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b93080b5727a5e9846a6116.png)
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活动与探究1、观察与思考观察一:深井水的温度基本上是恒定的,冬天和夏天相差不多,可是当我们用手去感觉刚提来的井水时,冬天和夏天是不一样的,冬天觉得热,夏天觉得冷,这说明了什么呢?观察二:秋天草上有露,冬天地上有霜,夏天冰棒冒“气”,冬天人呼“白气”。
这些现象跟什么有关?2、动手做一做实验一:如图所示,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浸一会儿,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体验一下两手对温水的感觉。
实验二: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自制温度计。
如图,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
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这时带色的液体就顺着玻璃管升上去一部分,这样就做成了一支测气温的温度计。
3、动脑想一想a.实验一中两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它说明了什么问题?b.实验二中如果在玻璃上刻出表示温度的刻度,温度高的刻度是在温度低的刻度下方还是上方?看看它跟真实的温度计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基础训练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水银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______;黑龙江某次测的气温是“-21.5℃”,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____和认清它的____________,如右图所示,甲的示数是_______,乙的示数是_________。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它能准确到_____℃,使用体温计读数时可以________(填“离开”或“不离开”)人体读数。
6、如图所示是体温计的一部分,其示数应为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doc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doc](https://img.taocdn.com/s3/m/7cd3e9aaa417866fb94a8edb.png)
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目标:1怎样测量温度?2液态和固态之间的状态变化有什么特点?熔化与凝固时是否吸热或放热?3.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变化有什么特点?蒸发与沸腾现象各有什么特征?汽化与液化时是否吸热或放热?4•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基础知识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
0)摄氏温度的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TC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9③把o到io(rc之间分成loo等份,每一等份就是i°c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方法第一使用前(一看二清)①观察量程②认清分度值第二使用时(三要三不能)①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3•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体温计的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所以读书时可以离开身体,并且使用前用力向下甩,而其他温度计是不可以甩的。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一一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过程是吸热过程。
②凝固一一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
2.晶体和晶体熔化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如海波、冰、各种金属、钻石、水晶、石英等。
②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③晶体熔化条件:达到晶体的熔点,继续吸热。
④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非晶体和非晶体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晶体。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塑料等。
②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初二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与答案
![初二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e08b7da26925c52cc5bf65.png)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__(选填高/低)温物体,这是因为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态酒精凝固点是-︒︒-︒︒1177839357C C C C ,沸点是,水银凝固点是,沸点是)。
2、如图1所示,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 )______(b)_______(c)________.3、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2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___________ (液化/汽化)现象,并 _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4、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而看不清物体,即使不擦镜片,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5、去年冬季,无锡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
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_(高/低)。
6、北方冬天的地窖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_______时要____________,使地窖内的温度不会降的过低而冻坏地窖内存放的菜。
7、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 的缘故.图1图28、据报道,国外有人利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真空洗衣机”。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7dd680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d.png)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 ℃的冰比0℃的水冷B.-6 ℃读作“零下6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2.下面是张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温度值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成都市夏天的气温约为45℃B.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9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2 ℃3.如图甲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性质制成的。
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
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观察读数,如图乙所示,其中沿()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
4.有量程相同、分度值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6.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
下列关于“白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7.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选填“吸”或“放”)热。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0b5f3552ea551810a68755.png)
第四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注意点(理解部分)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沸腾图像分析:图1为某晶体的熔化图像,AB阶段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处于固态;当温度升到t0时,开始熔化,t0为该晶体的熔点,整个BC阶段为熔化过程,虽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整个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CD阶段该物质已熔化为液态,继续加热,温度再次逐渐上升。
图2为某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整个过程一直吸热,温度持续上升,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即没有熔点。
可以比较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图3为某晶体的凝固图像,初始DE阶段该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逐渐下降,整个阶段该物质处于液态;当温度下降到t0时,开始凝固,t0为该晶体的凝固点,EF阶段为凝固过程,虽继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整个凝固过程为固液混合态;FG阶段该物质已凝固为固态,继续放热,温度再次下降。
对于同一晶体而言,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图4为某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整个过程一直放热,温度持续下降,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图5为某液体的沸腾图像,液体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达到t0时开始沸腾,温度t0为该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后虽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二、沸点的知识:1、液态氧的沸点-183℃,固态氧的熔点时-218℃.-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
-183℃时,氧可以是液态、气态或气夜共存状态。
以水为例:固态 0℃液态 100℃气态2、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三、蒸发吸热。
有致冷作用:1、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2、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的温度低于40℃.(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3、在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
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章节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章节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53e914cc7931b765ce1535.png)
