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六大变化

合集下载

新课标的变化以及带来得思考与感悟

新课标的变化以及带来得思考与感悟

新课标的变化以及带来的思考与感悟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其中,新课标的推出无疑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改革之一。

新课标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与探讨。

二、新课标的变化1.课程结构的调整新课标的变化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教育的重点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能力培养。

在语文课程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被赋予更高的重视;在数学课程中,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等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这种变化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仅仅将他们培养成知识的接收者。

2.教学方式的改变新课标的推出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实践、体验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所取代。

通过教学手段多样化,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学习,培养出更多实际应用能力。

3.学生评价体系的更新随着新课标的变化,学生评价体系也得到了更新。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表现也会被纳入评价体系,如学科竞赛成绩、科研成果、课外活动等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三、思考与感悟1.教育观念的更新新课标的变化呼吁人们更新教育观念,将传统的“知识为王”转变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这需要教育者从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转变,也需要学生和家长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探究学习的方式转变。

2.课程实施的挑战新课标的变化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根据课标的变化,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理念。

这也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包括教师培训、教学设备等。

3.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标的变化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这将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也能够培养出更多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新课标的变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它标志着我国教育理念和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调整。

高中课程标准内容新变化

高中课程标准内容新变化

高中课程标准内容新变化
高中课程标准内容有以下几个新变化:
1.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

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具体包括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

2.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这也是本次课标修订的另一个重点。

语文、历史、思想政治、音乐等课标都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对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做了强化。

3. 增加学业质量要求:为了与新高考相衔接,新课标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

4. 强化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实施需求出发,强化指导性、可操作性。

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

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命题建议等,便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标要义,确保课标能够落地,有效发挥统领作用。

综上,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围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加学业质量要求和强化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展开,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

新旧两版课程标准

新旧两版课程标准

新旧两版课程标准
新旧两版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变化:
1. 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细分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强调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全面更新,新增了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以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同时,还新增了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以推动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

3. 评价建议: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新增了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强调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学段要求:新课程标准在学段要求上进行了调整,将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将“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将“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具体内容有整合、增加,以更好地反映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六大变化之解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六大变化之解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六大变化之解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最新版本中进行了六大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语言技能的综合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强调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旨在使学生能够全面、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2. 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深化:新的课程标准增加了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深化,包括文化背景、实用语言知识、语法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3. 学习策略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4. 课堂教学的变革:新的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5.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的课程标准将评价方式多元化,既包括传统的笔试方式,也包括口试、听力测试、作品评价等多种方式,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英语能力。

6.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的课程标准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新课标六大变化

新课标六大变化

六大变化新课标涵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历史与社会、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初中科学等学科。

对比“旧课标”“新课标”有哪些变化呢?对此,省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高定量分析认为,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减轻负担本次修订的“新课标”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关切,从标准层面科学安排了课程容量和难度,为控制学生课业负担奠定基础。

主要体现在:(1)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

如4~6年级的数学中删除了“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等内容,因为这个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2)有些学科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如语文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建议中提倡“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力争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达“四会”要求的做法。

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3)一些学科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容量。

如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做了大的调整,对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大幅减少,由原来的11条具体要求减少为现在的3条,全部删除了有关概率内容的“不确定现象”。

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删除了众数、中位数等内容。

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删除了极差、频数折线图等内容。

同时,对于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课程内容,以“选学”的方式处理,既增加了课程弹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机会,又控制了课程难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

2各科课程渗透强化德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在各科课程中有机渗透德育,即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

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

2023年浅谈课标中的变化与落实

2023年浅谈课标中的变化与落实

浅谈课标中的变化与落实暑期,五位名师分别深层次对新标进行解读,对我们一线数学老师来说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详细、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首先,新课标“新”变化:一、新课标增强了指导性新课标的改革明确提出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难,也对应着双减精神的落地。

二、新课标将更加突出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将更加突出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要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数学能力来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新课标给出的导向很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在学习各个知识点同时,主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知识点,它是怎么来的,它还可以怎样被应用。

学生只有回归课本,多结合生活场景去思考,才能灵活运用。

三、试题命题指导更加重视概念定义的考察课标中指出: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考察对数学概念、性质、关系、规律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刷题。

我们应加强学生代数运算能力;新课标还提出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建议,改变了过往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强调了数学教学的整体性。

其次,我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呢?一、教学目标:重核心素养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把“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进行有机融合。

在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更高的标准,促使我们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和阶段保持一致。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先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生的阶段性表现,结合教学内容,全面分析单元整体设计目标,再围绕目标细化课时目标。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新课标,为新课堂赋能。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新课标,为新课堂赋能。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新课标,为新课堂赋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改变。

