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笔记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整word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笔记(精心整理)

(完整word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笔记(精心整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人的心理的本质:1. 心理是脑的功能。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 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4. 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的纷争1.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3.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等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研究心理学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辨证发展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3.个案法4.实验法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神经元功能是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又是植物神经系统工程;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和副支交感神经;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包括脑干、间脑和端脑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和神经结构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下丘脑是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割裂脑”实验(罗杰。

普通心理学 课堂笔记与重点内容整理

普通心理学 课堂笔记与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心理学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心理与行为(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修订稿

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修订稿

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彭聃龄第四版)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彭聃龄第四版)
可能观察不到需要研究的现象
(2) (3)
观察容易“各取所需”,结果易受观
察者主观因素影响
2020/3/29
———
(4)
心理测验法
测验法
定义
是指用一套预先经 过标准化的问题 (量表)来测量某 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2020/3/29
———
心理测验的类型
按照内容: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人格测验 按照形式: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按照测验规模: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观察法
2020/3/29
定义
———
观察法
对所研究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 某种行为的出现
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 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2020/3/29
———
观察法的适用情况
(1) (2)
2020/3/29
———
事件难以重复出现,难以重复观察, 难以验证
(1)
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难以进行精确 的分析
第三编 行为调节和控制 第四编 人的心理特性
2020/3/29
———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2020/3/29
———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 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2020/3/29
———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
认知
动机和情绪 能力和人格

《普通心理学》 重点总结归纳-2021年精品整理

《普通心理学》 重点总结归纳-2021年精品整理

《普通心理学》 重点总结1、心理现象:①心理过程:a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b 、情感:情绪与情感。

c 、意志:意志。

②个性心理:a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

b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2、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是各种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3、心理学研究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

②系统性原则:坚持系统性整体的观点,对人的心理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

③发展性原则。

情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知 意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包括语言、表情、行为等)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②实验法:指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或改变某条件,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③个案法: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④谈话法。

⑤问卷法。

⑥模拟法。

⑦作品分析法。

⑧测验法。

5、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为世界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人才。

6、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切感觉都具有两个特性:①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全貌;②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事物,也不是将来的事物。

7、感受性:①感受性是指感受器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即感觉的灵敏程度。

②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8、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9、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析器能刚刚分辨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绝对感受阈限:绝对感受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版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版

目录分析
1.2课后习题详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复习笔记
1.3考研真题和强 化习题详解
2.2课后习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3考研真题和强 化习题详解
3.2课后习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3考研真题和强 化习题详解
4.2课后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3考研真题和强 化习题详解
5.2课后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作者介绍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对教科书的重点知识提炼,加上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的讲解,对搭建整理心理学结构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 然需要精读完整版的书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第一遍看了四百多页,没看懂,又从头看了第二遍。
走进《普通心理学》这本书之后,才知心理学与自己曾经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完全是天壤之别,通过第一遍自 己粗浅的阅读,收获也不小,了解到的心理学基本知识与基本规律,提高了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能力,人在不 同的阶段,不同的时刻都有着不同的创造力。
非常棒的一本专业书籍,对原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提炼,并结合历年的考研真题对重点进行了讲解,让自己 的很多遗忘的专业知识有找回了感觉。
第一遍,听了一遍,基本算囫囵吞枣,很粗的过了一遍,留下记忆的成分极少。
非常棒的一本专业书籍,对原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提炼,并结合历年的考研真题对重点进行了讲解,让自己 的很多遗忘的专业知识有找回了感觉。
5.3考研真题和强 化习题详解
6.2课后习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3考研真题和强 化习题详解
7.2课后习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3考研真题和强 化习题详解
8.2课后习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心理过程情感心理现象意志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心理发展史(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3、心理流派的分类(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7、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交感神经:兴奋,调动能量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意志,维持平衡(支配内脏器官)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神经系统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脑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脑间脑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端脑8、大脑的四个“叶”额叶——控制躯体运动,最大,约占半球表面的1/3顶叶——感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9、高级神经系统的反射学说第一信号系统(人与动物共有)——以现实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人特有)——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10、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抑制(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普通心理学最全知识点总汇

