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
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2.截竿入城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
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3.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欢迎阅读。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守株待兔:守是守候、等候的意思,“株”是指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后生可畏、程门立雪、别开生面、白头如新、不遗余力、髀肉复生、三人成虎、不贪为宝、一丘之貉、天经地义、为虎作伥、雕虫小技等。
扩展资料词语解释:1、狐假虎威:假:借。
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战国时期《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翻译: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2、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白话翻译: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精选汇总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精选汇总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方便大家学习。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1唇亡齿寒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
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
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
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
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
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
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
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
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写出五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写出五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写出五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五个,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螳螂捕蝉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
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
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摇头摆尾有一对表兄弟相处感情很好,表兄叫临济,表弟叫元安,两人年龄只相差1岁,是很要好的朋友。
这表兄弟两人的性格很不一样,临济遇事冷静,不爱虚夸张扬,性格内向、稳重;元安却好说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性格外向、轻率。
这一天,元安到临济家做客,临济设酒席款待他。
表兄弟两个边喝边聊,兴致很高。
不知不觉,酒至半酣,元安十分得意地对临济说:“表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一定会替小弟高兴的。
”临济关切地问:“表弟有什么喜事,快说来愚兄听听。
”元安说:“小弟前日已得县令赏赐,就要被提升了。
”看着元安那副高兴的样子,临济并没有一丝笑意,也没有一句表示祝贺或恭维的话。
元安原本以为会得到表兄的赞赏,可是临济的表现却使他很失望。
看看天色已晚,元安这才想起应该回家了。
他起身告辞时,临济却一把拉住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弟,听我告诉你一件事吧。
有一条赤尾鲤鱼,样子十分好看,它自己也甚是得意。
这一天,鲤鱼摇着头,摆着红色的尾鳍,向着南方游去了。
可是它这一去,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会游到那儿。
如果游到宽阔的河里,那还算幸运;如果是游到了别人家腌鱼肉的缸里,那岂不是死路一条吗?”临济一番话,元安立刻深感惭愧,自觉不如临济。
所以说,人们在顺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得意忘形,现出一副摇头摆尾的轻狂相。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见利反目有一个读书人出外游历。
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一群儿童在拾柴禾。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许多成语源自于寓言故事,以下是一些例子:
1.杞人忧天:源自《列子·天瑞》寓言故事,讲述杞国人惧怕天空会塌下来,但实际上没有发生,因此这个成语形容过分担忧自己不必要的事情。
2.鸟语花香:源自《庄子·人间世》寓言故事,形容自然的美好景象。
3.画饼充饥:源自《庄子·逍遥游》寓言故事,讲述一个人在饥饿时画了一块面饼来欺骗自己,因此这个成语形容做不切实际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4.狐假虎威:源自《庄子·齐物论》寓言故事,讲述一只狐狸在老虎的威胁下吓唬其他动物,从而获得了他们的财物,因此这个成语形容借助别人的威势来欺骗和威胁别人。
5.草船借箭:源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述诸葛亮借用周瑜的箭来对抗曹操,因此这个成语形容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6.狗急跳墙:源自《淮南子》寓言故事,讲述一只狗在被追逐时跳上了围墙,因此这个成语形容走投无路时采取激烈的行动。
这些寓言故事和成语经常被引用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我们表达意思和描述场景的有力工具。
1/ 1。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寓言故事成语是指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这些成语皆有关寓言故事或源于寓言故事。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
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3【农夫献曝】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劳动,从来不曾出过远门。
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从未见过本乡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这个农夫经常穿着乱麻编织的衣服,艰难地熬过严寒的冬天。
好不容易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了,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农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一样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没有一丝风。
农夫在田地里干了半晌,觉得有些劳累,便坐在田埂上休息晒太阳。
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的温暖和舒服,简直像到了云里雾里一样,他觉得晒太阳取暖简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享受。
