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指导》(1)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a1c16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5.png)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学科,它涉及到城市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城市规划师、农业专家以及环境保护者来说都是必要的。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概念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土地利用强度的控制、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等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核心是要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等。
其中,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到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枢纽等。
同时,还要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农村土地资源是支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础,因此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至关重要。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到农田的保护和利用,合理划分农业用地、林地和水域,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此外,还要考虑到农村的生态保护,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生态保护和恢复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要考虑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森林保护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功能等进行描述和分析,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doc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a1efc70f804d2b160a4ec01d.png)
第一章:绪论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口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矛盾一协调)(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空间规划)(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3、土地利用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4)±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化(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11)±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4、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市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川规划所组成的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
5、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分类: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等级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政区划全国——省——市(地区)——县——乡区域性质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深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1、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1)地租和地价理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2)土地区位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3)持续利用理论: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宏观必要性,土地的可更新性和利用永续性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4)生态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M当相互协调,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5)人地协调理论:口然环境本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作为人地系统屮的人,具有口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在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
人类的发展要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才能使人类的受益作用最大,否则将会受到白然的惩罚。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提纲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deb180f5f0e7cd185253617.png)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筑密度、土地利用分区、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复种指数、土地用途区、土地利用潜力、土地质量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土地潜力、公路、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基本方针、重点建设项目。
二、问答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分类体系、土地总适宜性等级的判定方法以及步骤。
2、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主体、期限;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比例尺。
3、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特点。
4、如何实施土地利用计划。
5、居民点规模的构成;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方法。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核心层次(县级)、期限、特性.7、确定土地利用目标的主要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最终依据、研究对象.8、土地利用分区的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土地用途区划分的原则;9、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方法、一般步骤。
10、土地整理的类型、土地整理规划的程序11、土地利用规划的分类、性质12、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人口预测方法13、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14、土地的属性、土地利用潜力的估算方法15、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及分类16、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组成;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书内容。
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步骤。
18、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19、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式有哪两种。
20、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理论基础。
21、人口与土地需求量预测常用的方法;建设用地的预测方法22、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哪四种,分别有何特点。
23、城市化水平的五种预测方法。
24、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内容。
25、中国1:1000000土地资源分类系统的构成;26、耕地规划涉及的五要素。
27、2007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类;2002年过渡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规划》简答题复习
![《土地利用规划》简答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230c5bf1a37f111f1855b66.png)
《土地利用规划》简答题复习1.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四个方面:即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2.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地利用规划考前复习资料(详解版)
![土地利用规划考前复习资料(详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b51bef856a561252d36f9c.png)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与层次(P29-31)1)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指土地利用规划的种类、类型、项目和不同时序所构成的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包括(按等级层次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①按区域性质可分为行政区土地利用规划、自然区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②按规划期限划分为长期土地利用规划、中期土地利用规划和短期土地利用规划;③按行政区划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④按目的可划分为经营型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型土地利用规划;⑤按规划的空间范围可划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⑥按规划深度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和土地利用施工。
2)土地利用规划层次(见P30 图1-1)图1-1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全国、省、市、县、乡5个层次,不同层次规划的任务、内容有所不同,决定了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类型和特征各不相同,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时空尺度、详细程度和定量化水平上也存在差异。
[ 补充: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相关内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组成的比较完整的规划层次。
②不同层次的规划由不同等级的行政主体组织编制,并由不同等级的审批机关进行审批。
在实际工作中还涉及到总体规划纲要、近期建设规划等内容。
③上层次的规划为下层次的规划提出强制性框架,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并通过下层次规划的编制落实和深化上层次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从而使下层次规划成为上层次规划实施的工具和途径。
以规划推进城市的建设,发挥引导城市建设的作用。
]2. 各种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任务(P27-28)1)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进行空间布局上的优化组合,及其保障手段和措施的超前性计划与安排。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大纲(2010-12-06)简(精选五篇)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大纲(2010-12-06)简(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6a84f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4.png)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大纲(2010-12-06)简(精选五篇)第一篇:《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大纲(2010-12-06)简1、土地的功能2、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3、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4、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5、土地利用规划任务6、土地利用规划应包含内容7、土地利用规划原则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程序1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14、规划后评价的原则15、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概念16、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17、土地质量评价概念18、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19、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20、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21、土地利用结构概念22、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拟定原则23、土地利用用地分区时应遵循原则24、建设用地的配置中选择居民点用地时应考虑的要求25、工业企业选址要求26、基本农田概念27、基本农田保护区概念28、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具体目标为29、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原则30、土地整理概念31、土地整理的特性32、土地整理规划的基本内容33、农用地开发规划包括内容34、城镇土地开发规划包括内容35、水土保持林分类36、梯田的断面形式分类37、自然保护区内分区38、城镇体系概念39、城镇体系规划概念40、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41、居民点辐射规模系概念42、居民点四种布局形式43、居民点布局的原则44、居民点用地总体布局概念45、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46、计算行车速度概念47、停车视距概念48、公路选线原则49、港址选择要求50、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51、地下水利用特点52、水土资源平衡概念53、水土资源平衡的重要作用54、水库用地要求55、有效库容概念56、骨干渠道输水工程用地要求57、明渠方式下田间灌排渠系的配置一般要求58、田间灌排渠系的布置形式59、田间道路配置要求60、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第二篇: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具有多功能性,土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有用性。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d06dbe35ef7ba0d4a733ba4.png)
土地利用规划学
简答题
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
2、何谓土地开发?有何特点?
