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与筛选 山大微生物大实验
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6.10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摘要:营养缺陷型菌株或称异养型(auxotroph)菌株是许多微生物生理生化以及遗传研究的重要菌株材料。
此类菌株不仅在生物研究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上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也成为了微生物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
本实验以大肠杆菌原养型菌株为材料,实验了营养缺陷型的诱变获得及筛选,从而了解细菌营养缺陷性的获得步骤,掌握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筛选方法和鉴别过程。
关键词:营养缺陷紫外诱变筛选生长谱测定大肠杆菌(E.coli)一、背景与原理营养缺陷型菌株指的是因自发突变或诱变丧失合成某些生活必需物质的能力的菌株。
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增殖),必须补充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营养物质才能生长。
此类突变体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是作为研究代谢途径和遗传规律不可少的标记菌种,亦可直接用于生产氨基酸、核苷酸等代谢产物。
例如,顺反子概念的提出、基因工程转化结果的鉴定等,都是利用了营养缺陷型菌株。
.菌株自发突变为营养缺陷型的概率是很低的。
因此现代微生物遗传学实验中,为了有目的的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实验人员往往以人工诱变的方法来获得营养缺陷型。
实验中,以各种致突变因子(物理、化学等)处理待突变细胞,然后进行筛选和鉴定,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
能够用来进行诱变的物质很多,例如各种射线、紫外线、DNA染色剂、碱基类似物、强氧化剂等,但是一般实验室中最常见也最有效地史紫外线诱变法。
在紫外线照射下,DNA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会形成大量的嘧啶二聚体。
处理完细胞后,在防止光复活的前提下,细胞中DNA的损伤得不到有效修复或者只能得到SOS 修复,会形成大量的基因突变,在细胞总量较大的前提下,就有机会获得一定得目的菌株。
用于诱变处理的微生物一般处于对数生长期,那时的细菌对诱变剂的反应最灵敏。
实验三营养缺陷型的筛选
实验三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理解选育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选育原理,掌握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二、实验原理营养缺陷型是野生型菌株由于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合成途径出现某些缺陷,丧失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
其本质是一种减低或消除末端产物浓度,以解除反馈控制的代谢调控方式,使代谢途径中间产物或分支合成途径中末端产物得以积累。
营养缺陷型菌株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的生产中,也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杂交及基因重组等研究中的遗传标记制作。
三、实验材料1. 菌种枯草杆菌(B.subtilis)。
2. 培养基(1) 细菌完全培养基(CM)葡萄糖0.5%,牛肉膏0.3%,酵母膏0.3%,蛋白胨1%,MgSO4·7H2O0.2%,琼脂2%,PH7.2。
(2) 细菌基本培养基(MM)葡萄糖0.5%,MgSO4·7H2O0.2%,柠檬酸钠0.1%,(NH4)2SO40.2%,K2HPO40.4%,琼脂2%(处理琼脂)。
配制基本培养基的药品均用分析纯;使用的器皿要洗净,用蒸馏水冲洗2~3次,必要时用重蒸馏水冲洗。
(3) 无氮基本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不加(NH4)2SO4和琼脂。
(4) 二倍氮源基本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2倍(NH4)2SO4,不加琼脂。
(5) 限制培养基(SM)向配好的液体基本培养基中加入0.1~0.5%的完全培养基,加入2%琼脂。
3. 溶液(1) 无维生素的酪素水解物或氨基酸混合液。
(2) 水溶性维生素混合液。
(3) 核酸水解液:取2g RNA,加入15ml 1mol/L NaOH;另取2g RNA,加入15ml1mol/L HCl,分别于100℃水浴加热水解20min后混合,调整pH值为6.0,过滤后调整体积为40ml。
4. 其它:无菌小滤纸片,干净镊子,无菌移液管,培养皿,酒精灯等。
四、实验内容1. 菌体前培养取新活化的的枯草芽孢杆菌斜面菌种1环,接入装有20ml完全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30℃振荡培养16~18h。
“ARTP诱变筛选大肠埃希氏菌营养缺陷型”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
“ARTP 诱变筛选大肠埃希氏菌营养缺陷型”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摘要:“ARTP 诱变筛选大肠埃希氏菌营养缺陷型”虚拟实验教学项目的课程软件基于安全、成熟、易用、高性能、先进的虚拟仿真平台架构进行构建。
项目具有“实验内容涵盖诱变育种全周期”“避免不良实验结果影响后续实验”“有效缩短实际实验周期”等优势。
虚拟实验过程由“虚拟环境+虚拟仪器+虚拟试剂”构成。
实验包含4大模块,诱变处理、营养缺陷型浓缩、营养缺陷型检出、营养缺陷型鉴定以及6个主要操作步骤及29个具体操作步骤。
学生可通过自主式、案例式的在线学习,掌握等离子体(ARTP )诱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习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概念及重要意义;学习了解营养缺陷型菌种筛选、鉴定的原理及常用方法;系统学习、掌握通过ARTP 技术诱变大肠杆菌并筛选、鉴定其营养缺陷型的方法及操作等实验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学;虚拟仿真;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1-0387-03收稿日期:2019-01-28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项目(鲁教高字〔2011〕14号);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项目(鲁教高字〔2016〕11号);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校级教研项目(201648);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2016H07);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分会课题(QGJY2019030)作者简介:郝鲁江(1972-),男(汉族),山东烟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微生物学教育研究。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教育部自2013年起建设15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信息化程度是评价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学资源的建设,尤其是软件的开发和建设,也是名校建设的重中之重,《齐鲁工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将发展教学资源建设,筹备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列为教改的重要工作。
