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品位与储量计算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 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块段编号资源储量级别块段面积(m2)平均厚度(m)块段体积(m3)矿石体重(t/m3)矿石储量(资源量)平均品位(%)金属储量(t)备注12345678910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品位与储量计算
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品位与储量计算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品位与储量计算,是指通过采集样品并测试分析,对矿体中所含金属的含量、分布特点、赋存状态等进行评估、归类,进而确定金属矿床的品位和储量。
本文将从品位与储量的定义、影响因素、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品位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品位,是指在矿石或矿产中,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或体积分数。
品位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矿床的经济价值和开采难度,因此是矿床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品位越高,开采难度就越小,矿床的投资回报率也就越高。
品位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1.矿体赋存形式:不同矿体赋存形式对品位有较大影响。
比如,粒状矿体品位相对较高,脉状矿体品位低于粒状矿体。
2.矿体分布:矿体空间分布直接关系到品位的分布及高低。
矿体分布密集、体积大,品位一般较高。
3.矿石种类:不同矿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不同,因此矿石种类会对品位产生直接影响。
二、储量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储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特定范围内,以现有科技条件而言,可被经济地开采、转化成有用矿产的矿体或矿床中金属元素的总量。
储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矿床的开采价值和可持续性。
储量的大小、分布和形式等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1.矿体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含量、分布特征和矿体的形态等均直接影响储量的大小和形式。
2.矿体规模:矿体的规模大小直接决定了储量的多少和分布形式。
矿体的规模越大,储量越丰富。
3.矿体的采选工艺:矿体的采选工艺对于储量数量、精度、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直接的影响。
三、品位与储量的计算方法品位与储量的计算是矿床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几种计算方法有:1.交叉面法:根据田块中样品的采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推算出不同品位区域的面积、块度和体积等基本参数,再进行线性插值等数学推算即可计算品位与储量。
2.块体法:将田块的矿化块按照所处位置、大小等因素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别矿化块的品位进行积分求和,再根据不同矿体的权重进行综合计算得到总品位与储量。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图8-23 用算术平均法把复杂矿体变为简单板
(a)勘探剖面图;(b)计算时变为等面积的简单矿体;
(c)计算后简单板状矿体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者亦难 ●▂●
19
8.4.1 算术平均法(续1)
具体计算方法是:
首先在储量计算平面图上,圈定矿体,测量矿体面积,
然后用算术平均法求出矿体的平均厚度( M),平均品位( C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15
者亦难 ●▂●
8.3.4 矿石平均体重计算
矿石平均体重的计算有以下三种方法:
1.当矿石品位变化很小或储量级别不高时(如普查
阶段),可用算术平均法。
2.当矿石品位与体重之间有函数关系时,可将品
位与体重的关系画出曲线(图8—22)。使用时依曲线取
相应的体重值。
m
1 n
m1
m2
mn
(8—7)
式中 m —矿体平均厚度(m);
n —测点个数;
m1 m2 mn —各测点矿体厚度(m)。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2.2 矿体平均厚度计算(续2)
2.加权平均法 当矿体的厚度变化较大、且矿体厚度测点不均匀
图8-22 品位与体重关系曲线图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17
者亦难 ●▂●
8.4 储量计算方法
自然界绝大多数矿体的形状复杂,鉴于这种情况,所
有固体矿产储量计算方法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把形
状复杂的矿体变为与该矿体体积大致相等的简单形体,从
而便于确定体积和储量。就固体矿产而言,其储量计算方
(8-10)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矿体圈定及资源量估算方法
矿体圈定与资源储量估算1 矿体圈定1。
1 矿床工业指标矿床工业指标是矿体圈定的基础。
1。
1.1 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方法矿床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确定工业指标既要考虑能圈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矿体,又涉及到政府对矿产资源的监督管理,一定要符合矿床的实际情况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其确定方法通常为以下四种.①继承法:如果矿床已有有关部门批准或下达的工业指标,可直接引用.但应说明其来源的文件名称、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单位。
