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世界航天日PPT课件
![世界航天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09222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7a.png)
D
a
y
探索宇宙|发展航天
• 2002年3月25日
“神舟三号”发射成功。
• 2002年12月30日
“神舟四号”发射成功。
中国航天发展史
2003年10月15日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 标志着中国成为某某某和某某某之后第三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 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
2005年10月12日 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 首次实现“多人多天”载人飞行 • 某某某和某某某在轨飞行115小时32分
航空“星”人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某某某 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发射起航,在最大高度为 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 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 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航空“星”人
登月第一人
航空“星”人
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2008年9月27日,某某某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 "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 成为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 。
世界航天简史
1957年10月4日某某某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半年后,某某某的人造卫星上天
1959年9月12日某某某发射“月球”2号探测
World Space
D
a
y
探索宇宙|发展航天
目录/contents
世界航天日节日起源
世界航天简史
航空“星”人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世界航天日节日起源
世界航天日又称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 2011年4月7日决定为每年的4月12日。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
![《太空一日》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d9309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8.png)
.
20
7.“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 这种错觉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案】“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错 觉。
.
21
8.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
【答案】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 不知从何处传来, 也很难描述 出它准确的声音, 所以作者说这个敲击声是神秘的。
.
6
“神舟五号”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 船, 乘有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在轨道运行了一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 员
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 发送地面, 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 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打破了由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 域的独霸局面,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28
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从自主研发原子弹、氢弹,到长 征、神州火箭载人的升空,我们中国人的实力逐渐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中 国的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动摇!国强,则民强!只有祖国强 了,国人的各方水平才能得到综合的提升!看着祖国的进步,做为中国人,我 们也为之骄傲!一起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屏
钧 魄
.
9
三 记一记词义
1.释然: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2.俯瞰: 从高处往下看。 3.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
倒了。例句: 你应该先好好考虑怎么做,以防本末倒置。 4.严谨: 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5.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例句: 他刚刚从一场惊心动
.
30
二、 示例: 杨利伟在文中特意交代自己在飞船上没有看到长城的细节,因为一 直有个传说,认为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他通过亲身实践后 证实在太空中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回到地面后,杨利伟在断断 续续听了一年多模拟的那个太空神秘声音后,仍不能确定,最后也没有签 字。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https://img.taocdn.com/s3/m/790d4b3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4.png)
一目了然 一眼就能看清楚。
近义词:繁密 反义词:稀疏
稠密
多而密。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用于形容人的才干,含褒义。
应付自如 指处理事情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一般用于贬义。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 本末倒置 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文中指颠倒。
本末倒置:把主次的位置颠倒。
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 节,指轻重倒置。
第一次
意外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 要碎了。
心理或举动
以为要牺牲了, 顽强忍受。
第二次
产生“本末倒置”的 错觉,倒着飞很难受, 靠意志克服,最 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终得以适应。
意外
心理或举动
第三次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 冷静观察。
第四次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 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作者通过观察,认为在太空看不到长城; 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太 空的航天员仔细观察,并 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 是否看到单体建筑物。
对太空中敲击声 的确认也非常严谨, 试听一年多,总觉得 不像,所以就一直未 签字确认。
此外作者在叙述 中,对时间、数据等 都表述得详细、准确, 也反映了航天员严谨、 科学的态度。
深入探究
将《太空一日》与《伟大的悲剧》进行比较阅读,
体会其异同。
相同点
《太空一日》
《伟大的悲剧》
均属于科学探险类文章;都突出了对极端环境中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性
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的重点描摹和刻画;语言均平实简练、科学严谨,
有丰富的情感。
文体 带有自传性质,兼有“报告”成分。 历史类纪传文体,属于他传。
《太空一日》公开课优课课件
![《太空一日》公开课优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f33bb6ddccda38366bafa3.png)
作者简介
梦幻太空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中国 Nunc viverra imperdiet enim. Fusce est. Vivamus a
tellus.