普通心理学最全知识点总汇

普通心理学1概述1.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并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1.2心理学研究对象1.2.1个体心理: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获得并应用知识、加工信息的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绪情感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时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人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也称人格)个性心理倾向(心理动力):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及基本动力需要动机兴趣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稳定成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一个人的心理面貌能力气质性格1.2.2个体行为: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1.2.3个体意识意识:个体的认知、情感、欲望等,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无意识:个体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可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1.2.4社会心理:某个特定群体在共同的环境、文化中生活而产生,是该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和个体心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3心理学研究方法1.3.1观察法: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表现进行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发现某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适用范围对象无法控制如果控制,特定行为难以出现由于道德伦理,不能加以控制优点适用范围大简便易行对被观察者进行直接了解,得到第一手资料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环境下,得到材料真实缺点存在偶然性不能得出刺激及心理行为的因果关系难以进行重复观察,结果难以检验和证实得到结果不能精确分析难以控制观察目前现象的出现观察结果受观察者兴趣、知识、经验影响大1.3.2实验法: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分类自然实验:在正常工作、学习的情境中,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控制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实验仪器,对条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研究心理及行为优点对条件加以控制,能提示因果关系可重复、可验证有明确的数量化指标缺点由于对条件的控制,会出现主试效应和被试效应目前无法测量复杂行为不适用于探索性研究1.3.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预测某种心理品质对量表的基本要求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测验有效测量特定心理品质的程度标准化:量表的编制过程和施测过程要系统化、科学化,对测验结果解释也要严谨、科学、客观优点施测简便、易于实行种类多,灵活方便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所测结果可靠测验结果量化程度高、处理方便有常模、结果可比较缺点量表的使用个体受经验和文化影响显著间接测量,需要正确选择行为样本,否则影响测量准确度对施测者要求高,要有专业知识和熟练技能只能测量结果,不能反映过程1.3.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对被调查者提问,让其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类别访谈法(常用)问卷法(常用)测查法评价法书面材料分析法优点实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易行涉及范围广数据收集快缺点不够严谨不能提示因果关系受研究者主观影响大回答者态度影响结果可靠性1.3.5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的原因优点能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以便得到更全面丰富的资料能详尽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缺点研究案例过少结果只适用于个别情况结果难以概括、推广1.3.6相关法:对不同心理现象进行量化,求其相关关系的方法优点可预测人的心理现象可验证数量化指标明确、具有方向性可反映变量间关系及其程度为其它研究打下基础,以便进一步分析1.4心理学主要流派1.4.1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渊源哲学基础17世纪笛卡尔唯理论17、18世纪英国霍布斯和洛克的经验论直接来源19世纪中叶生理学(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感官生理学)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独立学科1.4.2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研究方法内省法:被试在实验条件下,观察并描述心理状态主要观点心理学应研究人的意识,既人的直接经验分析意识内容、找出意识组成部分发现各部分如何连结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评价贡献使心理学摆脱哲学束缚开创现代心理学并为其发展打下基础局限研究内容狭窄、脱离实际将心理分解为各个元素,割裂其整体性过于主观、可重复性差难以研究高级心理1.4.3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研究方法观察法内省法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对象为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在人类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中介作用把意识视作川流不息的过程(既意识流)特点反对构造主义式的意识分解,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观将心理视为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