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2010)s

合集下载

一起由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一起由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一起由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特点,为科学预防豆角中毒提供依据。

方法对一起典型的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卫生学、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5名就餐者均发病,患者中毒症状相似,病人呕吐物三份、剩余豆角炒肉皂素定性实验为阳性。

结论按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确认此次为一起误食未经彻底加热的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

【关键词】豆角食物中毒调查2010年7月10日,庄河市某服装厂25名工人因食用加热不彻底豆角发生食物中毒。

根据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病人共同进餐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定为因豆角未彻底加热烧熟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1 发病经过2010年7月10日17时30分,庄河市疾控中心接到庄河市中心医院报称, 庄河市某服装厂有二十几人因恶心、呕吐等到医院治疗,庄河市疾控中心立即到医院和该服装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经查该服装厂共有工人 27 人, 7月10日中午12时30分开餐,在该厂食堂就餐的 25人(其中男7人,女18人) 15时20分开始相继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此餐只有米饭、豆角炒肉、西红柿鸡蛋汤。

因2名工人送货在外就餐者未发病。

采集患者呕吐物五份。

1.2 年龄和性别分布就餐25人全部发病,年龄最大65 岁,最小19 岁,无年龄特征;男性7人,女性 18 人,无性别差异。

1.3 发病时间分布被调查的患者中最早发病患者7月10日15时20分开始发病,最短潜伏期2.7小时,最后发病患者7月10日16时50分,潜伏期4.2小时。

1.4 临床表现发病25人临床症状相似,发病患者以恶心、呕吐为主,部分有头晕、腹痛、腹泻等,腹泻最多者 7-8 次。

2 现场卫生学检查经查该服装厂食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炊事员有健康证,操作间四壁为白砂灰墙,只有一个水池,煤灶且室内掏灰。

经询问厨师证实,在加工豆角时加热确实不充分。

2010食品安全相关事件

2010食品安全相关事件

2010食品安全相关事件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7、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食物中毒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食物中毒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食物中毒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陶丽【摘要】目的分析食物中毒常见原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重庆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190例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分布,了解主要中毒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 190例患者合计55次食物中毒事件中,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次数最多,其次是家禽类食物、豆制品中毒.毒蘑菇中毒者占比最高(27.89%),其次是家禽类(16.84%)、豆制品(15.26%)、奶(13.16%)、鱼肉(8.95%)、海鲜(7.37%)、果蔬(6.32%),淀粉最少(2.10%),2.10%的患者未查明中毒原因.中毒原因分别为微生物、动物性、植物性、化学药物、不明原因,其中微生物中毒发生次数最多,患者占比最高(45.79%),其次是植物性有毒物,患者占比也高达37.89%,且2例患者死于有毒植物,1例患者死于化学药物中毒.2014、2015年食物中毒发生次数及中毒人数均高于2010、2011、2012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10月.结论食物中毒发生率逐年增长,且具有季节性,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加强食物中毒事件的防控.【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6(013)029【总页数】4页(P178-180,封3)【关键词】食物中毒;中毒原因;对策【作者】陶丽【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重庆401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5.3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本身含有毒素的食物后引起的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近年来,食物中毒事件屡发不止,且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2],其高发病率、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性问题[3-4]。

由于食物中毒病情迅猛,因此临床上应迅速分析中毒原因,紧急进行有效处理,以避免患者出现不可逆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2010年导游业务案例分析: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

2010年导游业务案例分析: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

旅游者因使用变质或不干净的食品常会发生食物中毒,其特点是:潜伏期短,发病快,常会集体发病,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预防为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导游人员应注意以下四点:
1、严格执行在旅游定点餐厅用餐的规定
2、提醒旅游者不要再小摊上买食物
3、用餐时如果发现食品不卫生或有异味变质的情况,导游人员应立即要求换餐,并要求餐厅负责人出面道歉,必要时向旅行社领导汇报
4、一定要向旅游者讲清“水土”问题,当地人能吃的食物,外地人不一定能吃
处理
1、在立即采取排毒措施的同时,尽快把中毒者送往医院
2、要立即通知卫生防疫部门对旅游者食用过的食物进行抽样检验
3、请医院医生开具诊断证明
4、迅速报告接待社,并通知中毒严重患者的家属
5、导游人员应帮助了解、分析、掌握中毒的原因,向有关部门提供可靠材料,以追究供餐单位的法律责任。

