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浙江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培训课件(最终) (2)

合集下载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报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报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

附灌区渡槽安全鉴定报告书渡槽名称:鉴定组织单位:鉴定时间:— 1 —— 2 —填表说明一、工程概况概要说明渡槽的建设时间、工程规模、效益,工程主要建筑物及特征参数,工程建设情况,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加固情况,以及施工中与运行以来曾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二、工程质量评价说明工程质量的检测情况,评价现状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重点是工程外观质量,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耐久性,砌体结构的强度,结构变形整等。

三、过流能力评价说明渡槽过流能力复核结果,评价过流能力是否满足规划及标准要求。

四、结构安全评价说明槽身承载力、稳定性,支承结构承载力、稳定性,地基、基础承载力及整体稳定性复核结果,评价结构安全状况。

五、其它评价渡槽进出水口挡墙、水闸的安全状况等。

六、渡槽安全类别评定根据渡槽安全鉴定结论,对照本办法的渡槽安全分类原则及《浙江省灌区渡槽安全评价导则》中的渡槽安全分类标准,评定— 3 —渡槽安全类别。

七、存在主要问题根据现场安全检测及大坝安全评价结果,归纳渡槽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八、安全鉴定结论应根据现场安全检测和安全分析评价结果,结合专家判断作出安全鉴定结论。

包括工程质量、水力因素、结构安全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指出渡槽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结论要明确。

— 4 —渡槽名称所在灌区建成时间设计流量建筑物级别地震烈度鉴定组织单位灌区主管部门鉴定承担单位鉴定时间工程概况:— 5 —渡槽安全分析评价工程质量评价水力因素评价结构安全评价其它— 6 —存在的主要问题:渡槽安全类别评定:对运行管理或除险加固的意见和建议:— 7 —安全鉴定结论:专家组组长(签名):年月日— 8 —鉴定组织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名):单位(印章):年月日备案部门意见:单位(印章)年月日— 9 —专家组成员表姓名专家组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从事专业签名— 10 —。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专题组2015年12月目录前言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

一直以来,国内外有许多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标,说法也不统一。

鉴于目前国内有关资料已广泛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征灌溉用水效率,为与实际管理工作相衔接,本细则采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灌溉用水效率的表征指标。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在某次或某一时间内被农作物利用的净灌溉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灌溉引水量的比值,它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

为跟踪测算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科学评价节水灌溉发展成效与节水潜力,根据水利部的要求,自2006年起,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多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取得的成果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为统一测算分析方法,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于2007年8月下发了《全国现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技术方案》,2008年1月下发了《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规范了各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适应节水灌溉发展新形势与国家有关部门新要求,专题组在总结各地测算分析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进行了修订,重点细化完善了典型田块选取、样点灌区选择及净灌溉用水量测算等内容,同时对附表数量和内容也作了调整和补充,形成《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本《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的内容包括:前言、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样点灌区选择、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和附录等8部分。

1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采用点与面相结合、实地观测与调查研究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测算指南 PPT课件