共产党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 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 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原空军部队 安全飞行达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 日北京时间9时,38岁的杨利伟乘坐由长征 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 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 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杨利伟被评 为2003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05年 3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杨利伟的名字命 名了一颗小行星“杨利伟星”。
梦幻太空
Nunc viverra imperdiet enim. Fusce est. Vivamus a tellus.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 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 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 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 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 定要被历史铭记。
梦幻太空
字词注音 Nunc viverra imperdiet enim. Fusce est. Vivamus a tellus.
弧形( hú ) 炽热( chì) 轮廓(kuò ) 遨游( áo ) 严谨( jǐn) 稠密(chóu) 瞬间( shùn) 烧灼( zhuó) 千钧重负( jūn ) 模拟( nǐ ) 俯瞰( kàn ) 确凿( záo )
我看到了什么—— 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 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梦幻太空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ca82bc2cc58bd63086bd18.png)
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 高度紧张。
2020年1月26日星期日
《太空一日》
24
3.“神舟五号”升空时,“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 的?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心情: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 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作用:这些心理变化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飞船中的感受,说 明航天员工作的危险,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勇于克服 困难的精神。
2020年1月26日星期日
《太空一日》
27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探究:
1.“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 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这句 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从结构来说总领下文内容,从内容来说,表达了 首飞的航天员会遇到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危险。
2.“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 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
(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2 )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 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 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并结合“神舟六 号”“神舟七号”的航天员在太空中都没有看到长城 的事实说明这个说法并不真实,从而表现出作者重视 实践、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精神。
情。
2020年1月26日星期日
《太空一日》
29
一、升空——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起飞时的生死考验——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
)
二、所见——我看到了什么 (太空中的真实所见——没有看到长城)
三、所闻——神秘的敲击声 (飞船上的声音探究)——“本末倒置”的错
2020年1月26日星期日
《太空一日》
24
3.“神舟五号”升空时,“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 的?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心情: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 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作用:这些心理变化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飞船中的感受,说 明航天员工作的危险,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勇于克服 困难的精神。
2020年1月26日星期日
《太空一日》
27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探究:
1.“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 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这句 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从结构来说总领下文内容,从内容来说,表达了 首飞的航天员会遇到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危险。
2.“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 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
(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2 )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 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 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并结合“神舟六 号”“神舟七号”的航天员在太空中都没有看到长城 的事实说明这个说法并不真实,从而表现出作者重视 实践、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精神。
情。
2020年1月26日星期日
《太空一日》
29
一、升空——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起飞时的生死考验——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
)
二、所见——我看到了什么 (太空中的真实所见——没有看到长城)
三、所闻——神秘的敲击声 (飞船上的声音探究)——“本末倒置”的错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a5337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b.png)
2、当飞船刚进入轨道。。。本末倒置的错觉。 ——令人难受、闭眼猛想、调整
3、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时不时出 现敲击声。 ——很紧张、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未能 发现什么.
4、窗外烧的跟炼钢炉一样。。。眼看着 越来越多。。。 ——恐惧、紧张出汗,看到左边舷窗开始 出现裂纹彩放心。
你认为杨利伟是个怎样的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简介
杨利伟,男,汉族,1965年6月21日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 中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 天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获得学 士学位 ;2009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 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 系统副总指挥,中央候补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 任,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 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 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没有看到长城-遗憾 失重产生倒悬错觉-难受 遭遇敲击声-探索 归途: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恐惧 抛伞-动作剧烈、冲击身体
不惧困难 敢于挑战 严谨科学 爱国精神
一个冷静、沉着、勇敢、有毅力的中国优秀 航天员。
细节探究 1、就这一下。。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体现了地面工作人员对杨利伟的关心,生怕 杨利伟出了安全事故。
过了几分钟。。。外边来人了。
从侧面表现了地面工作人员对杨利伟的关心 及对其凯旋的高兴、激动的心情。
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试着在文中找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 度。
《太空一日》PPT课件【精美版】
![《太空一日》PPT课件【精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694f5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2.png)
——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 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小结:
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 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作者严谨、 科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品读课文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对航天 事业和对亲友的热爱,请大家结合课文赏析 下面的语句,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 “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 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 “惊心动魄”的事情是飞船右边的舷窗出现裂纹, “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后的那种小碎纹 一样,这种细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
课文四个部分的内容衔接紧凑,叙事有 条不紊,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请同学们勾 画出文中标明时间的语句,思考:本文是按 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文章在结构形式上有什 么特点?