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及案例分析

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及案例分析

13
39
33 2.3 1.5-3.7

139 180 77
26
53
49 1.6 1.2-2.1
大排
154 215 72
11
19
58 1.5 0.84-2.6
午 青菜
101 136 74
64
98
65 1.1 0.95-1.4
餐 卤蛋
147 207 71
18
27
67 1.1 0.8-1.4
白菜
107 155 69
2019年9月3日17时起某幼儿园138名儿童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幼儿园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病例人群分布特征
人群分类 学生 教工
总人数 319 25
病例数 138 0
AR(%) 43 0
• 9月1-2日为周末,暴发前72小时进餐史涉及三个餐次 •9月3日早餐、午餐、午点
•可疑餐次为9月3日早餐和午点 •学生进食9月3日的早餐、午餐和午点 •教工仅进食9月3日午餐
• 访谈病例,调查病例发病前饮食、饮水等相关信息 • 描述病例的人、时、地三间分布特征
选择特殊病例进行访谈
12
9
• 特殊病例
病 例6
晚餐时间

3
• 时间:最早或最晚发病 • 年龄:较大或较小
0
12 14 16 18 20 22 0 2 4 6 8 10 12
• 职业:食品从业人员 • 住址:居住在中毒发生地以外
• 疾控中心初步调查结果
• 3月16日13时首例发病至末例发病时间间隔20小时 • 共有200人发病,罹患率为50% • 该公司仅有1个食堂,职工三餐均在食堂用餐,用餐时需打卡
资料来源:CFETP7期某公司职工原因不明食物中毒调查

一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一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一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摘要】食物中毒事件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毒事件能科学、及时的调查、处置是非常必要的,非常有效杜绝中毒事件的蔓延。

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因报告的时间不及时,造成调查人员采集的样品实验室没有检出致病菌,但是通过进行流行病学和操作现场的调查、分析,准确的判断出造成这起中毒事件发生的污染环节和引起中毒的食品。

【关键词】食物中毒经过现场调查流行病学分析2010年7月21日—7月30日,×县××大酒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累计就餐336人,发病90人,罹患率26.8%。

1、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2010年7月21日9点我们接举报电话称,7月19日中午,××在××大酒店为其女儿举办婚宴,从7月19日晚开始陆续有数十人出现了发热、腹痛、腹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

之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处理。

1.1 基本情况经过对当事人××的询问调查得知,2010年7月19日中午在××大酒店为其女儿举办婚宴,从11时30分开始至下午2时30分结束就餐,当天共办酒席32桌,累计328人就餐。

经调查核实,当日中午还有8名散客于该酒店就餐。

1.2 流行病学调查1.2.1中毒病人调查:通过对医院门诊报告的婚宴就餐人员调查,均有发热、腹痛、腹泻等相同症状,通过当事人了解到,就餐人员分布在5个乡镇,人员居住分散,初步确定这是一起食物中毒。

流调人员对336个就餐人员逐一进行排查,累计发现了90个病例,并全部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首例病例××,女,58岁,7月19日的婚宴午餐后,下午5点出现腹胀,7月20日早晨开始发热,体温38.5℃,并出现恶心、腹痛、腹泻,黄色水样便。

90个病例中男性27人,女性63人;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75岁。

发病最早的是在当天下午5时,最晚的是7月21日17时,潜伏期最短的是4个小时,最长的是53个小时,平均潜伏期是21小时。

食物中毒-第一节食源性疾病-1

食物中毒-第一节食源性疾病-1
(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情况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建立了食源 性疾病年度报告制度,且漏报率相当高。 我国于2001年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开始进 行全国性的食源性疾病监测。2010年,《食品 安全法》实施以后,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覆盖 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三、食物过敏
(二)常见的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及食物过敏的症状 引起食物过敏的食物约有160多种,但常见的致敏食品 主要有8类: ①牛乳及乳制品(干酪、酪蛋白、乳糖等); ②蛋及蛋制品; ③花生及其制品; ④大豆和其他豆类以及各种豆制品; ⑤小麦、大麦、燕麦等谷物及其制品; ⑥鱼类及其制品; ⑦甲壳类及其制品; ⑧坚果类(核桃、芝麻等)及其制品。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6.疯牛病



朊病毒的特点: 疯牛病是由一种非常规的病毒——朊病毒 (prion)引起的。 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能够抵抗 蛋白酶的作用,表现为对现有杀灭一般病毒的 物理化学方法均有抵抗力。 耐高温(134-138℃,30min不能完全灭活), 耐酸碱性强(pH2.7-10.5)
从业人员带菌污染

2.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季节性明显

有些还具有一定地区性
中毒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 发病率高,病死率因病原而异


三、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沙门菌食物中毒
Salmonella
沙门菌食物中毒