新课标的出现就是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那么,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呢?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新课标强调全面发展,打破了过去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现实,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

同时,跨学科的融合也成为了新课标一个鲜明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地借鉴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有主动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这种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成为主角,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通过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

三、评价制度的更新新课标将评价制度转变为能力导向,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和考试成绩。

评价不仅包含考试成绩,还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方面。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新课标中,信息技术也被纳入教学体系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技巧,如搜索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信息等等。

同时,教师也要应用信息技术来设计课程,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出现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课标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五大板块(思维品质、方法能力、情感与价值、学科素养、拓展创新)的设置,从多方面促进了学生成长,新课标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改革。

这也是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课标有哪些变化?

新课标有哪些变化?

新课标有哪些变化?变动一:第—次提出英语核心素养改变“义务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目标突出学科本位、忽略整体育人功能问题,将课程目标从综合言语能力运用转向了由言语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目标,并且特别强调了在开展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根底上,提升他们的中华文化意识、厚植爱国精神。

变动二:强调主题对课程内容的引领作用以主题为引领是核心素养,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的表达。

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表达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新开展、科技新成果,聚焦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

而三大范畴下又分为十大主题群和72个子主题。

变动三:不同英语学段的分级体系重新划分2011版课标对学生等级划分一共有五级,而2022版新课标则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划分成三个级别。

除此之外,新课标还提出“级别+〞的概念,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选择。

虽然分级变少,但也意味着每一层次间的梯度更大,而“级别+〞的出现也意味着,学生间的知识储藏,技能开展的差距会更大。

变动四:对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从原来的初中阶段1600词的要求到“1800+相关主题范围内的200词〞,而言语技能也不同以往按照听说读写分类,而是分成理解性技能:听、读、看以及表达性技能:说、写等。

但课时量的减少,也就意味着以后英语考试难度的增加。

课堂初实践如何将新课标中的理念实践到课堂中呢?我在实际课堂中做了如下尝试与探究:一、把言语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言语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习英语不可防止的涉及与英语和英语国家紧密相关联的文化,有时还会关联到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文化。

而依据新课标要求,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还需要熟悉并且明白中外文化的异同。

在本学期Unit2 Writing的课程中,是要求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写明信片。

中文中的地址是地点由大到小写,而英文中的地址是由小到大书写。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教材修订思路及六大改变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教材修订思路及六大改变

2024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教材修订思路及六大改变修订思路——整合:强调整体架构1.整合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的进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是评价学生的基石。

语文要素就像将珍珠串成项链那样,它既是统编教材编写的主线,又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

然而,新修订的统编教材对其中一些模糊或者重复或者不易操作的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了整合。

如:三上与四下童话单元整合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五上与五下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单元整合为:关注课文对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了解景物特点。

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第一篇,读第三自然段披露关键语句,结合自己的批注,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意思说清楚;第二篇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和同学交流;第三篇课文,在不理解的字词旁边做批注,再和同学交流。

2.整合内容板块新修订教材进一步优化全书框架结构,明确板块和栏目的定位,理清内部的层次,加强整合,减少支脉,避免琐碎,也强化了单元一体化设计:横向看,每册教材阅读学习内容,覆盖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纵向看,教材中提出的学习要求,安排的语文要素都体现了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的进阶性。

在修订中加强了学段之间阅读能力、语文要素的进阶与衔接,理顺了单元课后习题的关系,实现了课后习题的结构化。

如,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就开始“标注单元”,更好的与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顺序衔接。

再如,整合了“语文园地”栏目,将原来独立的“口语交际”并入到“语文园地当”中,提升语文园地作为综合性语文实践这样一个栏目的功能。

同时对“语文园地”内部的栏目也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将原来的“查字典”这个栏目并入到“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书写提示”并入“字词句运用”。

又如,调整了部分单元的表达话题,以更贴近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升单元阅读和表达内容的关联性。

适当调整了关联性不高的习作话题,更加注重单元内容整体性,使单元习作尽可能体现“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进阶原则。

小学语文新课标有哪些变化

小学语文新课标有哪些变化

小学语文新课标有哪些变化
第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它在教学的方向上,指引出了一条非常明确的路径——我们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原来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知识性和知识点的解读,而现在的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个比较大的变化,原来的课程标准指向的内容没有界定得这么清晰,而这一次的重要内容主题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内容主题。

另外,这是在我们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了“三个学习任务群”。

原来是在2017版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才提出了什么叫做学习任务群,而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现在在变化当中,已经下移到了小学和初中。

