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语源与历史文化 整理版 (3)综述
汉语词汇通史
汉语词汇通史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直接影响了汉语词汇的形成与发展。
了解汉语词汇的通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以“汉语词汇通史”为主题,探索汉语词汇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汉字是汉语词汇的基础,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这些刻字中,大部分都是与祭祀、卜筮有关的记录,如“牛”、“豕”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发展为多音字,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
这为后来的词汇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汉字的书写规范,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小篆。
小篆的使用促进了文字的传播,也推动了汉语词汇的发展。
许多汉字在小篆中形状比较规整,因此在书写和印刷方面更加方便。
汉语词汇的发展在汉朝达到了一个高峰。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文化繁荣促进了汉语词汇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许多特定领域的词汇被创造出来,如政治、军事、医学、科学等。
同时,汉朝还有一些重要的文化成就,如《诗经》、《楚辞》、《论衡》等,这些文献也为汉语词汇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随着历史的进程,汉语词汇不断吸收外来词汇,并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和口语。
在中国历史上,汉语的不同方言和口语一直存在,并且具有地域特色。
这也是汉语词汇丰富多样的原因之一。
例如,广东话中的“飞机”在普通话中是“飞机”,而在上海话中是“飞机”。
这些方言的存在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也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现代汉语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
在清朝末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变革。
这些变革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引进,大量的外来词汇被引入到汉语中。
这些外来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也为汉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汉语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汉语史知识点总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今天的汉语体系。
在汉语史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就汉语史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一、古代汉语的起源汉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商周时期。
在商周时期,中国的文字系统逐渐形成,汉语也开始慢慢地发展起来。
最早的汉语文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用来记录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金文则是商周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青铜器上,用来记录当时的礼制、文字、音乐等方面的信息。
在战国时期,古代汉语开始进入成熟期,文字系统也逐渐完善起来。
在战国时期,古代汉语逐渐形成了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
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书面语逐渐取代了口头语成为了官方语言,古代汉语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汉字的发展汉字是汉语文字的基本元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汉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这是最早的汉字形式。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规范了汉字的书写规则,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从此以后,汉字逐渐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文字,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标志。
在汉字的发展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了解。
比如,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不同的字体形成了不同的书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每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另外,汉字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如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这些文化对汉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汉语的发音问题汉语的发音问题一直是学习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都是汉语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汉语时期,汉语的发音规则主要由天然的发展而来,没有明确的体系。
而在宋代,有人提出了“等韵”的说法,认为汉语的韵母有等级之分,这是中国语音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汉语词汇史纲要
汉语词汇史纲要汉字起源于殷商时期的“殷墟”,后来由于周代对汉字的重视以及当时周王与诸侯国、贵族的不断通婚,使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更加丰富,形成了有独立意义、有独特风格于当时文学作品中的字词。
《尔雅》说:“文字以声调为本,以声显形”,汉语词汇也是一样;《辞海》说“字为物之总名”。
