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对以往儒家思想进行了总结、阐发和传播,提 出了儒家思想主体的思想构架,再经较晚的孟子和荀子 进一步的补充,正式形成了一门儒学。 儒家学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焚书坑儒,对儒家进行彻底的否定。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明时期,儒家的理论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二)人本主义的管理目标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讲“为政以德” 、 “正己正人”,把人以及人际关系作为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儒家认为 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前提是“人性”,管理的方式是“人 治”,管理的关键是“择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出“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把“重 人”作为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提示要奇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大 事、人是第一位。
返回
儒家关于人性改造的思想

儒家认为人性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自身修养来解决。儒 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一个人最高奋斗目标是做圣人, 并提出了向此目标奋斗的途径。 孟子的“天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苦其心志,空乏其身。”和他的“达可兼济天下, 贫可独善其身,”对后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三个层次: 1、形体上的合一: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 肢五脏; 2、情感上的合一:天有风雨阴晴,人有喜 怒哀乐; 3、规律上的合一:天有四季物候,人有春 种、夏锄、秋收、冬藏。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 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 谓之王。”



(三)基于实用理性精神的管理手段
工具理性是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达至目的 的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 观,所以“工具理性”又叫“功效理性”或者说“效率理 性”。 实用理性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 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解决问 题的经验论的思维水平。
第二章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概述
任何管理思想都是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 之中的.而一定的社会文化又都割不断与历史传统 的联系,并且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我国 传统的管理思想的精华,对历代的社会经济发展都 起到了促进作用,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具有 十分有益的借鉴.所以,我们在研究现代管理思想的 时候,不能不首先研究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把握理的途径:格物致知 理学的两 大流派
陆王心学
“心即理也” “致良知”
返回
理学兴起的背景

儒学无形中受到佛、道的影响。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 影响最为大。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论者遂 以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难以满足好学深思之士进一步探究 的欲求。因此唐代儒学虽为政府倡导,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深 远。宋初学者戒五代之混乱,为挽回世道人心,重新提倡儒学, 并为能与佛学相抗衡,特别著意於儒家思想的形上学体系的建立, 同时亦吸收道教中关於宇宙的本体的概念,作为建构理学宇宙论、 本体论的重要部份。但是理学家著述立法的目的,在於救世济民, 寻求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和人生,故此仍以伦理为主。故儒、道、 佛三种思想揉合的结果,乃产生理学。

儒家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 儒家的管理思想:我们可以把儒家的管理思想分 为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管什么?儒家的回答是 “治人”;其次是谁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劳心 者治人”;最后是怎样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和 为贵”。对3个方面,儒家都有独到的见解。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 儒家对组织的独到认识; 儒家的“为政以德”和“仁政”思想。
返回
儒家的仁的管理方法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来带动其他人;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要有一种爱心, 而且还要知道干什么事会遇到困难,克服了困难然后 才会有收获的。 更为重要的是人在集体中活动,要有一种刚毅的精神, 但是要有不追求个人的表现,这样的一种集体主义的 精神才是一种真正的仁。



(四)基于深刻人性假设的管理出发点
孔子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和孟子的“仁政王道”的管理模 式是以人性善为基础的;荀子的“隆礼重法”是一种“性伪合而 治”的人性管理模式,它是以人性恶为其基础的。儒家不断地对 人性进行探索,直到张载、朱熹的人性“二重化”理论,都是为 了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而作出的努力。
返回
旬子的的“性恶论”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ຫໍສະໝຸດ 恶的: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的性恶论直接为儒家的“礼”服务的,并非 和孟子进行争论,而是在于为实现国家的管理活动提 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因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作 为圣人的管理者们,必须对一般的老百姓进行正确的 引导、教化和管理。这样才能使之从善,才能把国家 治理好。
返回
中国文化剖析图
民族文化
法家 墨家 农家 名家
阴阳
纵横
儒 道 释
兵家
返回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渊源(二)
——中国(东方)文化的核心
东方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线, 以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为副线的发展历程。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及发展; 二、道家的管理思想及发展; 三、佛学及管理。
返回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及发展
返回
唐朝魏征的《十思疏》
唐朝魏征提出,作为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必须要考 虑的10个方面,即《十思疏》,全面地提出了领导者 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对以后儒家“德”的管理思 想起着重大的作用。 这十个方面主要是:
第二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渊源(一) ——中国的文化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渊源(二) ——中国(东方)文化的核心
返回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渊源(一)
——中国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人类文化宝库,这一文 化影响着东方,以至于全世界。中国的文化是以儒、道、 释为中心,以墨、农、名、兵、纵横、阴阳为复线,形 成了一个多元文化体系和最外层的民族特色的文化(见 中国文化剖析图)。 除了释(佛教)源于印度,其他都源于中国古代春 秋战国时期。

