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中亚》复习训练题

合集下载

中亚试题

中亚试题

中亚练习题11、下列图中直线示意国界,正确的是(2014四川)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④3.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A.草地>荒地>林地B.耕地>林地>荒地C.荒地>草地>耕地D.林地>耕地>草地4.有关中亚地区的论述,正确的是()①在古代是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②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③中亚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灌溉水源主要靠本地区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④中亚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色金属含量占世界重要地位,但缺少煤、石油、天然气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读图完成5、6两题。

5.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

该问题的实质是()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6.里海及其东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处于大高加索山脉的雨影区B.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大量引用流入该湖泊的河水灌溉土地D.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7、有人形容说:“中亚干旱地区,一年只有两季:西伯利亚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

”这反映了中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具有A.气温的日较差大B. 气温的年际变化大C. 气温的年较差大D.气候干燥,降水稀少8.下列有关中亚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亚棉花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B.本区的采矿、冶金和军事工业比较落后C.中亚森林资源丰富,造纸业发达D.中亚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较发达9.中亚地区的草原、荒漠带体现了自然带的哪一种分布规律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亚习题复习(精品).docx

中亚习题复习(精品).docx

中亚习题复习一.选择题1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及其首都是()A.哈萨克斯坦,塔什干B.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C.蒙古,乌兰巴托D.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2.流经中亚地区的外流河是()A.锡尔河B.乌拉尔河C.阿姆河D.额尔齐斯河3.中亚濒临世界最大的湖泊是()A.黑海B.里海C.咸海D.死海4.下列农矿产品中,不属于中亚的是()A.椰枣B.棉花C.羔皮D.有色金属5.中亚居民多数信仰的宗教为()A.天主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佛教6.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内流河、内流湖7.下列“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不与我国接壤的是()A.哈萨克斯坦C.吉尔吉斯斯坦B.乌幺幺别克斯坦D.塔吉克斯坦8.图中A山脉是亚欧两大洲的重要分界线,其形成的主要成因是()A.板块张裂,岩浆喷发而成B.板块挤压,地壳隆起而成C.地壳运动,岩层断裂错开而成D.亚欧板块和欧洲板块相撞而成9.下列关于里海两侧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畜牧业发达读里海地区略图,判断8~9题。

B.降水量丰富,适于水稻生长c.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适于棉花生产D.影响本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读图,回答10~ 11题10.①f②一③f④四地植被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A.亚寒带山地针叶林一温带草甸草原一温带典型草原一温带荒漠化草原B.温带草甸草原一温带荒漠化草原一温带典型草原一亚寒带山地针叶林C.温带草甸草原一温带典型草原一温带荒漠化草原一亚寒带山地针叶林D.温带典型草原一温带荒漠化草原一亚寒带山地针叶林一温带草甸草原11.有关②③所在的国家,叙述错误的是()A.国民经济中畜牧业占重要地位B.河流水量小,结冰期长C.地形以高原为主D.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二.综合题12.读中亚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中亚地区地形的显著特征是。

高考世界区域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中亚

高考世界区域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中亚

高考世界区域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中亚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剧克斯坦。

地处亚欧大陆中邮(地理范围:35°N~55°N,50°E~85°E),经济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

下图示意中亚五国1992~2015年水体、耕地、草地、城镇的覆盖面积变化。

读图,完成1~3题。

1. 图中代表城镇的是A① B.② C.③ D.①2. 据统计,图示时间内中亚五国的裸地减少了约4万平方千米面积下降态势。

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其主要转变为A.草地、耕地B.城镇、耕地C.水体、耕地D.林地、草地8.当地土地覆盖而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蒸腾量增加B.蒸腾量减少C. 沙生天气减少D.水资源增加位于中亚的咸海原为世界第四大湖,湖水主要来自两大内流河——锡尔河和阿姆河。

下图示意咸海不同时期的湖岸线。

据此完成4~6题。

4. 下列各地,湖岸坡度最大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 咸海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A.地下水和淡水湖泊水B.季节性积雪和地下水C.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D.湖泊水和跨区域调水6. 随着咸海面积的变化,受影响最大的是A.水产捕捞业B.船舶制造业C.棉花种植业D.石油开采业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

据此完成7~8题。

7. 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③投资巨大,工期长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 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阿姆河上游流域东南部为高海拔山区,海拔约800~6100m,平均约3600m。

