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薛家峰-多次储层随机建模与砂体预测符合率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21212b4b73f242336c5f5a.png)
0前膏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关键影Ⅱ向因素分析何桢1.赵玉忠”(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2.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文章通过对253家中国帝l遣业企业的调查,研究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质量领导、质量体系、质量文化、质量保证、过程控制、质量信息系统、质量理念、质量设计、技术研发、人员管理和员工参与等因素对企业运营绩效如:顾客满意度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因素与运营绩效之阅的回归方程。
结果表明,软质量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显著。
并给出了质量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全面质量管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08)12-0164-03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制造业通过推行日本TQC方法、引进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以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的质量管理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是什么原因制约了中国产品质量的提高?当我们考察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的时候,应该主要关注哪些方面?我们的调查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在中国质量协会的会员单位中选取400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由机械、电子、食品、交通运输、冶金、家电及一些轻工业企业等组成。
调查问卷通过邮寄的方式发放,初期收到了48份返回的有效闯卷。
根据问卷结果,继续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进行问卷调查,前后一共收集有效问卷253份。
1国内外对质量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1.1国外的调查研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372062,70572044);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4-0240)统计10位专家的打分,得到如下单指标测度矩阵:了信息熵和置信度识别准则,避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中在这0.1600o.76000.080000.08000.56000.3600000.53330.46670斗2k800o.4湖o.2枷oO.08∞0.6800n2400000.72000.28000计算指标分类权重。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1]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1]](https://img.taocdn.com/s3/m/ae069275783e0912a2162a45.png)
第33卷第2期 2012年3月
石
油
学
报
ACTA PETROLEl SINICA
展布,圈闭界限明显,储集体发育毫米级一微米级孔喉系统,浮力成藏。非常规油气聚集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 气、页岩油和气等,一般源储共生,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于盆地斜坡或中心,圈闭界限不明显,页岩系统储集体广泛发育纳米级
孔喉,浮力作用受限,油气以原位滞留或短距离运移为主。以中国重点盆地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系统分析了其地质特征与勘探潜 力。非常规油气储集空间主体为纳米级孔喉系统,局部发育微米一毫米级孔隙,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 nm,致密灰岩油储
zcn@petrochina.COrn.cn
●
万方数据
174
石
油
学
报
2012年第33卷
a short distance into reservoirs that are close tO source rocks because buoyancy is limited.The present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ge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ight hydrocarbons in some typical basins of China,where pores in nanometer scale with partial micrometer-millimeter pores dominate the reservoir space of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the diameter of reservoir pores is 5~200 nm in gas shale.40~500 nm in tight oil limestone。50~900 nm in tight oil sandstone and 40 700 nm in tight gas sand.In term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e petroleum industry and nano—technology,3 concept of nano—hydrocarbons is proposed in this pa— per that indicates that“nano—hydrocarbon”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industry in the future-urgently requiring develo— ping vicarious technologies,such as nano—hydrocarbon perspective viewing mirror,nano—hydrocarbon displacement agent and nano hy drocarbon exploitation robots.Petroleum intellectualization times will come in following. Key words:conventional hydrocarbon;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hale play;nano—hydrocarbon;tight oil;tight sand gas;shale
地震相控约束下的储层高精度定量预测方法——以曲塘次凹阜三上亚段为例
![地震相控约束下的储层高精度定量预测方法——以曲塘次凹阜三上亚段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d8512f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3.png)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2022年1月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第36卷 第1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22)01–0008–06地震相控约束下的储层高精度定量预测方法——以曲塘次凹阜三上亚段为例王东坤,谢英刚,张军林,逄建东,葛 岩(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7)摘要:滩坝砂体空间分布非均质性较强、厚度薄,常规储层预测方法无法精细刻画其特征。
针对该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的地震相分析技术获取滩坝砂体空间展布变程、方向、规模等表征参数,将沉积模式和地震相引入地质统计学反演中进行变差函数的分析,在提高垂向分辨率的同时弱化随机反演井间结果的不确定性,最终实现对滩坝薄砂体的高精度定量预测。
关键词:滩坝砂岩;地震相;地质统计学反演;地震相控反演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High precision quantitative reservoir prediction method controlled by seismic facies constraints--by taking the upper 3thFuning formation in Qutang sub-sagWANG Dongkun, XIE Yinggang, ZHANG Junlin, PANG Jiandong, GE Yan(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pany of CNOOC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Tianjin 300457, China)Abstract: As the beach bar sand body has strong heterogeneity and thin thickness, conventional reservoirprediction methods cannot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its characteristics.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e seismicfacies technology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obtain th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space range, direction and scale of beach bar sand body. The sedimentary model and seismic facie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analysis of variogram in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The research can improve the vertical resolution and weaken the uncertainty of the results between wells caused by stochastic inversion. Finally, the high-precision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beach bar sand body is realized.Key words: beach bar sand body; seismic facies;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seismic facies-controlled inversion曲塘次凹位于苏北盆地东台坳陷中的海安凹陷西南部(图1),南北部分别与泰州低凸起、通扬隆起相邻,整体呈北东向展布,内部地层沉积构造呈北深南浅、北断南超、北厚南薄的特点[1]。
基于井数据驱动的薄互层储层预测技术在渤海A油田的应用
![基于井数据驱动的薄互层储层预测技术在渤海A油田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9753c2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4.png)
2 原理方法
2.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测井曲线预测技术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
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建立 VC 维概 念基础上以及在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的一种有限 样本统计学习理论,广泛应用于解决小样本、非线 性、数据挖掘及数据分类识别中。海上油田开发井 实施过程中,为节约成本,提高钻井效率,随钻测井 曲线一般只录取电阻和伽马曲线,不测声波和密度 曲线。只能满足常规测井解释,无法给地震提供速 度、密度等信息。因此,开发井无法进行精细的时 深标定与分析,也无法参与井约束的地震反演。
域,降低了钻探风险,为该区域井位部署提供了很 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Zeng HL.From seismic stratigraphy to seismic sedimentology:a sensible transition[J].Gulf Coast Association of Geological Societies Transactions,2001,LI:413-420.
