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诊法

合集下载

《中医学基础》第四篇 第13章诊法. 1 望诊

《中医学基础》第四篇 第13章诊法. 1 望诊

( 1 )色泽
异常
①目赤——主火热实证 ②目黄(白睛发黄)——黄疸主症 ③目眦淡白(睑内也淡)——血虚 ④睑胞暗黑——肾亏、痰饮、长期失眠。
(2)形状异常
①眼胞浮肿——水肿(先见之证) ②眼窝凹陷——亡津、脱液重症 ③眼球突出 眼胞亦肿——气逆肺胀(久咳所致) “怒目而视状”——肝郁化火与痰相 结合(肝经上络于目) ④针眼、眼丹——风热或脾胃蕴热上攻
(3)动态异常 2. 望耳(自学)

3. 望鼻(自学) 4. 望口与唇(自学)
色泽参望色,口唇属脾 “口形六态”:“张、噤、撮、 僻、振、动”
5. 望齿与龈(自学)
(1)齿:(骨之余) 正常:洁白、润泽、坚固 牙齿干燥——热伤津液。其中光燥如石为热伤胃津 ,燥如枯骨为热耗肾液 (2)龈:(肉所生) 正常:淡红、润泽、紧密 龈肿齿衄——火伤血络。其中红肿胀痛为胃经实热 ,淡而不痛为肾经虚火。
(1)善色——即面色虽暴露但仍光明润泽。属 轻病、新病、阳证,易于治疗,预后较好,称为 “气至”。
“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 黑如乌羽”《素问·五脏生成篇》
(2)恶色——即面色枯槁晦暗,没有光泽。属重 病、久病、阴证,不易治疗,预后较差,称为“ 气不至”。 “青如草兹,赤如(pei)血,黄如枳实,白如枯 骨,黑如 台。”《素问·五脏生成篇》
2、内容: (1)望神(2)望色 (3)望形态 (4)望头颈五官(5)望皮肤 (6)望二阴 (7) 望舌 (8)望小儿食指络脉(9)望排出物
一、望 神
(一)概说 1、有关概念 (1)神——指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 态的综合,是神气与神志的综合判断。 神——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 (2)望神——从整体生命活力的综合表现,来诊察 病情的方法。

10 诊法

10  诊法

异常
①目赤——主火热实证 ②目黄(白睛发黄)——黄疸主症 ③目眦淡白(睑内也淡)——血虚 ④睑胞暗黑——肾亏、痰饮、长期失眠。
(2)形状异常
• ①眼胞浮肿——水肿(先见之证) • ②眼窝凹陷——亡津、脱液重症 • ③眼球突出 • “怒目而视状”——肝郁化火与 痰相结合(肝经上络于目) • ④针眼、眼丹——风热或脾胃蕴 热上攻
• (2)病色的恶色——即 面色枯槁晦暗,没有光泽。 属重病、久病、阴证,不 易治疗,预后较差,称为 “气不至”。
(四)五色主病
• 1、白色 • 主寒证——苍白而滞 • 主虚证————淡白而薄 • *血虚——淡白无华 • *阳、气虚——晃白虚浮 • 主脱证(脱血、夺气、亡阳)——惨白无血
2、黄色
望咽喉
咽喉病征关乎多经多脏病变,又以肺、胃与肾 为多。 正常状态:色泽淡红润滑;形态无肿,无分泌 物;功能、呼吸、发声、吞咽畅通无阻。 ”
病态表现——红肿烂脓
(1)红肿——火、热上炎 肿胀赤痛——肺胃实热 微肿微痛,嫩红——阴亏虚火(肾) (2)漫肿——痰湿与热相搏 色赤:火热偏甚(上壅) 色灰:痰湿偏重(停聚) (3)溃烂——湿火蕴毒 色深红为实 色淡白夹虚
• 1、常色 • 概念:即正常的、 无病的颜色。 • 特点:明润、含蓄 • 《望诊遵经》: “光明者,神气之 著;润泽者,精血 之充。” • 《医门法律》: “神藏则色藏,神 露则色露”。
• 主色:是人生来就有的基 本的面色,属个体体质, 一生基本不变,故称为主 色。 • “五脏之色,随五行之人 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 色也。” (《医宗金 鉴·四诊心法要诀》)
4、假 神
• 表现:久病本已 失神,突转神识 清楚,目光转亮 而浮光外露,言 语不休,欲进饮 食,想见亲人, 两颧泛红如妆。

