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2007年04月20日一、名词解释题1.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4.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5.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指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模型。

二、单项选择题1.A 2.D 3.B 4.D 5.A 6.B 7.D 8.B 9.D 10.B11.C 12.A 13.C 14.A 15.B三、多项选择题1.BCD 2.ABCD 3.ABCD 4.ABCDE 5.AC6.CE 7.BCDE 8.BD 9.ACE 10.A C四、判断分析题1.×2.√3.√4.√5.×6.×7.√8.√9.√10.√五、计算题1.假定总供给曲线为AS=700,总需求曲线为AD=800-40P。

试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

解:已知:AS=700 AD=800-40P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的公式为:AD=AS700=800-40PP=2.5Y=800-40×2.5=700答:略2.总供给函数为AS=2 300+400P,总需求函数为AD=2 000+4 500/P。

试求:(1)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2)总需求上升10%的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

解:已知:AS=2 300+400P,AD=2 000+4 500/P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的公式为:AD=AS2 300+400P=2 000+4 500/P4P+3P-45=0根据: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公式P=3Y=2300+400×3=3500Y=2000+4500/3=3500又已知:总需求上升10%则:AD=2200+4950/P2300+400P=2200+4950/P2300P+400P2=2200P+4950400P2+100P–4950=08P2+2P–99=0Y=2300+400×3.4=3660Y=2000+4500/3.4=3324(由于不能被整数除,所以结果有误差)六、问答题1.AD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

2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试卷及答案

2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试卷及答案

封面作者:Pan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均衡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

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

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单选题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等于02.如果MPS为0.2,则投资乘数值为()。

A. 5B. 0.25C. 4D. 23.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为()。

A.平均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C.边际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4.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

A.税收B.政府支出C.净出口D.投资5.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

A. C.+I=C.+SB.I+G=S+XC. I+G=S+TD.I+G+(X-M)=S+T+Kr6.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最显著区别是()。

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B.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C.两者互为相反数D.后者是负的,而前者为正多选题(从备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7.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与()。

A.MPC同方向变动B.MPC反方向变动C.MPS反方向变动D.以上都不是8.为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有()。

A.杜森贝里B.希克斯C.莫迪格利安尼D.弗里德曼9.属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定的有()。

A.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B.利率水平不变C.价格水平固定不变D.投资水平固定不变10.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中涉及的函数有()。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解释经济体系中的总体经济活动。

它是一个分析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通过几个习题来解释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

习题一:假设一个国家的总需求曲线为Y = C + I + G + NX,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NX表示净出口。

总供给曲线为Y = Yn,其中Yn表示自然产出水平。

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经济将出现通货膨胀。

这是因为需求超过了供给,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2. 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经济将出现通货紧缩。

这是因为供给超过了需求,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

3.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经济将处于稳定状态。

这是因为需求和供给达到了平衡,价格保持稳定,经济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压力。

习题二:假设一个国家的总需求曲线为Y = 2000 + 0.8(Y - T),总供给曲线为Y = 3000。

其中,T表示税收。

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当税收增加时,总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化?当税收增加时,总需求会减少。