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测算指南 PPT课件
10
三、样点灌区的选择
(4)纯井灌区:以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作为一个样点灌区。 纯井灌区应区分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管道输 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灌溉类型选择代表性样点灌区, 具体要求如下:
根据全省各县作物种植情况,省已大致确定了能代表全 省基本情况的50个县进行观测,各县样点灌区数量也基本确 定。各地在实际观测中,对上述5种灌溉类型中,应尽量选 取能够覆盖,对区内每种主要作物至少选择2个样点灌区。 对于纯井灌区某种类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占该市级区域纯井 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0%及其以上时,该类型灌区样点灌区数 量须按水利部规定数量要求的2倍选取。
W净
W毛
净灌水量根据不同作物的典型田块实际观测获得,观 测方法依据《灌溉试验规范》执行。毛水量观测方法相 对简单,但注意统计时应扣除非灌溉用水量。
6
二、测算分析框架与方法 2、测算分析方法 (2)区域(概念)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 析方法
根据不同规模与类型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 用系数,除小型灌区采用算数平均法外,其余类 型灌区均以毛灌水量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法计算 省级区域相应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再根 据省(市)级区域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水有 效利用系数及其年毛灌溉用水量加权平均,得出 全省(市)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具体测 算分析技术框架如下图所示。
(2)中型灌区:按有效灌溉面积大小分为3个档次,即1万 亩≤A中型<5万亩(当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小于1万亩时,按 实际数据填写灌区基本信息调查表)、5万亩≤A中型<15万 亩、15万亩≤A中型<30万亩,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数量不 应少于本市级区域相应档次灌区总数的5%,样点灌区有效 灌溉面积不应少于本市级区域相应档次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 10%。同时,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中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 2种水源类型,且数量和有效灌溉面积选取比例应与市级区 域该档次所占比例相协调,避免过于集中于某一档次。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专题组2015年12月目录前言 (1)1 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 (3)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6)2.1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6)2.2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6)3 样点灌区选择 (8)3.1样点灌区选择原则 (8)3.2样点灌区数量要求 (8)3.3样点灌区调整条件 (9)4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11)4.1典型田块选择 (11)14.2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观测与分析方法 (14)4.3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 (21)4.4样点灌区年毛灌溉用水总量计算与分析 (23)4.5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245 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 (26)5.1省级区域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6)5.2省级区域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6)5.3省级区域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7)25.4省级区域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7)5.5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286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30)6.1全国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30)6.2全国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30)6.3全国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31)6.4全国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31)6.5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31)3附录 (32)一、样点灌区基本资料调查表 (34)二、测算分析成果汇总表 (46)三、省级区域水量权重计算 (51)4前言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

一直以来,国内外有许多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标,说法也不统一。

鉴于目前国内有关资料已广泛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征灌溉用水效率,为与实际管理工作相衔接,本细则采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灌溉用水效率的表征指标。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首尾测算法”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首尾测算法”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首尾测算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首尾测算法”1.灌区灌溉水有效率利用系数测算方法详述1.1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内涵(1)灌区灌溉水有效率利用系数灌溉水是指采用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对天然状态下的水进行有目的的干预、控制和改造,为农田灌溉提供的水量。

灌溉水可以是从水库、河流引来或用水泵提取的地表水,也可以用水泵从井提取的地下水。

灌区在灌水时,灌溉水除一部分为被灌溉的农作物耗用外,还有一部分水量是在输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损失掉,没有被农作物利用,这部分水量也称为非生产性水量损失。

这些损失主要有:①渗漏损失,包括各级输水渠道渗漏和田间深层渗漏;②蒸发损失,渠道中的水面蒸发,一般仅占渗漏损失的1/20~1/50;③田面流失,由于灌水流量过大,与灌水沟、畦规格不相适应,水稻田的田埂不坚固,或采用不合理的灌水方法,流失到灌溉地以外的水量;④泄水损失,由于配水与田间灌水不协调,或控制建筑物不完整以及不良的灌水习惯,流失到排水沟或灌区以外的水量;⑤跑水损失,因工程质量不好,引起渠堤决口跑水造成水量损失。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就是:渠首的总引进水量扣除了损失水量外,能够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渠首的引进灌溉水量的比值。

可用下式表示:gwwjm(1-1)式中:ηg―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j―灌溉时能够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wm―渠首引入的总水量。

(2)测量灌区灌溉水有效率利用系数的意义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反映灌区从水源引进的灌溉水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灌区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水所采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

在我国国家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1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而据2021年测算分析,我国目前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1,节约用水的潜力很大。

