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1)
柳永
诗歌鉴赏基本步骤
• 品题目 • 联作者 • 看注释 • 析意象 • 赏语言
• (一)品题目
• 1、何谓品?
• 反复咀嚼,味留在舌尖,余韵 悠长。
• 2、什么是“题”?
• 看偏旁“页”,额、颈、颊---与面部、头有关。先有题目, 不要本末倒置。
(二)联作者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浪迹江湖的游客, 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 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 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 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 思,雨雪霏霏。——《诗经》
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 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柳永《蝶恋花》
《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三)看注释,整体感知 • 描述诗意,诗歌语言散文化
(四)析意象 “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
春心莫共春花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五)赏语言,整体把握 • 锤炼中心句
先秦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 之为气也!” 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 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 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蝶恋花 柳永
•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 (1)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 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2)图一 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1)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 丧忧愁。 (2)疏狂:狂放不羁。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教学目标
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雨霖铃
柳永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 凤》)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 夕》)
月—是“离合”的象征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明月 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望月怀 远》)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 《琵琶行》)
种无奈。
❖ 我喜欢的是下阕中
,
(图景对应
的文字,有感情地读出来)喜欢它,因为
(鉴赏的角度如:表达技巧、情感、语言特点等
):
(加以分析)
千古俊句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
❖ 依依惜别时:“ຫໍສະໝຸດ 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 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也许我们可 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 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自许 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 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 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 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 这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3、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雨霖铃》朗读带,歌曲《祝你一路顺风》、《送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祝你一路顺风》、《送别》的歌声中进入课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的词是绝望的诗歌,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首泪眼对泪眼的离别词,也是美丽忧伤而不朽的。
我们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呢?(学生回答)进入新课。
二、词牌简介《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相传‘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三、柳永简介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曾在词中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便说:“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大笔一挥,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以描写城市风貌和羁旅生活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案教学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意象叠加的艺术特色。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向叠加的表现手法。
2、难点: 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简介引入柳永 (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二、初读,把握词中流露的情感。
1、教师范读2、指名读《雨霖铃》。
3、谈谈这首词情感基调(哀伤、凄婉)4、指名再读三、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思考这首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离帐饮无绪泪眼相看难分难舍别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难(融情入景虚实相生)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离别甚于常情愁意浓浓思夹岸杨柳晓风残月酒醒伤情念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苦(以情带景情景交融)四、讨论探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写的特别动人?讨论明确:1、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件最能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一种已愁苦不堪,更何况是四种,真可谓是愁上加愁。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
柳永《雨霖铃》教案【学习目标】一、品鉴意象二、体味情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我给大家放首歌,轻松一下,好不好?(播放童丽演唱的《雨霖铃》)(幻灯1:“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大街小巷。
(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二、整体感知1.解题(幻灯片)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3.诵读,了解完作者之后,让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
(幻灯4:“文本、录音”)问题: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请大家找出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板书,并提醒同学在书上标画出来)(幻灯5:【整体感知】“多情自古伤离别”)大家齐读一下这句话。
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伤心,凄凉。
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其中最苦是“爱别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
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
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投入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品品柳永与众不同的离别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大家品出柳永与众不同的情感来了吗?想好了,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柳永的“伤离别”比一般人更重,“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明柳永的离别是在凄冷的秋季。
文人感秋则悲,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场景下和心爱的人离别呢?真是双重的痛苦啊!三、重点探究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
关于柳永 BACK
❖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 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 第七.景佑进士,官至屯田员 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 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 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 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 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甚广,对宋词的 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著有<< 乐章集>>.