这些都是人们对语言形态、发展规律的认识。
《辞海》中所说的汉字,从上古开始就具有声调、音韵、形声并重的特征。
这和古汉语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讨论这些差异吧。
下面先介绍一下《汉语词源》中有关“词汇”与“音韵”及其关系的论断,然后介绍一下音节概念与字词概念之间的关系:词类由音及声从一个字再转化为其他文字;词类又由音节概念向词类演变;词可分为动词词类和形容词词类(名词词物)两大类。
1.“词汇”是文字起源的依据关于汉语词汇的起源,《汉语词源》给出了这样一种论断:“词汇是文字起源之根据,词汇是形声字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史也就是词学的发展史”。
也就是说,词汇在语言产生以后,才逐渐由字演化为词。
根据这一论断,汉语词汇产生时即有四大源头:古生代的“音韵”、战国末期的“字训”和秦代出现的“义理式”。
古生代“音韵”是古代汉语发展产生后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因为当时汉语没有文字,所以其词汇也就失去了产生作用的条件。
战国末期(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21年)出现了义理式文字。
这就把古代汉语从原始字向现代意义造字转变的规律固定下来了:在上古时期,词就已经出现了,它主要是指声言的一个词或者一组词;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演变而产生形容词和动词词类两大类词类,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词物两大类;经过上古时代对语音规范、形声字义的进一步发展之后,形成了大量相对稳定的书面音节;最后经过古汉语韵律与书面音节相结合而形成了汉字。
在这些语音记录与发音过程中形成了汉字(字训):形声、义理两大方面相结合所出现的形式也逐渐演变为字;以语音为标准并经过古文字发展而自然形成的音节也逐渐转化成汉字。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一、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外来词作为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产物,在现代汉语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汉语外来词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外来词的界定、分类、来源、特点、影响等。
在界定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这些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可能与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标准,外来词可分为音译词、意译词、形译词等多种类型。
在来源方面,现代汉语外来词主要来自于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世界主要语言,这些语言中的词汇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汉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
在研究特点上,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学者们注重对外来词的语言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也关注外来词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探讨外来词在文化交流、社会变迁等方面的作用。
还有一些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角度对外来词进行研究,揭示了外来词在人们的认知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在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来词的引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力。
外来词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开放程度和文化的多元性。
外来词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汉语的纯洁性受到挑战,因此需要在语言规范和社会文化层面进行引导和调控。
综观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化研究内容,如加强对外来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探索外来词对汉语语言结构的影响等。
还需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跨学科的合作,以推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1. 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与影响外来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日益显著,影响也日益深远。
词之发展历程
词之发展历程
词语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化。
以下是词语发展的一般历程:
1. 原始词语:最早的词语是原始人类用来交流的简单、基础的词汇。
这些词汇通常与生存、基本需求和环境相关。
2. 衍生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表达更加具体和复杂的意思,开始从已有的词语中衍生出新的词汇。
这些衍生词可能是通过前缀、后缀或者词根的加入或改变来形成的。
3. 借用词:由于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人们会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汇。
这些借入的词汇在自己的语言中被适应和发展,成为新的词汇。
4. 创造新词:在特定的时代或领域,人类需要表达新概念或新事物,于是创造出新的词汇。
这些新词汇可能是由已有的词汇组合而成,也可能是创造出全新的词汇。
5. 词义演变:随着社会变迁和语言使用的改变,词语的意义也发生演变。
一些词语的本义逐渐扩展或缩小,产生新的含义。
6. 形成规范词汇:随着语言的规范化,一些词语成为公认的标准词汇。
这些词语经过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化,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词汇。
总结起来,词语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创新的过程。
从
最早的原始词汇到衍生词、借用词和新创造词,再到词义演变和规范化,词语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来源与演变分析