《灌溉水利用系数》课件

《灌溉水利用系数》课件
《灌溉水利用系数》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灌溉水利用系数概述 •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 • 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措施 • 灌溉水利用系数与节水农业的关系 • 案例分析
01 灌溉水利用系数概述
定义与意义
定义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实际用于农 作物生长的水量与灌溉系统供给 的水量之比,是衡量灌溉效率的 重要指标。
确定测定地点和时间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在作 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测定。
准备测量设备
准备必要的测量工具和设备, 如水表、流量计等。
实际测量
按照预定的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记录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
测定注意事项
01
保证测量设备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 准和维护。
节水农业的定义
节水农业是一种以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改进灌 溉技术、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节水农业的意义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节水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发展节水农 业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
02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
测定方法
田间灌溉试验法
通过田间灌溉试验,测量 实际灌溉水量和有效利用 水量,计算灌溉水利用系 数。
实验室模拟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灌溉 过程,测量水的利用情况 ,推算实际灌溉水利用系 数。
实际调查法
通过实际调查和测量,收 集灌溉水利用数据,计算 灌溉水利用系数。
测定步骤
02
在不同地块和不同作物 上进行多点测定,以提 高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 性。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专题组2015年12月目录前言 (1)1 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 (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3)2.1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3)2.2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3)3 样点灌区选择 (5)3.1样点灌区选择原则 (5)3.2样点灌区数量要求 (5)3.3样点灌区调整条件 (6)4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7)4.1典型田块选择 (7)4.2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观测与分析方法 (9)4.3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 (14)4.4样点灌区年毛灌溉用水总量计算与分析 (15)4.5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16)5 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 (18)5.1省级区域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18)5.2省级区域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18)5.3省级区域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19)5.4省级区域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19)5.5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19)6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1)6.1全国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1)6.2全国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1)6.3全国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1)6.4全国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2)6.5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2)附录 (23)一、样点灌区基本资料调查表 (24)二、测算分析成果汇总表 (35)三、省级区域水量权重计算 (40)前言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

一直以来,国内外有许多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标,说法也不统一。

鉴于目前国内有关资料已广泛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征灌溉用水效率,为与实际管理工作相衔接,本细则采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灌溉用水效率的表征指标。

浙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考评指标及评分标准表

浙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考评指标及评分标准表
典型田
块选取
(8分)
大型灌区典型田块至少选择9处,中型灌区至少选择6处,小型灌区至少选择2处,8分;
未设置典型田块,0分;
其间按插值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大、中、小型样点灌区选取田块数量不符合要求,每种规模或类型灌区扣2分,扣完为止。
在抽查过程中,发现1处不合格扣1分,扣完为止。
以各设区市上报并经核实的清单为依据,并不定期组织专家到各样点灌区进行抽查。
未开展样点灌区净水量测算的,0分。
若在样点灌区净水量获取同时存在以上3种方法,则按照相应方法灌区数量比例进行计算:采用直接测量法的样点灌区数量比例×相应分值+采用观测分析法的样点灌区数量比例×相应分值+采用调查分析法的样点灌区数量比例×相应分值(结果保留2位小数)。
每种方法赋分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浮动1~2分,该项总分最高8分,最低0分。
以各设区市上报的成果报告内容为基础,并不定期组织专家到各样点灌区进行抽查。
样点灌区水量观测资料应整理成册,保存备查。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00分)
测算分析过程
(45分)
量水设施率定
(4分)
量水设施应每2年率定一次,新建量水设施应当年进行率定。
量水设施率定数量达到要求时,且率定规范、结果可靠,4分;
以各设区市上报并经核实的清单为依据,并不定期组织专家到各样点灌区进行抽查。
毛灌溉用
水量测算
(6分)
样点灌区毛水量全部(渠首计量点应设置数量)采用实测法获取,且观测方法合理、获取数据准确,6分;
样点灌区毛水量全部采用油、电等能耗折算法获取,且获取方法合理、数据来源可信,4分;
样点灌区毛水量全部采用调查分析法估算,且数据估算方法合理、参考数据来源可信,2分;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压力的增加,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农田灌溉水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往往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研究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各国对于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很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因此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于灌溉水利用的影响。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深入探讨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介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实测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应用情况,最终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田灌溉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1.3 意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意义在于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农田灌溉水资源的浪费,促进农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提高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业用水的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提高还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研究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研究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研究摘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农田用水的只要指标,在研究农田用水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越高,农田吸收的灌溉水越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越低,农田吸收的灌溉水越少。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量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

本文利用多个地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和分析,对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田灌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一段时间内灌溉水且农作物吸收的水量和总灌溉水量的比值。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主要是“首尾测算分析法”,本文将依据“首尾测算分析法”进行研究。

