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教案
外国消息二则作课教案
外国消息二则精彩开篇词“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这是诺贝尔生前立下的遗嘱,这位为世界贡献一生的伟大科学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着一代一代的科学家不断前行。
而钞票呢?我们每天都在用,它也在不断改进,那它的改进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就要来学习两则消息,了解它们的始末。
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学习诺贝尔为科学艰难而又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诺贝尔奖本身的人文精神。
3.了解欧盟各国的货币,用心体会凝聚在货币中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4. 研读课文,仔细体会欧盟各国告别本国货币的心情。
5.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立下遗嘱,诺贝尔奖产生。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去世,1897年,诺贝尔的遗嘱公布,诺贝尔基金在1900年创立,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项评审团建立,1901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经过了种种质疑和争论,经过了各方的不懈努力,诺贝尔的遗愿终于实现了。
诺贝尔奖在科学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它对激励世人探索科学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1901年诺贝尔奖的首次颁发,深深体会它的精神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的词语注音。
颁.发 (bān) 仲.裁 (zhòng) 遗嘱.( zhǔ)霍.夫(huò)渗.透(shèn)拨.款(bō)2.解释下面的词语。
拨款:指政府或上级拨给款项。
遗嘱:一个人说明他死后如何处理其动产和不动产的书面文件。
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
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仲裁: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3.知识链接(1)诺贝尔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教案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a、了解欧元发行背景b、读文掌握消息的主要内容c、对比阅读分析本则消息写作风格特色2、对比阅读质疑探究合作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文化的意义,珍视传承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对比阅读掌握消息不同的写作风格,掌握抒情的表达方式和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消息”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导入:学习了前面的几则消息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消息写作的一般特点?提示:主要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来考虑?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这则消息是否有不同的特色呢?第一步:读文积累夯实基础1、钞票弗(fu)洛伊(yi)德埃(ai)斯库多粉碎安慰2、安慰:文中指精神上的不满足得到补偿第二步: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默读课文,按照消息的结构特点,将导语和主体部分划开2、通过读文你了解了哪些事实?【点拨】:欧元统一,各地区原有的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硬币一面可以自由选择一种图案。
3、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他们吗?动手查一查。
A、卡拉瓦乔: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画家,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基督下葬》等。
B•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许学派,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著有梦的分析,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C、保罗•塞尚(1839年—1906年),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
D、阿波罗是众神之王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之子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
他是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祇之一,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阿波罗是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在诗与艺术中表现为光明、青春和音乐之神,又是太阳神[1]E、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教学重点: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教学难点: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什么钞票你知道吗?图片展示:欧元纸钞和硬币欧元上的图案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理解词义钞票(chāopiào)弗罗伊德(fúluóyīdé)粉碎(fěn suì)安慰(ān wèi )吞食:吞吃、不咀嚼而咽下。
安慰:文中指精神上的不满足得到补偿。
三、朗读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导语为课文第一段,导语特点是有别于传统消息的导语,采用了抒情式的表达方式。
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吗?动手查查卡拉瓦乔: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画家,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等。
贝尔尼尼:生于1598年,逝世于1680年,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
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
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
