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3篇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小学制数学第九册第74—75页。
教学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探索合作,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体验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学具准备:各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cai出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说出它们的面积公式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回答,cai依次出现相应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用底×高÷2?2.教师设疑:cai出示一个梯形,想一想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二、教学新课:(一)、引入课题:那我们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做实验,共同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二)、实验探究:1.猜一猜:①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能拼成什么图形?② 梯形的面积会跟梯形的什么有关呢?2.小组合作实验,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1)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标出上底、下底和高),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思考: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怎么拼?② 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跟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③ 你觉得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3)小组合作,学生实验。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出梯形面积。
2、通过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唯物辩证观的启蒙教育,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懂得用运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研究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通过操作实践,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探索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备用梯形硬纸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同学们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多媒体出示。
2、引入:屏幕出现梯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图上告诉了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还不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回忆旧知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我们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演示)二、探索解决问题办法,并尝试转化1、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拼摆的方法,把要研究的新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现在我们又要计算梯形面积,怎么办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2、学生尝试转化刚才同学提出了用割补的方法、用拼摆的方法。
那么,怎样来割补呢?学生上台演示后,教师指出:由于梯形的不规划,刚才的同学没有转化成功,其实是可以用割补的方法来转化的,请大家看一看:多媒体演示割补转化。
那么,用拼摆的方法呢,你准备怎样来拼?学生上台演示。
3、学生操作、实施转化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拼摆梯形。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拼的?多媒体课件演示。
《梯形的面积》教案(优秀5篇)
《梯形的面积》教案(优秀5篇)《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一)新知探索(一)呈现实际情境,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师:孩子们,这是一幅堤坝的图案,知道堤坝有什么作用吗?生:它是用来防水灾的。
师:对了,它是一种防水拦水的建筑物,请看,这是它的横截面,这个横截面是个什么图形吗?生:梯形。
师:堤坝横截面是梯形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因此在筑堤坝时要将下部做的又宽又厚,这样既能防止强大的水压将堤坝压垮,又节省材料!你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生:上底,下底,还有高。
师:那么这个堤坝的横截面积到底该怎么计算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师:你认为我们该从哪儿入手研究呢?想想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是怎么开始的?生:可以象三角形那样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师:孩子们学得真好。
我有个建议,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合作探究。
(二)提供材料,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过程1、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a.利用你们手上的梯形学具,独立思考能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b.想: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让部分小组上黑板展示)3.全班汇报交流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一个小组愿意先上来给我们讲一讲。
生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高还是原来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是平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梯形的面积。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利用梯形模型或图片,培养学生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梯形模型、梯形图片、课件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梯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梯形面积的兴趣。
2. 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剪切、拼接等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 讲解梯形面积公式: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2),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梯形面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5. 拓展与应用:让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生活中遇到的梯形物体面积等。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了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耐心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探索并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图形可以转化为梯形,从而计算梯形面积?2. 引导学生探索:梯形面积公式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图形?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了所学知识。
《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8篇
《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8篇《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是将来进一步学习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转的思想,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启发。
本节课内容共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二是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梯形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新旧图形的内在联系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怎样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找到转化后图形与梯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呢?(这样是为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做好了铺垫。
因为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与梯形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了前几节课的基础,学生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就并不困难。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片,汽车玻璃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课本88页汽车图) ?你会计算这块玻璃形的面积吗?(大多数学生会否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梯形的面积,相信学习完这节课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动力。
)二、探索转化:1、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向: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拼摆的方法,把要研究的新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1篇
《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1篇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形状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师:如果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学生思考一下)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合作要求:(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任选一种)(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4)写一写:把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写下来。
学生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用课件演示转化及推导过程。