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主要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首尾测算分析法”指测算灌溉农田的总灌水量和毛灌溉用水量。

简化工程,避免考虑灌溉水和配水过程中的损失和灌溉水时的蒸发量。

“首尾测算方法”,即直接用于灌溉田间,被农作物吸收的灌溉水于灌溉农田的总用水量的比值。

农田灌水有效利用率能间接反映出灌溉地区的灌溉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指标,同时也作为农业灌水利用效率评价指标。

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影响因素农田灌水有效利用率主要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虽然只考虑净灌溉水量和毛灌溉水量。

不必考虑配水和灌溉水的运输损失和田间蒸发量。

但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的因素也有以下几方面。

2.1灌溉区地形“首尾测算分析法”只测算灌溉净水量和毛灌溉水量,但之间会因为灌溉地区的影响而产生误差,如:灌溉地区有山泉水引入,和地下暗河涌出等其他外来水引入,总灌溉水量就等于引入灌溉水量加上山泉水(山地地形)和地下暗河等外来水引入。

通常只测算到了人为引入的灌溉水量,总是忽略山泉水和地下暗河的引入水量,测算结果常常小于实际农田灌溉水利用率。

灌溉农田分布和渠道分布也将是影响计算农田灌溉水利用率的一大因素,在重庆市《不同规模灌溉区农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于比对研究》一文中,大、中、小型灌溉水利用率分别为:0.5;0.6;0.7[1]。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

附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下简称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管理,提高测算分析成果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发办…2013‟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是指运用科学的量化指标和统一的评价标准,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对各省(区、市)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进行定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判断各省系数测算分析结果是否可信、对各省(区、市)测算分析工作进行排队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评价原则与依据第三条测算分析工作评价遵循以下原则:(一)客观公正。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科学、合理的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省测算分析工作。

(二)评价有据。

以各省(区、市)相关文件、成果报告以及水利部抽查结果等为依据进行评价。

(三)统一标准。

在全国范围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

第四条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依据:(一)各省(区、市)有关材料,包括文件、报告、信息、专家审核意见等;(二)水利部对各省(区、市)测算分析工作抽查情况;(三)其他渠道了解的情况和信息。

第三章评价内容第五条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内容:(一)组织技术与经费保障:主要评价各省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队伍、技术指导与培训、监督检查、成果审查、工作经费等情况。

(二)测算分析过程:主要评价各省系数测算分析工作中样点灌区选择、典型田块选取、净灌溉用水量测算、毛灌溉用水量测算、计算方法运用等情况。

(三)成果质量:主要评价各省系数测算分析成果上报材料、报告结构和内容、指标数据填写、结果与结论分析等情况。

具体评价指标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表》。

第四章评价方法第六条测算分析工作评价每年进行一次。

每年3月31日前,水利部组织专家对各省上一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2种测算方法研究分析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2种测算方法研究分析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2种测算方法研究分析作者:谢颂磊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02期摘要运用典型渠段测量和首尾测算分析2种方法对2014年合浦水库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计算。

通过对计算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首尾测算分析法计算过程相对简单,且计算结果合理可信,可为以后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合浦水库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典型渠段测量法;首尾测算分析法中图分类号S2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2-310-03AbstractBoth typical canal sect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headend measurement method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irrigation water in Hepu reservoir irrigation area in 2014.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and results, we found that the headend measurement method was relatively simple. And its calculation results were reasonable and credible,which provided certain reference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effectiv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irrigation water in Hepu reservoir irrigation area.Key wordsHepu reservoir irrigation area; Effectiv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irrigation water;Typical canal section measurement; Headend measurement method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农业节水效果的关键指标,对任何一种节水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时都不能离开灌溉水利用系数[1-2]。

