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6.中药毒性研究
通过对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的 研究,以形成对中药正确的、全 面的认识,指导临床 清热泻火药
同类药之间药理作用的异同
3.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中医的痰
狭义:有形之痰即呼吸道分泌的痰液
广义:无形之痰即水湿停聚于体内的各种病证 心-------- 心悸、神昏、癫狂、失眠 四肢------麻木、疼痛 咽喉------梗噎
目前只重视对呼吸道祛痰作用 的研究,而对呼吸道外由“痰 浊”引起的证的作用研究很少
6、动物实验与人体效应的差异: 7、药理实验用剂量与临床用量的差异: 8、整体与离体实验的差异:
作用的多效性
成分的复杂性导至作用的多效性
调节机体截然不同的两种病理状态
当归 子宫平滑肌痉挛—舒张 子宫平滑肌舒张—加强收缩
量效关系的复杂性
中药成分复杂,量效关系不 明确,无一定规律性
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性
1)确定药效的强度、范围、特点、 与同类药或原剂型比较了解其优点、 特 色、有无实用价质及发展前景。
2)精简处方更适合于临床运用
3,剖析复方的配伍关系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配合得当增强疗效,配合不当产 生不良反应如四逆汤、左金丸
1、整方实验
主要阐明复方的作用、作用机理,创制 新方及新药的临床前药理研究等,但机制 研究较困难。目前复方研究大多发限于对 临床疗效的验证。
中药与化学药品相比,一般起效较 慢,作用温和,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 与产地、采收、贮存、炮制等因素有关
一、研究复方的目的和意义
1、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和以方探理,阐 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的实质。
阐明复方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合 理运用
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中药药理-04章-中药药理作用特点与研究思路-2015-农大

中药药理-04章-中药药理作用特点与研究思路-2015-农大
4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种属差异 个体差异
▲大多数中药对人和动物的作用基本一致: 黄连对实验动物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治疗心律失常 也有效; 丹参对人和动物抗血栓作用一致 ▲种属差异性:动物实验结果不能完全显示中药对人的作用。 茯苓煎剂:人口服有利尿作用,家兔、大鼠灌胃无明显的 利尿作用; 丹皮酚对动物有降压作用,但对人却未见降压作用。
▲提示,动物与人的种属差异
5
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个体差异 与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理论特别强调人的体质对用药的影响。
如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
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之药。
6
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
▲中药药理作用存在量效关系。 ▲由于方法学等问题,大多数中药尤其是粗制剂的有效剂量的 范围往往较窄,量效关系很难表现。 ▲某些中药有效成分作用的 量效关系比较明确 附子强心作用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对离体蟾蜍心脏有强心 作用,浓度在 1×10-8~5×10-6g/ml范围内,心肌收缩力增加达
▲证的动物模型
大黄脾虚模型
氢化可的松肾阳虚模型
冷水浸泡加肾上腺素肝郁气滞模型
▲证的动物模型的缺陷 动物模型少,研究难度很大,认同度差
人和动物在生理生化机能等方面尽管有许多相同
之处,在形体、语言、反应等有很大差别。
17
2.中药分类对比研究
▲按传统分类的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利水药、活血化瘀 药、补益药等的药理作用已基本清楚。 ▲对每一类药中的分类药的对比研究不够,尚需研究和归纳。 辛凉解表药与辛温解表药的药理作用的异同 清热解毒药与清热泻火药的药理作用的异同 凉血止血药与温经止血药的药理作用的异同 平肝息风药与平肝潜阳药的药理作用的异同 补气药与补血药的药理作用的异同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中药是指从自然界中提取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物质,经过加工和制备而成的药物。

中药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特点,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思路。

首先,中药是复方药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

相对于西药中的单一分子药物,中药中常含有多个有效成分,并且这些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靶点发挥药理作用。

因此,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需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复杂性,通过分离纯化和有效成分的研究,揭示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

其次,中药具有多靶向、综合调节的作用特点。

中药往往通过多个分子靶点来发挥治疗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多个生理过程。

这种综合性的调节作用是中药独特的特点,也是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现代药理学技术手段,如高通量筛选、基因芯片和系统生物学等方法,系统研究中药的多靶向、综合调节作用。

再次,中药具有“整体观念”的特点。

中药具有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治病的方法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干预,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因此,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采用个体化的研究思路。

