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1)

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1)

社会心理学人际影响社会化(socialization):个体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承担其社会角色的过程。

个人从婴幼儿开始,受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侪、大众传媒等的影响和塑造,逐步习得自己所处社会的风俗、习惯、语言、价值观,从而掌握有效参与社会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并承担社会角色。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通过进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体系,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个体通过介入社会环境而对社会关系体系面的场合下发生;(6)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进行积极的反映。

社会化总是随着人们各自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所具备的不同条件,有选择性地形成。

由于人们在性别、年龄、智力、体质、遗传特性、生理状态等方面的不同,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的内容是不同的。

社会化就个体来说首先必须是一个精神健康的人,不仅具有能够适应外界情境变化的独特人格和行为方式,而且还必须能够积极地支配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其个性化的过程。

社会活动(social activity):亦称“社会行动"。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达到各种社会目的所采取的行为的总称。

当行动者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另外一个人或更多的人的行动时,这种行动就是社会行动。

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人际或群体间通过交往而产生的心理交感或行为的相互影响。

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首创。

人们改变自然界的活动,必须相互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彼此间互相依存、互相协作。

人的社会性,也通过互动而形成。

表现为感官的互动、情绪的互动、智力的互动。

其方式种类一般分为竞争、冲突、顺应与同化。

特点是:(1)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3)以信息传播为基础;(4)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5)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7)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
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 图式 :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
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 社会印象 :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
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 完整性。
a. 寻找意义,有意义的印象, “中心品质的影响” :中国:两性关系 西方:诚信
b. 注重显著性信息 中国人:以貌取人
负向效果: 是指人们对他人形成印象过程中, 消极信息的作用往往大于积极信
息的作用 (3)对信息进行类别化 产生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概括固定的看法
(4)运用图式 功能: 帮助人们提取信息; 加快信息加工速度,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填补社
▲戈登认为,父母态度与儿童控制点密切相关,娇宠儿 童常具有外控特征; 内控倾向的儿童其父母更为和蔼有教
养,更为民主和讲道理。
b
.家庭氛围,▲专制家庭和民主家庭,专制家庭中的孩
子爱吵架, 人缘不好, 对奖励和惩罚漠不关心。 民主家庭
中的孩子天真活泼, 有上进心, 有人缘不爱吵架▲自由度
小的家庭的孩子缺乏上进心, 畏缩,人缘不好▲惩罚和严
15. 认知启发
答:人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 在认识他人时常不对所有信息进行感知, 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
而操近路感知那些最
1 )表征性启发:人们根据当前的信息,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事件相似程度进
行判断。 2)获得性启发:人们根据某种信息更容易在心里想起来的程度进行判断的方法。 3)锚定启发: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个锚定点开始,然后逐渐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

(全套课件)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全套课件)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学习本书建议:
1.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 2.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个人的社会 阅历 3.努力形成自己的社会心理知识结构
思考题 1.学习社会心理学对你有什么实际意义? 2.解释:观察 个案法
第三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本节知识点
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1.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1心理活动是人脑的功能 1.2心理活动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1.3脑的结构与心理功能 1.3.1脑的结构及其心理功能
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内部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 则是行为的主宰。
2.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 无意识
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3.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及其研究范围
本节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1.社会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1.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的心理、行为的活动状态及变 化发展规律并用于指导个体的社会实践的学科。
2.2心理与行为
心理是以脑为物质基础的精神活动过程。它不具备任何物体,具有 高度的内隐性,因此目前人类无法对它进行直接的观察与控制。
行为通常是指个体的反应系统在意识的引导下自觉的活动过程。
行为和心理的联系:
心理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 不同的刺激可能引起相同的行为反应;
思考题:
1.解释:社会心理学 社会行为 社会刺激 2.社会刺激可分为几类?简单举例说明社会刺激对个体的影

