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_物质的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设计者:教材: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了解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而形成的;原子有类别之分,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3、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教学重难点:1.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或分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形成的2.引导学生建立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相联系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和视频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2、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标分析设计者:课标给这一节制定的重点是“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难点是“建立微观和宏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设计者: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学习情景,让他们在其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通过走进看不见的微观世界,认识到物质构成的奥秘,从而体会到化学的魅力和内在的奇妙。
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微粒观等一些基本概念;初步尝试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身边的物质。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构成的奥秘学情分析设计者:九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该节采用了十分醒目的标题——化学真奇妙,意在让初学化学的孩子们对化学长生浓厚的兴趣,在了解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中,初步感受这门科学的魅力所在。
在学生感受化学奇妙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浓厚,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整体水平不均匀,学习比较浮躁,成绩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待加强。
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对知识的重难点的把握,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整体说课稿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实验操作不熟练、课堂参与度不高等。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针对性地补充讲解;在实验操作前进行详细的示范和指导;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分析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本节课中,我将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三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化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情境教学通过实际情境引入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通过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化学反应的概念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
(1)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3)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好奇心强,探索欲望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但有时仍需借助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对于化学实验和现象往往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题。
教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究和验证化学原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还不够熟练,对一些实验技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原理,体验化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
2.实验技能的提升。
3.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酸碱溶液、指示剂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实验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与实验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大麦地中学杨育波一、本册教材内容分析§ 1 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2 走进化学实验室§ 1.3 物质的提纯§ 1.4 世界通用的语言§ 2 浩翰的大气§2.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2.2 神奇的氧气§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3 走进溶液的世界§3.1 水§3.2 溶液§3.3 溶液的酸碱性§4 燃料及其燃烧§4.1 燃烧与灭火§4.2 碳及其化合物§4.3 化学燃料二、教材实施单元计划§ 1 化学的魅力(总计课时 3+5+2=10)§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3课时)第一课时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的研究范围;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过程与方法:理解观察与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好奇心和激发求知欲望。
第二课时化学研究什么学习化学的意义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了解化学能帮助人们科学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科学素养;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实际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文明和韩战的推动作用。
认识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认识到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科学的价值,增强热爱化学科学,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第三课时学生实验§ 1.2 走进化学实验室(5课时)第一课时参观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第二课时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使用和注意事项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认识几种常见的仪器,知道它们的主要用途;认识实验室药品的存放识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文档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规划教学计划。
1. 教材概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共分为X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多个章节。
教材内容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2. 教材特点教材采用了简明扼要的写作风格,突出了重点和难点,适合初中生的研究需求。
每个章节都配有案例分析和题,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一系列实验操作指导和实验报告要求。
3. 教材优势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体系完整: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和核心概念。
- 新课标对齐:教材内容符合最新的教育部新课标要求。
- 有活动设计:每个章节都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 综合评价方式多样:教材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既包括知识点的测试,也有实验操作的评价。
二、教学计划针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提供以下教学计划供参考:第一单元:物质与能量交换- 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第二章: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 第三章:化学实验与化学反应- ...第二单元:元素与化合物- 第四章:元素周期表与元素- 第五章:化合物的种类与构成- 第六章:常见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第三单元:金属物质- ...第四单元:非金属物质- ......以上是初步的教学计划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互动,提倡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