2中医学(四诊八纲)

2中医学(四诊八纲)
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 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舌 诊
舌 诊
• (1)望苔色 • 舌苔之颜色。其变化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四类。 • 白苔:主表证、寒证 • 黄苔:主热证,里证 • 灰苔与黑苔同类。浅黑苔即称为“灰苔”;深灰苔即称为
“黑苔”。灰黑苔多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成,其中苔质润 燥是鉴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 舌苔灰黑而干 ─主里热之重证 ─ 多因里热已极,热炽津 伤所致。 舌苔灰黑而润 ─主里寒之重证─ 多因阳虚寒极,痰饮寒 湿内阻所致。
• 望诊的重点又在于观察目光、表情和动态
望神
• (一)得神:又称有神
表现:目光灵活,明亮有神; 面色荣润,含蓄不露; 神志清楚,表情自然; 肌肉不削,动作自如。
意义:精气充盛,无病。 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
望神
(二)失神:又称无神
1.精亏神衰而失神 表现:两目晦暗,目光无彩;
面色无华,晦暗暴露; 精神萎靡,意识朦胧; 肌肉消瘦,体态异常。 意义:精气虚衰,病情重。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第二节 四诊八纲
一、四诊
• 概述 • 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望、闻、问、切四诊。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 资料,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
• 辨证,指通过对各种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对
疾病当前的病理本质作出判断,辨识为完整证名 的诊断思维过程
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舌苔 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苔面水分过多伸舌欲 下滴,称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
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 内盛,亦见于胃中有宿食
舌 诊
(二)闻诊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 诊法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 诊法

第八章诊法诊法是中医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

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望诊法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整体神、色、形、态的变化和局部表现以及排出物的形、色、质、量改变等情况,以了解病情,察知疾病的方法;闻诊法是听病人体内发出声音的变化,及嗅闻病人身体散发出的异常气味等,以辨别病情的方法;问诊法是询问病人及其陪诊者,以了解病人既往的健康状况、发病经过及自觉痛苦与不适等相关情况的方法;切诊法是通过切按病人体表动脉搏动状况和触按病人身体有关部位,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四诊所搜集的病情资料是疾病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有诸内,必形诸外”,体内的生理、病理变化必然反映于外。

所以通过诊察疾病显现于外部的各种征象,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用于分析疾病的原因、病机和病位,了解脏腑的盛衰变化,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诊察疾病时必须望、闻、问、切四诊并用,从不同角度全面地搜集临床资料,不应片面夸大某一诊法的作用,更不能相互取代。

同时又须四诊合参,方能“见微知著”而不致贻误病情。

第一节望诊望诊是指医生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内的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等生理和病理变化,必然在其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

因此通过对体表的观察,可了解体内病变的客观依据,故《灵枢·本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在中医诊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

望诊时应注意:一是选择适宜的光线,以自然光线为佳;二要充分暴露受检查的部位,以便客观准确地掌握病情资料;三是实施检查时必须注意保护受检者的隐私。

望诊的准确性,与中医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诊法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对疾病的熟悉程度,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有关。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面五官、望舌、望皮肤、望小儿食指络脉、望二阴和望排出物等。

诊法名词解释

诊法名词解释

诊法名词解释
诊法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技巧。

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即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貌、舌象、面色等来进行望诊;通过听闻病人的声音、咳嗽、呕吐声等来进行闻诊;通过询问病人关于疾病的详细情况、症状、病史等来进行问诊;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腹部、脾肿大等来进行切诊。