景
凝绪
虚 设
噎
总体思路
❖ 上阕 实写长亭送别(别时情景)
❖
意象:蝉 长亭 雨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 下阕 虚写羁旅长愁(别后思念)
❖
典型意象:柳 风 月
诗词赏析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寒蝉”,”晚”,”长亭”酿造离情别绪的气氛,打下 感情基调.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 ❖
更 与 何 人 说
便 纵 有 千 种 风 情
此月 杨
பைடு நூலகம்
去柳
经岸
年晓
应 是
风 残
良
辰
好
今更
宵 酒 醒 何 处
那 堪 冷 落 清 秋
节
多 情 自 古 伤 离 别
暮 霭 沉 沉 楚 天 阔
念眼 执
去手
去相
千 里
看 泪
烟
波竟
无
语
留骤
恋雨
处初
兰 舟 催 发
歇
都 门 帐 饮
无
寒 蝉
凄 切
对 长 亭 晚
诗词赏析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刘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
3、提问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这句话,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离别,生离死别是人间最伤心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并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刘永的《雨霖铃》,看看他是怎样写离别的。
二、文学常识(一)、解题。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一作“雨淋铃”。
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
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这一词调有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二)作者简介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代表作《雨霖铃》。
曾任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经常跟歌伎、乐工一道生活,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宋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酌低唱,岂可令仕宦!”还说:“何用浮名?且去填词!”遂落第。
柳永索性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转而成为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
作品以白描见长,吸收口语入词,通俗易懂。
当时传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其作品在社会上的普及与流行。
(三)写作背景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
黄昇《花庵词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精选9篇】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精选9篇】篇一: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悼念亡妻王弗时所作;………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西口走送,挥手回眸,柴门扶杖,汽笛声催。
.。
.。
.我们学习过那么多宋词,应该明白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答:两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板书)。
二、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
熟悉民间乐曲。
但为(人)放荡不羁,屡试不中。
直到中年之后,改名为永,中过进士,只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他的词,内容多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情别绪,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曲折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但他一生穷困潦倒,以至最后寄食寺庙,在贫困交加中逝去僧舍。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7)
艺术特色: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 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写作特点一: 情景交融 写作特点二: 虚实相生 婉约词派的特点: 哀怨缠绵
作业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 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 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 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 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 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其次,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 醒之后,酒醒即愁醒,眼前已物是人非,那思念之苦, 又岂是一个“愁”字所能尽数。
试想,此时不过是柳永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个早晨, “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仍历历在目,面对眼前的凄 清景象,遥望前路的千里烟波,怎能不产生“离愁渐 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感叹呢。
离别苦
人生无定,聚少散多。相聚总是欢悦的,而离别 总是痛苦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长亭送 别,执手相看,挥手回眸,牧笛声催,生命在演绎着 悲欢与离合。而当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 经意间就会发现: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 子丹与刺客荆轲之间的“壮别”; “劝君更进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 “酒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景别”;“桃花潭水深千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 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 与朋友之间的“惨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 泪到天明”,这是杜牧与歌女之间的“泪别”;“十 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 妻之间的“梦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 落清秋节”,这是柳永与恋人之间的“苦别”。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 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 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寓
“风急天高猿啸哀,
意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象 征
离 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 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
二 说一说 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
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写景)
请划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 子并细细体寥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矣。——江淹《别赋》
作者离别时的情绪,用一个字概括,
伤
我们就来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 来传达这种“伤”的感情的。
五 作业 柳永,我想对你说---------,写几句话
柳 永
学习目标
1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体味《雨霖铃》悲凉凄苦的离别之情;
3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结合的手法。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 作《雨淋铃》。相传,唐玄 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 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 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柳永
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为永,字耆卿 通晓音律,写慢词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1)
《雨霖铃》教学设计课型讲授课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艺术风格。
2、具体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3、认清词作情调过于伤感低沉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婉约的词风。
2、把握意象感受意境明确诗情。
3、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体味这首词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难点: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来话离别。
诵读课件中南朝江淹《别赋》中的诗句——“黯然销魂着,唯别而已矣”。
回顾曾经学过的离别诗句(略),进而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明确四点“(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仕途坎坷:(3)才情不凡: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4)怜香惜玉:经常出入歌楼会馆、烟花巷陌,同情天涯歌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整体点拨《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
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请结合“自读提示”阅读全词并思考: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时间顺序: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2.找出改词的词眼。
明确:伤离别。
(四)重点分析意象意境,并总结表现手法。
学习上片。
【意象鉴赏】提问:抓了哪些意象?请鉴赏意象。
营造了什么意境?学生解说:寒蝉----一场秋雨后,寒蝉断断续续哀鸣,更是增添离别时的凄寒;长亭——自古代表离别,长亭再长,终究一别;骤雨——极速的雨打在身上,实则敲在心上,心都碎了;兰舟——催着出发,孤独一人,怎不伤感?烟波——烟波千里,前路漫漫,感伤无限;暮霭——雾气沉沉,看不清前方的路,更显孤独;楚天——楚天辽阔,人在其中,个人无比渺小;【鉴赏意境】鉴赏略【总结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小结归纳 :写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课程分析:《雨霖铃》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
意在倾吐深深的离愁,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雨霖铃》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作者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使人为之潸然,为之呜咽。
学情分析:所教班级为基础较差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好的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在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上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平时备课的时候,我需要将问题设计的尽量简单一些,尤其是在一些相对难度大一点的问题,在引导上,在衔接上,都必须下功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真正的自主思考。
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我尽量将表达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很差的同学分开,让一些程度稍好的学生来带着他们思考问题。
我相信,如果教师调动的好,他们还是比较活跃的,课堂气氛也不错,如果能够设计的问题恰当,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将本课学好,学透,我们一定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难点: 体会词中的离别情绪。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课文课前播放《离歌》二、知识积累1、解题《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
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2、写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谢谢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
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读一读
请同学们带上自己解 读的情感,深情朗读 (或背诵)课文。
品一品
我最喜欢最欣赏的诗 句?
