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及维修记录表
设备保养和维修的记录表

设备保养和维修的记录表
1. 背景
设备保养和维修是保持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活动。
为了更好地管理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我们需要建立一份记录表来跟踪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情况。
2. 记录表内容
记录表应包含以下内容:
- 设备信息:记录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列号等基本信息。
- 保养计划:制定设备的保养计划,包括保养周期、保养内容和保养责任人。
- 维修记录:记录设备的维修情况,包括维修日期、维修内容和维修责任人。
- 故障描述:详细描述设备出现的故障情况。
- 维修措施:记录针对设备故障所采取的维修措施。
- 维修结果:记录维修后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效果评估。
3. 填写要求
填写记录表时,需要注意以下要求:
- 准确性:填写信息时要保证准确性,确保设备的保养和维修记录真实可靠。
- 及时性:在设备保养和维修后尽快填写记录表,避免信息遗漏或遗忘。
- 完整性:记录表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不应有遗漏。
- 规范性:填写记录表时应按照事先设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填写,保持统一规范。
4. 使用和管理
记录表应由设备保养和维修负责人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和更新记录表。
同时,其他相关人员也可以进行填写,但需遵循填写要求和规范。
5. 总结
设备保养和维修的记录表是管理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的重要工具,通过记录和跟踪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情况,可以及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
建立并使用设备保养和维修的记录表,有助于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
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3篇)

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一、总则1.1 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和细化公司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而制定的。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1.3 本制度内容包括维修保养的流程、责任、方法、检修标准和维修保养记录等。
二、维修保养流程2.1 故障申报:一旦发现仪器设备故障,使用人员应立即向仪器设备维修保养部门提交故障申报,并详细描述故障症状和情况。
2.2 维修派工:仪器设备维修保养部门接到故障申报后,根据故障性质和维修工作量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派工。
2.3 维修执行:维修人员按照维修派工的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维修。
如需更换零部件,必须使用原厂或经授权的零部件。
2.4 维修验收: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与使用人员共同进行维修验收。
使用人员可以在维修验收表上签字确认维修结果。
2.5 维修记录:维修保养部门应及时将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在维修记录册上,并归档保存。
三、维修保养责任3.1 使用人员:负责对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和保养工作,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修。
3.2 仪器设备维修保养部门:负责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四、维修保养方法4.1 日常保养:使用人员应按照仪器设备使用手册的要求进行日常保养,如清洁、润滑、校准等。
4.2 定期保养:仪器设备维修保养部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定期保养计划,并对其进行定期维护检修。
4.3 故障维修:一旦发现仪器设备故障,使用人员应及时报修,维修保养部门应根据故障性质和维修工作量进行维修派工。
五、检修标准5.1 检修资质:维修保养部门负责人应具备相关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的技术资质和经验。
5.2 检修过程:维修保养部门在进行维修工作时,应按照相关法规和仪器设备使用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维修质量。
5.3 检修结果:维修保养部门应对维修完成后的仪器设备进行验收,保证其正常运行。
六、维修保养记录6.1 维修记录册:维修保养部门应设立维修记录册,记录每一台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情况。
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及维修记录表

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为了确保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使设备经常处于最佳技术状态,以良好的设备效能和投资效果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设备维修保养分为计划性、故障性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
一、计划性维修的管理:1、维修计划:维修计划由各分公司机修车间负责编制,维修计划分年度计划(设备大修计划)和月度计划(设备中、小修计划),年度维修计划在每年的1月10日前将全年的设备大修计划编制完成后上报,月度维修计划在每月5号前上报.A类、B类设备原则上每年应进行一次计划性大检修.2、维修计划的上报和管理:设备年度维修计划:机修车间→分公司管设备的副经理→分公司经理→总公司设备管理部设备月度维修计划:机修车间→分公司管设备的副经理→分公司经理设备维修计划上报批准后,机修车间、分公司管设备的副经理、分公司经理、设备管理部均应保存备查。
维修计划均以OA传送存档。
3、维修计划的执行和检查:分公司机修车间主任为维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机修车间主任应根据年度维修计划和月度维修计划和月度维修计划的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确保维修计划任务的完成。
每台设备维修后应填写《设备维修记录》,对设备的性状况应进行检测判定,要使其设备达到应有的技术要求。
设备维修后每月末由分公司管设备的副经理组织使用车间的主任、机修车间主任对本月维修后的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对当月因生产等原因未能完成维修计划的在次月上旬要安排完成该部份维修。