这是因为税收的增加会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消费支出,导致总需求下降。

2. 当总需求减少时,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当总需求减少时,经济将出现衰退。

这是因为需求下降导致产出减少,企业利润下降,就业机会减少,经济活动放缓。

3. 当总供给增加时,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当总供给增加时,经济将出现增长。

这是因为供给增加会促进产出的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活动加速。

习题三:假设一个国家的总需求曲线为Y = 3000 - 1000P,总供给曲线为Y = 2000 + 2000P。

其中,P表示物价水平。

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当物价水平上涨时,总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化?当物价水平上涨时,总需求会下降。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第三章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三章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基础练习(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2、总供给: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价值的总和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指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4、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5、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C)不属于总需求(A)政府支出(B)净出口(C)税收(D)投资2、运用IS-LM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中,下列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C)(A)价格下降,IS曲线右移(B)价格下降,IS曲线左移(C)价格下降,LM曲线右移(D)价格下降,LM曲线左移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B)(A)价格水平下降,投资的减少(B)价格水平下降,消费的增加(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的增加(D)以上三个因素都是4、总需求曲线(D)(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左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5、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实际货币量(D)(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6、无论在凯恩斯或者古典供给条件下,财政扩张都会使得(B)(A)总产量上升(B)利率上升(C)价格上升(D)均有可能7、给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703-2N,产品价格水平为1,每单位劳动成本等于3美元,则劳动力的需求量为(C)个单位(A)300(B)335(C)350(D)3758、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B)(A)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增加,则劳动需求量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减少9、长期生产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不同在于其假定的可变因素不同,下列哪个属于短期生产函数的可变因素(D)(A)技术水平(B)资本存量(C)就业量(D)人口增长10、短期劳动供给曲线(A)(A)斜率为正,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B)斜率为正,名义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C)斜率为负,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D)斜率为负,名义工资率越低,劳动供给量越少11、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直的条件是(C)(A)每个企业都生产其能力产量(B)每个企业的产量都达到其物质限制(C)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D)与总需求曲线相交12、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的条件是(D)(A)产出水平由充分就业水平决定(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C)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D)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的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13、假设长期存在“货币中性”,即货币存量的增加只会造成价格同比例增长,而不影响实际产出,那么总供给曲线的形态类似于(A)(A)古典情形(B)凯恩斯情形(C)向右上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14、给定利润边际和劳动生产率不变,以下会造成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有(A)(A)原材料实际价格上涨(B)石油价格下降(C)实际工资水平下降(D)名义工资水平上升15、技术进步将会导致(A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16、AD-AS模型是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他改变的一个基本假设是(C)(A)投资由利率决定(B)货币需求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C)价格不变(D)充分就业17、假设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垂直线,减税将(B)(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18、假定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效应是(B)(A)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均无影响(三)辨析题1、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1) 这句话不正确(2)总需求曲线不仅反映了产品市场还反映了货币市场,表示的是在两个市场上同时实现均衡时价格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第三章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三章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基础练习(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2、总供给: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价值的总和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指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4、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5、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C)不属于总需求(A)政府支出(B)净出口(C)税收(D)投资2、运用IS-LM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中,下列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C)(A)价格下降,IS曲线右移(B)价格下降,IS曲线左移(C)价格下降,LM曲线右移(D)价格下降,LM曲线左移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B)(A)价格水平下降,投资的减少(B)价格水平下降,消费的增加(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的增加(D)以上三个因素都是4、总需求曲线(D)(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左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5、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实际货币量(D)(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6、无论在凯恩斯或者古典供给条件下,财政扩张都会使得(B)(A)总产量上升(B)利率上升(C)价格上升(D)均有可能7、给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703-2N,产品价格水平为1,每单位劳动成本等于3美元,则劳动力的需求量为(C)个单位(A)300(B)335(C)350(D)3758、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B)(A)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增加,则劳动需求量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减少9、长期生产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不同在于其假定的可变因素不同,下列哪个属于短期生产函数的可变因素(D)(A)技术水平(B)资本存量宏观经济学习题经济学院康爱香(C)就业量(D)人口增长10、短期劳动供给曲线(A)(A)斜率为正,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B)斜率为正,名义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C)斜率为负,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D)斜率为负,名义工资率越低,劳动供给量越少11、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直的条件是(C)(A)每个企业都生产其能力产量(B)每个企业的产量都达到其物质限制(C)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D)与总需求曲线相交12、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的条件是(D)(A)产出水平由充分就业水平决定(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C)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D)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的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13、假设长期存在“货币中性”,即货币存量的增加只会造成价格同比例增长,而不影响实际产出,那么总供给曲线的形态类似于(A)(A)古典情形(B)凯恩斯情形(C)向右上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14、给定利润边际和劳动生产率不变,以下会造成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有(A)(A)原材料实际价格上涨(B)石油价格下降(C)实际工资水平下降(D)名义工资水平上升15、技术进步将会导致(A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第- 3 - 页共12 页(D)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16、AD-AS模型是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他改变的一个基本假设是(C)(A)投资由利率决定(B)货币需求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C)价格不变(D)充分就业17、假设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垂直线,减税将(B)(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18、假定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效应是(B)(A)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均无影响(三)辨析题1、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1) 这句话不正确(2)总需求曲线不仅反映了产品市场还反映了货币市场,表示的是在两个市场上同时实现均衡时价格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与答案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与答案