“为政以德”是儒家的重要的管理思想。


“礼”是儒家的管理规则。
返回
孔子就“仁”对弟子樊迟的回答
孔子在回答他的弟子樊迟时,在不同的时候有着 不同的回答,第一次回答是“爱人”,第二次回答是 “仁者先难而后获”,第三次则更为具体了;“居恭 处,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这就是所谓的仁是对自己与他人都能诚实相等的 生活方式,也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
返回
儒家对于由谁来管理和 通过什么管理的要旨
荀子认为:人们生来就有无穷的要求和欲望, 有欲望而不能满足,则不能不去追求,追求而没 有一定的限度,则不能不引起争夺,一有争夺就 会造成混乱,一有混乱就会导致天下贫穷。国家 的管理者为了制止这种混乱的局面,就要制定礼 和义,划分等级,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 的要求,从而使人们的欲望不至于因为物质的不 足而得不到满足,物资也不至于因为人们的欲望 而用尽。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有学者称夏、商时期的文化分别为“尊命 文化”和“尊神文化”,而尊神事神的仪式就是“礼”的最初含义。 在西周初期,周公在商礼的基础上,制定了“周礼”,规定了人们起 坐卧行、吃饭上朝、哭丧穿衣以及男女尊卑的秩序,以此维护王权、 笼压诸侯。从根本上说,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而礼乐的实质则是秩 序。 春秋时期,诸侯混战,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孔子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重建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以 此来维护原有的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稳定社会,维护奴隶主阶级的 利益。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发展5阶段 1、萌芽阶段 2、发展阶段 3、逐渐成熟阶段 4、面临挑战阶段 5、再发展阶段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

(一)天人合一的管理思维模式
“天”指自然万物、宇宙世界;“人”指人类,指自身。天人合 一,是人与大自然、与世界的统一。这种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儒、 墨、道等学派中都有。 1、研究客体范围 2、管理主客体关系 西方:“主客二分”;中国:整体观 3、研究方法 西方:“一分为二”;中国:“合二而一”
返回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


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 “天地之性人为贵”正是儒家哲学的的反应。 儒家对人性的假设主要有:


孟子的“性善论”; 旬子的的“性恶论”。

儒家关于人性改造的思想。
返回
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认为,从人的天性的本性看,人是可以使 之成为善良人的,至于人的不善不能归于他的本性, 这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使他的善良的天性被遮盖 起来了。另外,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而且如 果一个人对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至于恶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来源于耳濡目 染,另外是来源追求感官刺激的结果。如果人能把 握住两种产生恶的来源,人通过自我的追求就能够 达到善的目的。
返回
儒家的“为政以德”和“仁政”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第三个方面是怎样管理,儒家的回 答“仁”、‘“德”和“礼”。 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其主要的内容有:仁就是 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能称上仁,才是一个完善的 人。

孔子就“仁”对弟子樊迟的回答 儒家的仁的管理方法 唐朝魏征的《十思疏》 儒家的道德教化
返回
儒家对组织的独到认识




儒家的管理思想第二方面是由谁来管,劳心者治人,劳心者通 过什么来管理呢?旬子认为,就人类而言,论力气比不上牛, 论行走比不上马,但牛和马都为人所役使,这是为什么?他的 回答是:“人能群,彼不能群,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 能行?曰:义。” 在中国几千年前就明白了整体大于部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是群—分—义,群是建立组织结构,分是实行分工,而人之所 以能建立组织结构和实行分工合作的根本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 存在着“义”。 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义,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 段。 儒家对于由谁来管理和通过什么管理的要旨。


治生是经营、谋生计的意思。东方管理的治生之 道,特别强调以德治生、以义取利,以仁德观建 立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强调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治家指家庭管理,治家理论就是探讨中国从古至 今家庭管理的理念与实践精华。 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治身是一种体验之学, 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功夫。必须通过主体人的自我 认识、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和自我努力来实现。
返回
汉武帝时代的儒家理论
汉武帝时代,中国出了一个叫董仲舒的人,在少年时研究 《春秋》很有心得,痛下3年的功夫,把孔孟之学融会贯通, 提出了为适应当时统治者的儒家新观点,同时 用五行相克的 理论来解释封建王朝的兴盛更迭。他提出,在革命革去旧的王 朝的命的时候是受命于天,因为天对现行的受命者不满意时, 就发出警告,如果还执迷不悟,天将另外受命于其他新朝,这 就为儒家提供了理论根据,使儒学变为有了可以依托的根基, 这样为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了依据,同时又把原来的整个儒 学理论形成了一体。 因此,汉武帝一看正合心意,于是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了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页了。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
返回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宋 明 理 学
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对儒学的影 响 理学的核心: 先有理而后有万物 程朱理学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发展阶段

治国 治生 治家 治身



就治国理念而言,最具代表性的有:道法自然、 济世兴邦、礼法并举、以民为本等。 就治国法则而言,代表性的有:为政以德、人治 与法治相结合、强根固本、居安思危、保民而王、 集分适当、开放创新等。 就治国手段而言,有无为而治、唯法为治、以德 治国等等。

儒家思想的总结
返回
儒家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


根据比较可信的资料,“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 似乎见于《论语· 雍也》。孔子在这里告诫他最得意 的学生子夏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 “小人儒”。由此可见,儒名之起源应远在孔子之 前。 在中国学术史上,最早探讨儒之起源的是汉代学者 刘歆。据《汉书· 艺文志》引其《别录》说,儒家者 流,最早可能出于“司徒之官”,其功能是助人君 顺阴阳、明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