章节达标检测【物态变化】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从2009 年11月9日开始,我国北京、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等地又先后遭遇低温雨雪天气,有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如图所示的“雾凇”。
“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 )A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 .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 .小冰晶升华形成的2★如图分别表示四位同学在实验室“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3.★放学回家后,小明从冰箱冷冻室取出棒冰解渴,此时他看到棒冰的包装纸周为有一层白气,这是由于 ( )A.小水珠在冰箱内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在冰箱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后随棒冰带出来的D.冰箱外空气凝华而成的4.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的沸点是48℃B .海波在BC 段吸收了热量C .海波在CD 段是气态 D .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5.★目前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效率。
如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象,a 、b 、c 、d 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体状态的是 ( )A .aB .bC .cD .d6.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图1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7.★今年春节过后,我国西南地区遇到了几十年末遇的严重干旱,广大干群日夜奋战在抗旱保苗第一线。
成都军区多次派飞机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如图所示,则干冰在进行人工降雨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液化、熔化B.汽化、凝固、升华C.升华、凝华、熔化D.汽化、升华、熔化8.★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
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物态变化 .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物态变化 .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dcfb41fdd36a32d737581ab.png)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第四章物态变化一、填空题(除2小题外每小题3分,2小题2分,计44分)1.摄氏温标是以通常情况下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 ℃,在通常情况下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2.健康人正常体温的平均值为36.8 ℃,读作_____3.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_____并且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_____,使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4.我们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为____________,在柏油、松香、明矾、玻璃中_____是晶体.5.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铁水浇成铁杆_____6.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__________.7.汽化的方式有_____和_____,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和_____.8.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_____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至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1)_______(2)_______10.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_____使窑里温度不至太低,菜不至冻坏.11.在箱子里存放毛衣、毛裤等毛料衣服时,为了防止虫蛀,常常要往箱子里放几个樟脑丸,到了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这个过程中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12.将碘的小颗粒放到烧杯里,上边盖一个玻璃皿,在杯底部加热时会看到有紫色的气体生成,同时玻璃皿底部有紫黑色碘颗粒生成,这两个现象反映了碘发生_____和_____.13.同一种晶体在同样的条件下,其凝固点和熔点_____,冰的熔点是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14.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_____来降低气温的,人们在盛暑天气大汗淋漓,是靠_____,保持体温不变的.15.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_____温下,用_____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二、选择题(共56分,每小题4分)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一般温度计时,可以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容器底充分接触C.应当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来读数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7.医用体温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是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B.放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擦洗D.用清水冲洗18.0 ℃的冰与0 ℃的水相比较A.0 ℃的冰比0 ℃的水冷B.0 ℃的水比0 ℃的冰冷C.0 ℃的冰与0 ℃的水冷热程度相同D.无法比较19.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25 ℃,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20.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C.固体都有一定熔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1.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以下作法错误的是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到容器底或壁B.温度计放入水中待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到亮处读数D.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22.三支温度计甲、乙、丙,甲温度计置于空气中;乙温度计的液泡上包有含水的棉花团;丙温度计置于有密闭盖子的水杯内,经观察三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三支温度计都是准确的B.乙温度计肯定不准确C.甲、丙温度计肯定不准确D.至少有一支温度计是不准确的23.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A.沸腾时吸收热量,蒸发不需吸收热量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汽化的快慢与温度无关C.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时温度不变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进行24.夏天,有时能看到自来水管的表面出现许多细小的水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夏天,金属会出汗”,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水管有孔,水渗了出来B.水是管中的水分子的扩散所致C.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水管上液化所致D.是水蒸发形成的25.下列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C.夏天扇扇子觉得很凉快D.吃冰棒可以解热26.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e.水蒸气以干冰的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粒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a、cB.a、d、fC.b、cD.e27.河面上常看到一层雾气,这是水经过了下面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水先蒸发后液化B.水先汽化后凝华C.水蒸发成水蒸气D.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28.下列各天气现象形成原因正确的是A.露是水凝固形成的B.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霜是冰升华形成的D.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9.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给小镜子消毒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参考答案]1.冰水混合物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2.36.8摄氏度3.熔化吸热4.有无熔点和凝固点;松香、明矾5.凝华升华液化凝固6.100 ℃的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多7.蒸发沸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8.液化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而形成的9.蒸发吸热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加快10.凝固过程放热 11.升华12.升华凝华13.相同 0 ℃ 0℃14.水蒸发吸热汗蒸发时从人体吸热15.常压缩体积16.D 17.C 18.C 19.B20.D 21.C 22.B 23.D 24.C 25.A26.B 27.A 28.B 29.C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制作。
(带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重点知识归纳
![(带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9b7606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f.png)
