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5.0
≤4.5
这是指在一般环境条件洗混凝土而言。对 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的环境以 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可高于此表规定,但最 大含气量宜控制在7.0%以内。 2.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为抗压强度、轴压 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 等。
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 求。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为:C10、C15、C20 、C25、C30、C35、C40、C45、C50、 C55、C60、C65、C70、C75、C80、C85 、C90、C95、C100。
②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 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碱 含量低于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有碱 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 盐水泥还有水化热。 如何控制:以出厂检验报告为依据。 ③水泥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新型干法窖生产的水泥;(稳定 性好)
b.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 标准要求) c.生产混凝土时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水泥温度过高时拌制混凝土影响混凝土性能 ) 2.粗骨料 ①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 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 规定。
6.水 ①混凝土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的有关规定 ②混凝土用水主要控制项目:PH值、不溶 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 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水泥胶砂 强度比。当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时还应包 括碱含量。
③混凝土用水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 预应力混凝土; b.当骨料具有碱活性时,混凝土用水不得 采用混凝土企业生产设备洗刷水。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学习新规范《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按时间顺序分,混凝土质量控制分:事前(生产准备)控制、事中(生产)控制、事后(合格)控制。
事前控制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原材料质量检验与控制,二是配合比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有计量、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控制。
事后控制指对混凝土质量按有关规范、规程进行验收评定。
以下主要从搅拌站角度进行归纳,原材料仅选用搅拌站常用原材料。
§1 事前控制一、事前原材料质量检验与控制1、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的检验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
外加剂产品还应具有使用说明书。
2、进场复验为了保证进场材料的真实质量,进场材料必须进行复验。
进场原材料复验检验批量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散装水泥应按每500t为一个检验批;粉煤灰或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按每200t为一个检验批;砂、石骨料按每400m3或每600t为一个检验批;外加剂按每50t为一个检验批;水按同一水源不少于一个检验批。
②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将检验批扩大一倍。
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
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
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用于同时施工且属于同一工程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
③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的不足一个检验批量的混凝土原材料应作为一个检验批。
3、质量主要控制项目⑴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碱含量低于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碱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水化热。
水泥应用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宜采用新型干法窑水泥;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⑵粗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和坚固性。
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还应包括岩石抗压强度。
GB 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StandardforqualitycontrolofconcreteGB50164—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50X1168毫米1/32印张:l“字数:49千字2011年7月第一版2011年7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0.∞元统一书号:15112·20693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www.cabp.conl.cn网上书店:http://www.china-building.COITt.cn目次l总则……………………………………………………………312原材料质量控制………………………………………………322.1水泥………………………………………………………322.2粗骨料……………………………………………………322.3细骨料……………………………………………………332.4矿物掺合料…………………………………………………342.5外加剂……………………………………………………352,6水…………………………………………………………353混凝土性能要求………………………………………………363.1拌台物性能…………………………………………………363.2力学性能…………………………………………………373.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374配合比控制……………………………………………………405生产控制水平…………………………………………………416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426.1一般规定…………………………………………………426.2原材料进场…………………………………………………426.3计量………………………………………………………436.4搅拌………………………………………………………4365运输………………………………………………………446.6浇筑成型…………………………………………………446.7养护………………………………………………………467混凝土质量检验………………………………………………487.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验……………………………………48。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2011年4月2日颁布2012年5月1日执行前言•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
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2、原材料质量控制水泥水泥的选择:•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的低碱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入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GB175-2007规定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落实这一规定对混凝土质量控制很重要。