可以通过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中药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化治疗的机制。

最后,中药研究还可以借鉴现代药物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如药物靶标的筛选和验证、药物-受体的结构与作用关系等都是中药研究可以借鉴的内容。

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中药传统的“整体观念”,可以更好地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需要考虑到多成分、多靶点、多靶向、综合调节以及个体差异等特点。

通过分离纯化和有效成分的研究,揭示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通过高通量筛选、基因芯片和系统生物学等方法,系统研究中药的多靶向、综合调节作用;结合现代药物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研究思 路
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一、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中药通过多种作用途径发挥疗效
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二、中药药理作用的差异性: • 中药功效与药理作用大多一致,但也存
在差异性(部分是由于改变了给药途径 产生的新作用)。 • 另外存在种属和个体差异。
第一节
• 功效与药理作用一致:如解表药的抗菌、 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 实验与临床作用一致:如葛根对心血管 系统的作用、黄连抗心律失常作用。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三、中药作用量效关系的复杂性 • 中药粗制剂的量效关系不具有规则性;
但某些有效成分作用的量效关系比较明 确。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研究思路
四、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五、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 同一种药物可产生相反的作用 不同剂量有关:人参 不同有效成分:人参、当归 机体不同状态:当归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六、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 • 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理
第三节 中药药理学思路
• ⒈ 与证的研究结合 • ⒉ 分类对比研究 • ⒊ 功效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 ⒋ 重新价性研究 • ⒌ 毒性研究 • ⒍ 作用机理的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清热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泻火药
同类药之间药理作用的异同
3.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中医的痰
狭义:有形之痰即呼吸道分泌的痰液
广义:无形之痰即水湿停聚于体内的各种病证 心-------- 心悸、神昏、癫狂、失眠 四肢------麻木、疼痛 咽喉------梗噎
目前只重视对呼吸道祛痰作用 的研究,而对呼吸道外由“痰 浊”引起的证的作用研究很少
6、动物实验与人体效应的差异: 7、药理实验用剂量与临床用量的差异: 8、整体与离体实验的差异:
四、中药药理研究为中药的现代表述起 沟通作用并促进中药功效内容的发展
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功效 的科学内涵将会得到更明确的阐明。
看待中医的功效要从历史和临床的角度
中药药理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目前 还没有证明的内容不通轻易否定,药理作 用最终要由临床验证。
是经典的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 提取―――分离―――合成―――改造 特点:目标明确,研究较多。 成果:青蒿素、靛玉红、元胡索乙素、川蕴嗪
1 、从中药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发展为化学药物
2 把中药当作植物药,套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医药(西药)的研 究思路与方法
3 利用西医“病”的研究模型(包括动物、实验模型、实验设计 与实验方法、实验指标的选择等)筛选研制有效中药及中药复方
2)精简处方更适合于临床运用
方法
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建立不同证的动物模型是证药结合研究 的前提。
证的实质还未得到揭示时, 要做到与证的研究结合尚 存在困难。
2.中药分类对比研究 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4.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医学课件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医学课件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4月2021/4/102021/4/102021/4/104/10/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4/102021/4/10Apr il 10,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4/102021/4/102021/4/102021/4/10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4/102021/4/10Saturday, April 10,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4/102021/4/102021/4/104/10/2021 2:17:59 P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4/102021/4/102021/4/10Apr-2110-Apr-21
3.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1)种属差异 (2)个体差异 4.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 (1)粗制剂量效关系规律性差 (2)有效量范围窄 5.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1)中药粗制剂时效关系难揭示 (2)通常3天5次给药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 1.中药复方药理的基础研究 配伍规律,多靶点作用机制。 2.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 (1)中医辩证施治需证药结合,以药探理 (2)辩证施治与动物证模型的局限性。 3.中药分类对比研究 4.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5.中药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 6.中药毒性研究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4/102021/4/102021/4/10Satur day, April 10, 2021

《中药药理学》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授课教案第四章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中药药理学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学科,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结合中药的功效进行中药药理研究,是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思路,也是体现中药药理学科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主要内容。

结合中药的功效进行中药药理研究有助于继承前人的知识,揭示中医药理论的精华,也有助于重新认识中药的功效。

既有与西药相同的某些基本作用规律,又有其自身的一些作用特点。

第一节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中药的功效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总结出的对药物作用性质的认识。