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来源与演变分析词汇是一门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也是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汉语中,词汇来源广泛,吸收了多种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来源与演变进行分析。
一、汉语词汇的来源1. 古代汉语的来源古代汉语的词汇来源主要包括古代汉民族的创造和其他文化的借用。
古代汉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词汇,形成了独特的汉语文化。
另外,古代汉民族还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吸收了外来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资源。
2. 外来词汇的借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加强,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来源也越来越多元化。
外来词汇的借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大了汉语的词汇范畴。
外来词汇主要来自于外国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等,这些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满足了现代社会对词汇的需求。
3. 民间词汇的形成除了古代汉语和外来词汇,现代汉语中的词汇还有来源于民间的新创词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人们会创造新词汇来表达新概念、新现象和新技术等。
这些民间词汇的形成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数量,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汉语词汇的演变1. 音韵变化汉语词汇的演变首先表现在音韵方面。
在汉语的漫长历史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音韵会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汉语中的一些音节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读音的变化,同时也带动了词汇的演变。
例如,“月”字在古代汉语中的读音是“ngit”,而在现代汉语中读作“yuè”。
2. 义项拓展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一些词汇的义项也会发生拓展。
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士”字只指“士人”,表示士人阶层。
但在现代汉语中,“士”不仅指士人阶层,还可以表示某一专业领域中的专家或者热衷于某一领域的人。
3. 文化演变汉语词汇的演变还受到文化的影响。
汉民族的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内涵,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汉语词汇也在不断演变。
汉语词汇与文化-[精]
农业、畜牧业等基本物质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方 面词汇的发展。下面有关农耕的词语,都发育的特别充分。如:
金属类词语:(《说文》中共有197个) 银、铅、镣、锡、铁、镂、铣、铸、销等等 纺织类词语: (《说文》中共有248个) 绪、纯、绡、绮、经、纬、纪、纺、绝、继、绢、绫、绛等等 田桑类:(下面只列举关于描写田地形状大小的) 町:田践处曰町 畸:残田也。畦:五十亩曰畦。
第三节 词汇系统的文化探求
• 语言是一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模式与认识体系,世界是 通过语言来反映的,这在词汇体系中会表现的相当突出。
一、词汇体系的内部构成
1.阴阳派生词词族 2.同义词族
二、词汇系统的开放与同化
1.外来词的规模与词汇 系统的开放度
2.汉语外来词的强大 同化力
一、词汇体系的内部构成
成语、谚语、歇后语。“浑水摸鱼”“山雨欲来风满 楼”“鹤立鸡群”“一诺千金”。
㈢同源词的同源线是形象义
“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
—王力 A.小犬为狗,小马为驹,小样为羔。(所指对象不同,表示
形貌的词义相同) B.水缺为“决”,江河缺水为“涸”、为“竭”,人缺水欲
展上。
《说文解字》中的“禽”“兽”“虫”三个字最初出现时 是试图用来指称整个走兽乃至一切动物的种属词。它显示出 古代人在造这些字的时候对动物种属的认识还具体而别,分
而不统。这三个字在意义上曾经纠葛了好长一段时间,说
明上古汉人在认识动物的类属时走过很长一段弯路。这些词 语经过相互干扰、冲突,最后达到协调平衡。这个过程就是 上古汉人的思维逐渐清晰化、条理化的过程,就是人们认识 动物世界,把握动物世界的过程。
词汇文化—古代汉语词汇与文化(古代汉语课件)
三、词义内容体现古代文化
三
《说文》“三,天地人道也” 以“三”为核心构成的词群:敬礼三鞠躬、 婴儿“洗三朝”、凡事“五三不成立”。
四、词类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文化的兴废更替,促使词类系统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中。 在商周时代,祭祀占卜文化发达,因而在汉语词类中表 示此含义的词语众多,如:祝、祀、占、卜、福、巫、 祠、太牢等等。 到了宋代,手工业工商业发达,于是相关词语大量出现, 如:生意、交子、作坊、花市、瓦市等。
思考题
除了我们本节课举的古汉语词汇的例 子,还能找到哪些例子体现古代汉语词
汇和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与文化
目 录
1
词义生成体现古代文化
2
词语构造体现古代文化
3
词义内容体现古代文化
4
词类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一、词义生成体现古代文化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夭》
“归”:嫁
二、词语构造体现古代文化
我国古代是一个宗法社会,体现宗法思想的等 级观念也成为词语构造的重要原则,尊前卑后、 长前幼后、男前女后等井然有序。
四、词类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再次,文化因素也会促使具体词语更替。 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 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 以‘箸’为‘快儿’。” 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 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