将心理学视为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运用反对将心理学局限于对普通正常人心理规律的探索,主张扩大心理学研究范围评价贡献开创美国科学心理学促进心理学分支发展推动心理学实际运用局限提出的意识观点自相矛盾具有生物主义倾向具有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倾向1.4.4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到的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标志斯金纳班杜拉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对象行为主要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反对遗传决定论,强调环境作用评价贡献对各国心理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强调研究客观行为,促进心理学走上科学研究道路局限开创初期否认意识重要性、只强调行为,主张极端限制心理学健康发展1.4.5格式塔(完型)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对象意识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主要观点反对将意识分为元素,强调心理是一种有组织的整体整体不能由若干元素相加而成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大于部分的总和部分受整体的影响和制约评价对心理整体和部分间的观点被证实是正确的对知觉、学习和思维的研究仍有实用性1.4.6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研究方法催眠疗法梦的解析自由联想研究对象意识:人日常知觉到的部分前意识:人通过自身思考,可知觉到的部分潜意识:人日常无法知觉并且难以知觉到的部分,对人的思维和行为影响重大主要观点理论来源主要为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人的行为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评价贡献弗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影响深远对科学心理学有重要意义建设性地提出的潜意识、防御机制等对人类文化有深远影响弗《梦的解析》被誉为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经典作品之一局限研究方法缺乏科学严谨性过度强调无意识并夸大性欲作用1.4.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研究对像人格研究方法整体分析个案研究主要观点人性观人性本善人是持续不断成长的人性是自主的、自我选择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强调“以人为本”:尊重、重视个人基本需要及自我,并且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评价贡献被誉为心理学“第三势力”注重对人性研究,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具有启发作用冲淡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局限错误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非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个人出发,对人内心世界进行某些描述许多主张带有纲领的性质,所有名词缺乏定义无具体研究方法,理论难以验证1.4.8认知心理学1967年奈瑟《认知心理学》标志其诞生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纽维尔西蒙研究对像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研究方法反应时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主要观点关注人脑活动的过程及规律主张学习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有选择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储存把人脑比作电脑,使用信自加工的观和术语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认知包括信息的接受、贮存、运用评价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认知神经科学,更好地研究心理活动的脑机制在心理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2.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1.1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作用接受信息传递信息结构树突接受外来神经冲动,并将神经冲动传至胞体短胞体整合神经冲动轴突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至其它神经元长分类按树突数目分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多极细胞按功能分感觉(内导)神经元运动(外导)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是脑进行信息加工主要场所2.1.2胶质细胞位于神经元之间,数量多功能为神经元生长提供支架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为神经元供能清除神经元间多余递质2.1.3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连接的部位,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组成突触前成分利用球状小体,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出突触间隙确保神经递质得以传递突触后成分另一个神经元细胞接收递来信息的部分类别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2.1.4周围神经系统功能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结构联系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结构解剖学分类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按机能分类躯体神经系统支配感觉和运动器官植物性(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系统分类交感神经系统提高机体唤醒水平,应对紧急事件副交感神经系统消除机体兴奋,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2.1.