3、简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4、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理解其整体性?
5、简述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6、何谓土地开发?编制土地开发规划的基本原则?
7、何谓土地整理?我国土地整理有何成功模式?
8、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
9、编制土地开发规划有何重大意义?
10、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1、土地复垦有何重大意义?
12、土地保护规划的任务和类型?
13、基本农田的概念和范围?
1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15、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须遵循那些原则?
1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不同?论述题
1.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2.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fc3fa5f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6.png)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含部分考研题目)一、名词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级差地租土地利用规划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土地整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简答题部分:(一)总论部分1、简述土地的特性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4、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类型?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并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哪些基础资料?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哪些?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内容?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基础数据预测)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哪些?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哪些?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哪些?26、配置工业用地的要求有哪些?(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简述居民点的概念和居民点分类?3、何谓城镇化?怎样预测城镇化?4、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和原则?5、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6、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内涵?7、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8、按《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大致分那几级?9、简述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结构?10、如何确定公路的等级?11、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12、如何进行公路选线?(概念和原则)13、如何概算交通线占线面积?14、简述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分级?15、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有什么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16、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求是什么?17、如何规划灌排工程用地?18、简述耕地田块配置的主要内容?19、简述选择田块方向的一般要求?20、如何综合考虑田、沟、路、林、渠相互结合配置方式?21、简述果园配置的内容?22、茶园和桑园规划有何特点?23、如何配置各类林地?(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3、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原则。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要点总结
![(完整版)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205a80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8.png)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重点总结1.土地的观点1)人们往常把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和砂石堆成的固体场所称为土地2)土地的平面观以为土地指整个地球表面(包含陆地和大海)3)土地包含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自然环境,如天气、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还包含过去和此刻人类活动成就4)立体的广义的土地观点可近似于环境、资源、领土2.土地的功能1)养育功能2)承载功能3)仓储功能4)景观功能3.土地的特征1)土地的物质自然性2)土地的数目有限性3)土地的沃度差异性4)土地利用的连续性5)土地地点的空间性6)土地属性的双重性4.土地利用的观点人们依照土地资源的特别功能和必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5.土地利用门路1)从土地利用广度扩展2)从土地利用深度挖潜6.土地利用规划对必定地区将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自然历史特征在时空长进行土地资源分派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举措实质:人类对将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向所作的早先估量的过程目的:保持人类生计,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的利益职责:土地供需展望、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指引连续利用记述土地规划最早的是汉代的《尔雅》7.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首要任务:土地供需综合均衡2)核心内容:土地利用构造优化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3)土地利用微观设计8.土地利用规区分类1)按对象不一样区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土地利用规划2)按范围区分:地区性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单位土地利用规划3)按任务区分: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土地利用详尽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9.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剖析与评论2)土地利用潜力剖析3)土地供应与需求量展望4)土地供需均衡和土地利用构造化5)土地利用规区分区或重点用地项目布局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花费效益剖析和规划实行10.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11.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理论为地租和地价理论级差地租:利用较好生产条件土地的超额收益级差地租存在的条件: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的差异性级差地租Ⅰ:因为土地肥饶程度和土地地点的不一样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因为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所产生的生产率差异而形成的土地价钱:地租的资本化土地价钱 =地租 /利息率12.区位理论: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3)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4)廖什的市场区位论13、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2)就地取材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4)逐级控制原则5)动向均衡原则土地利用整体规划14.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在必定地区内,依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公民经济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应和总需求,确立或调整土地利用构造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举措。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练习(1).doc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练习(1).doc](https://img.taocdn.com/s3/m/ea9442ae87c24028915fc3a3.png)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作业一、填空题1.2013年,屮国城镇化率为53.37%。
根据诺瑟姆曲线,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的笫二阶段。
2.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 _____________ 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3.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