提出的精神分析学后来被认为并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激发了后人提出各式各样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
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2、外国消息二则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它映射出各民族的民情、民俗和信仰,浓缩了的典故、传统,仿佛无声地诉说着各国人民求福求喜求安宁的生存主题,向我们透露着超越时空的信息。
当需要告别这一切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去感受一番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的词语注音吞食(tūn shí)安慰(ān wèi)钞票(chāo piào)2.解释下面的词语。
吞食:指吞吃,吞并。
安慰:指安顿抚慰。
用欢娱、希望、保证以及同情心减轻、安抚或鼓励。
3.知识链接(1)欧元欧元(Euro)是欧盟中19个国家的货币。
欧元的19会员国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
1999年1月1日在实行欧元的欧盟国家中实行统一货币政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
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和各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组成的欧洲中央银行系统负责管理。
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结果。
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元的意义已不仅仅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也将对保持欧洲的稳定、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
欧元是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象征,是欧洲稳定和统一的象征。
经历了数个世纪战争创伤的欧洲国家誓言团结起来,捍卫自由、民主和人权。
欧元使欧盟获得了走向更紧密联合发展的基础,欧元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货币单位,其重要性在于它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是欧洲各国团结的标志。
(2)文中人物卡拉瓦乔: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
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化学家、硝化⽢油炸药的发明⼈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 (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在1900年创⽴的,于1901年⾸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理学或医学、⽂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类做出重⼤贡献的⼈,于1901年⾸次颁发。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阅读。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课《⾸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步掌握消息的⽂体特点。
2.体会⼆则消息迥异的语⾔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法通过默读、品味、⽐较等多种⽅法,把握⼆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和消息⽂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类精英对⼈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贡献,激发对民族⽂化的热爱。
1.把握⾸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步掌握消息⽂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所做出的巨⼤贡献,体会诺贝尔宽⼴的胸怀。
⼀、导⼊新课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
什么是诺贝尔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这节课,让我们⼀起学习《⾸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教学新课 ⽬标导学⼀:默读课⽂,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10⽇;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次颁发诺贝尔奖。
提问2:根据消息⽂体特点,勾画出标题和导语并明确主体,思考:导语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
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这是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优质课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重点)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世界科学,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荣誉奖。
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
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í)渗透(shèn)卓有成就(zhu?)仲裁(zh?ng)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3.作者简介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4.背景介绍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
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外国消息二则教案精选范文
2023年八年级语文外国消息二则教案精选范文师生要了解新闻的有关学问,培育学生阅读新闻的实力仔细阅读课文,培育学生快速、精确获得信息的实力。
以下是我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外国消息二则教案,希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八年级语文外国消息二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依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重点)2.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世界科学,有这样一位宏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嘉奖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今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荣誉奖。