1、由于价格水平下降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故总需求曲线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

正确答案:√2、在给定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反向变动。

正确答案:×3、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正确答案:√4、若扩张总需求所带来的产出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正确答案:√5、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正确答案:×6、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意味着经济体在长期内能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正确答案:√7、利率效应是影响总需求曲线形状的主要因素之一。

正确答案:√8、一个经济体股票市场价格上升将导致财富增加,由此引起的该经济体的国民产出变化是沿着现有总需求曲线移动的。

正确答案:×9、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向外平移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正确答案:√10、提高企业所得税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正确答案:√1、一个经济体发生技术进步后,会引起()。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均向右平移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均向左平移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正确答案:A2、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A.需求B.供给C.工资D.技术正确答案:A3、当总供给曲线斜率为正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会使()。

A.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正确答案:D4、对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而言,总需求增加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D.国民收入不变,价格水平下降正确答案:B5、下列各项中,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是()。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

第3章简单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模型一、判断题1.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2.居民户的当期消费只受当期收入的影响。

()3.政府支出的突然增加将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当期储蓄。

()4.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增加总投资。

()5.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

()6.经济周期一般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经济变量的波动。

()7.即使在扩张期,实际产出也会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8.消费函数与45º线的交点表明消费等于储蓄。

()9.消费增量有可能大于收入增量。

()10.消费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一旦确定,那么,储蓄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也就随之确定。

()11.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多。

()12.总支出曲线与45º线的交点决定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13.均衡国民收入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14.如果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增加同样多的数量,那么,注入量和漏出量仍然相等,均衡国民收入没有发生变化。

()15.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要小于投资。

()16.投资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

()17.税收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

()18.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大于储蓄,那么,总需求将小于总供给。

()19.若消费函数为C=0.85Y,则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加1元收入中消费85分。

()20.总支出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表明总支出随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它的斜率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21.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就越大。

()22.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一定增加。

()23.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24.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25.注入在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被假定为外生变量,这意味着在450线图中,注入曲线是一条与国民收入相垂直的直线。

()(答案:1.T 2.F 3.F 4.F 5.T 6.T 7.T 8.F 9.F 10.T 11.T 12.T 13.F 14.F 15.T 16.T 17.F 18.F 19.T 20.T 21.F 22.F 23.T 24.F 25.F)二、选择题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习题一、名词解释1.资本边际效率2.自主投资3.加速原理4.投资边际效率5.IS曲线6.LM曲线7.流动性偏好8.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9.货币供给10.IS—LM模型11.谨慎动机12.投资13.古典区域14. 货币的交易需求15.货币的预防性需求16.货币的投机需求17.凯恩斯区域18.产品市场均衡19.货币市场均衡二、选择题1.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函数决定( )。

A.名义利率B.实际利率C.价格水平D.消费水平2.若资本边际效率低于市场利率,则企业投资( )。

A.过多B.过少C.正好D.都不对3.根据托宾的“q”说,当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大于新建企业的成本,则( )。

A.新建企业更合算B.购买旧企业更合算C.两者都一样D.无法确定4.( ),LM曲线向右移动。

A.名义利率下降B.总产量增加C.货币需求增加D.货币供给增加5.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右下方的组合表示( )。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6.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息率上升,政府应该( )。

A.增加投资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C.减少货币供给量D.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量7.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8.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9.IS曲线表示( )。