紫外诱变选育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研究
物技术、微生物代谢等领域的研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它还是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常用材料。该研
究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 DH5α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线(UV)对其进行诱变,并且采用青霉素法浓
缩营养缺陷型细菌,采用逐个测定法检出营养缺陷型,利用生长谱法对缺陷型菌株进行鉴定、分析,得到了 4
株稳定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分别为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嘧啶营养缺陷型菌株。
关键词: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紫外诱变
中图分类号 Q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5-0033-03
Study on Selection of Auxotrophic Strain of Escherichia coli by UV Mutation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6,22(15)
33
紫外诱变选育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研究
宁 祎 李基丽 道吉吉 王春台 刘新琼*
(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营养缺陷型是一种生化突变株,它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在遗传学、食品生
Ning Yi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The auxotrophic strain,which is caused by the gene mutation,is a kind of mutant strain of biochemistry. It plays an 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genetics,food biotechnology,microbial metabolism,and so on,besides, the auxotrophic strain has been always used to study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genes. The steps of screening are inducing mutation,after culturing,eliminating the wild types,detecting the deficit types and identifying the deficit types.The ultraviole(t UV)was used to mutate the strain of Escherichia coli—DH5α,and then by the use of penicil⁃ lin method,the auxotrophic bacteria were concentrated and tested respectively to find out the auxotroph.Finally,the auxotrophies were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by growth chart of nutritional need,and four auxotrophic strains were suc⁃ cessfully obtained. Key words:Escherichia coli;Auxotrophy;UV-induced mutation
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
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摘要[目的]通过诱变处理,获得并筛选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
[方法]以大肠杆菌E.coli K12SF+为实验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发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菌株,经过缺陷型菌株的检出、划线复证、生长谱鉴定,最终确定得到菌株的营养缺陷型类型。
[结果]经过诱变处理后,检出了营养缺陷型,经过划线复证发现该菌株并非营养缺陷型;用其他组复证后的营养缺陷型菌株进行生长谱法鉴定,显示没有菌落形成,即没有预期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出现。
关键词诱变;紫外线;营养缺陷型;生长谱法鉴定;筛选前言随着微生物遗传学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不断发展,迫切的需要建立更多的新菌种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所用。
其中获得微生物菌种的突变菌株就是获得新菌种的一种方法。
通过一定措施,诱发菌种发生突变,改变菌种的性能并选育,得到具有新性能的菌种。
在诱变剂选择时,首先应从诱变剂的普遍性出发,然后再考虑由于不同的生物的DNA碱基排列、GC的含量、细胞生理特性等,对诱变剂表现敏感强弱的差别。
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导致细胞发生突变,而且紫外线的安全性较高,易于操作,方便使用。
本实验采用紫外线诱发突变,紫外诱变机理如下:DNA和RNA的嘌呤和嘧啶吸收紫外光后,DNA分子形成嘧啶二聚体,即两个相邻的嘧啶共价连接,二聚体出现会减弱双键间氢键的作用,并引起双链结构扭曲变形,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从而有可能引起突变或死亡。
另外二聚体的形成,会妨碍双链的解开,因而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
总之紫外辐射可以引起碱基转换、颠换、移码突变或缺失,即是所谓的诱变。
在使用紫外诱变时,应注意防止光复活,紫外线照射结束后,要用黑布包裹暗箱培养。
此外,使用任何诱变剂均需考虑其剂量问题。
在计算某一诱变剂对微生物作用的最适剂量时,必须考虑到一切诱变剂都有杀菌和诱变的双重效应。
当杀菌率不高时,诱变率常随剂量的提高而提高,剂量提高到一定的浓度后,诱变率反而下降了。
如果以产量性状为标准,则诱变率的高低还有两种情况:一是产量提高的诱变率,称为正向突变;一是产量降低的诱变率,称为负向突变。
细菌营养缺陷型的诱变和筛选
