速分别为12/2.2m/s2和12/3.8m/s2.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八): 我看见您回答的高一物理必修1书后习题的第1章,对我帮助很大非常感谢,后面几章的还可以把答案打出来老师让写整本书后的习题可以吗咱们同病相怜,当初老师也让我们写所有的课后题.建议你买本参考书吧,我确实没电子版的.物理,怎么说呢其实就是考验你的综合能力,到高三综合时我深有体会.但前提是必须打好基础.答案把选择填空抄一下就可以了,大题一定要自己看,课后题很典型很有用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我现在大一,算是熬出头了.希望你能成功~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答案(九):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课后习题3和4的答案第3题:(1)路程100米,位移100米(2)相同,路程800米,位移为0第4题:3 8 0 5 -8 -3 0 5 -3 5 -8 -3高一数学必修1作业本高一物理课时作业本。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 乙≤20 6m/s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物理作业本必修一答案
物理作业本必修一答案【篇一:高一物理必修1作业本】txt>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不可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向下滑动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时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运动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只有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大的物体也可以看作质点c、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作质点d、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看作质点3、关于质点的概念,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为质点;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就一定可以把物体看为质点;c.质点是把物体抽象成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d.旋转的物体,肯定不能看为质点4、下列情况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双选)a. 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b.研究汽车后轮各点运动时的车轮c.水平地面上放一只木箱,用力推它沿直线滑动,研究其运动情况的木箱d.研究自转时的地球5. 下列关于参考系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是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b.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c.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是以地面的树木作为参考系的d.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运动,其观察结果一定相同6. 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a.参照物必须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b.研究某物体运动时,选择任意物体为参照物得出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c.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d.坐在汽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是以汽车作为参照物的7. 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c.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d.乘客坐的火车和窗外的火车都有可能向西第二节位移练习题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b.位移和路程都是与一段时间相对应的物理量c.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等于零,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一定是静止的d.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于零,则在这段时间内物体位移可能为零2.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3.如图3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 到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双选)西 a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4. 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 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c. 质点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5.皮球从3m高处落下, 被地板弹回, 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 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4m;4mb. 3m;1mc. 3m;2md. 4m;2m16.一辆汽车先向东行驶了60 km,又向南行驶了80 km,到达了目的地,则汽车全程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____,全程的路程大小是_______________。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及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
)1、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最先得出运动与力的正确关系B、伽利略用斜面实验验证了力和运动的关系C、牛顿最先提出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D、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下列各组单位中,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A、kg、N、AB、s、J、NC、s、kg、mD、m/s、kg、m3、关于惯性的大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它们的惯性的大小一定相同C、同一个物体,静止时的惯性比运动时的惯性大D、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的惯性比在地球上的惯性小4、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质量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落地B、甲与乙同时落地C、甲的加速度比乙大D、乙的加速度比甲大5、如图是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S—t图像,由图可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C、物体沿直线做往返运动D、图像错了,因为该图像只表示曲线运动6、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若现在受到一个水平拉力作用,则在水平拉力刚开始作用的瞬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为零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为零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7、长方形木块静止在倾角为0的斜面上,那么斜面对木块作用力的方向A、沿斜面向下B、垂直斜面向下C、沿斜面向上D、竖直向上8、电梯在大楼内上、下运动,人站在电梯内。