(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
1. 生物性因素 (1)细菌及其毒素 ①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 ② 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 (2)寄生虫和原虫 (3)病毒和立克次氏体 (4)有毒动物及其毒素 (5)有毒植物及其毒素 (6)真菌毒素 2. 化学性因素 3. 物理性因素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食品安全案例1. 时间:2009年6月事件:零度可乐“致癌门”中毒原因:主要是它含有一种叫做阿斯巴甜的甜味剂成分,网络盛传该成分可能导致偏头痛甚至致癌。

阿斯巴甜在体内降解过程中,还生成甲醇,因此这种甜味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自20世纪70 年代始,陆续有试验结果指出其动物毒性作用并有个体不良反应报告,如可引起头痛、乏力、性格改变、恶心、呕吐、关节疼痛、视力减退和内分泌失调等,也可使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升高。

2.时间:2010年1月事件:海南毒豇豆中毒原因:主要是有机磷农药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由于豇豆在种植过程中喷洒过量的有机磷类农药,就随即供应市场,导致豇豆中的有机磷农药超标,引起食物中毒。

3. 时间:2010年3月事件:地沟油中毒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沟油中含有的黄曲霉素具有强烈致癌作用,还可导致肝脏病变、肝细胞变性、坏死。

4. 时间:2011年4月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中毒原因:该公司利用防腐剂、甜蜜素、色素等添加剂制作馒头,在使用过程中任意添加,不按国家规定,甚至工业染料来加工馒头,工人更将过期馒头回收再重新和面加工成新品。

6.时间:2011年4月22日事件:用墨汁做红薯粉条中毒原因:中山市祥明食品有限公司用非食用物质墨汁、工业石蜡和食用添加剂柠檬黄60、果绿来制作黑粉条。

也是由于乱用食品滥用添加剂、使用工业添加剂代替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7、时间:2010年7月事件:婴儿奶粉中掺入三聚氰胺中毒原因:奶粉有毒是因为其中含三聚氰胺,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

临床试验证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肾结石。

8、时间:2011年4月事件:万能牛肉膏中毒原因:牛肉精膏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可用于生物制药发酵及各种培养基的制备,牛肉膏如果过量使用或长期食用,对人体有明显危害,严重可能致癌。

小商贩买回添加剂后随意添加,他们根本不关注剂量问题,很容易添加过量,对人体造成危害甚至致癌。

2006-2010年深圳某中心区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2006-2010年深圳某中心区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2006-2010年深圳某中心区食物中毒情况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某中心区福田区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制订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福田区2006-2010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2006-2010年共处理确诊食物中毒33起,中毒294人,无重大食物中毒,无死亡。

食物中毒场所分布主要分布在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中毒起数占总起数54.55%,家庭、商场、食品摊档次之。

33起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总中毒起数63.64%,化学性食物中毒占18.18%,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占9.09%。

主要发生在第二、三季度的中毒起数占总起数的69.70%,中毒人数占总中毒人数的65.65%。

结论:福田区食物中毒主要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年化学性食物中毒比例有上升趋势。

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食物中毒;原因【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07-02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食物中毒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一旦发生,涉及面广、影响大,常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做好食物中毒防治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控制食物中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福田区2006-2010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06-2010年福田区食物中毒调查报告登记表、食物中毒报卡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

1.2 方法: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判定食物中毒、并通过统计近5年食物中毒起数、发病人数、中毒时间和中毒原因以及相应的构成比,分析福田区2006-2010年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时间分布。

2 结果与分析2.1 中毒发生基本情况:福田区2006~2010年共报告食物中毒33起,中毒人数294人,无重大食物中毒,无死亡。

2010~2013全国年96起食物中毒分析

2010~2013全国年96起食物中毒分析

2010~2013全国年96起食物中毒分析作者:谷永香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3期摘要:目的分析我国2010~2013年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全国2010~2013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从食物中毒的季节因素、和致病因素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中毒原因。

结果在2010~2013年发生食物中毒共96起,总中毒人数为18720 例,死亡人数为1574例;在6~9月,食物中毒人数、中毒起数、死亡例数分别为5653(41.20%)、39(40.63%)、677(43.01%),均较其他月份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食物中毒;致病因素;季节;分析食物中毒是一种食源性疾病,其大多是由于患者食用了被细菌性、化学性等有毒害物质污染或未被污染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或亚急性疾患[1]。

近年来,我国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正呈严峻的发展趋势,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来源于 2010~2013 年我国卫生部食物中毒事件通告。