微生物大实验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摘要用某些物理因素或是化学因素,使基因发生突变,丧失合成某一物质的能力,因而它们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必须补充某些物质才能生长,这样从野生菌经诱变筛选到的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
紫外线可以诱导细菌发生突变,产生营养缺陷型菌株。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必须经过如下几个步骤:诱变处理、营养缺陷型的检出、划线复证、生长谱鉴定、缺陷型菌株纯化。
又因处理的细菌所得到的突变菌仍然是很少的部分,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筛选方法,才能分离到突变型。
关键词紫外诱变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的检出划线复证生长谱鉴定引言营养缺陷型: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加某种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等)才能生长的微生物突变体,通过基因突变产生。
微生物细胞本身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简单营养物,经过自身代谢合成生长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
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则细胞失去合成与这些基因有关营养物质的能力,只有在培养基中补加这类营养物质后,突变细胞才能生长,故又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
此类突变体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是研究代谢途径和遗传规律必不可少的标记菌种,亦可直接用于生产氨基酸、核苷酸等代谢产物。
为了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需从诱变处理后的菌液中认真筛选,以便检出突变体,常用的方法有:影印接种法、夹层培养法和青霉素浓缩法等。
影印接种法:将待测的浓缩菌悬液涂在完全培养基平板上,待其长好后作为母平板。
用一小块灭菌的丝绒固定在直径较平板略小的圆柱形木块上,作为接种工具。
用它在母平板上轻轻印一下,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印一下,经培养后,影印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与母平板上的菌落位置对应,比较二个平板上菌落的生长状况,即可从相应位置的母平板上选出待测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夹层培养法:先在培养皿中倒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待冷凝后,加一层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再加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经培养出现菌落后,在培养皿底的相应位置做上标记,然后再加一层完全培养基。
“ARTP诱变筛选大肠埃希氏菌营养缺陷型”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
“ARTP诱变筛选大肠埃希氏菌营养缺陷型”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纲中关于【研究背景】的内容如下:在当前全球范围内,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大肠埃希氏菌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
由于营养缺陷型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引起的病情较为严重,治疗难度也较大。
研究营养缺陷型大肠埃希氏菌的特征和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利用ARTP诱变筛选技术对大肠埃希氏菌进行筛选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ARTP诱变技术可以诱发大肠埃希氏菌的遗传变异,从而获得新的菌株,并通过筛选确定具有特定特征的菌株。
虚拟仿真实验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实验进行虚拟化操作,可以加速实验的进展并降低实验成本。
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大肠埃希氏菌的营养缺陷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利用ARTP诱变技术筛选出大肠埃希氏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并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来探究其生长特性和适应能力。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旨在深入了解大肠埃希氏菌的代谢途径及营养需求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其在生物学意义、食品工业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还旨在探索ARTP诱变技术在筛选特定营养缺陷型菌株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大肠埃希氏菌的应用研究提供更为宝贵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缺陷型大肠埃希氏菌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健康隐患。
了解营养缺陷型大肠埃希氏菌的特性,并通过诱变筛选方法寻找新的控制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大肠埃希氏菌引发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利用ARTP诱变筛选技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对营养缺陷型大肠埃希氏菌进行筛选和鉴定。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快速、有效地筛选出具有潜在危害的菌株,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一、实验原理在以微生物为材料的遗传学研究中,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菌,使基因发生突变,丧失合成某一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等)的能力,因而它们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必须补充某些物质才能生长。
这样从野生型经诱变筛选得到的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必须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诱变处理、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鉴定缺陷型。
由于本实验是以大肠杆菌为材料,所以根据细菌的特性分别说明筛选的步骤。
诱变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突变频率,它分为物理和化学的二类。