(带答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纸是A.黑色B.红色C.蓝色D.绿色2、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3、下面由“运动会”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A.需要看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声音开始,是利用光速远大于声速的道理B.1500m运动员整个过程是变速运动C.比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D.发令枪响度大传播距离远4、如图,在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抽干井水后,青蛙仍在P点,与抽水前相比,它的“观天范围”将A.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5、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筷子“折断”B.小孔成像C.雨后彩虹D.水中倒影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B.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D.墙上的手影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斑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
孔是约为2 mm的五角型孔,“F”型光源到半透明膜的距离约为30 cm,纸质圆桶长约为10 cm,打开光源,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的光斑形状是()A.正立的“F”B.倒立的“F”C.五角型的“☆”D.圆形的“○”8、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
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自行车尾灯是靠光的反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D.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10、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环食”现象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照相机成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11、从水面看水中的物体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12、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精选测试题(中考题精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精选测试题(中考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3f97e3dbcd126fff7050b90.png)
第四章 热现象 班级:姓名: 得分:一、选择题 1、【2009•北京市】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2、【2009•北京市】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3、【多选】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 .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4、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升华,后凝华B .先凝华,后升华C .先熔化,后凝固D .先凝固,后熔化 5、【2009•河南省】图4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 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凝固点也在降低B. BC 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C. BC 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完全凝固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6、【2009•长沙市】如图5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 .BC 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 .冰的熔点是0℃C .CD 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 .DE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7、【2009•泰安市】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雾的形成B .露的形成C .冰的形成D .霜的形成 8、【2009•济宁市】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 、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9、【2009•茂名市】白菜在存放过程中需要减慢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升温 B .密封 C .摊开 D .通风 10、【2009•玉林市】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图5(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 .(1)(2) B.(2)(4) C.(3)(4) D.(1)(3)11、【2009•湛江市】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严冬,湖水结成冰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12、【2009•福州市】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37844b767f5acfa1c7cd22.png)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煮焦,而在油中炸,则会发黄,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 )A .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B. 油炸食品的吸热能力比水强C. 油的沸点比水高D. 油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2.将一块0℃的冰放入一桶0℃的水中,置于0℃的房间内,则( )A. 冰块的质量将减少B. 冰块的质量将保持不变C. 冰块的质量将增加D. 上述情况都不可能发生3.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回“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 .“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一面的玻璃上D .冰花结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4.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 .-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C .在敞开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D .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5.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A. 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B. 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的高C. 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6. 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 .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升温C .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 .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7.如图2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 .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 .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8.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 .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C .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D .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9.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 .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 .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涂酒精以缓解症状D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0.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A .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B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D .早晨,室外大雾迷漫11.室内温度为200C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5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12.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13.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冷冻室里冒出一股白雾,这是( )A 、冰箱里原有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B 、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 、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 、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14.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 )A.沸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比热容不同D.密度不同15.“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4757e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2.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四章光现象01知识梳理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________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________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月食的形成都说明________________.(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光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m/s.2.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________到原来物质中传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3)分类: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它们都________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1)原理:光的________.(2)特点:像与物大小_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立的________像.