1.2方法针对我国2010~2013年食物中毒事件从其季节分布、致病因素方面,对食物中毒的情况进行统计;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2结果2.1食物中毒季节分布比较结果根据卫生部2010~2013年根据卫生部2010~2013年相关通报[2,3],进行季节分布统计,在6~9月,食物中毒人数5653(41.20%)、中毒起数39(40.63%)、死亡例数677(43.01%)均较其他月份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2.2食物中毒致病因素分析结果根据卫生部2010~2013年相关通报[2,3],进行致病因素分析统计,食物中毒通报起数36(37.5%)、中毒人数7587(55.30%)最多的是由细菌性因素引起的,但,死亡人数685(43.52%)最多的是由于化学性的治病因素导致的,见表2。

一起食用农药污染食物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一起食用农药污染食物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一起食用农药污染食物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2010年07月20日高淳县阳江镇北固村徐子标家因进食被农药污染的长豆角,造成5人食物中毒,其中一名儿童死亡。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测,认定为一起因食用农药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报告如下:1、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2010年7月20日约12时左右高淳县阳江镇北固村徐子标家午餐,主食为米饭,菜肴为长豆角烧鸡、炒黄瓜。

共同就餐者7人。

人员组成:徐子标(户主)、孙如锦(户主老婆)、徐红民(户主儿子)、徐丽云(户主女儿)、曹雷(户主女婿)、曹玉洋(户主外孙)、曹诗颖(户主外孙女)。

晚餐继续食用午餐剩余的长豆角烧鸡,次日上午6时30分左右,曹玉洋、曹雷相继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无其它明显临床症状。

曹玉洋症状较重,于2010年7月21日7时左右就诊于当地卫生室,给予654-2静脉滴注后症状未好转。

21日下午5时左右曹诗颖亦出现呕吐症状。

夜间10时左右,曹玉洋家人发现其呼吸急促,立即送高淳县阳江镇镇卫生院就诊,约20分钟后死亡。

随后,曹雷及曹诗颖被送高淳县人民医院就诊。

2010年07月22日下午16时左右,徐子标、孙如锦相继出现呕吐症状,随之立即就诊于高淳县人民医院。

经过医院对症治疗后,徐子标、孙如锦、曹雷、曹诗颖中毒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

2、卫生学调查事发家庭位于高淳县阳江镇北固村三组徐子标家,在2010年07月20日中午前没有共同就餐史,上述7人在当日中午及晚间共同就餐,有5人出现恶心、呕吐等类似症状。

孙如锦自述其自家于本月18日对其门前的蔬菜进行杀虫施药,使用药物为溴氰·毒死蜱,施药浓度0.15%;施药后至出现中毒症状前天气晴好,没有下雨;事发家庭20日晚间除徐子标夫妇及徐红民外,其余四人住一房间,使用气雾剂灭蚊后,续用蚊香熏杀,房间内药物浓度较高。

食谱:2010年07月20日午餐食谱为:长豆角烧鸡、炒黄瓜、米饭;晚餐食谱:中午剩菜(长豆角烧鸡)、粥、饼。

食物中毒表现及其预防

食物中毒表现及其预防
(2)暴发性
食物中毒表现和其预防
(三)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1. 防止污染 ➢ 生物性污染(bilogical pollution )
化学性污染(chamical pollution)
➢ 制定执行卫生标准 加大执法力度 保证食品质量
食物中毒表现和其预防
二 、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3. 食源性疾病三个基本要素
➢食物---- 传播疾病的媒介(Vehicle )
➢食物中的病原体----- 食源性疾病的致 病因
子(pathogenic agents)
➢临床特征(symptom)----- 急性中毒 ➢ 性或感染性表现
食物中毒表现和其预防
4.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点
(1)流行性 A 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 B 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 一致 C 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停止
2. 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1)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摄入有毒食物所引起的急性疾病。
(2)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88年上海甲肝爆发流行) 摄入被肠道致病菌及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的肠
道传染疾病 (3) 食源性寄生虫病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4) 其它食源性疾病
食物过敏 暴饮暴食 食物中毒表现和其预防
毒素型 混合型
食物中毒表现和其预防
(二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salmonella food poisoning)
1. 病原学特点 (1)分类 (宿主特异性)
人类致病菌
共同致病菌 共同致病菌
对人类、动物均有致病性,如猪霍乱S、肠炎S等 食物中毒表现和其预防
(2)常见病原菌
猪霍乱沙门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化学性食物中毒表现有和其毒预动防植物