中医诊法还包括辨证施治的方法,即通过对病人的症状、脉象、舌色等进行综合分析,辨明病因病机,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等,以达到调理阴阳、和谐气血的治疗目的。

中医诊法是中医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中医医生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课件
听咳嗽
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和痰液 等,可以初步判断病因。例如,干咳可能表示燥邪犯肺;咳 声重浊可能表示痰湿蕴肺。
嗅气味
嗅口气
口气是胃气的反映,通过嗅闻病人的口气,可以了解其消化功能和胃热情况。例 如,口气酸馊可能表示胃热食滞;口气腥臭可能表示肺胃热盛。
嗅排泄物
排泄物包括痰液、尿液、粪便等,通过嗅闻其气味,可以了解病情和病因。例如 ,痰液腥臭可能表示肺痈;尿液臊臭可能表示膀胱湿热;粪便恶臭可能表示肠道 湿热。
04
望色是观察人体皮肤颜色的诊 断方法,包括面色、皮肤质地
等。
通过望色可以判断人体的气血 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性质和
部位。
常见的望色异常表现有面色苍 白、萎黄、青紫等,皮肤干燥
、粗糙等。
望色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 合判断,以免误诊。
望形
望形是观察人体形态的诊断方法,包 括体型、姿势、动作等。
常见的望形异常表现有体型肥胖或瘦 弱、姿势不正、动作僵硬等。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对病人的自觉症状、体征等 进行分析归纳,判断病属何经,确定病因、病机及病变部位 的一种辩证方法。
六经辨证
01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六者,是《伤寒论 》中对外感热病的三种不同病理 阶段的分类方法。
02
六经辨证以六经为纲领,以六经 的证候为基本依据,分析疾病部 位深浅、寒热、虚实等不同情况 ,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通过望形可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和 气血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性质和部 位。
望形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判断 ,以免误诊。
望舌
望舌是观察人体舌象的诊断方法,包括舌质、舌苔等。
常见的望舌异常表现有舌质淡紫、舌苔厚腻、舌体胖大 等。

诊法述要中医学

诊法述要中医学
18.5~22.9 正常 <18.5 体重过低 ; ≥23 超重 (肥胖) 23~24.9 肥胖前期 25~29.9 Ⅰ度肥胖 ≥30 Ⅱ度肥胖

食少、肉松、神疲、乏力 形盛气虚,属阳虚,多痰 湿
能食、肉坚、神旺、有力 形气有余,属精充气足体 健

体瘦 筋骨结实,精力 充沛,食欲旺盛,健 康
形瘦乏力,气短懒言 后天不足,脾胃虚弱
久病、阴证。
五色主病

主病——寒证、疼痛、肝病、 血瘀、惊风。
病机——寒凝气滞、瘀血阻络 或筋脉拘急、气血不畅。
青主寒痛肝瘀惊
五色主病

主病——热证、亦可见戴阳证。 病机——热迫血涌或虚阳上越。
赤热虚实当分清
五色主病

主病——脾虚、湿证。 病机——脾虚或湿蕴,运化失
健,机体失养
黄色主虚又主湿
萎黄、黄疸、黄胖、 苍黄
• 提示正气充足,精 气轻度损伤,疾病 恢复期或体弱者
假神
• 重证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是临终前 的预兆。
• 临床表现 “突然”
神志——本已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突然神识似清,或精神 转佳,想见亲人。
目光——原本目光暗睛迷或瞳仁呆滞,突然目似有光,但却 浮光外露。
面色——本为面色枯槁晦暗或面色苍白无华,却一时面似有 华,但为两颧泛红如妆。
语言——原本语声低微,时断时续,少气懒言,突然言语不 休,但语言多简单重复,并且精神烦躁不安。
食欲——本来毫无食欲,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 活动——原本身体沉重难移,忽思起床活动,但并不能自己
转动。
望色
• 是指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为面部) 的颜色与光泽,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中医学基础第8讲-诊法(闻诊)