物理诱变剂常用的有X射线、紫外线、快中子、γ射线等诱变处理首先是选择诱变剂,微生物诱变中最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是紫外线。
诱变剂所处理的微生物,一般要求呈单核的单细胞或单孢子的悬浮液,分布均匀,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不纯的菌落。
用于诱变处理的微生物一般处于对数生长期,那时的细菌对诱变剂的反应最灵敏。
2诱变处理必须选择合适的剂量,剂量的表示有二种,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
绝对剂量的单位以尔格/cm表示,一般用相对剂量。
相对剂量与三个因素有关,这三个因素是:诱变源和处理微生物的距离,诱变源(紫外灯)的功率,以及处理的时间。
前二个因素是固定的,所以通过处理时间控制诱变剂量。
各种微生物的处理最适剂量是不同的,须经预备实验确定。
经处理以后的细菌,缺陷型还是相当少的,必须设法淘汰野生型细胞,提高营养缺陷型细胞所占比例,以达到浓缩缺陷型的目的。
细菌中常用的浓缩法是青霉素法。
青霉素是杀菌剂,它只杀死生长的细胞,对不生长的细胞没有致死作用。
所以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能长而被杀死,缺陷型不能长被保存得以浓缩。
检出缺陷型的方法有逐个测定法、夹层培养法、限量补给法、影印培养法。
这里主要以逐个测定法为例进行说明。
把经过浓缩的缺陷型菌液接种在完全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将每一菌落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上。
凡是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上能长的菌落就是营养缺陷型。
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系列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采用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处理细菌,以提高其变异几率,关键步骤是进行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筛选工作,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产生的,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的突变株。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与鉴定涉及下列几种培养基:基本培养基(MM,符号为[-])是指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CM,符号为[+])是指可满足某种微生物的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SM,符号为[A]或[B]等)是指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该营养物质缺陷型菌株生长需求的合成或半合成培养基。
营养缺陷型菌株不仅在生产中可直接作发酵生产核苷酸、氨基酸等中间产物的生产菌,而且在科学实验中也是研究代谢途径的好材料和研究杂交、转化、转导、原生质融合等遗传规律必不可少的遗传标记菌种。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
现分述如下:第一步,诱变剂处理:与上述一般诱变处理相同。
第二步,淘汰野生型: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较低。
通过以下的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就可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株即浓缩了营养缺陷型。
抗生素法有青霉素法和制霉菌素法等数种。
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杀死正在繁殖的野生型细菌,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菌。
制霉菌素法则适合于真菌,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膜的损伤,也是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菌或霉菌。
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野生型生长被杀死,营养缺陷型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而被保留下来。
菌丝过滤法适用于进行丝状生长的真菌和放线菌。
其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菌株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
通过过滤就可除去大部分野生型,保留下营养缺陷型。
第三步,检出缺陷型:具体方法很多。
简述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方法
简述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方法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无法自主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而需要外源性提供的菌株。
这类菌株在微生物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方法。
1. 选择基质筛选法选择基质筛选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筛选方法。
首先,根据所需筛选菌株的营养缺陷特点,选择一种含有该营养物质的基质。
然后,将待筛选的菌株接种于这种基质上进行培养。
如果菌株能够生长、繁殖,说明其具有该营养物质的合成能力;如果菌株无法生长、繁殖,说明其存在该营养物质的缺陷。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初步筛选出营养缺陷型菌株。
2. 诱变筛选法诱变筛选法是通过诱变剂对菌株进行处理,使其发生突变,进而筛选出营养缺陷型菌株。
常用的诱变剂有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
化学物质如亚硝酸钠、硝酸钠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γ射线等,这些诱变剂能够引起菌株的DNA发生突变。
在诱变后,将菌株接种到无法自主合成某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
如果菌株能够生长、繁殖,说明其突变后具有该物质的合成能力丧失,从而可以筛选出营养缺陷型菌株。
3. 基因敲除筛选法基因敲除筛选法是通过遗传工程手段将特定基因从菌株中删除,以筛选出营养缺陷型菌株。
首先,通过PCR扩增的方法获得待敲除基因的DNA片段,并引入到质粒载体中。
然后,将质粒载体导入到目标菌株中,经过转化或转染等方式使其取得该质粒。
接下来,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以抗生素等为筛选标记,筛选出已经发生基因敲除的菌株。
最后,通过基因测序等方法验证所得菌株中目标基因已经被成功敲除,从而得到营养缺陷型菌株。
4. 遗传重组筛选法遗传重组筛选法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特定基因导入到菌株中,使其能够合成原本无法自主合成的物质。
首先,将目标基因与适当的表达载体连接,并经过酶切、连接等操作获得重组质粒。
然后,将重组质粒导入到宿主菌株中,使其取得重组质粒。