中亚练习题1

中亚练习题1

世界地理练习题—中亚局部知识储藏:中亚1、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 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2)古代的“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在中国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2、中亚的地形特征?(1)特征: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2)分布:①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 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②东部:天山山脉山体高大,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④北部:为丘陵(哈萨克丘陵);3、中亚的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特征:中亚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2)分布••大局部地区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气候。

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西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

4、中亚主要河流湖泊?(1)水系水文特征:中亚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成水湖〕,大局部地区为内流区或无流区,地表径流少,河水流量小。

(2)著名的河流:有①额尔齐斯河〔外流河〕、②锡尔河、③阿姆河、④伊犁河等。

(3)著名的湖泊:主要的湖泊有①里海、②成海、③巴尔喀什湖。

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湖。

5、中亚的农业特征?有分布面积广阔的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①中部和南部的畜牧业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本区降水稀少,温带荒漠、草原面积广阔,中部和南部牧场辽阔。

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②北部和西部平原的耕作业以小麦为主耕地面积广阔,为开展种植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主要分布在降水比较多的北哈萨克和灌溉条件比较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中亚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中亚

2021高考区域地理复习同步训练:中亚一、选择题下图中的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

读图完成1~3题。

1. 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是A. 提供较为丰富的鱼类产品B. 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C. 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D. 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2. 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A. 乙河下游地势平坦B. 甲河流量更大C. 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D. 甲河入湖口较深3. 图中沙漠的成因是A.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 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C. 地处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进入D. 人类过度垦殖的恶果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平原地带种植业规模的扩大,对L湖产生的影响是A.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后退B.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严重C.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泊淤积严重,面积萎缩D.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萎缩5.“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包括①土壤表层积聚的盐分②湖泊萎缩露出的湖底中的盐分③盐矿生产中产生的盐尘④强风所带来的北冰洋中的盐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群山环抱的费尔干纳盆地在天山西侧,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所共有,国界线犬牙交错,是中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安格连设立了工业特区,2016年6月,中乌合作,连接费尔干纳盆地、中亚最长的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下图中S处的虚线段)贯通通车。

据此完成6—8题。

6.费尔干纳盆地人口众多的原因是A.水源充足,物产丰富B.降水丰沛,气候温暖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交通便利,经济发达7.导致费尔干纳盆地地区国界线复杂的因素是A.地形B.河流C.历史D.气候8.安格连一帕普铁路隧道通车后A.塔什干城市职能改变B.安格连城市等级提升C.吉扎克服务人口增多D.帕普城市服务范围缩小哈萨克斯坦大部分耕地种植春小麦,而锡尔河沿岸是重要的棉花基地。

高中地理《中亚》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经典全套

高中地理《中亚》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经典全套
4.中哈输油管道建设中本区域要防止的问题是( A )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

5.关于甲地区著名经济作物生产的区位条件,不正 确的是( B ) A.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 B.深居内陆,自然灾害少 C.灌溉水源充足 D.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高考经典】(02全国卷) 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立方 米(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立方米)。回答: 1)丙河的汛期在 夏 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冰雪融水 、 雨水 。 2)甲地降水的水 汽来源于 大西洋 、 北冰洋 ,其降水量 较多的原因是 。
1.下列湖泊中盐度最大的是( B )
3.河流湖泊:多内流河、内流湖(咸水湖)
二、区域自然特征 3.河流湖泊:
正在消失的湖-咸海
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 河水灌溉土地,流入咸海的水量却日趋减少。加上气候 干旱,蒸发强烈,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高。
3.河流湖泊:多内流河、内流湖(咸水湖)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于2005年11月14 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
在中
1.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 B ) A.帕米尔高原 B.里海沿岸 C.图兰平原 D.哈萨克丘陵
2.影响中哈石油管道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D ) A.科技 B.政治 C.地形 D.经济
3.中哈输油管道线路经过阿拉山口的主要因素是 ( C )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水源
小麦 棉花,水稻(少量)
世界第三大产棉基地
(2)畜牧业
分布: 中部和南部(气候干旱、牧场广阔)
【活动】读下图:描绘中亚的三种土地利用类型。 北部为小麦种植区;东南部有山地畜牧区;其它为广 阔的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

中亚练习1(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 下图中表示中亚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是()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六国聚集上海,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回答3~5题。