若人处于超重状态,则电梯可能的运动状态是A、匀速向上运动B、匀速向下运动C、减速向下运动D、加速向下运动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F1=10N,F2=2N的水平外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6NB、若撤去力F1,物体会立即向左运动C、撤去力F1后物体继续向右运动,直到速度为零D、撤去力F1后物体有可能做曲线运动10、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块以速度v向右运动,一根弹簧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木块从与弹簧接触直到弹簧被压缩成最短的时间内,木块将做的运动是A、匀减速运动B、加速度增大的变减速运动C、加速度减小的变减速运动D、无法确定11、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s与5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A、5:4B、4:5C、4:3D、3:412、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猴从绳子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条件下,(重力加速度g=10m/s2)猴子向上爬的加速度为A、B、C、D、二、填空题(共22分)13、(4分)一质点沿直线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在第1s末的速度与第2s末的速度之比为;在第1s内的位移与第50s内的位移之比为。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利用简单机械增加力臂。
2、答案:C解析:电流的方向是由正极到负极。
3、答案:A解析: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答案:B解析:弹性节的劲度系数越大,物体在弹性节上的位移越小。
5、答案:A解析:动量守恒。
6、答案:D解析:功是力在方向上的投影与路程相乘。
7、答案:B解析: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
8、答案:C解析:电流强度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强度越大,电阻越小。
9、答案:D解析:在抛体运动中,垂直向下的速度是变化的。
10、答案:A解析:棱镜具有折射、反射、色散和质量分析的作用。
二、填空题1、答案:2000N解析:F=ma=1000kg×2m/s²=2000N。
2、答案:6m解析:立杆上的力臂为2m,悬挂绳上的力臂为4m,F×2m+F×4m=40N×8m,则F=6N,绳子的长度为6m。
3、答案:0.125A解析:I=U/R=1.5V/12Ω=0.125A。
4、答案:0.08A解析:电阻为100Ω,电势差为8V,I=U/R=8V/100Ω=0.08A。
5、答案:0.6m解析:弹簧劲度系数为600N/m,压缩的长度为1cm,弹簧恢复力为F=kx=600N/m×0.01m=6N,若物体质量为10kg,则F=ma=10kg×a,a=0.6m/s²。
6、答案:32m/s解析: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分,即J=FΔt=mΔv=m(v_2-v_1),v_2-v_1=J/m=2×16/0.5=64m/s,v_1=32m/s。
7、答案:6.25J解析:功是力在方向上的投影与路程的乘积,W=Fscosθ=5N×0.5m×cos45°=2.5J,2.5J×2.5=6.25J。
8、答案:33.3%解析:效率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η=E_out/E_in×100%=0.5W/1.5W×100%=33.3%。
实用文库汇编之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作者:梁上飞*作品编号:91265005448GK 0253678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实用文库汇编之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 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乙≤20 6m/s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128m11.(1)12m/s(2)180m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参考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参考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乙≤20 6m/s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 (2)180m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参考答案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参考答案第一篇: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 参考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 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乙≤20 6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新课标版物理必修一(作业本)1.5衡水作业本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3.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 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位置,经过 8 s 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 它的加速度约为( )
A.11 m/s2 C.1.4 m/s2
B.5.0 m/s2 D.0.6 m/s2
第29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答案 A 解析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 a=-204-20 m/s2=-10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下, A 项正确;由位移的定义知,这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为零,而路程 为 40 m,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知,平均速度为零,但平均速率 却为 v=440 m/s=10 m/s,即 B 项错误;质点做匀变速运动,每 时每刻的加速度都相同,在最高点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大小仍为 10 m/s2,方向竖直向下,所以 C 项错误;在抛出点两时刻的瞬时 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D 项错误.
分别为( )
A.15 m/s2,向上
B.15 m/s2,向下
C.1.67 m/s2,向上
D.1.67 m/s2,向下
第23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答案 A 解析 取着网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 v1=8 m/s,v2=- 10 m/s,则 a=v2Δ-tv1=-110.2-8 m/s2=-15 m/s2,负号说明加速 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上,A 项正确.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14.某质点以 20 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 不变,经 2 s 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 20 m,又经过 2 s 回到出 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 20 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全册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全册含答案) 1.2重力1.4摩擦力1.5力的合成1.6力的分解第一章测试A组第一章测试B组2.1几个基本概念2.2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4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7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8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测试A组第二章测试B组3.1牛顿第一定律3.