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
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日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学问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í)渗透(shèn)卓有成就(zhu?)仲裁(zh?ng)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叮嘱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果,成就。
3.作者简介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独创,但他最突出的是独创炸药。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探讨,因独创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4.背景介绍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独创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很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
发了大财,以后又独创了更平安牢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表达效果?
【答案】“再见了”反复出现,使语段形成了排比句 式,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 此事的态度。
部编语文
5.“唯一”“小小”“一面”这些词语体现作者怎
样的情感?
【答案】“唯一”“小小”“一面”这些修饰词 语,表明了一体化后,民族文化从欧元钞票上消 失后,唯一让人们安慰的地方,衬托出了作者在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部编语文
第一部分(①): 导语部分就直接点明了 作者对一些艺术家图像 从欧元钞票上消失的遗 憾和痛心。
第二部分(②-⑤):
写出了纸币上消失的一
些民族文化以及作者的 情感。
第一部分(第1段) 1. 品析题目中“别了”一词的妙处。
部编语文
【答案】标题中“别了”就直接表达出了作者对“钞票
别 了 , 钞 票 上 的 民 族 文 化
导语:新发行的欧元钞票 上的文化消失现象
主体:欧洲各地原有的钞源自遗 憾 痛 心票文化的消失
这则消息采用简短的文字,报道了欧元统一后,
各地区原有的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小小的硬币上唯一的一个图案,表达出了作者对欧元 钞票上民族文化消失现象的惋惜和痛心。
1.采用恰当的抒情。报道中采用了大量的抒情的表达方式, 来表达出作者对钞票上民族文化的消失所带来的遗憾和痛 心之情,使报道内容更加具有感染力,从而更容易引发读 者的情感共鸣。 2.采用对比手法。报道中,作者将欧洲各地各具特色的钞 票上的民族文化与欧元一体化后,各地只保留硬币上“唯 一”“一面”自己的图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有力地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 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作者对钞票上民族文化消失的情感,增 强民族自豪感。 (难点)
【推荐】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教案第1单元 2第二课时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人教部编版.doc
第二课时学习《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再次共同研读一篇来自国外的新闻佳作,来欣赏一下外国消息的与众不同之处。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钞.票(chāo) 弗洛伊.德(yī)粉碎.(suì) 安慰.(wèi)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吞食:吞吃,不咀嚼而咽下。
安慰:文中指精神上的不满足得到补偿。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
导语特点是有别于传统消息的导语,采用了抒情式的表达方式。
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他们吗?动手查一查。
【交流点拨】卡拉瓦乔: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画家,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基督下葬》等。
贝尔尼尼:生于1598年12月7日,逝世于1680年11月28日,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
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主要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主要代表作品有“阿波罗和达芙娜“大卫”“巴贝里尼宫”……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著有《梦的解析》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塞尚(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现代艺术之父”。
主要作品《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四季》静物系列等。
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祗之一,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被视为“司掌文艺之神”,主管光明、青春、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之神等。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外国消息二则》名师教案(一)教学建议1.注意体裁特点,依体教学。
本课是两则短消息,虽短小,但消息的体裁特点鲜明。
第一则《诺贝尔奖颁发》从标题、电头、导语到主体清晰明确,消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突出,消息的结构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导语交代了诺奖颁发的主要事实,主体叙述了诺奖颁发的背景、原因、经过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
第二则《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虽有别于传统消息的表述方式,导语、主体等风格也迥异于前一则,但消息的体裁特点仍很鲜明,教学时要依照消息的这一体裁特点进行。
2.紧扣单元目标,系统设计。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变化着的社会”为主题,以“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为阅读策略,以活动任务单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路径,依照新闻的体裁特点,按照“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设计了三个任务。