第二节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本节重点
学习社会心理学对学习者自身的意义 观察法和个案法及其方法要点 学习方法要点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1. 社会思维
• • • • 我们如何知觉自我和他人 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我们所做的判断 我们的态度
2. 社会影响
• 文化和从众的压力 • 说服 • 团体
3. 社会关系
• • • • 偏见 攻击 吸引力和亲密关系 助人
(二)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观点
1. 我们构建起社会现实 • 人类具有归因和解释的冲动;从某种角度 来说,我们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解释 着他人的行为,通常足够快也足够准确, 以适应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思考:社会心理学不过是常识而已吗
1.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兵比教育水平低的士兵 在适应方面遇到了更多问题。 (比起那些“社会”大学的毕业生,知识分 子对战斗带来的焦虑更不适应) 2.南方士兵比北方士兵更能适应炎热的南海 岛屿气候 (南方人更适应炎热的气候)
3. 白人士兵比黑人士兵更热衷于晋升。 (多年的压迫会降低成就动机) 4. 南方的黑人士兵更喜欢来自南方的长官而 非来自北方的 。 (因为南方长官更习惯与黑人打交道,也更 有技巧)
这些陈述中的任何一条恰恰与实际发现的 相反。当然,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给出正确 的结论,读者也同样会给这些事实打上 “显而易见”的印象。日常生活中的我们 常常体会到这种事后聪明。这种现象被称 为“事后聪明式偏见”(也可称为“我早 就知道了”现象)
• 我们可以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把一群人 分成两组,将一个心理学结论告知其中一 组,而给另一组与此截然相反的结论。例 如,告诉其中一组: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无论是择友还是 坠入爱河,那些性格与我们不同的人对我 们最有吸引力。古语说得好“异性相吸”。
(二)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根源
• 精神分析理论 • 行为主义理论 • 格式塔心理学派
• 当代社会心理学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动机 和情绪的分析有着非常明显的精神分析理 论的印记;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行为受到隔 热冬季和对他人及环境的情绪反应的影响。 若涉及学习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行为学派 的理论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强调 社会认知,恶就是研究如何感知和理解社 会可以让我们看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
精选ppt
1
前言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 理足以提供丰富的科学理论与实际资料,使它更加 充实,更加具体化,因而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它, 掌握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理论认识和哲学水平。
❖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对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和
人际交往。它所揭示的规律,对于理解他人、认识
精选ppt
29
四、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
❖ 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在研究上有相互重叠 的地方,特别在社会人格和社会认知方面。文化 人类学在这方面强调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强调文 化对人格的塑造。 ❖ 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在研究方法上有明显 的不同,前者主要采用通过实验检验假说的方 法,而后者则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应用社会心理学
❖ 环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和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 研究噪音、污染、自然灾害对人的社会心理影响, 居住环境的设计和安排应如何适应人的心理需要;
❖ 健康社会心理学要研究某些身体疾患和各种心理 疾患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心理 学治疗人的心身疾患;
精选ppt
自我和正确地与人交往提供了分析的理论、评价的
标准和相处的原则,是个人提高自我修养,加强自
我教育,协调人际关系,改进社会风气的有益的帮
助。
精选ppt
2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论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社会心理学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精选ppt
13
二、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 社会心理学概论

1 社会心理学概论


个体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 的意义。(个体能动性)
22
符号互动论的七个主要观点
1. 2. 3.
心智、自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使用符号为前提。
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内化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
4.
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的反应,而是在社会允许的限 度内自己“设计”的。
身份及意义在人际互动是重要的,身份及其意义也存在于 互动中。 自我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
23
5. 6.
个体行为由其对情境的定义决定。定义也是符号互动过程。
7.
主我和客我

主我是行动者;客我,即“社会我”,是他
人心目中的我,是通过角色获得形成的。

行动由主我引起,受客我控制。 主我是行为动力,客我是行为方向。社会习论社会交换论 符号互动论
社会认知论及场论
精神分析论
16
社会学习论

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 理论假设(理论的基本点):

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巴甫洛夫、沃森、斯金纳、米勒、多拉德、班杜拉、沃 尔特斯 联想——(正负)强化——模仿 观察学习(班杜拉):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过 程(外部强化、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
8
经验描述(形成期)

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代表:
达尔文进化论、[德]民族心理学、[法]群众心理学 [英]本能心理学、[奥]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1908年,[美]罗斯、 [英] 麦独孤,记住代表作