②类比法:如果矿床邻近有同类型可类比的矿床(山),可在充分类比论证下,采用与该矿床(山)相同的工业指标估算资源储量。
类比时要考虑矿床内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开采技术条件等)和外部建设条件的一致性或相似性。
③一般法:一般情况下,可从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或相应矿种勘查规范建议的矿床一般工业指标中选取。
取值范围不能超出一般工业指标的浮动范围,具体指标根据矿床的实际情况确定。
矿床内、外部条件好时取下限值,反之取上限值.这样确定的工业指标不需要详细论证,也不需要报批,程序简便。
该方法一般适应于普查和预查阶段。
④论证法:在详查、勘探阶段,一般应结合矿床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该矿床合理的工业指标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作为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依据。
工业指标论证应由具有可行性研究资质的单位完成。
1。
1。
2 矿床工业指标确定程序在地质勘查工作阶段较低时(如预查、普查):参照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所制定的一般工业指标及湖南省修订的部分矿种矿床一般工业指标(2013年1月1日起试行),由地勘单位直接采用(一般应报业主认可)。
详查及勘探阶段:由地勘单位建议→设计单位推荐(或矿业权人论证及认可)→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报省厅正式批复。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山年报及闭坑地质报告的矿床工业指标,一般沿用以往经审批的矿床工业指标,应说明其来源的文件名称、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单位。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平均值计算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平均值计算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时,一般要求分矿体或分块段估算。
而勘查过程中测定的参数值数量较多,因而要计算出单个工程中整个矿块乃至整个矿床该参数的平均值(如平均厚度、平均体重、平均品位等)。
参数平均值计算有算术平均和加权平均两种方法。
一、算数平均法该方法适用于矿体参数变化较小、测点分布较均匀(采样间距和长度基本相等或接近),或该参数与其他参数无任何相关关系时,其实质就是将每一个测点观测值所起的作用看做是同等的。
也就是将所有观测值加和再除以观测点数得出的平均值。
二、加权平均法当矿体参数变化较大,且测点分布不均或该参数与某一因素有相关关系,则应以这一因素为权数,以加权平均法来确定参数平均值,即不能将每一个测点所起的作用等同看待。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A 单个工程的平均品位计算(线平均)1)当采样间距大致相等,而矿体品位变化与厚度的变化具有一定关系时,用各采样点的厚度进行加权,计算公式如下:C= C1m1+C2m2+C3m3+.......+C n m nm1+m2+m3+......+m n式中:C为平均品位,C1、C2.........,C n为单个样品品位;m1、m2......m n为单个采样点矿体的厚度。
2)如果采样间距不等,品位变化变化较大且与厚度无明显关系时,可用每个样品的控制距离进行加权平均,其公式如下:C=C1L1+C2L2+C3L3+.......+C n L nL1+L2+L3+......+L n式中:C为平均品位;L1、L2......L n为每个样品控制距离(一般为相邻两个样品距离的一半之和);C1、C2.........,C n为每个样品品位。
3)当矿体厚度和采样间距不等,且它们与品位成正比例关系时,用每个用品控制长度和矿体厚度之乘积联合加权计算,其公式为:C= C1L1m1+C2L2m2+C3L3m3+.......+C n L n m nL1+L2+L3+......+L n式中:C为平均品位;L1、L2......L n为每个样品影响长度;m1-m n为每个采样点矿体厚度。
矿产储量估算方法
矿产储量估算方法
矿产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根据地质勘探数据和矿区开采情况来进行。
常见的矿产储量估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测量法:通过对矿床的实地测量和采样,直接获取矿石的产量和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出露较多、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情况。
2. 面积法:根据已知的矿床面积和矿石的平均厚度、密度等参数,推算出矿床的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的地质条件相对稳定,且不易出现矿体变形或断裂的情况。
3. 体积法:通过对矿床的地质剖面和钻探数据的分析,计算出矿石体积,并结合矿石的平均品位,推算出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的地质结构复杂,矿体形态不规则的情况。
4. 库存方法:根据已知的矿石产量和库存量,结合矿石的平均品位和产量曲线,推算出矿床的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区已有一定的开采历史和数据积累的情况。
5. 概率法:根据概率论和统计学原理,将矿床的储量估算问题转化为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问题,通过对地质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参数回归等方法,推算出矿床的储量及其不确定性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矿床的地质条件复杂,数据不完整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矿产储量估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数据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估算,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同时,矿产储量估算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进行修正和更新。
储量核实报告 计算方法