4.交通运输用地的空间特性表现为狭长形状和高度连续,不能被任何地间隔,需要通过和占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
5.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包括农业区位论__________ 、工业区位论_________ 、屮心地理论、市场区位论等。
6.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____________ o7.可持续性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历史吋期内,土地的开发、利用、保£______ 、整治四个方面的问题。
9.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的性质和作业,可分为—行政区___________ 、口然区、_经济区。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11.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效益原则指的是土地利用要谋求经济、丰态、社会三效益的统一。
12.土地瓷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指的是一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矛盾。
13.在我国实际工作屮主要按行政区划单位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全国一省一市一县一乡五级。
14.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中,指标体系建立之后,评价指标权重____________ 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般常用特尔斐法确定。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或调整_________ ,以达到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的FI的。
16.我国目前土地适宜性评价釆用的分类体系为______________ 、土地适宜等和土地限制等三级组成O17.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的制作多采用—ARCG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台相关软件和工具。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问题详解(一))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问题详解(一))](https://img.taocdn.com/s3/m/34063b47fab069dc51220120.png)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含部分考研题目)一、名词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级差地租土地利用规划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土地整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简答题部分:(一)总论部分1、简述土地的特性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4、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类型?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容?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并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容有哪些?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哪些基础资料?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哪些?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容?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容?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基础数据预测)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容?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容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哪些?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哪些?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哪些?26、配置工业用地的要求有哪些?(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简述居民点的概念和居民点分类?3、何谓城镇化?怎样预测城镇化?4、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和原则?5、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6、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涵?7、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8、按《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大致分那几级?9、简述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结构?10、如何确定公路的等级?11、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12、如何进行公路选线?(概念和原则)13、如何概算交通线占线面积?14、简述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分级?15、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有什么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16、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什么?17、如何规划灌排工程用地?18、简述耕地田块配置的主要容?19、简述选择田块方向的一般要求?20、如何综合考虑田、沟、路、林、渠相互结合配置方式?21、简述果园配置的容?22、茶园和桑园规划有何特点?23、如何配置各类林地?(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3、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原则。
(NEW)张占录《土地利用规划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张占录《土地利用规划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cf4087f2f60ddccdb38a007.png)
目 录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土地利用原理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与结构调整优化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土地利用分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城镇用地规划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土地用途管制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土地保护规划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 地区土地利用规划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312c7c27d3240c8447ef5b.png)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1.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进一步讲:1、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时段内。
2、在数量上,对区域所有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预测。
3、在空间上,对区域内所有土地做出合理布局。
4、在实施上,根据数量优化、空间优化配置,合理安排实施时段与管理措施。
5、实质是:土地利用规划是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预先估算,在供给与需求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居名点用地的选址要求1.组织生产与生活的要求:a.位置适中,对外联系方便,b.与高等级公路保持距离(150m),c.水源水质条件好2.建筑要求:a.地形朝向b.水文地质条件c.土质条件d.安全条件e.节约用地条件3.卫生保健要求:a.通风舒适的环境b.位置较高c.上风上游d.处理好与其他建筑的关系4.兽医防疫要求:畜牧场和居民点位置保持适当的距离3.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程序县级规划编制应依照一下程序:1、准备工作2、现行规划实施评价3、基础研究4、编制规划大纲5、编制规划成果6、征求公众意见7、规划报批8、规划成果应用4.农村居民点布局形式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式、自由式5.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6.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
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
7.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重点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84466164028915f814dc256.png)
CH1绪论1•土地规划的客观必要性:(1)上地是一种生产不可缺少且无法替代的生产资料;(2)农业生产的最根本特点是经济生产与自然生产相结合;(3 )使一切具有自然肥力的土地通过规划得到最合理的应用。
2.土地规划概念(研究对象);对一定区域未来上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上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3.土地规划的特点:目的性、阶级性、变化性。