中医学基础第8讲-诊法(闻诊)

一、听声音
(三)呼吸
第八章 诊 法
1.喘:即气喘,指呼吸困难急迫,甚则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喘可分虚喘和实喘。虚喘:病势
缓慢,呼吸浅短,急促难续,声低息微,唯以深吸为快,
动则喘甚。多因肺肾亏虚,肾不纳气,或心阳气虚所致。
第八章 诊 法 一、听声音
(三)呼吸
2.哮: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为肺失宣降, 气道壅塞。多因痰饮内伏,复感外邪所致;或久居寒湿 之地,或过食酸咸生冷所诱发。喘不兼哮,而哮必兼喘, 喘以气息急迫、呼吸困难为主,哮以喉间哮鸣为特征。 二者常同时出现,称哮喘。
语声低弱。为脏器虚衰,心气大伤,心神散乱
虚证。多见于疾病晚期危重阶段。
一、听声音
(二)语言
第八章 诊 法
3.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即止,
首尾不续。多为心气虚弱,不足以养神;或气郁
痰阻,蒙蔽心神。属阴证,见于癫病、郁病等。
一、听声音
(二)语言
第八章 诊 法
4.错语:神识清楚而言语时有错乱,语后又
息,言语无力。为诸虚劳损,多因久病体虚或肺肾气虚
所致。语声低微,气短不续,欲言而不能复言者,称夺
气,是宗气大虚之象。
一、听声音
(四)咳嗽
第八章 诊 法
古人谓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
有声有痰为咳嗽。均为肺失清肃宣降,肺气上逆
所致。咳嗽为肺病证的主症,所有肺系疾病和其
他脏腑病证亦可影响到肺而发生咳嗽。
第八章 诊 法
前人谓有声有物为呕吐,有物无声为吐,有
声无物为干呕,临床常难以分开,统称呕吐。均
为胃气上逆所致。根据其声音的强弱缓急,可判
断病证的寒热虚实。
第八章 诊 法 一、听声音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

选择适宜的时间和环境、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心情等,以保证诊断的准确
性。
按诊
按诊定义
按诊是医生通过触摸患者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觉感受来诊断病情的方法。通过按诊可以了解 病变的性质、部位和程度等信息。
按诊应用
按诊在中医学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用其他诊法诊断的疾病,如肿 瘤、炎症等。通过按诊可以发现异常的肿块、疼痛、温度变化等,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 依据。
卫气营血辨证是根据卫气营血四种物质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作用,对疾病进行分类的 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包括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每种证候又各分为虚实两种情况。
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适用于温热病的诊断,尤其适用于热邪深入人体内部的情况。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是根据三焦的功能和病理变 化,对疾病进行分类的一种辨证方法。
望色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变化,判断病情 的寒热虚实。面色红润,可能表示气 血充盈,身体健康;面色苍白或萎黄 ,可能表示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弱等。
总结
望色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变化,可以初步 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病位。
望形
望形
通过观察病人的形体变化,判断 病情的虚实。形体肥胖或瘦弱, 可能表示体内气血的盛衰和脏腑 功能的强弱。
03
闻诊
听声音
01
02
03
04
声音洪亮
表示正气充足,多见于实证、 热证。
声音低微
表示正气虚弱,多见于虚证、 寒证。
声音嘶哑
可能表示咽喉肿痛或者肺部疾 病,需要进一步诊断。
声音颤抖
可能表示精神紧张或者神经系 统疾病,需要进一步诊断。
嗅气味
正常气味
无特殊异常气味,表示 身体健康。