最后,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等筛选方法,筛选出成功获得目标基因的菌株。
营养缺陷型菌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细菌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选育原理。
2. 学习并掌握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诱变和筛选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细菌的营养缺陷型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菌丧失合成某些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等)的能力,因而它们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必须补充相应的物质才能生长。
本实验以大肠杆菌为材料,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筛选出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野生型菌株。
2.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基本培养基、紫外线照射装置、无菌水、青霉素、氨基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L-苏氨酸等)。
四、实验方法1. 诱变处理:将野生型大肠杆菌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37℃培养过夜。
取适量菌液,以无菌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置于紫外线照射装置下,分别照射10S、20S、30S、40S、50S、60S。
照射过程中,注意控制紫外线强度,避免过强或过弱。
2. 培养:将照射后的菌液分别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37℃培养过夜。
3. 筛选:配置基本培养基,添加L-亮氨酸、L-异亮氨酸、L-苏氨酸等氨基酸,使其浓度分别为0.1g/L、0.2g/L、0.5g/L。
将培养过夜的菌落分别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上,37℃培养过夜。
4. 挑取: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在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而在添加相应氨基酸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即为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诱变处理:经过紫外线照射,部分菌落出现变异,生长形态、大小等发生变化。
2. 筛选:在添加L-亮氨酸的培养基上,部分菌落生长不良;在添加L-异亮氨酸的培养基上,部分菌落生长良好;在添加L-苏氨酸的培养基上,部分菌落生长不良。
这说明部分菌落具有氨基酸营养缺陷。
3. 挑取:挑取在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而在添加L-异亮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六、实验结论1. 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成功筛选出大肠杆菌的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紫外诱变选育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研究
紫外诱变选育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研究作者:宁祎李基丽道吉吉王春台刘新琼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15期摘要:营养缺陷型是一种生化突变株,它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营养缺陷型菌株在遗传学、食品生物技术、微生物代谢等领域的研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它还是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常用材料。
该研究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DH5a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线(uv)对其进行诱变,并且采用青霉素法浓缩营养缺陷型细菌,采用逐个测定法检出营养缺陷型,利用生长谱法对缺陷型菌株进行鉴定、分析,得到了4株稳定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分别为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嘧啶营养缺陷型菌株。
关键词: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紫外诱变微生物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材料,常用多种方法诱发其基因突变进行遗传育种,并且突变频率远远超过自发突变。
诱变剂主要包括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两大类,物理诱变剂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a射线,微生物诱变中常用紫外线(uv)进行物理诱变。
DNA对紫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尤其是碱基中的嘧啶,紫外线能使同链DNA分子的相邻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结构发生改变,阻碍碱基正常配对,阻碍DNA的复制或引起碱基排列顺序的变化,导致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从而产生突变或死亡。
大肠杆菌由于其结构简单,遗传背景已研究清楚,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极好材料。
大肠杆菌紫外诱变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选育,是遗传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通常情况下在本科生课堂开设该实验,按照传统的方法,很难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
为此,笔者在多年教学的实践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实验方法,能够得到稳定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1.材料与方法1.1出发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DH5a。
1.2培养基肉汤液体培养基: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 5g,超纯水1 000mL,pH7.2,0.103 5mPa高压灭菌15min。
实验七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优质文档
与营养要求有关的3种遗传型关系
培养基的基本概念 (按营养需求成分分)