他全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暖和的高楼大厦、华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温软的丝棉袍子和贵重的狐皮大衣。
可怜的农夫回过头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真是舒服极了,世上只怕还没有什么人知道这种好处。
我们如果把晒太阳取暖的舒服享受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一笔重赏。
你看怎么样?”农夫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国君敬献晒太阳的办法。
于是夫妻俩抛下田间的农活回家,打算去献计领赏。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分享的出⾃寓⾔故事的成语⼤全。
欢迎阅读参考!出⾃寓⾔故事的成语【篇⼀】 1.掩⽿盗铃 出⾃《吕⽒春秋》原为“掩⽿盗钟”,范⽒灭亡了,有⼈趁机偷了⼀⼝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背不动,于是⽤锤⼦把钟砸碎,刚⼀砸,钟就发出了很⼤的声响,他⽣怕别⼈听到钟声,把钟抢⾛了,就急忙把⾃⼰的⽿朵捂住。
他以为捂住⾃⼰的⽿朵,别⼈就听不到了。
最终也被别⼈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其果。
2.杞⼈忧天 出⾃《列⼦天瑞》刻画了⼀个“杞国⼈”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地,却整天担⼼蓝天会崩塌下来,⼤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天上的太阳、⽉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
在别⼈的劝导之下,他⼜放下⼼,开⼼极了。
⼀个栩栩如⽣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另外⼀个⼈物,开导杞⼈的热⼼⼈,他的解释虽然不科学,但是他关⼼他⼈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该故事⾟辣的讽刺了那些胸⽆⼤志,患得患失的⼈。
⽐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
“天下本⽆事,庸⼈⾃扰之”。
3.夜郎⾃⼤ 出⾃《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同汉朝的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哪个更⼤?”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以为⾃⼰是⼀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
寓意:⽐喻骄傲⽆知的肤浅⾃负或⾃⼤的⾏为。
4.揠苗助长 出⾃《孟⼦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嫌⽲苗长得太慢,就⼀棵⼀棵的往上拔⼀点,回家还夸⼝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
他⼉⼦听说后,到地⾥⼀看,⽲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坏事。
5.邯郸学步 出⾃《庄⼦秋⽔》战国时期,⼀个燕国⼈听说赵国邯郸⼈⾛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路。
没有学会,反⽽忘记了⾃⼰是怎么⾛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来自寓言故事成语的大全
来自寓言故事成语的大全来自寓言故事成语的大全成语中有大量的由历史故事和历史典故演绎而成的,了解了一个成语,就等于了解了一个历史故事或一段精彩的历史.下面就是有关来自寓言故事成语的大全,欢迎大家阅读!来自寓言故事成语:愚人失袋从前,有个愚人到京城去参加考试。
他所带的钱财就放在一个带锁的皮袋中。
愚人十分担心他的财物会被人偷去,于是便将皮袋的钥匙系在自己的腰带上,从不离身。
他想只要钥匙还在,人家便开不了皮袋,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于是他对皮袋看得不那么严了。
果然有一天,愚人取钱的时候发现皮袋没有了,怎么也找不到,看来是让人给偷走了。
他的朋友很为愚人着急,劝他说:“快去报官吧,不然晚了,就是抓到小偷,只怕你的钱也追不回来了。
”愚人却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都不急,你急什么呢?告诉你吧,贼人虽然把我的皮袋偷去了,但他却没法用我里面的东西。
”看着朋友一脸惊奇的样子,愚人笑了。
他得意洋洋地掀开衣襟,从腰间解下钥匙在朋友眼前晃了晃说:“幸亏我想得周到,一天到晚都把皮袋的钥匙拴在腰带上,贼人没法偷走。
既然他得不到我的钥匙,光偷了个皮袋去,他用什么来把我的皮袋打开呢?”这个愚人也真是会自我安慰,皮袋都没了,剩一把钥匙有什么用呢?更何况小偷用别的办法一样能把皮袋打开呀。
可见我们不能够盲目地自我麻痹,安于现状,否则就会遭受损失。
来自寓言故事成语: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来自寓言故事成语: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那么大家知道描写成语是源于寓言故事的?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一些成语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楚人过河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并做好标志。
但澭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
结果被淹死了一千多人,楚军万分惊恐。
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在渡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寓意: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河水时涨时落,不断变化,人的认识也应随之变化,绝不能停滞不前、头脑僵化。
否则必定会碰钉子。
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拨苗助长宋国有个农夫,嫌苗长得太慢,把秧苗一棵棵都拨高了。
回到家里,疲惫不堪,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都长高了不少。
”他的儿子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必要受到惩罚。
故事中的这个人,由于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只能是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
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富翁借牛从前有个富翁目不识丁,却喜欢自附风雅。
有一次,富翁正在屋里倍客,有人送来一张借柬,向富翁借一条牛去耕田。
富翁拆开借柬,口中念念有辞地看了一遍,对借客点点头说:“知道了,你小待片刻,等一下我亲自来好了。
”旁边的人听了,都捂着嘴暗暗好笑。
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起死回生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他对人们说:“我能够起死回生。
”有人问他:“你用什么方法呢?”他回答说:“我平时能治疗半身不遂的病。
现在我只要加倍用药,不就可以起死回生了吗?”寓意: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首先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
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本文是关于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民间文学中的寓言故事虽短小精悍、情节简单,但寓意深刻,所以有的最后成了一些成语。