神舟五号
字词学习
·字音识记
炽热(chì)
·
轮廓(kuò)
·
遨游( áo )
·
屏息(bǐnɡ)
·
字音易错
赫兹( hè )
·
俯瞰(kàn)
·
严谨(jǐn)
·
无虞( yú )·Fra bibliotek舷窗(xián)
·
确凿(záo)
·
烧灼(zhuó)
·
五脏六腑(zànɡ)
·
含“止住,停止”之意时,读“shā”
(chà)刹那 刹
让人不知道怎么 回事,感到紧张, 重视这个过程
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 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请在课文中批 注你的想法。
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 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 牲的大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小结:
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 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作者严谨、 科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品读课文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对航天 事业和对亲友的热爱,请大家结合课文赏析 下面的语句,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 “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 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 “惊心动魄”的事情是飞船右边的舷窗出现裂纹, “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后的那种小碎纹 一样,这种细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
课文四个部分的内容衔接紧凑,叙事有 条不紊,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请同学们勾 画出文中标明时间的语句,思考:本文是按 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文章在结构形式上有什 么特点?
神舟五号
字词学习
·字音识记
炽热(chì)
·
轮廓(kuò)
·
遨游( áo )
·
屏息(bǐnɡ)
·
字音易错
赫兹( hè )
·
俯瞰(kàn)
·
严谨(jǐn)
·
无虞( yú )·Fra bibliotek舷窗(xián)
·
确凿(záo)
·
烧灼(zhuó)
·
五脏六腑(zànɡ)
·
含“止住,停止”之意时,读“shā”
(chà)刹那 刹
让人不知道怎么 回事,感到紧张, 重视这个过程
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 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请在课文中批 注你的想法。
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 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 牲的大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23 《太空一日》课件(共35张PPT).ppt
![23 《太空一日》课件(共3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afd21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3.png)
⑥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 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 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实事求是, 体现了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⑦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离地面100公里,逐渐进入稠密大气层。 ——准确的记录体现的是科学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 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 人。
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 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 深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思考探究:
结合课文,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 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课后拓展: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
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 载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 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无虞】 不用忧虑。 【千钧重负】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或非常重大的责任。
整体探究:
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此故事的大致内容讲给大家听。
第一部分: 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 起飞阶段 到非常痛苦及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
第二部分: 飞行阶段
“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东西。
心理活动: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但是自己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 了问题。(37) 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37)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课《太空一日》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课《太空一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2ca755a1c7aa00b52acbeb.png)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 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 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 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 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次 “太空之旅”标志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 用。 继“神五”后,我国在航天航空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2)对后来者的鼓励及心理建设。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过这种 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杨利伟跟他们仔细说过。 包括他告诉后来的宇航员,那神秘的敲击声出现的时候别害 怕,属于正常现象等。
(3)对祖国的热爱及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比如杨利伟特地俯瞰长城。 非常客观地说“我没有看到长城”。 而且为了验证他几次努力寻找长城,曾叮嘱后来者仔细看看。 再如他对神秘的声音的来源,尽管技术人员用各种办法模拟, 但他觉得不像的时候,哪忙断断续续听了年多, 不能确定就不 签字。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 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体会句子所蕴含的 情感)
预设:这里展现了地面指挥大厅的紧张气氛,表现了大家看到杨 利伟安然无恙时激动、兴奋之情,真实再现了杨利伟脱险后人 们如释重负的心情,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 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2、词语解释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比喻很重大的责任。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2)对后来者的鼓励及心理建设。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过这种 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杨利伟跟他们仔细说过。 包括他告诉后来的宇航员,那神秘的敲击声出现的时候别害 怕,属于正常现象等。