它是以病理状态的人为研究对象,从临床观察总结出的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是中药对人体作用的反映。

中药药理作用是借助现代科学知识和实验技术对中药作用性质的再认识。

它主要是从实验药理学开始,进一步研究对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所以中药的功效与中药药理作用所表达的都是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及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其实质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两者所处历史阶段科学发展水平的不同,语言的表述也不同,因此对药物作用的认识必然是既有相关性,又有不完全一致之处。

一、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这主要是经典中药理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表述与现代研究所揭示的药理作用存在明显相关。

可以认为,这些药理作用体现了药物的功效。

二、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差异性及原因1、差异性主要是指现有药理实验所发现的某些中药的作用在古代医籍中并无明确的记载,或古代医籍中所记载的某些中药的功效目前未能被药理实验结果所证实。

如天花粉具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功效。

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疮疡肿毒等。

药理研究表明,天花粉对血糖似有双向调节作用,还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而天花粉抗早孕和中期妊娠引产作用与历代本草对其功效的描述无关。

黄连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

但黄连重要的心血管作用,历代本草均未见明确记载。

上述差异,从发展的角度看,可以认为是某些中药作用的新发现,新进展。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调节机体截然不同的两种病理状态
当归 子宫平滑肌痉挛—舒张 子宫平滑肌舒张—加强收缩
量效关系的复杂性
中药成分复杂,量效关系不 明确,无一定规律性
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性
中药与化学药品相比,一般起效较 慢,作用温和,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
与产地、采收、贮存、炮制等因素有关
第三节 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
目前中药药理研究存在的两种思路与方法
中药的药理学研究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和以方探理,阐 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的实质。 阐明复方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合 理运用 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1)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寻找先导化合物) 方法:按照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方法研究中药, 是经典的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 提取―――分离―――合成―――改造 特点:目标明确,研究较多。 成果:青蒿素、靛玉红、元胡索乙素、川蕴嗪
中药药理
借助现代科学知识与手 段药对中药功效的再认识。 以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药的 作用及其机理。
临床经验
药理作用
中药 的功效
功效是临床用药验的高度总结 药理作用是对功效的再认识
一、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
麻黄:宣肺平喘------平喘作用 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镇痛作用
二、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差异性: *药理作用是古代医籍中并无明确的记载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
(解决中医问题,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中医用药的规律与特点研究中药。 复方研究、配合关系研究、治则研究 特点:困难较大,研究较少,近二十年来兴 起,重要。 成果:活血化瘀的研究、清热药的研究、袪风 湿药的研究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
中药功效
是药物作用性质的高度概括。
是以病理状态(证)的人为对象, 从临床观察总结出,用中医的语言 对的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的论述
中药药理
借助现代科学知识与手 段药对中药功效的再认识。 以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药的 作用及其机理。
临床经验
药理作用
是中医专家和药理研究者最容易出现争执的地方
三、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尚存差异性的原因
1、使用术语的不同:
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降压、镇静作用
葶苈子:泻肺平喘 强心作用
2、药物的制作工艺 ,剂型,给药途差异:
青皮、枳实:破气消积 注射液升高血压、治疗休克
3、中药的功效多为在复方的运用中得出:
中药的运用主要是采用复方配伍的形 式,中药的功效多是在方剂中作用的体现。 药理研究多用单味药进行。
6、动物实验与人体效应的差异: 7、药理实验用剂量与临床用量的差异: 8、整体与离体实验的差异:
四、中药药理研究为中药的现代表述起 沟通作用并促进中药功效内容的发展
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功效 的科学内涵将会得到更明确的阐明。
看待中医的功效要从历史和临床的角度
中药药理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目前 还没有证明的内容不通轻易否定,药理作 用最终要由临床验证。
4 套用现代最新科技方法(包括基因研究方法)按西医药对“病” 的认识筛选中药及其提取物、有效部分、成分
存在问题
中医应用它们于临床时,应该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这些药物的所有中药理论信息(包括药物的四气、 五味、归经、功效、炮制方法与功用、毒性与解 毒方法、七情配伍、用法禁忌等等),都没有得 到任何提供;而提供给他们的只是西医药理论的 药化、药理(如麻黄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黄 连素-抗微生物药物、青蒿素-抗疟药、川芎嗪-防 治心绞痛药[1])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因而不能满足 中医药人员临床应用这些药物时所必须参考的各 种信息的要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研究思路