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3牛顿第二定律3.4牛顿第三定律3.5力学单位制3.6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7超重和失重第三章测试A组第三章测试B组4.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4.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四章测试A组第四章测试B组参考答案第一章力第一节力1.关于力的作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而不是受力物D.一个施力物也一定同时是受力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关于力,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也会产生形变C.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D.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4.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大小相等的力F1和F2作用,有下列判断①F1与F2一定相同;③F1与F2产生效果一定相同;③F1与F2的性质一定相同.则()A.①正确B.②③正确C.①②③均正确D.①②③均不正确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C.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D.在实验室,人们常用天平来测量力的大小6.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来测量C.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发生形变和运动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7.下列给出的四组力中,完全按性质命名的是()A.万有引力、动力、拉力B.重力、弹力、摩擦力C.电场力、磁场力、拉力D.弹力、支持力、阻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必定是力作用的结果B.施力物体必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物体速度不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D.用锤子砸钉子时,钉子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使用这把锤子的人9.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受力物体能找到多个施力物体B.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改变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或运动状态可能只有一个发生改变10.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C.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11.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木块浸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13.一人骑自行车上坡,用力蹬自行车恰好匀速运动,使自行车上坡的直接动力由_________提供.14.一支火箭携带着人造地球卫星正喷着烈焰竖直向上加速飞行.给卫星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给火箭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15.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______物体和_______物体.16.力作用于物体上可以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17.通常说的拉力、支持力、弹力、摩擦力这几种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___________,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是___________.18.力是_______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_______物体,后者是_______物体.19.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物体和_______物体.20.A物体受到B物体给它向右的大小为2N的力作用,则B物体受到A物体给它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21.一个小球在两个力F1、F2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F1大小为7N,方向竖直向上,则F2大小为__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第二节重力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物体的质量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物体的质量没有变化,但它的重力是会发生变化的C.跳高运动员跳起在空中时受到重力和向上升的力D.重为2N的物体从直升飞机上抛下,落地前物体重力大于2N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B.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仍受重力作用C.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D.只有竖直向下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作用5.一弹簧秤悬挂一小球保持静止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数值上等于小球受到的重力B.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C.弹簧的弹力是由于小球所受的重力产生的D.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6.下面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B.物体在斜面上下滑时,物体的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降低了C.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对于重力一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其重心位置不变7.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根据是物体受到的二力平衡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当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9.关于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作用点D.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找到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B.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C.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理纬度及离地面的高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无关D.两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有可能不同11.