的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预测薄互层的平面展布。首先利用泥质含量曲线和电阻率曲线,采用基
于支持向量机预测声波、密度曲线,分别制作多口已钻开发井的精细合成地震记录。在合成地
震记录集提取多种地震属性,与井点砂地比交会分析,得到对砂地比敏感的地震属性。并在实
际地震资料提取敏感地震属性,成功预测渤海 A 油田沙三中段薄互层平面展布。以数据为驱
1 研究区概况
A 油田位于渤海南部莱州湾海域,油藏埋深大 于 2 500 m,受埋深影响,地震资料品质差,分辨率 低,区域沉积演化表明,A 油田为辫状三角洲前缘 相为主的沉积体系,发育砂泥岩薄互层沉积,地震 表现为低频弱振幅连续性差、弱反射特征,单砂层 厚度薄,多数小于 5 m,横向变化快,单砂层储层预 测难度大。
曲流河道砂体三维构型建模
![曲流河道砂体三维构型建模](https://img.taocdn.com/s3/m/1b383ce61711cc7931b716c8.png)
0引言
扶余油田肇源地区自投入开发以来,已逐渐进入 高含水或产量递减阶段,采收率较低,储层中剩余油的 分布以不同形式高度分散 ,挖潜难度越来越大 。肇源地 区以曲流河道砂体为主要储集体,是该区块剩余油挖 潜的主要目标。多年开发实践发现,研究区内单砂体厚 度差异较大、平面物性差异大、非均质性强,导致油气 分布严重不均。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 泉头组典型曲流河储层开展岩相分析和砂体解剖 ,分
摘 要 文中对肇源地区泉头组典型曲流河储层进行岩相分析和砂体精细解剖,总结了曲流河道砂体的沉积特征,对比了 不同级别内的砂体构型及剖面分布特征"通过优选最佳地震属性,建立小层地质模型,推算不同期次的河道参数,为后期油 藏精细描述与剩余油挖潜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区泉三段②层至泉四段④层为曲流河相,细分为曲流河道、决口扇、天然堤和
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志码:A
3D architecture modeling of meandering river sand body
ZHANG Yi1, SUN Dongsheng2, XUE Dan2 (l.No.1 Oil Production Plant, Jiangsu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Yangzhou 225265, China; 2.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Yangzhou 225009, China)
Abstract: Through lithofacies analysis and detailed sand body anatomy of the meandering river sand bodies in the Quantou Formation of Zhaoyuan area,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sandstone architecture and profil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interface levels are compared. By selecting the best seismic attributes, each subdivision geological models are established, and different period river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This provides some geological basis for later reservoir description and remaining oil potential development. The study area from Quan3-2th layer to Quan4-4th layer develops meandering river facies, which are subdivided into meandering channel, crevasse fan, natural dike and flood plain microfacies. There are five types of architecture interfaces in meandering channel sand bodies. The fifth-level interfaces limit meandering river sand body space distribution, and 2-8 fourth-level interfaces were further developed. Controlled by the southern source, there are two stages of meandering channels spreading in the north-south direction. Due to the frequent swing of the channel, many branches were formed in each stage. The frequency of channel bifurcation-merging is the highest in the periphery of Changchunling anticlinal belt and east of Daqing placanticline. Key words: meandering river sand body; lithofacies combination; sandstone architecture; 3D architecture modeling; Zhaoyuan area
利用多属性体分类技术预测扇三角洲砂体
![利用多属性体分类技术预测扇三角洲砂体](https://img.taocdn.com/s3/m/3de4cb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8.png)
利用多属性体分类技术预测扇三角洲砂体郎晓玲;彭仕宓;康洪全;张凤红【摘要】对单一地震属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分类,在低信噪比地区很难准确进行地震相分析和砂体预测.根据地震波形理论,基于Seisfacies的多属性体分类、PCA主成分分析、混合聚比法和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层段内多种地震属性体按照相似性原则进行统计聚类分析,并在区域内进行地震相自动划分,得到地震相三维数据体.结合钻井资料,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维空间中预测储层砂体的空间分布,大大减少了地震相划分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对华北油田万庄地区扇三角洲砂体进行预测,在三维空间中精细刻画了沙三中段扇三角洲砂体的边界和空间展布,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发育区,发现并落实了3个有利的岩性圈闭,部署钻探的T12X、T47等井均获工业油流,效果很好.【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2)001【总页数】6页(P57-62)【关键词】三维可视化;地震属性;砂体预测;岩性油气藏;神经网络;地震相【作者】郎晓玲;彭仕宓;康洪全;张凤红【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昌平,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昌平,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北京,东城,100027;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大港,3002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9;P631.4传统的地震相分析方法是靠肉眼识别和判断地震反射振幅强弱、连续性好坏、频率高低、反射几何外形和内部的变化的[1-2],这种方法不但费时耗力,且人为性较大,井间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虽然近些年来发展了以 Stratimagic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3-5]对目标时窗内地震道进行分类、学习、记忆的地震相分析方法,国内外也发表了一些利用 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方法识别、描述河道、三角洲砂体等效果明显的例子[6-12],但绝大多数实例都集中在分析等时窗内单属性的地震道平面变化特征,在地震相剖面以及空间地震相体划相方面研究较少。
项目名称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
![项目名称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https://img.taocdn.com/s3/m/40bca31c4b73f242336c5ff0.png)
项目名称: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化西南油气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北京石大油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王志章, 刘成川, 刘忠群, 曹思远, 韩秀梅, 黎平, 高青松, 张国印, 刘绪刚, 黎化继, 秦学菲, 冉令波, 陈奎, 葛中伟, 王鹏项目简介: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是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东部盆地深层砂岩输导体预测及定量表征、大牛地气田多层叠合岩性气藏描述;十二五重大专项致密砂岩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方法及评价技术(2011ZX05008-004-64)、大牛地气田(大66)致密砂岩气藏描述及预测(2011ZX05045);中石化西南分公司新场气田、川西凹陷,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大牛地气田,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油气重点研究项目成果的集成与总结。
研究成果以实现扩大勘探开发领域、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开发技术为目标,建立了完善的理论技术创新体系,有效解决大型复杂致密砂岩气藏从油气田评价、开发地质到气藏工程的基础理论、前沿应用技术到工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大型致密砂岩气藏高效评价与开发的技术关键,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 提出了基于“皮尔森体系”独立分量分析实现信号去噪的方法以及基于HHT的点谱白化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在数学跟石油勘探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薄层识别符合率由传统的60%,提高到85%。
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生活对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人类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规的地震资料的去噪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精度数据处理的需要。
通过多年实践研究,并基于“皮尔森体系”已有的相关知识,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皮尔森体系’独立分量分析地震去噪”的方法,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本项专利中提出的解决方案,既无须大量的观测样本,也无须信号的先验信息,就可实现信号与噪声的有效分离;过程简单、计算速度快、应用方便灵活。
储层预测技术在子洲地区开发评价中的应用
![储层预测技术在子洲地区开发评价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3fb015b7360b4c2e3f64d1.png)
一
、
子 洲 地 区地 质 概 况
好 ,但在 砂体 侧翼 或 间湾 附近岩 屑含 量增 多 、储 层 物性 、含 气性 相对 变 差 ,且 砂体 下倾 尾端 局部含 水 。 子 洲 地 区 山 2受 沉 积 微 相 控 制 ,河 流 分 叉 多 、 3 砂体 厚度 变化 大 ,横 向变化 快【,砂体形 态 与榆 林气 3 】
相 匹 配 来 完 成 反
演 ,所 以 这 种反 演
方 法 没 有 明 显 的子
0 j 矗
j
.