储量核实报告计算方法储量核实报告——计算方法储量核实是资源评估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结果直接关系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开发。
本文将详细介绍储量核实报告中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
一、储量核实概述储量核实是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中,对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的过程。
通过储量核实,可以为矿山设计、生产计划及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储量核实计算方法1.矿体体积法矿体体积法是通过计算矿体体积与品位,从而得出矿产资源量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矿体资源量(吨)= 矿体体积(立方米)× 矿石体重(吨/立方米)× 矿石品位(%)2.品位吨位法品位吨位法是通过统计不同品位区段的吨位,结合各品位区段的平均品位,计算总资源量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矿体资源量(吨)= Σ(品位区段吨位× 平均品位)3.线性回归法线性回归法是根据勘查工程中揭露的矿体厚度、品位等数据,建立矿体厚度与品位之间的线性关系,外推计算矿体资源量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矿体资源量(吨)= Σ(矿体厚度× 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品位)× 段长4.地质块段法地质块段法是将矿体划分为若干个块段,根据块段的矿石类型、品位、厚度等参数,计算各块段资源量,进而得出总资源量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矿体资源量(吨)= Σ(块段面积× 块段平均厚度× 矿石体重× 块段平均品位)三、储量核实计算方法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矿床类型、勘查程度、勘查数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储量核实计算方法。
同时,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对比验证。
四、结论储量核实报告中的计算方法是确保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的关键。
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的了解和合理运用,可以为矿产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手段获得大量有关矿床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计算储量的原始材料。
计算储量通常的步骤如下:(1)工业指标及其确定方法:1)工业指标: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时的标准。
主要有下列个项: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是指当矿石质量符合工业要求时,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
矿体厚度小于此项指标者,目前就不易开采,因经济上不合算。
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业品位是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只有矿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才能计算工业储量。
最低工业品位的实质是在充分满足国家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使矿石在开采和加工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寻找矿石重金属含量的最低标准。
所以确定工业品位应考虑的因素是:国家需要和该矿种的稀缺程度;资源利用程度;经济因素,如产品成本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技术条件,如矿石开采和加工得难易程度等。
工业品位和可采厚度对于不同矿种和地区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矿床,在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边界品位:边界品位是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的最低品位。
矿体的单个样品的品位不能低于边界品位。
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对于品位高、厚度小的矿体,其厚度虽然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开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与品位之乘积达到最低米百分比时,仍可计算工业储量。
计算公式为:K=M×C。
(K-最低米百分比(m%);M-矿体可采厚度(m);C-矿石工业品位(%))。
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夹石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实质矿体中必须剔除的非工业部分,即夹石的最大允许厚度。
它主要决定于矿体的产状、贫化率及开采条件等。
小于此指标的夹石可混入矿体一并计算储量。
夹石剔除厚度定得过小,可以提高矿石品位,但导致矿体形状复杂化,定得过大,会使矿体形状简化,但品位降低。
矿床地质资源储量估算规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床地质资源储量估算规范
1 设计应对地质资源储量进行检验估算,估算方法宜采用地质统计学法。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应与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进行对比,其允许相对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矿石量允许相对误差3%~5%,铝土矿矿石量允许相对误差不大于7%;(2)主要有用组分的品位允许相对误差3%~5%,金属量允许相对误差不大于5%;(3)估算方法相同时,应取下限;估算方法不同时,应取上限;超过本条第1 和