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是因为二力平衡1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在静止的地面上,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13.重力的方向常用的两种表述是________和_________.14.测重力的仪器是________.15.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16.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_______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17.质量是2.5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如果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96N,则它的质量________kg.18.铝的密度是2.710kg/m,现有一块体积为30cm的铝块,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19.g9.8N/kg,表示_______________.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其重力大小为___________.如果把这个物体放到g1.63N/kg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___.20.在公式Gmg中,g=9.8N/kg.一个质量是50kg的人,受到的重力为_____N.如果这个人在333g1.63N/kg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N.第二节、弹力一、选择题1.图1,一个球形物体O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B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B.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C.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D.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2.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B.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D.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3.如图2,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C.B的重力;D.A和B的重力;4.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D.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5.用5N的力可以使一轻弹簧伸长8mm--------------------------------------------------------------------------------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C.B的重力D.A和B的重力4.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5.用5N的力可以使一轻弹簧伸长8mm,现在把两个这样的弹簧串联起来,在两端各用10N的力来拉它们,这时弹簧的总伸长应是[]A.4mmB.8mmC.16mmD.32mm6.如图3,不计悬绳的重量,把B、C两个物体悬吊在天花板A 点.当物体静止后,下面哪一对力是平衡力[]A.天花板对绳的拉力和绳对B物的拉力B.上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C.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D.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和C物受到的重力7.关于胡克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相同、伸长也相同的弹簧,它们的劲度相同B.劲度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C.知道弹簧的劲度,就可以算出任何拉力下的弹簧伸长D.劲度和拉力、伸长没有关系,它只决定于弹簧的材料、长度、弹簧丝的粗细8.把一根劲度系数k=1000N/m的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每一段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500N/mB.1000N/mC.1500N/mD.2000N/m二、填空题9.用绳提一物体,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对人的手,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 B3. C4. 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 59.C10.(1)2025152(2) 东偏北 45°方向作图略 11. 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 轴正方向 4mx轴正方向 20m10.C11.路程 900m位移 500m500m12. 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 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 100m位移 0 平均速度为 012. 不同 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 , 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 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 13 5m,v≈1350 4m/s=33 8m/s121km/h >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 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 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 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 t1 和 t2 ~ t312. 左 0 30 8513.(1) 第 3 秒末 (2)40m 向上(3)5m 向下 (4)-35m125m14. 路程为 80m位移大小为 10m,方向向左 15.12m/s ≤v乙≤ 20 6m/s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 (2)2m/s2(3)2m/s2 ,相同 (4)如图所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 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 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 (2)58m12. ①甲、乙均错。
20xx红对勾数学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全册含答案)
20xx红对勾数学答案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全册含答案)高一网权威发布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全册含答案),更多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全册含答案)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一网。