1 I
l | l |
波 提 取过 程 ,也 不 需 要初 始 模 型 ,纵 向分 辩 率 比 较 高 ,
图 1 山2 砂岩储层波阳抗与泥质含量、密度与 泥质含量交汇图
维普资讯
8年
天 然 气 技 术
Na u a s T c n l g t r lGa e h o o y
Vo . 12. No. 1
! ・ 1 卷 第 期
£ 号 : 17 — 0 5 (0 8 0 — 0 9 0 编 639 3 20) 102—4
F b 2 0 e.0 8
郭晓龙 欧 阳永林 耿晶 Nhomakorabea张秀平 代春盟
许
晶2
(.中国石 油勘 探开 发研 究 院廊坊 分 院 2 中 国石油 华北 油 田分公 司) 1 .
摘 要 勘探表 明子洲地 区山 2段储 集砂 体为三 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 河道 和河 口坝沉积 ,是榆 林气 田含 气主砂
山 1 上石 盒 子 组砂 体 横 向变 化快 、分 布 局 限 ,尽 和 管 砂 体横 向可 以叠 置分 布 ,但 处 于前 缘 的分 支 河 道 沉 积 的粉砂 质 泥 岩 、砂 泥 岩 与 主河 道 砂 体 均 呈 高 阻 抗 特 征 ,在 地 震 剖 面上 不 易 区分 ;其 三 ,盆 地 东部 的下 石盒 子 组 储 层 规模 相 对 苏 里格 地 区要 小 ,河 流 摆 动 频 繁 ,叠 置 砂体 形 成 了广覆 式 分 布 特 征 。有效 储 层 厚度 较 薄 ,导致 地 震 反 射 呈现 非 单 一 的 、不稳 定 的 、复合 的波 形特 征 ,地 震地 质 标 定 、追 踪 和预 测 相对 困难 ,使 得勘 探风 险及难 度增 大 。
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结构及排烃的非均一性
![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结构及排烃的非均一性](https://img.taocdn.com/s3/m/440c02f5551810a6f5248624.png)
文章编号:1000-0747(2003)06-0045-03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结构及排烃的非均一性陈中红,查明(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5A-09)摘要: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纹层状泥页岩中的有机碳分布非均一性强烈,烃源岩结构有大段纯泥岩式、砂岩嵌入式、指状式、泥岩嵌入式、泥包砂式、砂包泥式和砂泥交互式等,其压实状态、压力分布状态及排烃特征互不相同。
烃源岩压实不均衡导致排烃的非均一性,厚层烃源岩中的滞排现象和超压体系的幕式排烃特征是非均一性的两种极端体现。
烃源岩排烃的非均一性为分阶段进行排烃模拟提供了新思路。
图3表1参22关键词:烃源岩;排烃;非均质性;济阳坳陷;古近系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 济阳坳陷的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问题进行过详细研究[1-6],排烃研究相对薄弱。
烃源岩排烃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烃源岩结构也存在非均质性,如果忽略这一点,根据有限的样品分析,用局部的排烃模型代表整体排烃模型,可能会得出一些错误结论。
1济阳坳陷烃源岩结构特征1.1烃源岩有机质分布特征济阳坳陷主要烃源岩是沙河街组湖相泥质岩中的纹层状泥质岩[6,7],纹层以伸长、压扁、片状或藻类化石层等形式存在[6]。
富有机质纹层页岩由有机质纹层和黏土矿物组成;钙质纹层页岩的一类由有机质纹层和钙质超微化石纹层组成,另一类由有机质纹层和含有钙质超微化石的粗粒方解石纹层组成;钙质纹层泥岩由细粒方解石纹层和含有机质的黏土矿物组成。
泥岩中的黏土矿物一方面作为有机质附着的“载体”和成烃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又是吸附残留烃的“吸附剂”,对生排烃影响显著,那些分布不均一的、由藻类勃发形成的颗石藻化石纹层更有重要的控制作用[8,9]。
有机质在烃源岩中的赋存主要有3种形式:顺层富集型、分散型和局部富集型[10]。
沙三段深湖—半深湖相沉积中的有机碳多顺层富集,有机碳含量一般在1%以上,通常在厚层烃源岩中形成向外排烃的重要通道———层理或页理,对烃源岩的生烃及排烃都能产生积极影响,碳酸盐含量也高,属好的烃源岩。
国内致密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国内致密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13ce3db33d4b14e852468b8.png)
的砂砾岩储 层研 究技 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本文首先 阐述 了国内砂砾岩 油气藏储层研 究的三大难点,然后从 宏观和微观 两方 面入手 ,简明阐述 了 目前 国内各 大油 ( )田针对砂砾岩储层 的近二十种先进技术 ,最后提 出了未来砂砾岩储层研 究的发展 趋势。 气 关键词 勘探开发技 术 砂砾岩储层 非均质性 发展趋势 随着 油气勘探程度 的加 深,常规 油气藏 的数量 急剧 减少 ,而 隐蔽 型 油气藏在油气勘探 中的地位 日 益显 著,在全球范 围内隐 蔽油气藏储
肉 缸 科 技 2 1年第 期 02 势
徐 昌 海 ① 朱 迅 ① 薛 东②
① 西南石油大 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摘 要
6 0 0 成 都 ;② 延 长 油 田 股 份 有 限公 司 瓦 窑 堡 采 油 厂 150
国 内砂 砾 岩 油 气 藏 分 布 广 、储 量 大 ,但 其储 层 致 密 、非 均 质 性 强 ,储 层 预 测 难 , 因此 深 入 研 究砂 砾 岩形 成 机 制 及 发 展 新
空间展布规律复杂 ,储层预测较难 。
2 砂 砾 岩 储 层 研 究新 技 术
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绝不局限于 以上列举的种种 ,事 实上砂砾岩 储层地质特征与 目前国 内外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藏的特征类似 ,未来对 于砂砾岩储层的研究不但依靠地质勘探理论和技术 的革新 ,还应 更加
样 ,储层物性 低 、非均质性 强 ,储层展 布规律复杂 研 究和总结 ’ , 针 对砂砾岩 储层 的新技术 ,能够有 力地指导 砂砾岩 油气藏 的勘探开 发 ,进而开拓 国内油气勘探领域。
1 砂 砾 岩储 层 研 究 的 难点 分 析
( ) 1 地层划分和对 比难 。砂砾岩体 的沉积一般靠近 物源 、沉积 厚度大 、 相变快 ,因而缺乏稳定 的泥岩标 志层和古生物化石 ,测井 曲 线形态特征变化也较大 ,地层横 向对 比连续性差 ,只能在小范 围内进 行简单对 比,区域地层对 比常常存在一定 的主观 因素 ,极 易造成地层 对比 “ 穿时” 。 ( )测井解释难 。砂砾岩体一般 未经搬运或在距物 源附近沉积 2 下来 ,岩体 内砂 、砾 、 泥杂乱排列 ,岩石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 比较 低 ,岩 石组构受 岩石骨 架 、充 填物 、流体性质 等多重 因素的影 响 ,测井储层和 流体识别困难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储层岩性 不 易判断 ,若在取心较 少且缺乏成像测井 资料及地震资料 的情况下 , 可利用常规测井 曲线进行岩性解释建立合理 的岩 电关系 ;②储层流体 解释复杂 ,油 、 、水的测井 响应特征与常规砂岩储层大有不 同,流 气 体解释受储层岩石骨架颗粒 、流体性质及流体含量的影 响。 ( ) 层预测难 。利用砂砾岩储 层综 合研究技术 ,进行砂砾岩 3 储 储层预测 ,是砂砾岩储层研究 的根本 目的。在微观方面 ,砂砾岩储层 具多重的储渗空 间,砾 ( )内孔 、 ( )间孔 、溶洞及裂缝构均 粒 砾 粒 可储集和产出油气 ,储层类型较难 判断 ;在宏观方面 ,砂砾岩储层受 发育沉积 作用 、成岩作 用 、构造作用等 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而储层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须五段致密砂岩叠前储层预测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须五段致密砂岩叠前储层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22b2ba8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4.png)
第59卷第6期2023年11月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Vol. 59 No. 6November,2023川东北五宝场地区须五段致密砂岩叠前储层预测张德明,王鹏,臧殿光,姚政道,刘志刚,郑剑,李源(东方地球物理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6)[摘要]川东北五宝场地区须家河组须五段具有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常规叠后纵波阻抗难以区分泥岩背景下的储层,储层预测和含气性检测难度大。