三个学习任务群包含了六大学习任务群,这六大学习任务群分为了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我就不再赘述,但是它的变化表现在,第一,语言运用、积累成为了重中之重。

第二,对于我们以往的老师不太重视的实用型,或者是文体的教学,在我们的课程标准里面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要求。

而比较有新意的是在我们的小学初中的阶段,就提出了思辨型阅读与表达,这个应该是我们未来教学中老师们的一个难点。

第三个层次是两个拓展型的学习任务群,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词,“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整本书阅读其实是非常根植于我们的小学语文,尤其是汉语学习的一个规律,就是要依托于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形成学生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形成自己对语言文字规
律的一个理解。

而跨学科的学习,像我们今年六年级进行的全市学生的综合性考察,我们就已经采用了跨学科学习的方式。

论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五个变化

论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五个变化

论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五个变化
新课程标准改革带来了五个主要变化:
1. 教学焦点由知识向能力转变。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发展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非单纯地追求知识的数量和掌握程度。

2. 课程内容逐步丰富和拓展。

新课程标准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每个学科都包含多个模块,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减轻学生的负担,减少课本内容。

新课程标准推崇“轻负高效”的教学理念,去除了过时的知识点和重复的内容,让学生更专注于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

4. 引进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性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引进了众多紧密相关的学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各种项目和实践性活动,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注重学生情感、道德和价值观教育。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把培养公民素质视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

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

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地理课程(7-9年级)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图删除。

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与地球仪(原为地球和地球仪)增加的内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删除的内容: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改变的内容:①“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改为“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②“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改为“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说明”处变化:文字说明全部删除。

2.地图增加的内容:①在地图上判读经纬度;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

改变的内容:①“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改为“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说明”处变化:文字说明全部删除。

二、世界地理1.海洋与陆地删除的内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

改变的内容:“知道板块构造学说”改为“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明”处变化:“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改为“科学兴趣的培养”。

2.气候删除的内容:“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中的“与我们的生活”。

改变的内容: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改为“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②“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改为“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③“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改为“世界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④“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改为“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⑤“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改为“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⑥“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改为“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⑦“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改为“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⑧“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改为“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六大新变化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六大新变化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六大新变化作者:陈雁飞周志勇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年第06期與2011年版相比,《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有六个方面的新变化。

变化一:明确了以健身育人为本质特征的课程理念“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上全面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即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并根据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明确了以健身育人为本质特征的学科课程理念。

具体体现在:第一,凸显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第二,落实了“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思想;第三,加强了课程内容整体设计的思路;第四,注重教学方式改革的路径。

只有在这样的课程理念统领下,体育与健康才能达到促进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的课程目标,从而为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其应有的学科价值。

变化二:凸显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目标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表现。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

其中,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健康行为是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三个维度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

变化三:聚焦了核心素养统领下的课程内容结构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促进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在内容结构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五个方面(如图1)。

小学语文新课标有哪些变化

小学语文新课标有哪些变化

小学语文新课标有哪些变化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新修订的各门课程标准,新的方案和标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课标,新在哪里?新课标有新突破,有新创新。

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教师如何指导学?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新课标中寻找的答案。

想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对新课标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从新课标的变化中发现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有哪些变化?一、指引教学方向,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这是新课标的方向,原来的知识点、知识性教学,转向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培养,新的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 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这个给我们老师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这也为我们语文教师教学指引出了一条非常明确的路径。

二、把握文化定位,目光聚焦在文化自信上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文化自信的定位在哪里?新课标: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三、明确学习任务,目光聚焦在任务实践上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了三个学习任务群。

三个学习任务群包含了六大学习任务群,这六大学习任务群分为了三个层次: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新课标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新课标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新课标主要变化
1.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新课标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现
实性,将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融入到教学中,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3. 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新课标鼓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

4. 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化:新课标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化和客观性,强调评价的多样性,鼓励采用综合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的来说,新课标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加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化和客观性。

- 1 -。

义务教育新课标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新课标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新课标主要变化
义务教育新课标是教育部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原有课程进行修订和完善的产物。

新课标主要变化如下:
一、课程内容更新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加了一些新的学科和课程,如信息技术、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品德与法治等。

二、课程设置调整
新课标调整了课程设置,特别是小学阶段,减少了功课负担,增加了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三、教学方法创新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实践式、合作式、创新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四、评价方式改变
新课标评价方式从单纯的考试评价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品展示、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注重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总之,新课标的推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支持,也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 1 -。