1.2 重力1.4 摩擦力1.5 力的合成1.6 力的分解第一章测试A组第一章测试B组2.1 几个基本概念2.2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4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5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7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8 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测试A组第二章测试B组3.1 牛顿第一定律3.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3 牛顿第二定律3.4 牛顿第三定律3.5 力学单位制3.6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7 超重和失重第三章测试A组第三章测试B组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四章测试A组第四章测试B组参考答案第一章力第一节力1.关于力的作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而不是受力物D.一个施力物也一定同时是受力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关于力,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也会产生形变C.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D.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4.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大小相等的力F1和F2作用,有下列判断①F1与F2一定相同;③F1与F2产生效果一定相同;③F1与F2的性质一定相同.则()A.①正确 B.②③正确 C.①②③均正确 D.①②③均不正确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C.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D.在实验室,人们常用天平来测量力的大小6.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来测量C.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发生形变和运动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7.下列给出的四组力中,完全按性质命名的是()A.万有引力、动力、拉力 B.重力、弹力、摩擦力C.电场力、磁场力、拉力 D.弹力、支持力、阻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必定是力作用的结果B.施力物体必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物体速度不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D.用锤子砸钉子时,钉子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使用这把锤子的人9.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受力物体能找到多个施力物体B.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改变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或运动状态可能只有一个发生改变10.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C.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11.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木块浸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13.一人骑自行。
新课标版物理必修一(作业本)2.3衡水作业本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代入数据,整理得 t′2-12t′+20=0 解得 t′1=2 s,t′2=10 s(刹车停止后不能反向运动,故舍 去), 故所用时间为 t′=2 s. (3)此时可将汽车的运动过程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速运动, 有 x′3=12|a|t12=12×5×32 m=22.5 m.
第9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5.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 3 s 内的位移为 12 m,第 5 s 内的位移为 20 m,则该质点运动过程中( )
A.初速度大小为零 B.加速度大小为 4 m/s2 C.第 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8 m/s D.5 s 内的位移为 50 m
第10页
B.3 m
C.1 m
D.0.5 m
第6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答案 A 解析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即位移的大小, x=(1×1+2×1+1+2 2×1)m=4.5 m,A 项正确.
第7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4.(多选)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第 10 s 末的速度为 2 m/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1)汽车刹车后 20 s 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滑行 50 m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汽车停止前 3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第28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答案 (1)90 m (2)2 s (3)22.5 m 解析 (1)v0=30 m/s,a=-5 m/s2, 由 v=v0+at0 知汽车的刹车时间为 t0=v-a v0=0- -350 s=6 s 由于 t0<20 s,所以刹车后 20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等于汽车从 刹车到停止运动过程中滑行的距离. x1=12v0t0=12×30×6 m=90 m (2)设从开始刹车到汽车滑行 50 m 所经历的时间为 t′, 由位移公式有 x2=v0t′+12at′2,
高一物理练作业本必修一答案
1.【解析】选A、C.A选项中弹丸只受重力与支持力,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B选项中运动员做功,其机械能越来越大.C 选项中只有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D选项中有滑动摩擦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2.【解析】选C.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此时,小球的动能为,其重力势能为Ep=-mgh,所以小球的机械能为.3.【解析】选B.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设物体A的动能与其势能相等时,物体A距地面的高度是h,A的速度为v.则有:,化简得v2=2gh从开始到距地面的高度为h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为:ΔEp=mAg(H-h)=2mBg(H-h)增加的动能为:,由ΔEp=ΔEk得.4.【解析】选B、C、D.设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所以.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所做的功,重力势能增加了mgh,故B、C、D正确,A错误.5.【解析】选A.小球在轨道内做圆周运动,通过点时的最小速度为,离开轨道后小球做平抛运动,当竖直方向下落r时,水平方向的位移最小是,所以小球只要能通过点D,就一定能落到水平面AE上.6.【解析】选D.小球自由下落的过程中,t1时刻绳子的拉力为零,此时速度不是,动能也不是,速度的时刻应是绳子拉力和重力相等时,即在t1、t2之间某一时刻,t2时刻绳子的拉力,此时速度为零,动能也为零,绳子的弹性势能,而小球的势能不是,而是最小,t2时刻绳子拉力,绳子最长.7.【解析】(1)由于小孩无碰撞进入圆弧轨道,即小孩落到A点时速度方向沿A点切线方向,则,又,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0=3m/s.(2)设小孩到最低点的速度为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联立解得FN=129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孩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290N.答案:(1)3m/s(2)1290N8.【解析】(1)对A分析:从斜轨点到半圆环形轨道点,机械能守恒,有.解得.对B分析:从斜轨点到半圆环形轨道最低点,机械能守恒,有,解得.(2)设半圆环形轨道对A、B的作用力分别为FNA、FNB,FNA方向竖直向下,FNB方向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FNA=2mg,FNB=7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A、B对圆环的压力分别为:FNA′=2mg,FNB′=7mg,FNA′方向竖直向上,FNB′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合力F=5mg,方向竖直向下.答案:(1)(2)5mg方向竖直向下独具【方法技巧】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的比较1.应用范围: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动能定理无条件限制.2.物理意义:其他力(重力、弹力以外)所做的功是机械能变化的量度;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3.关注角度:机械能守恒定律关注守恒的条件和始末状态机械能的形式及大小;动能定理关注动能的变化及改变动能的方式(合外力做功情况).。