本文基于Gassmann方程进行流体替换,对工区内缺失横波资料的井进行横波预测,并分别正演饱含不同流体性质的道集。
研究发现储层饱含水为一类AVO响应特征,储层饱含气为二类AVO特征,AVO规律明显,进而采用实钻井的样本点建立岩石物理模板,选取纵横波速度比联合纵波阻抗圈定致密砂岩储层,利用更低的纵横波速度比能有效指示含气性。
结果表明:砂体及储层展布规律能够得到很好的表征,叠前含气性预测对井吻合率达到90.9%。
叠前预测在川东北五宝场地区须家河组须五段致密砂岩含气性识别中是有效的,有助于提高钻探成功率与开发效益。
[关键词]致密砂岩Gassmann方程AVO 叠前预测须五段五宝场地区川东北[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23)06-1356-10Zhang Deming,Wang Peng,Zang Dianguang,Yao Zhengdao,Liu Zhigang,Zheng Jian, Li Yuan.Pre-stack reservoir prediction of tight sandstone of the fifth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Wubaochang area of northeastern Sichuan[J].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23, 59(6):1356-1365.0 引言川东北致密砂岩气藏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印峰等,2012;王威,2018;姚文礼,2021;郑和荣等,2021)。
地质建模系列三:沉积相
![地质建模系列三:沉积相](https://img.taocdn.com/s3/m/9f2248f14693daef5ef73d8f.png)
渤南油田沉积微相(8 种)空间分布图
渤南油田渗透率空间分布图
13
2011-5-24
渤南油田含油饱和度空间分布图
勃南油田孔隙度空间分布图
2011-5-24
14
2011-5-24
15
姬源地区主力层长213-1的三维建模
• •
2011-5-24
10
因此,随机模拟有以下特点: 因此,随机模拟有以下特点:
1) 模拟算法是依赖于模型的,不同模型要采用不同模拟算法。 模拟算法是依赖于模型的,不同模型要采用不同模拟算法。 2) 随机模拟结果强调结果的整体相关性。 它从整体上对储层属 随机模拟结果强调结果的整体相关性。 性空间分布提供了不确定性的度量。 性空间分布提供了不确定性的度量。克里金方法不能保证条件 化到统计量。如用克里金方法得到的结果, 化到统计量。如用克里金方法得到的结果,其直方图和协方差 与原始数据计算结果会有很大偏差。 与原始数据计算结果会有很大偏差。 克里金方法只给出一个数值结果, 3) 克里金方法只给出一个数值结果,而随机模拟能给出多种数 值结果。 值结果。这些结果的差异正好反映了隐含在概率模型之中的不 确定性。 确定性。
20
沉积相
2011-5-24
沉积相分布图( 剥片)和孔隙度分布图( 剥片); 长 213-1 的 沉积相分布图(第 6 剥片)和孔隙度分布图(第 6 剥片); 21 渗透率分布图( 渗透率分布图(第 6 剥片);含气饱和度分布图(第 6 剥片)的对比。 剥片);含气饱和度分布图( );含气饱和度分布图 剥片)的对比。
201473070436河道加宽与光滑201473071437随机游走模型的应用图77利用随机游走模型做出的北一区西区萨3油层第9小层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相图利用随机游走模型做出的北一区西区萨3油层第10小层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相图20147307277利用随机游走模型做出的北一区西区萨油层第9小层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相图利用随机游走模型做出的北一区西区萨3油层第10小层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相图随机游走模型做出的北一区西区萨3油层油层第10小层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相图20147307344
塔北隆起西部A区块奥陶系一间房组AVO流体特征研究
![塔北隆起西部A区块奥陶系一间房组AVO流体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9666b88d4d8d15abe234e69.png)
之 一[ 2 。 ~
第一作者简介 :李国会 ,男 ,工程 师 , 士 , 0 3 硕 2 0 年毕业于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从事地震解释及储层预测工作。 收稿 日 : 00 0 - 8 期 2 1 - 7 0 }修改 日期 : 0 0 1 — 4 2 1- 2 2
D I 0 3 6 / . s 1 7 -7 0 .0 10 . 1 O :1 .9 9 ji n.6 2 7 3 2 1 .1 0 0 s
塔北隆起西部 A区块奥陶系一间房组
A O流体特征研究 V
李 国会 张军林 z 郑 多明 李雪 强 z 姜 源 s 杨鹏飞 1
( 中国石 油塔里 木油 田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库尔勒市 8 1 0 ;2 1 4 0 0 帕拉代姆技术 ( 北京) 有限公 司,北京 10 8 ;3中国石 油大学 ( 003 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2 4 ) 0 2 9
勘探 , 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勘探中取得成功。 多口钻井相 继获 得工业 油流 ,证实 该 区具 备较 好 的储 盖组 合和 油 源条件 ,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勘探颇具潜力。 但由于碳
1 基本原理
流体因子是由S t 和 G do mi h ilw于 18 年提出的 97
一
种 AVO属性 , 它表 示 偏离 泥岩 基线 的大 小【。当储 6 ] 酸盐岩缝洞性储层非均质性极强 , 储层横向变化较快 , 层 饱含 矿化 水时 , 波速 度 ( )与纵 波速 度 ( )满 横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不清楚, 油气富集控制因素不明确 , 足线性 关系 即 :s a v+b 当储 层含油 气后 , V= ・p ; 就不满 足 加之 碳酸盐 岩流 体预测 技术 手段 的限制 ,制 约 了勘 探 这 一 条件 , 且 随着 含 油 气饱和 度 的增 加 ,异 常就 越 并 开发 进程n2 l ] 。 明显[ 。因此根 据这 一原 理 , 6 1 可以 从 Av/ 和 △ / p AVO分析 技 术是烃 类识 别 的有效 手 段 之一 , 究 V 计算 出一种新的 A O属性 ,即流体因子。计算过 研 s V 对 储 层流 体 反映 比较 敏 感的 地震 参 数 与烃 类 的关 系 , 程 如 下 : 是进行 A O分析的物理基础[ 表征岩石物理学特征 V 3 ] 。 首先 对 Av/v* △ 进行交 会分析 ( 1 , e en / 图 ) 然 的地震 参数 主要 有岩 石 的弹性 模 量 、 密度 、 波速 度 、 后在交会空间中,计算每一个交会点到泥岩基线的距 纵
《新疆石油地质》2023年第44卷总目次
![《新疆石油地质》2023年第44卷总目次](https://img.taocdn.com/s3/m/494dd8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9.png)