二、故障性维修:设备故障性维修是设备在运行过程出现不正常现象,会影响和危急到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时,应及时停止该设备运转,立即组织对该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故障维修完成后应检测试车,检查产生故障的因素是否排除,并做好维修记录.三、日常维护保养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依据设备类别、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分为日常保养和一、二、三级保养。
1、日常保养设备日常保养是由操作工人每班每天必须进行的设备保养工作,其内容包括:设备清洁、加油、调整、更换个别零件、检查润滑、声音、漏油、安全附件以及损伤等情况。
设备维护记录表

设备维护记录表日期:YYYY/MM/DD设备名称:_________设备型号:_________设备编号:_________维护记录序号日期维护内容维护人员1 YYYY/MM/DD 检查设备各部件的工作状态,清洁设备外观和内部部件,并涂抹适量润滑剂,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维护人员12 YYYY/MM/DD 更换设备中的磨损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储存器、滑轮、传感器等维护人员23 YYYY/MM/DD 校准设备的测量功能,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维护人员34 YYYY/MM/DD 修复设备的电子控制系统中的故障,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维护人员45 YYYY/MM/DD 进行设备的定期保养,包括更换滤网、清洁冷却系统等维护人员1维护问题及处理情况1. 维护记录1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问题描述:设备部分部件工作异常,外观脏污。
处理情况: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部分部件松动或磨损,重新固定和更换相关部件,并进行清洁和润滑。
2. 维护记录2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问题描述:设备的某些磨损部件需要更换。
处理情况:根据设备型号和规格,采购相应的原装磨损部件并进行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维护记录3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问题描述:设备测量功能不准确。
处理情况:使用专业检测仪器对设备的测量功能进行校准和调整,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维护记录4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问题描述:设备的电子控制系统出现故障。
处理情况:通过检查设备的电子控制系统,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维护记录5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问题描述:设备需要定期保养。
处理情况:按照设备维护手册中规定的保养内容和周期,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更换滤网、清洁冷却系统等,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维护建议在设备维护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些问题和改进建议,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设备部件的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因疏忽导致设备故障或损坏。
设备维护、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1.目的规范公司设备维护、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使本公司设备良好、平稳的运行,提高公司的维修水平,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加强对外出维修设备的管理,保障生产装置长期、安全、平稳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设备维护保养内容2.1操作人员必须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正确使用、维护好设备。
2.2操作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学习岗位操作法和设备维修检修规程,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
2.3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2.3.1按岗位操作法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设备启动、运行与停车,严格做到启动前严细准确、运行中反复检查、各项指标达到工艺要求、停车后妥善处理,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2.3.2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根据需要身带“三件宝”(抹布、板手、听诊器),执行五字操作法(听、摸、擦、看、闻),定时、定点、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认真做到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2.3.3按照润滑管理规定,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严禁设备无油运转。
2.3.4认真填写运行记录,严格交接班制度。
2.3.5搞好本岗位范围内的设备、管线、仪表盘、支架、基础、地面和厂房建筑物的清洁卫生,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2.4操作人员发现设备状况不正常,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向领导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向上汇报和通知值班班长及有关岗位,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已处理和未处理的缺陷,必须记录在运行记录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2.5大力开展“完好设备”、“完好岗位”及“无泄漏”等活动,并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开展全员设备管理维修活动,实行专机负责制,即机、电、仪人员结合的设备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都有人负责,包机组要有活动规划,定时由负责人组织会议、及时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