新课标版物理必修一(作业本)3.7衡水作业本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和 F2,沿每条细绳的方向 用铅笔分别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相应的点连成线;
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 位置 O,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F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答案 B 解析 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 O 重合,说明 两分力与合力等效.
第3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第一 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第二步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 橡皮条,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 O.第二步中必须记录的是( )
A.两细绳的长度和两细绳的方向 B.橡皮条伸长的长度和两细绳的方向 C.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橡皮条伸长的长度 D.两细绳套的方向和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第4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答案 D 解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要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必须 知道力的大小和方向,才能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A、B、C 三 项错误,D 项正确.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3.7【专题练】 实验:验证力的 平行四边形定则
(限时:40分钟 总分:90分)
第1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物理(必修1)
一、选择题 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 效性是指( ) 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B.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 O 重合 C.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 D.使弹簧秤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F′是用一个测力计拉橡皮条所得到的,其方向一定在橡 皮条所在直线上,所以 B 图符合实际,误差的原因主要是:①F1 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精心整理
东 59.C10.(1)2025152(2)东偏北 45°方向作图略 11.略 二、时间和位移
9.6mx 轴正方向 4mx 轴正方向 20m10.C11.路程 900m 位移 500m500m 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 13. (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8.53-39.200m/s210.72s11.(1)如图所示 (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9s25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 12.(1)694s(2)29km(3)4298s
精心整理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080km,v=1080/14≈71km/h 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
精心整理 135m,v≈13504m/s=338m/s121km/h>80km/h,超速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8m/s2 竖直向下 7.D 8.AB9.150-1 12.52m/s213.略 第一章复习题 308513.(1)第 3 秒末(2)40m 向上 (3)5m 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 80m 位移大小为 10m,方向向左 15.12m/s≤v 乙≤206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 405681361201677288710.(1)25×106m/s2(2)011m(3)0128m11.(1)12 m/s(2)180m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物理必修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答案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乙≤20 6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必修1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 乙≤20 6m/s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②甲是加速度方向错误,乙是认为2s末车已停下。
③根据运动学公式v=v0+at,可求得汽车刹车到停下所用的时间t=v-v0a=0-30-8s=3.75s,所以在2s内的位移x=v0t+12at2=30×2m+12×(-8)×22m=44m<50m,车还没有撞上障碍物五、自由落体运动1.D2.CD3.C4.BD5.v=gtx=12gt2v2=2gx6.AB7.D8.33109.1 510.匀加速直线0 1930 3850 5750 7689 5811.1 41s12.(1)5m10m/s(2)15m(3)80m/s320m(4)70m/s250m提示:考虑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时间,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时间小于8s,因此落地速度和山峰高度都比上面算出的值小一些。
