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腹股沟斜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小的疝块有时在检查时不见下降,即使让病人长久站立或咳嗽 也属徒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仔细触摸两侧的精索,通常在 患侧可摸到增厚的疝囊,可作为有疝存在的间接征象。阴囊内 肿块应注意检查肿块四周缘,尤其注意其上缘,是否可以触摸 到一条正常的精索。如肿块上缘有蒂柄而进入腹股沟管,则应 考虑诊断为疝。 ①咳嗽冲击试验: 检查者用手轻按肿块,嘱病人咳嗽,可以感到有膨胀性冲击 感,同时可见肿块随之膨大微微下移,张力增大,即为“膨胀 性咳嗽冲击试验”阳性,是疝的一大特征。
病因
正常情况下,人直立时内脏下垂入下腹及盆腔,腹股沟区腹壁 受到的压力较平卧时增加3倍,有促进腹股沟斜疝形成的作用。 在某些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重体力劳动、慢性便秘、肝硬化腹腹 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腹压增高并持续存在,势必要 破坏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和生理防卫功能。同时,腹腔内高压 可致使内脏直接突破内环,进入腹股沟管形成腹股沟斜疝。 4.生物学上的异常 生物学上的异常是导致腹股沟斜疝发生的 辅助因素。
诊断
如疝内容为降结肠或乙状结肠时,病人在疝复位后才能排便; 如为膀胱且较大时,排尿时常有“截尿”现象,即排尿后感疝 部疼痛,在第1次排尿后疝块缩小,而不久又有尿意,形成一 次尿2次排出现象。 4.注意两种疝同时存在可能性 在某些老年患者,由于腹壁松 弛,可以在同侧发生斜疝和直疝,称为马鞍疝(saddle hernia); 约15%病人可两侧同时发生斜疝。此外,腹股沟斜疝还可并存 股疝和其他腹外疝。
成人腹股沟斜疝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adult inguinal hernia
别名
后天性腹股沟斜疝
类别
普通外科/疝/腹外疝/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
ICD号
K40
概述
腹股沟斜疝(adult inguinal hernia)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 沟管内环处突出,通过腹股沟管向内下前方斜行,再穿过腹股 沟管外环,形成的疝块,并可下降至阴囊。
流行病学
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一种疝病,统计结果表明,约占各种 疝病的80%,占腹股沟疝的90%;男性患者斜疝的发病率远较女 性多,约占90%,且右侧斜疝发生为60%,高于左侧(约25%), 两侧同时发病率为15%。
病因
1.腹股沟管区解剖结构缺陷 是成人腹股沟斜疝发病的基础。 2.后天获得性损害以及腹股沟管区肌肉生理防卫功能丧失 是 成人腹股沟斜疝发病基础之一。 另外,当腹横筋膜和腹横肌收缩时,凹间韧带和内环一起被 牵向外上方,从而在腹内斜肌深面关闭了腹股沟管内环,阻止 了疝囊的形成。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腹横肌与腹内斜肌对内环 的括约作用减弱或丧失时,亦可导致后天性腹股沟斜疝的发生。 3.腹腔内压增高 腹腔内压增高是促进各种腹外疝发生的重要 因素之一。
并发症
绞窄性疝常有毒血症表现,如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甚至发生 中毒性休克;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肿块局部皮肤 红、肿、痛等炎症表现。晚期肠壁发生缺血坏死、穿孔,肠内 容物外溢,先是囊内感染,接着可引起被盖各层急性蜂窝组织 炎或脓肿,感染延及腹膜则引起急性弥漫性腹炎。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发病机制
无论小儿或成人腹股沟斜疝,腹腔内高压在其发生、发展过 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腹腔内高压与腹壁抵抗力薄弱常 常是后天性腹股沟斜疝的真正病因,腹股沟斜疝嵌顿也是腹腔 内压骤然增高的结果。
由于腹股沟管的构成多为筋膜、腱膜和韧带等结缔组织,这 些组织的强度和胶原代谢有关。因此,近20年来一些学者从组 织的生物学角度,对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进行了大量研 究。结果发现,腹股沟疝病人组织中的羟脯氨酸量减少,胶原 生成低下,成纤维组织增殖率受到抑制。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其他辅助检查