特点:社会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方法:经验描述 性质:经验科学
9
实证分析(确立期)
17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答: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三、群体心理:大群体与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心理与行为。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环境、健康、法律、宣传、教育等具体实践领域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3、社会心理学有哪些具体研究方法?答:一、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从而探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即一般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下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的方法。

3、参与观察法: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同时观察参与者行为的方法。

包括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4、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以旁观的方式观察被研究者行为的方法。

通常可借助于单向玻璃或录音、摄像等进行。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操纵某些变量以研究其他变量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实验。

2、自然实验法:由环境因素自然操纵自变量,而非由实验者操纵的。

形式上与观察法相同,效果上与实验法相同。

如对自发事件引起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3、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三、调查法:又称询问法,是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根据被调查者的直接表达获得被研究者信息的方法。

1、访谈法:通过问答进行调查的方法。

包括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社会心理学一社会中的自我

社会心理学一社会中的自我

1、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清净的力量的学科,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的。

(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2、我们的社会行为不仅仅取决于客观情境,还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其进行主观构建。

3、社交信念同样也可以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别人对我们的偏见也许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行为。

4、哈佛幸福课快乐50%来自于基因遗传,10%社会环境,40%取决于个体行为。

5、我们渴望彼此之间建立关联,渴望归属感,渴望获得他人良好的评价,社会影响塑造行为,个人态度和性格倾向塑造行为6、人类是一个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产物,进化论心理学家提醒我们,我们从遗传得来的天性预先就已经设定,社会排斥会令我们的血压升高,而社会支持却会抵抗疾病的免疫系统。

7、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8、一流的理论做预测,二流的理论下禁令,三流的理论作解释9、在我们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成度,这种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的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忘记别人没有像我们那样注意我们。

10、透明度错觉:实际上,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要少,我们总能敏锐的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常常出现透明度错觉。

我们假设,如果我们意识到的自己很快乐,我们的面容就会清楚地表现出这种快乐并且使别人注意到,事实上,我们可能比自己意识到的还要模糊不清。

我们同样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public mental slips)的明显度。

比如说,如果我们触按了图书馆的警铃,或者自己是宴会上唯一一个没有为主人准备礼物的客人,我们可能非常苦恼(“大家都以为我是一个怪人”)。

但是研究发现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就会忘记。

也就是说,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

《社会心理学》第1章

《社会心理学》第1章

社会思维
• • • • 我们如何知觉自我和他人 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我们所能做的判断 我们的态度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以下三类问题的科学 •文化与生物 •从众的压力 •说服 •团体
社会关系
•偏见 •攻击 •吸引力和亲密关系 •助人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一、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是常识而已吗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你是否有下面这样的体会?



当你打开任何一本不太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书籍, 你会又这样一种感觉: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 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啊!还用得着你在这里总 结归纳吗? 可是,转念一想,也奇怪:他要不说,我还真 不知道就是那么回事,可是一看书,就恍然大 悟! 同学们,心理学的魅力就在于此!
主要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常识而已吗 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神采奕奕、自然大方
战战兢兢,温顺少语

人类‚首先是情境中的生物‛,‚ 因为情境塑

1、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兵比教育水平低的士兵在适 应方面遇到了更多问题。(比起那些‚社会‛大 学的毕业生,知识分子对战斗带来的焦虑更不适 应。)(对‚癌症‛的恐惧) 2、南方士兵比北方士兵更能适应炎热的南海岛屿 气候。(南方人更适应炎热的气候。) 3、白人士兵比黑人士兵更热衷于晋升。(多年的 压迫会降低成就动机。) 4、南方的黑人更喜欢来自南方的长官而非来自北 方的。(因为南方的长官更习惯与黑人打交道, 也更有技巧。)

社会心理学(第1-3章)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1-3章)课件


20年代: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30~40年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战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李 晔
四、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一、美国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二、美国以外的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在中国
李 晔
本章复习思考题
1. 2. 3.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取向?
李 晔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 历史与理论流派
第一节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李 晔
本章学习目标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 社会心理学百年来的发展状况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理论