第一节
• 功效与药理作用一致:如解表药的抗菌 、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 实验与临床作用一致:如葛根对心血管 系统的作用、黄连抗心律失常作用。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三、中药作用量效关系的复杂性 • 中药粗制剂的量效关系不具有规则性;
但某些有效成分作用的量效关系比较明 确。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 研究思路
2020年5月24日星期日
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一、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中药通过多种作用途径发挥疗效

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二、中药药理作用的差异性: • 中药功效与药理作用大多一致,但也存
在差异性(部分是由于改变了给药途径 产生的新作用)。 • 另外存在种属和个体差异。

四、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五、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 同一种药物可产生相反的作用 不同剂量有关:人参 不同有效成分:人参、当归 机体不同状态:当归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六、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 • 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理

第三节 中药药理学思路
• ⒈ 与证的研究结合 • ⒉ 分类对比研究 • ⒊ 功效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 ⒋ 重新评价性研究 • ⒌ 毒性研究 • ⒍ 作用机理的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中药的运用主要是采用复方配伍的形式,中药的功效多是在方剂中作用的体现。药理研究多用单味药进 行。
4、单一成分,组分与全方配伍的差异:
传统:复方,综合效应 现代:提取分离不同成分,再进行实验
中药有的成分或组分基本上可以代表全方或全药的某一方面的作用(麻黄碱平喘、青蒿素抗疟),但 某些成分与全方配伍不同(乌头碱与四逆汤对心脏的毒性)。
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功效的科学内涵将会得到更明确的阐明。 看待中医的功效要从历史和临床的角度 中药药理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目前还没有证明的内容不通轻易否定,药理作用最终要由临床验证。
第二节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成分的复杂性导至作用的多效性
调节机体截然不同的两种病理状态
当归
子宫平滑肌痉挛—舒张 子宫平滑肌舒张—加强收缩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 (解决中医问题,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中医用药的规律与特点研究中药。 复方研究、配合关系研究、治则研究
特点:困难较大,研究较少,近二十年来兴 成果:活血化瘀的研究、清热药的研究、袪风
起,重要。 湿药的研究
中药现代研究应提倡的思路与方法
1 中药现代研究应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 2 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与临床个体化用药的关系
方法 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建立不同证的动物模 型是证药结合研究的前提。
证的实质还未得到揭示时,要做到与证的研究结合尚存在困难。
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清热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泻火药
同类药之间药理作用的异同
中医药研究应注意吸收、消化和引进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根据中医药理论以及临床经验与实践,加 强有关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过程中转化发展和预后的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专家讲座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专家讲座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7页
四、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成份复杂性导至作用多效性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Hale Waihona Puke 页调整机体截然不一样两种病理状态
当归 子宫平滑肌痉挛—舒张 子宫平滑肌舒张—加强收缩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9页
中药成份复杂,量效关系不 明确,无一定规律性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10页
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应在 中药原药材、有效部位、有效成份 不一样层次上进行,才能靠近中药 理论,全方面而合理地说明中药功 效产生作用机理。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21页
6.中药毒性研究
经过对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研 究,以形成对中药正确、全方面
认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研究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 病基本标准,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 一,建立不一样证动物模型是证药 结合研究前提。
证实质还未得到揭示时,
要做到与证研究结合尚存
在困难。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17页
2.中药分类对比研究 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清热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泻火药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15页
二、复方药理研究方法
1、整方试验
主要说明复方作用、作用机理,创制新 方及新药临床前药理研究等,但机制研究 较困难。当前复方研究大多发限于对临床 疗效验证。
2、拆方试验
研究药品组方标准、说明各药味间关 系,寻找最正确组方。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16页
第三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思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目的 了解中药的毒性反应,毒性程度、毒性发展 过程及毒性作用是否可逆。 分类 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 1.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目的 估测试品毒性程度 估测试品毒性程度 LD50能准确反映中药的毒性程度。如无法求得LD50时,可 测定最大耐受量(MTD)。 观察受试物毒性症状 观察受试物毒性症状 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动物所出现各种症状,如神经系统症 状;植物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粘膜外观等。 计算治疗指数 治疗指数等于LD50/ED50。
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中药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 应。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表现在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
动物实验结果与人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
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
中药药理作用存在量效关系,但这种有效剂量的范 围比较窄。 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应在中药原药材、 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不同层次进行,才能全面而 合理地说明中药功效产生的作用机理。
附:中药新药的概念和申报时对药理毒理研究的要求
第一节
概述
1.新药的概念 新药系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凡增 加新的适应证,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范 围。 2.中药新药的分类和各类新药对药理、毒理研究的要求。 中药新药的分类 根据《新药审批办法》及有关中药新药的修定和补 充规定,将中药新药分为五个大类13个方面。
[例] 如:治疗支气管哮喘新药,应以平喘和抗过敏作 为核心作用进行重点研究,而其他如止咳、祛痰、抗炎等 也有助于哮喘的治疗,可作为辅助作用酌情选作。
2.选择试验方法 1.药理试验方法 ① 体外实验(离体实验) [优点] 条件可控、重复性好、用药量少、节省动物,排 除了体内神经、体液等各种因素的干扰。 [缺点] 不适于粗制剂研究,受杂质、pH、渗透压等理化 性质的干扰,故三、四类制剂不适于体外实验。 ② 体内实验 [优点] 采用临床所用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参考临床,实 验结果接近于临床。 [缺点] 用药量大,实验条件不易控制,有体内神经、体 液的各种干扰,影响因素大,所得结果不易分析。
6.给药剂量与途径