与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关的三类培养 基:
基本培养基(MM):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 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 培养基。——不同菌株的要求不同,此试 验要先确定,非常重要。
完全培养基(CM):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 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本次实验利用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主要是形成嘧啶二聚体,引起后续DNA复制错误,达到诱变的目的)。
实验培养基:肉汤液体培养基(CM) ;
养皿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内,避光培养 第四步:鉴定营养缺陷型(此步因时间关系不再进行)
1、是作为研究代谢途径和遗传规律及育种技术不可少的标记菌种;
12小时以上。——诱变后DNA复制形成纯合 子过程。
注意紫外线防护(不要长时间暴露在其下)。
3、淘汰野生型,浓缩缺陷型 (第二天)
(1)吸5毫升紫外线处理过并重新培养的菌 液,放入已灭菌的15mL离心管,3500转/分 离心10分钟。
(2)倒去上清液,加入5mL生理盐水,打 散混匀沉淀,如此重复离心洗涤三次,加 生理盐水到原体积(5mL)。
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 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
营养缺陷型的用途
营养缺陷型在生产上和科学研究上用途 很大,主要有两方面应用:
1、是作为研究代谢途径和遗传规律及 育种技术不可少的标记菌种;
2、可直接用于生产氨基酸、核苷酸等 代谢产物——目的在于切断某些代谢途径 以积累中间代谢产生或切断一条代谢途径 而积累另一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生。 ——解除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和阻遏。
基本培养基(MM):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
山东省烟台市第一中学2024年高三(最后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B.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制片→染色→洗去浮色→观察C.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D.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二倍体西瓜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诱导,可得到四倍体西瓜,从而产生新物种3.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男孩(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可以断定控制此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可以排除控制此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C.可以断定该男孩的母亲是杂合体D.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正常的概率是1/25.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的最外层结构B.高等动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不会形成纺锤体C.含叶绿体的细胞内色素均存在于原生质层内D.用含32P的培养基可直接标记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生物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B.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C.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大分子物质的自由转运D.在mRNA合成的同时都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图甲是某学习小组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因素”的实验装置,灯为冷光源。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三、实验过程
1 菌液制备:实验前14-16小时开始在肉汤 培养基中培养-离心取沉淀-用生理盐水 制成菌液。 2 诱变处理:将菌液置于培养皿中,紫外线 照射处理,再用肉汤培养基培养12小时。 3 青霉素淘汰野生型:离心洗涤洗去培养基 -制成菌液-无N培养12小时-在2N培养基 中用青霉素淘汰野生型-分别接入肉汤培 养基和基本培养基。实验十Biblioteka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 的筛选
一、实验原理
大肠杆菌因受到紫外线强烈照射而发生突 变,其中有一些突变类型是营养缺陷型, 通过特定的方法,可将有关的营养突变型 筛选出来。然后在通过对这些性氧缺陷型 进行营养生长谱法,可以鉴定有关突变的 营养缺陷种类。
实验材料
1 菌种:大肠杆菌K12SF+ 2 工具:培养皿,三角烧瓶,吸管,离心管 3 培养基:肉汤液体培养基,肉汤液体培养 基ZE,基本液体培养基,基本固体培养基, 无N基本液体培养基,2N基本液体培养基, 混合氨基酸,混合维生素和核酸 4 生理盐水
营养缺陷型的检出
1 取差异最大的一组,在完全培养基上选取 80个菌落,分别对应接种在完全培养基和基 本培养基上。 2 37℃培养12小时。 3 选在基本培养基上不长,完全培养基上生 长的菌落,即是营养缺陷型。
紫外诱变选育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研究
紫外诱变选育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研究宁祎;李基丽;道吉吉;王春台;刘新琼【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6(022)015【摘要】营养缺陷型是一种生化突变株,它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在遗传学、食品生物技术、微生物代谢等领域的研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它还是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常用材料.该研究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DH5α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线(UV)对其进行诱变,并且采用青霉素法浓缩营养缺陷型细菌,采用逐个测定法检出营养缺陷型,利用生长谱法对缺陷型菌株进行鉴定、分析,得到了4株稳定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分别为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嘧啶营养缺陷型菌株.【总页数】3页(P33-35)【作者】宁祎;李基丽;道吉吉;王春台;刘新琼【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11【相关文献】1.费氏丙酸菌维生素B1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选育 [J], 揣玉多;马志刚;王德培2.血红铆钉菇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 [J], 勾丽莉;李莉;周建树;孟庆国;关艳丽;赵洁3.紫外链霉素复合诱变选育高产surfactin菌株研究 [J], 莫怡琴; 刘杰; 刘芸; 胡美忠4.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高产抗菌脂肽菌株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 [J], 谢定刚; 丛丽娜; 李若凡; 赵金; 何媛媛5.紫外和EMS诱变选育大肠杆菌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J], 颜菲;毕平;张涛;潘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