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并让学生讲讲为什么要“÷2”。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b)h÷2)师: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了,我们就可以帮助四年级同学解决问题了。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通用10篇)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通用10篇〕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通用10篇〕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根底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纯熟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拟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考虑力,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浸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CAI、完全一样的梯形假设干个。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有等腰、直角、一般〕课前预习:梯形各局部、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浸透梯形方法、〔你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需要用笔直尺、画一画。
〕小组合作大胆交流、每人都要说自己的想法。
直到老师说做好为止。
课前准备:谁来介绍你们的姓名、年龄、学校、爱好等等,让大家都来理解你。
我们先介绍这,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会让所有的老师都记住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参观王伯伯的甲鱼池,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1号甲鱼池的形状是梯形的,每平方米放养甲鱼苗200只。
师:根据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生:1号甲鱼池的面积有多大?师:你提的问题很好,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甲鱼苗?二、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老师:刚刚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课件〕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
要求1号甲鱼池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生:梯形。
师:你会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3篇)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与学法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梯形的面积精选教案(精选8篇)
梯形的面积精选教案(精选8篇)梯形的面积精选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梯形的面积精选教案(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梯形的面积教案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多边形的面积”P88--89《梯形的面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分析1、课标理念: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要在已有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经历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并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教学探索的经验。
2、单元分析: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插图)3、本节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梯形的特征和长方形、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平移的方法。
《梯形的面积》教案教学设计
《梯形的面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理解梯形面积公式中“(上底+下底)×高÷2”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梯形卡纸、剪刀、直尺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提问:我们是怎样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回顾,教师引导总结: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通过拼组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出示梯形,引入课题。
提问: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二)探究新知1、提出猜想引导学生观察梯形,大胆猜测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经验,你认为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能猜一猜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学生可能会猜: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验证猜想(1)小组合作,操作探究①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梯形卡纸,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②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如剪刀、直尺等进行操作。
③把推导的过程记录下来,准备汇报交流。
(2)汇报交流,展示推导方法方法一:拼组法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
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第【1】篇〗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6一、学情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原有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同,从而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启发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进行探究活动,进而感受学数学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二、教材分析"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安排的教学内容。
由于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已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等积累了探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即剪、移、转、拼等),并初步领悟了"新旧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都为学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他们实现个体意义上的数学"再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设计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将转化策略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拼、剪、画、说”活动中,使学生领悟转化思想,感受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操作,让学生在拼剪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策略设计我在导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并没有沿袭以往的教学思路,而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与经验,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进行验证--实践应用"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3. 教学媒体:
- 实物模型:使用梯形模型或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梯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的方法。
- 电子白板:利用电子白板展示梯形的图形和面积计算的过程,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 教学软件:使用教学软件展示梯形的动画和互动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梯形的面积”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 词:梯形,面积,应用,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 句:学生能够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
板书设计:
1. 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 梯形面积计算的原理
- 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形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加上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3. 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第【1】篇〗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梯形的特征,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构建。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运用转化思想,寻找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学具教具准备梯形纸片、小剪刀、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我们来回顾1、动画引入:生动的动画小金鱼图中有哪些几何图形?你知道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2、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突出“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生1: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生2:探索三角形面积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二)我们来探究1、情景导入车窗玻璃是梯形的,你会计算车窗玻璃的面积吗?2、自主探究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用所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三)我们来交流1、小组交流2、全班汇报展示演示你们小组的实验操作过程,说说你的推导方法和过程A组汇报展示:我们小组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操作演示),这样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同学们有没有问题?生问:为什么要除以2?A组同学解疑:因为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这两个梯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即(上底+下底)×高,求一个梯形就要除以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1、小黑板上画下面复习题中的两个三角形图和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插图。