手术后疝造影术,既可诊断复发性腹股沟疝,又能较准确地分 别出遗留疝、新发疝或真性复发疝,为其有效的外科治疗提供 更为客观的依据。 2.B超检查 彩色多普勒能探查腹股沟疝病人的双侧腹壁下动脉, 并根据疝囊颈和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还是外侧确定患者为 直疝或斜疝;还可以观察疝内容物的血供情况,血流速度,以 了解有无绞窄和坏死。 3.立位X线平片 在嵌顿性腹股沟疝时显示肠胀气、阶梯状气液 平等肠梗阻征象,有助于明确诊断。
与小儿腹股沟斜疝不同,成人腹股沟斜疝(adult inguinal hernia)是在腹膜鞘状突已经完全闭塞以后,因内环部薄弱而形 成斜疝,疝囊进入腹股沟管是通过其后壁上的薄弱点而不是在 精索之内,是后天获得性疝,故亦称后天性腹股沟斜疝。成人 腹股沟斜疝有时不易与直疝鉴别,特别是在一些病史较长、疝 孔较大的情况之下。
临床表现
滑动疝一般肿块巨大,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且右侧多于左侧。 2.体格检查 (1)检查项目: 包括全身检查和局部检查 全身检查: 包括有无心肺疾病、腹部有无腹水和肿块、是否妊娠、前列 腺肥大等,以了解疝形成原因。 局部检查: 包括视诊、触诊、咳嗽冲击试验及手法回纳及外环和内环的 检查等。 (2)检查方法: 病人一般先采取站立位,显露包括腹股沟区的整个腹部,应 观察肿块的位置、外形,触摸其质地、张力、温度等,并与对 侧比较。
发病机制
内脏对其压力足够大时极易突破此口进入腹股沟管成为斜疝。 由于女性内环和腹股沟管较为狭小,故很少发生斜疝。 当腹横肌腱膜弓和腹内斜肌附着点高位或发育不全、肌肉损 伤、腹壁切口造成神经损伤而使肌肉萎缩影响其收缩,以及炎 症粘连限制其移动时,使其难与腹股沟韧带靠拢而致其生理学 上保护作用失效。当腹腔内对内环的压力足够大时,极易突破 此口进入腹股沟管。在此种情况下,尽管腹膜鞘状突已经闭锁, 但壁层腹膜可经腹股沟管突出形成新的疝囊,进而导致后天性 腹股沟斜疝的发生。
临床表现
当手指进入外环后,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为斜疝,此试 验对确定疝囊位腹股沟管内,尚未突出外环的不完全性(或隐匿 性)腹股沟斜疝有重要意义;若指腹有冲击感为直疝;若为股疝, 手指伸入外环后嘱病人咳嗽,因股疝位于腹股沟韧带下,肿块 依然可以脱出。 ②疝块回纳试验: 手法回纳时,让病人仰卧,检查者托起疝块,紧压其下端, 向腹股沟管走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开始常有轻微阻力,随即 很快肿块被推入腹腔而消失,在其进入腹腔时,若疝内容是小 肠,则听到咕噜声,内容物若为大网膜则有一种坚实感,无弹 性。
病因
临床实践证实,有些腹股沟管解剖结构缺陷,以及长期腹腔内 压力增高的人并不发生腹股沟斜疝,相反,很多既无先天性解 剖缺陷、也无腹腔内压增高的从事轻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人 同样可患腹股沟斜疝。显然,以先天性解剖缺陷和长期腹腔内 压增高很难完全阐明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成人腹膜鞘状突虽已经闭锁,但腹股沟管区则是一个无肌肉 保护的腹壁薄弱处,由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越通过,在此形 成了呈螺旋阶梯状结构的腹股沟管,且该管并无真正完整的管 壁;腹股沟管上壁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腱膜弓所形成的弓状缘 与腹股沟管下壁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定距离,一般宽0.5~ 2.0cm(约15%的人在2.0cm以上),平均0.7cm,使腹股沟管处成 为一个无腹肌保护的腹壁薄弱区。尤其内环,即腹股沟管的内 口,是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时在腹横筋膜上形成的一个无完 整结构的裂口,是下腹壁一个重要弱点。
若肿块触痛明显,质硬不能回纳,或肿块局部皮肤出现红、 肿、热、痛炎症表现,则应考虑为嵌顿性或绞窄性疝。
临床表现
疝块回纳腹腔后,以手指尖经阴囊皮肤伸入外环,可发现外 环扩大(图1),一般情况,外环的大小临床意义不大。而在外环 扩大时,指尖可顺之进入腹股沟管,检查和了解内环和腹股沟 管后壁情况,对提出适宜的手术方式有指导意义。有的隐匿性 斜疝可通过此试验而确立其存在,但这种检查方法给病人造成 极不舒服感觉,对诊断明确者不必常规施行。当手指进入腹股 沟管,并很容易进入腹腔扪及腹腔内肠曲,说明内环扩大,且 腹股沟管后壁已重度破坏,须作加强后壁的修补术。
临床表现
疝块回纳试验也可以病人站立时进行,检查者站在病人患侧旁, 一手扶住病人腰背部,另一手从上而下地放在腹股沟区,与腹 股沟韧带平行的位置,手法同前述,也可使疝块回纳。 ③压迫内环试验: 待疝块回纳后,检查者用手紧压内环,再嘱病人用力咳嗽, 疝块并不出现,但若移开手指则可见疝块自外上方向内下方鼓 出,则可肯定为斜疝。这种压迫内环试验可以在术前用来鉴别 斜疝和直疝。