3、.中亚五国中,不与我国接壤但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是()A.塔吉克斯坦B.哈萨克斯坦C.土库曼斯坦D.乌兹别克斯坦4、“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或宗旨是()A.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国际性军事组织C.政治一体化组织D.反对恐怖主义、打击犯罪和分裂主义5、符合哈萨克斯坦等国所在的中亚地区的是()A.地处西风带,气候湿润B.近年阿姆河与锡尔河水量增多,咸海面积增大C.主要的农产品有棉花、小麦和畜产品D.主要矿产有白金、金刚石等读“沿40°N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6~8题。

6、有关E、F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E地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B. E地所在国家是伊拉克C. F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D. F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地湿地面积广大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C. G地为帕米尔高原D. I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8、J半岛地势特点是()A.南高北低B.北高南低C.西高东低D.东高西低(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水域与乙水域相比,有哪些主要特征?(2)B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是什么?影响该城市工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3)C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受此气候影响,该国农业主要部门是什么?(4)甲水域及其周围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5)长期以来,甲所在地区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热点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地理分区系列练习试题练习(七)中亚

世界地理分区系列练习试题练习(七)中亚

练习 (七)中亚1.中亚地区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分别是( )A.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B.哈萨克斯坦和蒙古C.哈萨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D.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2.下列关于中亚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B.中亚地区的河流多为外流河C.中亚地区的湖水均为咸水D.从西欧到中亚自然带变化为:温带落林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关于里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处欧亚两大洲分界线上B.从成因上看,属内陆湖C.世界最大的湖泊D.伏尔加河注入里海4.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其根源是() A.湖海名称问题 B.水资源问题 C.丰富的油气资源问题 D.湖区生态保护问题5.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是(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 土壤、水源B. 光热、降水C. 风向、地势D. 地形、河流7.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甲乙丙A. 水土流失B. 沙尘暴C. 土地盐碱化D. 洪涝灾害8.图示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9.自中亚各国独立以来,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

读甲、乙两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C三地年降水量的多少,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2)中国已成为甲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试从地理角度分析甲国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

(8分)(3)乙国是中亚地区最大的产棉国和原棉出口国,被誉为“白金之国”。

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说明乙国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6分)中亚练习题(七)一CDBCA BC二、1.(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2)风力侵蚀作用(3)“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亚练习题
C.正午太阳高度、气温、气压 D.气温、气压、正午太阳高度
7.该经线可能是B
A.30°E B.120°E C.100°W D.60°W
8.关于图中①、②、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曲线①在M处达最小值的原因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B.这一天,曲线②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值越小
C.曲线③在N处达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
12.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5分)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_____海峡,E处位于____板块和_____板块的交界处附近。(3分)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或:一是土壤盐碱化在地表积聚的盐分;二是湖面减小后裸露的湖底上的盐分)
评析:本题中档。考查知识点:河流补给和区域气候特征。考查能力:区域定位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原理能力。解题关键:两区域能够准确定位,并分析区域的气候特征。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从等温线的数值大小(变化趋势)、疏密程度(梯度不同)、极值分布等信息中去分析。从甲地等温线弯曲方向,可知甲地虚线沿线气温高于两侧气温。结合区域地理知识,附近有大兴安岭山脉分布,气温升高的原因是该地处于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所致。
评析:此题较难。考查知识点:气温分布特征和气温的影响因素。考查能力:描述和归纳能力。解题关键:能够准确获取图中等温线分布特征,及时准确判断甲处虚线位于大兴安岭东侧。

区域地理《中亚》复习训练题

区域地理《中亚》复习训练题

《中亚》复习训练题(2015 上海十八)中亚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4 分)43.剖析中亚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特色及其对该地域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5·北京卷) 40.(24 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图 12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表示图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经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期间,因为河西走廊被盘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经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代一致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兴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域向西进入西域。

从元代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固通道。

(2)在上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散布,并论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12 分)( 2014 四川)图 3 所示地区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 毫米。

读图回答 7—8 题。

76 8084400 300300② 44100①③300100300 400河流699湖泊42500400 季节河500300500100山岳及高程699④100等高线及高300400100图 37.图中 ① 、 ② 、③ 、 ④ 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 地B.② 地C.③ 地D.④ 地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测,图示地域以下土地利用种类的比率A.草地 >荒地 >林地B.耕地 >林地 >荒地C.荒地 >草地 >耕地D.林地 >耕地 >草地( 04 全国卷一) 36.(36 分 )图 6 所示的平原地域在 20 世纪 60 年月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古有许多的盐尘,该地域的沙尘暴被称为 “白风暴 ”。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中亚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中亚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中亚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下图中甲是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该国1997年将首都由甲迁至乙。