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相关推荐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精选10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篇11.目的为了保证设备正常高效的运转,减少停台时间,加强设备操作中的安全性。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合本公司范围内所以设备操作人员。
3.设备保养设备操作人员应掌握关于设备的“三好”、“四会”,“三好”、“四会”指的是:管好、用好、修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性故障。
“润滑五定”指的是定人、定期、定质、定量、定点。
设备使用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保养,做到机床内部无加工碎屑,工作台清洁、灵活,保持外观、清洁,设备处于初始状态,并填写完《设备保养记录表》。
设备关机前应先结束当前运行的加工程序,将设备各运动部件回到原点,然后下按急停按钮,然后关闭电源(严禁直接拉闸)。
设备维护保养时,应在停机后进行,严禁用水、冷却液冲洗或直接清擦电气元件、电柜,更不允许用压缩空气直接吹电气元件或电柜。
设备正常工作时,不允许有电柜或按钮箱或分线盒敞开(除非因设备散热需要)。
设备在加工过程中,操作者严禁擅自离开岗位。
因检查工件等原因确需离开,必须将机床停止加工,必须暂停设备运行。
设备维修时,操作者应积极配合,维修结束后,操作者必须立即进行空运行并检查设备各部分安装是否正确,然后进行首检,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或不进行空运行而直接进行生产,设备维修完毕由维修人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并由操作人员和该部门主管签字确认。
操作者不得擅自更改机床参数、加工程序、设置密码,设备在自动加工过程中,操作者严禁擅自调节主轴倍率或进给倍率,严禁按下复位按钮。
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如断刀),一般应先按进给保持按钮,而不应直接按下急停按钮。
当设备发生较大的故障,操作者不能自行自理时,应立即向维修人员反映,尽量提供准确故障信息,如哪一台设备、什么动作未执行、故障报警内容、故障现象描述等,并保护现场,以便合理安排维修人员和进行故障原因分析。
设备保养与维修记录管理制度

设备保养与维修记录管理制度为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使用寿命,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为此,我们制定了设备保养与维修记录管理制度,以确保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的有条不紊进行。
一、制定目的和依据设备保养与维修记录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规范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依据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公司的规章制度、设备操作手册等。
二、保养与维修的责任1. 设备保养责任:设备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负责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更换易损件、清洁设备等。
2. 设备维修责任:设备维修由维修人员负责,负责设备故障的诊断、维修和更换部件等工作。
三、保养与维修的周期1. 保养周期: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生产周期确定保养周期,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中进行保养。
2. 维修周期: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修需求,制定维修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检修,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四、保养与维修记录的内容1. 保养记录:设备保养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保养周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并记录保养的内容、时间和保养人员签字等,以备查证。
2. 维修记录: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时,应记录维修的具体情况、维修时间、更换的部件和维修人员签字等,便于追溯和查询。
五、保养与维修记录的管理1. 记录的保存:所有设备保养与维修记录要求保存,便于未来查证和追溯。
记录可以以电子或纸质的形式保存,并标明保存的时间周期。
2. 记录的分类:根据设备的不同种类和维修方式,对保养和维修记录进行分类,方便管理和查询。
3. 记录的备份:为了避免记录的丢失和损坏,需要将记录进行备份,并保存在不同的位置,以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记录的审核:设备保养与维修记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核实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六、保养与维修记录的使用与分析1. 应用记录:通过保养与维修记录,可以发现设备的故障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避免设备的故障对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设备检修、保养管理制度(5篇)

设备检修、保养管理制度一、施工设备检修管理办法(一)、设备检修和分类:设备检修按内容分为大、中、小修三类。
1、大修是为了使设备完全恢复正常状态和额定能力而进行全面彻底的解体检修。
2、中修是对设备的主要部位进行解体或更换某些零部件。
3、小修是对设备的零部件进行检修或更换。
(二)、主要设备检修的周期(见附表)(三)、设备检修计划综合队应当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情况、生产需要等情况,参照设备检修周期进行安排。
设备检修工作要做到以预防为主,停用设备及时修,带病运转设备强制修,施工间隙集中修,并提前做好检修计划。
1、设备大修计划,由项目部编制本单位大修计划。
经处主管领导审批后与当年____月初报机电科,由机电科集中编制全处设备大修计划报公司审批后执行。
2、设备的中小修计划,根据施工特点,由施工队编制检修时间、检修内容、检修材料报项目部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检修时间尽量避开施工生产时间。
(四)、设备检修(大中小)的质量标准:对设备检修工作仍执行原煤炭工业部《____颁发〈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____》【87】煤生字____号文。
该文未包括在内的设备,按有关的行业标准执行,以保证质量,缩短检修时间,并做好检修记录。
(五)、设备检修1、设备的大修,由处机电科负责委托单位,并与承修单位签订承修合同。
合同内容包括工期、修理部位、质量要求、大修费用及支付方式等。
对外委托的设备要考察修理厂家的资质和条件能否保证质量。