根据上面算出的高度,声音传播的时间可取为0 9s,因此落地速度和山峰高度估计约为v′=gt′≈70m/s,h′=12gt′2≈250m13.(1)28.3m/s (2)略六、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2.C3.CD4.C提示:虽然伽利略时代也没有精确测量时间的仪器,但对验证v∝t的关系而言,无法测出下落的瞬时速度是最大的困难(实际上,当时对瞬时速度的含义也是不清楚的)5.C6.加速运动摩托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在不断增加匀速直线运动摩托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等减速运动摩托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在不断减小7.提出问题落体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猜想v∝t数学推理x∝t2实验验证斜面实验合理外推xt2的数值随倾角增大而增大,当倾角等于90°时,变为自由落体运动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速度均匀增加的运动并不8.6s0 82m9.(1)④(2)略10.(1)制作和观察能力(2)1592~1610年(3)发现了木星有卫星,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卫星共有四颗,并在绕木星缓慢旋转(4)有流体静力秤、比例规、温度计、摆式脉搏计、天文望远镜等第二章复习题1.CD2.BC3.C4.B5.D6.D7.C8.4829.69.210.匀减速直线30-140011.0 2s12.10 0012 6022 6030 000 3250 62513.(1)8m/s20m(2)4s4m/s14.(1)150km/h超速(2)不能只能测平均速度15.20m16.(1)4 8m/s2(2)36m第三章相互作用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BD2.ABC3.AD4.BD5.B6.BCD7.方向作用点弹簧秤牛N8.书本桌面桌面书本受力物体施力物体9.1 0×10-310.986011.略12.略13.22L14.略二、弹力1.B2.CD3.B4.BC5.CD6.D7.运动桌面发生了形变看不见看得见显微镜8.09.弹簧伸长(或缩短)1m产生的弹力是500N将弹簧几乎拉直(超过弹性限度)10.20011 511.略12.60N8cm13.(1)略(2)弹簧的原长(3)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4)61N/m(59~63N/m)三、摩擦力(一)1.D2.AD3.D4.BD5.BD6.A7.B8.A9.D10.0211.4木块的质量摩擦力(二)1.B2.D3.CD4.D5.B6.BCD7.(1)静1N左(2)最大静2 1N左(3)滑动2N0 4(4)滑动2N(5)滑动2N8 20左9.μmg10.0 411.0 03168N12.(1)略(2)有花纹的轮胎刹车效果更好。
因为有花纹轮胎上的沟槽能把轮胎与地面间的水排出,保持轮胎与地面的良好接触,以产生足够大的摩擦力(3)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故没有花纹但宽度不同的轮胎,刹车能力是相同的专题受力分析1.A2.D3.C4.C5.A6.A7.D8.BCD9.D10.略11.略12.重力、静摩擦力、磁力、支持力;图略13.图略,4个图略(F向左向右倾斜均正确)四、力的合成(一)1.AC2.BC3.B4.C5.B6.A7.6N14N8.B9.6N4N10.(1)10N(2)0图略11.(1)0°(2)180°(3)90°力的合成(二)1.300略2.D3.D4.C5.8666.CD7.ABD8.竖直向上201039.略10.102N方向在第三象限并与x轴负方向成45°角五、力的分解1.ABC2.B3.AD4.D5.GsinθGcosθ6.507.B8.略9.320N10.(1)用力的分解图说明(2)略11.(1)为了更明显地显示力的作用效果(2)说明圆柱体的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个是压斜面的效果,另一个是压挡板的效果(3)当夹角减小时,斜面上软泡沫塑料的形变(压力)增大,挡板上软泡沫塑料的形变(压力)减小;当夹角增大时,斜面上软泡沫塑料的形变(压力)增大,挡板上软泡沫塑料的形变(压力)也增大第三章复习题1.B2.BC3.A4.B5.A6.D7.B8.D9.BD10.AD11.A12.静30N滑动40N13.833N433N14.20N15.(1)略(2)2003N16.300N/m0 37517.(1)略(2)略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C2.BC3.D4.D5.A6.②③①④②①③④7.略8.CD9.这个设想是不可行的。
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包括地球周围的大气)都随着地球一起自转,气球升空后,由于惯性,它仍保持原来的自转速度。
当忽略其他与地球有相对运动(如风)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时,升空的热气球与它下方的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不可能使它相对地球绕行一周三、牛顿第二定律1.大于2.AB3.0 05m/s2匀加速4.2125.①④⑤6.AD7.C8.BCD9.(1)静止(2)以1m/s2的加速度向左做匀加速运动(3)先向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从0逐渐增大到1m/s2;后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从1m/s2逐渐减小到0;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10.列车总质量m=1 0×105kg,最大运行速度v=75m/s,持续牵引力F=1 57×105N,列车所受阻力Ff=0 1mg=0 98×105N。
由牛顿第二定律,F-Ff=ma,可得列车加速度a=F-Ffm=1.57×105-0 98+1051 0×105m/s2=0 59m/s2。
由运动学公式,t=v-v0a=75-00.59s=127s11.74 5N12.150N≤F≤180N。
提示:当F=150N时,可向上匀速运动;当F=180N时,A、B 间的拉力达到最大四、力学单位制1.A2.C3.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坎德拉(cd)4.ABC5.C6.D7.BC8.D9.正确,因为A的单位是m/s,与速度单位相同10.3×103kg11.kg/m3五、牛顿第三定律1.D2.D3.BC4.A5.D6.两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地面的压力、地面对人的摩擦力与人对地面的摩擦力7.C8.AB9.D10.(1)250N(2)小孩拉大人的力与大人拉小孩的力大小相等原因略六、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1.D2.C3.B4.D5.A6.2 53 0相反7.如图所示F支=19.6NF合=2.2Nm=2.0kga=1.1m/s2μ=0.218.如图所示G=784NF支=679NF阻=20.8Na=5.26m/s2s=38m9.由牛顿第二定律,mgtan15°=ma,所以a=gtan15°=2 7m/s210.(1)7 5m/s21 5×104N(2)27m关键是控制好车速七、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第1课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AB2.参考系合(外)力3.B4.B5.D6.C7.A8.B9.OA绳的拉力17N,OB绳的拉力8 5N10.(1)沿水平方向推省力(2)斜向下推时,向前的仅仅是推力的一个分力(由于推力有向下的分力,摩擦力变大)(3)只要角度合适,斜向上拉省力(4)虽然水平方向的分力是小了,但由于拉力有向上的分力,摩擦力也变小了(5)分析问题应该全面,先进行受力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认识问题,向什么方向拉力最小,最小拉力的方向与什么有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等(第2课时:超重和失重)1.D2.B3.D4.D5.C6.1250N7.0~5s,48kg(或480N)8.A9.(1)上升过程中加速、减速时的加速度a1、a2,下降过程中加速、减速时的加速度a3、a4(2)实验原理是牛顿第二定律:F-G=ma;实验器材为一把弹簧秤和一个重物;需要记录的测量数据有:电梯不动时重物的重力G,电梯向上、向下加速和减速时对应的弹簧秤的示数F1、F2、F3、F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分别求出对应电梯的加速度a1、a2、a3、a410.1 74倍11.(1)此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头感觉不到安全帽的力(2)安全帽质量m=Gg=3kg,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所以F=m(g+a)=90N,即接近水面时,其颈部要用90N的力才能拉住安全帽第四章复习题1.kgmsNF=ma2.0 8216G不变3.134.726903905.B6.AD7.C8.C9.CD10.B1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所以a=Fm-g,代入数值得a=3 2m/s212.(1)1m/s2,2m/s2(2)8m/s,6m/s(3)4 8s13.(1)F=4N,a=1m/s2(2)t=1s(3)行李传送的最短时间为2s综合练习(一)1.ABC2.D3.A4.B5.B6.D7.C8.AD9.BD10.AC11.5水平向右F012.-22513.802514.0 7512015.-4m/s20 416.50 217.(1)43 3N25N(2)200N18.(1)a=5m/s2,t=1 26s(2)v=6 3m/s19.(1)17.32m/s(2)150m/s2(3)8000N(4)不是20.(1)13 0~19 0s:N-mg=ma,a=-0 8m/s2,v0=-at=4 8m/s;0~3s:a1t=v0,a1=1 6m/s2,FN-mg=ma1,FN=5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