讨论:词的上片和下片所 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主要 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描写离愁别绪名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 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 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 行》)
婉约派
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
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 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
姜夔、李煜等。
豪放派
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
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 句法和 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 守音律。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 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 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 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 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词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3. 掌握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知人论世,了解宋词特别是柳词所呈现的独特风貌。
2、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默读、学生朗读等多种方式展开)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赏析,教师点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起一代之文学,绕不开的高峰便是宋词,说起宋词,绕不开的高峰便是柳永。
柳永何许人也?关于他,正史没有记载,可坊间却诸多传闻。
有人说他是才高命蹇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甘沉沦的落拓文人;有人盛赞他,说“学词当学柳词”;有人鄙薄他,斥其“不登大雅之堂”。
柳永究竟何许人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过历史的烟云,通过他流光溢彩的“曲风词韵”,去感受他的时代,经历他的人生,聆听他的心事。
(目的:引发学生对柳永的兴趣)二、知人、论世:林语堂、余秋雨都曾无比深情地表示“最向往的朝代便是宋朝”,那究竟是怎样一个令人魂萦梦绕的时代啊,如果要给它下一个注脚的话,我想必是柳永的《望海潮》无疑。
(目的:借《望海潮》引导学生关注宋词生长的土壤)三年一度的科举,柳永又落榜了,这一次,自负气盛的他忍不住写了一首牢骚词,也就是著名的《鹤冲天》。
(目的:借《鹤冲天》引出柳永的生平经历)三、诗词鉴赏知识小结一首诗或词呈现什么样的特点,这和时代风貌、作家性格及经历是密切相关的,唐人送别诗内容多激励、劝慰、表白心志,胸襟开阔,少有儿女情长。
它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自信昂扬、积极进取的情绪。
而这些正是盛唐所独有的精神风貌。
同样的,正如《望海潮》所展示的那样,宋朝空前繁荣的休闲娱乐经济和市民文化土壤,也滋养了宋朝的文人和文风。
(目的:通过唐人送别诗的特点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词鉴赏几大要素)四、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1)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千古名句
• 作者把杨柳、晓风、 残月这三件最能触 动愁绪的事物集中 成为一幅鲜明的画 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 《登高》 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孤清冷落的 别后情景
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李清照《念奴娇》
酒醒
愁来
离人饮酒,是借酒消愁,酒醒就无异愁 醒。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 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景象依然 鲜明在心,而如今却是形影相吊,前路 “千里烟波”不知所终,只能离爱人越行 越远,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绪越发使 人感到无法排遣了。
雨霖铃
柳永
学习目标
◎品鉴意象
◎体味情感
整体感知
问题:词中哪句 话集中表现了作 者和恋人离别的 心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整体感知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
(触景情)
布置作业
阅读柳永的《蝶恋花》, 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 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此 基础上写一段不少于柳岸,晓风残月。
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酒”无味, “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借景 抒情,用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自己借酒浇愁、苦 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 (欧阳修《玉楼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 (9)
的语言和动作。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千秋了”意思是说伤离
惜别自古这样更可况是在这冷落凄清秋季。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今晚旅途
中的情景。一舟临岸,酒醒梦回,习习凉风吹拂杨柳
残月高挂柳梢。
无 绪 留 恋 处 兰 舟 催 发
骤 雨 初 歇 。 都 门 帐
寒 蝉 凄 切 , 对 长 亭
。
,,
离别之前 离别之时 别后想象
寒蝉,长亭,骤雨
帐饮无绪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
烟波暮蔼 晓风残月 良辰好景 千种风情
景语 实
情语
景语
情景合说
景语
虚
情语
二、合作探究
1、请划出直接抒情的句子,领会其 感情。
。当》调”》其贵铃,唐云据唐
。
,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
变,字耆卿,世称柳屯田,福建崇安人。北
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对宋词发展有一定影响,
作品收入《乐章集》。
“凡有井水
饮处皆能歌柳词。”
一、自主学习:(1) 朗读体味 整体感知
1、音义切入(音读):首先扫清字词障 碍,其次诗词都讲究押韵,找出本词上下 片的韵脚。(发现问题,做好记录,随后 交流探讨。) 2、意象切入(意读):词的上片出现了 哪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 的意境?) 3、情感切入(情读):这首词的感情基 调是什么? 最后结合自己对作者及背 景的了解(知人论世)解读出个性的美感 出来(美读)——美的体验和感受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 么?(完成导学学案, 下同)
词中哪句话是反映中心 的主旨句?
一、自主学习:(2) 把握思路 缘景明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别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离别时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
离பைடு நூலகம்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 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艺术特色: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2、“雨霖铃” 这个词牌名,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B
A.汉武帝 B.唐玄宗 C.明太祖
3.这首词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是: 词眼:伤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这首词是柳永因仕途失意,要离开京城,和 B 分
别时所创作的。
A.朋友
B.恋人 C.亲人
在三个离别的场景(离别前、离别时、 离别后)中,你认为哪些语句表现了词人的 离愁别绪,思考它们是如何表现离愁的?并 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一曲雨霖铃, 千古离别情。
离别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女生读)
离别时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男女生齐读)
离别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 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男生读)此去经年,应是良 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男女生齐读)
雨 霖 柳铃
永
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
4.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
5.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 ——《诗经》
6.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1、通过情与景的分析,体会词人的 离愁别绪。
2、赏析《雨霖铃》的寓情于景、虚 实相生的艺术特色。(难点)
1、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 ,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其词” 。这句评价说的是下列哪位词人? C
A.苏轼 B.李清照 C.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