对自修的设备严格执行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或行业有关检修质量规定。
承修单位做好记录,机电科负责监督。
2、主要提升设备中、小修周期及内容如下:(1)、提升设备小修周期根据设备大小和运转时间不同,每____个月进行一次,小修内容如下:①、打开减速器上盖,彻底检查齿轮啮合及磨损情况及轮幅、轮齿是否有裂纹。
②、打开主轴及减速器轴承上盖,进行轴颈表面及轴瓦间隙检查,对滚动轴承应进行清洗检查和换油。
③、对制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清洗、修整更换部分磨损件。
设备检修、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检修、保养管理制度1. 背景与目的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需要建立设备检修、保养管理制度。
本制度是针对全公司所属设备,进行设备的保养、维修与检修,以规范设备保养、维修与检修操作,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保护。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讯设备•信息设备等等3. 制度内容3.1 设备保养管理•在设备运行前,首先应进行清洁检查,检查设备表面及周边是否有异物,并及时清除异物和清洁污迹。
•即使设备没有显示故障,也应在规定时间内定期进行设备保养,保养内容包括:–机械部分清洁装油;–电气部分清洁;–维护各部位的紧固行程齐全;–外观保养。
•对于故障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出现次生故障,严格按照厂家规定的保养周期操作。
•各部门保管员应对所保的设备按规定进行每月一次的全面巡视,并记录保养情况及时上报设备管理员台账。
3.2 设备检修管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检修人员必须查清原因并写下检修记录,以便日后参考。
•对故障设备进行分类和记录,对不能马上解决的故障设备应通知设备管理员上报设备维修单位加以处理。
•设备维修前,必须确认设备已经停机,并且处于漏电保护状态。
•检修人员应佩戴工装、安全帽、手套等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
•检修后应进行质检。
3.3 设备资料和维保记录•每台设备应有相应的资料卡片,记录有关厂家、生产日期、型号、出厂编号、使用状况等内容,设备管理员必须保存设备卡片。
•对于每台设备进行保养、检修时,必须在相应的维保记录簿或电子记录系统上填写保养、检修日期、内容和检修人员的签字。
•对于故障设备和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注销设备卡片和维护记录。
3.4 贿赂禁止规定•任何人,包括公司员工、外来人员,在设备保养、维修和检修工作中均不得索取、收受贿赂。
•凡发现有贿赂行为存在将被严肃处理。
4. 监管与责任4.1 监管机制•管理人员要对全面负责,并定期检查和核实巡视记录和维护记录。
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表格

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表格表格说明为了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提供了一份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表格,帮助企业或组织对各类生产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管理。
本表格包含了设备信息、维修保养内容、维修保养日期等必要的信息,通过填写这些信息可以方便地记录设备的维护细节,并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提供依据。
表格内容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维修保养内容维修保养日期备注1 机床XYZ-001 更换油封2022-01-012 压力机ABC-002 清洁润滑部件2022-01-053 输送带DEF-003 调整张紧力2022-01-104 电焊机UVW-004 更换电极2022-01-155 仪器设备GHI-005 校准仪器2022-01-20表格说明•设备编号:每个设备的唯一编号,方便进行设备管理和查询。
•设备名称:设备的名称或简称,方便进行识别。
•设备型号:设备的型号规格,用于区分不同型号的设备。
•维修保养内容: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的具体内容,如更换零部件、清洁润滑等。
•维修保养日期:进行维修保养的日期,记录设备维保的时间点。
•备注:可选项,用于记录设备维保过程中的其他信息或情况。
使用说明1.根据实际需要,逐条记录需要进行维修保养的设备及其相关信息。
2.当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时,填写对应设备行中的维修保养内容。
3.在维修保养完成后,填写维修保养日期。
4.如果有其他需要记录的信息,可在备注栏中进行填写。
注意事项•填写表格时,请务必确保设备编号的唯一性,避免重复或混淆。
•维修保养内容应准确明确,便于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操作。
•维修保养日期应准确填写,可参考实际维修保养完成的时间。
•如果需要记录更多信息,可按照需要扩展表格列数或在备注栏中进行补充。
结语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表格是一份非常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对生产设备进行规范的维修保养管理。
通过填写维修保养内容和日期,可以及时了解设备的维护情况,定期维修保养有助于预防设备故障和提高生产效率。
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汇总

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汇总1. 引言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是一种用来记录设备维护和维修操作的工具。
通过使用该记录表,我们可以追踪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档将介绍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的结构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2.1 设备基本信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的第一部分,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厂商、购买日期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唯一标识设备和追踪设备的使用情况。
2.2 维护记录维护记录是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的核心部分。
在维护记录中,我们记录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操作,包括维护日期、操作者、维护内容等信息。
通过维护记录,可以追踪设备的维护历史,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
2.3 维修记录维修记录部分用于记录设备的维修操作和故障修复情况。