四川海螺沟食物中毒事件危机分析及处理

四川海螺沟食物中毒事件危机分析及处理

这一系列的中毒事件,不禁让人担忧,外出旅游怎样 才能吃得放心?
海螺沟景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旅游餐饮 市场出事是早晚的事,此次中毒事件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重 视。”
一方面,是商家只顾追求利益,不负责任的黑心行为;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缺失也是这次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六、对策建议
危机前的对策 危机中的对策 危机后的对策
NO.3
协调游客与相关部门,处理赔偿事宜
关于死者家属以及中毒人员的赔偿情况,该事件 的赔偿全部由海螺沟明珠花园酒店承担,由于死者家 属明确表示过不愿公开赔偿的具体数额,因此不便向 社会公布,而其他中毒人员,明珠花园酒店按照法律 规定与其中36名病员达成了赔偿协议,每人赔付6000 元整,报括交通、误工等费用,而成都的6名自驾游散 客由于对赔偿数额提出异议,提出10万元/人的赔偿要 求。
四、造成影响
游客 酒店 景区 旅游业
第一,造成 了人身的伤亡, 造成游客身体和 精神上的损失。 本来是一次放松 开心的旅游,却 发生如此严重的 事故,给游客留 下了抹不去的阴 影。
第二,对酒 店造成影响,最 直接的影响就是 事发酒店停止营 业了,而且也将 影响以后的营业 。影响整个酒店 行业的声誉。
NO.2
积极展开调查,弄清事故发生原因
省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出具的一份编号为川疾(应 急)检(2010)0012号检验结果报告中显示,在送检的由 明珠花园酒店提供的多种食物中均含有不同含量的亚 硝酸盐。
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公安分局立即正式立案侦查, 负责本案公安分局负责人表示,暂不接受媒体采访, “需要的时候我们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四川海螺沟食物中毒事件危 机分析及处理
对策建议 问题思考 造成影响 处理对策 各方态度 事件回放

四川海螺沟食物中毒事件

四川海螺沟食物中毒事件

10·8四川海螺沟食物中毒事件2010年10月8日上午7时许,在甘孜州海螺沟明珠花园酒店突发食物中毒事故,造成43人中毒,其中一名游客中毒后抢救无效死亡;海螺沟作为知名景区,此事故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一顿早餐引发集体食物中毒10月8日一早,来自广州、上海两地的旅行团团员,来到下榻的磨西镇明珠花园酒店用早餐。

没想到,这顿早餐彻底打乱了本该愉快的旅程。

10分钟后,开始有人头晕并呕吐不止,接着不断有游客出现这些症状。

“我看到我们团的10来个游客和导游指甲都乌黑了,觉得不对,有人报了警。

”司机王勇,今年41岁,在旅行社跑海螺沟这条线路有一年时间了。

据王勇回忆,上午7时35分他就到酒店食堂吃早饭,“要开半天的车,我就吃得稍微多点。

半碗面、半碗粥、两个小包子、两颗花生、一口豆腐乳。

”吃下这些东西后不到3分钟,王勇就出现不适。

经过医院的积极救治,有42名游客已脱离生命危险陆续出院,目前还有5名游客继续留院观察。

然而,来自广州现年47岁的谭女士疑似食物中毒的情况最为严重,最终不幸身亡。

据了解,谭女士是一家三口出来旅游,她的丈夫及孩子也在医院接受治疗。

10日晚,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海螺沟游客集体中毒事件出具的检验结果报告让人触目惊心。

报告显示:1公斤面条含10.8克亚硝酸盐,1公斤烫饭含11.3克亚硝酸盐,1公斤泡菜含8.41克亚硝酸盐。

据专家透露,2克到3克亚硝酸盐足以让一个成年人丧命。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中毒科主任朱启上说:“烫饭、面条等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这么高,如果不是变质,那么就有可能是食物被污染了。

”他表示,不排除中毒事件可能是酒店误把亚硝酸盐当作食用盐使用导致。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大学生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大学生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大学生食物中毒案例分析2010年9月3日,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某高等专科学校部分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头痛症状。

为了解本次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关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对本次疫情展开深入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定义⑴可能病例:9月1日以来,该高等专科学校师生中出现腹泻(≥3次/24h)、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两项及以上者;⑵确诊病例:可能病例中粪便、呕吐物、肛拭子标本培养出副溶血性弧菌者。

1.2 病例搜索⑴查阅该学校卫生所、大连市中心医院门诊日志;⑵在该学校开展宣传教育,要求出现腹泻症状的师生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⑶通过询问就诊病例,获得其它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尚未就诊人员的信息,进行入户或电话调查核实。

1.3 现场卫生学调查⑴通过现场观察了解聚该校食堂卫生状况;⑵访谈病例和非病例了解就餐情况;⑶访谈厨师了解菜品制作过程;⑷访谈食堂采购人员了解原料来源。

1.4 病例对照研究⑴病例组:全部可能病例。

⑵对照组:可能病例同宿舍或相邻宿舍学生。

⑶调查内容:9月1日以来就餐情况,包括就餐时间、就餐地点、食物名称及食用量。

1.5 标本采集及检测共采集了10份样本,其中现患病例2人肛拭子;加工用具标本5份(菜刀2份,砧板2份,操作台1份);食物原料标本3份。

检测项目均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实验室检测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1]。