中医学基础诊法述要四诊

中医学基础诊法述要四诊

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 赤色:主热 黄色:主湿、虚、黄疸 白色:虚、寒、失血 黑色:肾虚、水饮、瘀血
(三)望 形 形体强弱
强壮: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旺盛、抗病力强 瘦弱:内脏脆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差
胖瘦
肥胖:痰湿内蕴 消瘦:气血不足、阴虚内热
(四)望 态 动静
喜动:阳证、热证、实证 喜静:阴证、寒证、虚证
同一平面
(三)正常脉象 平脉(常脉):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
慢(一息四到五至,约60-90次/分),和缓有力,节
律均匀,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反应脾胃运化功能盛衰
有神:快慢适度,节律整齐,应指有力 反映正气存内,病情轻浅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反映肾气盛衰
迟钝
黯淡
少华
正气虚弱 虚实夹杂
迟钝消失 呆滞无光 无华
正气衰竭 病情恶劣 预后不良
原本精神萎 假 神 靡,突然转

循衣摸床 搓空理线
目光转亮
两颊 脏腑精气将绝 色红 病情恶化 如妆 预后不良
《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二)望 色
通过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色:属血属阴 泽:属气属阳
灰黑苔
59
望苔形
全 苔(满舌面苔)----正常、痰湿 花剥苔(舌苔多处不规则剥脱)--胃阴不足 光剥苔(舌光红无苔)----阴虚
全苔
花剥苔
胃阴不足:胃部隐痛、灼热, 易于饥饿、口干等
光剥苔
三、望排出物
64
(一)定 义
通过观察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色、质、 量,了解病情。
痰涎、唾液、呕吐物、 大小便、眼泪、鼻涕、 汗、月经、恶露、乳汁

诊法述要(四诊)

诊法述要(四诊)

特点
青黑 阵发性 青紫 面色青 满面通红 颧部潮红 面红如妆 面黄而垢 黄如橘子 黄如烟熏 淡黄消瘦 淡黄浮胖 㿠白 淡白 淡白而瘦 白而无华 面色青白 面色黧黑
黑而干焦
眼眶黑 紫黑
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
赤色:主热
实热
虚热
黄色:主湿、虚、黄疸
阳黄
阴黄
白色:虚、寒、失血
黑色:肾虚、水饮、瘀血
望神的意义 判断正气存亡、脏腑盛衰 病情轻重、预后善恶
望神 神志
得神
(有神)
精神充沛
少神 (神气 疲乏倦怠
不足)
失神 意识障碍
(无神)
体态
灵敏
眼神
灵活明亮
面色
光泽
临床意义
正气充盛 病情轻微 预后良好
迟钝
黯淡
少华
正气虚弱 虚实夹杂
迟钝消失 呆滞无光 无华
正气衰竭 病情恶劣 预后不良
原本精神萎 假 神 靡,突然转

戴阳证
虚阳外越
主湿
湿证
湿邪阻遏,气血受困
黄疸
阳黄 阴黄
湿热熏蒸 寒湿郁阻
主虚
脾虚
生化之源不足,荣血亏虚 水湿失运,遏阻气血
主虚
阳虚 气虚
推动无力,气血不充
血虚
荣血亏虚,不能上荣
主血脱
血脉空虚
主寒
寒主收隐,血行不畅
主肾虚
阳虚 阴虚
血失温养,血行不畅 阴虚内热,虚火上蒸
主水饮
肾虚水泛,气血受困
主瘀血
经络瘀阻
反映脏腑功能 反映机体寒热
舌体依靠气血的充盈、濡养 望舌神、颜色、外形、动态
反映气血盛衰 反映气血运行
《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

中医学基础——诊法

中医学基础——诊法

中医学基础——诊法诊法,是中医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

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简称“四诊”。

四诊辨证关键词总结细目一望诊望诊的重点内容包括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头项五官、望舌、望排出物等。

要点一望神神乱:即神志异常,常见于癫、狂、痫的患者。

要点二望色(一)常色和病色1.常色: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

光明润泽。

(1)主色:中国人正常时面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2)客色:由于体质禀赋不同;或由于生理活动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2.病色: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

病色的特点是晦暗、暴露。

(1)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2)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

(二)五色主病1.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兼,又称苍黄)者,可见于肝郁脾虚的病人。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者,多属惊风。