2-2012.3.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一、修订背景GB 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是在原GB 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实施近20年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近二十年来,现代混凝土技术及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1、混凝土生产方式从现场生产逐渐变为工厂生产为主,今后预拌混凝土是发展方向;2、混凝土强度等级逐渐提高,强混凝土应用日益增多,有应用,对混凝土质量保证要求提高;3、混凝土结构相关标准相继修订,配合比设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新老《标准》目录对比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说明:新《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二、《标准》适用范围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三、混凝土质量性能要求3.1 拌合物性能坍落度、维勃稠度和扩展度的等级划分低塑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流态混凝土新增新增表3.1.2-2 混凝土拌合物的维勃稠度等级划分表3.1.2-3 混凝土拌合物的扩展度等级划分F1F2F3F4F5F6坍落度测定维勃稠度测定仪示意图扩展度测定扩展度测量表3.1.2-4 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允许偏差3.1.3 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满是施工要求的前提3.1.5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应表3.1.8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说明:⏹3.1.9 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的含3.2 混凝土力学性能3.2.2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3.2.3 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3.3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3.3.2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注:表3.3.2引用自《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2009说明:对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应根据气候分有抗渗要求的结构,应根据所承受的水头、混凝土水化生成物—硫酸盐反应抗硫酸盐侵蚀试验采用干湿循环法:3.3.3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说明RCM法测量混凝阳极NaOH溶液阴极NaCI溶液直流稳压电源有机硅橡胶套说明:在海洋等氯离子侵蚀环境下,氯离子2、当采用电通量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50%时,测试龄期可为56d。
GB50164-2011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应符合规定。(见规 范2.3.3-2表) h.不宜单独采用特细砂作为细骨料配制混 凝土; i.河砂,海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试验 ;人工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 碱-骨料反应要求的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 性的砂。
在我区除了e、f、g三款基本不存在外,h 款、i款要引起重视,对粗、细骨料进行碱 活性检验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性能 ,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这也是新版 GB50164-2011版与原版GB50164-92版的 不同之处。 4.矿物掺合料 ①用于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灰,粒 化等炉矿渣粉、硅灰、沸石粉、钢渣粉、磷 渣粉;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
6.水 ①混凝土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的有关规定 ②混凝土用水主要控制项目:PH值、不溶 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 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水泥胶砂 强度比。当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时还应包 括碱含量。
③混凝土用水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 预应力混凝土; b.当骨料具有碱活性时,混凝土用水不得 采用混凝土企业生产设备洗刷水。
三、混凝土性能要求
1.拌合物性能 ①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 规范规定了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试验方法 。(因为相同的方法才能有可比性)规定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GB/T50080-2002规定;坍落度经 时损失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但一些特殊专业工程除 外,建设行业一般混凝土都适用。 3.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 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d.对于高强混凝土,粗骨料的岩石强度应至 少比混凝土设计强度高30%;最大粒径不 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5%且不应大于8%;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 不应大于0.5%和0.2%; e.对粗骨料或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应进 行碱活性检验,包括碱-硅酸盐反应活性检 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 宜采用有碱活性的粗骨料。
损失不应大于8%; c.对于高强混凝土,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 在2.6~3.0范围之内。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 别不应大于2.0%和0.5%; d.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砂的氯离 子含量分别不应大于0.06%和0.02%; e.混凝土用海砂应经过净化处理; f.混凝土用海砂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3% ,贝壳含量应符合规定。(见规范表2.3.31)海砂不得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可采用坍落度。维勃 稠度或扩展度表示。 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是采用坍落度。因一般工程均 采用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10-90mm )或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100150mm),所以只介绍坍落度。 规范规定了各种检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划 分等级及允许偏差。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环境条件
钢筋混凝土
干燥环境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 0.30 0.20 0.10
预应力混凝土
素混凝土
潮湿且含氯离子的环
境、盐渍土环境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
0.06
1.00
的腐蚀环境
0.06
⑨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 的含气量宜符合下表规定。 混凝土含气量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 20 25 40 混凝土含气量(%) ≤5.5
g.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应符合规定。(见规 范2.3.3-2表) h.不宜单独采用特细砂作为细骨料配制混 凝土; i.河砂,海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试验 ;人工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 碱-骨料反应要求的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 性的砂。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之欧阳文创编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2011年4月2日颁布2012年5月1日执行前言•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
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2.1 水泥2.1.1 水泥的选择:•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入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60433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2011年4月2日颁布2012年5月1日执行前言•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
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2.1 水泥2.1.1 水泥的选择:•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入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2011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和《中 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 渣硅酸盐水泥》GB200的有关规定。 实质本条讲了三个问题:一是选用水泥的 原则:按设计,施工要求,工程环境。二 是不同工程要求宜采用的水泥品种。三是 相关水泥的现行国家标准。须注意的是要 注意标准的发行年号,现行指最新的。
g.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应符合规定。(见规 范2.3.3-2表) h.不宜单独采用特细砂作为细骨料配制混 凝土; i.河砂,海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试验 ;人工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 碱-骨料反应要求的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 性的砂。