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林回弃璧周朝有一个诸侯国灭亡了,亡国的难民中有个叫林回的人,他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玉璧,却背负着婴儿逃难。
难民中有人不理解林回的选择:“你是为了金钱吗?如果是为了金钱,一个婴孩能值几个钱?”又有人问:“你不害怕受牵累吗?一个吃奶的婴儿在战难时,给人添的麻烦简直说不完。
国难当头,真不明白你抛弃宝玉,背上婴儿这个包袱是为什么?”林回背着孩子说:“那块宝玉是因为值钱才和我在一起。
这孩子因为是我的亲生骨肉,和我的感情连在一起。
”和金钱利欲结合在一起,遇到天灾人祸,患难之时便会互相抛弃;和骨肉情义友谊结合在一起,遇到患难便会相依为命。
互相抛弃与互相依存,实在是相去十万八千里啊!用金钱利欲结成的关系是暂时的,不能经受患难的考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谊,患难与共才是长久和永恒的。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语:邻人献玉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
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
农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
那邻人一看是块罕见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
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患。
你不如把它扔掉。
”农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
”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
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
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
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
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
源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源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源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黔驴技穷、抱薪救火、愚公移山、杯弓蛇影、打草惊蛇、买椟还珠、叶公好龙、画龙点睛、伯乐相马、画蛇添足、滥竽充数、自相矛盾、惊弓之鸟等。
黔驴技穷:黔地没有驴,好事者从外地运来一头驴,老虎刚开始害怕驴的叫声,后来开始冒犯它,发现驴只会踢,没其他本事,最终吃掉了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本领用完了。
抱薪救火:就是抱着柴火去救火,意为消除灾祸的方法错误,结果反而更加糟糕。
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魏世家》,魏国一味地把土地割给秦国,最终只能让秦国更加强大,魏国走向灭亡,就好比抱薪救火一样。
愚公移山:愚公虽然不能把山移走,但是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迟早可以被子子孙孙移开。
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最终两座大山被天帝挪走。
这个故事让我们学会了坚持不懈、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杯弓蛇影:这个故事是说乐广一个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到酒里有蛇觉得恶心患病,其实酒里的蛇是弓上漆画在酒里的倒影,朋友解惑后病彻底好了。
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不能明察秋毫、弄清真相的人。
买椟还珠:意思是买来了装珍珠的木匣子,却把珍珠退回去了,比喻没有眼光、不懂取舍。
楚国人为了把珍珠卖个好价钱,就做了一个木兰的盒子,可买东西的人却把珍珠还了回来,让人啼笑
皆非。
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如下: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井底之蛙、亡羊补牢、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
详解:1、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楚国有个人过江,不小心把剑掉在了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水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宝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
寓意:比喻拘泥于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者办法。
2、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5、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6、滥竽充数,出自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7、黔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8、天女散花,出自《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
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9、鹬蚌相争,出自。
《战国策》: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 井底之蛙。
成语“井底之蛙”最早出自《庄子·外物》,“夫子不为也,而庸讵知之?井底之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也。
”寓意着眼光狭隘,见识浅薄。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蛙生活在井里,它认为自己所在的井就是整个世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有一天,它听到了外面的大海的故事,但它却不相信,认为海就是它所在的井。
后来,它见到了外面的大海,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井底之蛙。
2. 狐假虎威。
成语“狐假虎威”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狐假虎威,欺世盗名。
”意思是利用他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狐狸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老虎,它装作很害怕的样子,向老虎告状说有人在欺负它。
老虎听了很生气,立刻跑去找那个人算账。
结果,那个人被老虎吓得不敢再欺负狐狸了。
狐狸得意地笑着说,“狐假虎威,欺世盗名。
”。
3. 孔雀开屏。
成语“孔雀开屏”最早出自《庄子·天下》,“孔子见庄周,庄周与之游。
顾而见一雀,披其羽而向秦汉之间。
曰,斯乃孔雀之开屏之时乎!”形容人得意扬扬,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动人。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只孔雀展开美丽的羽毛,向四面八方炫耀自己的美丽。
它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动物,于是便展开了美丽的羽毛,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美丽。
4. 杞人忧天。
成语“杞人忧天”最早出自《庄子·天下》,“杞人忧天,天无二日。
”形容杞人虑虑不安,杞国的人们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杞国有位聪明的人,他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天无二日,怎么能撑得住呢?”别人都笑他愚蠢,但他却依然担心不已。
5. 鹬蚌相争。