2 结果2.1 发病情况截至9月3日16时,共出现病例12例,罹患率6.0%(20/200)其中可能病例11例,确诊病例1例。

2.2 临床表现12例病例,腹泻100.0%,腹痛91.7%,恶心75.0%,呕吐66.7%,发热50.0%,血样便8.3%。

2.3 流行病学分布2.3.1 人群分布⑴性别分布:12例病例中,男性8例,占67%,女性4例,占33%。

一起阴沟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一起阴沟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一起阴沟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2010年7月14日9时10分,苏州市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医院报告,称A公司、B公司各有多名员工因食用了外送快餐店供应的快餐后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临床症状。

我中心立即组织调查。

1基本情况外送快餐店为A公司和B公司分别提供外送盒饭作为员工工作餐,7月13日分别为上述两家公司提供30份、50份中餐(菜谱相同)。

13日14:00,A公司出现首例病人,13日18:00,B公司出现首例病人,随后陆续发生类似病例,症状均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临床症状。

其中,A公司出现症状的9人、B公司出现症状的18人均食用了外送快餐店提供的中餐。

经及时观察治疗,患者于7月14日24:00全部治愈出院。

2流行病学调查2.1临床表现发病27人均有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为黄色水样便,平均3.8次/d,无脓血,无里急后重;13人有恶心呕吐症状,平均3,5次/d,1人有发热,体温38.5℃。

2.2潜伏期本次共有27人发病,女性13人,平均年龄均为23.2岁。

最短潜伏期2.5h,最长潜长期20h,平均潜伏期15.5h。

2.3共同食物来源患者共同的进餐史是7月13日外送快餐店加工的外送中餐。

无其他共同食物史。

3实验室检验3.1样品采集共采集13日、14日留样食品各1件,14日加工的熟食(荷包蛋、酱油虾、红烧大排)3件,同时,在生产加工场所对环节进行了采样,分别对操作台面、熟食冰箱、刀具、容器、4名从业人员的手进行了样品采集,采集到11名患者的肛拭标本,合计标本24件。

3.2检测项目和方法检测项目有: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检测方法按GB/T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 /T4789—2008《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和GB478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进行。

3.3检验结果从上述采集各类标本中,在13日留样食品、14日生产加工的酱油虾、红烧大排、操作台面、熟食冰箱、3名从业人员的手表面共检出8株菌种,11名患者肛拭样本中检出5株菌种,13株菌种生化同一型试验均相符,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自动细菌鉴定仪评语也为极好的鉴定,符合率达99.60%,T值为0.95。

食物中毒-香港红十字会(青年及义工事务部)

食物中毒-香港红十字会(青年及义工事务部)

同 , 蔬 時 農
的 避 菜 後 藥
器 免 的 才
皿 兩 外 清
盛 者 葉 洗
載 交 後 ,
熟 叉 , 消
食 污 將 除
和 未 經 煮 熟 的 染 蔬 菜 浸 在 水 裏 蔬 菜 上 可 能 殘
AHC 2010第四節
食 物 衛 生



雪藏肉和魚類要先徹底解凍才烹調 將 食 物 徹 底 煮 熟 才 進 食用 乾 淨 的 匙 試 食 , 不要用手指 烹 調 後 盡 快 進 食不 要 烹 調 過 量 食物從雪櫃中取出熟食,要徹底翻熱才可 進食 不要徒手接觸熟食 生病時,例如發燒、肚瀉和嘔吐時不要處 理食物 處理食物時不要吸煙
AHC 2010第四節
食 物 衛 生

貯存食物:

食物應貯存於蓋好的容器內 易腐壞食物應在購買後立即貯存於雪櫃內 雪 櫃 溫 度 應 維 持 於 攝 氏4 度 或 以 下 , 冷 藏 格溫度則應維持於攝氏-18度或以下 應把生的食物與熟食貯存於雪櫃內不同位 置(熟食置於上層,生的食物則置於下層), 避免交叉污染
AHC 2010第四節
傳播途徑:
空氣傳播 肺結核病人咳嗽或 打噴嚏時會將細菌 散播到空氣中,抵 抗力稍差的人吸入 後便會染病 有效的抗生素療程 一般可將傳染期縮 短至數週以內

AHC 2010第四節
流行性感冒

病原體:


由不同類型的病毒引起,已知的流感有三 種類型:甲型、乙型及丙型,其中以甲型 較為常見。在香港最常見的是兩種甲型流 感(H1N1及H3N2) 流感會不時變種(基因改變)而衍生新品種, 導致流感廣泛傳播 在香港,流感肆虐而病例最多的月份是二 至三月和七、八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措施
1.防止污染 家畜、家禽屠宰前的兽医卫生检验(病、死) 加工食品的用具及容器应生熟分开 对食品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和肠道带菌检查
2.控制繁殖 低温储存食品(<5℃),并尽可能缩短储存时间 (<6h)。
3.食用前彻底杀灭肉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沙门菌 加热肉块不宜过大,应使肉块深部的温度至少 达到80℃,并持续12分钟。蛋类应煮沸8~10分钟。
28
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对人 的致死量约为10-9 mg/kg.bw,毒性比氰化 钾强一万倍。
29
中毒食品
主要为家庭自制的发酵豆类制品,其次为肉类和 罐头食品。 新疆:臭豆腐、豆酱、面酱、豆豉等 日本:家庭自制鱼类罐头或其它鱼类制品引起。 美国:家庭自制的蔬菜、水果罐头、奶制品。 欧洲:火腿、腊肠及其它肉类制品。
24

2、 防止葡萄球菌对奶的污染,要定期对健康 奶牛的乳房进行检查,患化脓性乳腺炎时,其 奶不能食用。健康奶牛的奶在挤出后,除应防 止葡萄球菌污染外,亦应迅速冷却至10℃以下, 防止在较高温度下,该菌的繁殖和毒素的引成。 此外,奶制品应以消毒奶为原料。
25

3、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畜、禽肉尸应病畜、 病禽肉处理,将病变部位除去后,按条件可食 肉经高温处理以熟制品出售。
22

中毒表现 潜伏期2-4小时,患者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 而频繁的呕吐,伴有上腹部剧烈地疼痛,腹泻为 水样便,体温一般正常。病程较短,1-2天可恢复, 预后良好。
23
预防措施
一、防止污染 1、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定期对食品 加工人员、饮食从业人员、保育员进行健康检查, 对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疖疮、手指)、上呼吸道 感染(鼻窦炎、化脓性咽炎、口腔疾病等)者, 应暂时调换其工作。
菇等引起的食物中毒,病死率因动植物种类而异。
6
4.化学性食物中毒 如有机磷农药、鼠药、某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
亚硝酸盐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的季节性、地区性 均不明显,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7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潜伏期短,呈爆发性,短时间内有多人发病。
2、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常见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在近期吃过相同的食物, 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 止,发病曲线无余波。 4、食物中毒患者对人不具有传染性。
(3)不吃生酱 (4)对可疑食品在食用前彻底加热以破坏肉毒毒 素(100℃,10-20分钟,可靠措施)
33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病原
革兰氏阴性弧菌,一种嗜盐菌。最适生长温 度为37℃,最适生长 pH为7.7,在3.5% NaCl的培 养基中生长最佳,在海水中可存活47天以上。淡 水中可生存2天。该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 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较弱。
26
二.防止肠毒素的形成 在低温、通风良好条件下储存食物不仅防 止葡萄球菌生长繁殖,亦是防止毒素形成的重 要条件。因此,食物应冷藏或臵阴凉通风的地 方,如剩饭在常温下存放应臵阴凉通风的地方, 其放臵时间亦不应超过6h,尤其是气温较高的 夏、秋季节,食前还应彻底加热。低温储存食 物,放臵时间<6h。
35
• 预防措施 (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2)加工鱼、虾、蟹、贝类海产品要烧熟煮透。 100℃,30 min (3)烹调时适量加食醋,盐渍(40%盐水)可杀菌。
(4)生熟分开,熟制品低温(<10℃,2d )储藏。
36
其他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 蜡样芽孢杆菌
• 变形杆菌
• 椰毒假单孢菌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4
食物中毒的分类
1. 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菌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结肠炎耶尔森菌食物中毒 O157:H7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杆菌食物中毒
5
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如霉变甘蔗中毒,常见于初春的北方,发病率较高, 死亡率也较高。 3.有毒动植物性中毒 如河豚鱼中毒、含氰甙果仁、木薯、发芽土豆、毒蘑
39
• 河豚毒素与鱼贝类表面和内部的细菌有关,为免 受食肉动物侵袭提供了有利的保护。 • 中毒机制:通过阻断阳离子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 和周围神经的麻痹。致死剂量仅每人1-4mg。
40
• 中毒表现: 发病急骤而剧烈,潜伏期一般为10分钟3小 时。首先感觉全身不适,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 症状,然后出现感觉神经麻痹症状,口唇、舌尖 及手指末端麻木、刺痛、感觉消失。进而四肢肌 肉麻痹,共济失调、逐渐失去运动能力,最后全 身麻痹呈瘫痪状态。一般预后不良。常因呼吸麻 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 治疗 河豚鱼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主要是催吐、洗胃、 导泻和对症治疗为主。
31