教学中要紧扣单元目标,系统设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局限于单篇单文孤立设计。
3.围绕双线主题,文道融合。
教学中,要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立意这一双线主题,既让学生在“变化着的社会”中了解诺贝尔奖设立的价值意义、了解钞票图案设计的文化意义,培育学生的科学创新、珍爱和平、努力为人类进步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意识,又要让学生懂得消息体截特点及相关知识,懂得消息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拟写消息标题和写作消息。
4.注重比较阅读,同体辨异。
本课虽同是两则外国消息,体裁相同,但在消息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上迥然有异。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无论是标题、导语还是语言风格都与《诺贝尔奖颁发》有较大差异,可以通过比较阅读与鉴赏,让学生了消息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
5.遵循教材特点,用好旁批。
从教材编排特点看,本课属学生自读课文,同时教材编者在课文相应段落设计了旁批有的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相应的文字或段落进行思考,带着问题阅读;有的概括内容,帮助学生提取信息;有的分析写法,提示学生借鉴模仿。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公开课教案(附板书)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教案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再次共同研读一篇来自国外的新闻佳作,来欣赏一下外国消息的与众不同之处。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钞票(chāo) 弗洛伊德(yī)粉碎(suì) 安慰(wèi)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吞食:吞吃,不咀嚼而咽下。
安慰:文中指精神上的不满足得到补偿。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
导语特点是有别于传统消息的导语,采用了抒情式的表达方式。
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他们吗?动手查一查。
【交流点拨】卡拉瓦乔: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画家,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基督下葬》等。
贝尔尼尼:生于1598年12月7日,逝世于1680年11月28日,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
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主要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主要代表作品有“阿波罗和达芙娜“大卫”“巴贝里尼宫”……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著有《梦的解析》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塞尚(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现代艺术之父”。
主要作品《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四季》静物系列等。
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祗之一,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被视为“司掌文艺之神”,主管光明、青春、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之神等。
外国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教案
外国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教学重点: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教学难点: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二、预习检测读准字音遗嘱(zhǔ)渗透(shèn)卓有成效(zhuó)仲裁(zhòng)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重点词语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三、作者介绍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诺贝尔奖介绍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第一篇: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美联社罗马(2001年)12月22日电再见了,卡拉瓦乔。
再见了,贝尔尼尼(这两人是意大利画家——本报注)。
我们不愿看到你们离去。
但是,欧洲银行新发行的欧元钞票上已经没有了著名艺术家的位置。
再见了,奥地利50先令票面上的弗洛伊德。
再见了,塞尚和你的苹果。
再见了,阿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
在欧洲各地,3亿人正在与他们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告别:法郎、马克、里拉、先令、盾、埃斯库多和比塞塔……在欧洲一体化名义下取消的是民族文化的一切象征。
有着“小王子”和王蛇吞食大象图案的蓝色50法郎钞票被送进历史的粉碎机。
以童话著名的格林兄弟也随着德国的1000马克成为过去而不再与人们相见。
取代它们的是印着欧洲建筑式样的7种纸币。
对民族自尊心的唯一安慰将是欧元的硬币,采纳欧元的12个国家可以在这小小的硬币的一面自由选择一种图案。
咔嚓一生摄下多少风流人物——著名摄影记者艾格纳逝世美联社马萨诸塞州大巴灵顿(1999年)3月30日电以阿尔贝特·爱因斯坦站在一块黑板前和墨索里尼拧鼻子等照片闻名于世的摄影记者卢西恩·艾格纳昨天在一家私人疗养院去世,终年97岁。
出生于匈牙利的艾格纳是第一批尝试用35毫米镜头的照相机抓拍欧洲战前景象的摄影记者之一。
那幅关于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的照片是他于1935年在英法两国试图说服墨索里尼放弃与希特勒结盟的会议上拍摄的。
他之所以能拍下这幅照片,唯一的原因就是他的照相机不显眼。
1938年,当战争阴影逼近时,艾格纳逃到了巴黎。
那张关于爱因斯坦的照片是1941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教室中拍摄的。
照片中的爱因斯坦衣服皱皱巴巴、裤子松松垮垮地站在一块黑板前。
艾格纳曾说:“爱因斯坦喜欢这张照片。
爱因斯坦认为这是别人给他拍过的最好照片。
”艾格纳回忆道,爱因斯坦曾经送给他一首用德文写成的诗,对“当你忙于科学研究时可能连裤子也会丢掉”表现了轻松安然的态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 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 ) 摧枯.拉朽( ) 溃.退( ) 荻.港( )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34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