(3)对祖国的热爱及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比如杨利伟特地俯瞰长城。 非常客观地说“我没有看到长城”。 而且为了验证他几次努力寻找长城,曾叮嘱后来者仔细看看。 再如他对神秘的声音的来源,尽管技术人员用各种办法模拟, 但他觉得不像的时候,哪忙断断续续听了年多, 不能确定就不 签字。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 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体会句子所蕴含的 情感)
预设:这里展现了地面指挥大厅的紧张气氛,表现了大家看到杨 利伟安然无恙时激动、兴奋之情,真实再现了杨利伟脱险后人 们如释重负的心情,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 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2、词语解释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比喻很重大的责任。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a33161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3.png)
这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②:为了弄清神秘的敲击声来自哪里,地面技术人员利用 各种方法反复模拟,但因为不是当时的声音,杨利伟就不签字, 所以就让他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 在也没有确认”。
可见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③: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 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字词检查
kuò
轮廓
chì
炽热
áo
遨游
jǐn
严谨
chóu
稠密
yú
无虞
záo
确凿
hè
赫兹
zhuó
烧灼
xián
舷窗
bǐnɡ
kàn
hú
屏息 俯瞰 弧
zàng
jūn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
mó
lǜ
模拟 概率
pò
惊心动魄
阅读课文,借助课文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神秘的敲击声 我看到了什么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坦率而 真挚的叙述,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太空旅行的惊险、美 妙和神奇,赞扬了人类勇于探索太空的精神和我国科 研人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了解作者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是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 航天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2003年10月15日,杨 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 太空的第一人。同年11月,他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 号,并颁获“航天功勋”奖章,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 大人物”之一。
抛伞开伞震动很大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 视这个过程。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近的要求是严谨”。参考示例, 试着在文中再找一些类似的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②:为了弄清神秘的敲击声来自哪里,地面技术人员利用 各种方法反复模拟,但因为不是当时的声音,杨利伟就不签字, 所以就让他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 在也没有确认”。
可见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③: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 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字词检查
kuò
轮廓
chì
炽热
áo
遨游
jǐn
严谨
chóu
稠密
yú
无虞
záo
确凿
hè
赫兹
zhuó
烧灼
xián
舷窗
bǐnɡ
kàn
hú
屏息 俯瞰 弧
zàng
jūn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
mó
lǜ
模拟 概率
pò
惊心动魄
阅读课文,借助课文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神秘的敲击声 我看到了什么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坦率而 真挚的叙述,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太空旅行的惊险、美 妙和神奇,赞扬了人类勇于探索太空的精神和我国科 研人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了解作者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是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 航天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2003年10月15日,杨 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 太空的第一人。同年11月,他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 号,并颁获“航天功勋”奖章,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 大人物”之一。
抛伞开伞震动很大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 视这个过程。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近的要求是严谨”。参考示例, 试着在文中再找一些类似的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458ab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6.png)
课文精讲
3.说说自己初读课文的最深感受。 作者杨利伟对于进入太空的见闻感受,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
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 神和拼搏勇气,值得我们学习。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 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
课文精讲
1.第1自然段的描述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通过写火箭尾部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的炽热 火焰和上千吨水化成蒸气,描绘出火箭发射之初的壮观景象,开篇 即把读者带入宏大的场景中,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心理描写,“外边来人了”表明飞船安全着陆在预定地点,此次归航成功了。 理智、平和的话语中蕴藏着“我”巨大的喜悦之情,写出了作者安全回到地面后 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课文精讲
3.找出文中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简要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1)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刚起飞时“我”紧张得全身肌肉极度僵硬的 情形。 (2)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
“眨眼”这一微小的动作都代表了如此重大的内涵,可见航天事业是着眼细微的伟大事业。 指挥大厅里的大声喊叫和鼓掌欢呼表现了大家看到“我”安然无恙时的激动、兴奋之情,体现 的是深挚的战友情。
“我”后来看到录像时,之所以激动,是因为“我”曾亲历死亡的威胁,所以更懂得生的意 义和战友们对自己的担心。
课文精讲
课文精讲
4.作者在第二部分中主要采用了哪种观察视角写太空所见?(请用文中的
词语作答) 然后简要概括“我”在太空中看到了哪些景象。
主要采用了俯瞰的视角。
“我”看到的景象有:
①地球是一段弧。
③祖国的首都和各个省份。