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结构灰质:细胞体,位于中间白质:轴突,位于外部功能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桥梁能分析简单信息,并作出反应,完成简单反射活动脑脑干延脑与脊髓相连的部分控制呼吸与心跳,又叫生命中枢桥脑位于延脑上侧连接小脑和大脑,起桥梁作用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传递信息必经之路调节、控制人的睡眠中脑位于桥脑上侧视觉、听觉中枢控制瞳孔和眼球脑干网状结构分布于脑干部位控制觉醒和意识状态结构上行网状结构控制机体觉醒、保持脑皮层兴奋维持注意状态下行网状结构调节肌肉活动间脑丘脑感觉神经的中转站将感觉刺激传到大脑皮层(除嗅觉外)与网状结构共同控制睡眠和觉醒下丘脑调节植物(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分泌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与饥饿、渴、性等生理需求关系密切与情绪有重要关系小脑位于脑干背面,分左右两半球保持身体平衡,调解肌肉紧张大脑(端脑)内白外灰(与脊髓相反)神经系统最高部位结构额叶机体运动中枢顶叶枕叶颞叶边缘系统位于大脑内侧深处边缘结构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周围大脑皮层部分丘脑和中脑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动物本能记忆情绪2.2大脑皮层及其机能2.2.1基本规律上下交叉、左右颠倒投射面积与机能重要性成正比2.2.2感觉区域视觉区枕叶受损后眼睛正常,但全肓听觉区颞叶受损后耳朵正常,但全聋机体感觉区顶叶2.2.3躯体运动区域额叶支配、调节躯体各部分运动调节身体在空间中位置和姿势2.2.4言语区域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大脑左半球额叶运动性失语症:电报句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区颞叶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言语视觉中枢角回顶枕叶交界失读症:看不懂书面语言书写性言语中枢额叶失写症:不能写字、画画2.2.5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通常情况下,两半球协调工作胼胝体连接左右两半球,完成信息交换斯佩里对割裂脑手术病人研究,证实两半球功能不对称左半球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右半球空间关系情绪艺术舞蹈2.3脑机能学说2.3.1定位说人的特定心理功能由脑的特定部位完成始于颅相学加尔斯柏兹姆人的某种特点会反映于其大脑结构上,从而反映到颅骨上缺乏科学根据,但启发了大脑机能是分区域的支持布洛卡的发现威尔尼克的发现潘菲尔德刺激颞叶,激起童年回忆2.3.2整体说大脑是一个整体,并通过整体发挥作用弗洛伦斯:局部损毁法拉什利对小白鼠实验发现均势原理:大脑皮层各部分对学习影响均等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效率与大脑受损面积大小成反比,与受损部位元关2.3.3机能系统说鲁利亚:大脑某部位损伤并不导致孤立心理机能丧失,而是引起某种综合征脑的动态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激活系统)含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保持大脑皮层觉醒状态,提高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行为的自我调节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含枕叶、颞叶、顶叶及相关皮层下组织接收来自机体内、外部刺激,实现信息的整合及储存类别一级区:刺激直接投射区,高度异化二级区:综合、辨别各种刺激三级区:对信息进行空间和时间整合,反映其关系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额叶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类别一级区:运动的直接投射区二级区:组织运动,制定运动程序三级区:产生活动意图,实现复杂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既分工又合作,从而保证各项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完成2.3.4机能模块说20世纪80年代认知科学家们提出人脑的结构和功能由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完成2.3.5神经网络学说心理活动由不同脑区协同活动,以此构成神经网络来实现脑区可以通过神经网络参与不同心理及行为活动同一脑区在不同活动中作用不同动态的神经网络是各种活动的基础3意识和注意3.1意识3.1.1意识与无意识意识的含义一种觉知:觉察到某种现象或存在一种高级心理官能:对个体身心系统的统合、管理和调节一种心理状态非意识过程血压调节神经系统监控生理变化无意识相对意识而言的,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常见现象无意识行为日常行为习惯已自动化的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人没有觉察某些刺激对其行为产生影响麦凯的双耳分听实验证实盲视病人看不见刺激,但仍可对其进行一定程度加工潜意识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精神生活主要方面弗认为:被压抑的潜意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前意识只在个体注意后才能达到的意识部分3.1.2意识的功能具有能动性:能觉察和感知信息、并调节有机体能限制人的注意,减少无关刺激涌入大脑对知觉起到组织作用使人对信息做最佳判断和行为梁宁建对意识功能的认识觉知功能计划功能选择与监控功能3.1.3睡眠与梦睡眠:与觉醒对立的一种意识状态睡眠的阶段第一阶段脑电频率、振幅都较低10分钟左右浅睡眠,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惊醒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短暂的高频高幅脑电20分钟左右个体难唤醒第三阶段脑电频率变低、波幅变大40分钟左右肌肉进一步放松第四阶段脑电高频低幅的△波深度睡眠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生理指标变慢会出现梦呓、梦游、尿床快速眼动阶段出现清醒状态下的脑电眼球快速转动出现梦境睡眠阶段的规律一夜前四阶段共持续90分钟左右,此后进入5-10分钟快速眼动阶段如上循环,最后一次快速眼动将近1小时三、四阶段黎明时会消失一生婴儿快速眼动时间长,年龄增长时间变短,老年人快速眼动时间非常短睡眠的功能功能恢复理论使身体和大脑得到休息,并恢复其功能生态学理论睡眠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避免受伤梦剥夺梦对心理和生理机能造成不良影响梦的解释精分观点:林是潜意识的显现,满足被压抑的愿望认知心理学观点:梦担负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仍对信息进行整合生理学观点:梦是个体对脑的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