读下图,完成1~3题。

1.哈萨克斯坦A. 终年严寒B. 降水稀少C. 森林广布D. 多高原山地2.哈萨克斯坦的河流A. 多源远流长,水量丰富B. 多发源于我国,向西注入海洋C. 多为外流河,水量丰富D. 多为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3.甲市不适合继续作为首都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处边境,安全受到邻国威胁②周围沙漠广布,环境条件差③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④距离其他城市远,联系不便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1.B 2.D 3.A【解析】1.哈萨克斯坦纬度高,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地表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故选B。

2.哈萨克斯坦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该国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选D。

3.读图可知,甲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距离其他城市较远,周边沙漠广布,环境条件差,有河流流经,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大,不适宜作为首都,故选A。

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 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如图示。

回答4~5题。

4..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A.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B.离海洋较近C.纬度较低D.有很多大河流经5.中亚地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4.A 5.D【解析】4.根据材料得知,塔吉克斯坦境内山地高原占比很大,高山冰雪融水多;从纬度位置看,位于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带控制,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所以区域内水资源较多,A正确。

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达到,B正确。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东半球 地区专练(2)中亚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东半球 地区专练(2)中亚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东半球地区专练(2)中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中亚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北部盐度低,为0.2‰,南部盐度高达13‰。

下图为中亚地区河湖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亚地区的河流( )A.均为内流河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没有结冰期D.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2、里海北部盐度较南部低,主要是因为北部( )A.湖水较深B.用水量较小C.降水较多D.有河流注入3、中亚地区可开发的主要清洁能源是( )A.地热能B.生物能C.太阳能D.天然气4、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

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

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 )A.有很多大河流经B.离海洋较近C.纬度较低D.地处山地和高原(2)图中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B.沙尘暴C.水土流失D.洪涝灾害(3)杜尚别坐落在吉萨尔盆地中,走进杜尚别会发现建筑物大多以平房为主。

首都杜尚别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建筑物以平房为主的原因分别是( )A.河流、防山洪暴发B.矿产资源、减少海浪侵袭C.地形、防震D.政治因素、地质构造复杂5、下图为中亚局部区域图,R1和R2沿岸是一个著名的长绒棉种植区,由于各种原因,L湖不断萎缩。

读图回答1-2题。

(1)制约该地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为( )A.光照B.热量C.水源D.地形(2)L湖萎缩后造成的主要影响为(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土地荒漠化③土地盐碱化④水土流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业合作。

高中区域地理专项练习第四节 中亚

高中区域地理专项练习第四节 中亚

第四节中亚读“中哈输油管线建设示意图”,回答1~3题。

1.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2.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 )A.里海沿岸B.巴尔喀什湖附近C.额尔齐斯河沿岸D.北部丘陵3.修建中哈输油管道的重要意义有( )①哈萨克斯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②中国能减轻对时局动荡的中东的石油依赖③使中国的供油管线更加安全④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地能源供应源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1.C 2.A 3.D 第1题,中亚地区降水少,植被稀少,易发生土地荒漠化现象。

第2题,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地区。

第3题,中哈输油管道可以向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输出石油,输送包括俄罗斯等里海沿岸国家的石油,中哈管道不经过第三国,也不用铁路和油轮运输,安全系数高。

加上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稳步增长,因此投资潜力巨大。

此项合作,中哈互补,可实现双赢。

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

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海陆间循环B.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D.全流域航运价值大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至③河段径流量不断增大B.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C.①至②河段的结冰期最长D.②至③河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大解析:4.B 5.D 第4题,乌拉尔河是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该河的径流量集中在春季,说明其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也会随着积雪量的多少有较大的变化;该河流水量较小,冰封期长,航运价值不大。

第5题,由图中左上角的数据可知,①至③河段径流量先增大后减小;①处位于河流的源地,径流量小;该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段,应是纬度最高的河段;②至③河段支流较少,且流经较干旱的地区,下渗量大。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6题。

世界地理分区——中亚真题练习

世界地理分区——中亚真题练习

中亚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问题。

1.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3.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4分)5.图6 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 世纪60 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R1 和R2 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