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应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总结通过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的分析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为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的文档内容,供教师参考与使用。
九年级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一、课题结构1.地位及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设置“思考与讨论”环节,以初中学习过的两个化学反应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并将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联系起来。
本节内容放在物质分类及离子反应的学习之后,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之前,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为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打下基础。
之后再学习大量元素化合物的书写、配平及方程式计算就顺理成章,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呈现思路本节内容的特点是概念多且抽象,理论性强。
一方面要注重初高中内容的衔接,多结合实际案例,以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发展过程为线索,从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逐步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体现了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过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氧化还原反应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体会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化合价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进而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归纳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索问题、认识世界。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去学习化学。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理论联系实际,透过现象去看本质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三、教学要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四、教学建议1.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不同阶段的概念,揭示科学研究的方法。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分别是开启化学之门、我们周围的空气、物质构成的奥秘、自然界的水、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
每个单元下设若干课题,整体结构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章节安排与学习目标本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章,学生将了解空气的组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设计与操作本教材注重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了多个实验探究活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实验指导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安全有效进行。
四、知识点解析与难点突破本教材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对于难点知识,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突破,如通过图表、实例、实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难点解析和突破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难点知识。
五、习题解析与答案本教材每节后都附有相应的习题,题型多样,难度适中。
通过练习这些习题,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习题解析和答案,方便学生自查和学习。
六、教材与考试大纲的对应关系本教材的内容与考试大纲紧密相连,涵盖了中考化学考试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
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考化学考试的要求和内容,为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方法与建议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建议。
例如,可以采用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
这些方法和建议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材特色与创新点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和创新点:首先,注重实验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最后,提供丰富的配套资源和学习支持。
九上化学教材分析
九上化学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本册教材体现了新形势下化学教学的要求,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
即初中化学新教材已注重从书本走向生活;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
教材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空气、水、以及碳等知识着手,学习了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并有计划的将一些基本概念穿插在里面,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困难。
教材还在课题中插入了化学与能源、环境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树立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材突出了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化学实验不在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
同时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材内容简介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化学的发展史,例举了化学发展中的重要成就,通过插图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化学的重要成果。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走进化学实验室认识化学仪器,了解药品取用规则,练习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认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1、本单元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
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修订课标新增加内容
初中化学基本观念体系
知识类的基本观念 方法类的基本观念 情意类的基本观念
变元微分实计化观
素
观
粒
观
类
观
验
观
量
观
化学价值观
单元的课时安排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课时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课时
3课时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简化文字,直奔主题,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 更换图片,更美观、更艺术、更清晰。 删去元素相关内容,依据课标界定“化学”内涵。
修 订 前 后 教 材 比 较
单元压图,充分体验主题: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框架体系保持不变,内容微调,更换版式,增加提示性边框栏
改 编 意 图
1.通过改变“化学”的内涵,更加凸显了化学 科学的本体特征。 2.通过内容微调,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逻辑。 更加符合教学实际中的教学呈现顺序。 继承和保持原来教材的编写 3. 更换插图,图片更加真实、清晰、美观。有 理念、思路、体系。 些图片反映最新科技成就,具有时代气息。 4. 调整版式,增加提示性边框栏,不仅美观、 清爽,而且避免低幼化。
修订后教材内容体系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按照化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分为若干章节,每章节均包含若干知识点。
