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核心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以“用国学特色引领学校核心文化”为题,在此与大家交流、学习,以期共同发展。

一、正确理解学校核心文化

学校文化是很多学者、教育实践家探讨的热门问题,也是众多学校所极力追求的亚文化、隐性文化,而学校核心文化则相对较少。 1.学校核心文化是“学校精神”的体现

(1)学校核心文化的内涵:是一所学校所追求和实践的学校精神,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在一定理论和思想引领下学校文化身份的核心,是学校行为的内在体现。

(2)“学校精神”是学校所特有的、能够体现学校内在品质的精神风范,是学校之间相互区别的外在气质表现,是在一定思想引领下而形成精髓作风,是促使学校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源。学校精神是学校核心文化的体现,它的形成与发展对一所学校至关重要,优良的学校精神会促进学校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不良的学校精神会阻碍学校发展、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严重者甚至会使被教育者走上歧途。

(3)校长在建设学校核心文化,培育“学校精神”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提出学校办学理念、倡导先进文化,身体力行、感化带动。做到“身带动、心感动、情促动”。抓住“学校核心文化”的“关键”进行引领,找出能够促动学校发展的主流思想,结合学校的实情,采取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充分发挥校长的主导作用。

2.学校核心文化是“办学思想”的体现

(1)“学校核心文化”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首

先每所学校都有区别于其它学校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的学校价值取向。其次,学校之间外在的行为表现是一种内含的文化做为支撑主体间共同的特征,就代表了这所学校的核心文化。所以学校核心文化内在与外显的迹象就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体现。

(2)中小学办学思想的局限性:做为基础教育,各中小学在办学思想上共性的东西所占份额较大、国家规定的较多。其实体现的是一种对事物所不同的观念和有限定的实践行为。其一,中小学教材模块化、课程标准具体化,已经主导了教育者文化功能的大部分。其实这并不是教育者或学校教育思想的体现,它体现了国家办学思想。虽然校本教材已经开始重视,但更多的则停留在形式上。在培养大量人才的基础上,也扼杀了很多人才。其二,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使学校的管理文化受限。教育者更多的良知和教育天赋很容易被层级的管理模式所扼杀,教师工作的被动型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3.学校核心文化是学校品牌、学校特色的引领

(1)校际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学校核心文化的竞争,就是在学校核心文化引领下品牌的竞争。它规定着学校品牌的类型、程度、性质,这样在学校核心文化引领下而打造的学校品牌是一种象征、一种归属感、一种成就感。同时品牌的类型也千秋各异。

(2)学校的核心文化引领下的学校特色则显现的更为鲜明,不同的学校文化是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相互区别的一个表征,是“特色学校”的一个显著标志。

4.学校核心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1)学校核心文化它本身所固有的领导功能,决定了它所代表的是学校的主流文化,在起到引领的同时也促动其他思想的发展,就学校发展而言它是内在的推动力。

(2)学校核心文化就是学校精神、办学思想的体现,所以它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方面便从更深的层次促进学校的发展,所以是学校发展的内存动力源。

总之,学校核心文化是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精神的体现,它具体表现在学校品牌、学校特色,同时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探索国学教育引领学校核心文化的尝试

建设学校核心文化,创建学校品牌,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我校所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原有良好基础上,我们对校情进行了认真分析,开始了新的核心文化创建工作。

1.结合校情确定学校核心文化的发展方向

(1)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生源中9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由于菜农一年四季都在忙于生产劳动,所以,家境贫寒较多、在家无人问律较多、生活习惯养成较差、学习习惯大多数问题较多;从我校的地理位置上看,外围环境较差,周围居民中无业游民较多,生活环境、人口素质都较低;从师资队伍上看,外调人员较多,精英型人才纷纷调出,学校新骨干群体的培养工作任务艰巨;从学校硬件建设上,教学楼是在原旧楼基础上改建,存在着很多遗憾。新老三室装备虽已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底子薄弱仍有很大缺口。室外运动场地虽已硬化,但没有标准跑道不能满足师生的运动需求。

(2)针对这样的现状,学校领导的办学定向是“以国学教育引领学科教学,以民族精髓思想引领“学校思想”开展系列工作。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优质、规范的义务教育特色学校”。

2.以课题引领构建学校核心文化体系。

(1)2007年6月,学校提出了“国学教育的科研课题”。目的是要科学引领学校核心文化,落实学校核心文化,带动学科教学。在课题确立到进行实践研究仅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得到了区教科所的大力支持,校内教师广泛参与,浓重的国学教育氛围已经形成。

(2)研究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国学教育课程、方式、方法”为中心,以“国学教育”校园文化为辅助开展了系列工作。操作过程中注意到三结合:第一,取精与去粗相结合。不盲目、有针对、注重分析,让学生有所辩识,不误导成长中的学生。第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学习传统经典的关键在于“古为今用”,使学生明白自身修养的重要又同时感受到来自法律理念的外在监督。这样,良好的品行就能顺利完成。第三,求同与存异相结合,就是处理好中外文化的关系。“求同”比“立异”更重要得多。虽然学术上不能区分“异”,但目的是为了求其同。所以在重视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也要做好与世界文化经典的接轨,这样才能培养适当社会的人。

(4)在国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一年级上学期:以“弟子规”为主,中间穿插古诗(课外)及课标中推荐的本学期必背篇目。一年级下学期:以《笠翁对韵》,中间穿插宋词(课外)及课标中推荐的本学期必背篇目;二年级上学期:学习《论语》前10篇。二年级下

学期:学习《论语》后10篇;三年级:复习背诵过的内容并写出学习国学的体会、感悟或心得,不少于1000字。

(5)在国学教育的课时安排上。分三个时间:早晨10分钟晨读,由班主任负责;午间的10分钟读报时间,班主任负责;隔周一节的主题班会时间,由班主任、语文教师负责。

(6)在国学教育的目标设定上。分两条线的层级目标:“修身→养心→济物”;“生存→合作→发展”。修身→养心→济物,是克己自省的发展走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身体是自然的最高级造化成果,是“人”的物质形式。它的静的形态与动的行为是构成和影响人类群体美与丑、文明与野蛮、和谐与破裂的一分子。因此,“身”不可不“修”。心(主要是思想意识)是“身”的主宰,是人的精神形式。它的存在将“人”提升为万物之灵,使人不但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且能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人的自我意识、情志欲望、价值观念,引导着人的行为。“心”能的释放改变着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因此人心宜“稍安勿燥”,“心”不可不“养”。“物”泛指自身之外的客观世界,它包括人。济物是自我修养的基础上的利它活动。是改造世界、创造财富、服务人类的实践活动。以上三个层次又可以称为俭→静→善。“应时接世”的发展走向是:生存→合作→发展,这样两个方面。

(7)目标达成的操作层次策略:

实施层级的施教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