第44卷 第6期新疆石油地质Vol. 44,No.6 2023年12月 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 Dec. 2023《新疆石油地质》2023年第44卷总目次·油气勘探·塔北地区三叠纪拗陷湖盆异重流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仲米虹,唐武 (1-1)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伏流坍塌型古暗河缝洞系统…………………………………………张长建,吕艳萍,马海陇,耿甜,张晓 (1-9)玛湖凹陷与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储集层差异及成因…………………况昊,周润驰,王钧民,刘豪,谭先锋,蔡鑫勇,肖振兴 (1-18)川西坳陷须二段次生石英形成机理及其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章顺利,杨映涛,张玲,操延辉 (1-25)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分层分段特征及构造演化…………………………陈平,能源,吴鲜,黄诚,王来源,郭曼 (1-33)共轭走滑断裂形成演化的控制因素及物理模拟实验……………………代兰,邬光辉,陈鑫,朱永峰,陈思锜,罗鑫,胡明 (1-43)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变形特征及有利区评价………………………………李海英,韩俊,陈平,李媛,卜旭强 (2-127)玛湖凹陷乌尔禾组致密砂砾岩沸石特征及储集层识别…………………………………秦志军,操应长,毛锐,张浩,冯程 (2-136)苏里格气田盒8段辫状河储集层构型空间展布……………………………………………………………刘金库,胡杨,伍燚(2-144)玛湖凹陷三工河组油层低阻成因………………………………………………………………齐媛,韩东威,杜引鱼,周伟军 (2-151)甘泉油田长8油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钙质夹层特征及成因……崔耀科,杜贵超,王凤琴,王聪娥,陈奕阳,王颖,黄杏雨 (2-161)吐哈探区深层油气勘探进展及潜力评价…………………………………………支东明,李建忠,陈旋,杨帆,刘俊田,林霖 (3-253)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石钱滩凹陷石钱滩组层序划分…………………康积伦,付国斌,韩成,梁辉,马强,梁桂宾,陈高潮 (3-265)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下侏罗统致密油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刘锋,赵红静,金颖,甘应星,曾雁,温旺彪,徐桂芳 (3-277)胜北洼陷三间房组致密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周港,程甜,李杰,陈安清,李富祥,徐慧,徐胜林 (3-289)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细粒岩储集层微观特征……………………………秦恩鹏,张君莹,张生兵,刘俊田,张小芹,陈永慧 (3-299)三塘湖盆地煤炭地下气化地质评价与有利区域………………………………王兴刚,范谭广,焦立新,东振,曹志雄,韩波 (3-307)陇东地区HQ区块东部长8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相划分………………彭晓勇,刘国利,王兵,魏涛,任利剑,王巍,任江丽 (4-383)川中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岩相对孔隙结构的控制作用………………孔祥晔,曾溅辉,罗群,谭杰,张芮,王鑫,王乾右 (4-392)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5亚段储集层特征及成因…………………………………高景云,丁晓琪,祁壮壮,田胤瑜 (4-404)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周新锐,王喜鑫,李少华,张昌民,胡凯,严春景,倪雪儿 (4-411)塔北、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异常高压形成、保存与分布…………段永贤,宋金鹏,郇志鹏,杨连刚,周鹏,吕端川,田志宏 (4-421)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碳酸盐岩气藏富集规律…………………………李妍蓉,李靖,苏文杰,石磊,孙睿,朱玉双 (5-509)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浅水三角洲储集层构型…………………………………何贤科,娄敏,蔡华,李炳颖,刘英辉,黄鑫 (5-517)黔东北铜仁地区牛蹄塘组烃源岩成熟度评价…………………………………………刘奎勇,吴滔,卢树藩,盘应娟,安亚运 (5-528)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控藏作用…………………………………肖正录,路俊刚,李勇,张海,尹相东,周翔 (5-535)沉积岩中沸石类矿物成岩演化特征及其意义………………………………左如斯,曾翔,曹忠祥,蔡进功,张奎华,张关龙 (5-543)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特征及其挖潜……………………………石耀东,王丽琼,臧苡澄,张吉,李鹏,李旭 (5-554)古龙凹陷姚一段致密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刘萍 (6-635)塔河油田海西运动早期岩溶水系统划分及特征………………………………张长建,杨德彬,吕艳萍,张娟,李杰,丁立明 (6-646)2023年新 疆 石 油 地 质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浅水三角洲砂体分散体系特征……………………………………………………………赵春晨,刘豪 (6-657)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性矿物特征及天然碱测井评价……………………………毛锐,赵磊,申子明,罗兴平,陈山河,冯程 (6-667)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致密砂岩孔喉结构及演化………………………严敏,赵靖舟,黄延昭,杨振亚,方越,吴和源 (6-674)·油 藏 工 程·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水气体积比及水侵预警………………柴小颖,王燕,刘俊丰,陈汾君,杨会洁,谈志伟 (1-51)基于核磁共振的天然气驱储集层孔喉动用下限……………………………………………………白振强,王清华,宋文波 (1-58)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油井合理产能优化方法及应用……………………顾浩,康志江,尚根华,张冬丽,李红凯,黄孝特 (1-64)新型油水相渗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李婧,范晖,刘春茹,杨芳 (1-70)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型页岩油可动性实验………………………郭海平,吴承美,张金风,徐田录,肖佃师,郭雪燚 (1-76)南海油田惠州潜山裂缝性凝析油气藏控水实验……………………………邱浩,文敏,吴怡,幸雪松,马楠,李占东,郭天姿 (1-84)砂砾岩储集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与可压性评价………………………………刘向君,王小军,赵保伟,熊健,梁利喜 (2-169)玛北斜坡百口泉组致密砾岩水力压裂裂缝表征……………………李向阳,季汉成,卞腾飞,陈亮,陈亮,郭心舒,李梦凯 (2-178)玛湖砾岩油藏水平井效益开发压裂关键参数优化…………………………………张景,虎丹丹,覃建华,王英伟,唐慧莹 (2-184)顺北一区断溶体油藏溶解气驱开发特征………………………………刘学利,谭涛,陈勇,解慧,朱苏阳,吴昊镪,向东流 (2-195)顺北一区超深断控油藏注天然气开发的可行性………………………………………………………陈勇,朱乐乐,刘学利 (2-203)强非均质超稠油SAGD 储集层升级扩容数值模拟………………………………………孟祥兵,孙新革,罗池辉,马鸿,王青 (2-210)临兴低阻气藏高不动水饱和度成因及其对气层电阻率的影响……刘再振,李洋冰,胡维强,冷捷,蔡瑞豪,谢岚,柳雪青 (2-217)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策略………………………………………………………………………徐君,杨春,孟朋飞 (3-314)油藏型储气库与天然气驱油协同建设实验——以葡北油田三间房组油藏为例……司宝,闫茜,刘强,张彦斌,付春苗,齐桓 (3-321)鄯善油田特高含水期CO 2吞吐增油与埋存试验…………………………………………李艳明,刘静,张棚,公学成,马建红 (3-327)葡北油田三间房组油藏天然气重力驱特征及影响因素 ………………………肖志朋,齐桓,张艺桢,李宜强,姚帅旗,刘通 (3-334)吐哈探区稠油油藏注气吞吐适应性评价…………………………………………夏正春,赵健,刘锋,秦恩鹏,蔡必金,王奇 (3-341)低孔低渗稠油油藏注水增能效果影响因素……………………………………………………………万海乔,王盛,刘学良 (3-347)多区块累计生产指标叠合对预估采收率的影响……………………………………………宋成元,杨小璇,袁玉英,李艳明 (3-352)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网优化………………………………………胡文革,李小波,杨敏,鲁新便,刘学利,刘洪光 (4-429)基于动态渗流阻力的注水调整方法………………………………………………单高军,王承祥,王治国,姜雪岩,郭军辉 (4-435)沉积岩致密油藏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及产能模型…………………………………王小兵,胡炎射,李森,陈敏,王路,朱晨阳 (4-442)塔河油田块状底水砂岩油藏开发特征及挖潜对策………………………………刘丽娜,曹飞,刘学利,谭涛,郑小杰,刘蕊 (4-450)顺北油田顺北4号断裂带中段断控储集体连通性评价……………………………刘军,廖茂辉,王来源,龚伟,黄超,查明 (4-456)陆梁油田呼图壁组多层系砂岩油藏分层注水调控……………………………党思思,孙志雄,裴帅,吴丛文,牟蕾,周玉辉 (4-465)广义气水混驱特征曲线的建立及应用……………………………………………………贾蕊,袁泉,汤欣,吕奇奇,高文君 (5-562)三塘湖盆地马中区块致密油藏CO 2吞吐提高采收率……………李世瑞,赵凯,徐江伟,木尔扎提·艾斯卡尔,徐金禄,张星 (5-572)某油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加密及跟踪调整提产………………………………………………………………………周佳美 (5-577)碳酸盐岩裂缝-孔隙型储集层水侵特征及残余气分布规律…………………………………谢鹏,陈鹏羽,赵海龙,徐建亭 (5-583)··2第44卷 第6期《新疆石油地质》2023年第44卷总目次姬塬油田黄3区长8超低渗油层CO 2驱埋实验…………………………………陈小东,王进,宋鹏,刘建,杨卫国,张宝娟 (5-592)压裂直井产量公式…………………………………………………李传亮,庞彦明,周永炳,战剑飞,臧伟,陆慧敏,朱苏阳 (6-683)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聚集度表征方法…………………………………赵晨云,窦松江,窦煜,柳朝阳,黄博,王振宇,李刚 (6-690)顺北油气田含水高含凝析油凝析气井产能评价………………………………………………………………………李冬梅 (6-696)顺北油田超深断控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实践………………………………………李小波,魏学刚,刘学利,张艺晓,李青 (6-702)缝洞型油藏一井多靶分段压裂开发效果数值模拟………………………………………耿宇迪,刘礼军,王立静,郭天魁 (6-711)页岩水平井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及防窜三维地质模拟…………………………王挺,汪杰,江厚顺,续化蕾,姚自义,南冲 (6-720)砂泥岩互层水力压裂裂缝穿层扩展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吕照,潘丽燕,郝丽华,邹娜娜,邹志坤 (6-729)·应 用 技 术·克拉美丽气田火成岩天然裂缝漏失压力模型…………………………………杨虎,薛晓军,陈向辉,李秀彬,解俊昱,张伟 (1-93)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储集层堵塞机理及解堵技术应用……………………廖丽,欧宝明,陈君,吴程,姜琪,倪勇,赵玉 (1-100)华池—南梁油田长8油藏高阻水层解释方法……………………………张德梅,段朝伟,李高仁,李永胜,陆敬武,林伟川 (1-105)对标产能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分类评价——以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一间房组为例…唐军,何泽,申威,齐戈民,郭为民 (1-112)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速度建模方法及应用…………………阿力甫江·热合木吐力,潘龙,李献民,林娟,马晶晶,窦强峰 (1-119)库车坳陷博孜气藏超深致密砂岩储集层现今地应力预测……………张辉,鞠玮,徐珂,宁卫科,尹国庆,王志民,于国栋 (2-224)基于小样本数据深度学习的砂体厚度预测方法及应用……………………………陈雨茂,赵虎,杨宏伟,魏国华,罗平平 (2-231)塔河油田缝洞型储集层类型综合识别……………………………………………………………巫波,杨文东,吕晶,罗君兰 (2-238)基于动态有效应力系数的地层压力估算方法 ………………………………周云秋,贺锡雷,林凯,秦思萍,张陈强,刘宗杰 (2-245)稀油油藏密闭取心流体饱和度校正方法…………………………………………朱永贤,姚帅旗,张彦斌,韩继凡,赵瑞明 (3-359)油气藏产量旋回泛函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门海文,张静,魏海军,赵阳,高文君 (3-365)基于低频模型优化的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及应用 ……………………石楠,刘源,冷玥,文一华,潘海峰,孙博,王兵 (3-375)陆相页岩储集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特征…………………………………甘仁忠,熊健,彭秒,刘向君,梁利喜,丁乙 (4-472)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层全直径岩心水侵规律实验………………………胡勇,乐平,郭春秋,陈鹏羽,肖云,屈思敏,王鑫 (4-479)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对储集层的改造能力…………………………………………………韦自健,盛家平,张潇 (4-485)煤层气井两层合采气水同产井底流压计算方法……………………………张鹏,曾星航,郑力会,张吉辉,王相春,彭小军 (4-497)基于数据驱动的油藏流场重构方法………………………………冯高城,李金蔓,刘玉明,尹彦君,魏志勇,张强,孟凡坤 (5-598)深大断裂控制油藏油柱高度计算方法………………………………汪如军,王培俊,牛阁,王怀龙,张洁,梁芮晗,赵欣玥 (5-608)不同成因岩溶储集体氮气辅助重力驱实验………………………………………………………………………………程洪 (5-613)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溶洞穴垮塌的力学机制…………………………………………………张骥跃,康志宏,陈华鑫,康志江 (5-618)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西段高精度地震成像………………………………………张向全,谷永兴,刘军,裴家定,顾小弟 (5-626)·综 述·中国老油田二次开发现状及前景…………………………………付亚荣,窦勤光,刘泽,焦立芳,季俣汐,杨亚娟,尹后凤 (6-739)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对比………………………………………周立明,张道勇,姜文利,张臣,张晨朔,张昊泽,郑媛媛 (6-751)··3。
土屋_延东斑岩型铜_钼_矿床多源信息找矿模型
![土屋_延东斑岩型铜_钼_矿床多源信息找矿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293762731126edb6f1a10b5.png)
2003年 矿 床 地 质 MIN ERAL DEPOSITS第22卷 第3期文章编号:0258-7106(2003)03-0287-08土屋-延东斑岩型铜(钼)矿床多源信息找矿模型Ξ朱裕生1 王福同2 龙宝林3 薛迎喜3 肖克炎1 冯 京2 庄道泽2 姜立丰2(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新疆地质调查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3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 100083)摘 要 为提高东天山铜镍成矿带内的矿产勘查效益,文章综合了区域成矿环境、矿床特征、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等成矿信息,尝试建立了土屋—延东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多源信息找矿模型。
认为成矿带内铜矿资源远景良好,必将成为我国又一个铜矿资源潜力区。
关键词 固体地球物理学 多源信息 找矿模型 斑岩铜矿 土屋—延东 东天山 新疆中图分类号:P618.41;P624 文献标识码:A 自东天山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发现以来,众多学者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和成矿机理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芮宗瑶等,2001;2002a;韩春明等,2002),建立了东天山斑岩型铜矿模型(芮宗瑶等,2002b),并系统地阐述了东天山的大地构造演化,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区域成矿作用、成矿时代、矿床特征和成矿机理,提出了“存在连续的壳幔演化的东天山构造岩浆作用的花岗质岩浆带”、“土屋、延东斑岩铜钼矿床构成东天山斑岩铜矿带”(芮宗瑶等, 2001)的观点,将矿床划归为“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锰、金矿床成矿亚系列”(韩春明等, 2002)。