成语“鹬蚌相争”最早出自《庄子·天下》,“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形容双方争斗,最后却被旁人得利。
这个成语的来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一只蚌和一只鹬在海边争斗,渔夫看到后,赶紧下海捕捞,结果捞到了两者都没有得到的利益。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本文是关于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感谢您的阅读!导语: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那么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请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鹬蚌相争: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
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
’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
’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
”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
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
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1. 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捕蛇者说》。
故事中,一个杯子倒影里的弓被人误认为是蛇,形容人们对事物过分敏感、过于猜疑。
2. 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泰伯救父》。
故事中,一个名叫杞梓的人整日担心天塌下来,形容人们过于杞人忧天、杞人忧国。
3.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百里挑一》。
故事中,一个耕地的农夫不辞辛劳,只守株立等,等待兔子自己跳进罗网,形容人们不愿努力争取,只希望得到不费力气的好处。
4.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狐狸借虎威》。
故事中,狐狸假借虎的威力吓唬其他动物,形容那些依仗别人威势欺压弱小的行为。
5. 狗急跳墙 (gǒu jí tiào qiáng)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宰相刘罗锅》。
故事中,宰相刘罗锅在一次发怒时将墙撞得破了,形容人们在危急关头不顾一切逃生或采取极端行动。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中国古代的一些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家知道或者学习了哪些?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几篇相关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滥竽充数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鲁婴泣卫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城门卫士的女儿名叫鲁婴,生得聪明伶俐,多愁善感,富于同情之心。
这天,是个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讲故事。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寓言故事:1、亡羊补牢: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
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
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
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
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寓言故事多以精简的语言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了深刻的道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坐观成败汉武帝晚年,对佞臣江充非常宠爱。
江充非常歹毒,总想铲除异己,被他杀戮的无辜之人竟多达数万。
有一次,汉武帝到甘泉视察,江充居然对太子不怀好意,想诬告东宫中埋有诅咒皇帝的木人,借机害死太子。
太子实在不能忍受,率领军队把江充杀了。
江充的同党急忙向汉武帝禀告,并说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赶下台去。
武帝信以为真,派丞相刘屈统领军队,去捉拿太子。
太子见丞相带兵来捉他,就进行抵抗。
双方打了好几天,最后,太子吃了败仗,逃到湖县,终于被人杀死。
太子发兵对抗丞相时,没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号,用的是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镇守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中,给他兵符,要他发兵对抗丞相。
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动人马相助,而是紧闭营寨不出,坐观事态的发展。
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的双方谁能获胜。
汉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后,觉得任安没有发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没有帮助太子之意,就没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曾经遭到任安鞭打,怀恨在心,就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说:“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锐军队。
”这一下,任安坐观太子与皇帝成败的态度,便昭然若揭。
汉武帝勃然大怒,说道:“任安的资历相当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见战争发生,却脚踏两只船,想依附得胜的一方。
这说明他怀有二心。
如此奸猾之人,焉能留在朝中!”于是,武帝传下旨意,将任安捉住杀掉。
坐观成败:坐在一旁冷眼观看别人的成败。
多用来形容袖手旁观。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患得患失的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
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
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刻舟求剑鹏程万里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抱薪救火
二十六、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暗渡陈仓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
二十七、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神乎其神天外有天痛定思痛数不胜数举不胜举人外有人防不胜防忍无可忍闻所未闻
二十八、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观者如云挥金如土铁证如山爱财如命稳如泰山门庭若市骨瘦如柴冷若冰霜如雷贯耳守口如瓶浩如烟海高手如林
二十九、表示稀少的成语
不可多得凤毛麟角九牛一毛绝无仅有空前绝后寥寥无几寥若晨星宁缺毋滥前所未有屈指可数三三两两铁树开花微乎其微一麟半爪一丝一毫百里挑一沧海一粟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