2021届高三区域地理复习跟踪训练:中亚

2021届高三区域地理复习跟踪训练:中亚

2021届高三区域地理复习跟踪训练:中亚一、选择题哈萨克斯坦大部分耕地种植春小麦,而锡尔河沿岸是重要的棉花基地。

成海原为世界第四大湖,2014年成海大部分干涸,预计到2020年将完全消失。

下图为哈萨克斯坦地形和年等降水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 哈萨克斯坦春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2. 锡尔河沿岸成为哈萨克斯坦重要棉花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 光照充足B. 水源充足C. 降水丰富D. 土壤肥沃3. 咸海即将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 冰川融水补给减少B. 全球变暖,蒸发加剧C. 农业灌溉用水增加D. 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成功申办2017年世博会,主题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新能源”,成为首次由中亚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西风影响,气候温湿C.境内多内河流、内陆湖 D.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5.阿斯塔纳成功申办2017年世博会的主要优势最可能是A.水陆交通便利,旅客集散量大 B.位置优越,位于亚欧连接纽带C.资源丰富,工农业非常发达 D.人口多,市场广,服务质量高吉尔吉斯斯坦是山地之国,其1/3的地区海拔在3000一4000米。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并在中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该国森林资源被过度砍伐。

下图为吉尔吉斯斯坦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6. 该国海拔3000米处生长森林类型是A. 常绿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C. 高山针叶林D. 落叶阔叶林7. 图中河流流域的森林覆盖率A. 上游高于下游B. 下游高于上游C. 谷地高于坡地D. 河源高于谷地8. 该国森林资源的破坏,对中亚地区的影响主要是A. 高山雪线降低B. 加剧土壤盐碱化C. 洪涝灾害频发D. 加剧水资源短缺下图为世界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该河流干流长623km,却形成了广阔的河口三角洲,其面积达4000km2,据图完成9-11题。

区域地理之中亚(五坦)

区域地理之中亚(五坦)

中亚(五坦)一、综合题1、读中亚区域示意图,回答3题。

(1)中亚主要气候类型和成因?(2)巴尔喀什湖为什么东咸西淡?(3)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2、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题。

材料一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

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 中亚是世界上______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该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

(2)说明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的成因。

(3) 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4) 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选择题3、关于中亚的经济,说法证确的是()A 种植业为主,盛产小麦 B. 盛产棉花、黄麻,纺织业发达C. 矿产丰富,采矿业占重要地位D. 草地森林广阔,畜牧业发达4、有关中亚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A.中亚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B.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乌兹别克斯坦,银矿丰富,有“白金之国”之称D.中亚地区除了西临里海外,其他三面距海远5、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高原沙漠广布 B.降水稀少C.深居亚欧大陆内陆 D.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6、下列关于中亚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B.中亚地区的河流多为外流河C.咸海的盐度越大,咸海的面积就会越大D.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7、关于中亚的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A.地处北温带,地势西高东低B.图兰平原降水较多C.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咸海 D..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8、关于中亚的经济,说法正确的是()A.种植业为主,盛产小麦B. 矿产丰富,采矿业占重要地位C.草地森林广阔,畜牧业发达D. 盛产棉花、黄麻,纺织业发达9、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叙述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C.境内多内流河、内陆湖D.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10、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高原沙漠广布B.降水稀少C.深居亚欧大陆内部D.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11、下图为中亚某地区示意图。

专题09 中亚(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必刷题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题09 中亚(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必刷题专项训练(解析版)

【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专题03 中亚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2-23高三下·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在帕米尔高原上有着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如图所示)。

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海拔在3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棉花种植业在农业中举足轻重,尤以出产优质细纤维棉花闻名于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拥有数千湖泊、河流、美丽的瀑布,大部分河流注入()A.波罗的海B.咸海C.地中海D.贝加尔湖2.塔吉克斯坦棉花质优的主要原因是()A.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优良B.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丰富C.昼夜温差大,棉花有机质积累多D.海拔高,棉花生长期长【答案】1.B 2.C【解析】1.根据图示位置信息和所学知识,塔吉克斯坦的北面有天山山脉阻挡,东面有昆仑山西端阻挡,南面有兴都库什山脉阻挡,只有西面地势低,所以河流只能向西,流入咸海,B对;波罗的海、地中海、贝加尔湖与该国之间有高山相隔,并且距离太远,A、C、D错。

故选B。

2.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优良,不是棉花优质的主要原因,A错误;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丰富,与棉花品质优秀无关,B错误;棉花喜光照,昼夜温差大,而塔吉克斯坦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有机质积累多、品质高,C正确;海拔高,棉花生长期长,品质较高,但不是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C。