《灌溉水利用系数》课件

《灌溉水利用系数》课件
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可以增加可供水 量,优化水资源配置,满足社会经济 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促进水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5
案例分析
某地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与分析
地区概况
介绍某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种 植结构以及灌溉设施情况,为后
续分析提供背景信息。
测定方法
说明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 包括取样、化验和分析等步骤,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
对测定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 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对其变化趋势 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实践案例
案例选择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提高灌溉水利 用系数的实践案例,如节水灌溉
技术、高效农田水利工程等。
技术介绍
详细介绍这些案例所采用的技术 手段和实施过程,包括技术原理
、设备选用、施工方法等。
改善灌溉水源
修建水库、水坝等蓄水设施
01
通过修建水库、水坝等蓄水设施,储存雨水、河水等自然水源
,以备灌溉之需。
污水治理与再利用
02
通过污水处理技术,将废水转化为可用于灌溉的水资源,实现
废水资源化利用。
跨流域调水
03
通过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水调至缺乏的地
区,改善灌溉水源条件。
04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实际应用
经验总结
总结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广 和应用灌溉水利用系数,为农业节水提供借鉴和 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试验室模拟法
在试验室内模拟田块环境 ,通过控制灌溉水量、土 壤湿度等参数,测定灌溉 水利用系数。
遥感监测法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农 田灌溉用水量,结合地面 实测数据计算灌溉水利用 系数。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培训班的预通知
【法规类别】会议差旅农业管理
【发布部门】浙江省水利厅
【发布日期】2016.04.27
【实施日期】2016.04.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培训班的
预通知
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
为做好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举办2016年度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培训班,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技术要点讲解;
2.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制要点讲解;
3.《浙江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1 / 1。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1计算公式(1)灌溉水利用系数:η=ηη式中:η——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求得。

η——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η=1-土渠:=净衬砌渠:=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L——渠道长度(km)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1.9-1查得——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9-3查得2 参数选择(1)设计净流量:1)干渠:Q净=q s A干=0.368 2.46=0.972m3/s2)支渠:Q净=支=m3/s3)斗渠:Q净=n Q农净=20.091=0.182 m3/s4)农渠:Q净= 农==0.091 m3/s(2)渠道长度: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

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7.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4)农渠:100条,总长0.65km,平均长度0.65km(3)m、k、的选择查表3.1.9-1沙壤土:K=3.4,m=0.5查表3.1.9-3干渠砼板衬砌:=0.15-0.05,取=0.10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取=0.15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渠道水利用系数4.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05.灌溉水利用系数干渠至田间:η干田=0.9090.9430.8620.9080.9=0.604支渠至田间:η支田=0.9430.8620.9080.9=0.664斗渠至田间:η斗田=0.8620.9080.90.9=0.704农渠至田间:η农田=0.9080.9=0.81二、各种水源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系数以渠道水利用系数为依据,各种水流按照进入田间的途径,分别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拆算平衡断面的拆算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市级为测算本地区域水量和系数增加的样点灌区,应按照 本培训教材开展测算工作。
县级样点灌区确定
• 具体由市级层面确定。
• 建议参考以上原则,样点灌区应尽量覆盖县级区域各规模类型与规模 灌区。 • 跨县灌区——按照县级区域范围内的灌区部分作为计算依据,面积、 水量、系数值与灌区整体做好衔接。
4 、样点灌区水量测算方法
区域系数
不同规模 灌区系数
样点灌区 系数
2 、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 样点灌区系数 • 首尾测算分析法
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 = wa 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 wj
• 样点灌区水量
• 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实际观测 • 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实际观测
大、中、小灌区水量与系数
• 水量-累加 系数-加权
1
• 净灌溉用水量测算
2
• 毛灌溉用水量测算
净灌溉用水量测算
• 概念
• 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
• 计算方法
• 由灌区内各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与对应作物实际灌溉面 积相乘累加得到。
W样净 wi Ai
n
• 测算时间为作物全生育期,多年生的为一整年
主要内容
a.测算方法选择 b.作物调查统计
• 2条红线,2项指标。
(1)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总量指标(农田灌溉用水总量)。 (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效率指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测算依据
• 重要文件