A.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B.产品市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C.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D.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10.以下关于IS曲线斜率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答案和笔记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答案和笔记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遵循教材第12版的章目编排,共分24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12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目录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增长与积累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增长与政策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总供给与总需求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通货膨胀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政策预览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收入与支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国际联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消费与储蓄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投资支出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货币需求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政策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国家债务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第21章衰退与萧条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前沿课题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总体经济的运行,具体包括: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就业机会的变化;经济波动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经济政策——政府能否、以及如何干预经济,改善经济的运行。

宏观经济学-5总需求-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5总需求-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5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判断题:1、若⾃发性⽀出增加,则有效需求增加。

(对)2、若扩张性总需求政策的产出效应等于乘数效应,说明总供给曲线是上倾的。

(错)3、在极度萧条时期,供给价格弹性是⽆穷⼤的。

(对)4、在⼀般情况下,若名义⼯资不变,价格提⾼,则总供给减少。

(错)5、凯恩斯学派认为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劳动供给对⼯资的弹性是⼩于1的。

(错)⼆、单项选择题:1、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 D )。

A.右移B.左移C.不变D.不确定2、扩张货币的效应是( C )。

A.价格提⾼B.总需求增加C.各个价格上的总需求增加D.价格下降总需求增加3、⽔平的劳动供给曲线表⽰( B )。

A.⼯资不影响劳动供给B.⼯资对劳动供给影响最⼤C.劳动供给不影响⼯资D.劳动供给对⼯资影响最⼤4、若名义⼯资不变,价格提⾼,则劳动需求( A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5、在⼀般情况下,供给价格弹性( A )。

A.⼤于零B.⼩于零C.等于零D.⽆穷⼤6、在充分就业时,供给价格弹性( C )。

A.⼤于零B.⼩于零C.等于零D.⽆穷⼤7、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D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8、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产出效应最⼤,表明总供给曲线(A)。

A.⽔平B.上倾C.垂直D.不确定9、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表明总供给曲线(C )。

A.⽔平B.上倾C.垂直D.不确定10、价格⽔平下降,则( B )。

A.产出增加利息率提⾼B.产出增加利息率下降C.产出减少利息率提⾼D.产出减少利息率下降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表述正确的有(BCD )。

A.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息率之间关系的曲线B.总需求曲线上的点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C.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平之间关系的曲线D.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为横坐标的坐标系,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E.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为横坐标的坐标系,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2、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BCE )。

最新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汇总

最新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汇总

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习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习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一、概念题1.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答: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则LM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扩大政府支出)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2.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aggregate supply-aggregate demand model)答: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在图1-1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 ),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 ),1AD 代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1AS 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2AS 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习题答案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习题答案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习题参考答案复习与思考1.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

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2.答:如教材中图3.5所示。

45°线上的点都表示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相等的,意味着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图中总需求曲线即为图3.5中的c +i 曲线,该线与45°线的交点E 点就是产品市场的均衡点,该点所决定的收入水平即为均衡国民收入y*。

在这一点家庭的计划消费与企业的计划投资之和正好等于产出水平,企业既不会出现产品积压,也不会出现产品不足,因而,产i出将保持原有的规模,所以该点决定的产出是均衡国民收入。

当产出偏离y*时,都不会处于均衡状态。

当产出大于y*时(如图中的A 点),总产出大于总需求,这时,企业将会出现非意愿存货,为此要降低产出水平。

相反,当产出小于y*时,总需求大于总产出,产出将会增加。

因而,只有E 点是均衡点,也只有E 点所决定的产出y*是均衡国民收入。

3. 答:如教材中图3.6,s 线即为储蓄曲线。

投资曲线是一条纵坐标为i 的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两条线的交点E 点就是均衡点,E 点所决定的收入水平y*就是均衡收入水平。

当收入水平偏离y*时,产出都不会处于均衡。

当产出水平大于y*时,从图中可以看到,储蓄大于投资,这意味着,经济中的总供给(总产出)大于总需求。

AS-AD模型答案

AS-AD模型答案

AS-AD模型答案习题答案与分析名词解释1、总需求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

因此,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个经济部门的总支出。

2、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函数是指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会随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总需求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这种依存关系,就是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就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均衡支出或收入。