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陈瑞州201110424108一.实验原理以微生物为材料的遗传学研究中,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菌,使基因发生突变,丧失合成某一物质(如维生素)的能力,因而它们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必须补充某些物质才能生长。
这样从野生型经诱变筛选得到的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
常用的诱变法是紫外线照射诱变法。
但是,经处理后的细菌,缺陷型还是相当少的,必须设法淘汰野生型细菌。
因为抗生素能杀死生长的细菌而对不生长的细菌没影响,而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由此通过含有抗生素的基本培养基即可淘汰野生型细菌,保留缺陷型细菌。
把经过浓缩的缺陷型菌液接种在完全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将每一菌落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上,凡是在基本培养基上不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就是营养缺陷型。
二.实验材料大肠杆菌K12的野生型菌株大肠杆菌三.实验器具和药品1.用具:灭菌培养皿(9cm),灭菌三角瓶(150ml),灭菌离心管。
2.培养基1)肉汤液体培养基:牛肉膏0.5g,蛋白胨1g,NaCl0.5g,蒸馏水100ml,Ph7.2,高压灭菌15磅/英寸2 15分钟。
2)肉汤液体培养基(2E):牛肉膏0.5g,蛋白胨1g,NaCl0.5g,蒸馏水50ml,Ph7.2,高压灭菌锅15磅/英寸215分钟。
3)基本液体培养基:葡萄糖2g,蒸馏水98ml,pH7.0,高压灭菌8磅/英寸2 30分钟4)基本固体培养基:琼脂2g,基本液体培养基100ml,pH7.0,高压灭菌8磅/英寸2 30分钟。
5)无N基本液体培养基:K2HPO40.7g,KH2PO40.3g,柠檬酸钠·3H2O 0.5g,MgSO4·7H2O 0.01g,葡萄糖2g,蒸馏水100ml,Ph7.0,高压灭菌8磅/英寸230分钟。
6)2N基本液体培养基:K2HPO40.7g,KH2PO40.3g,柠檬酸钠·3H2O 0.5g,MgSO4·7H2O0.01g,(NH4)2SO4 0.2g,葡萄糖2g,蒸馏水100ml,Ph7.0,高压灭菌8磅/英寸2 3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实验名称: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作者:姚健(201000140136)同组者:刘新强指导老师:林建群(教授)实验日期:2013年5月22日-6月1日微生物大实验报告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山东大学生命基地班姚健 201000140136摘要:营养缺陷型菌株或称异养型(auxotroph)菌株是许多微生物生理生化以及遗传研究的重要菌株材料。
此类菌株不仅在生物研究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上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也成为了微生物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
实验采用物理诱变非电离辐射紫外线(15W)为诱变剂,来对大肠杆菌诱发突变,并用抗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富集营养缺陷型),采用点植对照法检出营养缺陷型,划线复证后得到两株营养缺陷型菌,进行生长谱法鉴定,两个平板都长满了菌落,即没有预期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出现。
Abstract:Auxotrophic bacterias are very important materials in the microbial biochemical and genetical research.Auxotrophic bacterias are important to not only bioresearch but also biotechnology.The screening of auxotrophic bacterias has become one of scientists’ primary experimental skills.We use the ultravioley light as the mutagen to induce the mutation of the E.coli,then weed out the wild type by Penicillin resistance method to gather auxotrophic bacterias,next we check out the auxotrophic bacterias by spot planting.We get two auxotrophic bacterias by marking out,finally we test the type of auxotroph by auxanography.Each bacteria grew well everywhere in the plate indicating that t here’s no auxotrophic bacteria.关键词: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紫外线诱变;划线复证;生长谱测定;筛选Key words:Escherichia;auxotrophic bacteria;ultravioley mutation;marking out;auxanography;screening1引言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具有四个环节:诱变处理、营养缺陷性的浓缩、检出、鉴定缺陷型。
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细菌的营养缺陷型。
1.1 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使编码合成代谢途径中某些酶的基因突变,丧失了合成某些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该种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1]。
这类菌株可以通过降低或消除末端产物浓度,在代谢控制中解除反馈抑制或阻遏,而使代谢途径中间产物或分支合成途径中末端产物积累。
在氨基酸、核苷酸生产中已广泛使用营养缺陷型菌株;也可用于遗传学分析、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研究及细胞和分子水平基因重组研究中作为供体和受体细胞的遗传标记。