2、用厚纸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
3、学生将教科书第147页上面的两个梯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三角形图。
问: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拼一拼。
教师再边说边演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二、新课。
1.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梯形图。
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形?(梯形)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
刚才我们回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问:谁能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人都拼一拼,摆一摆。
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摆一摆。
)教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涂成红色),边说边演示:先把两个梯形重叠,把红色的梯形放在上面,以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为中心,把红色的梯形旋转180度,再把红色的梯形的左边沿着白色的梯形的右边向上移动,使红色梯形的上底和白色梯形的下底同在三条直线上。
然后,再带学生一起拼摆。
问: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两个梯形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它的底等于3+5=8,高是4,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一个梯形的面积怎样算?(提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4÷2=8×4÷2=32÷2=16(平方厘米)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案梯形的面积
科目:数学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将理解什么是梯形以及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
2.学生将知道如何将这个知识应用到前面学习的知识中。
3.学生将会在实际情况中应用这项技能。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将会给学生一些梯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看看并且进行描述。
2.新内容呈现(25分钟)
1)定义梯形:梯形是一个有两对平行线的四边形。
2)提醒学生注意梯形对角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3)公式:梯形的面积等于其两底长度之和乘以高,再除以2。
4)给出几个例子并且将计算过程详细解释。
3.训练(20分钟)
1)让学生尝试计算几个梯形的面积。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计算面积,看看谁能算得更快。
3)给学生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想象这些例子中的梯形并且计算其面积。
4.复习(10分钟)
1)让学生回答几个梯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2)调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是教学面积计算的问题,教师需要耐心地讲解并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
对于梯形的定义,教师建议把它与学生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相联系,如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中的例子,这样学生们会感到更加亲近并且更能够理解。
可以让学生反馈本课程的内容,检查自己的改进项,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梯形模型、直尺、圆规、剪刀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梯形纸片、彩笔、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吗?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梯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
(2)学生尝试用剪、拼的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梯形面积相等,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3. 公式推导:(1)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图形,发现梯形可以分为两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2)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每个部分的面积。
4.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5. 拓展应用:(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掌握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较好地掌握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时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增加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最新3篇)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最新3篇)《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一、解析教材内涵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
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里仍然要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但是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
(1)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还可以: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等等。
策略与方法:(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3)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梯形面积的计算”二、复习导入1、单元知识梳理,揭示转化思想师:同学们,我们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那谁来说说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么推导出来的?2、导入主题师:我们都是把它们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研究面积。
看来转化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个方法来研究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三、利用转化,实践探究1、初步的想法,互受启发师:同学们来看,这是一个梯形。
现在呀,就请大家想一想,怎样利用转化的方法知道梯形的面积怎样来计算呢?2、动手实践,主动探知。
《梯形的面积》五年级教案
《梯形的面积》五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计算梯形的面积。
3. 能够解决与梯形面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与梯形面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实物、数学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顾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二、引入(10分钟)
1. 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
2. 学生观察教师的示例,并回答计算梯形面积的关键步骤。
3.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平行线的概念。
三、讲解(2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讲解梯形面积计算的步骤。
2. 教师通过实物和板书,给学生提供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梯形,并让学生观察、讨论并计算其面积。
四、练习(15分钟)
1. 学生独立计算给出的梯形的面积。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五、拓展(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与梯形面积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总结(5分钟)
学生总结梯形面积计算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与梯形面积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一些实际的梯形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梯形面积计算的理解。
同时,通过拓展部分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通过互相检查和讨论,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提高。
整体而言,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到了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数学教材第十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在知识、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存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原有知识水平结构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同,从而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所以本节课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启发学生利用自己己有知识和经验,自主实行探究活动,进而感受学数学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理解了梯形特征,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点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所以,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彷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己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3、教学重点和难点:⑴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使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教学难点: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教学目标阐明(三维):1、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使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对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增强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和观察水平,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五、教学策略: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使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验证、实践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点和推理水平,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3、通过探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的精神,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六、教学媒体:梯形学具、电脑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发“猜想”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地再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唤起学生的回忆,使新旧知识的联系得到了沟通,为新知迁移做好准备。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