四、词类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最后,文化因素促使词义发展演变。 “昏”,本义是黄昏。
《说文》:昏,日冥也。 由于古代婚礼在黄昏时举行,因此引申出结婚之义。 如《左传•隐公七年》: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通论词汇 四 来源系统
四、社区词
社区词指只在某个社区流通,反映该社区政治、经济、 文化的特有词语 此社区不是我们居住的小区,而是特指由于不同社会 制度背景形成的,如大陆、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 湾及海外华人社区(唐人街) 香港的社区流行词语:打工皇帝、夹心阶层、公屋、 八卦杂志、通识教育 有些在某一社区流行的词语还会扩散到其它地区,有 的已经进入到普通话词汇:二人世界、熊市、牛市、 度假村
外来词的几种形式
完全音译:用汉字来译写外语词的读音 巴士、克隆、摩登 半音半意译,分为两种: 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冰淇淋、新西兰、牛津(大学) 音译加义类 爱滋病、卡车、酒吧 音译兼意译:用汉字音译,由汉字字义能联想到其词义 基因、幽默、伟哥、可口可乐 借形词,分为两种: 直接借用英文字母的词语(字母词) ,或字母与汉字夹用 PK AA制、B超、 PC机 从日文中直接借用汉字的字形,但不借它的读音 经济、革命、交通、干部、集团
六、外来词
外来词指从外族语言中连音带义借过来的词
完全的意译词不宜看作外来词。如“科学”的意义是外 来的,但它用汉语原有的语素按汉语的构词方式构成, 所以不是外来词。五四时期曾将它翻译为“赛因斯”, 则是外来词
汉语外来词借入的几个时期
(1) 两汉时期 主要从西域诸国借入的一些事物类词语 苜蓿、葡萄、琵琶、骆驼 (2) 汉末魏晋南北朝至唐宋 主要是从印度借入佛教词语 佛、袈裟、塔 (3) 五四时期 主要是从西方借入的科技、政经类词语 (4) 改革开放至今 主要是从英语借入,多方位、多层次
陛下、王妃、官人、和亲、朝见、登基、刺配
三、方言词
方言词指限于某一地区使用的词语
同实异名
麻雀:北京-家雀 勤快:苏州-勤力 昆明-小雀 厦门-骨力 温州-黄占头 福州-伶落
汉语词汇史: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
汉语词汇史: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词汇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汉语词汇史不仅反映了语言本身的演变,也折射出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变迁。
本文将从汉语词汇的起源、发展阶段、外来词汇的影响以及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等方面,详细探讨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
一、汉语词汇的起源汉语词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上古汉语的词汇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这些词汇大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天”、“地”、“人”、“水”等。
这些基本词汇不仅在古代汉语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二、汉语词汇的发展阶段汉语词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三个阶段。
1. 上古汉语:上古汉语的词汇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词义较为具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逐渐丰富,出现了复音词和合成词。
2. 中古汉语:中古汉语时期,汉语词汇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个时期的词汇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词义也更加复杂。
特别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佛教词汇被引入汉语,如“菩萨”、“涅槃”等。
3. 近代汉语:近代汉语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大量外来词汇进入汉语。
这些外来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而且促进了汉语词汇的现代化。
三、外来词汇的影响外来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自东汉以来,佛教词汇、阿尔泰语系词汇、印欧语系词汇以及日源词汇等相继进入汉语。
这些外来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词汇的演变。
1. 佛教词汇: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佛教词汇被引入汉语,如“菩萨”、“涅槃”、“禅”等。
这些词汇不仅在宗教领域广泛使用,而且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2. 阿尔泰语系词汇:元代和清代,阿尔泰语系的词汇大量进入汉语,如“汗”、“可汗”等。
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交流,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
3. 印欧语系词汇及日源词汇:明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大量印欧语系词汇和日源词汇进入汉语,如“电话”、“电视”、“咖啡”等。
这个词的起源是什么?
这个词的起源是什么?一、词语的定义与重要性词语在语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交流的基本单位。
词语的起源涉及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通过研究词语的起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人类文化的发展。
二、语源学:词语起源的科学方法语源学是研究词语起源的学科,通过追溯词语的历史演变,分析其构词要素以及与其他语言间的联系,揭示词语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等信息。
1. 语源学的历史与发展语源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成为系统学科是在19世纪。
后来,随着各种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语源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为人们研究词语的起源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支持。