2.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

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

3.黄色主脾虚、湿证。

面色萎黄者,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面黄虚浮者,属脾虚湿蕴,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所致。

面目一身俱黄者,为黄疸。

其中面黄鲜明如橘者,属阳黄,乃湿热为患;面黄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乃寒湿为患。

4.白色主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者,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面色(白光)者,多属阳虚证;若(白光)白虚浮,则多属阳虚水泛。

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面黑暗淡者,多属肾阳虚。

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阴虚。

眼眶周围发黑者,多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血瘀日久所致。

例题提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的是A.得神B.精亏失神C.邪盛失神D.假神E.神乱『正确答案』D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晦暗无华,精神萎靡,意识模糊,骨枯肉脱,形体羸瘦。

属于A.得神B.精亏失神C.邪盛失神D.假神E.神乱『正确答案』B中国人正常时面色应是A.黑黄隐隐,明润含蓄B.红黄隐隐,明润含蓄C.青黄参杂,颜色暴露D.白中透红,红色显露E.红黄相兼,红色显露『正确答案』B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属于A.主色B.客色C.善色D.恶色E.常色『正确答案』C下列各项,不属面色青主病的是A.寒证B.惊风C.湿证D.气滞E.血瘀『正确答案』CA.青色B.黄色C.黑色D.白色E.赤色主脾虚、湿证的是主肾虚、寒证、水饮的是『正确答案』B C要点四望头项五官(一)望头部形态小儿头颅均匀增大—肾精亏损,水液停聚于脑。

中医诊病四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四法-望闻问切
49
2.食欲及食量︰了解脾胃功能 食少纳呆→脾胃气虚,内伤食滞,湿邪困脾 消谷善饥易饥饿→胃火盛 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胃病,胃液少。 久病重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思饮食,多
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回光返照。
50
3.口味; 口苦→肝胆湿热 胃火 口甜→脾胃湿热 口淡→脾胃虚寒 口臭→胃火炽盛 口有尿味→尿毒症
53
1.大便 便秘︰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
实 便秘