在我区除了e、f、g三款基本不存在外,h 款、i款要引起重视,对粗、细骨料进行碱 活性检验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性能 ,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这也是新版 GB50164-2011版与原版GB50164-92版的 不同之处。 4.矿物掺合料 ①用于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灰,粒 化等炉矿渣粉、硅灰、沸石粉、钢渣粉、磷 渣粉;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
d.对于高强混凝土,粗骨料的岩石强度应至 少比混凝土设计强度高30%;最大粒径不 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5%且不应大于8%;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 不应大于0.5%和0.2%; e.对粗骨料或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应进 行碱活性检验,包括碱-硅酸盐反应活性检 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 宜采用有碱活性的粗骨料。
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各种矿物掺合料均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矿物掺合料 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 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有关规定。 ②矿物掺合料的主要控制项目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2011
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制定和执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至关重要。
2011年颁布的混凝土质量控制
标准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配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根据2011
年的标准,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当根据设计强度等级、材料特性、施工工艺和使用要求来确定。
在配合比的确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原材料的种类、性能和用量,以及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坍落度保持时间等指标,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其次,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1年的标准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强度指标做出了详细规定。
在混凝土的配制和养护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水灰比、砂率、石粉掺量等参数,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施工现场应当定期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此外,2011年的标准还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凝结时间、收缩变形等性能指标做出了规定。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符合要求,凝结时间和收缩变形等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安全。
总之,2011年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和性能指标做出了详细规定,这些规定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程中,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为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保障。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PPT课件
2 对于混凝土结构,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得 大于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 1/4,且不得大于钢筋 最小间距的 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 公称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 1/3,且不得大于 40mm;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 径不宜小于 31.5mm。 注意,对于混凝土实心板,粗骨料的最大公称 粒径原标准规定“不宜大于板厚的 1/2,且不得 大于 50mm”。 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最大公称粒径的规定。大体 积混凝土的最大公称粒径过小,混凝土易产生过 大的收缩变形。
2.1.2 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凝结 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 子含量,碱含量低于 0.6%的水泥主要控制 项目还应包括碱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 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 应包括水化热。 依据 GB 50204 和本条规定,混凝土用水 泥进场时应复验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 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还 应检验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应检验水 化热。
3 对于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其他特殊 要求的混凝土,粗骨料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 别不应大于 1.0%和 0.5%;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损 失不应大于 8%。 4 对于高强混凝土,粗骨料的岩石抗压强度应至 少比混凝土设计强度高 30%;最大公称粒径不宜 大于 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5%且不应 大于 8%;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 0.5% 和 0.2%。 5 对粗骨料或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应进行碱 活性检验,包括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和碱-碳酸 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 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性的粗骨料。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标准号:GB50164-2011 实施日期:2012-05-01
一、《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混凝土按使用的胶凝材料不同,分为无机胶凝材料 混凝土(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硅酸盐混凝 土、水玻璃混凝土等)和有机胶结料混凝土(如沥 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本《标准》中的混 凝土特指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 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随 着商品混凝土的普及使用、高强混凝土的广泛使用 和新型外加剂的不断出现,实施已近二十年的《混 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92,与混凝土技术 的发展有很多不适应之处,进行修订是非常必要的。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60433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2011年4月2日颁布2012年5月1日执行前言•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
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2.1 水泥2.1.1 水泥的选择:•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入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括什么
依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包括:
1、原材料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
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消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
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
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2、混凝土性能要求:
在配合比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主要控制坍落度、混凝土的和易性
和易性包括:混凝土的凝聚性、保水性、流动性
泵送混凝土还要易泵性,如果砂、石不稳定的话,还要适当的调节一下砂率!