李 晔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
一、孕育时期(哲学思辨期)(社会哲学阶段)
(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形成时期(经验描绘期)(社会经验阶段)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三、确立时期(实证分析期)(社会分析阶段)
(20世纪初 ~ )
李 晔
一、孕育时期
原始社会 人性之争

西方
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卢梭→斯金纳 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马基雅维里、霍布斯→弗洛伊德
(一)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P) (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SP) (三)跨文化的社会心理学(CCSP) 三种研究取向的比较 研究取向的渗透与综合

李 晔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层次
——人际层次
例:对犯罪原因的分析 大的社会环境 当时的社会情境 主观感觉 结果 贫穷 家境贫寒 都市化 居住拥挤 挫折 愤怒 攻击行为 种族偏见 失业 (犯罪) 经济萧条 个人早期经验 家教 不正常的家教 不正常的教养 正常的家教 正常的教养 守法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类如何被社会情境塑造、影响和操控,以及个体如何对社会情境做出反应。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们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来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认知,即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评价和信念。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受到他们的社会认知的指导和影响。

人们的社会认知是根据他们对自己、他人和群体的期待、态度、信念和情感形成的。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影响,即群体对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合作、竞争、信任、归属感和亲社会行为。

社会影响研究探究了个体如何受到环境中其他人的影响,并阐明了人们为什么会遵循群体规范、对他人产生同理心或亲社会行为。

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共同作用于个体及其行为。

社会认知的独特之处在于,个体的社会认知不仅由内部因素决定,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个体的社会认知不仅受到其自身的信念和态度的塑造,还受到社会成员的期待和环境的压力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为我们理解个体是如何获取、解释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提供了框架。

在社会心理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社会认同、团结、合作、竞争、权力和领导。

这些概念涉及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群体的认同感,作为人们获得自尊和归属感的重要源泉。

团结和合作是通过相互协作和共享资源来实现集体目标的重要机制。

竞争与合作并存,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以不同方式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权力和领导涉及到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和领导力的运作。

总而言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认同、团结与合作、竞争、权力与领导等概念。

普通心理学16-社会心理学(1)

普通心理学16-社会心理学(1)
• 基本归因错误部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
基本归因错误
• “大学投球”问答游戏
• 参与游戏的人通过投掷硬 币成为提问者或竞赛者
• 实验者要求提问者基于自 己 的个人阅历编制富有挑 战性的难题
• 竞赛者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但往往白费力气
• 结束时,提问者、竞赛者 和观察者对双方才学打分
自我服务偏差
• 自我服务偏差 (self-serving bias) 引导人们将他们的成功 归结于自己,否认或者推卸自己的责任。
阿施 (Asch, 1940, 1956) 实验
日常生活中的从众
规范性影响对于人们的日常行为有什么作用?
意识不到规范影响的人们
少数人影响与不从众
• 在一些条件下,少数人能够扭转多数人的看法
• 参与者完成颜色命名任务,多数人正确识别出色块,但有两名 同谋一致地将绿色识别为蓝色,他们的反对意见一致,但他们 是少数
• 态度 (attitude) 是对人、课题获观念的积极或消极评价 • 引发态度的三种信息
• 认知、情感和行为
• 态度预测行为
• 态度的可获得性 • 态度的稳定性 • 改进态度的测量
• 内隐联想测试:测量自动或内隐的态度
说服过程
• 精细可能性模型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人们进行行为确认
• 刻板印象威胁:只要置身于与负面刻板印象有关的情境中,受 到刻板印象威胁的人并不能有效地利用他们的心理资源
克服偏见
• 接触假设 (contact hypothesis)
• 敌对群体间的简单接触不能减少偏见 • 要克服偏见必须促进个体之间的互动
• 例如分享共同目标的合作行为
• 友谊和间接接触