给药剂量 一般应设三个剂量组,大动物,操作特殊困难 者可设两个剂量组,剂量选择要合理,中剂量可设 等效剂量,剂量差按等比级数2~3倍。 给药途径 一般采用两种,其中一种应与临床给药途径相同。

二、一般药理研究
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仅一、二类新药中药需要 申报,其他类中药新药免报。 1.动物 常用小鼠、大鼠、猫、犬类,最好采用清醒动物,也可 用麻醉动物。 2.观察指标 精神神经系统 小鼠或大鼠的自主活动,与中枢抑制药 有无协同作用(延长巴比妥类的睡眠时间,和睡眠率)对中 枢兴奋药有拮抗作用(对戊四唑和士的宁所致惊厥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 观察药物对麻醉猫或犬的血压、心率和心 电图的影响。 呼吸系统 观察给药前、后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的变化。 其他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观察相应的指标。 3.药物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应与临床一致。否则应申述理由。 剂量 选择主要药效作用的2~3个剂量。 对照 同时应设相应的溶剂对照组。
试验要求 实验动物 多用小鼠,也可用大鼠。品种明确,体重 相近、雌雄各半、健康合格。 给药分法 注意选择与临床途径相同者,一、二类新 药应选用两种以上的给药途径。 观察时间 依毒性反应快、慢而定,一般不少于3天。 观察指标 密切注意动物的各种反应,并详细记录。 实验条件 室温控制在20℃上下;给药前要禁食1夜, 保证体重一致。 试验测定方法 所用方法很多,如加权回归机率单位法、简化机率单 位法、改良的冠氏法、机率单位-对数剂量绘图法、序贯 法等。
4.对受试药物的要求
1.药材须经生药学家鉴定,符合标准,并明确品种、产 地、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等。 2.三类中药制剂的处方必须固定。制剂的生产工艺及质 量基本稳定,与临床用药的剂型和质量标准相同。 3.对注射给药或离体试验,应注意药物中杂质、不溶物 质、电解质、酸碱度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4.药效试验可选用不含赋形剂的中药制剂或提取物。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2、了解中药药理学特别是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思路。
【教学内容】
1、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中药作用的两重性、差异性、 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以及中药作用的双向调节性; 2、中药复方药理 研究目的和思路。 3、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 证药结合、分类对比、系 统作用、重新评价、中药毒性、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 研究。
2. 长期毒性试验 试验目的 观察动物因连续给药所产生的毒性反应,中毒症状,停药 后恢复情况,确定毒性反应的靶器管,明确毒性反应敏感的指 标,提出较为确切的无毒性反应剂量。 试验要求 动物 ① 种属 常用大鼠 ② 体重和年龄 年龄为6周,体重约100克 ③ 动物数量 如试验时间少于90天,每个剂量组雌雄 各10只;如多于90天,每组雌雄各20只。 剂量 应设三个剂量组 给药途径 原则上应选用与推荐临床试验给药途径一致的途径。临床 用药为静脉注射者,大鼠可采用其他适当给药途径。
第三节以中医药理论为 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 用规律。 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要与证的研究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中医认识 和治疗疾病的基础。 建立不同证的动物模型是证药结合研究的前提, 目前建立的证还远远不能满足中药研究的需要。 2.中药分类对比研究 对传统中药分类的解表药、清热药等药理作用已 基本清楚,对每一类药中的分类药的对比研究不够。