强度控制:原材料各种指标及外加剂、配合比、塌落度、入模温度、水化热、试块强度、施工工艺、尺寸及外观质量等
抗渗性能:密实性、配合比、试块抗渗等级、外加剂等
耐久性:强度等级的符合性、密实性、保护层厚度、骨料的总碱量等。
3、配合比控制:按设计要求
4、生产控制水平:依日施工强度确定
5、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按合格或优良标准
6、混凝土质量检验:每200m3砼做试块一组。
(完整word版)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2011年4月2日颁布2012年5月1日执行前言•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
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2.1 水泥2.1.1 水泥的选择:•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入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2011年4月2日颁布2012年5月1日执行前言•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
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2.1 水泥2.1.1 水泥的选择:•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入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GB175-2007规定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落实这一规定对混凝土质量控制很重要。
•水泥需求量大,水泥温度过高时拌制对混凝土性能不利(外加剂的适应性,如高温缓凝、高温保坍等)2.2 粗骨料2.2.1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2.2 质量控制内容包括颗粒级配、针片状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和坚固性;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还包括岩石抗压强度。
(没有列有害物质含量,进场时根据情况需要才检验)2.2.3 在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连续级配粗骨料堆积紧密,空隙率较小,节约其他原材料,有利于混凝土性能。
•粗骨料粒径太大不利于混凝土浇筑成型;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太小则限制混凝土变形作用较小•坚固性是保证粗骨料性能稳定的重要方法;•粗骨料粒径太大或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多,不利于混凝土骨料合理堆积和应力分布,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含泥(泥块)明显影响高强混凝土强度;岩石抗压强度比混凝土设计强度高30%可行。
•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表面采用碱活性骨料是首选方案。
2.3 细骨料2.3.1《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2010规定了用于混凝土的海砂的质量标准。
2.3.2人工砂代替天然河砂是大势所趋。
人工砂主要是石粉含量高,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偏大,采用高水平的制砂设备可以解决。
人工砂与碎石往往处于同一石料场,通常在选择料场时根据情况需要才检验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2.3.3 细骨料在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对于混凝土,尤其是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如有抗渗、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等,含泥(包括泥块)较多对混凝土性能有不利影响•采用海砂时,需要用专用设备进行淡水淘洗。
海砂的氯离子含量控制比河砂严格得多,河砂指标为0.06%。
•对于人工砂中石粉含量控制指标,既能满足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又能促进人工砂生产水平的提高。
•我国部分地区有特细砂资源,将特细砂与机制砂混合使用效果较好,但如果单独采用特细砂配制结构混凝土,混凝土的收缩趋势较大,工程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2.4 矿物掺合料2.4.1 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硅灰、钢渣粉、磷渣粉等矿物掺合料作为活性粉体材料,掺入混凝土中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利用相关标准控制质量。
2.4.2矿物掺合料主要的控制项目是在混凝土工程中质量检验的主要项目。
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2.4.3在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掺量较少,有利于掺加矿物掺合料,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掺量较多,再掺加矿物掺合料易于过量。
•矿物掺合料品种多,掺量范围宽,使用时需经过试验验证。
•对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采用适宜质量等级的矿物掺合料。
2.5 外加剂2.5.2外加剂的主要控制项目是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的主要项目,其他项目可在选择外加剂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2.5.3在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外加剂品种多,掺量范围较宽,用于混凝土时只有经过试验验证才能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
•含有氯盐配制的外加剂引起钢筋锈蚀•液态外加剂易于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
2.6 水2.6.3在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未经处理的海水含有大量氯盐,会引起严重的钢筋锈蚀;•混凝土企业设备洗刷水中碱含量高,与碱活性骨料一起配制混凝土易于产生碱-骨料反应。
3、混凝土性能要求3.1 拌合物性能3.1.1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都会提出对坍落度等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要求,拌合物出了问题,则硬化混凝土质量无法保证,所以拌合物性能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