临床表现
并发症
1.嵌顿性疝 是腹股沟斜疝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少数人原先 可无腹股沟疝病史)在强度用力劳动、剧烈咳嗽或排便等腹内压 骤增的情况下,疝块突然增大、变硬,不能回纳腹腔,疼痛明 显加剧,呈持续性并有触痛。若嵌顿的疝内容物为肠管可出现 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肠梗阻症状。
2.绞窄性疝 嵌顿疝若不及时处理,进一步发展则形成绞窄性 疝,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腹膜炎等。绞窄性疝一般发生 在嵌顿时间超过24~48h,但少数严重者不到24h也可发生绞窄。
发病机制
有学者对腹股沟疝病人腹股沟附近的腹直肌前鞘与正常人相同 部位标本进行研究后发现,前者腹股沟附近腹直肌前鞘的胶原 纤维直径细、薄弱,胶原含量少,羟脯氨酸的含量及结合率也 明显低于后者;在成纤维细胞培养试验中,细胞增生率后者高 于前者。 Cannon及Read(1981)研究发现,严重吸烟者不但肺气肿及肺 癌发生率高,而且腹股沟疝发生率也高,他们认为吸烟可造成 循环中抑制蛋白溶解酶(如α1-抗胰蛋白酶)减少,使胶原分解增 加,同时肺内产生蛋白溶解酶(包括弹力酶)进入血液循环,使 机体的胶原及弹性硬蛋白遭到破坏,在肺造成组织损害产生肺 气肿,在腹股沟区则破坏了腹横筋膜与腹横肌腱膜层,引起疝 的发生。
其他辅助检查
4.CT扫描 对于腹股沟斜疝与腹壁间疝、股疝、闭孔疝诊断与 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诊断
一般说来,腹股沟斜疝根据上述症状和体检,可以确定诊断。 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类型 应区别是可复性、难复性、嵌顿性和绞窄性腹股 沟斜疝,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制定出不同治疗方案。 2.注意隐匿性斜疝的诊断 疝早期,疝囊底仅局限于腹股沟管 内,未出外环口,疝块只出现在腹股沟区域,呈稍隆起的圆形 或椭圆形半球状肿块,若病人肥胖,可因腹部体征明显而忽略 疝的存在。 3.注意滑动性疝的诊断 滑动性斜疝的症状与一般斜疝相似, 一般在术前不易确诊,但有些特殊的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
发病机制
还有人认为腹股沟疝可能是全身胶原代谢障碍的一个局部表现, 胶原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的异常状态,必然引起上述构成腹 股沟管的结缔组织结构薄弱,成为腹股沟疝的病理基础。
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股沟部肿块:
腹股沟斜疝的重要临床表现是腹股沟部有一肿块突出。早期 肿块较小可局限于腹股沟部,随病程进展,肿块逐渐增大并进 入阴囊,形成上端狭小并向外斜行入腹股沟管,下端宽大、丰 满,类似梨状的典型腹股沟斜疝肿块。易复性腹股沟斜疝,肿 块常在站立、行走、劳动或咳嗽时出现,安静和平卧休息时自 动回纳,或用手按摩后消失。难复性腹股沟斜疝是由于疝内容 物与疝内壁经常摩擦发生轻度炎症,使两者之间逐渐形成粘连, 以致疝内容物不能完全推回腹腔。
其他辅助检查
有一小部分病人,因疝囊小、肿块突出不明显不易引起注意 或未能扪及肿块,而又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下腹部或腹股沟区域 的疼痛,以及并存有其他疝或特殊类型斜疝,如Richter、Littre 疝等,及时确诊十分困难。对于这些情况,可借助以下辅助检 查来进行。
1.疝造影术(Herniography) 能诊断早期腹股沟疝,且对不明原 因的腹股沟区疼痛的患者是最好的鉴别诊断方法。手术前,它 可以精确诊断疝的类型、数目,以协助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效 地减少遗留疝的发生。
临床表现
故肿块仅有不同程度缩小,而不随体位、腹压的变化而完全消 失。常见于病程长、疝囊大的病人。 (2)局部胀痛: 易复性腹股沟斜疝除腹股沟部有肿块外,常无特殊症状,偶 感局部胀痛,甚至引起上腹或脐周隐痛。难复性腹股沟斜疝则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酸胀和下坠感。这些症状随肿块出现而发生, 肿块消失而缓解。 (3)消化不良或慢性便秘: 此症状多见于滑动性腹股沟斜疝。由于盲肠、乙状结肠或膀 胱等脏器已构成疝囊的一部分,故病人常有一些“消化不良” 和慢性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及排尿不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