维修记录包括维修日期、维修人员、故障描述、故障解决方案等信息。
维修记录的目的是记录设备维修的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改善设备的可靠性。
2.4 检验记录检验记录是记录设备检验和测试结果的部分。
通过检验记录,可以评估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潜在故障。
3. 使用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的步骤以下是使用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的一般步骤:3.1 填写设备基本信息在开始使用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之前,首先需要填写设备的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从设备的标识标牌、设备购买合同或设备说明书中获取。
确保正确填写设备的名称、型号、制造厂商、购买日期等信息,以便后续的维护和维修记录。
3.2 记录设备的维护操作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在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中,记录设备的维护操作,包括维护日期、维护内容、操作者等信息。
同时,如果在维护过程中发现设备故障或需要更换部件,也要记录下来。
3.3 记录设备的维修操作如果设备发生故障需要进行维修,需要在设备管理与维修记录表中记录维修操作和故障修复情况。
设备保养与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保养与维修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设备保养与维修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责任分配等内容。
一、设备保养设备保养是指对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清洁、润滑、调整和更换损耗部件等工作,以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
1.1 保养等级设备保养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和三级保养。
- 日常保养:由操作人员负责,主要包括清洁、润滑、紧固松动的零件、检查易损件等。
- 一级保养:由设备管理员负责,主要包括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洁、润滑、调整、更换易损件等。
- 二级保养:由专业维修人员负责,主要包括对设备进行解体检修、更换损耗严重的零件、调整设备性能等。
- 三级保养:由专业维修人员负责,主要包括对设备进行大规模的修理、更换主要零件、恢复设备性能等。
1.2 保养周期设备保养周期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工作性质和重要程度确定,一般为:- 日常保养:每天进行一次。
- 一级保养:每月进行一次。
- 二级保养:每季度进行一次。
- 三级保养:每年进行一次。
1.3 保养记录设备保养应做好记录,包括保养日期、保养人员、保养内容、更换零件名称、数量、规格等。
二、设备维修设备维修是指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维修、调试和恢复设备正常运行的工作。
2.1 维修申请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向设备管理员报告,并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
2.2 故障诊断设备管理员应根据设备故障现象,进行初步判断,确定维修级别。
- 一级维修:设备管理员可自行解决的问题。
- 二级维修:需专业维修人员参与解决的问题。
- 三级维修:需外协维修部门解决的问题。
2.3 维修过程- 一级维修:设备管理员应按照维修方案进行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
- 二级维修:专业维修人员应制定维修方案,经设备管理员批准后进行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
- 三级维修:外协维修部门应按照设备管理员的要求,制定维修方案,经批准后进行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二、运行管理1. 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2. 设备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长期运行稳定;4. 运行中发现设备异响、温升过高,机械故障等异常现象,立即停机检修,并向相关人员汇报。
三、维修管理1. 设备故障发生时,需立即停机维修,并做好设备的隔离标识,确保维修人员的工作安全;2. 设备维修要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过程中需按照设备的维修流程进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3. 维修后要进行设备的试运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保养管理1. 制定设备的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包括设备的润滑、清洁、检修等工作;2. 对设备保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或报告相关人员;3. 对设备进行保养后,要进行设备的试运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管理责任1.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管理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执行,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配合维修保养工作;2. 对设备运行维修保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备管理部门要及时汇报和处理;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定期对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六、培训和信息反馈1. 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维修和保养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维修保养能力;2. 建立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工作的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收集和整理设备运行维修保养的相关情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七、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1. 技术人员要及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提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的建议;2. 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技术人员的建议,对设备进行改进更新,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八、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1. 设备管理部门要对设备的运行和维修保养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2. 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对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应对能力。