• • • •
1. 《浙江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考评实施细则》(浙水农
〔2015〕53号); 2. 《浙江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浙政办发〔2013〕 80号); 3. 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 作的通知》(浙水办农〔2016〕5号); 4.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取水许可管理的通知》(办资源〔 2015 〕 175号); 5. 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取用水计量设施建设的通知》(浙水保〔2014 〕10号)等......
管理不当时,误差较大。 • 4.调查分析法:不需设置典型田块,方法简单,但依据不够充分。
b. 作物种植统计
划分单元 • 灌区范围 较大时, 分成若干 灌片,选 取部分灌 片进行作 物种植调 查统计。 落实人员 • 落实调查 人员。可 委托观测 人员。 详细记录 • 详细记录 作物种植 名称、种 植时间及 作物种植 面积,并 保存好调 查资料。 及时复核 • 不定期复 核作物调 查数据, 必要时补 充调查。 与其他统 计年鉴和 相关规划 资料对比。
全口径—作物统计时,应包括灌区农田上所有作物,即使作物的亩均净灌溉水量 等于0,即相应的灌溉面积为0,作物播种面积不为零。
作物分类
序号 分类 具体作物
1 2 3 4 5 6
主要作物(水稻) 主要作物 (旱作物) 薯类 棉花 油料 蔬菜
早稻 晚稻 单季稻 玉米 冬小麦 大豆 春小麦 马铃薯 甘薯 山药 芋头 其他薯类 棉花 向日葵 油菜 花生 芝麻 其他油料作物 白菜 甘蓝 辣椒 番茄 茄子 花椰菜 萝卜 芜菁 芥菜 芹菜 胡萝卜 茴香 韭菜 大葱 洋葱 大蒜 金针菜(黄花菜) 芦笋 百合 莴苣 莴笋 茼蒿 牛蒡 菠菜 姜 菊芋(洋姜)其他蔬菜