(电脑演示)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校庆快到了,老师想在班上做一个梯形的展示栏,上底80厘米,下底120厘米,高70厘米,做这样一个展示栏要用多大的卡纸是求什么?(学生会异口同声说出“梯形的面积”,教师同步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梯形图。
)(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设计意图:教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容易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及其用处。
所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实际情境表现梯形,让学生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提出问题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梯形需要我们计算它们的面积,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相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设计意图: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上底、下底和高相关,并猜想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要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的图形,学生可能会说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甚至是三角形。
教师在这里要对学生的多种猜想都予以积极评价。
〗师:同学们都有了推导公式的初步想法,不管你转化成什么图形,总的思路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找到图形间的联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任何猜想都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是否准确。
那你想不想马上动手试一试呢?〖设计意图:“猜想——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知识探索的过程。
启发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目标与方向,同时明白猜想是否准确还需用科学方法实行验证。
这样不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1、介绍学具。
师:老师为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个一般梯形、一个直角梯形、一个等腰梯形。
想一想,用这些梯形能完成验证任务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办?〖设计意图:为学生准备一组这样的学具,是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实际上只凭学生自己手中的梯形是完成不了拼组的,这就需要学生与别的同学实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研究建议师:在你们动手操作之前,老师要提出这样三点建议:(1)选择你们喜欢的梯形,先独立思考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再按照“转化—找联系—推导公共公式”的思路来研究;(2)把你的方法与小组成员实行交流,共同验证;(3)选择合适的方法交流汇报。
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动作快。
〖设计意图:从原来向学生提出操作要求,到转变成为向学生提出研究建议,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实际研究中,教师更多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独特理解后,再引导学生实行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观察、对比、找联系、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自己实现知识的意义生成和建构,同时多种不同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出现,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更在倾听中拓展思维。
〗3、合作学习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在操作实验中,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选择的学具不同,可能会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分割的方法,也有拼摆的方法;有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实行推导的,也有转化为三角形实行推导的。
教师要留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操作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即时实行点拨和引导。
〗4、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并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是了不起!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每个小组的成果。
有意识地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一一展示。
(1)展台展示“拼组”的方法。
学生一边展示拼过程,一边介绍方法步骤。
方法一: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相同,使用“拼”的方法,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完全一样)的梯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得出: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上底+下底)×高÷2课件演示变化过程。
师:这个方法很好!老师还发现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又是怎么拼的?方法二: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能够拼成一个长方形。
如图:师:这样拼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把拼组的思路叙述出来。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能够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2=长×宽÷2=(上底+下底)×高÷2师;同学们不但动手水平特别强,公式的推导过程也叙述得特别条理、清晰。
那么两个怎样的梯形能够拼成正方形呢?同学们试着想象一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实际操作,会得出结论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且上底与下底下的和正好与梯形的高相等,这样的两个梯形能够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对!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刚才展示的两种方法都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梯形经过“拼组”之后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
还有哪些同学的方法更有意思呢?快来展示吧。
(2)台展示“割补”的方法。
(3)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只用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成果吧!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割两个三角形S1和S2。
如图:〖设计意图:对公式的这种推导过程中有部份学生感到理解困难,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即时实行点拨指导,协助学生逐步理清思路。
〗师:以上的方法不错,还能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了乘法分配率,非常巧妙很独特!师:现在请同学看屏幕老师还发现有的同学也只用自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但方法又与上面的不同,现在请他们出来展示一下。
方法四: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通过实际操作,将梯形对折、使上、下底下重合,沿折线将梯形剪开,就能够拼成平行四边形(如下图)。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下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是梯形高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所以:师:同学们能够设法将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来解决,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
善于观察,勇于实践,才能给大家带来如此多的发现。
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教师大屏幕表现学生喜欢的方法)〖设计意图:在整个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把学生也当作教学资源,不但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不同方法和想法的平台,还通过实际操作、互动交流。
启迪学生深思,引发争论,并碰撞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达到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同时多媒体演示,能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的难度,突出了观察的重点。
随着实物—实物图—平面图的显示,学生的空间意识一步步得到增强,空间观点持续得到发展。
同时,因为多媒体悦耳的音乐、和谐的色彩、流畅的动感,给学生以强烈的美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有效激活,大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归纳总结,提升理解1、整理公式。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非常欣赏你们的创新水平。
这些方法虽然操作过程不同,但是同学们一定感觉到它们之间是有共同点的,谁来说一说共同点是什么呢?这个共同点就是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师:请同学们把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读一读。
2、自学字母公式。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P88,自学书中的内容。
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表示梯形的上底、用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s=(a+b)×h÷2。
师:同学们刚才看书自学到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明白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表示梯形的上底、用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