社会心理学知识1

社会心理学知识1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认知者本人的知识经验、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人格或个性特征、文化背景、 动机和兴趣、情绪等都会影响其对他人的认知。凯利 “有色眼镜”
例:巴拜克的实验 墨西哥人 美国人 看两张幻灯:斗牛和 打棒球 74%墨西哥人只看到斗牛场面 84%美国人只看到打棒球场面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通过感官或仪器收集资料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
进行观察。 例:F •阿尔波特对“相符行为”的研究 (2)参与观察法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存在互
动关系。 例:威廉•怀特 对于“团体规范” 的研究
早期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
第一单元 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3.自我的功能 (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解释经验。 (3).决定期待。 4.自我的形成与发展 生理自我(始于8个月,3岁左右基本成熟)自我中心期 社会自我( 3岁到13、14岁) 客观化时期 心理自我(10年左右) 主观化时期 5 . 自我概念的测量 20个“我是谁”
另一观点,也分三阶段:新学科的出现19081924) 青春期的发展(1930S-1960s) 、不断 走向成熟 (1970S-)
二、团体过程与团体动力学
勒温和团体动力学
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 团体决策的动力作用

00266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试卷(答案全面)

00266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试卷(答案全面)

A.侵犯激起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侵犯诱因理论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B.自我障碍模型C.习得无望模型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 1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B.需要C.外界环境D.社会实践E.社会化 13.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

A.报答规范B.模仿规范C.回报规范D.社会世界规范E.社会责任规范 14.通常群体对偏离者的反应有( )。

A.影响偏离者B.拒绝偏离者C.任由偏离者D.采纳偏离者的观点E.改变目标 15.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 )。

A.个体的能力B.个体对将来的期望C.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D.文化差异E.个体的知识水平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6.角色冲突 17.态度 18.归因 19.群体目标 20.过程损失年级 班级 准考证号 姓名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1.比较水平与选择比较水平的异同。

22.利用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3.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24.詹姆士、沙赫特和辛格对情绪归因的观点有哪些?25.对拥挤解释的超载理论要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6.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原因。

27.习得的无望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应如何防治?28.群体内聚力的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如何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当代社会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仇富、仇官”现象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摘要】随着我国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中产阶层壮大、公众民主意识增强、各种文化思潮泛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

现阶段"仇富、仇官"话题持续受到社会的关注,并围绕新闻事件不断形成舆论热点。

"仇富仇官"现象已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对"仇富仇官"现象进行理性剖析。

可从不同层面得出不同的原因。

如经济层面和历史层面。

也包有人性中忌妒的非理性和阴暗的一面。

对于仇富仇官现象,不应该等闲视之,而应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的手段稳妥地予以遏制和消弭。

【关键词】仇富,仇官,公平,民主法制【正文】当前我国社会心理问题呈高发态势,解构权威,使价值观混乱。

最直接的后果是族群撕裂和社会分化,使得社会整合困难。

社会心理问题高发的原因,一是社会快速变化导致的“失范”、价值观的分化与制度变迁的滞后,使社会心理的“不适应性”上升,心理问题的出现难以避免。

二是生活节奏加快,使心理紧张、压力加大。

三是被社会公认的不平等状况长期得不到解决,诸如农民、教育、医疗、住房、垄断企业高收入、权力部门高消费,等等。

社会相对剥夺感强烈,“均贫富”思潮容易引起底层社会的共鸣,从而形成心理与情绪上的对立。

四是社会缺乏舒缓心理紧张、安慰心灵孤独和医治心理疾病的制度结构。

各级政府对社会心理问题的处理显得被动。

五是社会教育体系的功能缺失。

在众多的社会心理问题中,笔者就“仇富、仇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仇富】定义:仇富现象多指对于富人阶层或富人个体的致富手段的合法性、依法纳税等操守所持有的怀疑和否定倾向的社会心态。

仇富事件:事件一:中国大陆媒体称为杭州飙车案或杭州富家子飙车撞人案,同时也被中国大陆网民称为欺实马事件(音同70码,取欺负老实人之意)。

是指发生于2009年5月7日,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发生一起改装三菱车(车牌:浙A608Z0)因超速驾驶撞死人的事件。

杭州飙车撞死行人案件发生之后,社会各界对此都十分关注,而且事态还在不断升级之中。

这已不是一件简单的交通肇事案,已经引来了社会上对于“仇富”理论的新争论。

许多媒体在报道时直指肇事者为“富家子弟”,民众们也把仇恨的矛头指向了这些“为富不仁”的财富拥有者。

事件二:一桩“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红十字协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度使红十字面临信任危机,导致其获捐数额急剧下降。