(23-24高三下·四川成都·期中)帕米尔高原的那一边,有着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

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 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3.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A.纬度较低,受暖流影响B.离海洋较近C.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D.有很多大河流经4.中亚地区降水,水汽主要来自()①太平洋①大西洋①印度洋①北冰洋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3.C 4.D【解析】3.塔吉克斯坦位于39°N附近,属于中纬,且为内陆国家,不会受洋流影响,A错误。

高二世界地理复习《中亚》练习题

高二世界地理复习《中亚》练习题

《中亚》练习题1.中亚地区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分别是()A.俄罗斯、哈萨克斯坦B.哈萨克斯坦、蒙古C.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D.乌兹别克斯坦、蒙古2.有关中亚地区的论述,正确的是()①在古代是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②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③中亚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灌溉水源主要靠本地区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④中亚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色金属含量占世界重要地位,但缺少煤、石油、天然气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4.有人形容说:“中亚干旱地区,一年只有两季:西伯利亚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

”这反映了中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具有()A.气温的日较差大B.气温的年较差大C.气温的年际变化大D.气候干燥,降水稀少5.下图四地中,分别是世界和我国重要的棉产区的为()A.乙与丙B.甲与丙C.甲与丁D.乙与丁6.甲图是某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B.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C.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D.该区域夏季水量减少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咸海的位置及其变迁。

材料二近年来,咸海一带的气候越来越恶劣,夏季更热,冬季更冷,一年到头,狂风不止,空中盐粒飞舞。

(1)试分析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

(2)分析咸海面积缩小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8.如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亚》复习训练题(2015上海十八)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读图回答问题。

(14分)43.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5·北京卷)40.(24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图12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

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2)在上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12分)(2014四川)图3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A.草地>荒地>林地B.耕地>林地>荒地C.荒地>草地>耕地D.林地>耕地>草地(04全国卷一)36.(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2004浙江卷)(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

(6分)(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___。

(3分)(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9分)(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6分)(10年全国卷文综Ⅱ)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

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

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

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

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

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材料二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

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

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

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哈萨克斯坦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16分)(3)图5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4 分)(提示: sin45°≌)A. 1 300 kmB. 1 800 kmC. 1 000kmD. 2 100km(2008全国卷1)39.(60分)根据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771年1月17日,渥巴锡率领近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

2月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

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

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

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剩6万余人。

⑴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

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12分)⑶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8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完成26~27题。

26.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27.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1:位于哈萨克与乌兹别克交界的咸海曾为世界第4大湖,面积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英格兰大,但过去50年来水量已减少90%。

2010年4月5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巡视过咸海后,形容是“最震撼的环境灾难之一”,呼吁中亚各国领导人合作解决问题。

材料2:卫星图像显示咸海面积不断萎缩。

材料3: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每年都要发生几十次的“白风暴”(因沙尘中含有大量盐尘)使咸海附近的环境“白色荒漠化”,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1)分析咸海面积缩小、水量急剧减少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4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分)(3)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4分)(2015海南)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

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5.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A.湖面少风浪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C.冬季不结冰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16.在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A.①B.②C.③D.④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C.入湖河水量减少D.出湖河水量增大1.如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2. (2002年全国文综)读图,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量为118亿立方米(黄河年径流量为575亿立方米)。

回答下列问题。

(1)丙河的汛期在季。

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填“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是因为;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是因为。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答案】2015上海(十八)(本题14分)43、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

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

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mm以上。

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

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

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

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

这是因为该地区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2015北京卷)40.(24分)(2)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2014四川)7 C 8 C(04全国卷一)36.(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2)风(风力)(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解析】(1)根据此区东南部为高原、山地,为河流源头,判断河流补给类型及影响流量变化因素。

(2)图示平原地处中亚干旱地区,主要外力作用应为风力作用。

(3)此区气候干旱,沿湖大规模垦荒会导致土地沙漠化。

(4)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

(5)、(6)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分析。

(10年全国文综卷II)39.(20分)(2)分布特点:机械、冶金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2分)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分布在西部(里海附近)。

(2分)成因:苏联工业转移以机械工业为主,同时也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因当时时国防需要及相关资源分布,上述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8分)21世纪快速发展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业有极大依赖性,故主要分布在西部(里海附近)。

(4分)(3)B(4分)(2008全国卷1)39.(60分)(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

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