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大学生创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时代呼唤大学生创业
第一节 大学生创业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发展与创业政策演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经济发展常态下,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增长方式向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 展的驱动力量也从投资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务院办 公厅于 2015年 5 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与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做出了具体部署。创新创业教育已 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多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02 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等 9 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其中清华大学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逐步发展为“挑战杯”这一全国创新创业领域的权威竞赛。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创业计划竞赛为辅助的模式也成为众多理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的主要模式。从最初提出鼓励“自主创业”到如今“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的背景、名称、内涵和意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高校仅十几年的创新创业教 育几乎走了西方半个多世纪以来创新创业教育所走过的历程。
(1)创业阶段(1999-2006)
中国高等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共经历了四次扩招,其中以 1999年启动的扩招影响最为 深远。1999 年的高校扩招政策,是在劳动力市场失业问题日趋严峻和适龄人口规模日益增长 的背景之下,通过高校的扩招实现部分适龄人口的分流,以此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 2003 年,在扩招后的第一届本科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和“非典”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国务院 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 2003 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
,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带 号),明确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有明显的缓解就业压力的功能;随后,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越来越多的高校毕 业生逐年走向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因此,2004至 2006 年,国家在鼓励、支持毕业生创 业方面的工作不断加强,各部门纷纷出台了诸多具体保障措施。
总的来看,在创业阶段,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提供支持,主要原因是扩招背景
“创业” 活动的开展可以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 基于这样的背景, 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
早期的创业教育偏重于从“创业知识教育”或“创业技能教育”角度理解创业教育,侧重创业 技能的训练和创业知识的传授,而创新精神培养在早期创业教育中并未得到充分关注。
(2)创业教育阶段(2007-2009)
随着毕业生创业工作不断推进,认识不断深化。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高校层面,都逐步
大学生创业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
认识到:创业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新增了许多就业机会,带来的乘数效应巨大;同时,
单纯的创业技能培训作为支持毕业生创业的教育是不够的,关键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2007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实施更加积极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求各高校“以多种
,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与此同时,这一阶段创业教育的范围也 形式开展创业教育”
由就业层面拓展到了创业层面,超出了单纯解决就业困难的局限,创业教育开展的对象由毕
业生扩展至全体在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自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业教育应超出具体创
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综合培养。
(3)创新创业教育阶段(2010-)
2010 年开始,在我国社会经济新的发展常态下,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经济增长
“大众 方式的驱动力逐渐由投资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国家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业、万众创新”也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已大大超越
了前期以创业实现就业和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目标,成为国家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
持改革推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伟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 年以来,国务院连发《关
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
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
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五个重要文件,旨在引导、
支持全社会创新创业工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要为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更要提供人才引领。至此,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家层
面的战略决策,同时超出了解决就业问题、具体实施创业行为的层面,上升到创新驱动发展
的发展创新层面。在内涵与本质方面,在创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创新的内容,并明确了创新、
,其内涵更加符合高校人才培 创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养和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社会背景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背景。从国际上来看,20 世纪末期以来,
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在各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学术界对此展开了诸多研究,
并提出了“创业型经济”这一概念。近 30 年来,西欧发达国家均将创业促进就业作为本国经
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创业与就业、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也逐步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思路。1994 年颁布
“促进就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的《劳动法》第二章第十条明确规定,
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
。2003 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2005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 就业”
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则进一步强调了创业在就业促进中的重要作用。2007
,正式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确立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思路。
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在以前的教育中并未得到充分关注,随着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创新精神培养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尤其是与我国的创新驱动战
略相适应,创业教育的创新精神培养价值取向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