社会公众竞相指责的背后,均隐藏着很深的社会仇富心态。

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冷静、客观的分析,这些仇富影响范围大,造成恶劣的后果。

形成的原因有诚信的缺失和媒体的不负责报道等。

财富本身并不罪恶,罪恶是来自于人们对于财富的贪婪与错误的运用,做富人没错,但不要为富不仁!产生原因分析:仇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利益问题是实质,仇富也不例外。

对社会而言,仇富问题往往是一个焦点问题,能否解决好,对社会持续和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从人性的一般特点看,产生仇富的深层原因是个人对财富所具有的强烈占有欲。

仇富是仇富人,爱富是爱财富,不是爱富人。

仇富的本质是爱富。

这里仇是手段,爱是目的。

对别人拥有财富是仇,对自己拥有财富是爱。

财富本身是硬币,恨与爱只是这枚硬币的两面。

对自己而言,体现的是硬币爱的一面;对别人而言,体现的却是硬币恨的一面。

从社会现实角度看,爱富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一个很正常的心理。

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古人还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读书后面有一个目的,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有关调查也发现,虽然大家认为富人奢侈(57.1%)、贪婪(52.7%)和腐败(45.0%);但同时92.9%的人又希望成为富人。

从理论分析角度看,仇富也是爱富很自然的一个逻辑延伸。

一方面,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另一方面,资源又是稀缺的。

如何让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欲望,其中个人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

而资源稀缺的客观现实也就意味着,当别人占有较多资源时,自己更多占有资源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从而自己满足欲望的手段就会减少。

这对个人而言就会产生一种痛苦感。

仇富就是这种个人痛苦的一种外泄表现。

相反,如果一个人彻底放弃了对财富的欲望,那么,他或她也就没有必要产生仇富心理。

客观存在的仇富心理极易被煽动。

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有言:“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句话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为富不仁”的心理学暗示,社会公众普遍认为为富者一般不仁,加之舆论对一些为富者不仁行为的渲染,便形成了社会的仇富心理。

尤其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均贫富”观念与现实中贫富差距形成的对比在弱势群体中形成的不公平感,更加剧了这种仇富心理。

产生仇富心理既有一般人性方面的因素,也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根源。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制度的不完善会进一步刺激和加重人们的仇富心理。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制度的不完善对社会财富的分配会产生如下不合理后果:一是造成财富存量在个人间的不均衡;二是造成财富流量在个人间的不均衡;三是造成个人财富获取规则的紊乱。

上述三种情况都会加重人们的不满足感和仇富心理。

造成上述三种情况的直接根源是社会经济的落后与制度的不完善,而富人并不是直接的罪魁祸首;当然,富人也可能在其中起到一些不好的作用,但这并不能将主要原因都归到富人身上。

解决途径:仇富不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手段。

富人中有合理致富的,也有不合理致富的,对富人也要区别看待,不能一概而论,一概仇之。

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应立足于综合治理和制度创新,让大家都有一个合理和公平的致富机会,而不仅仅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有,而大部分人没有或者很少有。

第一,要大力发展经济,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第二,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的核心是要体现公平原则。

第三,要积极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要大力惩治各种形式的腐败,要坚决杜绝以权谋私现象。

腐败对仇富心理有很大诱发作用。

二是要规范市场秩序,要严厉禁止坑蒙拐骗和市场欺诈行为,提倡公平竞争,要尽可能限制垄断的消极作用。

第四,要提高民众的决策参与度。

第五,要建立和健全个人财产保护制度,产权界定要尽可能清晰。

第六,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因为健全的保障制度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物质上的保障,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这对仇富心理也有一种减轻作用。