教材的整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此外,教材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验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知识点分布情况本册教材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具体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方程式、酸碱盐的性质等。
知识点分布均匀,难度适中,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三、实验内容与教学要求本册教材包含多个实验,涉及的实验内容包括常见仪器和基本操作、物质制备和性质实验等。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教学要求实验操作规范、安全,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习题设计与解析本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习题,题型多样,难度适中。
习题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详细的习题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等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材优缺点评价本册教材的优点在于知识点全面,结构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实验内容丰富,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习题和解析,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然而,本册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
此外,教材中的部分习题难度较大,可能对部分学生造成一定的挑战。
七、实践应用与拓展本册教材注重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分析(上册)[
*单元之间的融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 溶液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融合
生活经验与化 学基础知识 化学基础知识 与化学事实 化学与社会 化学应用
化学规律 与应用
化学与社会生活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8
*体系上体现继承和发扬
原教材
绪言 空气 氧 走进化学世界 我们周围的空气
新教材
分子和原子
水 氢 化学方程式 碳和碳的化合物
自然界的水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方程式 碳和碳的氧化物 燃料及其利用
体验探究
体验探究
探究蜡烛燃烧
---观察与描述
探究呼吸气体成分
实验报告示例
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21
第一单元课题2
教材特点
在动手、动脑中体验和了解化
学学科的特点——实验科学; 体验和了解化学实验的特点— —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 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初 介中 绍化 与学 分新 析教 材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1
上册内容 共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 ——入门篇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认识身边的物质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深入微观世界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基本概念和技能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
各单元课题的结构
第一章教材分析
[第一章教材分析]《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材分析一、地位和结构中国人常说“善始者,事半成,第一章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课是学校教育中中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本章是初中化学课的开头一章,它带有绪言的性质。
正如章名所写,本章的学习内容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使他们在学习伊始,初步了解化学这门课将要学些什么,学了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习化学;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为化学入门学习做好准备。
简而言之,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启明星的作用,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开启化学的大门,就要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是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是引人入胜、富有魅力的。
为此本章以“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什么?”、“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为主题,通过约53幅插图和11个实验介绍一些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化学成就及其应用、日常生活和生产以及科学实验中的化学事实、现象及应用,让学生直观地领会到:化学事实和现象就在自己的身边和体内,化学科学内容丰富多彩、有趣有用,从而把学生要求学习的“胃口”充分调动起来。
基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且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培养学生掌握“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这一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尤为重要。
本章第一节以26幅插图、4个《观察与思考》、2个《交流与讨论》和1个《活动与探究》,第二节以27幅插图、1个《观察与思考》、1个《交流与讨论》、1个《联想和启示》和3个《活动与探究》,第三节以1个《交流与讨论》和2个《活动与探究》;力求使学生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实验的实证性和什么是科学研究。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物质的
《物质的变化》教材分析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简单叠加,需要选择相匹配教学形式,设计和编排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以螺旋式上升,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化观、微粒观,发挥基础知识的认识功能,即从具体知识的教学转化为关注观念建构的教学。
教学建议:
1、利用化学的学科概念构建知识网络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复习时把物质变化的种类、变化时伴随的能量变化、几种化学反应的类型、质量守恒定律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离子反应从微观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也反映物质组成与性质的关系。
知道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实质以及反应的先后顺序。
3、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二、教学重难点: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和反应的先后顺序,质量守恒定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第一章教材分析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
第一章教材分析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材分析一、地位和结构中国人常说“善始者,事半成。
”,初中化学课是学校教育中中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本章是初中化学课的开头一章,它带有绪言的性质。
正如章名所写,本章的学习内容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使他们在学习伊始,初步了解化学这门课将要学些什么,学了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习化学;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为化学入门学习做好准备。
简而言之,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启明星的作用,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开启化学的大门,就要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是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是引人入胜、富有魅力的。
为此本章以“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什么?”、“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为主题,通过约53幅插图和11个实验介绍一些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化学成就及其应用、日常生活和生产以及科学实验中的化学事实、现象及应用,让学生直观地领会到:化学事实和现象就在自己的身边和体内,化学科学内容丰富多彩、有趣有用,从而把学生要求学习的“胃口”充分调动起来。