2 款的规定时,应分析说明理由。
2 阶段或台阶、露天境界内和境界外的保有和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应按确定的开采范围、阶段或台阶标高进行估算。
3 阶段或台阶伴生有用组分资源储量估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伴生有用组分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且有系统的基本分析资料时,应按与主要组分相同的方法,计算阶段或台阶的平均品位和金属量。
当仅有组合分析资料时,可按矿体平均品位计算,相应得出阶段或台阶的金属量,但伴生有用组分含量在不同矿石类型中有明显差别时,应根据阶段或台阶不同类型的矿石量加权,计算平均品位;(2)伴生有用组分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在主要组分的矿物中,且仅有单矿物分析或组合分析结果时,可不计算阶段或台阶的品位和金属量。
4 采用几何图形法估算阶段或台阶资源储量,宜采用分配法。
估算的各阶段或台阶资源储量总和,与相同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允许的相对误差,应符合表4.3.4 的规定。
表阶段或台阶资源储量估算允许相对误差(%)计算方法矿石量品位分配法≤1 ≤
5 其它方法≤5 ≤5 注:品位指主要组分。
5 分配法估算阶段或台阶资源储量,应以地质报告划分的块段为。
矿石品位与储量计算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032)、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资源量 (334)。
二、矿石的品位
矿石品位指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品位有如下表示方法: (1)质量分数(%): (2)克/吨( g /t)法: 最常用的形式 多用于贵金属矿
(3)毫克/吨( mg/t)或克拉/t: 用于金刚石矿 (4)克/立方米(g/m3)法: (5)千克/立方米(kg/m3)法: 多用于重金属砂矿 多用于石棉、云母等
S1 S 2 V L 2
(b)当两个相邻断面上的面积相差大于40%时,采用下式计 算: S S S S
V
1
2
1 2
3
S V L 2
L
(c)当矿体在二断面间是楔形尖灭时,计算公式为:
计算出两断面间矿石块段体积后,矿石块段的矿量为:
qi Vi
然后将所有块段的矿量相加,即得矿床的总矿量。
第四节
矿量、品位计算的水平断面法
在露天矿山,矿石的开采是分台阶进行的,因此用于 矿量、品位计算的一个水平断面即为一个台阶。 常用的水平断面法有:
一、多边形法
二、三角形法
三、地质块段法
一、多边形法
在多边形法中,水平断面上的每一钻孔取样:(即进行台 阶样品组合后的组合样品)位于一个多边形的中心。多边形的 形成由以下步骤完成:
第二节
一、矿体的圈定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矿体的圈定是在储量计算图上,将工业指标在矿体的 边界线圈定出来。
(一)可采边界线
按最小可采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或最低工业米百分
值等矿产工业指标所圈定的矿体界线称为可采边界线,由
可采边界线圈定的矿产储量为表内储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公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公式一、矿体厚度计算1、单工程矿体厚度a 、真厚度m :m =L(sinα·sinβ·cosγ±cosα·cos β)或 m =L(cosθsinβcos γ±sinθcosβ)式中:m ——矿体真厚度;L ——在工程中测量的矿体假厚度; β——矿体倾角;α——切穿矿体时工程的天顶角(工程与铅垂线的夹角);θ——工程切穿矿体时的倾角或坡度(工程与水平线的夹角)。
γ——工程方位角与矿体倾斜方向的夹角。
注:上列两式中,凡工程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此处用“+”号,反之用“-”号。
b 、水平厚度m s : m s =m/sinβ c 、铅垂厚度m v : m v = m/cosβ2、平均厚度a 、算术平均法如果揭露矿体的勘探工程分布均匀、或者勘探工程分布不均匀,但其厚度变化无一定规律时,块段或矿体的平均厚度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nm nm m m n∑=++=21cp M式中:M cp ——平均厚度;m 1、m 2……m n ——各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
n ——控制工程数目。
b 、加权平均法当厚度变化稳定并有规律的情况下,如果勘探工程不均匀时,平均厚度应用各工程控制的长度对厚度进行加权平均:nm l l l l m l m l m nnn ∑=++++= 212211cp M式中L 1、L 2……L n ——各工程控制长度(相邻工程间距离各一半之和)。
二、平均品位的确定1、单项工程平均品位计算a 、算术平均法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取样的情况下,若样品长度相等,或不相等,但参予计算的样品较多,且样品分割长度与品位间无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尽可能的使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品位:nn∑=+++=C C C C C n21cp式中:C cp ——平均品位;C 1、C 2……C n ——各样品的品位; n ——样品数目。
b 、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采样的情况下,若样品分割长度不等,且样品数量不多或分割长度与品位之间呈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以取样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LCL L L L L C L C L C C 212211cp nnn 式中:C 1、C 2、……C n ——各个样品的品位;L 1、L 2、……L n ——各个样品的分割长度。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矿产资源储量是指地下含有经济利用价值的矿石或矿床的总量。
确定储量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基本原则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通常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定义确定性:储量计算应严格以定义矿床的质量和数量为基础,不应含糊或模糊。