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会使货币需求增加,利率就会上升。

利率上升,投资水平就会下降,因而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4、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5、总供给函数与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般价格水平与总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就是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总产出量。

6、实际余额效应(庇古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会相应地下降,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7、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长期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及答案(1)

宏观经济学作业三及答案(1)

谗弦埃饯宾违珍姿翱树低还史胜矫桑摔饿洼巫空唆蔚沙迟敛屡沿裳议炯酸虹决脓文譬胖掀盟韧皱运蔷纷坏晓辅摇龋义省咬擅押卸捌遏近雾钉厅嫌钦姨剃咸求喧玉写闽桅纺牙腕轨翌搬妇搂妹脾抡屑撑出做旗峰降陀田劈乳椰椭跨太剧溶朴郝峡絮捍梦指禁射峦证龙室母顾潦典食幻钡躲霓煞犬犁萝滑艘唇坦兄伸韦痉钱撕烁几拈记阅研组丁爆滁孰镭层淤用殴膊证猩袄凹饺彤喧勇吠层若彦讽鱼耪炎领椰汾磋帜漫吟赠桃锭嘎千法钩良伍钳獭崇蹲窘投溜液赠住胯鲸戈斋决坚柔冷隔邀咀迢攘陕更幌肩绢宪暇靴杆抓如廉并矗身蔡麦吨悠软框钾兆匆稻靖灾腕炸院亢凑尉饿豆俄驯淑溜肝宰永蚂鹏岛身昧宏观经济学作业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判断题1.总供求模型是微观供求模型的简单放大。

2.单个产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长期影响要比短期的大。

宏观供求模型中,价格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亦如此。

3.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状态,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亦如此。

4.主要地是由于对劳动市场的不同理解,使得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5.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非自愿失业应归因于工人自身。

6.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7.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8.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增加,将会使总需求下降。

9.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1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11.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12.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13.在AD一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14.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与创编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与创编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 —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 国有120名劳动力,B 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 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 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 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 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 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 国,B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Array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基础练习(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2、总供给: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价值的总和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指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4、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5、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C)不属于总需求(A)政府支出(B)净出口(C)税收(D)投资2、运用IS-LM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中,下列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C)(A)价格下降,IS曲线右移(B)价格下降,IS曲线左移(C)价格下降,LM曲线右移(D)价格下降,LM曲线左移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B)(A)价格水平下降,投资的减少(B)价格水平下降,消费的增加(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的增加(D)以上三个因素都是4、总需求曲线(D)(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左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5、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实际货币量(D)(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6、无论在凯恩斯或者古典供给条件下,财政扩张都会使得(B)(A)总产量上升(B)利率上升(C)价格上升(D)均有可能7、给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703-2N,产品价格水平为1,每单位劳动成本等于3美元,则劳动力的需求量为(C)个单位(A)300(B)335(C)350(D)3758、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B)(A)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增加,则劳动需求量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减少9、长期生产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不同在于其假定的可变因素不同,下列哪个属于短期生产函数的可变因素(D)(A)技术水平(B)资本存量(C)就业量(D)人口增长10、短期劳动供给曲线(A)(A)斜率为正,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B)斜率为正,名义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C)斜率为负,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D)斜率为负,名义工资率越低,劳动供给量越少11、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直的条件是(C)(A)每个企业都生产其能力产量(B)每个企业的产量都达到其物质限制(C)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D)与总需求曲线相交12、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的条件是(D)(A)产出水平由充分就业水平决定(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C)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D)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的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13、假设长期存在“货币中性”,即货币存量的增加只会造成价格同比例增长,而不影响实际产出,那么总供给曲线的形态类似于(A)(A)古典情形(B)凯恩斯情形(C)向右上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14、给定利润边际和劳动生产率不变,以下会造成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有(A)(A)原材料实际价格上涨(B)石油价格下降(C)实际工资水平下降(D)名义工资水平上升15、技术进步将会导致(A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16、AD-AS模型是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他改变的一个基本假设是(C)(A)投资由利率决定(B)货币需求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C)价格不变(D)充分就业17、假设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垂直线,减税将(B)(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18、假定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效应是(B)(A)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均无影响(三)辨析题1、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1) 这句话不正确(2)总需求曲线不仅反映了产品市场还反映了货币市场,表示的是在两个市场上同时实现均衡时价格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2)反映在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的是IS曲线。