实热︰腹胀痛,拒按, 实寒︰腹痛拒按,苔白身冷 气虚、津亏、见于久病老人、孕妇、产妇
54
❖泄泻︰大便稀软不成形,或是水样,便次增多,。 ❖溏泄︰大便稀软不成形,如鸭屎→脾失健运 ❖五更泄︰腹痛泄泻必在黎明,泄后则安→命门火衰 ❖温热泄泻︰暴发泄泻,泻黄色稀臭稀水样便。 ❖寒湿泄泻︰泻如稀水、色淡黄而带腥臭。 ❖大便脓血︰下利赤白→痢疾 ❖腹痛泄泻与情况有关,每当情志因郁怒而不舒则腹痛泄
11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阳气充足,气血上荣,所以面色红润,故气血
不荣则出现白色。 阳气虚衰,气血营运无力 寒凝经脉,气血不畅 失血耗气,气血不充盈血脉 面色白而浮肿→阳虚 面色淡而消瘦→营血亏虚 面色无华而略带黄色→气血俱虚 暴病面色苍白→阳气暴脱 里寒症、腹痛剧烈→面色苍白
12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证及惊风 青为气血不通,经脉阻滞所致 寒则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气滞则血瘀 小孩鼻柱、眉间、口唇四周青紫→惊风
15
(三)望形态
指观察患者的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状态进行诊断的 一种方法。 1.形体︰一般来说,外形与五脏相应,五脏强壮
,外形也强壮,五脏衰弱,外形也衰弱。 体胖─痰湿之体;干瘦─虚火之体。 2.形态︰病患的动静姿态和体位与疾病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阳主动,阴主静”。喜动者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全身望诊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少神:又称神气不足。 表现: 精神不振, 两目乏神, 面色少华, 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正气不足
(一)全身望诊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一)全身望诊
望诊: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 儿指纹。 全身望诊;神;色;形;态。
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
(一)全身望诊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少神:躁、狂、癫、痴、痫。 表现: 焦虑恐惧 — 脏躁 狂躁不安 —狂病,热病 淡漠痴呆 —癫病,痴呆 卒然昏倒 —痫病
(一)全身望诊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一)内容 舌质:色、形、态 舌苔:色、质
(二)正常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
(二)舌诊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二)舌诊
太溪脉
(胫后动脉)
趺阳脉
(足背动脉)
第一节 四诊 四、脉诊
(二)脉诊部位
4.寸口诊脉法:——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 脉之脉象,以诊察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诊察方法。
寸关尺 左手 心 肝 肾
右手 肺 脾 命
寸-关-尺
第一节 四诊 四、脉诊
(三)指法
1.布指:医患侧坐,左右交诊;中指定关,随按尺寸 2.调指:臂长宜疏,身矮要密;指目候脉,三指齐平 3.运指:举轻按重,中取为寻;三指总按,一指单诊 4.平息:医息调匀,平息计数;五十脉动,脉方清晰 5.察脉:指息之后,位数形势;反复操练,细心体察
中医诊断基本知识
双桥镇卫生院
韩雨妍
内容提要
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诊法 辩证
第一节 四诊 概念
含义: 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
基本方法。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得神:有神,是精充、气足、 神旺的表现。 表现: 神志清楚,反应灵敏 目光明亮、精彩内含 面色红润, 肌肉不削、动作灵活。 意义:主脏腑精气充足
湿热痢疾所致。 排便不爽: 排便不通畅,有涩滞难尽之感
大肠湿热/肝郁犯脾/伤食泄泻
滑泻失禁:脾肾阳虚(久病年老体弱或久泻不愈) 大肠湿热(新病势急)或神失所主
肛门气坠:脾虚气陷(脱肛)
第一节 四诊
四、脉诊
(一 )脉诊概念
血液汇聚之处
脉——脉道 气血运行的通道
脉搏——心脏跳动推动血气在脉道中流动时振动管壁 所产生的搏动。可见脉搏是心脏功能的具体表现。 脉象——医生指感下脉动应指的形象。是脉搏所显示 的脉位(浅、深)、脉数(频率、节律)、脉形(长短、大小) 和脉势(有力、无力)各方面的综合形象。 脉诊——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动应指的 形象,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第一节 四诊 三、问诊
(二)问大便
1.便次异常
(1)便秘: 1.含义:便次减少 排便困难 大便干燥 2.病因:热结肠道,肠道津亏,血虚失润,气虚失 运,阳虚寒凝。