(3)应用:一是改变光的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4.光的折射(1)界说:光从一种透亮介质__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流传方向产生____________的征象叫光的折射征象.(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家________两侧——两线分家;当光线由氛围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_____;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流传方向________;在光的折射征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3)光的折射征象:池底变浅、海市蜃楼、水面断筷等.5.光的色散(1)定义: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2)光的三原色:红、________、蓝.(3)红外线、紫外线:光谱中红光以外的辐射叫做________;紫光以外的辐射叫做________,它们都属于________光.02常识对比1.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形成原理小孔成像光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光路图像是光线在光屏上实际到达的区域,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影子是光线被物体挡住,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阴影区.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物体到光源的间隔和物体到光屏的间隔有关特点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反射面平整光滑图示反射特点视觉特征能否成像相同点3.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能在各个方向看到物体不能成像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只能在反射光的方向上看到物体,且物体看起来豁亮、刺眼能成像光路图相同点(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光垂直射到界面上时“三线合一”,此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4)光路是可逆的(1)两线分家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统一介质中,而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统一种介质中;(2)“三线合一”中,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而折射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不同点中,方向不改动;(3)在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在折射定律中,折射角小于、等于或大于入射角应用03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平面镜成像、潜望镜、汽车的后视镜等三棱镜、单色镜、美学上应用的折射万花筒(2)交流讨论:①光屏的作用:显示光的____________;②如何验证三线是否共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3)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③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尝试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②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便于____________;③选取A、B两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04图片展示图片考查内容如下图,沿着鱼的方向叉去,________叉到鱼,只要对准鱼的________方才能叉到鱼鱼在哪里XXX所示,将一枚硬币放入碗的底部,此时恰好看不见硬币,慢慢将水倒入碗中,如图2所示,又能看见硬币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征象,此时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__像,看到的像的位置比实际硬币的位置要________硬币魔术05典例点拨考点1光征象辨别【例1】(南通中考)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光的色散B.钢笔移位C.小孔成像D.水中倒影【解析】光的色散、钢笔移位属于折射现象;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考点2光学作图【例2】(赤峰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楔形玻璃砖表面,再穿过楔形玻璃砖.请画出光路图(注意标出法线).【解析】先画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参考谜底常识梳理81.(1)能够不是(2)同种均匀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不同可以3×102.(1)返回(2)都在同一平面内两侧等于可逆(3)镜面漫遵循3.(1)反射(2)相等相等垂直正虚(3)传播方向用来成像4.(1)斜射偏折(2)同一平面法线小于增大不变可逆 5.(1)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色光(2)绿(3)红外线紫外线看不见的实验突破实验一:(2)传播路径将反射光所在的一半光屏向后折,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可逆(3)同一平面法线等于实验二:(2)黑暗观察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均反射成像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3)虚相等垂直图片展示不能下折射虚高典例点拨。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态变化(二)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态变化(二)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b249cb4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f.png)
初二物理第四章 物态变化(二)人教实验版【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物态变化(二) 3. 汽化和液化 4. 升华和凝华二. 重点、难点:这部分的重点内容是沸腾的实验探究和沸点;难点内容是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判定区分及其应用。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汽化、液化和升华、凝华过程,尝试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沸点联系起来。
本部分主要知识点分析:一汽化定义:液态气态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过程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沸点应用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有致冷作用快慢因素:温度、表面积、液面气流......12345→⎧⎨⎪⎩⎪⎧⎨⎪⎩⎪⎧⎨⎪⎪⎪⎪⎪⎪⎪⎪⎪⎪⎩⎪⎪⎪⎪⎪⎪⎪⎪⎪⎪ 二液化定义:气态液态方法:降温、压缩放热过程....123→⎧⎨⎪⎩⎪三升华和凝华定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现象、应用....123−→−−−−←−−−−−⎧⎨⎪⎪⎪⎩⎪⎪⎪典型例题分析:例1. 在下列[ ]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在( )内填上吸、放热情况。
[升华](吸)热[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凝华](放)热固 气液 解析:根据各物态变化定义和吸、放热规律,答案如图(→红笔写出的)例2.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糕化了 B. 湿衣服变干C.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水珠D. 霜的形成解析: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A 是固态变液态(熔化),B 是液态变气态(汽化),D 是气态变固态(凝华),C 是气态变液态(液化),故答案为C 。
例3. 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见从嘴里呼出的“白气”,这是怎么形成的。
解析:我们看见的这种“白气”并不是气态的水蒸气,而是液态的小水滴,因为水蒸气是无色气体,它是人说话时从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后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形成的。
例4. 为什么小孩在发烧时通常采用往身上擦酒精的方法来降温?解析:因为酒精蒸发时可以从人身上吸热,使身体温度降低,从而起到退烧作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综合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f41bf9a26925c52cc5bfd5.png)
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综合练习题含答案1.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B. C. D.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3.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B. C. D.4.由于视觉原因,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A.B. C.D.5.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6.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7.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A.B.C.D.8.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9.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D.以上均不正确10.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清晨,我们看到的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11.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A.B.C.D.12.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的像S′()A.S′的轨迹为线段B.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θC.S′离轴M越来越近 D.S′的轨迹为圆弧13.如图所示的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插入水中的铅笔B.自行车尾灯C.树荫下圆形光斑D.水中“倒影”1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15.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16.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17.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图1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树的像.图2是某时刻乘客的眼睛、玻璃板和左侧树位置的简化图,图中眼睛和树用黑点代表.(1)在图2中画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2)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选择“变大”、“不变”、“变小”).