②各大洲和各个国家。 ④类似棉絮状的悬浮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注音
弧形( hú ) 炽热( chì ) 轮廓( kuò )
遨游( áo )
瞬间(shùn)
严谨( jǐn )
烧灼(zhuó)
稠密(chóu)
千钧重负( jūn )
词语解释
炽热:形容温度极高;极热。 轮廓: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模拟:模仿;仿照。 严谨:严密谨慎。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惊心动魄:
22
太空一日
R·七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有关“神舟五号”太空飞行的资讯, 了解本文的背景。(重点) 2.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运用心理 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难点) 3.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 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重点)
板书设计
太 空 一 日
15日9时整 起飞 飞船:振动 航天员:痛苦 难受 急剧抖动 俯瞰地球 后来 运行 飞行速度快 发现神秘敲击声
16日6时23分着陆
裂缝 晃荡
紧张 惊慌 恐惧 应付自如
严 谨 科 学 的 工 作 态 度
惊 心 动 魄 的 太 空 飞 行
拓展延伸
“神舟”后浪推前浪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后反映,“神舟” 飞船乘坐非常舒适,感觉很满意。但是有两个小的技术 细节需要改进:一是返回舱舷窗的位置让他在观察时感 到别扭;二是飞船上用来收集杂物的袋子,地面上感觉 用拉链比较方便,太空中的实际感受却是用绳系口的方
③“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 辨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长城平 均宽度不到10米,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
3.“让我紧张以至惊慌的却另有原因。”这里的“另有
原因”指的是什么?杨利伟又是如何克服的? 舷窗玻璃出现裂缝。 巡视四周,反而放心一点了:可能没什么大问题! 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4.“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航 天飞行的时间为什么要写得如此准确? 照应开头,叙事完整;地球上短暂的一天,太空航 行漫长的14圈;幸福的时刻,激动人心的瞬间,必将开 启我国太空探险的新纪元。
互动探究
1.在载人飞船上看地球,杨利伟说“我没有看到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似乎是对“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式更方便。针对杨利伟提出的意见,在“神舟”六号设
计建造过程中,飞船工程师反复亲身体会,调整了航天
员座椅与舷窗的相对位置。重新生产的用来收集零散物
品的袋子,封口处也都尽量改成了尼龙搭扣。
意外情况
火箭和飞船急剧抖 动,产生共振
心理活动
痛苦 靠意志克服
举动
谨慎操作, 顽强顶住 眼睛闭着猛想 趴 听 看 找
失重状态下“本末 倒置”的错觉 听到神秘敲击声
过载 舷窗玻璃出现裂缝
别害怕 没有紧张 紧张惊慌
抛伞时飞船剧烈晃荡 不用紧张,很正常
拽 按下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
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
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
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
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
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
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
150幅珍贵图片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
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
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
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课
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
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
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 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 公室副主任。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 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 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 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击声”。
归途中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让我紧张以
至惊慌”,抛伞时“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
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
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
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最终飞 船“嗵”的一声落地了。
品味语言
1.“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 何话来。”猜猜看,杨利伟激动的话语可能是什么?
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
严谨、科学的态度。
火箭升空时 和飞船一起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舱体内的 航天员非常痛苦,但“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
绕地飞行过程中
“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
的方位”“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
过”,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还遇到一个
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
心理活动。有克服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叠加共振
后的兴奋,有发自内心对祖国和人民鼎力支持太空事业
的感激。
2.杨利伟在太空中俯瞰地球,“但是,我没有看到长
城”。请从杨利伟叙述的太空所见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①“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 ②“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 一段弧。”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 则事物很难观察。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 成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 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 首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
细读感悟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 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 心理活动或举动?
这一曾经流传甚广说法的完全否认。你是怎样看待杨利
伟的“异类”说法的? 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 牺牲的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杨利伟作为航天人的另一 种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太空中漫游,杨利伟经历了很多神奇的事情。其中, 有一件事情非常神秘——“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 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你觉得杨 利伟在太空中遇见的“神秘敲击声”有可能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