2.动物模型 ① 建立动物模型的必要性。 有些药理作用在正常动物身上无法体现,如:镇痛作 用,要在疼痛动物模型身上观察。 病理模型,比正常机体更接近病人的机能状态。 ② 病理模型种类。 制备中医临床病或证的病理模型,或接近的模型。 一般药理实验常采用的病理模型。 3.观察指标 要求 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现性好、客观、定量 或半定量的指标进行观测。
第二节 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主要药效学试验 主要药效的研究 选择试验方法 对不同类别新药的原则要求 实验动物 对受试药物的要求 对照的要求和目的 给药剂量与途径 二、一般药理研究
一、主要药效学试验
1. 主要药效的研究
1.主要药效确定 中药新药成分复杂,作用广泛。 2.实验设计要求 根据新药主治(病或证),参照其功能,选择能够反 映其疗效本质的药效进行重点研究;间接证实其药效的辅 助试验可酌情选作。要分清主次。
3.实验动物
1.选用与人的机能、代谢、结构、疾病特点和机能反 应相近似的实验动物。 2.选用遗传背景明确,模型指标显著、稳定,解剖、 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的实验动物。 3.还应考虑实验动物是否易得,是否经济,是否容易 饲养和管理。 4.原始记录和申报资料中均应注明动物的种类、品种、 品系、年龄、体重、健康状况、来源,合格证号等。
(1)未能证实与某些中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2)发现了某些与传统中药功效无明显关系的药理作用。
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理
1.中药药理学的建立是以单味药药理作用研究为基 础,揭示中药药性及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 2.中医临证处方常用的是中药复方,20世纪90年代 开始受重视,强调中药复方整体研究,以及复方作 用的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特点。
试验周期 长毒试验给药时间一般为临床试验用药期的2~3倍,最长半年。 观察指标 ① 一般观察 体重、食量、外观体征、行为活动、粪便性状等。 ② 血液学指标 ③ 血液生化指标 ④ 病理学检查 1) 系统解剖 全面细致。 2) 脏器系数 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甲状腺、睾丸、卵巢、子 宫、脑和前列腺(g或mg/100g体重)。 3) 病理组织学检查 出示病理专家所写病理报告和病理彩照。 指标观察时间 ① 一般指标 每天1次。 ② 体重和进食量 每周1次。 ③ 三个月以内者 可在给药期结束后24小时对以上各项指标作一次全 面检查; 三个月以上者 可在试验中期活杀少数动物,作全面检查。 ④ 最后留下部分动物停药观察2~4周作恢复期检查。
5.对照的要求和目的
1.正常对照组 ① 要求 不加任何处理,指在正常条件下进行观 察和对照,给药组如是灌胃给药,对照组应用灌胃溶 剂。 ② 目的 对比观察模型是否成功;观察被试药能 否使病理改变恢复正常。 2.阳性药对照组 ① 要求 除所用药物是已知药后,其他一切条件 与受试药组相同;所选药必须是药典所有的或国家批 准的药,如用西药,则采用公认的,疗效可靠的。 ② 目的 对比新药的特点;说明所用方法的可靠 性。 3.模型对照组 ① 要求 除不用药外,其他处理同给药组,模型 要符合中医证或病的模型。 ② 目的 对比观察受试药的药理作用。
3.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目前的研究往往存在重复和偏置现象,应该加强 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4.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重新评价中药的某些作 用,是中药药理学发展成熟不可缺少的环节.
5.中药毒性研究
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缺乏系统的专门的研究。
6.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
某些中药成分或注射剂的中药药理作用存在时效关 系;但中药粗制剂的时效关系尚无理想的方法揭示。
5.中药作用的双向调节性 即同一种中药可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此作用与中药的剂量 大小和所含的不同化学成分有关。如人参 6.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大多一致,但 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