(2)泄泻: 1.含义: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2.病因:伤食泄泻 脾气亏虚 大肠湿热 命门火衰 肝郁犯脾
第一节 四诊 三、问诊
(二)问大便
病室有血腥气——出血。 病室尸臭——脏腑衰败,病情危重。 病室尿臊气——肾衰。 病室有烂苹果气味——消渴重证。 病室有蒜臭气味——有机磷中毒。
第一节 四诊
三、问诊
(一)问寒热
1.含义: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
恶寒:无风自冷,得温不减
外邪袭表,卫阳被遏(失煦)
恶风:遇风觉冷,避之可缓
寒——怕冷
外感风邪,腠理疏松
第一节 四诊 二、闻诊
(一)听声音
1.声音: 语声高亢洪亮有力、连续者,多属实证、热证、阳证; 语声低微细弱无力、断续者,多属虚证、寒证、阴证。
第一节 四诊 二、闻诊
(一)听声音
2.语言: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热扰心 神(实)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心气大伤,精神涣散(虚)
第一节 四诊 四、脉诊
(四)平脉的特点
(一)有胃
1. 含义:脉有胃气,是脉搏反映了脾胃运化正 常,营养良好的形象。
2. 特点:脉势不疾不徐,从容和缓。 其中关键是脉来“和缓”
第一节 四诊 四、脉诊
(四)平脉的特点
(二)有神
1. 含义:脉有神气,是脉象中显示出精气充 沛,脏腑健运之象。
2. 特点:应指有力,节律整齐。 其中关键是脉象应指“有力”。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 心气不足或气郁痰结
狂言——狂躁妄言,语无伦次,精神错乱,骂詈不 避亲疏:痰火扰乱心神
第一节 四诊 二、闻诊
(一)听声音
3.呼吸: 喘—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哮—呼吸急促,喉间痰鸣,时发时止,缠绵难愈。
第一节 四诊 二、闻诊
(二)嗅气:自觉怕冷,得温可解
阳亢内虚,机体失煦
热——发热 体温高:正气抗邪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体温不高: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
第一节 四诊 三、问诊
(二)问大便
便次:1-2次/日 便质:成形不燥,干湿适中, 正常大便 无浓血、粘液、食物残渣。 便感:排便通畅,便后舒适
(三)病理舌象
Ⅰ 舌质
1.舌色 ①淡红舌;②淡白舌;③红绛舌;④青紫舌
2.舌形 ①老、嫩舌;②胖、瘦舌;③点、刺舌;④裂纹舌;⑤齿痕舌
3.舌态 ①痿软舌;②强硬舌;③歪斜舌;④颤动舌;⑤吐弄舌;⑥短缩舌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二)舌诊
(三)病理舌象 Ⅱ 舌苔
1.苔质 ①薄、厚苔;②润、燥苔;③腐、腻苔 ④剥、落苔;⑤偏、全苔;⑥真、假苔 2.苔色 ①白 苔——薄白苔/厚白苔 ②黄 苔——淡黄苔/深黄苔/焦黄苔 ③灰黑苔——灰黑干苔/灰黑润苔
第一节 四诊 四、脉诊
(四)平脉的特点
(三)有根 1. 含义:有根之脉,是指脉中显示出有根基
(肾间动气)之象。
2. 特点:尺脉有脉;沉取不绝。 关键是“尺部有脉”而呈“三部有脉”
第一节 四诊 四、脉诊
(五)常见病脉
1.浮脉类:浮、洪、芤、革、濡、散 2.沉脉类:沉、浮、劳、弱 3.数脉类:数、促、动、疾 4.迟脉类:迟、缓、涩、结 5.实脉类:实、滑、紧、长、弦 6.虚脉类:虚、细、短、微、代
2.便质异常
鲜血便: 先血后便,便血鲜红——大肠热毒(近 血) 先便后血,便血紫暗——脾不统血(远 血)
完谷不化:大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脾胃虚寒/肾阳亏虚 溏结不凋:大便时干时稀 。 肝郁脾虚/脾胃虚弱 脓 血 便:大便中夹有脓血粘液。湿热痢疾
第一节 四诊 三、问诊
(二)问大便
3.便感异常
肛门灼热: 大肠湿热 里急后重:腹痛急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
第一节 四诊
四、脉诊
1.三部九侯 法:——诊察人 体上、中、下三 部有关动脉的诊 脉方法。
(二)脉诊部位
第一节 四诊 四、脉诊
(二)脉诊部位
2.人迎寸口法:——对人迎和寸口脉象相互参照, 进行分析的诊脉方法。
寸口脉(桡动脉)
人迎脉(颈动脉)
第一节 四诊 四、脉诊
(二)脉诊部位
3.仲景三步法:——以寸口、趺阳、太溪三部相 参诊脉方法。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失神:又称无神,是精损气 亏神衰的表现。 表现: 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 面色晦暗无华 目暗睛迷,瞳仁呆滞 肌肉消瘦,动作迟钝。或见 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意义:脏腑功能衰败
(一)全身望诊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假神:是久病、重病患者突 然出现的暂时精神“好转” 的虚假征象。 表现: 突然目光明亮、神志突然转 清、突然语言清亮、突然颧 红如妆、突然能食。 。 意义:是阴阳离决的危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