与乘客的距离(选择“变大”、“不变”、“变小”);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车(选择“向前运动”、“向后运动”、“静止”).18.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选填“衣领”或“平面镜”).19.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正立”或“倒立”)20.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21.今年初,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入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经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2.小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就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23.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如图,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NS的入射光线,并标出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24.(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20°20°2 40°40°3 60°60°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记下像与物的位置;③移动蜡烛(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25.如图,一束光线从三棱镜的AB边射入,从BC边射出.请画出完整光路图.26.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27.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28.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影响?.29.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选填“左”或“右”)图;(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30.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形成的.人教版八上第四章综合练习题答案1.(1)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2)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2.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正确;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错误;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C错误.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D错误.故选A.3.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故选B.4.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只有选项B中的光路图符合题意.故选B.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老师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和木质屏风在平面镜中的像A′B′,如图所示,像点S′和甲、乙连线都没有被屏风挡住,因此甲、乙两位同学都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但像点S′与丙、丁连线被屏风虚像挡住,所以丙、丁两位同学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故选AB.6.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MN分开后,猫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7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选B.8.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故A错误;B、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C、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故C错误;D、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故D错误.故选B.9.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蜡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4cm,则蜡烛B与玻璃板相距4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A错误;BD、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如下图:故B正确,D错误;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档光板,则能看见物体的像A′,无法看到物体B.故C错误;故选B.10.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时,平面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A 错误.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B错误.C、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D、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就看见了它,是因为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11.A、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编折,而鱼在远离法线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A错误;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而鱼和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所以照不到,故B错误;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正好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能照到,故C正确;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不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D错误.故选:C.1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和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然后进行分析;由图可知,S点绕M以SM长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而不是线段,故A错误、D正确;由图可知,S′轨迹对M轴的张角大于θ,S′离轴M的距离始终不变,故BC错误.故选D.13.A、插入水中的铅笔,变得弯曲,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自行车尾灯由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组成,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树影下的光斑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水中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4.故选B.15.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C正确.故选C.16.故选A.17.解:(1)作出树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注意留下虚线和垂直符号的痕迹.(2)①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变;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车前进过程,树与乘客的距离变大.②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因为树与平面镜的距离变大,即像在往前面运动,所以觉得车向后运动.故答案为:不变;变大;向后运动.18.解:(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2m+2m=4m.(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故答案为:4;不变;衣领.19.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20.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故答案为:60;不会;60.21.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形成小水珠,即形成雾;经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了空气中.故答案为:液化;汽化.22.(1)①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2mm的玻璃板;②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故答案为:(1)2;大小;(2)像;不能;虚;(3)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24.解:(1)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②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①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一只蜡烛,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②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确定像的位置.③移动蜡烛A,重做实验,未点燃的蜡烛处在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点燃的蜡烛和未点燃的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通过分析可知,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故答案为:(1)①B;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不能;(2)①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②重合;③A;相等;垂直.28.(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3)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4)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而不是光线的真实到达,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上不透明的白板,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当在A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板做屏幕,白板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5)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蜡烛A的像也向玻璃板靠近2cm;因此,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4c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此过程像的大小不变.