2. 词语起源的方法与工具语源学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历史语料和相关文献的分析,同时也利用了古老的文献、考古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现代科技的发展还为语源学研究提供了各种工具和方法,如语料库的建立和大数据的分析。
三、汉字词语的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词语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研究热点。
通过对汉字的形、音、义的分析,可以揭示汉字词语背后的丰富内涵和文化意义。
1. 形声字的起源与演变形声字是汉字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字,它们的构造形式中既有表示意义的“意符”,也有表示音节的“声符”。
通过对形声字的研究,可以揭示古代人们对事物形态和发声特点的观察和认识。
2. 意义扩展与词义变化汉字词语的意义经常会发生扩展和变化,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过研究词义的变化,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
四、外来词语的传播与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交流,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各种外来词汇不断被吸纳并融入到汉语中,丰富了汉字词语的内涵。
1. 外来词语的来源与传播途径外来词语主要来源于其他语言,如英语、日语等,它们通过贸易、文化交流等途径进入汉语。
同时,也有一部分外来词汇是由于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
2. 外来词语的吸纳与融合一些外来词语经过一定的时间和使用,逐渐被汉语接纳并融入汉语的词汇系统。
中文词汇的起源与发展
中文词汇的起源与发展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词汇体系。
中文词汇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中文词汇的起源和发展,并探讨其对中文语言的影响。
一、中文词汇的起源中文词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最早的中文词汇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那时人们使用象形文字来表示事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文词汇开始出现了形声字,也就是用一个字的形表示一个事物的外形,用另一个字的声音表示这个事物的发音。
这种演变使得中文词汇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字的发展,中文词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期间,中文词汇开始从方言中吸收和借用词汇。
这些方言词汇逐渐成为标准中文的一部分,丰富了中文词汇的内涵。
二、中文词汇的发展中文词汇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革。
在古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问的发展,中文词汇逐渐壮大。
诸如《诗经》、《论语》、《庄子》等经典著作为中文词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著作中的词汇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中文词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文词汇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大量外来词汇进入中文,这些外来词汇丰富了中文词汇的内容,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中文词汇不断进行创新和扩充,使得中文词汇体系更加完善。
三、中文词汇对中文语言的影响中文词汇的起源和发展对中文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文词汇的丰富多样性使得中文语言更具表达能力。
人们可以通过中文词汇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其次,中文词汇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了中文语言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传承古代经典著作中的词汇,人们能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中文词汇的创新使得中文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着现代社会的需求。
最后,中文词汇的起源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文词汇的形成与发展是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的一种体现,它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词语语源与历史文化 整理版 (3)
音响的模拟
汉语“鸡”的声音为kie,所谓“鸡鸣喈喈”,即是对其 鸣声的逼真模拟。而英语中,攻击叫cock,古挪威词为 kokr; 母鸡叫hen,显然都是拟声词。此外雄鸡的名称,约鲁巴语 为koklo,伊博语为okoko,芬兰语为kukko等,都是来自对其 叫声的拟声。马来语黎明kukuk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雄鸡的叫声。 汉语乌鸦的“鸦”,古英语的乌鸦是“crawe”,梵语鸦 的名称是kaka,哥伦比亚有种类似的是kankan。互相对比何 其相似,早期人类语言对自然界声音的模拟。布谷鸟,一种 鸟类,其声音近于“卜姑”古人象其声以立名,名曰:“布 谷”,各地方言中也有类似的读音来命名布谷鸟。
2016/6/23
» 人类的认识都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例如人们从“果 裸”“葫芦”“骷髅”等具体事物上,概括出了抽 象的概念:“囫囵”、“混沌”等,因为圆转的东 西都是浑然一体的。 » 数目,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抽象的数词是从具体的 事物中产生的。例如“二”人的外部器官一般是成 对的,最典型的就是耳朵,另外古时称男人耳下的 颊毛为“而”,因此“耳”“而”的共同特征是二, 因此孽乳出数词“二”来。
» 五体投地 源自《大佛顶如
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
首楞严经》:“阿难闻已,
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 合掌而自佛言。”“五体投 地”本用来指两手、两膝和 头着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礼
节,后用来“比喻敬佩到了
极点”。
» scapegoat(替罪羊) 出自《旧约·利末