第七,要加强教育。

要从小学和中学抓起,教育人们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人生观。

第八,要进行人文精神方面的创新。

宽容、理性、秩序等观念是解决富人不合理致富和人们不理性仇富的基本人文要素。

要在精神领域为仇富心理提供一个转换和消解的平台。

【仇官】定义:仇官,就是对官员有不满,甚至有仇恨的心理,是一种社会心态。

即公众基于日常经验而积累起来的对于官员普遍的不信任感和“有罪推定”心理定势,即预先就把与其打交道的官员作为犯罪分子来看待。

仇官事件:一: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的一句“你是淮备替党说话,还是淮备替老百姓说话?”,成为2009年中国最著名“语录”之一,但网民却指“逯军说了实话,说出了不知多少官员想说没说的话。

”这揭示了民间普遍的“仇官”心态的重要根源。

官员以党自居压制百姓,是整个社会义愤填膺但又无可奈何的病灶。

二:四川省舞蹈学校二宿舍大院里的一家4口被杀害在家里,户主蒋某50岁左右,平时为人相当和善,是省地方电力局的负责人。

三:湖北荆州烟草专卖局长高荆洪在单位遇刺身亡。

据警方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侯红宇为该局下属单位的一名职工,他曾向高荆洪提出承包该局一建筑工程的要求,但未被通过,于是怀恨在心,报复杀人。

这些消息见报后,网上却有相当多的人因为死者的官员身份,从而叫好,丝毫不见同情心,这种反常的现象,让我们感到社会存在一种“仇官”的病态。

不论是民众对于官员非正常死亡的冷漠、“仇官”心态,还是我们社会存在的权力运作程序不完善和信息不公开,以及官员唯上不看下的现象,都是我们社会的一种病态,都表明了社会运行出现了障碍,需要进行变革,要对我们自身的肌体进行检查和清理。

产生原因分析:中国人仇官、仇富也有很久的历史了。

之所以会出现仇官心态,主要的原因还是为官不仁,再加上中国的官员、公务员的产生过程并不是民意的表达或反应。

还有一个最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经过三十几年经济改革开放,贫富悬殊日益扩大、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越来越多人被抛向弱势这样一个阶层。

在当下中国,所谓“仇官”心态其实并不是中小老板独有的心态,也并非在中小老板那里最严重。

事实上,伴随着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房价高企、就业困难、教育医疗成了人生陷阱,越来越多的问题被归结到政府那里,社会各阶层多多少少对某些官员有些不满的心态。

作为公民应该享有的正当合法的权利,如下岗工人要求工作的权利、市民要求住房的权利、企业主要求保护私有财产、正当经营的权利等等。

但由于中国社会权力过于集中,事事都有政府插手,为权力寻租提供了体制环境,导致这些权利通过正常途径没有办法得到实现,或者需要在潜规则下付出额外的代价才能实现。

权力寻租从根本上说是体制本身的缺陷所致,但作为满腔怨气的普通人来说,人们不会仇恨一个抽象的制度,而一定会将这种不满,甚至仇视,投射到具体的个人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一旦有官员因腐败落马,社会就对整个干部队伍一阵热议。

或有官员进行调动,人们就纷纷推测背后有什么猫腻。

也有人面对官员点头奉承,而背背脸就要去骂娘。

这种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仇官”。

产生的原因有一下几点:一是查处的腐败官员虽是少数,但影响巨大且深远。

特别是这些官员在任时,一个比一个说的好听,骗取了广大群众的信任,而一旦事情败露,就出现极大的反差,在公众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且腐败官员一批批倒下,却又有一批批相继出现,令人防不胜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提起官员,总要和腐败的生活、腐败的作风联系在一起。

二是干部队伍作风整体下滑,为“仇官”提供了佐证。

近几年,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多,全社会的道德滑坡也是很明显的。

仔细对照一下“八荣八耻”,社会上有多少丑恶现象?这里面其实不但但有官员,而且还有其他阶层的其他人。

但由于官员们担负公权行使的职责,是公众的监督对象,其一举一动就会受到瞩目,不良作风更是给人深刻印象。

三是经济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官员成了出气筒。

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伴随许多问题和矛盾,有许多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不患寡而患不均,反是影响到自己利益的,总要发泄自己的不满。

官员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当然就首当其冲地成了这部分人的出气筒。

而获得利益的,也总认为自己得到的没有别人的多,也有一股儿的不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