基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且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培养学生掌握“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这一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尤为重要。
本章第一节以26幅插图、4个《观察与思考》、2个《交流与讨论》和1个《活动与探究》,第二节以27幅插图、1个《观察与思考》、1个《交流与讨论》、1个《联想和启示》和3个《活动与探究》,第三节以1个《交流与讨论》和2个《活动与探究》;力求使学生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实验的实证性和什么是科学研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概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与配平、化学计算技能培养等。
这些内容按照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化学基础知识解析本册教材首先介绍了化学基础知识,包括物质分类、化学式和化合价等。
这些内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后续的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体系,掌握基本的化学语言和表达方式。
三、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导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多个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内容包括了物质性质实验、化学反应实验、制备实验等。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过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四、化学反应原理讲解本册教材重点介绍了常见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掌握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这对于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化学知识,如有机化学和物质结构等非常有帮助。
五、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本册教材中介绍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学生可以了解元素的排列规律和性质变化规律,掌握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同时,学生可以学习到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变化过程。
这些知识对于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配平本册教材中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配平技巧。
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学生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同时,学生可以掌握配平技巧和方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这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计算化学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七、化学计算技能培养本册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基础的化学计算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本册教材包括七个单元,内容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基础、物质性质与变化、化学计算等方面。
二、化学基础知识本册教材首先介绍了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原子与分子的概念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后续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注重实验基础的教学。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化学现象,理解化学规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中介绍了实验的基本操作、试剂的取用、仪器的使用等,教师应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安全意识。
四、物质性质与变化物质性质与变化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本册教材详细介绍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转化和化学反应的类型。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涉及了一些基本的化学计算内容,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浓度的计算等。
通过学习化学计算,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六、实际应用与探究本册教材注重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教材中还设计了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总结与展望本册教材的内容较为广泛,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基础、物质性质与变化、化学计算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材分析【本章结构】(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初三化学作为一门起始学科,而第一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起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第一章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化学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通过科学探究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变化、规律的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本章结构本章包括引言和两节内容,内容丰富多彩,栏目多,共有彩色图片40多幅,观察、探究实验13个。
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的社会实际,体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并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第一节:化学研究些什么?1、先以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感知化学研究的内容,然后逐一阐述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
2、通过实验引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3、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和特征,以及能量的改变。
4、由一系列的活动探究,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知道一些物质的性质。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第二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由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引出学习化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意义。
2、从能源、资源和环境的角度,认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从生命科学和材料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第一节:化学研究些什么?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本质区别,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会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知道化学变化时伴随能量的改变,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知道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并学会基本的操作。
4、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的方法,并体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
5、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第二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建议】一、课时分配第一节 3~4课时第二节 1~2课时二、教学方法建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事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乃至影响整个学年的化学课的教学。
因此教师要用丰富的语言、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实验,直观形象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为学生努力营造学习化学的氛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开始就出现一个喜欢化学学科的良好势头。