已建的矿床成矿模式和划定的矿床成矿系列虽然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矿床形成的基本特征和成矿机理,但其中缺少发现矿床的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的综合分析内容,因此难以展示矿床发现的全过程和推动矿产勘查理论的发展(陈毓川等, 1993)。
矿床成矿模式是建立多源信息找矿模型的基础;矿床多源信息找矿模型是矿床成矿模式的深化和成因模式转化为预测评价的桥梁。
地质灾害论文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地质灾害论文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意义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19afe0eefdc8d377ee3217.png)
地质灾害论文: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摘要: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等问题一直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各有优劣。
采取什么评价方法,怎样进行快速评价和制图,在减灾防灾中,特别是应急救灾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进行风险评价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评判方法利用GIS技术对重灾区14县市地质灾害进行的快速定量的危险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评价。
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快速评价和制图,为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中重建规划、特别是场地选址、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急需的次生灾害方面的基础资料,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构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风险区发生不同强度地质灾害活动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的定量化分析与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反映评价区地质灾害总体风险水平与地区差异,为指导国土资源开发、保护环境、规划与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危险性分析———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活动程度以及对地质灾害各种活动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地质灾害活动的危险程度,确定地质灾害活动的密度、强度(规模)、发生概率(发展速率)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区的位置、范围。
二是易损性分析———通过对风险区内各类受灾体数量、价值以及对不同种类、不同强度地质灾害的抗御能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承灾区易损性,确定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人口、工程、财产以及国土资源的数量(或密度)及其破坏损失率。
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通过这两方面分析,确定风险区位置、范围以及地质灾害活动的分布密度与时间概率,进而确定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人口、工程、财产以及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与破坏损失率。
这二方面分析相互联系,形成具有层次特点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系统。
级控法地质建模在火山岩储层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B8井区油藏为例
![级控法地质建模在火山岩储层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B8井区油藏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62b508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f.png)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2年1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第36卷第1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22)01–0057–05级控法地质建模在火山岩储层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B8井区油藏为例顾开放(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摘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B8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是受岩性和构造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的风化壳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有利储层识别困难。
通过井震结合分析火山岩体分布,确定火山熔岩体、风化壳淋滤带、裂缝带为优势储层发育区,采用层级控制方法进行地质建模,建立多种条件约束下的孔隙–裂缝双重介质模型,定量描述储层分布。
通过增加“储层相”建模节点,使模型结果与井点参数分布更加一致,提高了储层参数模拟的精度,为下一步油藏开发部署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特征;级控法;地质建模中图分类号:TE319 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of hierarchical control method in geological modeling of volcanic reservoir--by taking the B 8 well block in Junggar Basin as an exampleGU Kaifang(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njiang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Karamay, Xinjiang 834000, China) Abstract: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eservoir in B 8 well block of Kebai fault zone 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is a weathered crust reservoir controll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lithology and structure. The reservoir is highly heterogeneous and difficult to be identifie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volcanic rock mass distribution by means of well seismic combination, it is determined that volcanic lava body, weathering crust leaching zone and fracture zone are the dominant reservoir development areas. The hierarchical control method is used for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the pore fracture dual medium model under various constraints is established