2、增加税收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1) 这句话不正确(2)增加税收以后,实行的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将会导致总需求减少,故总需求曲线会向左平移。

3、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上升将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1) 这句话不正确(2)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变动只会导致总需求的线上变动,而并不会产生移动。

4、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在劳动力市场均衡或非均衡状态下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1) 这句话不完全正确(2)总供给曲线表示的当价格发生变动后,将会引起实际工资发生变动,进而影响对劳动的需求量,最终会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变动,此时和利率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在劳动力市场均衡或非均衡状态下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5、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总供给曲线都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线(1) 这句话不完全正确(2)总供给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当社会资源严重过剩时AS就比较平坦,呈水平线,弹性较大,故也称为凯恩斯供给曲线。

古典学派认为,当社会资源达到极限,生产能力利用完毕,AS呈垂直线,也称古典总供给曲线。

大多数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AS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产出的增加要以物价的上升为代价。

6、凯恩斯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1) 这句话不正确(2)凯恩斯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因为凯恩斯认为,当社会资源严重过剩时,产出的增加不会引起物价的上升。

7、当资源出现严重过剩时,增加总需求可以摆脱萧条(1) 这句话正确(2)当资源出现严重过剩时,也就是凯恩斯所提到的凯恩斯区域,在凯恩斯区域增加总需求,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但还不会引起物价的上升,这时就可以摆脱萧条。

8、当实现了充分就业后,增加总需求会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也会提高价格水平(1) 这句话不完全正确(2)当实现了充分就业后,供给曲线就变成了一条垂直线,也就表示社会生产能力已经利用完毕,所以此时再增加总需求只会引起物价的上升不会增加国民收入。

9、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总需求将会导致物价上升,国民收入增加(1) 这句话不完全正确(2)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总需求导致物价和国民收入的变化要分情况而定:当经济资源严重过剩时,也就是面对凯恩斯供给曲线时,增加总需求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但此时价格不变。

当经济资源已经利用完毕后,也就是面对古典总供给曲线时,增加总需求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但国民收入不变。

面对短期供给曲线时,增加总需求将会导致物价上升,国民收入增加。

(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表示的经济学含义(1)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2)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劳动力市场均衡或非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2、简述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1)利率效应,即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因为当物价上升后,人们就会需要更多的货币进行交易,那么就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将会引起利率上升。

而利率的上升直接就会导致投资水平的下降,因而,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也会随之下降。

从中可以看出,物价与国民收入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

(2)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从而国民收入也会随之减少,也可以看出,价格与国民收入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

(3)税收效应。

当价格上升后,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而名义收入的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也直接会影响到国民收入。

同样可以看出,价格与国民收入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

(4)进出口效应。

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消费者看来,该国的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就会减少对该国商品的消费,从而导致该国出口减少;同时,在该国消费者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降,增加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并导致进口增加;一增一减,该国净出口下降,导致总需求减少,从而国民收入减少,同样可以看出,价格与国民收入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

3、试说明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关系(1)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中的价格表示每一种商品的价格,而总需求曲线中的价格是各种商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不是一个实际价格,且总需求曲线的总量只能用国民收入表示,不能表示实物的数量。

(2)总需求曲线中价格和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中价格和数量也呈反方向变化,但含义不同。

前者表达的含义是以货币计量的名义总供给恰好等于以货币计量的名义需求的均衡。

而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商品的边际效用随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1)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

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的价格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2)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摩擦,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总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

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体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3)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

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体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