霍布森研究梦的特点不确定性不协调性不连续性3.2注意3.2.1含义:意识对特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3.2.2特点指向性: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从而只选择某些对象而舍弃另一些集中性:心理活动聚焦在所选择对象上强度紧张度3.2.3功能选择功能:根据任务要求选择有意义的刺激,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保持功能:使集中于对象上的注意保持一定时间,维持心理活动持续进行调节和监督功能:提高觉醒状态,调节动作、行为3.2.4种类根据意志努力程度分事先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影响因素刺激物新异、强度大等个体自身状态、兴趣、经验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影响因素任务目的越明确、具体,越容易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越感兴趣的任务越能维持受活动组织方式受经难影响受人格影响随意后注意既有预定目的,又不需要过多意志努力在随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而来影响因素直接兴趣熟练程度根据注意的品质分个体在同时呈现的多种刺激中选择一种,而忽略其它刺激用双耳分听实验进行研究注意抑制机制负启动现象返回抑制现象注意瞬脱现象持续性注意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客体上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用警戒作业测量分配性注意个体同一时间将注意分配于多种刺激完成复杂任务的重要条件用双作业操作研究条件几种活动的性质个体熟练度活动任务自动化程度3.2.5生理机制朝向反射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射注意最初级生理机制人与动物共有脑干网状结构维持注意必需的大脑兴奋边缘系统含大量“注意神经元”对新异刺激和刺激变化作反应大脑皮层注意的最高部位调节、控制皮层下组织选择信息主动调节行动注意的外部表现感官朝向注意对象伴随生理变化头部血管舒张吸气短、呼气长3.2.6注意的品质广度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把握的对象数量通常为7+/-2个单元影响因素对象特点活动任务个人知识经验稳定性对对象注意的持续时长影响因素个人主观状态目的明确程度责任感坚强意志兴趣对象特点内容丰富程度活动是否变化注意分散与稳定性相反注意离开当前任务所需对象,而被无关现象吸引注意起伏注意短暂时间内的波动感受器的局部适应及生理变化节律引起不可避免分配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多个对象、从事多种不同活动影响因素任务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活动性质及内在联系性转移由于任务变化,注意从一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影响因素原注意的紧张度新事物的性质个体气质和习惯3.2.7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提出者:布罗德本特又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观点神经系统加工容量有限信息进入加工系统需先经过滤器工作方式“全或无”衰减理论提出者:特瑞斯曼观点信息能过过滤器,不被注意的信息只在强度上减弱,并非全无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不同有重要意义的信息阈限低实验支持:双耳分听实验中,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得到加工后期选择理论提出者:多伊奇、诺尔曼观点信息先经过分析,再进入过滤器,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又名“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记忆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提出者:约翰斯顿观点注意的选择在不同加工阶段都有发生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加工资源就越多选择发生信赖于任务要求注意分配理论认知资源理论提出者:卡尼曼观点不同任务对注意的分配各不相同注意是一种认知资源,而此资源有限任务越复杂,所需资源就越多资源用完时,新刺激就得不到加工输入的刺激不能自动占用资源,而是认知系统负责资源分配双加工理论提出者:谢夫林观点含:自动化加工、意识控制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占用认知资源,不需要注意而自动进行意识控制加工受认知资源限制,需要注意参与加工随环境和任务变化不断调整4感觉4.1感觉概述4.1.1含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4.1.2感觉的作用提供内、外环境信息保证机体内、外环境信息平衡是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是人全部心理的基础4.1.3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由感受器对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内部感觉对身体的位置、运动、内脏不同状态的反映4.1.4感觉测量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表示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也叫最小可觉差。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注意的种类有哪些。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二、阐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问卷法和晤谈法)4.测验法三、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基本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2.心理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3.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一个人独特潜能的需要)或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认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或1.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2.成长性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四、简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