大型灌区
W大 W大样i

i 1 N
N
大i
W大样i
大样i
W
i 1
不同规模灌 区水量与系 数计算方法 不同。
• 水量—以点带面 中型灌区
w中1-5 =
系数-先算术,后加权
中 1-5 W毛1-5 +5-15 W毛5-15 +15-30 W毛15-30 W毛1-5 +W毛5-15 +W毛15-30
测算依据
• 重要资料
• • • • • • • 1.《浙江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2011年 2.《浙江省水资源公报》 3.《浙江省水利统计资料》 4.《浙江省统计年鉴》 5.《农业用水定额》(DB33/T 769-2016) 6. 市、县水资源公报、统计年鉴等其他材料 7. 灌区规划、灌区汇编等资料
水位测针
土壤墒情监测仪
观测分析法
• 设置典型田块 • 配套量水设施; • 末级渠道或管 道量水。
1.典型田块年亩均 灌溉用水量观测
2.净灌溉定额确定
• 水量平衡法计 算; • 灌溉定额标准, 其他正式资料。
• 充分、非充分灌 溉; • 折减系数; • 比较确定.
3.典型田块作物亩 净灌溉用水量确定
备注 表中粗体为浙江种植面积具有一定规模的作物。
c. 典型田块选取
1.种植作物
• 主要种植作物,10%以上作物。
2.田块数量
• 大、中、小灌区单作物分别设置9/6/2个。
3.田块面积
• 面积不宜过大或者过小,小于1亩~数十亩。
4.田块分布
• 上中下游,相对集中布置;建议新增典型田块可增设在已有田块附件,方 便用水观测。
• 目前,由于规范中推荐的灌溉定额是考虑“水平较为先进、灌溉及管理非常规范” 的前提下得到的,一般均小于各地实际用水量水值,为了符合我省灌溉用水实际,建 议各地在观测数据可靠的前提下,可直接使用典型田块观测结果。
调查分析法
• 未开展量水,根据调查情况,确定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的方法。 • 不需要设置典型田块。 • 数据来源:灌溉定额标准中数据、其他典型田块数据、历年测算数据 、设计文本数据、调查数据。
• • • •
大 W大 +中 W中 +小 W小 市 = W大 +W中 +W小
面积-水利统计资料 水量-水资源公报,分析水量不同; 灌区名称-水利普查,灌区设计、规划材料; 对本年度数据与相关资料差别较大时,应分析具体原因。
3 、样点灌区选择
• 样点灌区
• 反映区域整体灌区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工程设施、管理水平、 水源条件、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作为全区域灌区的样本。
方法比较
• 1.优先采用直接量测法,暂不具备实测条件的灌区也可采用观测分析 法,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采用直接量测法。 • 2.直接量测法:精度较高;采用烘干法测土壤含水量,操作性不强; 干湿交替,给测量带来困难;计划湿润层深度需要试验确定。
• 3.观测分析法:易于理解,现场观测方便;观测水量易受现场影响,
W A
中样1-5i
中样1-5i
W中 =W中1-5 +W中5-15 +W中15-30
• 水量-以点带面 小型灌区
W小
系数-算术平均
1 n 小 小i n i 1
W = A
小i
A小
小i
区域
• 区域水量
• 水量-大中小灌区水量累加
W W大 W中 +W小
• 区域系数
• 大、中、小灌区水量加权
主 要 内 容
c.典型田块选取
d.设施建设及参数率定 e.用水观测与记录 f.数据整理和分析
a. 测算方法选择
1
直接量测法
2
观测分析法
3
调查分析法
旱作物
水稻
旱作物
水稻 观测典型田块亩 均灌溉用水量
作物
测土壤 含水量
测土壤 含水量
测田面 水层深
计算典型田块净灌 溉定额
计算每次灌水的亩 均净灌溉用水量
浙江省测算
省技术支撑单位 全省典型灌区30多处
省市县三级测算
样点灌区近200个 典型田块500余处
2006
2007-2012
2013
2014-2015
2016
2020
工作开始
水利部试点开始
省市两级测算
样点灌区增加到155个
典型田块近300处
十三五测算
省市县分级测算 样点灌区200个以上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7 8 9 10 11 12
果树 茶桑树 糖烟 豆类 瓜类 其他作物
苹果 梨 葡萄 桃 柑橘 板栗 草莓 李子 山楂 柿子 杏 枣 枇杷 猕猴桃 海棠果 樱桃 树莓 番石榴(南方) 核桃 榛子 银杏 橙 柚 柠檬 杨梅 油梨 无花果 枸杞 其他果树
茶叶 桑树 烟草 甘蔗 甜菜 绿豆 菜豆 豌豆 豇豆 蚕豆 扁豆 刀豆 其他豆类 黄瓜 西瓜 甜瓜 西葫芦(角瓜) 南瓜 白瓜 笋瓜 菜瓜 冬瓜 丝瓜 瓠瓜 苦 瓜 香瓜 木瓜 其他瓜类 花卉 药草 饲草 苗木 其他
• 选择原则
• 代表性:按不同的灌溉规模(大、中、小)、灌溉水源(提水、自 流引水)、工程设施状况与管理水平(好、中、差)等因素选择。 • 可行性:样点灌区应具有一定的观测、灌溉试验、灌溉用水管理等 资料,并具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及必要的经费支持。 • 稳定性:样点灌区应保持相对稳定。
样点灌区选取
大型灌区 中型灌区 区域灌区 1-5,5-15, 15-30 各档次数量按大于5%, 面积按大于10%。 全部作为样点灌区测算。
• ( 1 )通过典型末级渠道观测进入典型田块 (种植早稻)的亩均年灌溉用水量 =380m3/亩;(2)通过查阅我省《农业用水定额》标准得知当年水文年型下早稻净灌溉 定额M=250m3/亩;(3)利用k·w田与M进行判别(k取0.9),得到k·w田=0.9*380=342 >M=250,故以早稻定额“250m3/亩”作为早稻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w田净。

8. 实地调查资料......
年度工作内容梳理
1.基本资料收集 2.样点灌区选择 2.技术培训 1.工作部署
技术 工作
3.开展灌区量水 4.水量测算与分析 5.系数测算乐分享 6.年度报告编制及网 络系统填报
组织 工作
3.技术指导与监督 检查 4.成果上报与复核
5.年度工作考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