4.土地规划的任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上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上地利用优化体系。
具体任务:①上地供需综合平衡②上地利用结构优化③上地利用宏观布局④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5.土地规划的工作程序:明确任务、组织班子、收集资料、明确问题、总体构想、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优化、系统评价、系统运行、系统更新。
CH3居民点布局1.居民点的概念与类型: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是人们聚居和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资料集中配置的场所。
类型:城市:【特大城市(>100万人)、大城市(50T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和小城市(<20万人)】、城镇【县城和集镇(建制镇和乡(场)镇)】、乡村【中心村、基层村和村落】。
2•小城镇的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城镇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调查农村居民点建设。
3.目前我国居民点的现状:(1)居民点按居住密度分为五级:(2)居民点规模小、居住分散:(3)村镇规划滞后、用地松散、人均地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髙;(4)建筑密度大、容积率低、不利于内部结构优化:(5)用地而积大、扩展迅速:(6)生产生活双重性,不利于用地分区。
4.居民点布局形式及各自优缺点:(1)卫星式:优点:是小居民点向大城市过渡的阶段,是城市化的过程:缺点:占地较多。
(2)带状式:优点:沿交通要道设立,通达度好,发展迅速:缺点:发展带状受限制。
《土地利用规划学》总习题1
![《土地利用规划学》总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bdd2142cbcd126fff7050b6e.png)
《土地利用与规划》总复习思考题(一)一、名词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布局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整理城市规模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填空题部分:1、人们通常把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的土地。
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国家领土是指,、、,;国土资源一般包括;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土地资源是;土地资产是指。
3、土地具有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和。
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的差异;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的比率。
10、地球表面积系指;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又;既是,又是;既是,又是。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2、土地利用是,包括两层含义。
13、土地利用的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16、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按规划的深度可分为、、;按区域性质分为;为了便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五级土地利用规划。
农民大学生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指导.doc
![农民大学生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指导.doc](https://img.taocdn.com/s3/m/03f57a4428ea81c759f57806.png)
期末复习指导一、考核对象木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学习教育部”农民大学牛培养项口〃《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的学生。
二、考试方式、时限及依据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
时间长度是60分钟。
考试主要以文字教材为依据,木课程文字教材:土地利用规划,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三、木课程复习重点难点(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及特性。
1.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而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口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2.特性。
政策性;整体性;兼容性;折衷性;动态性。
(-)土地资源的功能与保护。
1. 土地资源的功能主耍有三项:植物生产功能、建设承载功能和生态功能。
2•保护。
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土地特性和气候的关系。
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
强光冇利于作物繁殖器官的发育,相对的弱光却有利于营养生氏。
太阳辐射强度还对作物品质有影响。
住宅的朝向主要与日照的吋间、太阳辐射强度、常年主导风向、地形等因素有关。
2.温度条件与十•地利用。
以温度为指标,可把全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在不同的气候带,植被类型、土壤和适种作物不同。
3.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
有植物覆盖的土表,因植物遮荫,白天土表温度较低,土壤蒸发比裸露土壤小。
但是,土壤水分为植物根系吸收,然后通过植物的蒸腾转变为水气进入空气中,故土壤水分的总散失量比裸地多。
4.风的影响。
风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如防风、通风、工程的抗风设让等。
(四)土地特性和地形地貌的关系。
1.地形。
地形通过对地面物质与能量的空间再分配,而间接地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差异。
对于人类居住,因为阳坡光照好、温暖而成为建房筑屋的良好场所,阴坡因光照差、气温低、阴湿,不适于居住。
2•地貌。
(1)山地丘陵区。
山地与丘陵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一般不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是确定用地数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
15.土地利用分区
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分区的依据是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可分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
③以行政界限代替
三城镇化的概念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日益增加;
2城市数量日益增加;
3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
四怎样预测城镇化
1.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
2.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
3.基础投资规模预测法
4.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
5.多指标综合预测法
五怎样预测居民点的远景人口规模?
人口自然增长法
劳动平均法
六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
19.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身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是各种资源之首。
20.土地利用结构
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程中,单位面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集约度的高低与投入量的多少成正比。
二问答题
第一章
一土地的概念
1.土地的原意:地球表面具有生产力的综合体
结构合理,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率。
二拟定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编制原则
1切实保护耕地原则
2统筹兼顾原则
3因地制宜原则
4公众参与原则
5上下结合原则
6依法原则
三拟定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编制依据
1政策法律依据
2土地供需依据
3计划规划依据
四土地利用布局有几种模式?
土地利用布局是对土地利用形式按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布局,因此,把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布局形式称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有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要求:1.位置适中,对外联系方便2.与高等级公路保持距离(150米)3.水源水质条件好
建筑要求:1.地形朝向2.水文地质条件3.土质条件4.安全条件5.节约用地条件
卫生保健要求:1.通风舒适环境2.位置较高3.上风上游4.处理好与其他建筑的关系
兽医防疫要求:畜牧场和居民点位置保持适当距离
①交通运输影响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交通运输影响国民经济其它部门
③交通运输与土地关系密切
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
交通条件是形成级差地租1的重要条件,对农业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影响。
土地是交通运输设施的载体,土地及其构成要素影响交通运输的结构和布局。
二怎样预测远景交通量?