区别:1.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是能力基本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3.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联系:1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2.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大小。

3.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两者是互相转化,互相促进的,正确理解能力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这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

五、简述思维的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思维是大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高级认知过程(人的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认知过程)。

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以人对事物概括性的认识为前提的)。

六、人的注意品质有哪些特性?1.注意的广度(范围):指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2.注意的稳定性: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到对象的数量。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编 绪 论【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编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编绪论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Psychology=“psyche”+“logos”,心理学是阐释灵魂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三个大的方面:(1)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动机和情绪: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及其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3)能力和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为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分为不同水平——简单层次、复杂层次。

(2)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无法直接测量,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首先,心理支配行为。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心理活动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其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普通心理學》1、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879——馮特——萊比錫——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2、什麼是心理學(1)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的科學(2)具體來說是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3、心理過程分為哪些部分(1)認知過程(2)情緒過程(3)意志過程4、個性心理表現在哪些方面(1)個性心理傾向性個性心理傾向性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以及對活動對象的選擇與趨向,是人從事活動的基本動力,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愛好、理想、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等。

(2)個性心理特徵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一個人在認知、情緒與意志活動中形成的穩定而經常表現出來的特徵,主要包括能力和人格。

5、什麼是能力能力是指一個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徵,表現了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的活動效率及其潛在可能性。

6、什麼是人格人格是指區別於他人,並在不同環境中表現出來的一貫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徵,主要包括氣質和性格。

7、什麼是氣質氣質是指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產生的動力特徵。

8、什麼是性格性格是指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與習慣化的行為方式的心理特徵,在人格中具有核心意義。

9、心理學的研究目標(1)陳述心理現象(有哪些)(2)解釋心理現象(為什麼)(3)預測心理現象;(規律)(4)調節與控制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應用)10、心理學的主要流派(發展歷史/各流派如何看待心理學)11、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理論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學應用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諮詢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健康心理學12、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及其特點(1)觀察法,其其特點是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心理現象與行為表現進行有系統、有計畫的觀察記錄,保持了被觀察著的心理活動的自然流露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

(2)實驗法,其特點是在控制條件下研究引數和因變數之間的內在關係。

(3)測驗法,其特點是使用標準化測驗工具度量個體間對同一事物反應的差異,或同一個體在不同的時間或情境中的反應差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四版全章节内容提要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四版全章节内容提要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人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

它既研究意识,也研究无意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心理学有时又被认为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心理学要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心理的神经机制、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心理与环境的关系等。

3、由于社会需求和学科自身的发展,心理学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研究领域,如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研究心理学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上,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实践上,有助于引导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并运用心理学的规律,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

5、心理学不仅是一门有吸引力的学科,而且提供了多种职业选择的机会。

6、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一方面,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另一方面,心理现象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而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要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知识和科学素养。

7、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方法是心理学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采用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和个案法等。

8、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心理学的诞生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根源,一个是近代哲学的影响,包括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影响;另一个是实验生理学的影响,它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客观的研究方法。

9、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学中派别纷争的时期。

当时涌现出来的重要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和格式塔心理学等。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体系:用具体事物作为前提刺激而建立的前提反射体系。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初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天下对立。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规律:兴奋和抑制,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机能: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将客观事物分解为不同方面、不同属性,并对他们分别作出反映;综合是将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属性联系起来,进行整体反映。

❖第四章·注意一、名词解释1.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有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二、简述和论述1.注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注意与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A: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和心理过程:注意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即指向一定对象的特性;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