记》。在犹太教赎罪日这一天,大祭司举行赎 罪祭奠。先杀两只公羊,然后将双手按在另一 只羊头上,诉说自己和众人所犯之罪,并表示 这一切罪过都应该由这只羊承担,言毕便将其 弃之于旷野,说明众人之罪已由此羊负去。因 此,现在scapegoat喻代人受过,称为“替罪 羊”。
元古代词语 -回复
元古代词语-回复题目:元古代词语的起源与演变引言:元古代词语是指古汉语时期最早出现的一批词汇,它们构成了古汉语的基本词汇体系,并在后世的汉语演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元古代词语为主题,探讨其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对汉语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一、元古代词语的起源元古代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华北地区。
在这个时期,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了定居和农耕的生活方式,人们开始发展语言以便进行交流。
最早的元古代词语主要涉及生活、人类基本需求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
1.生活类词汇最早的元古代词语主要涉及与生活相关的词汇,如衣、食、住、行等。
这些词语对于描述人类基本需求和生活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2.自然类词汇除了与生活有关的词汇之外,元古代词语还包括了一些涉及自然环境的词汇,如山、水、天等。
这些词汇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
二、元古代词语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流逝,元古代词语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逐渐成为了古汉语的基本词汇体系。
1.古代汉语的分期根据词汇的使用情况,古代汉语可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
元古代词语主要存在于古汉语时期,即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
2.韵书与字典的编纂元古代词语的发展受到韵书和字典的重要影响。
韵书是古代编纂的一种按照韵母进行排列的词典,对于元古代词语的整理和分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音变的影响在元古代词语演变的过程中,音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音变的影响,一些元古代词语的发音和意义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词语。
三、元古代词语对汉语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元古代词语作为古汉语的基本词汇体系,对汉语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词汇资源的积累元古代词语为后世的词汇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后来的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引用、借用和衍生的方式,充分利用元古代词语的丰富词汇资源。
2.语法功能的形成元古代词语的运用和语法演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古汉语语法功能的形成。
元古代词语的语法功能变得更为明确,这为古汉语的语法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语词语中的古代文化渊源
文 海章
( 安 徽 省 肥 东 第 一 中学 , 安徽 肥东 2 3 0 0 0 0 )
文 化 渊 源
摘 要: 在 语 言各 要 素 中 , 词汇是最丰富、 最 活跃 的 因素 。汉语 不仅 词 汇 丰 富 , 而且 词 汇 中蕴 藏 着 深厚 的 文化 内涵 。 透 过 词 语 的运用 , 能够 捕 捉 到 很 多具 有 时代 色彩 的 人 文 信 息 。 尤 其 是 汉语 词语 中 的 古代 文 化 渊 源 , 更 值 得 我 们仔 细咀 嚼 。
“ 火胜金 ” 的“ 天 意 ”, 故能成 功 , 火德 崇尚的色彩 为红色 , 故 以 红 为贵 、 以 白为贱 的观 念 在 周 初 就 已经 形 成 。 如今 人 们 观 念 意 识 中喜红不喜 白, 结婚披红挂彩 , 丧 事 则 白衣 缟 素 , 就 是 周 代 这 种 礼 法 观 念 的 延 伸 。由这 种 文化 观念 主宰 的封 建 社 会 . 色 彩 就 自然 地 与 等 级 地 位 紧 密 挂 钩 ,古 代 的 国家 政 治 关 系 讲 究 民 顺、 臣忠 、 君仁 , 延 续 到 家 族 血 缘 关 系 的子 孝 、 妇从 、 父慈 。 封 建 礼 教 规 范 和 宗 法 伦 理 观 念 都 特 别 重 视 上 下 有 别 、长 幼 有 序 和 尊卑有度 , 色彩 便 用 作 表 示 这 种 等 级 观 念 的重 要 手 段 , 某 种 色 彩 经 常 同 某 种 等 级 地 位 相 应 ,这 种 色 彩 就 带 上 了 特 定 的 文 化 内涵 。如 黄 色 代 表 帝 王 之 尊 . “ 黄者中和美色 , 黄承天德 。 最 盛 淳美 , 故 以 尊色 为谥 也 ” , 从汉至清 , 我 国 历 代 帝 王 都 以 黄 色 为 尊 , 其 他人禁 用黄色 ; 白色 , 历来被 作为平头 百姓 的通称 , 如 “ 白衣 、 白丁 、 白姓 ” 、 “ 散民不敢服杂彩” ( 董仲舒《 春 秋 繁露 》 ) , “ 唐制 : 庶人以白” ( 《 旧唐 书 ・ 舆 服志》 ) ; “ 朱 、 紫、 青、 绿” 作 为 官 服之色 . 所谓“ 拖朱 垂 紫 ” 是指位高权重者 , “ 青衫绿袍 ” 是 指 刚
词语语源与历史文化整理版3综述
〔2〕指一个具体的词的音义最初结合的缘由;假设该 词为名词,那么指其所以得名的由来。
如,?果裸〔臝〕转语记?说到,“属镂〔音竹 漏〕,短剑也〞,“属镂〞的名称来源于体短的蠾蝓 〔音竹鱼〕〔蜘蛛〕。
像这样一个具体的词的音义来源,是直接的、近距 离的,因而可以说它是“近源〞。人们习惯所称得“词 源〞往往是指这种近源。 〔主要探究音义结合缘由,涉及历史文化因素看似很 少——依据任继昉?汉语语源学?〕
2021/11/30
〔3〕词族的形成及其内部关系 a.词族的形成——“骨碌〞词族简谱 b.词族的内部关系——一个有机整体
a.词族的形成——“骨碌〞词族简谱及其形成过程
骨碌——滚转曰“骨碌〞,因面圆转之物都由此 孶乳。语根似乎原于模仿圆转物的声音,因 而圆形义由此而来。而圆形,块状之物,其 体必短。故由圆形义与块状义引申出“屈短 义〞。
〔1〕该词“最早〞出自什么地方?原义指的是什么? 如,pen——鹅毛笔 墙wall——weaver〔编织〕 博客bloger——航海流水日志log 麻将〔粤语麻雀〕——捉麻雀得钱牌
〔由词语现在的通行涵义,追溯其最初的来源,在 这个 过程当中了解过去的历史文化背景——依据: 罗常培先生?语言与文化?里头的思路〕
语根产生的几种形式: a.自然的发音 b.动情的感慨 c.音响的模拟
自然的发音
世界各种语言中对父母亲的称呼十分相像,如 汉语中“母、父〞这两个词的声母分别是M和P,这 在世界语言中带有普遍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称呼 父母的相似现象?