1、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和创设一些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并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教科书和参考书的习惯与于能力。
通过实验、观察、阅读、讨论、资料收集、调查访问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从而能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例如,在进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指导学生在对实验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中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教学中要注意从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结合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运用的认识。
3、在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4、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
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实施分层教学,并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5、结合课本中的四十多幅彩图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并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6、要有意识的提倡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要把学生间中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让每个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7、精心准备实验“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⑴对课本上P4、P6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教师要结合演示实验,介绍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和及其主要用途,并在实验操作规范化上提出相应要求。
⑵P7实验1,应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酒精灯的使用应先由教师示范。
P7实验“把蛋浸入白醋”,建议学生自带玻璃杯和白醋、鸡蛋在课堂上完成,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P9实验“烧不坏的手绢”,建议用酒精与水按4:3体积比混合,实验效果较好。
手绢用一般餐厅的棉纱手绢即可。
但该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建议最好由教师演示。
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在规范化方面随时进行指导。
⑶课本P6氯化氢和氨气混合的实验。
建议可以改为: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进行实验。
⑷课本P6 观察与思考还可补充KI溶液与HgCl2溶液混合的实验。
使学生观察到两种无色溶液相互反应后有橙红色沉淀生成。
又由于药品的用量不同所引起的实验现象的不同效果(KI少量、适量、过量时实验现象由浅至橙红,最后橙红色沉淀逐渐消失),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教育学生实验时要按规定,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也为总结有沉淀生成的化学变化做准备。
(注意:汞盐有毒,建议此实验不要让学生做)⑸课本P7 “加热NH4HCO3”的实验可以适当补充检验生成物的操作。
另建议增加加热水的实验。
补充物理变化实验实例。
⑹P4实验“从蜡烛火焰中,可以引出一缕白烟”中,玻璃管的口径,可用0.6~0.8cm,长度5cm左右较为合适。
将玻璃管放置在蜡烛棉纱的中层火焰部分,不要如书本所示,放在火焰边侧。
这样出来的白烟很浓,并较易点燃。
三、教学中的注意点1、本书开始“写给同学们的话”提出了一系列的化学问题,能让学生感知化学,以及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便于学生走进教材,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不能忽略。
2、在讲物质的变化前,应向学生补充说明“物质”与“物体”的区别。
物质是宏观的概念,而物体是一个具体的事物。
比如:“铁”是物质,“铁钉、铁锅”等则是物体。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
3、知道化学变化时伴随能量的改变,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将其列为重点。
4、课本P4、P8、P9以笔记本画页出现的:“观察”、“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在教学中不能忽略。
5、在P7“灼烧铜丝”、 P8“点燃镁条”,应初步向学生给出文字表达式,相关的元素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记忆上可不作要求,这样可减轻以后这部分内容学生学习时记忆的负担。
6、对第二节的内容,可布置学生在课前从报刊、杂志或互联网上查阅、收集关于:⑴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事例。
⑵水污染、白色污染和大气污染的资料。
⑶应用化学知识,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事例。
譬如:克隆技术、青霉素的发现、纳米材料。
用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了解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同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7、结合运用播放录像的形式,向学生直观展示化学在日常生活、生产、高新技术上的应用,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的好奇性和求知欲。
【问题讨论】1、P9实验1“怎样解释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很难回答。
建议该实验用来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2、P6图1-6“干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电能”,图和文字不吻合。
可将干电池连入电路,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干电池内部发生了化学变化,释放出电能。
【参考资料】什么是纳米2002年7月15日星期一!欢迎来到纳米黑洞!你的位置:首页>什么是纳米“纳米”是英文nanometer的译名,是一种度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1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约相当于4-5个原子串起来那么长。
纳米科学是指人们研究纳米尺度——即100纳米到0.1纳米范围之内的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的科学,纳米科学技术不是某一学科的延伸,也不是某一工艺革新的产物,而是基础理论学科与当代高新技术的结晶。
它以物理、化学的微观研究理论为基础,以当代精密仪器和先进的分析技术为手段,是一个内容广阔的多学科群。
按照目前的研究领域,大致可分为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制造、纳米光学、微机电系统(MEMS)等等。
而其中的每一门又都是跨学科的边缘科学。
中国几多“伦敦雾”20世纪80年代,贵阳市居民经常感到嗓子发痒、胸闷、头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贵阳出现了毒雾的天气,贵阳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民用燃烧煤;二是市内的工厂;三是汽车流量大。
其中以工业废气为最多。
资料表明:贵阳大气悬浮微粒日平均浓度为574微克/立方米,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大气总悬浮微粒日平均浓度的6.4倍;贵阳市so2的年日平均浓度为465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规定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3.65倍。
有人曾作过统计,如以每吨煤产生19公斤SO2计算,每年将有7.2万吨SO2污染贵阳。
在工业集中的贵阳太慈桥地区,其上空的SO2含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的9.6倍。
据(光明日报)报道,贵阳市雨水硫酸离子浓度是纽约的6倍,是澳大利亚北方地区的100倍。
使人担忧的是:贵阳市的大气总悬浮微粒和SO2的浓度,已经达到了当年伦敦烟雾事件的起始值。
50年代初,伦敦烟雾4天就死亡了4000人,贵阳可能重蹈覆辙。
雾都重庆曾以"春城笼薄震,山水有无间"而著称于世。
然而1987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早晨,漫天的毒雾却漫过了江河、山峦,整个重庆市区沉浸在一片灰暗之中。
居民们立刻感到心里堵得慌,晕沉沉的,手脚也沉重起来。
接着,人们的呼叫声和救护车的尖啸声响成一片,有千余人被送进了医院。
事后人们才知道,这是一次类似英国伦敦1952年发生的造成4000人死亡的烟雾事件。
与伦敦当时的情况一样,这次事件的烟雾主要来自排烟烟囱喷吐的滚滚浓烟,浓烟中含有高浓度的a大,加之当日出现静风逆温天气;烟雾难以扩散,造成了当天的悲剧。
近年来,重庆市秋冬毒雾频频发生,全市肺癌等呼吸道疾病死亡率极高,农作物和森林植被成片死亡,城市设施普遭损害,给重庆市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
兰州地处高原山间盆地,冬季夜晚,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重而沿山坡下滑,在谷地堆积起来,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加之当地降水少、静风天气多,使兰州的烟尘难以扩散稀释,全年有一半时间烟雾朦朦,难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