因此,营养缺陷型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营养缺陷型是由野生型突变产生,营养缺陷型经回复突变恢复野生表型得到原养型。
为了获得营养缺陷型菌株,需从诱变处理后的菌液中认真筛选,以便检出突变体,常用的方法有:影印接种法、夹层培养法和青霉素浓缩法等。
1.2 紫外线诱变诱变育种是人为地采用物理、化学的因素,诱导有机体产生遗传变异,并经过人工选择、鉴定、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的目标是改变或增加一个满意品种的某一特性,而在其他方面保持不变。
诱变育种具有以下特点:1)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谱;2)适于进行个别性状的改良;3)育种程序简单,年限短;4)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定。
紫外线是一种短波光,波长介于100-400nm之间。
它是一种非电离辐射诱变剂,照射物体时可使原子的内层电子能级提高,但不能使原子失去电子。
紫外线是微生物育种中最常用的诱变剂之一。
由于碱基间电子的相互作用,DNA分子在260nm处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因此决定了紫外线诱导细胞发生突变的有效波长为260nm。
15W紫外灯产生的紫外线中,80%集中在260nm左右,诱变效应良好。
低剂量紫外线可诱变获得较多的正突变,高剂量紫外线则易产生大量负突变,但可获得特性明显改变的突变菌株。
紫外线诱发突变的原理是使DNA同一链上的两相邻胸腺嘧啶之间发生交联,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在DNA复制时,相应核苷酸无法与胸腺嘧啶二聚体配对形成碱基对,DNA复制中断,引起突变。
当细胞中的DNA 分子含有大量胸腺嘧啶二聚体时,SOS修复机制被激活,DNA被修复,但包含大量错配的碱基对,从而导致基因突变[2]。
紫外线是应用最早的诱变剂。
紫外线诱变具有简便易行、诱变效果良好、可大幅提高菌株的生产特性等优点,迄今仍是实验室和工业上常用的诱变手段。
1.3 缺陷型富集——抗生素法利用青霉素特异性的杀死野生型细胞,保留营养缺陷型细胞的方法。
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只能杀死生长繁殖中的细菌,而不能杀死停止繁殖的细菌。
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野生型细菌能够生长繁殖,会被杀死,而营养缺陷型不被杀死,得以浓缩。
本实验采取的筛选方法就是青霉素浓缩法。
1.4 缺陷型检出——点植对照法营养缺陷型的检出是通过一系列培养基实现的。
基本培养基(MM)——能满足野生型和原养型菌株最低营养要求的合成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CM)——能满足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要求的天然培养或半合成培养基。
诱变后的菌体经富集培养后,涂布于CM平板上,将长出的菌落按一定排列次序逐个地点种到MM平板、CM平板的相应位置。
培养后,在CM上有菌落生长而在MM的相应位置上没有生长的菌落,可能是营养缺陷型。
挑取菌体分别接种于MM、CM上进一步复证[3]。
图1:点种方格图1.5 缺陷型鉴定——生长谱法在同一平皿上测定一种营养缺陷型菌株对多种生长因子的需求情况,称生长谱测定[4]。
补充培养基(SM)是在MM中有针对地补加某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以满足特定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要求的培养基。
将所得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菌悬液与MM混合倾注平板。
凝固后,在标定的位置上加少量特定的生长因子(氨基酸、碱基等结晶粉末)。
经培养后,出现浑浊生长圈的位置所对应的生长因子即为该营养缺陷型不能合成的营养物质,此菌株即为该物质对应的的营养缺陷型。
2实验材料和方法2.1材料2.1.1菌株:大肠杆菌E.coli K122.1.2培养基(1)LB液体培养基(10mL /100mL锥形瓶×4):酵母膏0.5g,蛋白胨1g,氯化钠0.5g,水100ml,pH7.2,高压灭菌121℃,20min。
LB固体培养基(250mL /500mL锥形瓶×1):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添加,2%的琼脂。
(2)2×LB液体培养基(3mL/试管×2):酵母膏0.5g,蛋白胨1g,氯化钠0.5g,水50ml,pH7.2。
(3)基本培养基:Vogel 50×(即浓缩50倍):MgSO4·7H2O 10g,柠檬酸100g,NaNH4HPO4·4H2O 175g,K2HPO4·2H2O 599.88g,水600ml。
使药品溶解后再定容1000ml。
(4)基本固体培养基:50×2ml,葡萄糖2g,蒸馏水98ml,琼脂2g,pH7.0,高压灭菌115℃,20min。
(5)无N基本培养基(5mL /100mL锥形瓶×1):K2HPO4 0.7g,KH2PO4 0.3g,柠檬酸钠·3H2O 0.5g,MgSO4·7H2O 0.01g,葡萄糖2g,水100ml,pH 7.0,高压灭菌115℃,20min。
(6)2N基本培养基(5mL/试管×1):K2HPO4 0.7g,KH2PO4 0.3g,柠檬酸钠·3H2O 0.5g,MgSO4·7H2O 0.01g,硫酸铵0.2g,葡萄糖2g,水100ml,pH 7.0,高压灭菌115℃,20min。
2.1.3 试剂蒸馏水、生理盐水(4mL/管×10)混合氨基酸和混合维生素:氨基酸分7组,其中6组每组6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等量研细充分混合。
第7组是脯氨酸,因为这种氨基酸易潮解,所以单独成一组。
Ⅰ赖氨酸精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嘌呤胱氨酸Ⅱ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嘧啶Ⅲ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羟脯氨酸甘氨酸丝氨酸Ⅳ亮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羟脯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Ⅴ苯丙氨酸胱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Ⅵ色氨酸嘌呤嘧啶丝氨酸缬氨酸酪氨酸Ⅶ脯氨酸Ⅷ把维生素B1、B2、B6泛酸,对氨基苯甲酸(BAPA),烟碱酸及生物素等量研细,充分混合,配成混合维生素Ⅸ空白对照(CK)表1:混合氨基酸配制2.1.4 仪器试管,三角瓶,5mL离心管,移液枪,枪尖,称量纸,玻璃棒,接种环,振荡器,离心机,振荡培养箱,恒温箱,7cm小培养皿1个,9cm培养皿20个,涂布棒,酒精灯,无菌超净台,烧杯,容量瓶,牙签,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黑布等。
2.2实验方法2.2.1 菌悬液制备(1)用接种环取E.coli K12 一环加入到10ml LB培养液中在恒温振荡培养箱中37℃,150r/min振荡培养过夜。
(2)取0.3ml 菌液转接到10ml LB培养液中,在37℃摇床上振荡培养4—6小时,使细胞处在对数生长期;(3)取适量菌液加入到5ml离心管中,7000rpm离心3—4 min,离心2次,弃上清液,打匀沉淀,加入4ml无菌生理盐水,充分振荡混匀。
2.2.2 诱变处理取3ml菌悬液,加入到7cm小皿内,轻轻震荡使其均匀在皿底形成一薄层。
平放在灭菌的超净工作台上,盖盖灭菌1min,然后打开皿盖照射2.5min,后加入2倍LB培养基3ml,盖上黑布在37℃中黑暗培养12h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