设备设施安全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安全维修保养管理制度1. 编制目的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公司设备设施的安全维修保养工作,防止人员和设施的安全事故发生,保证设备设施的稳定运行,同时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设施的安全维修保养管理工作。
3. 主要内容3.1 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管理1.对于设备设施的常见故障,并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确定维修保养计划。
2.设立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档案,记录设备设施的故障情况、维修保养计划和执行情况,并进行归档和保留(至少保留两年)。
3.对于设备设施的新购置和更换,应编制维修保养计划,指导设备设施的使用和保养。
4.对于受到破坏或检修完成的设备设施,在启用前应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验,确保安全使用。
3.2 安全管理1.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应该为设备设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执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2.对于设备设施的危险部位、关键部位应该设置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
4. 维修保养流程4.1 设备设施故障报修流程设备设施的故障应通过进行报修流程进行解决,报修流程如下:1.设备设施管理部门接收维修保养的请求,并记录故障信息,内容包括:设备设施编号、故障性质、报修时间等基本信息。
2.设备设施管理部门确认故障或者决定使用外部技术支持,解决故障。
3.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将维修保养信息和故障处理情况等重要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的使用部门。
4.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对于修复完成的设备设施,进行试运行,确认安全性。
4.2 设备设施保养流程设备设施具有使用年限,设备设施的保养是延长其寿命的重要手段。
设备设施保养流程如下:1.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制定保养计划,包括周期性和定期保养以及关键元件保养。
2.对于每项保养工作,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应设立保养档案,记录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保养结果等内容。
3.设备设施进行保养前,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应具有合法的操作资格,保证保养过程安全、可靠。
5. 设备设施安全意识培训设备设施的正确使用和安全维修保养管理,重要的是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设备维护和保养管理含5张表格模板

设备维护与保养管理(含5张表格)第一节设备维护保养岗位职责一、设备维护主管岗位职责设备维护主管的主要职责是在设备部经理的领导下,制定设备维护与保养的相关规范,督导设备保养专员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节约设备使用成本。
设备维护主管的岗位职责如图5-1所示。
图5-1 设备维护主管的岗位职责二、设备保养专员岗位职责设备保养专员的主要职责是在设备维护主管的领导下监测设备的运行,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做好设备的保养与润滑工作,以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
设备保养专员的具体岗位职责如图5-2所示。
图5-2 设备保养专员的岗位职责第二节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规程第1章总则第1条为规范公司设备维护保养的管理行为,确保设备的长期平稳运行,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本规程适用于对公司所有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时的相关事宜。
第2章设备维护保养职责第3条公司设备的维护保养所涉及到的主要人员为设备维护主管、设备保养专员与设备操作人员。
第4条设备维护主管的职责如下。
(1)根据相关资料制订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2)培训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保养方面的知识。
(3)监督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落实与执行。
(4)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并进行评比。
第5条设备保养专员的职责如下。
(1)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
(2)负责设备的二级维护保养工作。
(3)督导设备操作人员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4)检查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并定期收集、整理、分析。
(5)负责备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第6条设备操作人员的职责如下。
(1)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范,做好设备维护保养的记录。
(2)负责设备的清理、清扫工作。
(3)监测设备的运行,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
第3章设备维护保养的准备工作第7条设备维护主管应编制维护保养方案,将设备的保养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
第8条设备保养专员应提前制作好设备的各种维护保养记录表单,并准备好设备养护的工具及用品。
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单