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未规定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方法。
3.1.2 扩展度即坍落扩展度。
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维勃稠度和扩展度表示。
允许偏差是指可以接受的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差值。
3.1.3~3.1.7 针对具体混凝土特点提出的要求,都是多年工程经验的总结。
3.1.8按照环境条件影响氯离子引起钢筋锈蚀的程度分为四类。
测定拌合物中氯离子的方法,与测试硬化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方法相比,时间大大缩短,有利于混凝土质量控制。
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是指水泥用量的百分比,与相对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相比,控制偏于安全。
3.1.9 本规定是针对一般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而言。
对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含气量可高于表3.1.9的规定,但最大含量宜控制在7%以内。
3.2 力学性能3.2.1 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轴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
3.2.2 立方体利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MPa)3.2.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规定了混凝土取样、试件制作与养护、试验、强度检验与判定.3.3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3.3.1本标准中的长期性能包括收缩和徐变。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控制以满足设计要求为目标。
3.3.2 抗冻等级和抗渗等级的划分与我国各行业的标准规范是协调的,涵盖了各行业设计标准划分的全部等级。
混凝土工程的结构(包括构件)混凝土基本采用抗冻等级(快冻法),符号为F;建材行业的混凝土制品基本上还沿用抗冻标号(慢冻法),符号为D;抗渗等级是采用逐级加压的试验方法,为各行业通用的设计指标。
3.3.3抗硫酸盐等级及其划分是在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的,并列入了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中;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也列入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一般在混凝土处于硫酸盐侵蚀环境时会对混凝土的抗硫酸盐性能提出要求,一般而言,抗硫酸盐等级为KS120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硫酸盐等级超过KS150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3.3.3 按照氯离子迁移系数或电通量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分为五个等级,从Ⅰ级到Ⅴ级,表示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越来越高。
与Ⅰ~Ⅴ级对应的混凝土耐久性水平推荐意见如下表。
•这种定性评价仅对混凝土材料本身而言,至于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要求,则需要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确定。
•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往往是针对海洋等氯离子侵蚀环境的控制指标,此类环境的工程由于耐久性需要,一般都掺入较多的矿物掺合料,规定84d龄期指标相对比较合理,目前84d龄期指标已经广泛被工程采用。
•一般而言,84d龄期的氯离子迁移系数小于2.5×10-12m2/s,表明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系数小于1.5×10-12m2/s ,表明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当采用电通量作为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指标控制时,对于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28d的试验结果可能不能准确反映混凝土真实的看氯离子渗透性能,故允许采用56d的测试值进行判定。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与矿物掺合料之和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
•本标准电通量的等级划分参照了ASTM C1202-05的规定,即3.3.4 快速碳化试验碳化深度小于20mm的混凝土,其抗碳化性能较好,通常可满足大气环境下50年的耐久性要求。
•在大气环境下,有其他腐蚀介质侵蚀的影响,混凝土的碳化会发展得快一些。
快速碳化试验碳化深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的碳化性能良好•许多强度等级高、密实性好的混凝土,在碳化试验中会出现测不出碳化的情况。
3.3.5 混凝土早期的抗裂性能系统试验表明,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在100mm2/m2以内的混凝土抗裂性能好;当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在1000mm2/m2以内的混凝土抗裂性能较差。
•由于试验周期短,可用于混凝土配合比的对比和筛选,对混凝土裂缝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
3.3.6 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包括了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早期抗裂性能的检验评定。
4 配合比控制4.0.1 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在混凝土工程领域普遍采用,可操作性好,效果良好。
4.0.2 混凝土配合比不仅应满足强度要求,还应满足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要求。
目前应通过配合比控制加强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控制。
4.0.3 首次使用、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混凝土配合比,在使用前进行配合比审查和核准是不可省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