to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By adding the "reservoir facies" modeling node, the model results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well point parameters, which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reservoir parameter simulation and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deployment in the next step.Key words: volcanic rock;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hierarchical control method; geological modeling火山岩是盆地充填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火山多中心多期喷发产物,后期经历构造挤压、风化改造、压实作用影响,造成储层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给地质甜点预测和井位部署增加难度[1]。
基于特征曲线构建的地质统计反演在薄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特征曲线构建的地质统计反演在薄砂体预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7e1c51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b.png)
基于特征曲线构建的地质统计反演在薄砂体预测中的应用陈德元;张保卫;岳航羽;范含周【摘要】为了解决扇三角洲前缘薄砂体预测分辨率不高的问题,文中针对舍女寺油田女59断块的基本地质特点,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基于特征曲线构建的地质统计反演两种方法,对该区孑孔二段1砂组的砂体进行了预测,对计算结果的地质效果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根据不同井网密度及不同地下地质条件选择相适应的反演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采用基于特征曲线构建的地质统计反演适用于井密集开发区单砂体的预测.在井稀少的探区,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更适合砂层组的预测.该项技术有效地指导了女59井区孔二段1砂组油砂体的开发工作.【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8(042)005【总页数】7页(P999-1005)【关键词】扇三角洲前缘;薄砂体预测;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特征曲线;地质统计反演【作者】陈德元;张保卫;岳航羽;范含周【作者单位】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采集技术支持部,河北涿州0727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0 引言波阻抗反演是储层定量预测中的常用手段,常用反演方法包括递推反演、基于模型的反演、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等[1-9]。
递推反演对于噪声比较敏感,反演结果容易出现误差累积现象。
基于模型的反演虽然适用于各种复杂储层的地震预测,但其对井网密度要求较高,井太少,离井太远的区域,预测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优点是对井网密度要求不高,工区有一口井即可,无井处砂体预测主要依赖地震数据,缺点是分辨率不高,不能用来有效识别薄单砂体。
叠前地震反演预测民丰地区沙四段盐下砂砾岩体含油气性
![叠前地震反演预测民丰地区沙四段盐下砂砾岩体含油气性](https://img.taocdn.com/s3/m/81e4d90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f.png)
叠前地震反演预测民丰地区沙四段盐下砂砾岩体含油气性李桂梅【摘要】利用叠后地震反演进行油气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提出了利用叠前地震反演预测民丰地区沙四段盐下砂砾岩体的含油气性.首先,通过岩石地球物理特征分析,求取目的层段的密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泊松比等参数;然后,通过正演模拟分析气层在叠前地震道集上的响应特征;最终,根据交会分析技术,对比了截距—梯度、速度—密度、拉梅常数—剪切模量和速度—泊松比等参数对油气检测的适用性,优选对研究区储层含油气性比较敏感的拉梅常数和泊松比作为反演参数.通过叠前地震反演,分析了敏感参数对气层的判识程度.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对叠前地震反演提取的拉梅常数和剪切模量2组参数进行交会解释,气层反射特征与丰深1井砂砾岩体实钻结果吻合较好,预测有利含气面积为109 km2,天然气资源量为290×108 m3.%In view of some restrictions of application of pre-stack seismic inversion to hydrocarbon detection, application of prestack seismic inversion to predicting hydrocarbon for conglomerate body in Minfeng area is suggested. Firstly, the parameters of interest interval including density,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shear wave velocity and Poisson' s ratio are calculated by means of analyzing geophysical signature. Secondly, 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for gas bearing reservoir in pre-stack gather are analyzed by forward modeling. Lastly, based on intersection analysis methods, the applicability of parameters such as intercept-gradient, velocity-density, Lambda constant, velocity-Poisson' s ratio to hydrocarbon detection is correlated and Lame' s constant and Poisson' s ratio which are sensitive to hydrocarbon in interval of interest are selectedas inversion parameters. The ability of sensitive parameters to locate the gas bearing reservoir is analyzed through prestack seismic inversion.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acquired by intersection interpretation of lambda constant and shear modulus extracted from pre-stack seismic inversion coincides with drilling test results, and predicted favorable gas-bearing area of 109 km2, natural gas resource of 290×108 m3.【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3(020)002【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叠前地震反演;含油气性;砂砾岩体;正演模拟;民丰地区【作者】李桂梅【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33在沙四段沉积时期,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边界断层活动剧烈,形成了沟梁相间的古构造格局,沿古冲沟发育了大量的水下扇、浊积扇等砂砾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