(6)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刻度尺;(3)相等;(4)反射;虚;(5)4;不变;(6)像与物不能完全重合.29.解:(1)图中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故A、C错误,B正确;由图乙知,左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右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2)由实验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所以水的沸点是99℃.由于沸点小于100℃,所以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烧杯口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产生,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答案为:(1)B;左;(2)99;小于;(3)停止加热;(4)液化.30.(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3)干冰在温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故答案为:(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1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态变化》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态变化》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0cc4312866fb84ae45c8dba.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一、温度计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测液体时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事先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向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测量和读数准确。
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细管35—42℃0.1℃①离人读数②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20—11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不能甩寒暑表—30 —50℃1℃二、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晶体熔化凝固图像: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晶体物质: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海波、冰、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三、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典型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896ca8fb76eeaeaad1f330bc.png)
效果,这种雾气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解析:因为干冰在常温下易升华,干冰升华时要从周围的空气中吸热,
【例题3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 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答案:吸;不变;不同
【例题33】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 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 点。
答案:降低;致冷;沸 。
【例题34】蒸发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 象。 ( ) 答案:×
【例题35】液体在任何温度时都能蒸发。 ( ) 答案:√ 【例题36】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解析:升华现象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它不经过液态,因此A选 项浓雾是液化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液滴,B选项是升华现 象,它是冰冻的衣服直接变成水蒸气。C选项霜是凝华现象,它是水蒸 气遇冷凝华而成的。D选项是凝固现象,它是水达到凝固点,再放热形 成的。
答案:B 【例题3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解析:凝华现象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它不经过液态。A选项铁 水浇铸成工件是凝固过程;B选项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因为固态冰直接 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因此是升华现象;C选项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冷直接形成固态的小冰晶,它是凝华现象;D选项,湿手是指液态 水,粘手是指水滴遇冷结成冰,它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复习:物态变化 (含答案)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复习:物态变化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f468a776eeaeaad1f33078.png)
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A. 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 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C. 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D. 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2.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 温度B. 熔点C. 沸点D. 凝固点3.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 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C. 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D. 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4.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A. 煤气罐中的液体B. 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C. 烧水时锅盖内测的水滴D. 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5.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A. 寒冷的冬天,冻冰的衣服不会变干B. 有风的秋天,游泳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C.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上会出现小水珠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雾气”6.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 所有气体降到足够低温的时候都会液化B. 电风扇转动,使干燥的房间温度下降C. 0℃的水还能蒸发D . 再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不融化也可以晾干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B. 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之液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C.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热D.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重,是因为水要变成蒸汽需要吸热8.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
此现象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固9.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10.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11.冬天在室外,气温很低,手冻得难受,这时往手上呵气,会使手感到暖和些;从锅里取刚出笼的馒头,手烫得难受,这时在手上吹气,又觉得不太烫了.为什么呵气时感到暖和,而吹气又会减轻烫的感觉呢?12.夏天买棒冰时,某同学发现,售货员刚从冰箱里拿出棒冰,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就“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又会“出汗”,请你帮助他解释这三个现象吗?二、物态变化的辨别1.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B.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C.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D.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2.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 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 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 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会变成水3.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 “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 “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 “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4.在烧杯中加入液态氮,常温下急剧沸腾(液态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96 ℃ ),这时将会看到在烧杯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是由于()A. 空气中的水凝固成冰B.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C.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冰晶D. 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凝华成冰晶5.自然界关于云、露、雾、霜、雨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凝华成大量小冰晶形成的B. 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C. 露是大量的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大量的小冰晶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泥加水后搅拌成泥浆是熔化B. 冬天,温暖车厢的车窗模糊是因为车外水蒸气液化C. 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D. 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7.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可以看到门的附近出现—了“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A. 