婴儿吃奶时常伴一种“呣呣〞鼻音,这是双唇 贴在母亲乳房,嘴里饱含乳汁时能发出唯一声音: m_m_。往后这种声音就成想吃东西或者期待喂奶 人 哺乳的一种表示信号。当嘴里没有食物是, “呣 呣〞鼻音就可能带上一个张开口腔的元音,变成: mama。如Biblioteka 金文犬字 什么“quan〞 块去。
词的发展历程
词的发展历程
词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人类最初的交流方式中,人们主要通过动作、声音和图片来传达信息和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发展出更加复杂的语言系统,通过语音来表达想法和情感。
最早的词语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楔形文字时代。
当时,人们使用象形文字来记录和表达具体的物体和动作。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需要更加抽象的词语来描述抽象的观念和思想。
于是,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表意文字,词语的发展也从此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语言词汇得以形成。
一些词汇来源于人类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察,比如“树”、“湖”等。
另一些词汇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动,比如“饭”、“衣”等。
同时,人们还创造了大量的形容词、动词和副词,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扩大,不同地区的语言也开始相互影响和交流。
这促使了词汇的进一步演变和发展。
人们开始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汇,逐渐形成了很多国际通用的词语。
比如,“咖啡”这个词就来自于阿拉伯语。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
人们需要表达新的概念、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技术术语。
因此,很多新词汇被创造出来,以满足人们交流和表达的需要。
总的来说,词语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丰富的过程。
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现代的语言系统,人类通过创造和借用词汇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词语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人在采集、渔猎的等劳动中,免不了有喜怒哀乐之 情要宣泄,发之为声,以为表达,或者为了协调共同的动作, 也要通过声音来交流感情。 汉语中的“吁”,是惊词。而芋头的“芋”《说文》解 释“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可见“芋”犹 言“吁”,人类早期食物稀少,想象饿着肚子原始部落人在 挖掘到芋时,那种惊喜与喜悦之情,于是感叹之声“吁”便 脱口而出。久之,“芋”的读音就成了这个植物芋的名称。
B C
索绪尔:“词源学并不以解释一些孤立的词为满足,它要研究词族的历 史。”——《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程瑶田《果裸(臝)转语记》 程瑶田(1725~1814)清代著名学者与戴震同受业于清代著名经学 家、音韵学家江永门下。 程氏《果裸转语记》把250多个音义相近的连绵词经丝连绳引、疏通 证发,考证出它们是同属一个“家族的词”(即词族),它们的第一代 “祖宗”就是“骨碌”(即语源),其语音形式为“*kl_”,是整个词族 的语源。 什么是“骨碌”——汉语“果裸(臝)”,指树上的果实,之所以称 其名为“果裸”,是因为果实从树上掉在地上时候,发出“骨碌”一声。 《记》:“声随形命,字依声立;屡変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 离其声”,在为各种不同事物命名过程中,原始人往往求同存异,抓住 这些食物的共同特征或相似特征,以已知推求未知,一此名命彼名,因 而出现了大量异类而同名的现象。 如:从“*kl_”这个语音形式出发,孳乳衍生出的词有,“果裸” (书上果实),有“蜾蠃”(细腰蜂),蛞蝼(音括楼,圆腰虫,俗名 鼻涕虫),鍋鏍(一种炊具),“佝偻”(鸡胸驼背),“辘”(圆轮) 等,各种异类事物之所以仍说他们是同属一个词族——因为它们都有一 个共同的特征,都含有“圆曲义”。这也反映了人类认识是,从具体到 抽象再到具体的一个反复过程。 程氏认为字音先于字形,因为文字是记录声音的,所以不必深究何 字为源。
自然的发音
世界各种语言中对父母亲的称呼十分相像,如汉语中 “母、父”这两个词的声母分别是M和P,这在世界语言中带 有普遍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称呼父母的相似现象?