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2.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
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2.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
八年级语文外国消息二则教案精选范文
八年级语文外国消息二则教案精选范文八年级语文外国消息二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和层次。
(重点)2.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热议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学生齐读人机对话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情景导入科学研究生成问题在世界科学,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尽数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今天,以他的名字昵称的科学奖,已成为空前绝后的荣誉奖。
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
等待时间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财经新闻《首届诺贝尔奖奖状》中寻求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í)渗透(shèn)卓有成就(zhu?)仲裁(zh?ng)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2.忘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3.作者简介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各个方面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4.背景介绍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
发了大财,爆炸物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
因毕生从事科研工作和火药的研制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中国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2.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精品ppt)
别 了
导语:新发行的欧元钞票
,
上的文化消பைடு நூலகம்现象
钞
遗
票
憾
上
痛
的
主体:欧洲各地原有的钞
心
民
族
票文化的消失
文
化
17
这则消息采用简短的文字,报道了欧元统一后, 各地区原有的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小小的硬币上唯一的一个图案,表达出了作者对欧元 钞票上民族文化消失现象的惋惜和痛心。
18
1.采用恰当的抒情。报道中采用了大量的抒情的表达方式, 来表达出作者对钞票上民族文化的消失所带来的遗憾和痛 心之情,使报道内容更加具有感染力,从而更容易引发读 者的情感共鸣。 2.采用对比手法。报道中,作者将欧洲各地各具特色的钞 票上的民族文化与欧元一体化后,各地只保留硬币上“唯 一”“一面”自己的图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有力地 突出了一体化后,民族文化从钞票上消失的惋惜之情。
10
第一部分(第1段) 1. 品析题目中“别了”一词的妙处。
【答案】标题中“别了”就直接表达出了作者对“钞票 上的民族文化”消失的遗憾和痛心,使消息题目极具感 染力,极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11
阅读方法解密
反复作用分析法。 (中考占2-3)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 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的修辞手法。反复起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 强烈情感的作用。
别了,
1 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消 息
1
钞票上消失的记忆中的名人
2
欧洲共同体,使欧元成为各种共同的货币,一些国 家使用多年的、印有艺术家头像的钞票,淡出了人们的 视线,这是一种消失了的民族文化,将成为人们记忆中 的一部分。到底钞票上,有哪些消失的民族文化呢?今 天,我们就走进这则消息,了解这段经历。
【初中语文】2019-2020学年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精品PPT优质课件
阅读方法解密
部编语文
反复作用分析法。 (中考占2-3)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 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的修辞手法。反复起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 强烈情感的作用。
部编语文
3.“我们不愿看到你们离去”句中的“不愿”一词包 含着怎样的情感?
【答案】“不愿”“已经没有”进一步表达出了作 者对一些艺术家的图像从纸币上消失的难过和遗 憾之情。消息开头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点 明了作者的情感立场,奠定了整个报道的感情基 调。
别 了
导语:新发行的欧元钞票
,
上的文化消失现象
钞
遗
票
憾
上
痛
的
主体:欧洲各地原有的钞
心
民
族
票文化的消失
文
化
这则消息采用简短的文字,报道了欧元统一后, 各地区原有的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小小的硬币上唯一的一个图案,表达出了作者对欧元 钞票上民族文化消失现象的惋惜和痛心。
在 多 年 的 高 三 复 习 备 考 中 , 老 师 认 为 以 下 六 句 话 可 作 引 导 学 生 科 和 应 基 本 指 南 。 这 就 是 : 础 决 定 能 力 ; 过 程 结 果 细 节 成 败 心 态 状 度 落 实 一 切 毫 无 疑 问 , 高 考 复 习 的 主 要 目 就 是 回 归 基 础 巩 固 夯 实 。 没 有 能 力 中 每 一 道 题 查 都 离 不 开 可 谓 成 也 败 分 拿 下 来 总 法 上 去 为 此 对 知 识 足 够 重 视 和 耐 心 急 功 近 利 往 自 多 次 测 试 过 程 决 定 结 果 些 学 生 因 平 时 或 间 投 入 所 以 到 了 出 后 才 感 紧 张 备 事 个 系 统 天 、 节 课 部 如 在 某 方 面 话 必 然 会 产 良 只 调 控 期 待 好 里 说 细 指 现 性 错 误 精品精品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强民族自豪感。(难点)
法láng( 郎 ) lǎng( 朗 )读
欧洲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导思1.你了解哪些着 关欧元钞票文化的内 容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作者态度
导思2.对于欧元钞 票民族文化的消失, 作者有何态度?你 又是如何看待的?