专家解读新课标和各学科变化

专家解读新课标和各学科变化

高中新课标发布,听四川名师为你逐一详解各学科变化1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重新修订了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方案与高考综合改革衔接,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将于2018年秋季学期起执行。

一、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先来看看教育部的权威说法:1课程结构调整新课标在课程类别方面进行再细化,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根据《方案》规定,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回应,在课程容量和最低学分标准方面与2003年确定的课标保持一致,学生在高中3年期间只要获得144个学分即可毕业。

2课程内容增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比重增加在语文新课标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有3个主要变化: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

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

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

例如:历史课程设置“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专题;地理、生物、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物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学研究新进展,开展引力波讨论活动等;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高中课程结构六大变化

高中课程结构六大变化

高中课程结构表2008年秋季开学,山西将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实验。

学分制、选课制、模块学习、成长记录这些新鲜概念将让高中生体验全新的学习方式。

在省教育厅召开的高中新课程实验会议上,专家们比较以往课程,解读了新课程的六大变化。

【功能变化】从升学、就业到提高国民素质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

用专家的话讲,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人们普遍认为,普通高中的任务是“升学”、“就业”。

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

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情况,转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

【结构变化】从单科考试到学分管理、模块学习课程结构发生了转变。

在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调整的基础上,与以往课程多由学科构成不同,建立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课程结构。

学习领域包括语文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

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要求具体而明确。

如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以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

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一周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

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II 中至少获得6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大变化
新课标涵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历史与社会、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初中科学等学科。

对比“旧课标”“新课标”有哪些变化呢?对此,省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高定量分析认为,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减轻负担
本次修订的“新课标”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关切,从标准层面科学安排了课程容量和难度,为控制学生课业负担奠定基础。

主要体现在:(1)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

如4~6年级的数学中删除了“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等内容,因为这个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2)有些学科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如语文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建议中提倡“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力争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达“四会”要求的做法。

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3)一些学科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容量。

如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做了大的调整,对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大幅减少,由原来的11条具体要求减少为现在的3条,全部删除了有关概率内容的“不确定现象”。

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删除了众数、中位数等内容。

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删除了极差、频数折线图等内容。

同时,对于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课程内容,以“选学”的方式处理,既增加了课程弹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机会,又控制了课程难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

2 各科课程渗透强化德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在各科课程中有机渗透德育,即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

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

如英语新课标修订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

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
秀文化传统教育。

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和祖冲之的主要贡献列为教材内容、在第一学段还增加“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等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音乐新课标明确提出,背唱中国民歌的数量要求,并且在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提出了学习京剧和地方戏曲唱腔的要求。

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3 部分科目强化动手能力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能力培养。

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

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在原来只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

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

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4 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意识
“新课标”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特别是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高中课程标准形成更好衔接,有利于教师们更为系统地开展教学。

在新修订的课标中,将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考虑,这是对创新性人才的基本要求。

另外在地理新课标中也同样要求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5 创新课程内容吸收新现象
本次修订后的“新课标”在重视各学科经典基础内容的同时,坚持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

一是及时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思想。

如历史增加了“十六大以来的新成就”;二是恰当体现当代科技发展新成果。

如物理增加了与“宇宙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
业”“新能源”等有关知识;三是有针对性地反映了现代社会所要面对和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如化学把“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有关知识列入了课程内容。

6 每天固定10分钟练写字
此外,“新课标”在加强写字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新举措,把有关任务落到语文课里。

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在“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

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并且要求学校要落实学生的书写时间,其中小学阶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适用范围
新教材用于起始年级和起始课程
目前省内各中小学校已开始围绕“新课标”开展各类培训,根据“新课标”重新修订的新教材也将于今年秋季开学后下发到学生手中。

“新教材只在起始年级和起始课程中使用。

”高定量介绍说,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音乐、美术科目,三年级的英语科目;初一的数学、英语、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科目;初二的物理以及初三的化学等这些科目的教材将使用修订后的新版本,其他科目依然使用往年的版本。

考试影响
“新课标”将指引今后命题方向
对于即将实行的“新课标”,许多家长最为关心的就是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升学?对于家长的疑虑,高定量表示,新课标的实施不会对学生的考试产生影响。

因为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的新课标,都是在起始学年开始使用。

虽然其他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会逐渐向学
生渗透新课标理念,但是考试会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设计,因为中考等考题的命题都以课标为依据,而新教材,在命题时不是会超纲的,因此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考试问题。

但是,考试与升学制度也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而逐步完善,老师们会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向学生渗透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相信课标的变化会对今后考试的命题方向起到指引作用。

(首席记者郭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