2.注意分哪几种?影响这几种注意的条件是什么?A:(1)无意注意。

(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2)有意注意。

(个人的积极性和意志努力)(3)有意后注意。

(自觉的目的、任务)❖第五章·感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绝对感受性: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3.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4.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的感觉能力。

5.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二、简述和论述1.阐述感觉的特点和意义A:(1)特点:感觉反映的是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意义: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也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觉担负着对复杂事物简单要素进行分析的任务;感觉是认识的入口;只有在感觉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其他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才会产生并得到发展;感觉是维持和调节一个人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

❖第六章·知觉一、名词解释1.知觉:人对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2.知觉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3.知觉选择性: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4.知觉恒常性: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5.错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二、简述和论述1.简述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A:(1)联系:感觉和知觉是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

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物体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2)区别:产生性质不同;反映内容不同;生理机制不同。

❖第七章·记忆一、名词解释1.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认。

2.无意识记: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3.有意识记: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的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4.内隐记忆: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

5.程序性记忆:个体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6.陈述性记忆:对个体事实性信息的记忆。

二、简述和论述1.简述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以及其内在联系A:开始于识记。

识记是保持、回忆、再认的前提。

保持。

以识记为前提,保持的效果在回忆和再认中得到证明和体现。

再认。

回忆。

2.用加工系统的观点解释人类的记忆系统A:根据其特点,可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3.试述遗忘以及影响遗忘的因素A:遗忘: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地再认与回忆。

影响因素: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一、名词解释1.表象: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2.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3.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简述和论述1.为什么说想象也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形式?A:(1)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以直观形式呈现人们头脑中具有形象性特征的表征,而不是语言符号;(2)想象是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对客观现实的超前反映,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构成新形象的材料都来自生活,取自过去的经验,不可能无中生有。

2.什么是再创想象和创造想象?它们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什么作用?A:(1)再创形象:人们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略(2)再创想象的作用:是理解和掌握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人格的塑造有重要作用。

(3)创造想象的作用: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创造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其能力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让学生在活动和作业中自行去发现答案和规律)❖第九章·思维一、简述和论述1.什么是思维?其基本特征是什么?A:(1)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2)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2.什么叫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A:(1)定义:一系列有目的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2)因素:问题情境;认知结构的限制;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情绪状态。

3.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有什么区别?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A:(1)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新颖性;是发散思维和局聚合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灵感状态。

(3)途径: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运用发展创造性思维策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十一章·情绪和情感一、名词解释1.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2.道德感: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3.心境: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4.激情: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二、简述和论述1.试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A:(1)区别: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前,情感体验在后;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

(2)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绪依赖于情感,是情感的具体体现;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2.表情有哪三种主要类型?A: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3.举例说明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A:(1)高等动物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物有了同伴就欢喜,亲密的同伴死亡就会悲伤流泪)(2)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功能(婴儿用哭声表达饥饿和身体不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表达内容的增加,儿童对大人的情绪反应增加并分化;视觉悬崖)(3)成人的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功能(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第十二章·意志一、名词解释1.意志: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双趋冲突:一个人必须对同时出现的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进行选择时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心理冲突。

3.双避冲突:一个人必须对同时出现的两个具有同样强度的负面目标进行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4.趋—避冲突:一个人对同一目标既想接近又想回避的两种相互矛盾的动机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二、简述和论述1.试述意志与认识、情绪与个性的关系A:(1)意志和认知:意志过程是以认知过程为基础的,意志对认知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2)意志和情绪与情感: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

2. 怎样培养人的优良意志品质?A: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十四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一、名词解释1.个性: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总和。

2.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3.动机:以某种方式引发、促进、保持和终止指向目标的行为。

二、简述和论述1.试述个性的基本特征A: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可塑性;社会制约性和生物制约性的统一;整体性。

2.述评马斯洛和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A:(1)马斯洛需要理论A. 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B. 只有所有的需要相继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C. 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一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行为的核心力量,已经满足了了需要,就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