第一部分(①):
别 了
导语:新发行的欧元钞票
,
上的文化消失现象
钞
遗
票
憾
上
痛
的
主体:欧洲各地原有的钞
心
民
族
票文化的消失
文
化
这则消息采用简短的文字,报道了欧元统 一后,各地区原有的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小小的硬币上唯一的一个图案, 表达出了作者对欧元钞票上民族文化消失现象 的惋惜和痛心。
第一套人民币
第 二 套 人 民 币
第三 套人 民币
第 四 套 人 民 币
第 五 套 人 民 币
第 五 套 人 民 币
第二部分②-⑤
4. 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续用“再见了”一词,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答案】“再见了”反复出现,使语段形成了排比句 式,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 此事的态度。
5.“唯一”“小小”“一面”这些词语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唯一”“小小”“一面”这些修饰词 语,表明了一体化后,民族文化从欧元钞票上消 失后,唯一让人们安慰的地方,衬托出了作者在 极度失望中的一丝慰藉。
导语部分就直接点明了 作者对一些艺术家图像 从欧元钞票上消失的遗 憾和痛心。
第二部分(②-⑤):
写出了纸币上消失的一 些民族文化以及作者的 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a、了解欧元发行背景
b、读文掌握消息的主要内容
c、对比阅读分析本则消息写作风格特色
2、对比阅读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文化的意义,珍视传承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对比阅读掌握消息不同的写作风格,掌握抒情的表达方式和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消息”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了前面的几则消息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消息写作的一般特点?
提示:主要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来考虑?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这则消息是否有不同的特色呢?
第一步:读文积累夯实基础
1、钞票弗(fu) 洛伊(yi) 德埃(ai)斯库多粉碎安慰
2、安慰:文中指精神上的不满足得到补偿
第二步: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默读课文,按照消息的结构特点,将导语和主体部分划开
2、通过读文你了解了哪些事实?
【点拨】:欧元统一,各地区原有的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硬币一面可以自由选择一种图案。
3、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他们吗?动手查一查。
A、卡拉瓦乔: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画家,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圣马太蒙召》、《基督下葬》等。
B•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许学派,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著有梦的分析,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C、保罗•塞尚(1839年—1906年),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
D、阿波罗是众神之王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之子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
他是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祇之一,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阿波罗是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在诗与艺术中表现为光明、青春和音乐之神,又是太阳神[1]
E、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
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
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
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从未打过一次败仗
4、法郎、马克、里拉、先令、盾、埃斯库多、比塞塔都是哪个国家的钞票?
法国、德国、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英国及其殖民地国家也使用、印度尼西亚、葡萄牙、西班牙和安道尔。
第三步:对比分析本则消息的风格特点
1、首先大家品读一下消息标题和导语部分:“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改为”
12国统一采用欧元为流通钞票“有什么不同?
【点拨】抒情的表达方式“别了“就直接表达出来作者对”钞票上的民族文
化“消失的遗憾和痛心,使消息题目极具感染力,技艺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消息开头导语部分不愿和已经没有等词语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一些艺术家的图像从纸币上消失的难过和遗憾之情。
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立场,奠定了整个报道的感情基调
2、读第二段揣摩修辞,句式运用的表达效果
[点拨]排比、反复修辞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两位艺术家的
图像从欧元的钞票上消失的痛心及惋惜之前。
“再见了“反复出现,使语段形成了排比句式,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此事的态度。
总结:本则消息没有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具体交代叙述,只是事实的一个断面的交代,侧重于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和情感。
主要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又综合运用反复、排比修辞和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欧元钞票上民族文化消失现象的惋惜和痛心。
第四步: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魅力。
本则消息语言富有特色,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试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我们不愿看到你们离去
【点拨】表达了作者对一些艺术家的图像从纸币上消失的难过和遗憾之
情。
2、取代它们的是印着欧洲建筑式样的7种纸币。
对民族自尊心的唯一安慰
将是欧元的硬币,采用欧元的12个国家,可以再小小硬币的一面自由
选择一种图案
【点拨】这小修饰词语,表明了一体化后,民族文化从欧元钞票上消失
后,唯一让人们安慰的地方,衬托出作者在极度失望中的一丝慰藉。
第五步:反思总结
1、知识回顾:本节课主要学了哪些知识?基础知识和能力提高两个方面来总结
2、通过两则消息的阅读,你对消息写作有了哪些认识?
板书设计: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Array导语:欧元发行没了艺术家的位置
主体:消失的民族文化及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