2.可量度性:储量应可量化为具体的数字,方便计算和比较。
3.可靠性:储量计算应基于充足、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4.透明度:储量计算过程应透明,以便其他人能够验证和复制计算结果。
储量计算的步骤储量计算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矿床描述:对矿床进行详细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描述,包括矿床的空间分布、形状、规模和矿石性质等。
2.样本采集:通过采集矿床的岩石、土壤或矿石样本来获取有关储量的信息。
采样应具有代表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样本分析: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岩石化学成分、矿石品位等。
分析结果将用于计算储量。
4.储量计算:根据采样数据和统计方法,计算矿床的储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体积法、重量法和金属当量法等。
5.储量分类:根据储量的可信程度和经济可开采性,将储量分为不同等级,常见的分类包括proved reserves、probable reserves和possible reserves等。
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1. 体积法体积法是最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矿床的几何形状和岩石的平均密度,通过测量矿床的体积和岩石的平均含量来计算总储量。
计算公式如下:Total reserves = Volume of deposit × Average grade2. 重量法重量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特别适用于黑色金属矿床等。
该方法基于岩石或矿石的平均密度和岩石或矿石的平均品位来计算总储量。
计算公式如下:Total reserves = Total weight of deposit × Average grade3. 金属当量法金属当量法是用于计算多金属矿床的储量的一种方法。
储量计算的断面法
储量计算的断面法凡在矿床勘探阶段,应用若干勘探剖面把矿床横切截为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这些块段的储量,将各块段的储量合起来即矿体的总储量,这种方法称断面法或剖面法。
断面法还可分为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及不平行断面法。
一、平行断面法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一)首先在各个勘探剖面图上测定矿体的面积;(二)其次,在两个勘探剖面面积之间计算矿体的体积。
为此,必须根据相邻两剖面矿体之相对面积差的大小来分别选择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梯形体积公式(图1),其公式为:式中:V-两剖面间矿体体积(立方米);L-两相邻剖面之间距(米);S1S2-两相邻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平方米)。
图1 相邻剖面间之梯形块段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截锥体积公式计算体积(图2),其公式为:图2 相邻剖面间之锥块段在应用截锥公式,要进行开平方计算,实际计算较繁琐,为了简化计算,有人提出改用校正的梯形公式,其方法如下:假如使相邻两剖面的间距为L,则这些剖面间块段的体积V大致等于两剖面面积总和之半与某一修正系数F的乘积,即:修正系数F的大小等于该块段精确体积与近似体积之比:把F值代入公式中,则得:当S1=S2时,则F=1,因而。
在这种情况下,用近似公式也可得到精确的结果。
在S1或S2=0时则F=2/3,这时V=L/3·S成为规则角锥体体积公式。
现将F值公式作如下之改变:由上式可见,F值显然取决于剖面面积S1及S2之比的平方根,而不取决于这些面积的绝对值的大小。
此外,当S1与S2之值互换时,F值亦不受影响。
C·C·依扎克松利用上述关系,并使块段底面积之一,S1或S2等于1,编制了一个F值遇S1/S2=α的关系表(表1)。
表1表1表明,当S1与S2之比值α在0.71~1.4以内时,F值可略而不计,因为误差小于1%,尚未超出储量计算的一般精度范围。
储量计算方法和程序
储量计算方法和程序一、工业指标1、阿舍勒铜矿床一般工业指标2、阿舍勒铜矿伴生组份综合评价最低指标3、阿舍勒铜矿铜矿石品级分类指标二、计算方法使用垂直纵投影法:图上标明平均水平厚度和平均品位。
三、参数确定计算程序常采用三个基本公式V=SXM ①Q=VXD ②P=QXC ③式中:①V--- 体积M---平均厚度②Q---矿石量D---平均体重③S---面积C---平均品位P=金属1、面积(S)确定方法:几何法、电脑、仪器2、平均厚度(m)确定方法:算数平均、加权平均、余弦定律3、平均品位(C)确定方法:①、算数平均,包括线、面、体积的平均品位②、加权平均,包括线、面、体积的平均品位4、体重(D)硫铁矿石:D=2.325+0.047[S] ①铜矿石:D=2.360+0.013[Cu]+0.045[S] ②铜锌矿石:D=2.327+0.016[Zn]+0.049[S] ③①、②、③式中:D为体重,[Cu]、[Zn]、[S]分别为元素所在块段平均品位。
确定方法:①、测定;②、回归方程法,详见勘探报告;四、矿体圈定与连接1、矿体圈定该矿床以铜为主,伴生、共生锌、硫、金、银、铅等多种有益组份,在圈定时严格按规定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
○1首先圈铜矿体,当铜矿体达到最低工业指标(0.5%),符合可采厚度指标时,圈定为铜矿体;当铜品位低于工业品位而不低于边界品位(0.2%)为表外矿。
○2锌矿体,锌达到工业指标,铜低于其边界品位,圈定为锌矿体。
本区此类矿石少见。
○3硫铁矿床,硫达到工业品位,而铜、锌均低于边界品位,圈定为硫矿体。
○4采矿、选矿未分铜矿石和锌矿石,圈定铜锌矿石时,未严格按锌工业指标划分,仅指明铜矿石中锌相对富集地段。
○5表外矿体,夹在矿体内,或边部,连续多个样品位大于边界品位,低于工业品位,宽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能与相邻工程对应,圈定为表外矿,不能对应,合并表内矿。
○6“穿鞋”“带帽”,指工业矿体边部连续多个样品,品位大于边界品位,低于工业品位,在单工程或分段中矿体的平均品位不低于工业品位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带入不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表外样品,称“穿鞋”“带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