婴儿吃奶时常伴一种“呣呣”鼻音,这是双唇贴在母亲 乳房,嘴里饱含乳汁时能发出唯一声音:m_m_。往后这种 声音就成想吃东西或者期待喂奶人 哺乳的一种表示信号。当 嘴里没有食物是, “呣呣”鼻音就可能带上一个张开口腔的 元音,变成:mama。
(2)指一个具体的词的音义最初结合的缘由;若该词 为名词,则指其所以得名的由来。 如,《果裸(臝)转语记》说到,“属镂(音竹 漏),短剑也”,“属镂”的名称来源于体短的蠾蝓 (音竹鱼)(蜘蛛)。
属镂
蠾蝓
??
子
父
祖宗
像这样一个具体的词的音义来源,是直接的、近距 离的,因而可以说它是“近源”。人们习惯所称得“词 源”往往是指这种近源。
音响的模拟
汉语“鸡”的声音为kie,所谓“鸡鸣喈喈”,即是对其 鸣声的逼真模拟。而英语中,攻击叫cock,古挪威词为 kokr; 母鸡叫hen,显然都是拟声词。此外雄鸡的名称,约鲁巴语 为koklo,伊博语为okoko,芬兰语为kukko等,都是来自对其 叫声的拟声。马来语黎明kukuk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雄鸡的叫声。 汉语乌鸦的“鸦”,古英语的乌鸦是“crawe”,梵语鸦 的名称是kaka,哥伦比亚有种类似的是kankan。互相对比何 其相似,早期人类语言对自然界声音的模拟。布谷鸟,一种 鸟类,其声音近于“卜姑”古人象其声以立名,名曰:“布 谷”,各地方言中也有类似的读音来命名布谷鸟。
对于“词语语源”我们认为以下两种说法都是可取 的: (1)该词“最早”出自什么地方?原义指的是什么? 如,pen——鹅毛笔 墙wall——weaver(编织) 博客bloger——航海流水日志log 麻将(粤语麻雀)——捉麻雀得钱牌
(由词语现在的通行涵义,追溯其最初的来源,在这个 过程当中了解 过去的历史文化背景——依据:罗常培先生《语言与文化》里头的思路)
小组成员:彭瑞、黎智星、余雅洁、 董婧怡、郑佩莎、郑广、黄雯舒、 徐韫琪、江莹
讲 述 流 程
一、释题 二、语源与人类社会起源 三、词源与历史文化 (一)四种类型 (二)词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不足之处 五、参考文献 六、结束
• 词语语源=词源? • 语源、词源和字源的区别?
语源、词源和字源的区别: 语源与字源的区别:字源意在文字形体的来源、造字 理据,而语源意在词的音义来源、造词的理据。 如,金文犬字 ,“犭”的象形;语源还要问为 什么“quan” 这个读音就恰巧与“犬”结合到一 块去。 语源与词源的区别:现对词源的一般定义是,一个具 体词的来源(或出自文献、历史故事、早期社会生 活),而语源还要将词族的总语源也包括进去(把与 该词有“亲属关系”的词连同一块考证研究)。
(主要探究音义结合缘由,涉及历史文化因素看似很少——依据 任继昉《汉语语源学》)
我们对“词语语源”的理解:
乌江 湘江 嘉陵江
长江
青藏高原
现有词语 事物名称
词源
语源
1.语源的定义 2.程瑶田《果裸(臝)转语记》 3.词族的结构关系
1.语源的定义
语源,是语言中的词和词族的音义来源。语源是一个总概 A 念,它又可分为词的语源和词族的语源两个层次。 词的语源(上述“属镂”的例子) 语源 词族的语源(好比族谱中的第一人)
3.词族的结构关系 (1)语根的起源 (2)根词孳乳出同族词的三种方式 (3)词族的形成及其内部关系
词族的系统
(1)语根
语根是最初表示概念的语言形式、词族的原始语源。语 根大多产生语源的萌芽时期,在后来成熟语言的词汇系统中 只占很小的比例。“人类学家认为,语言萌芽于两三百万年 前,成熟的语言是原始人进入最后二三十万年的事情”,就 是说最古老的语根至少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语根产生的几种形式: a.自然的发音 b.动情的感叹 c.音响的模拟
2. 《汉语语源学》和 《果裸(臝)转语记》
此书通过对具体语源 现象的分析,把同一词族 中音义关系较近的词联系 起来,以确立大小不等的 词族,从而建立了自己的 理论研究框架,为语源学 从训诂学、词义学等部门 独立出来做出贡献。 而这本书的研究原料 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程氏的 《果裸转语记》 (作者:任继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