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单1. 介绍仪器设备是现代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维修保养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档介绍了一种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单,用于记录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情况,以便及时了解设备的状态、维修保养历史和维修保养计划。
2. 维修保养记录单内容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单包括以下内容:•仪器设备基本信息:记录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商、购买日期等基本信息,方便对照设备台账进行查询和管理。
•维修保养时间:记录每次维修保养的具体时间,方便追溯设备维修保养的历史。
•维修保养内容:详细描述每次维修保养的具体内容,包括检修项目、更换配件、清洁保养等,以及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维修保养人员:记录负责进行维修保养工作的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方便日后联系和沟通。
•维修保养结果:描述每次维修保养的结果,包括设备的故障情况、维修的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建议。
•计划下次维修保养时间: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历史,制定下次维修保养的时间计划,确保定期进行维修保养。
3. 使用方法使用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单的步骤如下:1.填写仪器设备基本信息:在记录单上填写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商、购买日期等基本信息。
2.填写维修保养时间:记录每次维修保养的具体时间,可以按照日期或者按照设备使用时间进行记录。
3.填写维修保养内容:在记录单上详细描述每次维修保养的具体内容,包括检修项目、更换配件、清洁保养等。
4.填写维修保养人员:记录负责进行维修保养工作的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
5.填写维修保养结果:描述每次维修保养的结果,包括设备的故障情况、维修的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建议。
6.计划下次维修保养时间: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历史,制定下次维修保养的时间计划,确保定期进行维修保养。
4. 优势和应用场景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单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如下:•便于维修保养管理:通过记录单,可以清晰地了解每台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历史和细节,方便对设备进行管理和决策。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模板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确保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减少故障率,特制定本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办公及辅助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三、维护保养原则1. 预防为主,定期保养与不定期保养相结合。
2. 分级保养,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进行分级维护。
3. 专业维护与操作工自检相结合。
四、组织机构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和监督执行。
2. 生产部门负责日常的设备使用和基础保养。
3. 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的故障维修和专业保养。
五、维护保养分类1. 日常保养:由操作工每日进行,包括清洁、润滑、检查等。
2. 一级保养:由维修部门每月进行,包括检查、调整、清洁、润滑等。
3. 二级保养:由维修部门每季度进行,包括一级保养内容及部分解体检查和调整。
六、维护保养内容1. 清洁设备,保持设备外观和工作区域的整洁。
2. 检查设备各部件的完好性,确保无松动、无异常磨损。
3. 定期添加或更换润滑油、润滑脂。
4. 检查电气线路、开关、保护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5.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设备运行精度。
七、维护保养记录1. 每次保养后应填写保养记录,包括保养日期、保养内容、发现问题及处理结果。
2. 保养记录应由保养人员签字,并由设备管理部门存档。
八、故障处理1. 发现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机,并通知维修部门。
2. 维修部门应尽快响应,进行故障诊断和修复。
3. 故障处理后应进行测试,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九、培训与考核1. 对操作工进行设备维护保养的培训,确保其掌握日常保养技能。
2. 对维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
3. 定期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评估的依据。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3. 本制度如遇国家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实际情况需要,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修改建议,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设备检(维)修的工作程序,科学、合理地组织检(维)修,提高设备运转率及运行可靠性,确保公司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连续运行。
2.范围:2.1适用于各公司检(维)修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
2.2满足以下条件时必须依照《******危险作业安全生产许可管理制度》中第七项《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许可管理制度》执行:(1)系统性大修;(2)可能释放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液体或固体设备的检修;(3)其他危险性大的检修。
3 检(维)修类别:3.1检(维)修分为计划检(维)修和非计划检(维)修两大类。
3.2计划检(维)修分为年度大修、生产期中修和月度计划检(维)小修三类。
1)大修:分解整台设备设施,修理基础件和更换或修复全部磨损件和调整电气部分,清除缺陷,恢复原有性能、精度及效率,翻修外表。