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 冰箱中的水汽化形成的C. 冰箱中的小冰块升华形成的D.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形成的8.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加入牛奶杯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 冬天寒冷的清晨,室外花草上有霜C.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了D. 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了9.北方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汽”,“白汽”形成的原因是()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10.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 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D.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B. 固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 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D. 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2.密封的锥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1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14.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固液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 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测试1一、填空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用________来表示,要准确的判断和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选用科学的测量工具________。
2.自然界中,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随着________变化,物质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3.温度计上字母C 表示采用________温度。
科学研究表明,无论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都只能接近-273.15℃,这个温度读作___。
4.实验中发现,食盐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因此可以判断________是晶体,________具有熔点。
5.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物态变化。
在我们所学的六中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分别是________,放出热量的分别是________。
6.说明下列各种现像是由哪种物态变化引起的,把物态变化名称填在括号里。
(1)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到温暖的屋子里,眼镜会变得模糊。
( ) (2)北方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金属会被粘住。
( ) (3)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
( ) (4)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长了就不见了。
( ) (5)冬天的早晨,草地上铺着一层霜。
( )7.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像叫________,它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
8.沸腾是一种在液体________的剧烈的汽化现像,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
蒸 发沸腾9.实验表明,所有气体________都可以液化。
在一定温度下,采用________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10.农民晒粮食时,要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这是为了提高粮食中水分的________;把粮食摊开是为了增大粮食中水分的________;这样都能加快粮食中水分的________。
1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摄氏温度把________定为0℃,把________定为100℃(一标准大气压下)。
二、单项选择题:1.冰的熔点是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的凝固点是0℃B.温度达到0℃时冰一定熔化C.冰在熔化时保持℃不变D.0℃的水结冰时要放热2.下列情况中,温度示数发生变化的是:()A.正在凝固的水中的温度计B.正在沸腾的水中的温度计C.从病人身上取出的体温计D.从热水中取出的温度计3.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是:()4.关于蒸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在0℃时不能蒸发B.冰的温度虽然低于0℃,但也能蒸发C.不加热也能蒸发,所以蒸发不吸热D.蒸发需要吸热5.北方寒冷的冬季里,湿衣服放到室外很快就被冻住了(结了冰),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衣服仍然会变干,原因是发生了:()A.升华B.凝华C.蒸发D.凝固6.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A.冰棒熔化后蒸发出的水蒸气B.冰棒在升华产生的水蒸气C.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固,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形成的小冰粒7.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放热时,温度不一定降低;C.晶体物质吸热时,温度保持不变;D.液体变为气体时温度一定升高;三、实验题。
下图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看图答题:1.这种物质是________(晶体或非晶体),若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
2.这种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________分到________分,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
3.在时间为第3分钟时,这种物质处于________态;当时间为第6分钟时,为________态;当温度为40℃时,此物质为________态。
实践、探究性题目1.了解你所在的市(县)1月份平均气温和7月份平均气温大约多少。
你了解到的情况是:1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________,七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________。
2.把一只温度计挂在室内,待一会儿,观察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然后做一下实验:(此题可由教师组织完成)(1)用扇子扇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把观察到的情况填写下来:(2)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下包一团棉花,并用酒精把棉花团浸湿,观察温度计示数情况。
然后用扇子扇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都记录下来。
3.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同学,只要留心观察,都会看到“白气”。
例如:烧开水时会冒出“白气”;冬天从嘴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的纸会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
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一块冰块,观察冰块周围产生的“白气”有什么特点,记在下面的空白处,并猜想“白气”产生的原因。
测试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图1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示数是________。
图1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___________时________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 ℃;其中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状态。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____现象;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_____现象;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__现象;早晨有浓雾是_________现象。
冬天下雪__________;冰消雪融__________。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汽化要_________热。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9、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______,从而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后者是酒精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
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_______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11、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________. ( “升高”、“降低”或“不变”)1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_________(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________(会,不会)熔化。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A、相等B、甲高于乙C、甲低乙D、不能判定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A、人呼出的水蒸气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3、把-5℃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是0℃),过了一段时间,()A、冰的数量增多B、水的数量变多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用数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效果()A.水好B.冰好C.一样好5、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A、降低B、不变C、升高D、先降低后升高6、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A、下降B、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7、把冰水混合物拿进-6℃的冰柜里,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将()A、保持不变B、温度降低C、温度上升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