常用回归模型预测:y=a+bx
二如何利用土地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1.依据区位理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
2.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人地协调理论的中心思想?
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改造,相互依存
四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
七如何测算居民点用地面积
1.指标概算法
①每户宅基地指标、每人占地指标或按耕地面积概算指标
②人均定额指标:
2.需求推算法
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
农村居民点新增占地面积
3.两区累加法
先分别计算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占地面积,然后两区占地面积类加即可得到居民点用地面积
第八章
一交通运输用地规划有什么作用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的关键就是确定合理的交通结构保证运输的安全、经济迅速获得最大的运输经济效益。
三如何确定公路等级?
1)高速公路:交通量25000辆
2)一级公路:交通量5000-25000辆
3)二级公路:交通量2000-5000辆
4)三级公路:交通量2000辆
5)四级公路:交通量200辆
四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1路基
2纵坡
3行车速度
4行车宽度
5停车视距
6平曲面半径
五如何进行公路选线?
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安全、环境、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方案
c=(u·r)/(n·f)
(三)确定牧草地需求量(G)
规划期牧草地需求量按以下式计算:
G=H/c
其他农用地面积
1、副业用地需求量: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而有差异
2、渔业用地需求量:一般利用现有水面、提高水面利用率、单产
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建设用地又称非农业用地。主要用于场地,与土地生产力无关系。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内容主要有居民点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公路交通用地
12.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土地整治规划是指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称作土地整治规划。
13.土地利用规划
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一名词解释
1.层次分析法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2.城市化
最通俗的概念是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的现象。
预测方法与用材林需求量预测方法相同。
(二)生态林需求量预测
生态林包括防护林、特用林等,应分别根据其发展目的和规划,落实用地范围后,在图上逐片量算用地面积。
牧草地需求量预测
(一)确定放牧牲畜标准头数(H)
按放牧牲畜发展头数和标准牲畜单位计算放牧牲畜的标准头数。
(二)确定牧草地的载畜量(c)
牧草地的载畜量一般根据牧草地单位面积产量(u)、草地利用率(r)、放牧天数(n)和牲畜日食草量(f)计算,用公式表示:
五如何配置各种用地?
农业用地配置
包括蔬菜地、大田作物用地、林业用地、人工饲料地、副业用地配置等,根据各类用地对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等进行合理选址。
建设用地配置
(工业用地配置、交通用地配置、居民点用地配置、渠道配置)
居民点用地配置:
1建筑要求
2卫生保健要求
3兽医防疫要求
4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要求
工业用地配置:
2.土地概念的扩展: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二土地的特性
1空间性
2自然性
3永续利用性
4属性的两重性
5数量(面积)的有限性
三土地的功能
1生产功能
2承载功能
3仓储功能
4景观功能
四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实质是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作的预先估算过程。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职责是土地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引导持续利用。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11.土地复垦
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S2=S1/1-(K1+K2)
林地需求量预测
(一)生产林需求量预测
生产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
1、用材林需求量(F1)
取决于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V)、年伐量(Y)、轮伐期(R)和木材自给率(s),按下式计算:
F1=Y·R·s/V
2、经济林需求量预测
预测方法与果园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相同。
3、薪炭林需求量预测
1应选择产品到达消费地的完全计划费用最小的地点
2费用最小的地点
3符合生产和建筑的要求
4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
交通用地配置:
1现有公路的调查
2确定主干道的走向
3公路选线的原则
渠道配置:
1.灌溉排水渠道在水源和容泄区水位即定的条件下,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自流灌溉和排水面积。
2.渠道布置应保证工程费用少,渠道输水损失小。
6.农地整理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7.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学科。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
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生态系统平衡是其相互作用和协调的一种状态标志。系统的运行目标就是实现其平衡状态。
因地制宜原则
综合效益原则
逐级控制原则
动态平衡原则
第三章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供给量预测
3土地需求量预测
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6土地利用分区
7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二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
人均GDP基尼系数
第四章
一土地质量评价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有什么联系?
3.渠道选线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4.上级渠道的布置应为下级渠道的合理规划和其他土地规划项目的合理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七章
一居民点的概念
1、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2、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