2)中修:部分分解、修复或更换磨损件,对精度、功能达不到工艺要求的部位进行针对性修理,恢复精度、性能。
3)小修:针对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拆卸部分零部件进行检查,修整,更换或修复少量磨损件和同时检查、调整、紧固机件,恢复使用性能。
3.3非计划检(维)修分为临时消缺和事故抢修两类。
4 项目管理4.1编制计划4.1.1设备所属单位应建立设备设施运行台账,主要设备设施每年产季结束后至少进行一次运行状况评价,根据运行的实际技术状态和评价情况编制年度大、中检修计划。
4.1.2月检修计划要按年度检修计划进行,并制订出检修方案细则。
4.1.3次年年度大修计划必须于当年年底前完成。
4.1.4生产期抢修应按安全管理规定要求进行,办理相关作业票。
4.1.5次月月度计划检(维)修项目必须于当月十五日前完成。
4.1.6编制计划检(维)修项目时必须附带检(维)修材料表,并参照公司下达的检(维)修费用额度。
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并明确维修项目安全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1.7年度大修及生产期中修必须附带检(维)修方案及临时用工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及维修记录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使设备经常处于最佳技术状态,以良好的设备效能和投资效果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设备维修保养分为计划性、故障性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
一、计划性维修的管理:
1、维修计划:维修计划由各分公司机修车间负责编制,维修计划分年度计划(设备大修计划)和月度计划(设备中、小修计划),年度维修计划在每年的1月10日前将全年的设备大修计划编制完成后上报,月度维修计划在每月5号前上报。
A类、B类设备原则上每年应进行一次计划性大检修。
2、维修计划的上报和管理:
设备年度维修计划:机修车间→分公司管设备的副经理→分公司经理→总公司设备管理部
设备月度维修计划:机修车间→分公司管设备的副经理→分公司经理
设备维修计划上报批准后,机修车间、分公司管设备的副经理、分公司经理、设备管理部均应保存备查。
维修计划均以OA传送存档。
3、维修计划的执行和检查:
分公司机修车间主任为维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机修车间主任应根据年度维修计划和月度维修计划的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确保维修计划任务的完成。
每台设备维修后应填写《设
备维修记录》,对设备的性状况应进行检测判定,要使其设备达到应有的技术要求。
设备维修后每月末由分公司管设备的副经理组织使用车间的主任、机修车间主任对本月维修后的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对当月因生产等原因未能完成维修计划的在次月上旬要安排完成该部份维修。
二、故障性维修:
设备故障性维修是设备在运行过程出现不正常现象,会影响和危急到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时,应及时停止该设备运转,立即组织对该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故障维修完成后应检测试车,检查产生故障的因素是否排除,并做好维修记录。
三、日常维护保养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依据设备类别、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分为日常保养和一、二、三级保养。
1、日常保养
设备日常保养是由操作工人每班每天必须进行的设备保养工作,其内容包括:设备清洁、加油、调整、更换个别零件、检查润滑、声音、漏油、安全附件以及损伤等情况。
日常保养配合日常点检和巡检进行,做好日常保养记录。
2、一级保养
一级保养是对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一般每周一次,一级保养以检查为主,辅以维护性检修的一种间接预防性维修形式。
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检查、清扫、调整各操作参数,检查传动机构的零部
件;检查油泵、疏通油路,检查油箱油质、油量;清洗或更换渍毡、油线,清除各活动面毛刺;检查、调节各指示仪表与安全防护装置;发现故障隐患和异常,要予以排除,并排除泄漏现象等。
设备经一级保养后要求达到:外观清洁、明亮;油路畅通、润滑良好;操作灵活,运转正常;安全防护、指示仪表齐全、可靠。
保养人员应将保养的主要内容、保养过程中发现和排除的隐患、异常、试运转结果、零部件精度、运行性能等做出记录。
一级保养以专业维修人员为主(机修钳工、制冷维修工、电工)设备操作工为辅配合完成。
3、二级保养
二级保养是对设备的定期维护检修,一般每月一次,是以维持设备的技术状况为主的检修形式、二级保养的工作量介于中修理和小修理的部分工作,又要完成中修理的一部分,主要针对设备易损零部件的磨损与损坏进行修复或更换。
二级保养要完成一级保养的全部工作,还要求润滑部位全部清洗,结合换油周期检查润滑油质,进行清洗换油。
检查设备的动态技术状况与主要精度(噪音、震动、温升、油压、波纹、表面粗糙度等),调整安装水平,更换或修复零部件,刮研磨损的活动导轨面,修复调整精度已劣化部位,校验机装仪表,修复安全装置,清洗或更换电机轴承,测量绝缘电阻等。
经二级保养后要求精度和性能达到工艺要求,无漏油、漏气、漏电现象,声响、震动、压力、温升等符合标准。
二级保养前
后应对设备进行动、静技术状况测定,并认真做好保养记录。
二级保养以专业维修人员(机修钳工、制冷维修工、电工)为主。
4、设备三级保养(设备大检修每年两次)
三级保养是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一般每年二次,应列入年度维修计划,为了使设备三级保养规范化,应根据设备各零部件的磨损情况、性能、精度劣化程度以及故障发生的可能性等,每年在8月和春节期间利用生产淡季,各分公司根据设备的使用状况制订出各设备的保养维修内容和计划、更换零备件计划表和维修费用概算,按照设备计划维修的管理报公司设备管理部审查汇总批准后执行,维修内容包括二级保养的全部内容。
5、定期检定(特种设备检定检修)
特种设备设施的定期检定检修,根据设备设施的相关检定检验周期规定,每年(或6个月)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表、起重设备、高压电器和衡器进行周期检定检验,检定检验主要是外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出现故障需维修时应按照相关技术规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维修,如无专业技术人员或无资质无法维修时,应请有资质的单位和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修,各使用单位配合,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和准确运行。
四、设备维修管理的检查考核:
总公司建设每半年对分公司的设备维修管理进行一次检查考核。
检查考核内容:维修管理制度执行、维修计划的合理性、维修
计划的完成情况,设备维修的质量等,根据检查结果按照考核细则计分。
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比,纳入对分公司经理和设备管理责任人的绩效考核。
2009年4月3日
有限公司
设备维修记录部门:。