治疗 早期使用多价抗肉毒毒素血清治疗本病,病 死率已降至10%以下。
及时应用支持疗法及有效的护理,特别注意 预防呼吸肌麻痹和窒息。 病人经治疗可于4~10天后恢复,一般无后遗中毒食品 (2)自制发酵食品原料应新鲜清洁,盐量14%以
上,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
全年皆可发生,但多见于夏秋季。
15

临床表现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2-36小 时,主要症状为发热(38-40℃)、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水样便,次数多)。病程一般3-5日,预 后良好。
16

治疗
对症处理为主。因呕吐、腹泻致失水、失盐者, 补充水和电解质.对重症患者可用抗菌素。
17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O157:H7
• …………
37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
1.河豚鱼中毒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认为“河豚有大毒, 味虽珍美,食之杀人。”
• 产地:日本;东南亚;我国沿海地区和长江、 珠江下游沿江地区。
38
•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分子式 C11H17O8N3。微溶于水,对热稳定 (100 ℃ 7小时, >220 ℃ 10分钟) ,煮沸、盐腌、日晒均不被破 坏。但对碱不稳定,加4%NaOH溶液20分钟可破 坏。 • 河豚毒素几乎分布于任何组织,但卵巢、鱼卵、 肝脏的毒性最高,其他内脏、血液、眼球和皮肤 次之。尽管同一种属可能在某一地点有毒而在另 一地点无毒,但产卵期(春天25月)的毒性是 最高的,最易发生中毒。 • 新鲜的鱼肉中一般不含有毒素,但鱼死后毒素可 从内脏转移到肌肉中。
易于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 机体易感性增高 3. 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12

发生的基本条件
l. 致病菌污染: 屠宰、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 2. 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及营养条件下,致病菌 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食物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食品中充足的水分; 适宜的pH 3. 进食前食物加热不充分: 带菌容器或食品加工工具;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
13
沙门菌食物中毒

最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 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 氏菌。 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37℃,对热抵抗力 不强,加热至100℃即刻死亡,7O℃加热5分钟时被 杀死。 此外,沙门氏菌不分解蛋白质,污染食物后无 感官性状的变化。
14

引起中毒的食物:
大多数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 其次为禽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 发病季节: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3
食物中毒必须是正常人在经口摄入正常数量 的可食状态食物后所发生的非传染性疾病,既不
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
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囊虫 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 毒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突变、 致畸和致癌)的疾病。
30
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一般1-7天,潜 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 以运动神经麻痹症状为主。 最初表现为视 力模糊、眼脸下垂、复视。继之咽部肌肉麻痹、 造成吞咽困难、咀嚼无力、言语不清,颈肌无力、 头下垂等。继续发展可致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 衰竭,并因此死亡。在得不到抗毒素治疗的情况 下,病死率为30%-70%。
41
• 预防 加强宣传教育,使群众了解河豚鱼有毒,并能 识别其形状(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小,背部有 斑纹,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上下两对门齿明 显) ,以免误食中毒。 捕捞时必须将河豚鱼剔除;不吃捡拾的不认识 或未吃过的鱼。 严格管理: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严 禁出售鲜河豚鱼。将河豚鱼集中处理(新鲜河豚鱼 去掉头、内脏和皮,肌肉经反复冲洗,加入2%碳 酸钠处理24小时,用水冲净)。严禁饭店、酒店自 行加工河豚鱼。 42
10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特点
1.发病率高,病死率因中毒病原而异 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大多数细菌 性食物中毒,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 低。 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肉毒梭菌、椰毒假 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死率通常较高,为34% -50%、60%、50%-100%。
11
2. 5-10月发病率高
2.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有毒成分及其来源
组胺是鱼体蛋白质中组氨酸的分解产物。
(鱼体)蛋白酶
组氨酸脱羧酶(微生物) 鱼体蛋白质 游离组氨酸 组胺
43

影响组胺形成的因素

鱼的品种
常见的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是金枪鱼、沙丁鱼、鲐 鱼(鲭鱼)等,或其它青皮红肉的鱼。 污染的细菌菌种和程度 具有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如摩根氏变性杆菌、组胺 无色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等。 环境条件
19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特点
一、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他季节也 可发生。
20
二、引起中毒的食物
主要为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各 类熟肉制品,其次为含有乳制品的冷冻食 品,个别也有含淀粉类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